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紧凑型柱状气液两级旋流分离器流场与分离特性研究

紧凑型柱状气液两级旋流分离器流场与分离特性研究

紧凑型柱状气液两级旋流分离器流场与分离特性研究柱状气液两级旋流分离器拟应用于低气液比段塞流工况与高气速环雾状流工况,以更好地应对段塞冲击与液膜攀升问题。

为此本文分析了两级旋流分离机制所依托附件的设计要点,借鉴了旋风分离器的基本设计理论,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对分离器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

最后根据数值模拟优化的成果加工了试验样机,并且搭建试验平台进行了试验探究。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对分离器内流场分布与旋流稳定性进行一般性分析,分析表明,切向速度分布呈现“兰金”组合涡分布特征,相对应地,动压和总压也呈现为“组合涡”的分布特征,而静压则是沿径向由壁面向轴心逐渐减小;轴向速度整体呈现“倒V”型分布,但当升气管直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静压恢复产生滞流,则会呈现“M”型分布。

旋流不稳定性是单向直切入口式分离器的固有属性,将不稳定性与压力损失作为评价分离性能的指标,针对不同的结构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旋流不稳定性程度随着入口截面比的增大、升气管直径的减小、升气管插入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压力损失随着入口截面比的增大、升气管直径的减小、升气管插入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综合考虑后,将对应结构参数确定如下:K<sub>A</sub>=7.85、Dc=90 mm、S=200 mm。

随着排液环隙间距L的增大,升气管内旋流强度增大,但同时分离器的压力损失增大,综合考虑后,取L=10 mm;随着回流管直径的增大,回流量增大,有利于液膜回流,但同时会降低分离空间的旋流强度,综合考虑后,取d<sub>h</sub>=20 mm。

为了研究分离器的适用性,特选取环雾状流流型与段塞流流型工况范围,利用Malvern-Insitec在线激光粒度仪测试分离器出口粒径与气中含液率,并且对分离器在对应流型下的高效运行区进行了标定。

研究发现:环雾状流流型下,分离器出口液滴粒径分布随表观气速的变化显著,而粒径分布随表观液速的影响是否显著主要受到表观气速的影响。

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计算及验证

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计算及验证

Th o e ia e r tc lAna y i nd S pa a i n Efi inc l u a i n o i lfo l ss a e r to fce y Ca c l to fAx a -l w
H y r c co e f r Ga —i u d S pa a i n d o y l n o slq i e r to
第 3 9卷 第 6期 21 0 0年 1 月 1
文章 编 号 :1 0 — 4 6 2 1 ) 6 0 0 — 3 0 07 6 ( 0 0 0 — 0 40



Hale Waihona Puke 工设备 P ETRO- CHEM I CAL EQUI ENT PM
Vo1 3 No. .9 6 N O .2 O V O1
气 液旋流分离 器分离效率 的计 算 。
考 虑 液滴所 受 的主要 作用 力 。 1 1 惯 性 离心 力 .
液滴所 受 的惯性 离 心力 F 为 :

1 运 动 分 析
尽 管 气 液旋 流 分 离器 的结 构 非 常简 单 , 但旋 流 分离器 内流场为 复 杂 的 三维 螺 旋 运 动 , 散 相 液滴 分 的受力 极其 复杂 。旋 流分 离器 的分 离机 理研究 是气
离 心力 场 中 , 沿径 向受 到惯 性离 心力 、 向心 浮力 和气 体 介 质阻力 这 3个 主要 作 用力 。此外 还受 到一些 附
片作 为气流 的造旋 部件代替 了传统切 向人 口造旋 , 将 原来 的二维布局转 变为一维 直线布局 , 极大地 增强 了 其 空间适应性 , 降低 了压 降 , 其适 用 于井 下 和海 且 尤
c l u a i n m o e o h e a a i n e f in y wa e u e ac lto d l rt e s p r to fi e c s d d c d,wh c s f r h rc r e t d wi h f c ih wa u t e o r c e t t e h

气液旋流分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气液旋流分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2021年第49卷第1期—102 —石油机械CHINA PETROLEUM MACHINERYV油气田开发工程A气液旋流分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蔡禄1孙治谦1朱丽云1王旱祥2王振波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蔡禄,孙治谦,朱丽云,等.气液旋流分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石油机械,2021, 49 (1): 102-109.摘要:气液旋流分离设备具有分离效率高、体积小及工作稳定等优点,在油田开发、天然气 开采、油气输送和压缩空气净化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气驱技术能够提高采出率,但油井气液比会增大,油气分离技术要求日趋严苛。

对气液旋流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分离性能的优化方法,分析了理论研究的不足。

研 究结果发现:气液旋流分离设备的分离性能受其结构参数、操作参数以及流体物性参数等因素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为提高分离效率采取了改进外部结构和内部流场的措施,为进一步提升工业生 产效率提供了可能。

随着气液旋流分离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旋流器及内部流场的定量数值研究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可为气液旋流分离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分离;旋流器;优化;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E934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 16082/j. cnki. issn. 1001-4578. 2021. 01. 015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Gas-LiquidCyclone Separation TechnologyCai Lu 1 Sun Zhiqian 1 Zhu Liyun 1 Wang Hanxiang 2 Wang Zhenbo 1(1. School of N ew Energy , China University of P etroleum (Huadong) ; 2. School of M 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University of Petroleum ^Huadong) )Abstract : Thanks to the remarkable advantages of high separation efficiency , small size and stable operation ,gas-liquid cyclone separation equip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oilfield development , natural gas exploitation , oil and gas transportation , compressed air purification and other fields. In the field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 the com ­monly used gas flooding technology can improve the recovery rate , but the gas/liquid ratio of oil well will increase , so the requirements on oil and gas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are increasingly strict. In this paper, the separation prin ­ciple of gas-liquid cyclone separation equipment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addition , the methods for optimizing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are described and the shortages in theoretical studi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gas-liquid cyclone separation equipment is affected by its structure parameters , operation parameters and fluid physical paramet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taken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xternal structureand internal flow field, which provides many possibilit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gas-liquid cyclone separation , the quantitative numerical study oncyclone and its internal flow field is of increasingly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gas-liquid cyclone separator.Keywords :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separation ; cyclone ; optimization ; research progress*基金项目:中石油重大科技项目“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气液分离技术及配套装置研究”(ZD2019-184-004)。

毫秒级气液快速旋流分离的研究的中期报告

毫秒级气液快速旋流分离的研究的中期报告

毫秒级气液快速旋流分离的研究的中期报告一、引言气液旋流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气液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环保等领域。

传统的气液旋流分离器存在着分离效率低、速度慢、体积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高效分离领域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开始了毫秒级气液快速旋流分离的探索和研究。

本报告旨在介绍我们的研究进展和初步结果。

二、实验设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验室规模的旋流分离器进行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设计和制作气液旋流分离器,确保其结构合理和稳定性。

2. 进行实验测试,调整参数以得到最佳的旋流分离效果。

3. 测量分离效率和分离速度,并与传统旋流分离器进行对比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初步的研究结果和讨论:1. 优化设计的气液旋流分离器在毫秒级时间尺度下能够实现快速分离,相比传统旋流分离器有明显的速度提升。

2.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优化参数后的旋流分离器能够达到较高的分离效率,远优于传统旋流分离器。

3. 通过比较实验数据,我们发现了影响气液旋流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旋流器的结构参数、气液流量比等。

4. 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和分析,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案和优化策略。

四、结论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毫秒级气液快速旋流分离的实验研究,初步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速度。

这将有望在化工、环保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和应用范围。

五、展望基于中期研究结果,我们计划开展以下工作:1. 深入研究气液旋流分离器的内部流动机理,进一步优化设计参数,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和速度。

2. 开展大规模实验和工程应用验证,验证毫秒级气液快速旋流分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 开展与其他领域的合作研究,进一步拓宽该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六、致谢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受到了多方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向所有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分析天然气净化用旋风分离器气液分离性能

分析天然气净化用旋风分离器气液分离性能

分析天然气净化用旋风分离器气液分离性能摘要:为了对天然气净化用旋风分离器气液分离性能进行有效评价,应用两种方法进行了实验。

本文针对天然气净化用旋风分离器气液分离性能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实验、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天然气净化;旋风分离器;气液分离性能天然气气质对压缩机组以及阀门等设备的有序运行非常关键,一些长输管线的上游气田特性为凝析气田等,凝析气为多元组分当中的一种气体混合物,以饱和烃组为组。

如果天然气当中,含有的重组分进入到了管道,会因为温度以及压力产生的变化,出现凝析以及反凝析的情况。

因为管道当中的内气速比较高,通常气体当中的析出来的液体,在管道当中很难构成相对稳定的连续液相,会引用微笑液滴的方式,在气相中夹带。

如果天然气当中,产生了凝析水以及凝析油,液滴以及天然气当中的氯离子以及湿气当中存在的二氧化碳等会结合在一起,这样压缩机叶片便会发生腐蚀,对其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并影响使用安全。

此外,如果天然气当中,存在轻烃以及水滴,会使压缩机将干气密封发生失效,从而导致成燃气系统调压器发生堵塞。

1、实验1.1材料实验介质为空气,温度为室内温度,压力为大气压。

为了对天然气中存在的游离水以及轻烃进行模拟,实验应用的液体为DOS。

1.2实验装置以及分析仪器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一所示。

雾化部分流程图,如图二所示。

图一: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二:雾化部分流程图实验当中,测量的主要参数包括旋风分离器当中的入口气速、粒径分布以及进出口液滴的浓度。

旋风分离器当中入口气速,应用皮托管进行测量,进口液滴浓度,可借助液滴雾化系统进行确定,但是难以测量进口液滴的粒径分布。

由于从雾化贫嘴出口一直到旋风分离器当中的入口,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从雾化喷嘴当中出来的液滴粒径分布不同于旋风分离器入口[1]。

旋风分离器出口液滴浓度,有两种不同的测量工作,相互印证,这样可使测量精度提升。

依照等动采样原理,可采样旋风分离器出口气体。

其一,借助高精度玻璃纤维滤膜;其二,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Welas2000。

螺旋轴流泵叶轮内气液两相流分离特性及气堵机理

螺旋轴流泵叶轮内气液两相流分离特性及气堵机理

螺旋轴流泵叶轮内气液两相流分离特性及气堵机理螺旋轴流泵是一种常用的泵类设备,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

而在泵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水中含有气泡,会造成叶轮内部形成气液两相流。

这种气液两相流在泵性能和运行稳定性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螺旋轴流泵叶轮内气液两相流分离特性及气堵机理对于提高泵的效率和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螺旋轴流泵叶轮内气液两相流的分离特性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气液两相流在叶轮内部流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和干扰,导致流动性能下降,使泵的效率降低。

因此,了解气液两相流在叶轮内的分离情况对于提高泵的效率和稳定性是非常关键的。

叶轮内气液两相流分离特性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通过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二是通过实验研究进行验证。

在理论模型方面,可以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气液两相流在叶轮内的流动情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考虑气液两相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干扰,可以得到气液两相流在叶轮内的分布情况和分离程度。

进一步,可以优化叶轮的结构和参数,提高气液两相流的分离效果。

在实验研究方面,可以通过搭建实验装置,模拟螺旋轴流泵叶轮内的气液两相流动情况。

通过运用高速摄像技术,观察气液两相流在叶轮内的分离情况,了解气液两相流的流动规律和分离机理。

同时,可以通过改变叶轮结构和参数,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优化螺旋轴流泵的设计。

另外,研究气液两相流在叶轮内的气堵机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气液两相流存在气泡,气泡容易积聚在叶轮内部形成气堵现象,导致泵的正常工作受阻。

因此,研究气堵机理有助于提高螺旋轴流泵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气堵机理的研究可以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

在理论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气堵现象的发生条件和机理。

通过理论分析,可以优化叶轮的设计,减少气堵现象的发生。

在实验方面,可以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观测气液两相流在叶轮内的气堵现象。

通过改变叶轮的转速、入口流量和气体含量等参数,研究气堵现象的发生规律和机理。

单点注气液-液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实验研究

单点注气液-液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实验研究

实验 内容及分析
1 .实验条 件
实验是在改造后的旋流分离技术研究专用实验 台上完成的。实验台主要包括 3部分 :一是增压系 统 ,包括增压泵、空气压缩机 、注油泵等 ;二是计
图 1 注 气与 未注气的对 比数据
量系统 , 包括各种压力及流量计量仪表 ;三是测试
系统 ,用于对旋流器样机进行各种测试。此外 ,还 包括原水箱、高压软管等附属设施 。实验选用的空 气压缩机的最大排气量为 36L mn . / i,最高压力为
3 流体 注气 实验 .旋
旋流器单孔注气样机照片见图 2 。
12M a . P 。实验中调定其稳压值为 0 8M a . P 。
样机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料制成。根据相似理 论设计 了样机 ,主直径为 2 m,设计处理能力为 4m 38— . ’h . 4 2m / 。旋流 腔 长度 为 4 1 ,大 锥 角 8 11 11 1
维普资讯




C IAP T O E MM C IE Y HN E R L U A HN R
●试 验研 究
20 06年
第3 4卷
第 8期
单 点 注气 液一 液旋 流 器 分 离 效 率 的实 验研 究
赵立新 蒋 明虎2 刘 书孟。
p ——密度 ,其 中下标 0代表油相 , 代表
水相 。
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对原水含油质量浓 度的适应范围偏小 (0~ 5 gL ,处理效率也 4 10m / )
当气体进入旋流器 内部之后 ,部分气泡直接迅 速运移到旋流器中心 ,而其它气泡则与旋流器 内部 的一些油滴结合成油- 气复合体。油- 气复合体与水 间的密度差势必比油滴在捕获前与水间的密度差要 大,因而推动油滴 向旋流器 中心运移。另一方面 , 形成油- 气复合体后 ,相当于使 油滴粒径 d 变大 , 。

气液分离器分离效果仿真研究

气液分离器分离效果仿真研究
图 2 所示为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空调系统中 分流装置里的气液分离器。在 混 合 模 式 下 ,高温 高压气液两相制冷剂从图中分离器的左边入口管 进入罐体。入 口 管 出 口 段 弯 曲 ,与罐体成一定角 度 插 入 分 离 器 中 部 。两 相 制 冷 剂 以 一 定 流 速 冲 入 罐内后,沿 罐 体 壁 面 向 下 旋 流 到 罐 体 底 部 。由于 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 冷 剂 密 度 差 非 常 大 ,其受到 的 离 心 力 和 重 力 作 用 不 同 ,使 得 液 态 制 冷 剂 产 生 离心沉降作用,在 罐 体 内 部 形 成 气 液 分 层 。液态 制 冷 剂 沉 降 于 底 部 及 壁 面 ,由 底 部 液 侧 出 口 流 出 , 大 部 分 气 态 制 冷 剂 则 从 上 部 气 侧 出 口 流 出 。为了 进一步防止细小的液滴随气态制冷剂从气侧出口 流 出 ,在气侧出口设置了挡板(图2)。
在一定的试验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可以
收 稿 日 期 :2016-〇4-18
作者简介:孙 李 ,本 科 ,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市场服务部部长_丨1的主要研究领域足制冷令调设备检测方法。
第2期
孙 李 :气液分离器分离效果仿真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23 •
从机理上 更 好 地 指 导 气 液 分 离 器 的 优 化 设 计 ,减 少 试 验 量 ,降 低 试 验 成 本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因 此 , 本 文 基 于 计 算 流体力学基本数学模型,建立了多 联机空调系统 内 部 气 液 分 离 器 的 仿 真 模 型 ,进行 计 算 分 析 ,并 对 其 结 构 进 行 了 优 化 设 计 。
Numerical research of separating effect for gas-liquid separato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旋流 分离器; 气液分离; 分离效率; 压降; 研究
中图分类号: T Q 0511 8
文献标志码: A
Experimental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Axia-l flow Hydrocyclone for Gas-liquid Separation
REN Xiang-jun, WANG Zhen- bo, JIN You-hai ( Electr ical and M echanical Eng ineering Colleg e, China Universit y
( a) 无喇叭口与加 45b喇叭口
( a) 体积流量
( b) 质量浓度( H = 200 m m) 图 3 柱段长度对压降影响曲线
2. 2 锥段加喇叭口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2. 2. 1 分离效率
分别进行了不加喇叭口、加 45b喇叭口和加 60b
( b) 加 45b喇叭口与加 60b喇叭口 图 5 锥段喇叭口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对比
of P et ro leum, Dongy ing 257061, China)
Abstract: Operat ion par am et ers and st ruct ural par am et ers have big ef fect on t he separation per-
f orm ance of ax ia-l f low hy dro cyclone f or g as- liquid separat io n. T he influence o n t he separation eff -i ciency of hy drocyclone w as st udied o w ing t o t he f low rat e, liquid co ncent ration of inlet fluid and cy lindr ical lengt h, and a preliminary t heo ry analysis w as given. T he result s is v aluable for t he design and opt imizat ion of t he gas- liquid cyclone separ at or s of similar st y les.
Key words: cyclone; gas- liquid separat io n; separat ing eff iciency; pressure dr op; st udy
天然气作为一种洁净、高效、方便的优质燃料和 重要的化工原料, 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开采的井 口天然气需经脱水后才能进入管道输送, 以避免酸 性气体对管道设备的腐蚀并防止生成水合物堵塞管 道。目前天然气脱水大都采用甘醇吸收法, 但这种 工艺存在诸多缺点[ 1] 。利用离心力使气流中的液滴 得以分离的气液旋流分离器具有存留时间短、设备 体积小、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连续和维护方便等一 系列优点, 尤其适用于海上平台等空间有限的天然 气井, 但对其性能研究较少。因此, 笔者以 内径为 100 mm的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为例, 研究了体积 流量、入口含液质量浓度、柱段长度以及锥段下加喇 叭口等对其分离效率和压降的影响。
这是因为, 分离空间高度是液滴能够分离出来 的必要条件之一, 具备一定的分离空间高度才能使 液滴有足够的时间移动到分离界面上。而短路流、 返混和循环流是影响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的主 要流动形式[ 2] , 分离空间高度较小时, 短路流与循环 流流量相对较小, 效率高些, 但流场不够稳定, 存在 比较大的波动, 导致 H = 150 mm 时分离效率随体 积流量变化比较大。分离空间高度较大时, 流动空 间较足、短路流较弱、尾端流场较弱、返混较弱且更 多液滴有足够的时间向分离界面移动, 这使得分离 效率高些。而分离空间高度处于中间值时, 短路流、 返混及循环流的综合影响达到了极值, 导致此时分
压降 $p io 是气液旋流分离器的主要能耗指标, 也是 文中所指的压降。
( 4) 总效率 E T 由于文中旋流分离器底流泄气
量为 0, 进、出口气量相等, 故旋流分离器质 量效率 和修正效率( 澄清效率) 在数值上相同, 采用下式进
行测定计算:
ET = ( m2 / m1 ) @ 100%
( 3)
第 38 卷 第 3 期 2009 年 5 月 文章编号: 1000- 7466( 2009) 03- 0016- 05
石油化工设备 P ET RO- CH EM ICAL EQ U IPM EN T
V ol1 38 N o1 3 M研究
任相军, 王振波, 金有海
动损失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当体积流量大于一定 值后流动损失成为压降的主要损失, 基本不随分离 空间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喇叭口 3 种结构形式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锥段喇叭 口结构见图 4。锥段喇叭口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对比 见图 5。
( a) 45b锥段喇叭口
( b) 60b锥段喇叭口
图 4 锥段喇叭口结构
第3期
任相军, 等: 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试验研究
# 19 #
2. 2. 2 压降
锥段无喇叭口与加不同角度喇叭口后的压降对 比见图 6。从图 6 可以明显看出, 随喇叭口 角度的 增大, 压降逐渐增大, 依次为 60b喇叭口、45b喇叭口、 无喇叭口。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加喇叭口后对流场产 生了影响, 对内旋流起到了一些阻挡作用, 故而表现 为压降的增大。而随喇叭口角度的增大, 阻挡面积 也逐渐增大, 故角度越大压降越大, 但可以预测喇叭 口角度存在一个临界值, 超过此值后压降将不再随 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 18 #
石油化工设备
2009 年 第 38 卷
离效率较低。
2. 1. 2 压降
同样取柱段长度 H 为 150、200、300、400 以及 600 mm进行试验。分离器的压降大致由 3 部分组 成: ¹ 分离器进口处、出口处及一些二次流的局部流 动损失。 º 气流与分离器壁面的摩擦损失。 » 分离 器内的 湍流 损 失及 旋 转动 能与 静 压 能的 转 化 损 失[ 3] 。柱段长度对压降的影响曲线见图 3。从图 3a 可以看出, 压降基本随分离空间高度的升高而变小, H = 600 mm 时压降最小。分离器内的湍流损失及 旋转动能与静压能的转化损失是压降的主要损失形 式, 因为柱段长度越长, 分离器内的湍流损失及旋转 动能与静压能的转化损失就越小。由图 3 还看到, 体积流量达到一定值后, 压降聚集到一个点上, 表明 当体积流量高于一定值( 文中为 95 m3/ h) 后, 压降 将不再随柱段长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主要是因为流
从图 2 可以看出, 柱段长度 150 mm 和 600 mm 时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最高, 之后是 200 mm、 400 m m 和 300 mm , 即柱段长度较长或较短时分离 效率较好, 而柱段长度取中间值时分离效率反而不 高。H = 150 m m 时分 离效 率随体 积流 量变 化较 大, 而 H = 600 mm 时比较稳定, 故 H = 600 m m 是 理想的柱段长度。当 65 m 3 / h < qVg < 90 m3 / h 时, H = 150 mm 是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最高的柱 段长度。
于叶片出口气速。用出气管处比托管测量压差计算
可得到体积流量。试验过程中底流口泄气量为 0,
故近似认为气体体积流量等于物料进口体积流量。
qVg = 3 600PD i 2 v i / 4
( 1)
其中
v i= 2$p / Q
式中, qVg 为气体体积流量, m3 / h ; D i 为安装比托管
处管内径, m ; vi 为比托管 管内流速, m/ s; $p 为比
式中, ET 为旋流分离器总效率; m2 为收液质量, g。
2 试验结果分析
2. 1 柱段长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2. 1. 1 分离效率
分别取柱段长度 H 为 150、200、300、400 以及
( a) 体积流量( Qi= 40 g/ m3 )
( b) 质量浓度( qVg= 70. 58 m3/ h) 图 2 柱段长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曲线
1 试验装置及测试参数
1. 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见图 1。整个装置由供 风系统、进液 雾化系统、分离系统和测量系统组成。本试验采用 负压系统, 供风系统采用抽风机。雾化系统由空气 压缩机、空气过滤器、液体计量泵以及内混式双流体 喷嘴组成, 压缩空气与计量泵提供的液体同时进入 喷嘴, 液体被雾化成液滴群。分离系统主要装置是 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 用有机玻璃制成。以空气水作为两相物料进行分离试验研究。
( a) 无喇叭口与加 45b喇叭口
( b) 加 45b喇叭口与加 60b喇叭口 图 6 锥 段无喇叭口与加不同角度喇叭口后的压降对比
2. 3 入口含液质量浓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2. 3. 1 分离效率
入口含液质量浓度对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见 图 2b。对于定结构的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 分离 效率随着进料含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但 增大到一定程度( 60 g/ m3) 后分离效率上升趋缓甚 至基本不变。这主要是因为, 当含液质量浓度在一 定范围内增大时, 单位体积的液滴数量增加, 液滴间 的碰撞、团聚作用加强, 形成大液滴的几率增加, 利 于分离效率的提高。但当含液质量浓度增大到一定 值后, 分离器内存液量增加, 器壁表面液膜层过厚, 远离壁面侧液体附着力减小, 在强旋流气体的作用 下容易被重新卷扬起来, 雾沫夹带现象加剧, 从而使 得分离效率降低, 综合影响导致此时的分离效率变 化不大[ 4] 。
图 5a 显示加 45b喇叭口后, 分离器分离效率明 显提高。从图 5b 可以看出, 在入口含液质量浓度低 于 45 g / m3 时, 加 60b喇叭口比加 45b喇叭口分离效 率明显要高, 但超过此值后加 60b喇叭口分离效率 反而比加 45b喇叭口分离效率要低, 可见仅在一定 质量浓度( 45 g / m3) 之内加 60b喇叭口比加 45b喇叭 口的分离效率高, 并非随所加喇叭口角度的增大分 离效率逐渐提高, 而是存在一最佳临界角度值。这 主要是因为液滴的边壁效应减少了返混, 但其作用 又有一定的限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