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复习.doc

合集下载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1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1

遵义医学院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一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的医家是A、张子和B、刘完素C、朱丹溪D、李东垣2、哪位医家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A、孙思邈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3、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4、被后世医家称为“医圣”的是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5、被后世医家称为“药圣”的是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6、被世后医家称为“药王”的是A、孙思邈B、张仲景C、王焘D、李时珍7、下列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四大家”A、张元素B、刘完素C、朱丹溪D、李东垣8、倡“火热论”,擅长用寒凉药物治病的医家是A、张从正B、刘完素C、朱丹溪D、李东垣9、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黄帝内经》B、《新修本草》C、《千金要方》D、《神农本草经》10、我国第一部药典是A、《新修本草》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千金要方》11、《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A、葛洪B、钱乙C、巢元方D、陈自明12、《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A、葛洪B、王焘C、巢元方D、陈自明13、被后世称为“养阴派”的医家是A、李东垣B、朱丹溪C、刘完素D、张从正14、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成书于A、春秋B、战国C、宋代D、唐代15、周代对医学分科不包括A、食医B、疾医C、疡医D、骨医E、兽医16、整体观念的内容不包括A、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C、因人制宜D、人与社会的统一性E、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意识思维相互协调17、证的内容不包括A、病因B、病位C、病性D、病情E、邪正关系18、温病学四大家不包括A、叶天士B、吴鞠通C、吴又可D、薛生白E、王孟英19、金元四大家不包括A、刘完素B、李东垣C、张仲景D、朱丹溪E、张子和20、四大经典著作不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伤寒杂病论》E、《本草纲目》2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辨病论治B、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C、四诊八纲D、对症治疗E、辨证与辨病结合二、简答题1、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药学概论 复习资料

中医药学概论 复习资料

中医药学概论1.肝主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主要作用是调畅全身气机。

2.肝主藏血包括贮藏血液(起主要作用)、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3.脾统血的含义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血液正常循行于脉内,而不逸出于脉外。

4.气血生化之源是脾。

水谷之海是胃。

5.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6.血是脉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微所化生,脾胃虚弱可以导致血虚。

7.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寒邪。

8.九味羌活汤主治风寒夹湿。

9.痰饮的形成主要与肺、脾、肾、肝有关,心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

10.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1.真实假虚又称大实有羸状;真虚假实又称至虚有盛候。

12.风邪致病易于侵袭阳位。

13.“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

“行”即运动变化。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14.方剂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及剂型,妥善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体。

15.“假神”提示阴阳即将离绝。

16.气血不足面色呈白色。

17.阴虚火旺的舌象是舌红少苔。

18.声音高亢有力,连续不断多见于实证。

19.脉型阔大,来盛去衰的脉象是洪脉。

20.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多见于疟疾。

21.盗汗的表现是睡时出汗,醒时汗止。

22.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测知患者病证的诊察方法。

23.问诊是指通过询问病人的各种自觉症状和病史,搜集病情资料,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24.大黄不具备的功效是清肝杀虫。

25.表里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趋向;寒热辨别疾病性质;虚实辨别邪正盛衰;阴阳为总纲。

26.以心悸失眠,食少腹胀,慢性出血与气血两虚见症为辨证要点,证属心脾两虚证。

27.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是精气。

28.心肾阳虚证以心悸怔忡,腰膝酸冷,浮肿尿少与虚寒见症为辨证要点。

29.症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苔﹐脉细数宜首选天王补心丹。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上篇中医基础理论(30%)一,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的概括。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

二,气血精津液气的含义:1,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2,是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气机的概念: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称作气机。

气机运行不畅,阻滞不通,成为气滞气机升发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为气陷;气机下降不及或升发太过,成为气逆气机失于外达而阻闭于内,称为气闭气机失于内守而外泄,称为气脱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血的含义: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血的生成:血,主要有营气和律液所组成。

血液生成的过程,是饮食物经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转化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经脾的升清而上输于肺,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注之于脉,化而为血。

水谷精微是血液化生的主要来源。

血的运行:心主血脉,肺主宗气和朝会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津液:是指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律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为血帅。

(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

二、血为气母。

(1)血能载气(2)血能养气。

三,五脏六腑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

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有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

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心:君主之官肾:先天之本肺:华盖之官脾:仓府之官肝:将军之官①心主血脉,主神志,其华在面,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在窍为舌,在体合脉,在腑合小肠。

②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主宣发肃隆,通调水道。

朝百脉,主治节。

其华在毛,在液为涕,在志为忧,在窍为鼻,在体合皮,在腑合大肠,在时为秋。

中医药学概论

中医药学概论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1•中药四气五味及中药功效的一般关系含义:四气又称四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

一般来讲,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温热药多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等功效。

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

酸: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渴的作用苦:有泄、燥湿、坚阴的作用。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甘: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咸: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有渗湿利水作用。

2.中药配伍的作用及七情:配伍: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配伍的目的:①单味药的力量有限,难以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②对于单用会产生毒副反应的药物,选择有的配伍可以抑制或消除其毒副反应。

③对于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配伍用药可以达到既分清主次,又全面兼顾的目的。

单行:药物的单独应用相须:药物的性能功效相似,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相使:药物的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以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配伍。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或丧失。

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

3.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炮制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净制:1去除非药用部位,利于临床剂量准确巴韩天除木心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防止混药麻黄根茎分离加工切制:1利于提高煎药质量,提高疗效2利于临床调剂制剂加热制:1提高煎药质量,提高疗效(杀酶保苷、醒脾开胃)2降低毒性和副作用马钱子砂烫乌头煮制3缓和或改变药性,扩大临床应用血余煅炭白帆明煅辅料制:1中间传热体,提高疗效砂炒影响药材质地2协同药物更好的发挥疗效蜜炙麻黄、姜炙半夏3纠正药物偏性,降低毒性和副作用麸炒苍术4.炮制对四气五味归经的影响:1.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即“反制” 。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
.血的运行:心主血脉,肺主宗气和朝会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律液:是指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律液也是构成人体 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为血帅。(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二、血为气母。(1)血能载气 (2)血能养气。
.气的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0∙气机的概念: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称作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极调畅,若气的升降出入 运动的平衡失调即为“气极失调”。
IL气机运行不畅,阻滞不通,成为“气滞”;气机升发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为“气陷”;气机下降不及或升发太过,成 为“气逆”;气机失于外达而阻闭于内,称为“气闭”;气机失于内守而外泄,称为“气脱二
寒为冬季的主气。当寒侵袭人体使其发病时,称寒邪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
湿为长夏的主气。当长夏这种自然气候使人发病时称为湿邪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2、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易阻气机。4、湿性趋下易 袭阴位
火(热)旺于炎热的夏季。当火热侵袭人体使其发病时称为火热邪气或温热邪气
藏象学说的特点: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的五脏中心论。以阴阳来区分脏腑,脏为阴,腑为阳,一阴一 阳配一脏一腑,由经络相互络属而成表里。以五行学说为指导,将脏腑概括为五大系统。
.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有各有专司,且
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四气:指寒、热、温、凉4种药性2、五味:指辛、甘、酸、苦、咸5种药味3、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4、八纲辨证: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个纲领辨别疾病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的辩证方法疫疠:又称瘟疫、疫气、异气、疫毒等,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七情:即喜、怒、哀、思、悲、恐、惊7种情志活动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的全身情况、局部表现、排出物以及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健康状况、了解病情的诊病方法。

闻诊:是指医生运用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声音和气味变化的诊病方法。

问诊:是医生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以及现在症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查疾病的方法。

切诊:是医生运用手指切按病人脉搏以探测脉象、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一部位或某些部位(脏腑或经络)的选择性作用,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有“定位”特点。

升降浮沉:是表示药物作用趋向性的一种性能。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是反映药物安全程度的一种性能。

问答题:脏腑的生理功能?五脏:心:主血脉;主神态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肝:主疏泄;主藏血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六腑: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胃: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案例辨析(处方组成、辩证分析、治病机理、功能主治)四物汤熟地黄12g 当归白芍各9g 川芎6g方中熟地甘温味厚,其质柔润,长于滋阴养血,为君药。

当归补血养肝,活血调经,为臣药。

佐以白芍养血柔肝,敛阴合营;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

四药配伍得当,补血而不滞血,为补血的常用方,又为调经的基本方。

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症,症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女子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不行,少腹作痛,舌淡,脉细玄或细涩。

国开《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

国开《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

中医药学概论5套历届考试真题1.奇恒之腑不包括( B )A.脉B.筋C.骨D.髓2.喜则( C )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消3.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C )A.脾B.肾C.心D.肺4.排泄物臭秽多属( A )A.热证B.寒证C.虚证D.表证5.盗汗的表现是( C )A.睡时汗多,醒时汗少B.睡时汗少,醒时汗多C.睡时出汗,醒时汗止D.白日出汗,睡时无汗6.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辨证为( B)A.气虚血瘀证B.气血两虚证c.气不摄血证D.气随血脱证7.以心悸咳喘,胸闷气短与气虚见症为辨证要点,证属( C )A.心肾不交证B.心肾阳虚证c.心肺气虚证D.心脾两虚证8.以眩晕耳鸣,腰膝瘘软,胁痛,失眠与虚热见症为辨证要点,证属( C )A.肝胃不和证B.肝郁脾虚证C.肝肾阴虚证D.脾肾阳虚证9.缓解寒热往来,调和脏腑功能的治法是( D )A.汗法B.消法C.吐法D.和法10.桑菊饮主治( D )A.风寒表实无汗B.风寒夹湿c.气虚外感D.风温初起1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是( B )A.表热证B.里热实证C.表里俱热证D.里热证12.菊花的功效是( B )A.疏肝解郁B.平肝解毒C.解毒透疹D.熄风止痉13.具有生津止渴功效的药物是( A )14.不宜久煎的药物是( A )A.鱼腥草B.板蓝根c.连翘D.大青叶15.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是( A )A.火麻仁B.甘遂c.大黄D.牵牛子16.宜先煎的药物是( B )A.肉桂B.附子c.干姜D.吴茱萸17.悲则( D )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消18.寒邪致病易于( B )A.侵袭阳位B.侵袭阴位C.损伤阳气D.耗气伤津19.“假神”提示:( D )A.正气已伤B.正气大伤C.脏腑功能已衰D.阴阳即将离绝20.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D )A.舌红苔白B.舌红苔黄C.舌绛苔白腻D.舌红少苔21.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 A ).A.水谷精微B.津液C.元气D.精22.气血生化之源是( C ).A.心B.肝C.脾D.肾23.肾在液为( D )。

中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中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中医学概论复习一、概念1,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

2,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

3,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的统称。

5,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的情志变化。

6,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7,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8,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9,辩证: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最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10,相生:有序的依次递减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11,相侮:是指五种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

12,心主神志:是指心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13,通调水道:是指肺具有疏通和调和水液运行的作用,从而推动水液运行的作用,从而推动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

14,脾主升清:脾将水谷精微通过上升的作用输布全身。

15,肝主筋:全身的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补,肝血充盛、筋膜才能强韧健壮16,先天之精:来源于先天,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有,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为生身之本。

17,后天之精:指人出生以后从饮食物中获取,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并灌溉五脏六腑。

18,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物质。

19,八纲:即表里、虚实、寒热、阴阳20,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而以阴、热、滞、闭等为主,或体内病理产生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

21, 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或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是药物作用定位的概念22,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题1.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

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

2.四气:指药物具冇得寒热温凉四处药品性,它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耍概念Z-o3.津液:是机体一切止常水液的总称,包扌舌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止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

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O4.屮医治疗的八法:中医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八种基本治疗大法的总称。

它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5.方剂组成原则:方剂的组成不是单纯药物的堆积,而是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

古人用“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加以概描,用以说明药物配伍的主从关系。

6.阴阳:屮国古代文明屮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索。

7.归经: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

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辩证用药提供依据。

8.脏腑: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在现象、征象,来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具相互关系的学说。

包括构成人体的基本机制一一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9.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10.中药配伍的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二、简述五脏的生理功能及与体窍志夜的关系(标题式的概述)1 •心:心主血脉,心藏神,五行属火,心在休合脉,其华在面,心在窍为舌,心在志为喜,心在液为汗,心与夏气相通应。

2.肺:肺主肃降,肺藏魄,五行属金,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肺在志为悲忧,帅在液为涕,帅与秋气相通应。

3.脾:脾主运化,脾藏志,五行屈土,脾在体合肉,主四肢,脾在窍为口,脾在志为思, 脾在液为涎,脾与长夏相通应。

4.肝:肝主疏泄,肝藏血,肝藏魂,五行属木,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在窍为目,肝在志为怒,肝在液为泪,肝与春气相通应。

5.肾:肾主纳气,肾藏精,五行属水,肾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肾在窍为耳及二阴,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肾与冬气相通应。

三、填空题1.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o2.气的主要功能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__________ 和作用 ________ 作用。

3.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o4.五行是_____________ ;其生克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行与五脏的归属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淫是指_、_、_、_、_、—六种致病的外部因素。

6.茵陈是治疗_____________ 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 ____________ 的要-药。

7 •人参是补 _______ 的要药。

8.补益剂是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可补养人体的______________ ,主治各种 _____________的方剂。

9.方剂的结构一般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部分构成。

10.和解剂貝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作用。

11.中医的治疗原贝IJ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O12.止咳平喘药主要治疗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Z证。

13・气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 作用、________ 作用、________ 作用_________ 和作用_______ 作用。

14.中医药学的基木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o15.茵陈是治疗 ____________ 的耍药;蒲公英是治疗_____________ 的要药;鱼腥草是治疗____________ 的要药;金钱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 的要药。

16.冇“夏月Z麻黄”Z称的药物是_______ ;功能“引火下行”的药物是_______ ;冇“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Z剂"Z称的约物是___________ ;即能补中益气又能解毒、祛痰、缓和药性的药物是 ______ 。

17・方剂的结构一般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部分构成。

18・和解剂具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作用。

19.补益剂是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可补养人体的 ____________ ,主治各种_____________ 的方剂。

20.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火易 ___________ ,火易致_____________ 。

四、选择题1. -----------------------------------------------------------------------------------------------------------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A,司呼吸B,主血脉C,主疏泄D,主升发E,主纳气2 .肝主------------------------------------------------------------------- ()A, 筋B, 骨C, 皮毛D, 血脉E, 水3.六淫屮最易导致疼痛的--------------------------------------------------- ()A, 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E, 火邪4•“热者寒之”具体应用的治法是----------------------------------------- ()A,和法B,温法C,清法D,消法E,汗法5. 发病fl勺最基本原理是------------------------------------------------- ( )A,正胜邪负B,正胜邪退C,正邪相搏D,邪胜正负E,邪正相持6.----------------------------------------------------------------------------------------------------------- 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是------------------------------------------------------------ ()A,辨病求因B,辨症求因C,问诊求因D,相对性E,直观性7・主升清功能的脏腑是---------------------------------------------------- () A,肝B,脾C,肾D,心E,肺8.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用于治胎热,胎动不安的药物是------------------- ()A、黄连B、黄苓C、黄柏D、决明子E、龙胆草9・归屈内伤病因是-------------------------------------------------------- ()A,劳逸B,医过C,外伤D,六淫E,水湿痰饮10 .以下哪些是杏仁的主要功效--------------------------------------------- ()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B,发汗解表,止咳平喘C,发汗解表,温通阳气D,发汗解表,行气和中E,发汗解表,祛暑化湿11・利水渗湿药主要适应的病证是------------------------------------------ ()A,湿阻中焦B,湿温初起C,痰饮伏肺D,水湿内停E,风湿痹痛12. 1《本草纲目拾遗》为哪个朝代的本草代表作 --------------------------- ()A,明朝B,宋代C,唐朝D,元朝E,清朝13.行气止痛的要药是----------------------------------------------------- ()A,葛根B,红花C,紫苏叶D,木香E,狗脊14.清热药主要适用于---------------------------------------------------- ()A,表寒证B,里寒证C,表热证D,阳虚证E,里热证15•属于十八反的是----------------------------------------------------- ()A,乌头与附子B,人参与•乌头C,乌头与藜芦D,半夏与乌头E,乌头与U•草16.不屈于中约炮制目的的------------------------------------------------ () A,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B,改变药物的性能,时其更适合病情需要C,便于贮藏和制剂D,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E,便于病人服用17.需要悻化的药物 ----------------------------------------------------- () A,三七粉B,人参C,阿胶D,黄罠E,琥珀18.活血化瘀药主要适用于------------------------------------------------ () A,血脱证B,痰饮证C,瘀血证D,出血证E,血虚证19・麝香的功效是------------------------------------------------------------ () A,开窍醒神,破血逐瘀B,开窍醒神,补血,保胎C,开窍曜神,清热止痛,催产D,开窍醒神,活血止痛,催产E, 开窍醒神,消肿生肌,抗肿瘤20 .麦冬不具有的功效是 ------------------------------------------------------ ()A.清心除烦B.益精补肾C.益胃生津D.养阴润肺21.半夏畏生姜属于...................................................... () A・相使B・相须C・相恶D・相畏E・相杀22.功效是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和润肠的是................................. -()A •益母草B •何首乌C .桃仁D .决明子E .当归23.下列哪项不属大黄的适应证........................................... ()A.湿热黄疸,淋证涩痛B.瘀血经闭,癥頫积聚C.血热吐血,鲍血便血D・火热上攻,牙龈肿痛 E .寒湿痹痛,脫腹冷痛24.能治疗心悸、失眠的利水渗湿跖是................... ....... ........ ()A、泽泻B、滑石C、茯苓D、木通E、慧及仁25・需要包煎的药物是.................. ....... ......... ..... —- ..... () A・矿物类B・贝壳类C・贵重费D •胶质类E・花粉类26.哺乳期妇女食积不化,不宜使用的药是.................................. ()A・山楂B・麦芽C •谷芽D •鸡内金E・莱酿了27•可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且兼具行气利水、截疟功效的药物是-() A・使君子B •南瓜子C •槟榔D・鹤草芽E •苦楝皮28・以治疗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为主的中药属于.............................. ()A.平抑肝阳约B・豁痰开窍药C.熄风止痉药E .滋阴潜阳跖29.湿阻中焦不宜选用 ................ -一…—- .............. ....... ()A.苍术B.董香C.山药D.厚朴30.下列哪项不是脾的生理功能........................................... ()A.水谷的受纳和腐熟B.水谷精微的传输C.水液的吸收和转输D.脏器位置的维系31.下列药物中,能燥湿止带的是一.... .. .......... ........ . ... .. ()A.防风B.白芷C.羌活D.苍耳子32.主藏精、主水和主骨的脏腑是.......................................... ()A.肝B.肺C.脾D.胃E・肾33.患者关节疼痛重着,四肢困沉重,头重如裹,其病因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34•因中气下陷所致的久痢、脱肛及了宫下垂,都可采用升提中气法治疗,此属于()A.因人制宜B.同病异治C.异病同治D.审因论治35.贮痰Z器指的是............................................ ........ ()A.肝B.心C.脾D.肺E.肾36.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 ()A •防风B・白芷C •羌活D・荆芥E・藁木37.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胄气滞外,还常用治 ----- -------------------------- ()A.肝气郁滞之胁痛B.水湿停滞之水肿C.泻痢腹痛、里急后重D・肾不纳气之气喘 E . 肝郁月经不调38.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 ...................... ()A.龙骨B.磁石C.牡蛎D.朱砂39.还具有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 ()A . 黄连B. 黄柏C. 黄苓D. 梔子40.具燥湿健脾、祛风湿功效的药物是..................................... ()A.苍术B.独活C.厚朴D.慧及仁五、问答题1.简述八纲辨证的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