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材小学家教名校校本教材
家长学校教育教材(一)

家长学校教育教材(一)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给家长们一些有关学校教育的教材和指导。
通过这些教材,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学业成就。
目标
- 提供家长与学校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介绍如何与老师和学校沟通与协调
- 引导家长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学业和研究惯
- 探讨家庭作业的管理和辅导方法
- 提供一些教育资源和研究工具的推荐
内容
1. 家长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
-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了解学校教育政策和课程安排。
2. 与老师和学校的沟通与协调方法
- 家长应经常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家长会议,了解孩子的研究情况和表现。
- 与老师保持积极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问题和需求。
3. 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学业和研究惯
-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业进展,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 提供合适的研究环境和资源,帮助孩子解决研究困难。
4. 家庭作业的管理和辅导方法
- 家长应帮助孩子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过度压力。
- 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但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5. 教育资源和研究工具的推荐
- 推荐一些适合孩子的教育资源和研究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研究和发展。
结论
通过本教材,我们希望家长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
与学校的良好合作和支持,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以上为《家长学校教育教材(一)》的简要内容介绍。
通过学习和践行这些指导,我们相信家长们能够在孩子的学校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小学家长学校校本教材

小学家长学校校本教材一、如何让孩子专心做作业做作业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踏实专心,最忌讳浮躁。
一个孩子在家里学习时,必须“入境、入静”。
一旦坐到桌前,就应该知道自己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有条不紊。
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需要父母多下功夫。
有的父母,每天只知道用简单的几句话催促孩子、训斥孩子,而不懂得如何训练孩子,结果使孩子养成马马虎虎、潦潦草草、应付差事的坏习惯。
如果孩子不能“入境、入静”,父母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的做法,努力创设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具体应做到:二、准备固定的桌椅做作业最忌讳“打游击”,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在那里。
桌椅固定,孩子容易形成专心的心理定势,一进入这个环境,脑子就进入学习状态。
我们听过马克思在图书馆读书的故事,为什么马克思每天固定坐在同一个座位上,就是为了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孩子的书桌上不能乱七八糟地摆满东西,应整齐地放上课本、文具等用品。
三、房间布置要恰当孩子的房间布置应简洁、明快,摆放物品不要太多太杂。
墙壁以淡色为好,不要贴挂很多东西,应该有一条关于学习的格言或座右铭,最好由孩子自己选择。
有的父母让孩子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编写格言和警句,抄好贴在墙上,并且不定期更换,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四、要保持环境安静孩子做作业时,家人尽量保持安静,最好不开电视机、电脑,如果在不同的房间,应把门关好,声音调小,说话不应大声。
五、家人应共同学习条件允许的话,每天晚上一个固定的时间,全家人共同学习,或看书,或读报,或写东西。
这样的家庭氛围一定能促进孩子专心学习。
1.创设良好的做作业环境,是孩子专心学习的基本条件,家长,你做到了吗?2.挫折教育就是与孩子对着干?现在的孩子大多养尊处优,很难面对困境,其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
专家呼吁,从幼儿开始就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孩子健康发展。
家长学校本教材

家长学校本教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然而,许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学校后,就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
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补充和强化。
只有三方密切配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因此,家长需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在行动上自觉配合学校教育,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在良好的教育、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家庭教育中最基础的是“言传身教”,也是最重要的成“人”教育。
父母的行为会时时影响孩子,孩子折射出的很多东西,就是父母的特性。
因此,家长的行为应该是良好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家长应该读书、帮助别人、坦诚做人,从点滴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的心灵和品格,让孩子健康、快乐、诚信、感恩。
最后,家长需要认真研究书中的几个观点,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研究和调整,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要改变家庭中的孤独环境,可以经常给孩子找小伙伴玩。
让孩子把自己的糖果拿给小朋友吃,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培养孩子团结互助的精神。
此外,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的活动,勇敢地承担班级中的一些工作。
有的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功课,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工作。
结果,孩子只顾研究,对班级中的事漠不关心。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胆小怕事,个性得不到发展。
给孩子讲一些团结互助的故事,也是一种感染孩子的好方法。
要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家长应该根据孩子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培养劳动观念。
孩子常常喜欢爸爸妈妈做一些小事,得到表扬后显得异常兴奋。
家长应该加以鼓励,使孩子感到自己做得对,高兴地坚持下去,由无意识的模仿动作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让孩子量力而行,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和时间。
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家长必须言传身教,一步步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以后再逐步让他自己干。
家长学校教材

一、家庭教育思想。
二、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三、学生不喜欢家长采用的教育方法四、怎样让孩子喜欢自己呢?五、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六、引导孩子学会恰当地自我定位。
七、如何做到学校和家庭教育一致性,提高教育效果。
八、改变一辈子的四段精典语句宋庆龄说:“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点. ”教育观点就是指“用什么思想去教育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 1、要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宋庆龄说:“还有人往往喜欢问孩子的志愿:‘你长大了干什么?’有些孩子回答要当工程师、医生、音乐家等。
发问的人听到这些回答后,不免称赞孩子有志气,鼓励一番。
”2、培养孩子艰难奋斗的精神。
宋庆龄说:“有人说,我们受了一辈子苦,现在应该让孩子享享福了。
”“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怎样爱法?怎样才是真正的爱?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孩子的任何娇惯、溺爱、非但害了孩子,也不利于国家和民族。
3、要自觉地担当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宋庆龄指出:“还有人说,孩子的好坏是天生的。
或者说,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会好的。
”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家庭教育,必须走出单纯说教的误区,特别要重视身教和境教我们是不反对说教的。
教育孩子,“说”是一种重要方式。
但是要想让孩子接受说教,必须做到:1、说得有理,要有针对性。
道理正确,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孩子实际。
2、说得有力,要讲究度。
话语不能干巴巴、枯燥乏味,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生动、形象,有实际例证。
批评孩子不要过火。
有的家长一批评孩子来就越说越生气。
3、说得精要,不啰嗦。
重要的内容可以重复,但不能啰嗦。
4、说得适时。
孩子的心理状态不同,接受批评的态度也不同。
普通来说,孩子心情不佳时,不利于认识自己的问题,大人的批评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不能盲目地有机会就说,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
孩子最烦家长天天说,不分场合见面就说。
5、说得有新意。
最忌讳车轱轳话来回说,老一套谁也不爱听。
说,应该有新的内容,新的信息,让孩子有新鲜感。
家长学校教材(一)

家长学校教材(一)
家庭是孩子们最早且最重要的研究场所。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我们开发了家长学校教材系列。
本文档为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
教材内容
家长学校教材(一)涵盖了以下重要主题:
1. 父母角色:介绍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探讨了如何成为一个好父母。
2. 情感管理:讲述了情感管理对家庭和孩子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关系。
3. 沟通技巧:分享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交流,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4. 约束与纪律:探讨了如何设立适当的约束和纪律,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
5. 健康与教育:强调了良好的生活惯和教育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方法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使用方法
家长学校教材(一)的使用方法简单方便:
1. 阅读内容:家长可按照顺序逐章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每个主
题的重点和建议。
2. 讨论交流:家长可与配偶或其他家长一起讨论教材的内容,
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点。
3. 实践应用: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实用建议,家长可以在日常生
活中尝试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
4. 反思总结:家长应定期反思并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找出有
效的教育方式,并不断优化自己的育儿方法。
我们相信,通过使用家长学校教材(一),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和沟通孩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持。
---
注:本文档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建议应结合个人实际情况
做出。
家长学校教材

中小学家长学校教材教材

中小学家长学校教材教材简介本文档旨在为中小学家长提供关于学校教材的信息和建议。
了解教材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对于家长能够更好地辅导和支持孩子的研究非常重要。
选择教材的重要性选择适合的教材对于孩子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
优质的教材既能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又能激发孩子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在选择教材之前,家长应该了解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可以与孩子的教师交流,了解学校使用的教材以及教学计划。
这样可以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学,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教材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学现代教育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此家长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材。
有些孩子可能对文字类教材更感兴趣,而有些孩子则更喜欢图像类教材。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研究风格,选择适合他们的教材。
关注教材的质量和可靠性在选择教材时,务必关注其质量和可靠性。
优质的教材应该有正确的知识内容,并且能够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和探索。
家长可以参考其他家长的评价和学校的推荐,选择经过验证的教材。
激发孩子的研究兴趣教材不仅仅是为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的研究兴趣。
家长可以通过选择生动有趣的教材,或者与孩子一起进行互动式的研究,让孩子对研究感到兴奋和乐趣。
与学校和教师的合作选择教材也是与学校和教师合作的一个方面。
家长可以与孩子的教师保持沟通,了解学校的教学要求和教材选择的原因。
同时,家长也可以向教师征求建议,了解如何更好地辅导孩子。
总结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中小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了解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关注教材的质量和可靠性,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与学校和教师的合作也是选择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
希望本文档能对家长们选择合适的教材有所帮助。
家长学校校本教材

来集中心小学家长学校校本教材适用于中年级(3-4年级)如何让孩子专心做作业做作业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踏实专心,最忌讳浮躁。
一个孩子在家里学习时,必须“入境、入静”。
一旦坐到桌前,就应该知道自己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有条不紊。
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需要父母多下功夫。
有的父母,每天只知道用简单的几句话催促孩子、训斥孩子,而不懂得如何训练孩子,结果使孩子养成马马虎虎、潦潦草草、应付差事的坏习惯。
如果孩子不能“入境、入静”,父母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的做法,努力创设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具体应做到:一、准备固定的桌椅做作业最忌讳“打游击”,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在那里。
桌椅固定,孩子容易形成专心的心理定势,一进入这个环境,脑子就进入学习状态。
我们听过马克思在图书馆读书的故事,为什么马克思每天固定坐在同一个座位上,就是为了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孩子的书桌上不能乱七八糟地摆满东西,应整齐地放上课本、文具等用品。
二、房间布置要恰当孩子的房间布置应简洁、明快,摆放物品不要太多太杂。
墙壁以淡色为好,不要贴挂很多东西,应该有一条关于学习的格言或座右铭,最好由孩子自己选择。
有的父母让孩子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编写格言和警句,抄好贴在墙上,并且不定期更换,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三、要保持环境安静孩子做作业时,家人尽量保持安静,最好不开电视机、电脑,如果在不同的房间,应把门关好,声音调小,说话不应大声。
四、家人应共同学习条件允许的话,每天晚上一个固定的时间,全家人共同学习,或看书,或读报,或写东西。
这样的家庭氛围一定能促进孩子专心学习。
创设良好的做作业环境,是孩子专心学习的基本条件,家长,你做到了吗?挫折教育就是与孩子对着干?现在的孩子大多养尊处优,很难面对困境,其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
专家呼吁,从幼儿开始就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孩子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是希望,教育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希望在你我手上XIWANGZAINIWOSHOUSHANG家长学校校本教材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
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
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宋庆龄写给家长的话正如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即使是孪生的兄弟姐妹,也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
所以,与学校教育一样,因材施教,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很重要的。
心理学范畴中,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不同性格、气质的孩子,他们所适应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
同样的教育方法,在这个孩子身上取得了成功,用在另一个孩子身上,不见得有同样的效果。
所以家长在选择教育方式的时候,是很有必要先对孩子的性格做个详尽的分析的。
一些家长常常把别人成功的教子经验不加分析地一股脑照搬过来,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却发现那并不是金科玉律,自己的孩子并没有像别人的子女一样取得成功。
所以,再神奇的教育方法,家长们在使用之前,也应该做个甄别。
要记住:适用的才是最好的。
目录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1)2.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4)3.做文明家长,培养文明孩子 (6)4.家校合作 (8)5.怎样能使你的孩子更聪明 (13)6.家长也要做学校的主人 (15)7.家长怎样肩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18)8.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21)9.做个好家长--21世纪的父母怎么办 (22)10.做个好家长--表扬孩子的艺术 (24)11.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7)12.父母怎样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32)13.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 (33)14.为孩子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41)15.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47)16.巧用赞扬增强自信奠定孩子美好未来 (54)第一课: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统一和相辅相成的。
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是真难。
随着孩子迈入学校门口的那一天,我们其实就把相当多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比如书中写到,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时脱口日出:到学校让老师好好管教管教你。
在我们身边,也时常听到家长诚恳的对老师讲:老师,我们家孩子最听您的了,您好好说说他。
这些,恐怕就是潜意识里推卸自己作为家长责任的常见表现吧。
读过《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再想想身边优秀孩子的成功教育经验,有种深刻的感受,正如书中总结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是基础,又是补充和强化,只有三方共同的密切配合,才能造就合格的人才。
知道差距,就要真正从观念上转变,在行动上自觉,从一点一滴的教育做起,比如保持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主动了解和辅导孩子的学业;认真配合老师的要求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包括每天对孩子作业的检查和签字这样的“小事”……让我们用良好的教育、正确的引导、积极的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氛围。
毕竟,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家庭,应为孩子的第一步做好准备。
二、家庭教育中最基础的是“言传身教”,最重要的是成“人”教育。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的行为时时迁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书中说到: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折射出的很多东西,就是父母的特性。
知此,你想让孩子爱学习,你就要读书;想让孩子有爱心,你就要帮助别人;想让孩子诚实勇敢,你就要坦诚做人。
通过家庭教育,通过点滴影响,给孩子好的心灵和品格,让孩子健康、快乐,做一个诚信、感恩的人,恐怕是天底下每个父母的期望。
那就从你我开始,从现在开始,端正自身,塑造后代。
三、认真学习书中的几个观点,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是书中提到的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为什么孩子平常作业完成不错,考试还出现差错?为什么孩子在家侃侃而谈,与他人交流主动性却不够?为什么喜欢老师和同学,却不能明确的表达?学过《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对照书中描述的“加德纳智力观”,才明白,这应该属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范畴,即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内省智力的培养,这是我以前忽略的,精力基本放在孩子语言、逻辑数学、音乐等智力因素的培养上了。
今后,要在重视对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培养他的非智力因素,注意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形成热烈求知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交往能力,并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进一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让孩子健康快乐的在社会中生活,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二是第二讲中在培养孩子爱心方面。
对照书中说的9种方法,想想自己在培养孩子爱心方面的方法,的确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学校老师都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我为什么不能在孩子学习疲惫的时候用深深的拥抱给他力量?我为什么不能象书中所说的,充分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和感受?为什么在孩子兴致勃勃讲学校趣事的时候,我不能放下锅铲认真的听听,哪怕只有5分钟,吃饭不在乎迟那5分钟,可孩子对妈妈爱的感受可能是永恒……爱也是一种技巧,特别是让孩子在我们的爱中学会爱。
三是在第六讲中讲到家长和学校、学校活动的参与问题,我更是做深深的检讨,一直说孩子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不积极,其实是自己没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小感冒流鼻涕,我给他兜里装的鼓鼓囊囊的纸,怎么就没想到象别的家长一样让孩子多拿点纸放到教室公用呢?下雪教室门口滴水路滑,我一再嘱咐孩子走路小心,怎么就没象别的家长把冰去掉铺一块地毯?事情虽小,能想到和做到就是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孩子的最好办法呀。
细翻《小学家长学校教材》,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很多东西,不照镜子,不认真的对照不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寻找解决的办法,现在能通过有任务的学习静下心来修正自己,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我一定坚持把《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学习下去,加强和学校、和老师的沟通,不断改进,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第二课: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团结互助精神的培养1.首先,在家里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要把他们摆在集体中,让他和别人平等地生活。
2.要改变家庭中的孤单环境,可以经常给孩子找小伙伴玩,让孩子把自己的糖果拿给小朋友吃,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培养孩子团结互助的精神。
3.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的活动,勇敢地承担班级中的一些工作。
有的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功课,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工作,结果,他的孩子只顾学习,对班级中的事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胆小怕事,个性得不到发展。
4.给孩子讲一些团结互助的故事,来感染孩子。
二、热爱劳动的培养1.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
根据孩子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培养劳动观念。
他们常常喜欢爸爸妈妈做一些小事,得到表扬后显得异常兴奋,家长应加以鼓励,使孩子感到自己做得对,高兴地坚持下去,由无意识的模仿动作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孩子还常会一面伸手一面说"我来",要自己吃饭、洗手、穿衣服……这又是进行爱劳动教育的好机会。
家长一定要耐心鼓励和帮助孩子独立做这些事,切莫为图省事而包办代替,使孩子对劳动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2.让孩子量力而行。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和时间。
如让三四岁的孩子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自己吃饭、漱口、洗脸、穿脱衣服等,让五六岁的孩子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擦桌椅、扫地、洗手帕等,让七八岁的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如打扫环境卫生等等。
孩子劳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在20分钟以内。
3.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孩子开始学习劳动时,家长必须言传身教,一步步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以后再逐步让他自己干。
并要注意安全、卫生,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4.经常鼓励和表扬。
对孩子的劳动成果,家长应及时地表扬和鼓励,还要鼓励孩子不怕困难,敢于实践,动脑筋想办法,使劳动进行得又快又好。
孩子的劳动与成人不同,不应以他们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而是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爱护公物的培养1.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时,可告诉他们一些公物的名称,如街边的垃圾筒、电影院里的椅子等,使他们知道这些东西属于国家和集体,我们要从小爱护它。
2.看到公物损坏时,家长可以问问孩子,它们为什么会损坏的?让孩子讲讲这些公物损坏了对人们有什么不利。
通过谈话,使孩子知道损坏公物是不好的行为。
3.家长应以身作则,不做损坏公物的事。
看到有人损坏物时,应告诉孩子这是破坏行为,并且带着孩子去劝阻。
第三课:做文明家长,培养文明孩子一、文明家长应该做到哪些方面?1.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子女的好榜样。
2.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学习抚育、培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
3.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放任,不娇惯,不打骂。
4.积极配合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社会对子女进行教育,在农村的家长要保证适龄子女入学。
5.培养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如何教育孩子讲文明,有礼貌?1.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礼貌言行如果孩子和长辈说话时没有使用敬语“您”,家长便可勒令孩子说上几十遍,直到孩子说正确了为止。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和长辈说话应该讲礼貌、有礼节。
当家中来了客人,家长应该要求孩子主动和客人打招呼,客人告辞时,要求孩子把客人送到门口或电梯口。
2.为孩子做好楷模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环境密不可分,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如果家长自己就不是一个讲文明礼貌的人,即使对孩子的管教特别严,苛求孩子的言行要有礼貌,效果肯定也是不明显的。
孩子是在模仿家长的言行中长大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讲文明礼貌的人,家长就应该成为孩子的楷模。
3.讲清道理,少斥责孩子的自律性比较差,即或是那些乖孩子也会有不乖、不讲文明礼貌的时候。
当家长发现孩子说脏话,或者行为粗鲁无礼时,一定不要仅仅是简单粗暴地加以制止,而是要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那样说话、做事。
4.发现问题就立即解决培养孩子讲文明、有礼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可能要求孩子在一夜之间就变得彬彬有礼。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不习惯用敬语时,便立即加以矫正,直到孩子养成了说敬语的好习惯为止。
5.明确对孩子说出家长的期望和要求家长应该和孩子多谈心,明确告诉孩子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好孩子。
告诉孩子哪些言行是文明礼貌的,哪些言行是粗鲁无礼的。
让孩子明白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和孩子外出的时候,当看见有人在大街上打架或吵架时,家长应该立即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是不文明礼貌的。
当孩子在家里特别闹腾的时候,家长可能非常生气,但一定要控制住情绪,尽量避免对孩子大叫大嚷,而是要语气平和地告诫孩子,“希望你保持安静,爸爸妈妈需要休息”,或者说“你的动作应该轻一些,别影响楼下的叔叔阿姨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