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报告全文
防性侵安全教育

请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快乐的天空!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警惕性侵!!
要远离这些危险 的场景!
跟踪、强拉入室或上车
冒充警察、维修工或销售员入室
借口帮忙,如问路、填写问卷等
假借玩耍、游戏 的形式
尽量不要一个人行走
遭遇危险时,该 如何保护自己?
保持镇静,临危不惧。
选择适当机会和 方式逃离。
创造机会,乘其不备,利用日常 用具如发卡、鞋跟等攻击案犯的 要害部位,使其丧失攻击能力。
遭性侵后,孩子 如何调节心理?
不幸遭遇性侵,身体受 到了伤害,并不是你的错,不要 害怕和自卑,我们要勇敢、坚强 的面对。
身心受到了创伤,我们不要 去自责,去痛恨他人,甚至这个 社会。我们要及时和父母、老师 沟通,寻求大人的帮助和理解, 尽快脱离心理阴影。
补给站: 了解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万一受害,要记住案犯特征, 尽量在其身上留下你反抗的痕 迹,及时报案,协助公安机关 破案。
[观看视频]《警惕校园性侵害》
注:视频需联网播放观看。来自万一被性侵,勇敢 拿起法律的武器!
受到侵害后不能因惧怕他人的威胁或 羞辱而默默忍受,要及时告诉家人并 报警。让法律制裁不法之徒,利用法 律来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再受侵害。
被侵犯后有48.33%的初中生 和53.83%的高中生选择不告 诉父母,年龄越大,选择告诉 父母的比例会越小。
幼儿园女童性侵安全教育(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性侵事件时有发生,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为了提高幼儿园女童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性侵事件的发生,我们有必要对幼儿园女童进行性侵安全教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性侵的定义及危害1. 性侵的定义性侵是指行为人违背他人意志,以暴力、胁迫、诱骗等手段,对他人进行性侵犯的行为。
性侵不仅包括身体接触,还包括言语、图片、视频等形式的性骚扰。
2. 性侵的危害(1)身心健康:性侵会给受害者带来身心创伤,导致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性恐惧、性厌恶等心理阴影。
(2)人际关系:性侵事件容易导致受害者产生信任危机,影响人际关系,使她们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
(3)生活影响:性侵事件可能会给受害者带来生活上的困扰,如学业、就业、婚姻等方面的影响。
二、幼儿园女童性侵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性侵安全教育,让幼儿园女童了解性侵的定义、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性侵,有助于提高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增强防范能力性侵安全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园女童掌握防范性侵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她们在遇到性侵时的应对能力。
3. 减少性侵事件的发生通过性侵安全教育,让幼儿园女童了解性侵的危害,从而减少性侵事件的发生。
三、幼儿园女童性侵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1. 开展性侵安全教育课程(1)课程内容:介绍性侵的定义、危害、预防方法以及应对措施等。
(2)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故事、情景模拟等形式,使课程生动有趣,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
2. 加强家园合作(1)与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性侵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2)开展家长课堂: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性侵预防知识,提高家长防范意识。
3. 建立安全防护机制(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校园门禁制度,确保校园安全。
(2)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受性侵的受害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3)建立举报渠道:鼓励孩子们勇敢说出性侵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报告全文

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报告/全文发布时间: 2015-03-03 08:51:34|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作者:“女童保护”项目| 责任编辑:魏博关键词:性侵教育性侵儿童女童保护性教育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5年3月2日,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项目主办的“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京召开,并发布了《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报告由“女童保护”项目根据2014年媒体公开报道以及项目开展问卷调查情况撰写。
以下是报告全文:一、2014年性侵儿童数据1.2014年性侵儿童事件平均0.73天曝光1起根据“女童保护”项目统计,2014年以来,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在全国各地呈持续高发状态,媒体曝光数量急剧攀升。
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被媒体曝光的案件高达503起,平均0.73天就曝光1起,也就是每天曝光1.38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
女童保护项目自2013年1月1日起统计相关曝光数据,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被媒体曝光的案件125起,平均2.92天曝光一起。
2013年5月23日至2014年5月22日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增至192起,加速到平均1.90天就曝光一起。
2014年,首次被曝光案件数量反超全年天数,意味着儿童防性侵的现状依然严峻,也说明了社会各界和舆论对儿童安全的关注度有了大幅度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统计仅基于公开报道案件,因此并不等同于2014年性侵儿童案件总量比2013年有大幅度增加。
社会与学界的共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造成性侵儿童案件难以被公开报道和统计,因此被公开的案例可能仅为实际发生案件的冰山一角。
2.性侵案件受害者最大群体为小学生,小学生安全教育缺失较为严重,农村地区仍是监护薄弱之地总结2014全年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特点,受害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尤其以7岁到14岁的小学生居多。
防性侵安全教育小学男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性侵案件时有发生,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性侵案件,更是让人痛心疾首。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特别是男生,加强防性侵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生男生进行防性侵安全教育。
一、认识性侵,了解危险1. 什么是性侵?性侵是指以强制、欺诈、利诱等手段对他人进行性侵犯的行为。
它不仅包括身体接触,还包括言语、图片、视频等形式的性骚扰。
2. 性侵的危害性侵对受害者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可能导致受害者产生心理阴影,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
3. 性侵的常见形式(1)身体接触:触摸、亲吻、抚摸等。
(2)言语骚扰:侮辱、威胁、恐吓等。
(3)图片、视频等传播:发送不适当的图片、视频等。
二、提高警惕,防范未然1. 学会识别危险(1)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单独行动。
(2)拒绝陌生人的邀请和礼物。
(3)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2. 学会拒绝(1)明确告诉对方不可以。
(2)勇敢说出“不”。
(3)寻求帮助。
3. 学会求助(1)遇到危险时,及时向周围人求助。
(2)拨打报警电话。
(3)向家长、老师报告。
三、加强教育,提高意识1. 家庭教育(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家长要教育孩子识别危险,提高防范意识。
(3)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自尊、自爱、自信的品质。
2. 学校教育(1)学校要开设防性侵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性侵的危害和防范方法。
(2)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
(3)学校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安全。
3. 社会教育(1)社会要加大对性侵案件的曝光力度,提高公众对性侵问题的关注。
(2)社会要加强对性侵受害者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3)社会要加强对性侵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案例分享,警示教育1. 案例一:小明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名陌生人跟踪。
小明意识到危险,立即向路人求助,成功脱险。
儿童防性侵教育报告

儿童防性侵教育报告1. 引言近年来,儿童性侵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保护儿童免受性侵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为此,加强儿童防性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儿童防性侵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儿童防性侵教育的现状与问题2.1 儿童防性侵教育的普及程度目前,我国儿童防性侵教育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但整体来看,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
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儿童防性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相关知识普及不足。
2.2 儿童防性侵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当前的儿童防性侵教育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防范为主,缺乏系统的性教育。
教育方法也较为传统,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不利于儿童接受。
2.3 儿童防性侵教育的有效性调查显示,当前的儿童防性侵教育在实际效果上存在一定差距。
部分儿童在遇到性侵害时,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改进儿童防性侵教育的措施3.1 提高家长和教师的重视程度加强家长和教师对儿童防性侵教育的认识,明确其重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儿童防性侵教育中来。
3.2 完善儿童防性侵教育内容将性教育与防范教育相结合,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增加教育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提高儿童的接受度。
3.3 创新儿童防性侵教育方法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如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增强儿童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同时,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
3.4 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家校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学校防性侵教育的进展,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
3.5 开展常态化教育将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定期开展教育活动,使儿童时刻保持警惕。
4. 结论加强儿童防性侵教育是保护儿童免受性侵害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预防性侵整改报告

学校预防性侵整改报告学校预防性侵整改报告一、绪论性侵是一种严重侵犯儿童和青少年权益的犯罪行为。
学校作为儿童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性侵事件的发生,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基于此,本报告旨在总结学校性侵事件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学校整改和预防性侵工作的开展。
二、性侵事件的现状分析1.性侵事件在学校中的普遍性近年来,学校性侵事件频频发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和睦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媒体曝光的案件表明,性侵事件在学校中呈现出普遍化的趋势。
2.性侵事件的原因分析(1)缺乏相关政策规定和法律保障,学校在性侵预防和处理方面存在很大的法律障碍。
(2)学校师生关系问题。
一些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规范,打破了教师职业道德底线。
(3)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健全。
学校管理能力弱,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4)社会心理问题。
一些家长对于性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性侵事件的发生与儿童家庭关系也有一定的关联。
三、已取得的成效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校性侵预防和处理的责任。
近年来,以维护学生权益为出发点,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了学校性侵预防和处理的责任。
2.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师道尊严学校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强化师生关系的规范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教师的道德修养,减少了性侵事件的发生。
3.教育推广和宣传学校通过在校园内举办性教育讲座、组织性教育宣传活动等,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了对性侵的预防意识。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相关政策法规的执行不到位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学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政策的执行普遍存在问题。
2.师生关系仍不规范学校对师生关系的规范仍然存在差距,一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仍不明确,存在侵权行为发生的风险。
3.教育推广和宣传有待加强学校开展的性教育宣传普遍存在力度不足、内容不到位、撤离不及时等问题。
五、改进措施1.加强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政策法规制定,明确各方责任。
大班幼儿防性侵安全教育(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性侵事件时有发生,给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性侵事件的发生,我们有必要对大班幼儿进行防性侵安全教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班幼儿进行防性侵安全教育。
二、大班幼儿防性侵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性侵安全教育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性侵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危险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2. 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性观念通过防性侵安全教育,幼儿可以了解到性是人的基本权利,但同时也需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界限。
3. 减少性侵事件的发生通过对幼儿进行防性侵教育,可以降低性侵事件的发生率,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大班幼儿防性侵安全教育的内容1. 认识性侵害(1)什么是性侵害:性侵害是指对他人进行性骚扰、性虐待等违法行为。
(2)性侵害的类型:包括身体侵犯、心理侵犯和言语侵犯等。
(3)性侵害的常见手段:如摸、拍、说等。
2. 了解性侵害的危害(1)身体伤害:可能导致身体疼痛、感染、性病等。
(2)心理伤害:可能导致心理创伤、恐惧、自卑等。
(3)社会影响:可能导致家庭破裂、人际关系紧张等。
3. 学会识别性侵害的迹象(1)行为迹象:如突然变得沉默、害怕、紧张等。
(2)言语迹象:如说有人摸他/她的隐私部位、说有人让他/她做不舒服的事情等。
4. 学会拒绝性侵害(1)勇敢说“不”:当遇到性侵害时,要勇敢地拒绝。
(2)及时告诉信任的人:如家长、老师等。
(3)寻求帮助:如拨打报警电话等。
5. 保持身体清洁(1)每天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6. 了解自己的身体(1)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隐私部位。
(2)知道哪些部位是不可以给人摸的。
四、大班幼儿防性侵安全教育的方法1. 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育通过讲述身边的性侵案例,让幼儿了解性侵害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2. 制作防性侵宣传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防性侵宣传资料,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了解相关知识。
预防儿童性侵工作总结3篇

预防儿童性侵工作总结篇一:预防少年儿童性侵自査报告 (1)篇二:预防性侵害总结 (5)篇三:预防学生遭拐骗、性侵教育活动总结 (6)篇一:预防少年儿童性侵自査报告根据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打击为主、预防为本、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方针,从工作实际岀发,切实履行职能作用,认真把开展平安创建,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作为构建各谐社会的关键性措施来抓,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使我校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政法工作的副校长副组长、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集中预防性侵工作领导小组,备配了专职防侵干事,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预防少年儿童性侵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明确任务,层层签定责任书。
一是领导重视,明确了工作任务。
坚持每月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分析预防性侵例会制度,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二是层层签订了预防性侵工作责任书,将市县下达的工作要求,层层分解到科室和班级,确保没有工作漏洞。
三、认识到位,深入宣传。
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为集中专项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校园建设宣传月活动,宣传学习预防少年儿童性侵相关知识,并组织相关测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全校上下形成了预防少年儿童性侵的浓厚氛围。
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1、科学做好预防性侵犯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班队会、主题活动、编发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预防性侵犯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对性侵犯犯罪的认识。
广泛宣传“家长保护儿童须知” 及“儿童保护须知”,教育学生特(来自:小龙文档网:预防儿童性侵工作总结)别是女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了解预防性侵犯的知识,知晓什么是性侵犯,遭遇性侵犯后如何寻求他人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报告/全文发布时间: 2015-03-03 08:51:34|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作者:“女童保护”项目| 责任编辑:魏博关键词:性侵教育性侵儿童女童保护性教育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5年3月2日,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项目主办的“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京召开,并发布了《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报告由“女童保护”项目根据2014年媒体公开报道以及项目开展问卷调查情况撰写。
以下是报告全文:一、2014年性侵儿童数据1.2014年性侵儿童事件平均0.73天曝光1起根据“女童保护”项目统计,2014年以来,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在全国各地呈持续高发状态,媒体曝光数量急剧攀升。
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被媒体曝光的案件高达503起,平均0.73天就曝光1起,也就是每天曝光1.38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
女童保护项目自2013年1月1日起统计相关曝光数据,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被媒体曝光的案件125起,平均2.92天曝光一起。
2013年5月23日至2014年5月22日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增至192起,加速到平均1.90天就曝光一起。
2014年,首次被曝光案件数量反超全年天数,意味着儿童防性侵的现状依然严峻,也说明了社会各界和舆论对儿童安全的关注度有了大幅度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统计仅基于公开报道案件,因此并不等同于2014年性侵儿童案件总量比2013年有大幅度增加。
社会与学界的共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造成性侵儿童案件难以被公开报道和统计,因此被公开的案例可能仅为实际发生案件的冰山一角。
2.性侵案件受害者最大群体为小学生,小学生安全教育缺失较为严重,农村地区仍是监护薄弱之地总结2014全年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特点,受害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尤其以7岁到14岁的小学生居多。
女童保护项目统计,726名受害者中, 0~14岁的女童709名,男童17名。
被公开报道年龄的受害者中,0~6岁的有107人,7~10岁的有294人,11~14岁的有308人,后两者合计占总量的84.91%(公开报道未公布受害者年龄的未统计在内)。
这一比例较2013年同期(81.15%)上升3.76%。
其中值得重视的是,11~14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受害人数不仅不低于小学低年级,反而略微超出,一方面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犯罪嫌疑人侵害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儿童安全教育缺失较为严重,小学生的自我保护基本知识、防范意识和能力并未随年龄同步增长,使得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成为最易受侵害的弱势群体。
在案例中,有的未成年人因接受犯罪嫌疑人给予的金钱、物品而不加防范,有的未成年人初次受害后依然未意识问题严重性、或慑于施害者的恐吓及威逼利诱,产生不敢声张的畏惧心理,未及时告知成年监护人,以致多次受害。
有些受害儿童下体出现明显创伤时才被其监护人发现,后果已难以挽回。
女童保护项目统计,在公开报道的案例中,农村未成年人有171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42人,城镇未成年人有409人。
女童保护项目认为,这并不代表城镇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件比农村更为高发,而是充分说明城镇地区未成年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其的监护密度显著高于农村地区,城镇地区大众媒体的覆盖面、活跃程度均显著超过农村地区,因此相关侵害情形更容易被监护人发现、被司法部门立案,也存在更大的可能性被公开曝光。
女童保护项目志愿者在深入山区、乡村地区学校讲课及和相关领域专家广泛座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在我国全面城镇化浪潮的影响下,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群体巨大,由于家庭主要成员长年外出打工导致的家庭监护缺失的情况广泛存在,学校及社区的自我保护教育及基础生理教育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存在空白。
有的山区学生快上初中还不知道什么是月经,更不了解如何防性侵、遇到侵害如何应对或如何报案。
上述大背景和社区警力及第三方社工的缺位,均导致相关案件更为隐蔽、更难被发现及立案。
3.性侵儿童案的“熟人犯罪”超过八成女童保护项目统计,在2014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中,熟人犯罪有442起(公开报道未提及双方关系的未统计在内),熟人性侵儿童案占87.87%。
这些熟人包括教师、邻居、亲戚、同村人等。
在案件发生前就与未成年人彼此认识的施害者,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再凭借其体力上的优势和特殊身份,或者凭借其地位,使得侵害容易得手。
熟人作案比例如此之高,说明在防性侵安全教育中,一定要特别重视针对熟人性侵的防范措施。
女童保护项目的儿童防性侵教案中,设置了儿童防范陌生人和熟人性侵的不同应对措施。
统计结果显示,从施害者职业分布来看,无业、退休者等社会人员有138人,教师有68人,官员4人(公开报道未公布施害者职业的未统计在内)。
在提及相关情况的公开报道案例中,一人对多名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的案例达78起,占15.51%;一人多次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的累犯案件为135起,占26.84%。
值得注意的是,女童保护项目统计发现,2014年公开案例中,在监护缺位前提下,施害者临时起意的性侵儿童案件为272起,占54.08%。
这类案件中,受害人都是在孤身一人、监护人缺位、毫无自我保护意识的情况下,给了施害者可乘之机。
在女童保护项目的问卷调研中,有北京市相关司法工作人员统计近年来的性侵儿童案件成因显示,绝大多数都是因监护缺失导致的施害者临时起意,而非有计划的蓄意犯罪。
有南方省份的相关司法工作人员分析近年来性侵儿童案件成因认为,从家长监护方面看,家长多重视儿童的学习成绩,对性知识多采用回避和隐晦的态度,在防性侵教育方面的亲子交流普遍欠缺;从校方防范上看,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力集中于教学质量,性教育则以卫生教育为主,缺乏相应的防性侵等安全知识教育。
4. 性侵儿童案件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女童保护项目2014年对北京、山东、浙江、江苏、吉林、湖北、贵州、云南、广东、黑龙江、广西、安徽、福建、甘肃、四川、重庆、河北、辽宁、山西、河南等21个省市城乡地区的3482名学生、337名家长、394名教师进行了防性侵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2014年以来,性侵儿童案件对小学阶段的教师、家长带来巨大影响。
女童保护项目访问的337名小学家长中,68.7%很关注2014年以来媒体频繁曝光的儿童遭遇性侵害案件,30.4%听说过,仅有0.9%表示不太了解。
在女童保护项目访问的394名小学教师中,74.7%很关注,25.1%听说过,仅有0.3%教师表示不太了解。
74.9%受访教师表示会注意周围有人可能对儿童实施性侵害,14.4%受访教师身边发生过儿童遭遇性侵害。
这样的性侵儿童案件高发态势,引发全社会的愤怒声讨,也说明儿童防性侵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二、2014年我国儿童防性侵教育现状1.调查显示全国多地儿童普遍缺乏科学的防性侵知识女童保护项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防性侵教育存在普遍缺失的问题。
2014年,女童保护项目对1346名男生、2136名女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20.0%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性教育”,48.3%孩子不知道何为性教育,31.7%的孩子选择“似懂非懂(知道一点点)”。
受访孩子的父母职业依次为:26.1%是在外打工者,24.8%是个体户或商人,13.0%为农民,6.0%为公务员,4.8%为教师,其他占25.3%。
当面对“如果遇到有人不经你和家人允许,要摸你或脱你衣服,你知道该如何求助和自救吗”的问题时,有14.6%的孩子选择了“不知道”;在选择“会”的85.4%的人中,有占总数55.4%的孩子选择了“大声呼喊”。
但实际上,“女童保护”防性侵教案及国内外防性侵专家都强调,性侵犯罪可能发生的地域有公众场合和密闭偏僻场所两类,如果儿童在后一种情况下一直大声呼喊,可能会导致犯罪者起意杀害孩子。
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授课,儿童这种对防性侵知识粗浅的一知半解,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危及自身安全,造成恶性后果。
2.调查显示全国各地儿童防性侵教育普遍缺失在女童保护项目访问的394名教师中,49.7%从没有对学生开展过性教育,开展过一次的占12.6%,两次的占12.6%;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占25.0%。
在337名受访家长中,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的未超过半数,占48.6%,没有的达51.4%,32.5%的家长从未向孩子讲过预防性侵害的知识。
他们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原因由高到低依次是“认为孩子还小”(85.8%),“想教育但不知如何开口”(8.6%),“认为学校会教育”(2.5%),“怕教坏孩子”(2.5%),“害羞”(0.5%)。
46.5%受访家长表示对孩子身边的成年异性角色“不太了解”,3.1%表示不了解。
3.绝大多数师生家长对“防性侵教育进校园”的期望强烈女童保护项目的调查显示,97.6%的家长支持学校对孩子进行性教育;81.3%支持公益组织在学校对孩子们开展“性教育”相关讲座;高达99.7%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将“防性侵教育”强制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这一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约12%。
在性教育的渠道选择上,49.9%的孩子希望通过“学校或老师”接受性教育,26.8%希望通过家长,14.6%希望通过画册、书籍等资料,4.4%希望通过伙伴,4.4%希望通过网络。
这一结果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对于没有开展过防性侵教育的原因,64.3%受访教师选择“不知道怎么讲”,32.5%选择“学校没有这样的课程”,选择其他原因(包括“个人不好意思”、“家长会抵触”、“上级没有要求”、“当地接受不了”、“没想过”)的均仅为0.6%。
但当问到“如果现在给您‘性教育’或‘预防性侵害知识’的教材,您能给学生讲授吗?”99.7%的教师选择“能”,这一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约8%,仅有0.3%选择“不能”。
上述统计结果,可见儿童安全教育在地方的止步不前,并非因为地方政府或教育系统工作人员抵制、不赞同儿童安全教育,而正是因为缺少自上而下的权威教案和标准,使得地方试图推进教育部、全国妇联、公安部、团中央等部委的文件落实时却无从着手。
(报告全文由“女童保护”项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