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程标准细化
部编版人教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习俗。
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
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
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课件

口语交际教学
总结词
口语交际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 力的重要环节,一年级下册的口语交 际内容注重实际应用。
详细描述
通过课件中的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等 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 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 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
写话教学
总结词
写话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之一,一年级下册的写话内容注重基础 写作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课 件
目录
• 课程介绍 • 教学内容 • 教学策略与方法 • 教学资源 • 教师专业发展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拼音、识字、组词、造句等基本 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通过阅读有趣的童话、故事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 惯,提高阅读能力。
促进思维发展和情感表达
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 能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课程大纲
拼音
学习声母、韵母、整体 认读音节等拼音基础知 识,掌握正确的拼读方
法。
识字
学习常用汉字的书写和 意义,了解汉字的构造
03
一些在线教育平台提供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在线测试与评估功能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社会资源
1 2
图书馆资源
公共图书馆或学校图书馆中可以找到与语文一年 级下册相关的图书资料,有助于教师进行备课和 教学。
家庭教育资源
家长可以参与孩子的语文学习,提供家庭教育的 支持和辅导,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程标准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 识字。
-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200个。
-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 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2. 写字。
-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 阅读兴趣与习惯。
-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爱护图书。
2. 阅读能力。
-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 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三、口语交际。
1. 口语表达愿望与习惯。
-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 口语表达能力。
-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第一周:课文《我的食物》
- 目标:学生能够认读生字词“水果、面包、汉堡包、牛奶”等,了解食物的种类。
- 教学内容:教授认读生字词,让学生讨论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食物。
- 活动安排:课堂讨论、认读练习、小组讨论。
第二周:课文《我的家》
- 目标:学生能够认读生字词“房子、花园、桌子、椅子”等,了解家庭生活的基本内容。
- 教学内容:教授认读生字词,让学生描述自己家里的基本情况,了解家庭成员和家中常见的物品。
- 活动安排:课堂讨论、认读练习、小组分享。
第三周:课文《乌鸦和布谷》
- 目标:学生能够认读课文中的句子,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故事中的道理。
- 教学内容:朗读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 活动安排:故事阅读、学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第四周:复习及期末测验
- 复习前几周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语言能力。
- 进行期末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上是初步的教学计划,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大纲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大
纲
课程目标:
-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和识读能力;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汉字书写
通过研究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汉字的书写顺序,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和规范。
词语与句子
研究一些常见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逐步进行句子的组织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
通过阅读简单的短文和故事,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提
高阅读的准确性和速度。
朗读和背诵
通过朗读和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子和诗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
能力和语感。
研究方法:
- 学生应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巩固知识并提高记忆能力;
- 多读书,多听故事,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
教学评价:
教师将通过平时作业、考试测验和口头表达等形式对学生的研
究成果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鼓励和研究分享,提
高整体班级的研究氛围和积极性。
以上就是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大纲的简要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教学大纲积极研究,取得良好的研究成绩。
2024学年度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2024学年度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掌握认读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字词、句子、篇章。
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教材总体框架:课文:是由一篇篇生活化、故事化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成,包括故事、童话、儿歌、儿童诗等。
教学过程中以求生动、有趣、活泼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拼音:在教材的每一单元后面进行拼音学习,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拼音知识,提高学生的拼音能力。
歌谣、游戏、教学活动:通过歌谣、游戏、教学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1.导入新课教师应在导入环节利用活泼的问答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2.针对新课内容的讲解教师在讲解新课内容时,应采用情景示意法、解释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讲解课文的基本知识教师讲解课文时,要注意掌握融合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
4.根据个别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讲解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体辅导。
5.复习和总结综合复习与总结的方式及时反馈和巩固学生的知识。
6.巩固与拓展巩固与拓展包括但不限于:歌谣、故事连连看、课文填词、造句、看图写话等。
7.布置作业和复习要求定期布置作业和复习要求。
8.测试教师在进行课堂测试时要重点测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1.课文重点:教师应注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生字词重点: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3.拼音重点:在教学每个课文之后,进行相应的拼音教学。
五、教学配套与评价1.教学配套使用学生课本、活动本以及辅助教材。
2.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听力、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
人教版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一)集中识字形式多样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专门的识字单元,同时在语文园地中专设栏目“识字加油站”,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集中识字学习。
教材中的识字课大都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呈现,文辞优美、韵律和谐,适合学生朗读、背诵,而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识字加油站”这个栏目,每一次都设置了一个小的情境、小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认识一些常用汉字。
从识字途径上来讲,这一册教材的集中识字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
(1)字理识字。
如《小青蛙》《“包字族”识字》《动物儿歌》《操场上》。
(2)传统蒙学识字。
如《姓氏歌》《三字经》《古对今》。
(3)事物归类识字。
如《操场上》《天气词语》《卫生间》。
(4)看图识字。
《春夏秋冬》《夏天事物》。
(5)儿歌识字。
如《小青蛙》《动物儿歌》。
(6)趣味活动识字。
如《猜字谜》,利用字谜的形式认识合体字和形声字。
(二)关注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1.了解识字规律。
教材编排了一些字理识字的内容。
比如,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水火》展示了象形的造字方法,《日月明》展示了会意的造字方法,非常有趣,又可以加深记忆。
这样的安排,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提高他们的识字兴趣。
一年级下册主要以呈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为主,如《小青蛙》和“包字族”识字,通过“青”“包”与不同形旁的搭配,构成不同意义的字,让学生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动物儿歌》通过展示各种由虫字旁的字组成的动物名称,让学生继续体会这一规律;《操场上》编排了一组提手旁的字、一组足字旁的字,也在突显形声字规律;语文园地中还安排了两次“我的发现”,其中,语文园地五安排的字与身体器官有关,语文园地八安排的字与各种动物有关,并且旁边有泡泡提示,反复强调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性。
学生会发现,女字旁的字很多与女性有关,提手旁的字很多与手部的动作有关。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让智慧的火花点燃孩子幼小的心灵教学这一单元,我们首先可以从《语文园地五》中的“我会读――人有两件宝”引入,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感悟只有动脑又动手,思考又实践,才能做好一切事情。
识字5这一课就是由三首字谜组成的。
通过猜字谜,编字谜的方式让学生识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谜语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
我们不妨把识字5和口语交际的教学结合起来。
教学识字5时,学生可能通过预习已经知道答案是?众?、?秋?、?青?,我们可以顺势问:“小朋友真聪明,真会猜谜语,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你们究竟是怎么猜出来的呢?随即,就会有学生说明猜谜的根据。
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做动作猜出谜底,如三个人配合猜出“众”字;有的学生可能从颜色入手,猜出“秋”字;也可能有的学生抓住了关键词,如:从“万里无云”知道是“晴天”的“晴”,由此猜出一系列字谜……这时我们再通过换偏旁的形式把猜谜的过程演示出来,会更加形象生动。
这样教师引导学生猜谜,学生急于知道谜底,激发了阅读兴趣。
再通过小组讨论给生字编个字谜的方式,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课后再组织学生搜集谜语,在充分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组织猜谜活动,进行口语交际,并鼓励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同时使口语交际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四个太阳》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短文,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童真。
“我”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表达了四个美好的心愿,同样也让读者们感觉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创造和善良的心灵。
内容催人向上,富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教学时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文简洁、优美的特点,围绕着“动脑筋,有创新”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阅读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更算不上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提出了总的目标要求,从总课标对一至二年级的要求来看,我认为一年级语文下册在识字与写字方面主要落实以下几个目标: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550个,会写250个字。
3.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具体细化如下: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1)鼓励学生课外主动识字。
教材开始设计了识字擂台。
17页为比谁认识班上的同学的名字多。
然后展示台中设计了识字加油站。
鼓励学生:A.在生活中识字:35页为看电视时认识的字,56页为在商店买东西时认识的字和食品商标中的字,78页为在大街上招牌中认识的字。
B.在课内书上识字。
94页为在数学书、美术书、音乐书上认的字。
C.在课外书上认字。
113页为在课外书上认的字。
最后133页又是识字擂台,比比课外谁认的字最多。
(2)本册书没有采用以前集中识字的做法,而是八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单元的开头。
识字课采用以下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识字兴趣:A.词语(1页是关于春天的8个四字词语,在识字中积累词语。
)B.三字经(18页在识字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进行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教育。
)C.对对子(36对子的内容与大自然有关,教学时应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114页把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不但引导学生识字,还蕴涵着对对子的启蒙教育。
)D.谜语(79页三组猜字谜语,可让学生读读、想想、猜猜,在猜谜时主动识字。
)E.谚语(135页由5句谚语组成,不仅形象地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天文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还让学生初步认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言语、丰富知识。
)F诗歌(57页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这里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
教学时熟读后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彩图,采用多种方法(如形声字识字“蜻、蜓等”,肢体表演识字如“展、网”。
)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G积累量词(95页为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中,在认识事物的同时认字,避免了单个字的抽象认识。
)(3).本册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如:A.熟字加偏旁即“加一加”(15页如:“平”加上言字旁变成“评”)。
B.熟字换偏旁(如:15页“油”去掉三点水换成双耳刀变成“邮”)。
C.去偏旁即“减一减”(如:33页“漂、飘”去掉偏旁变成“票”)。
D.两个字组成一个字(如54页“禾”和“火”组成“秋”)。
E.同一偏旁字归类。
如识字4中虫字旁的字就很多,放在一起学习使学生体会虫字旁的字和昆虫有关。
右边表示声音。
加深了对形声字的印象。
F.反义词识字(如92页用“美”引出生字“丑”)。
G.去一笔(如111页“鸟”去掉一点变成“乌”。
)加一笔(如“日”加一笔变成“甲”)加二笔(如“口”加两笔变成“句”、“兄”。
)H.两部分组成一个字(如155页以儿歌的形式学习“千口舌、舌甘甜”)。
2.认识常用汉字550个,会写250个字。
3.能继续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A.学会写如下偏旁:3课有:父字头(爷、节)、xx(行)4课:竖心旁(忙)识字2:三点水(洗)、言字旁(认)、提手旁(扫)5课:人字头(全)、秃宝盖(写)、宝盖头(完、家)7课:女字旁(妈、奶)、反文旁(放、收)识字3:禾木旁(和)、禾字头(xx、秀)9课:口字旁(听、唱)、走之旁(连、远)10课:心字底(总)11课:两点水(净)、走字旁(赶、起)、日字旁(明)、左双耳刀(队)识字4:虫字旁(蚂、蚁)、穴宝盖(空)、户字头(房)13课:木字旁(林)、门字框(闭)15课:xx(他)识字3:足字旁(跟)18课:大口框(园、因)20课:立刀旁(别、到)、右双耳刀(那、都)21课:四点底(点、照)25课:提土旁(地)识字7:矢字旁(短)、又字旁(对)27课:学字头(学)、党字头(常)29课:八字头(分)、女字底(要)、子字旁(孩)30课:雨字头(雪)、巾字底(帮)、王字旁(球、玩)32课:广字头(座)33课:斤字旁(新)34课:xx(条)B.除独体字外,学写左右结构(如1课的“说、话”)、上下结构(如1课的“春”);半包围结构(如4课的“处”)、全包围结构(如18课的“园、因”);上中下结构(如1课的“高”)、左中右结构(如17课的“哪”)。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认识大写字母(93页),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可以教唱字母歌。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法查字典(113页),学习独立识字。
要了解汉语字典的构成;掌握音序查字法的基本程序——先找第一个字母;再到下面相应页面找音节,(告诉学生因为一个音节有很多调值,索引中的音节是不带调值的),根据音节索引的提示,到相应的页面去翻查相关的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查字典主要是了解字义或确定读音调值,不做认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阅读提出了总的目标要求,从总课标对一至二年级的要求来看,我认为一年级语文下册在阅读方面主要落实以下几个目标: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看图学文相结合。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利用自习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的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谚语,背诵优秀诗文。
课外阅读不少于1万字。
9.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具体细化如下: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课本上课文形式多种多样,如:童话、诗歌、故事等。
2.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读书中学生自悟、自得的。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读,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表演等。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看图学文相结合。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如关于春天的词语)。
理解词语的方法多样,如:A.结合上下文理解(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中“连声”的理解,可以结合下文连声说:“不行,不行!”知道连声就是连续说两次以上,体会到邓爷爷植树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B.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如“和风细雨”让学生说说春天的风和雨有什么特点)。
C.预习时询问理解(如“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纸鸢”的理解)。
D.做动作理解。
E.教师直接讲解(学查字典后查字典)等。
5.阅读浅近的童话(如自读课文《象鼻桥》、《咕咚》、《小猴子下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利用自习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要会背1、14、18、19、20课和识字三,16和24课中自己喜欢的部分,4课、13课的古诗,和语文园地中的《花园果园》、《鞋》、《小鸟》、《祖国多么广大》。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的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如6课中对话较多,其中“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指导读好疑问的语气。
爸爸、妈妈、姥姥、我说的4句话中都有感叹号,指导读好赞美、感叹的语气。
49页“我会读”中集中出现了分别带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三个句子,应进一步指导区分三种句子的语气。
教师可以先范读,让学生注意听,比较三个句子的不同语气,再让学生自由读,体会这三种句子的语气。
也可以让学生仿造,进一步体会。
8.积累成语(1页为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和格言警句(130页为课文中出现过的警句)、谚语(136页在学完谚语后,进行扩展,让学生积累其它的谚语),背诵优秀诗文(112页《祖国多么广大》)。
课外阅读不少于1万字。
可以选择童话、寓言、故事等方面。
9.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写话提出了总的目标要求,从总课标对一至二年级的要求来看,我认为一年级语文下册在写话方面主要落实以下目标:说话,不要求写。
91页为讲故事、用“一边……一边……”说话。
106页为用“那么……那么……”说话。
154页为用“已经”说话。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读书上的句子,体会用法(“一边……一边……”表示两种动作能并且同时进行,“那么……那么……”那么表示程度深,有“非常”的意思,两个“那么”连用是说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了。
),然后再仿造。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口语交际提出了总的目标要求,从总课标对一至二年级的要求来看,我认为一年级语文下册在口语交际方面主要落实以下几个目标: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3.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具体细化如下: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3.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157页展示台要学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的四幅图中,空出了最关键的一幅——怎样捞皮球。
教学时,在学生基本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讲出小猴子们是怎样把掉进河里的皮球捞上来的。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八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为:17页春天在哪里,35页我该怎么办,56页我们身边的垃圾,78页续讲故事,94页为猜谜游戏,113页为怎么过“六一”儿童节,132页为该怎么做,157页为未来的桥。
教师要创设情境,交际课之前,提前布置准备工作,除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还要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总的目标要求,从总课标对一至二年级的要求来看,我认为一年级语文下册在综合性学习方面主要落实以下几个目标: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具体细化如下: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