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综合性能(常规项目)检测原始记录

洁净室综合性能(常规项目)检测原始记录
洁净室综合性能(常规项目)检测原始记录

第 第 共页

√悬浮粒子

粒径次数

测点 1 2 3 平均值(A)UCL

A max= 1294

5.0μm

(粒/m3)

L1 1412 2118 353 1294

3169

L2 706 353 706 588

L3

L4

L5

L6

L7

L8

A max= 14708

0.5μm

(粒/m3)

L1 14826 17297 12002 14708

14708 L2 10590 16944 16591 14708

L3

L4

L5

L6

L7

L8

计算公式:UCL=M+t×SE( 说明:M=(∑Ai)/L ; )

□自净时间基准粒子浓度N 污染粒子浓度N0T N0T

N T

T= T N-T N0 说明:T N0指粒子浓度在人工发烟污染1~2min后的时间,

T N为粒子浓度恢复至基准粒子浓度时的时间。

取样位置(测点)平面示意图图示符号:A 照度测点;B风速;C 温湿度测点;一光源;

D 悬浮粒子数测点;

E 微生物数测点;

F 噪声测点;

说明:①示意图中照度测点、温湿度测点、悬浮粒子数测点距地面的高度均为0.8m;

②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风量测定采用风口法,送风口即为风量的测点,故不再另外标示;

③对于单向流洁净室,风速测点距高效过滤器0.15m-0.3m,测点间距不大于0.6 m。

记录人:复核人:

送风口。

第 第 共页

013洁净区浮游菌测试记录表.docx

洁净区浮游菌测试记录表 测试依据GB/T 16293-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测试状态□静态□ 动态其他测试合格情况□温湿度□ 压差□换气次数规定:生产车间的浮游菌测试与检验室的浮游菌测试分 a ( F1~ F21 ) 和 b(F22~39)两部分进行。 培养基制备及测每次:称取g培养基溶于ml水中,℃湿热灭菌min ,待冷却至℃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分装φmm 培养皿中,约 ml/皿。用 75% 试方法描述 酒精消毒仪器盘,放入培养皿,盖上。根据洁净室洁净度级别设定采样量,校正流量,启动采样。 采样结束仪器自动停止,取出培养皿。同法做空白对照。收集培养。 采样器名称浮游空气尘菌采样器 采样器型号 测试点示意图:↓ a (1 ~ 30 )↓ b( 31~ 40)生产生产二更手消间内包材内包手消间检验二更检验一更1234装33 3431 32一更洗中工洁暂配( 1)检验缓冲阳性对照 衣控器具存消2737 38 57具1113毒25 2628)35 6891214液( 2) 1015162936 生产缓冲17 1830)微检室 3940称备清洗配制 19 2021 2223 24 洁净度级别300, 000 级100, 000 级10, 000 级100 级 判定标准----≤ 500≤ 100≤ 5 a 培养温度℃ a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 b 培养温度℃ b 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 房间名称生产二更手消间洗衣中控工器具洁具暂存称备测试点12345678910111213141920采样量 (L)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培养后菌落数 ( 个 ) 平均浓度 ( 个 /m3) 结果判定 房间名称配消毒液清洗内包材内包装生产缓冲检验二更手消间测试点1516212225262728171831323334采样量 (L)100100100100100100100100500500500500培养后菌落数 ( 个 ) 平均浓度 ( 个 /m3) 结果判定------------ 房间名称 检验缓冲阳性对照微检室 测试点353637383940 采样量 (L)500500500500500500 培养后菌落数 ( 个 ) 平均浓度 ( 个 /m3)

洁净室换气次数检测规程

洁净室换气次数检测规程 一、测试规则: 1、测试条件: 1》温度和相对湿度: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18℃-28℃,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 2 》压差: 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4.9Pa,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2、测试状态: 1》空态、静态进行测试; 空态或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和室内测试人员; 说明: l 空态—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但是没有生产设备、原材料或人员的状态。 l 静态分为静态a和静态b,其中: 静态a—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生产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状态。 静态b—洁净室(区)在生产操作全部结束,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 自净后。 3、测试时间: 1》在空态或静态a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 2》在静态b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10min自净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开始。 4、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本方法采用套管法,即先测试洁净环境内各个风口的风速,然后利用各风口的平均风速*风口数*3600*套管出风口的面积/房间的体积即得各房间的换气次数,来评定洁净室(区)得换气次数的洁净度级别。

洁净室综合性能检测项目汇总

洁净室综合性能检测项目汇总 洁净室综合性能检测项目 ●密闭性检测 ●气流流型 ●高效过滤器检漏 ●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温度和相对湿度 ●风速 ●风量(换气次数) ●静压差 ●悬浮粒子数

●浮游菌 ●沉降菌 ●照度 ●噪声 ●定点监控 1、温度和相对湿度: 空调系统已经运转,各项状况已经稳定。每个控温区至少设置一个温度测点,测点设在制定位置的工作高度,待显示稳定后,记录各测点的温度读数,测量时间不少于5min,每分钟至少记录1个读数。 2、风速测量: 对于单向流洁净室,取离高效过滤器0.3m 垂直于气流处的截面作为采样截面,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宜大于0.6m,测点数不应少于5点,所有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3、风量: 测试时,风量罩应将整个风口罩牢,风量罩的四边与风口的四周贴住,待屏幕显示值相对稳定后读数、记录。每一点的测试时间不应少于10s,每个测试位置的测点数不应少于3点。全部风口的风量之和即为总风量。 换气次数 换气次数=洁净室总风量÷洁净室容积 4、静压差

静压差的测定应在所有的门关闭时进行,有排风时,应在最大排风量条件下进行,并宜从平面上最里面的房间依次向外测定相邻相通房间的压差,直至测出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室外环境之间的压差。 5、悬浮粒子 对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 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不于5次。 可按下公式计算。 NL=A0.5 采样布点: a.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b.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开回风口。 6、浮游菌 最少采样点数目对上面悬浮粒子采样点数。工作区测点位置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送风口测点位置离开送风面750px左右;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可增加测点。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a.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b.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h; c.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7、沉降菌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略高于工作面;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置于采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h,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培养条件同浮游菌。 8、噪声 测点距地面高1.1m。洁净室面积在15m2以下者,可只测室中心1点;面积在15m2以上,除测室中心1点外,应再测对角4点,距侧墙各1m,测点朝向各角;测点高度距地面1.1m。 9、照度 测点平面离地面0.8m,按1m~2m间距布置,30m2以内的房间测点距墙面0.5m,超过30m2的房间测点距离墙面1m。 10、密闭性检漏 密闭性检测是测定洁净室(区)有无受污染的空气从周围具有相同或不相同静压的较低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区)或非洁净室(区)侵入。

实验室检测报告及相关记录表格范本

检验报告 检品编号:检品名称:生产批次:生产日期: 产品商标:产品包装:检验日期: 检品数量:产品规格:报告日期: 依据标准:SB/T 10379-2004 《速冻调制食品》 检测依据:GB/T 5009.3~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 4789.2.3-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检验项目:感官、净含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检验结果 项目名称单位描述标准要求结果判定 感官 形态 色泽 组织 香味 杂质 品温(中心温度)℃≤-18 净含量g/袋 菌落总数CFU/g ≤3000000 本栏以下空白 结论: 检验人(签字): 盖章 签发人(签字):二〇〇年月日 检验报告反应产品质量,与检验原始记录合并归当保存。 临沂市太合食品有限公司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第页/共页样品名称:检验前样品状态:□正常□异常 仪器名称显微镜 电热恒温培养箱 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 GB/T 4789.2-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3-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检测程序: 细菌菌落计数检测:取2~3个稀释度,做细菌菌落计数,36±1℃培养48h。 大肠菌群测定:取样品匀浆稀释液3个稀释度接种乳糖胆盐发酵管,做大肠菌群测定,初发酵36±1℃,24±2h,复发酵36±1℃,24±2h。 检测结果: 1.细菌总数测定: 取2~3个稀释度检验,36±1℃培养48h,做细菌菌落总数。 细菌总数 稀释倍数10-110-210-310-4空白对照报告结果 计 数 平皿1 细菌总数 CFU/g 平皿2 2.大肠菌群计数: 接种不同的样品稀释液于乳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初发酵36±1℃经48±2h培养。 证实实验36±1℃经48±2h培养。查检索表,报结果。 大肠菌群计数接种量 (ml) 接种 管数 初发酵结果分离染色结果复发酵结果 报告结果 + —符合不符合+ — 大肠菌群 MPN/(100g) 检验时间年月日时检毕时间年月日时检验人员: 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合并装订归档。 临沂市太合食品有限公司

洁净室监测记录表

洁净室监测报告书 申检单位: 检测单位: 监测区域:洁净车间 报告日期: 报告编号:

监测报告书 报告书编号: 检测区域名称: 洁净室区域面积高度洁净度级别级 监测状态静态气流方式非单向气流 监测依据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监测日期2012年8月26日报告日期2012年8月26日 房间名称房间 编号 温度 (℃) 换气次 数 (次 /h) 沉降菌 (个/ 皿) 静压差 (Pa) 与非洁净区间 相对湿 度 结果 判定 生产车间二更1 18.3 79.3 2.5 7.5 53% 符合 规定 消毒缓冲间2 18.6 102 0.5 对同级别二更:3 53% 符合 规定 清洗间 3 18.5 90 0.5 对同级别消毒缓 冲间:4 56% 符合 规定 洁具间 4 18.3 96 2.0 对同级别消毒缓 冲间:2 55% 符合 规定 操作间 5 18.5 36 1.0 对同级别消毒缓 冲间:3 53% 符合 规定 内包间 6 18.4 32.5 3.0 对同级别消毒缓 冲间:4 54% 符合 规定 实验室二更7 18.8 96 3.0 8 52% 符合 规定 洁净走廊8 18.7 53 3.0 对同级别二更:2 53% 符合 规定 阳性对照室9 18.8 55 1.5 对同级别洁净走 廊:-4 52% 符合 规定 微生物限度室10 18.7 41 1.5 对同级别洁净走 廊:2 54% 符合 规定 无菌室11 18.9 83 1.0 对同级别洁净走 廊:3 53% 符合 规定

结论判定:悬浮粒子均符合规定(报告另附) 换气次数均符合规定 沉降菌均符合规定 温度均符合规定 相对湿度均符合规定 静压差均符合规定 检测人员:XX XX 授权人签字: 悬浮粒子测定报告 报告编号:200901 测定状态静态测试日期2012年8月26日 测定依据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 具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报告日期2012年8月26日 测试人XX 复核人XX 确认人XX 房间名称房间 编号 净化级别 (级) 检测结果 ≥5um ≥0.5um 判定 平均值置信上限平均值置信上限 生产车间二更0 52036 符合规定消毒缓冲间 2 3 8973 符合规定清洗间 3 3 0175 符合规定洁具间 4 3 8308 符合规定操作间 5 3 3688 628769 664630 符合规定内包间 6 3 10310 符合规定实验室二更7 3 7370 符合规定洁净走廊8 3 8910 符合规定阳性对照室9 3 9829 符合规定微生物限度室 1 752507 符合规定无菌室 1 0 521325 符合规定标准规定5um粒子,平均值和置信上限均<60000,0.5um粒子,平均值和置信上限均<10500000 结论上述洁净室悬浮粒子测定结果符合GMP对300000级洁净级别要求

试验检测原始记录样表大全

试验检测原始记录样表大全

目录 试验表l 水质分析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2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3 塑料排水板性能试验表 试验表4 粗细骨料含泥量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5 碎石针片状含量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6 粗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7 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8 粗集料视比重、松散容重及空隙率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9 压碎值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10 石料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11 磨耗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12 粗集料磨光值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13 土颗粒组成分析(筛分法)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14 土颗料组成分析(比重计法)试验记录表试验表15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16 承载比(CBR)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17 土壤膨胀量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18 重型击实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19 含水量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20 相对密度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21 天然稠度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22 室内回弹模量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23 野外回弹模量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24 标准砂标定试验记录表(灌砂法用) 试验表25 半刚性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试验表26 水泥剂量测定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27 回弹法测试原始记录 试验表28 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回弹强度计算表 试验表29 水泥砼配合比设计计算表 试验表30 水泥砼(砂浆)配合比设计强度试验记录

表 试验表31 水泥砼(砂浆)抗压抗折强度试验记录表试验表32 钢材力学性能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33 钢材焊接力学性能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34 预应力钢筋冷拉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35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36 沥青粘结力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37 粘稠沥青含水量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38 沥青粘度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39 沥青加热损失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40 沥青闪点和燃点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41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42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43 沥青混凝土沥青用量选定图试验记录表试验表44 沥青混凝土芯样密实度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45 速凝剂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46 粉煤灰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47 锚杆抗拔力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48 混凝土抗渗试验记录表 试验表49 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试验记录表试验表50 砼抽芯取样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试验表51 水泥砼路面芯样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报告 试验表52 水泥混凝土粗集料技术性能试验记录 试验表53 水泥混土细集料技术性能试验记录 试验表54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