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一上学期语文【古文】《世说新语》 练习题含有答案

初一上学期语文【古文】《世说新语》 练习题含有答案

古文·世说新语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的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

与友期.行(________)过中不至.(________)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尊君在不.(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下车引.之(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2)给文中画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________)过中不至,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3)用“/”画出下面句子两处停顿的地方。

元方入门不顾(4)翻译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回答问题。

①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父亲的朋友哪些错误?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③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自《________》由南北朝时期南朝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俄.而雪骤④与儿女..讲论文义(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1—14题。

(共10分)【甲】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做,实践。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与友期.行⑵相委.而去⑶元方入门不顾.⑷孔子亦不师.周公12.下面是选文中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弱者抚之以仁。

13. 两篇选文写的内容都与陈元方有关,想想在两篇文章中陈元方各显示了什么不同的性格特征。

(2分)11.(1)约定(2)舍弃(3)回头看(4)学习(一个一分)12.(1)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径直)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

(2)用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慰他们(用仁义抚慰贫弱的人)。

13.【甲】文通过元方与父亲友人的对话,体现了他为人方正,讲究诚信的一面;【乙】文主要写了陈元方与长辈的对话。

面对长辈的问话,他镇定自若。

对于父亲的功绩,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对于袁公提出的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他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应对,更加体现了他的机智。

(答出为人方正、聪明机智各得一分)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陈太丘与友期行》《昔吴起出》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昔吴起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7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2)宜其能服三军欤.?(________)7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B.故人至/暮不来C.对/子骂父D.下车/引之7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74.(甲)段和(乙)段都运用______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在描写人物时采用前后______的表现手法表现主题。

7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答案】71.(1)约定(2)句末语气词72. D73.老朋友到傍晚都没到,吴起就不吃饭等候他。

74.语言(对话)对比75.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最新部编版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有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有答案)

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①虞人:侍卫。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去后乃.至天又雨.,公将焉之是.日,饮酒乐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解释下列词语。

(4分)过中不至.尊君..在不?孤往者尝为.邺令孔子亦不师.周公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五、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房舍整齐划一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⑵《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六、①舍:放弃;②房屋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七、(1)惭愧。

(2)轻视。

八、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九、(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候袁公》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候袁公》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7-11题共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④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⑤动静⑥,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①绥:安抚。

②恣:任凭。

③孤:王侯自称。

④法:政法⑤周旋:谋划⑥动静:举止。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③.元方入门不顾()④久而益敬()8.“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B.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D.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分)(2)弱者抚之以仁。

(2分)11.从【甲】文元方财友人的批评话语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入门不顾”的行动中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从【乙』文元方回答袁公的提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

(3分)答案: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3)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0.下面将谢道韫的话和谢朗的话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21.元方对父亲朋友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父母不在,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18.(1)俄而:不久,一会儿;(2)因:凭借;(3)去:离开(4)引:拉19.(1)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2)您跟我爸爸约定好正午一同出发,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20.B21.聪明睿智、知书明理、落落大方。

(2分)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世说新语一则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一则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一则阅读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③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有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①令誉:好的名声。

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

钟毓:魏国车骑将军。

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

③敕:皇帝召见。

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2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⑵相委而去⑶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⑷卿何以不汗2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之”字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友人惭,下车引之B、其邻人之父亦云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24、翻译下列句子。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25、用甲文原文填空客人发怒的原因是。

表明客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阅读答案:22、约定离开小时候出汗23、A24、陈太丘的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的手,元方朝家门走去,连头也不回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8~32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文()
29.“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0.“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31.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32.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28.(4分)(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
29.(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0.(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1.(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

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32.(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