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下册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8.古诗二首(课堂实录)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8.古诗二首(课堂实录)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老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座楼(出示),它叫鹳雀楼。

谁来叫叫它的名字?数名学生读“鹳雀楼”老师:因为有一种叫鹳雀的鸟经常栖息在上面,所以叫它鹳雀楼。

故址在我国的山西省,直到北宋时还在,后来被黄河水冲没了。

鹳雀楼本来不出名,就因为一个人写了一首诗而名扬四海。

这个人叫王之涣。

他是唐代的大诗人。

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

因为这首诗,鹳雀楼成为我国古文化的象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老师:谁来读读课题?数名学生读课题老师:谁来读读古诗呢?指名学生读。

老师:老师将本课生字单独列了出来,各自读一读。

生各自读一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老师:在这些生字中,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呢?学生:“更”要读准后鼻音。

学生:“木”不能都城“末”老师:大家说的真好!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老师:现在老师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吗?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老师:大家都有已经掌握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读古诗。

生读古诗。

老师:在每一首诗中都藏着画面,你们能读出来是什么样的画面吗?请同学们边读诗句,边看图,看看在图上可以找到诗句中的哪些事物?学生:在图上可以找到白日。

学生:可以找到黄河。

学生:可以找到山。

学生:还可以找到大海。

老师:大海离鹳雀楼比较远,我们只能看到黄河朝着大海的方向流去,并不能看到大海。

老师:请大家说说“白日依山尽”是指什么靠着什么?学生:太阳靠着群山。

老师:说的真好。

请大家说说,读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我仿佛看到太阳靠着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流向大海。

学生:我仿佛看到夕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看不见了,黄河的水正滚滚地流向大海。

老师:诗人短短的两句话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可是有的小朋友说,我还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呢!怎么办?学生:再登上一层楼。

学生: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往高处爬。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课堂实录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课堂实录

《绝句》课堂实录【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古诗两首”,生读)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们会背吗?(两名学生背诵古诗)师:背得真好!我们也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师:大家真棒!昨天我们还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把它说出来?A生:知诗人。

B生:解诗题。

C生:明诗意。

D生:悟诗情。

(师相应板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语言激励,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顿时被激活了。

学法迁移,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解读诗题,了解作者】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

生:绝句。

(师板书,生书空)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生:杜甫。

师:哪为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生: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

生:......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生:解诗题。

师:是的。

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

(生一片茫然)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

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

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

(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

(师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生:《望庐山瀑布》是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律诗。

〖“知诗人、解诗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为下面的“明诗意、悟诗情”做了有力的铺垫,收一举多得之效。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师:(师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古诗内容)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哪位小朋友能够请出她们的拼音朋友?(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师:读得真好!谁能来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交朋友?A生:鹭,白鹭。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2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2课时)

1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课前解析】关注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堤”的声母是“d”,学生容易误读为“提”,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

“丝、裁”两个字均为平舌音,教师简单提示即可。

“柳”字的声母为前鼻音“l”,有些学生容易与后鼻音“n”混淆,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

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识记时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

字义的理解既可借助字形,也可结合语境。

关注写字: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趁”是半包围结构;“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以写得端正、平稳。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

关注朗读: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1)范读引领,感受韵味。

范读最好是教师本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

(2)自主练读,整体感知。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时间。

在反复、多次的朗读中,整体感受古诗的情感意绪。

(3)朗读展示,升华情感。

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就要读出诗歌的味道。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

【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题:村居)学生朗读课题。

作者简介: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村居》是他写的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

著有《拙吾诗稿》。

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2.学习一、二句:(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绝句》课堂实录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绝句》课堂实录

《绝句》课堂实录【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古诗两首”,生读)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们会背吗?(两名学生背诵古诗)师:背得真好!我们也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师:大家真棒!昨天我们还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把它说出来?A生:知诗人。

B生:解诗题。

C生:明诗意。

D生:悟诗情。

(师相应板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语言激励,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顿时被激活了。

学法迁移,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解读诗题,了解作者】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

生:绝句。

(师板书,生书空)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生:杜甫。

师:哪为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生: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

生:......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生:解诗题。

师:是的。

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

(生一片茫然)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

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

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

(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

(师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生:《望庐山瀑布》是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律诗。

〖“知诗人、解诗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为下面的“明诗意、悟诗情”做了有力的铺垫,收一举多得之效。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师:(师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古诗内容)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哪位小朋友能够请出她们的拼音朋友?(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师:读得真好!谁能来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交朋友?A生:鹭,白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名师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名师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教学过程: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齐读题目。

题目比较长,读好停顿不容易。

再读一遍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早上写的,而且是出净慈寺送好朋友。

师:是谁出净慈寺?生:杨万里师:这个问题很关键,题目都明白了,让我们再读一遍课题,让我们明明白白的读师:预习了吗?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师:字音都读准了,读得也挺通顺的。

但是古诗和其他课文不一样,怎么样才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呢?请大家自己练一练指名读师:比刚才好点了是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朱老师用手打手势,你跟着我的手来读,先用第一句来试一试我手动的快就读得快,我要不停,就一直读下去老师打手势,学生跟着读师:这么读你觉得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生:我觉得更顺口了,更有味道了,更押韵了……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打着手势来读呢?看着上面的提示,学生跟着老师学着打手势读师: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你们读诗句,我来喝后面的三个字题目和作者我来读生读,老师喝后面三个字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了吗?生:读得非常押韵师:同学们都知道押韵,你知道我把那几个字读得特别长?生:老师把中,同和红读长了师:下面换过来,我读诗句,你们来喝。

放音乐,老师读诗句,学生喝最后三个字师:这么读诗好玩吗?非常有意思,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好吗?生齐读师: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出来了,你们被自己的读的陶醉了。

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要诵读,还要干什么呢?生:还要正确理解他的意思师:大家已经做过预习,就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说给你同位听,把你还不太懂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和你同位讨论一下师:好了是吗?有没有哪些字词通过讨论以后还没弄明白的?生:我不知道四时的意思生:莲叶是在水中的,怎么会是接天的呢?师:是啊,我也很想知道生:可以看出莲叶很高很多师:特别想表达清楚,没说清楚,自己都着急了生:我们经常说水天一色,天和水连到一起去了,这是一种错觉,看上去就连到一起了。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1.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莺、拂、堤” 等 11 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 8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

3.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以及画面美,能够借助诗歌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好,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形成诗歌文化积累。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歌的美好意境,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高鼎、贺知章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村居课时目标:1. 会读“莺、拂、堤” 等 5 个生字,会写“诗、村、童” 3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村居》。

3. 理解诗歌大意,感受春天的景物之美以及孩子们放风筝的有趣画面,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课件播放一组春天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生:我看到地上的小草已经变绿了,看上去就像是铺了一块绿色的大地毯。

生:小河边柳树开始发芽了,好像是美丽的姑娘在对着河水梳长头发呢!生:我还看到燕子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

师:孩子们,你们不仅看得仔细,还说得生动形象,从你们的描述中,老师感受到了美好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春天的大自然,看看古代诗人们眼中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

2.板书诗题:古诗二首,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书空课题,注意生字“诗” 的正确书写及朗读(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其中右边的三笔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且第二笔横画要长于另外两笔。

同时引导他们在课后田字格内将“诗” 字进行描红并临写两遍。

3.过渡引入: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村居》,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

课件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准诗题中“村” 的读音(平舌音“cūn” ) 。

最新部编版 小学二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 小学二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优质教案)1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学生起来背)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2.学习一、二句:(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居》教学实录
一、初读感悟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悦耳的音乐,观看一组美丽的图画,可要认真听、仔细看哟。

(师放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想说点什么呢?(鼓励学生用字、词、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是啊,春天真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中,和清代诗人高鼎一起赞美春天!来,让我们共同学习古诗《村居》。

(师板题:村居。

指名读题,纠正读音,齐读题)
师:“村居”是什么意思呢?有谁了解“高鼎”?(师相机点击课件)。

2.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来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吧!注意每个人要仔仔细细地把诗读4遍,前两遍要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诗句中一个多音字的读音;后两遍要把诗读通顺、流利,读出七言诗本身的节奏来,开始吧。

(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正音,如:“长”“鼎”“趁”等,再指名读,注意其停顿,齐读)
3.范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这首诗了,给老师这个机会吗?提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待会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师有感情范读)
4.交流
师:说说,在你的头脑中都出现了哪些景物?(小草、黄莺、柳树)
师:这些景物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呢?你们也想和老师一样去细细地品读这首诗吗?那就快快去读读诗吧,把你的想象读出来。

(生自由读诗。

交流)
二、学习诗句
1.学习第一句
①读好了,那老师可要检查一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课件示第1句),谁来读读这句诗?还有谁想读?
②在这句诗中,哪种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③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击“草”、“莺”、“杨柳”。

——你看到的小草是什么样的?(指2-3人说)
师:是啊,这绿绿的小草在春天里旺盛地生长,真是惹人喜爱!你们还想去读读另外一些诗人笔下的春草吗?师点击“草”,出示3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快读读吧,看看这几首诗中的草和你们刚才看到的草有何不同?
(生自由发表观点,说哪一句就比较读这两句诗,师小结:诗人写诗时所处的季节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尽管是同一个事物,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

师: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黄莺?(指名说)
师:刚才,我们看见了黄莺在飞舞,可你们听到了黄莺的叫声吗?黄莺究竟是怎么叫的呢?让我们来读这几句诗。

师点击课件,出现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请同学们
读读吧,读后向我们再描述一下你眼里的黄莺。

(生自由读,读后描述,分三个小组读这3句诗)
2.学习第二句
师:现在让我们来说说杨柳。

师:这拂堤的杨柳真美,它还和我们知道的另一首写柳树的诗又异曲同工之妙呢?是哪一首?(生答后点击课件,出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快来读读,让这美丽的垂杨柳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3.练写
师:小结,这些景物可真美呀!可老师听得不太过瘾,如果你们能把刚才我们在诗里诗外看到的景象美美地写成一段文字,读给大家听,该有多好呀!愿意试试吗?
(生自由练笔5分钟)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交流。

①指名读,配乐,读后师评价,美美读读诗。

②指名读,配乐,学生评价,美美读读诗。

③指名读,配乐,师引入“醉”(点击课件。

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全班齐读诗句。

(小结,板书:醉,迷人的春景)
4.学习三、四句
师:这迷人的春景不仅吸了你我,更让一群孩子欢乐不已,这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点击诗句)
师:谁来读读这句诗,谁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你能来读读吗?
师:(学生评价后)谁再来读读这句诗,好一句“忙趁东风放纸鸢”,你
们都等不及了,是不是?
师:一齐读这一句。

纸鸢是什么?(生回答,相机点击风筝图片)
师:那,这个小朋友,老师想问你,你们这么早早地放学回来,尽情地放着风筝,高兴吗?可惜老师没看到,你能把你们放风筝的情景向我们描述一下吗?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生描述,指名补充)
师:真是有趣极了,来,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诗。

三、升华情感
师:来,让我们美美地把这首诗读一读。

谁读好了,展示一下,老师给你配乐。

(个别读,男女生读)
师:春天真美好,诗人们用他们的眼睛观察,用他们的心灵思考,写出一首又一首的赞美春天的诗歌,一首《村居》,让人难忘,一首《春晓》同样让我们动情,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这些诗人眼里的春天吧(生自由读)!
师:春天在大自然中,春天更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和着春天的节拍,到大自然中用心去感受春天吧(放音乐,生出教室)!
《咏柳》教学实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师:同学们,春姑娘已悄悄来到了我们的校园,看──(出示校园春景图)。

师:怎么样?欣赏了美丽的校园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春天是温暖的。

生:春天是生机勃勃的。

……
师:是呀,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文
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优秀诗、文。

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就被柳树的的美所陶醉了,写下了一首赞美柳树的诗。

(出示课题《咏柳》)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咏柳》。

师: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课件出示诗歌)
生:歌颂,赞美柳树。

师:那么,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是大诗人李白的好朋友。

生:是伟大的诗人。

师:看来,大家对这首诗已了解了不少,接下来请大家在已有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能力?
生:有表情的朗读。

师:真是一幅美丽的画。

如果声音再柔和些就更美了。

谁还想再读一读?愿意一起读的就一起来。

生:尽情朗读。

师: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生:我读懂了“碧玉”,它是绿色的玉,用来比喻柳树颜色翠绿。

生:写出了柳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师: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师:还读懂了哪些?
生:明白了“绿丝绦”
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生:我读懂了“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师: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
生:学生用赞美的语气齐读。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

(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

师:谁先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春景图?
生:在河边湖畔,一棵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枝条,时而吹来一阵温暖的春风,千万根柳条抖动着细嫩小巧的叶子,随风摇曳。

师:啊!多么美的春天。

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
学还可以背一背。

选读诗歌,拓展思维──丰富美。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觉得春天更美了。

可见这一首诗写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诗呢?
生:想。

师:好,老师为大家挑选了几首好诗,请同学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读。

课件出示《绝句》、《宿新市徐公店》、《春晓》等。

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师:多么美的诗,多么绚丽的画,怎能不让人喜欢和向往。

今天学了这首诗后,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生:我要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来朗诵;
生:我要画一幅春天的画。

生:我要以《咏柳》为题写一篇作文。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喜欢的作业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