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第11课 包身工》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备课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包身工》说课稿+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高中语文】《包身工》说课稿+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包身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现在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包身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1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均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这类文章强调真实,也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文通过对包身工一-天生活遭遇的描写,概括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了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榨、虐待中国工人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与关注。

学习本篇文章,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二、说学情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学生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比较陌生,同时学生与文中人物所处的时代相距较远,他们对旧社会的一些工人的生存状态也不清楚,使得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差异,因此,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去体味文中蕴含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感知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报告文学作品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思考包身工的来源和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

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引导启发法,辅助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读文找句,提出质疑。

对于学生而言,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悟”的方式,力求做到文路、教路、学路三者合一、融为一体。

六、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一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复习导入,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复习方式,回顾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人间地狱,杀人工厂。

而我们今天要回顾的这段往事也被称为人间地狱,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此时出示包身工的一系列照片,指名学生描述画面带来的震撼感,从而进入这篇文章的学习,揭开造成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罪恶本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11《包身工》悲惨生活素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11《包身工》悲惨生活素材

悲惨生活包身工一入包老板之手,就与世隔绝。

包老板怕她们逃跑,不让她们与外界接触,上下班由包老板押送,或由厂中派人来领。

包工期间不得回家,甚至连父母亲属也不准来探望。

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间,住上二、三十人,还要轮流睡觉。

有的是二层架,三层架,人叠人。

有的没有床铺,睡在地板上。

房内通常只有一支洗脸用的木桶,一支大小便用的马桶。

没有洗澡场所,身上又脏又臭。

1934年,上海有一位记者报导:“每个铺位铺着一些稻草,稻草上盖一床草席,有的铺草席上堆着一些破棉絮,其余的草席上连破棉絮也没有。

问包老板为什么不见被子,包老板说,习惯了,没有被头也会睡觉的。

”包身工的衣服,合约上是包老板供给的。

事实上,包老板只供给两套衣服,一单一棉。

单衣是用质量最差的布做的,棉衣薄得可以照见阳光。

她们是靠家里带来的衣服,补了再补,渡过三年。

包老板不给她们鞋袜,包身工要省下饭钱,积起来买些鞋袜穿。

包身工吃的就更令人惨不忍睹。

包老板给他们两粥一饭,但轮到做夜班时,老板就只给吃两餐粥。

下午四点多钟吃了去上班,要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多钟才吃到第二顿,午饭就没有了。

所谓粥实际上是碎米汤,还限制每人两碗。

饭是上工前才给吃,有时是发霉的糙米、烂菜汤。

在这种居住环境和生活情况下,包身工很容易染病。

她们几乎没有不是患有烂脚、红眼,和皮肤病等。

还有许多人有肺病、胃病、黄疸病、妇女病,经过几年,她们都被折磨得不像人样。

在工厂里,她们身上没有标记,但由于他们都是蓬头赤脚,面黄骨瘦,眼睛凹陷,生疮,烂脚,红眼睛,所以一望就知道她们是包身工。

包身工如同奴隶一样失去了人身自由。

每清早三、四点钟起床,由包老板押上厂。

晚上,在月光之下排队回工房。

她们不能转厂,不能转业,不能请假。

经年过着没有阳光,没有自由的生活。

工厂内,包身工与其它工人一样,站在车间旁一边工作,一边吃冷饭。

大小便没有自由,要领牌子才能进厕所。

车间内絮尘飞扬,蒸气如雾,空气污浊。

夏天,气温高达华氏120度。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课文:友情提示:本课文为《包身工》,主要讲述了包身工面临的艰辛和辛酸,同时也揭示了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以下是该课文的内容概要:包身工是一份辛苦而不受重视的工作。

他们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作坊里从事绣球制作,每天工作10小时,由于精细的工作需要聚精会神,工人们难以承受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痛苦。

然而,他们的工作所得却寥寥无几,他们常常被雇主欺骗和剥削。

包身工们时常在工作之余互相交流,他们并没有因为艰苦和辛酸而放弃,他们相互关心,仅以此作为安慰。

课文主旨:该课文通过描写包身工在制作绣球的过程中的艰辛和辛酸,强调了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同时,也借此展示了友情和互助在困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珍视,并认识劳动者的辛苦和价值。

2.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从善如流的品质,传承友情和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包身工的艰辛和辛酸,并体会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2.理解友情和互助在困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通过阅读课文深入理解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2.通过课文的描写感受友情和互助的力量。

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一段揭示劳动者价值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唤起学生对劳动的思考和关注。

呈现课文:1.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2.师生共同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个案分析:1.分小组阅读课文,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包身工的角色进行分析,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通过友情和互助来克服困境。

2.小组展示并与全班分享。

拓展阅读:1.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劳动者事迹或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劳动者的辛酸和价值。

2.学生就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增强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关注。

总结:1.进行课文的归纳总结,概括出劳动者的辛苦和价值,并强调友情和互助的力量。

2.鼓励学生为劳动者点赞,并表达尊重和感激之情。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包身工【教学目】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内容要点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概括作用3、认识包身工制度残酷野蛮反人道本质,承受情感教育【教学重点】本文表达方式与点面结合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与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深层意思,语言特色【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谁是最得意人文章体裁: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最早报告文学代表作。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一种,散文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总称,是文学创作中“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允许一定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

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与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文章构造把握段落、记叙、说明、议论1—8 〔1—5〕起床情景〔6—8〕包身工来源与身份9—17 〔9—11〕早餐情景〔12—17〕分析包身工开展原因18—25 〔18—23〕上工情景〔24—25〕在中国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趋势26—33 总结全文。

概述包身工悲惨命运,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四、在了解课文构造根底上,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描写包身工一天活动段落,感受她们所受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悲惨遭遇。

〔一〕分别朗读1—4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B、先写地下再写楼上;C、先写群体再写个人;D、先写环境再写人活动答案:〔D〕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男子形象。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12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12

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污辱的缩影;老板要“芦 柴棒”“做到死”,也是每一个包身工最终都不可逃脱的 厄运。文章通过对“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 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轧.朋友
轧 倾轧.
轧.钢
弄弄.堂 捉弄.源自读音 gá yà zhá lòng nòng
加点字
气哄.哄
哄 哄.骗
起哄.

栅.栏 栅.极
读音 hōng hǒng hòng zhà shān
2.写汉字
词语
hūn 腥 qióng qióng 孑立 chǎn 媚 xiàn 阱 kē 睡 kē 碰
易错字 荤
茕茕
2021/4/17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课件2新 人教版必修12
17
4.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 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点评:①这是作者产生的一种类比联想。“饲养”本 义是喂养动物,用在这里,说明资本家将包身工当作 会讲话的牲口,役使她们以牟取暴利。 ②资本家对包身工的残忍役使,使作者联想到“船户 养墨鸭捕鱼的事”。“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 却是养墨鸭的船户”;包身工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牟 取暴利的却是资本家。这一比喻尖锐地揭露了包身 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蠕.动 惺.忪. 褴.褛. 嘈.杂 蹒.跚. 籼.米 骷.髅.
读音 rú xīng sōng lán lǚ cáo pán shān xiān kū lóu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2.把握文章思路,领会文章主旨。
3.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联系时代背景,反复阅读课文,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把握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黑暗制度的谴责。




本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交代了包身工起床、吃早饭、上工和下工的情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对包身工居住情况、饮食情况和劳动条件所作的面的介绍,又有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所作的点的描写,有广度又有深度。生动地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和掠夺,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的无比愤恨,主题思想十分鲜明。同时,通过文章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的尊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分析:表达结构主要有如下三种可能:
1集中安排〔先表达后议论或先议论后表达〕
2包中安排〔表达包含在议论中或议论包含在表达中〕
③ 分割组合、交错穿插〔以表达为主穿插议论或以议论为主穿插表达〕
集中安排:容易使叙议脱节,结构臃肿,行文呆板。
包中安排:容易造成主线和过程不清,联系不紧。
只有分割组合、交错穿插,才能使叙议配合、交相辉映,符合读者了解事件真相,探究问题本质的心理规律,既省笔墨,又富于表现力。因此,从形式上看:《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场景,从吃、住、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第二部分:〔从“两粥一饭〞到结尾〕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概括了包身工们的非人生活,并提出了自己的愤怒控诉。

2020高中语文 第11课 包身工(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0高中语文 第11课 包身工(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1课包身工1.夏衍(1900—1995),原名,浙江省杭州市人,现代剧作家,曾经留学日本,发起人之一,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并把小说茅盾小说《林家铺子》和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

2.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

1. 沈端先左翼作家联盟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报告文学2. 散文轻骑兵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1.作者是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作者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做一下概括性的叙述,作者没有具体刻画某一个人物,而是速写似的描出人物的群像。

“点”指典型人物,典型细节的描写。

2.你认为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军阀的连年征战,加上地主的剥削,中国农村经济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极为艰难,只好到外面寻求出路;包身工的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并且与外界隔绝,不受工潮的影响,使用包身工更加安全、可靠;日本在中国的纱厂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女工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于是大量用这种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劳动者;雇佣包身工后,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地庞大了,例如:“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

”3.课文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1课《包身工》课文及教案

【导语】包⾝⼯是旧社会⼀种变相的贩卖奴⾪的形式。

被贩卖的是⼥孩⼦,由承包⼈送到⼯⼚做⼯,没有⼈⾝⾃由,⼯钱全归承包⼈所有。

课⽂中提到的是那些⼥孩⼦的⾝体已经以⼀种奇妙的⽅式包给了叫做“带⼯”的⽼板,“包”的标志是事先⽴了“包⾝契”。

“奇妙”之处不仅在于这些⼥孩⼦近乎被拐骗,⽽且是⼀仆⼆主:⼀主是⽇本资本家(⼯头是“拿摩温”);另⼀主是中国的⽼板,带⼯的。

⽇本资本家称她们为“试验⼯”“养成⼯”;中国带⼯者称她们为“包⾝⼯”。

作品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包⾝⼯这⼀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

标题中的“包⾝”⼆字,突出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对中国⼥童⼯残酷剥削的罪⾏,控诉了他们的野蛮*的统治⼿段,以激起⼈们的义愤和同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 包⾝⼯的剪影 已经是旧历四⽉中旬了,上午四点过⼀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消去,蜂房般的格⼦铺⾥的⽣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像⽣⽓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妈的,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尺深的⼯房楼下,横七竖⼋地躺满了⼗六七个“猪猡”。

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的空⽓⾥⾯,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般骚动起来。

打呵⽋,叹⽓,寻⾐服,穿错了别⼈的鞋⼦,胡乱地踏在别⼈⾝上,叫喊,在离开别⼈头部不到⼀尺的马桶上很响地⼩便。

成⼈期⼥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

半*地起来开门,拎着裤⼦争夺马桶,将⾝体稍稍背转⼀下就会公然地在男⼈⾯前换⾐服。

那男⼈虎虎地在起得慢⼀点的“猪猡”⾝上踢了⼏脚,回转⾝来站在不满⼆尺阔的楼梯上⾯,向着楼上的另⼀群⽣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等太阳上⼭吗?” 蓬头、⾚脚,⼀边扣着纽扣,⼏个睡眼惺松的“懒⾍”从楼上冲下来了。

⾃来⽔龙头边挤满了⼈,⽤⼿捧些⽔来浇在脸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中语文《第11课包身工》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备课素
材新人教版必修1
1927年,我的组织关系在上海闸北区的第三街道支部。

那时,我做过一个很短时期的工会工作,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

后来工作调动,就离开了。

1929年底,我住在沪东唐山路业广里,因为这是工人区,所以有几位做工人运动的同志还常常到我家里来“落脚”──把一套蓝布工人服放在我家里,他们穿了长衫或者西装到我这里来换回原来的衣服。

从这些同志的谈话中,我知道了“包身工”制度和这些女孩子们的非人的生活。

一年多以后,上海艺术剧社解散,我们组织了流动演剧队到工厂去演出,为了找关系,我又和一个过去认识的、在基督教青年会办的工人夜校里担任教员的同志接上了关系(她就是我后来在《包身工余话》里写的那位冯先生)。

她告诉了我许多关于包身工的事情。

“一二八”战争后,沈西苓同志要写一个以上海女工为题材的电影剧本,我就把包身工的材料告诉了他。

这就是后来由明星公司拍成的《女性的呐喊》。

这是第一部写包身工的文艺作品。

但是一方面由于我们对这方面的体会不深,生活不够熟悉,同时由于当时的环境限制,拍成之后又受到了电影审查官的一再删剪,这部影片的成绩并不很好。

但是,由于要写这部电影,我们又重新搜集了一些包身工的材料,了解得多了一些,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更使我们这批知识分子感到“灵魂的震动”。

我也看过不少描写女工生活的文艺作品,在日本的时候,我也看到过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一致认为生活水平最低、劳动条件最坏的日本纺织女工的生活,可是,拿日本女工来和包身工一比,那就是天堂和地狱了。

这时候我才知道,在20世纪的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原来还公然保存着奴隶制度。

我感到愤怒,我觉得非把这个人间地狱揭发出来不可,于是我决心写一篇小说,开始进一步地了解包身工的生活,但是后来因为工作忙,就搁下了。

直到1935年,上海党组织又一次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我们文化方面的几个主要负责人都被捕了,组织上要我暂时隐蔽起来,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开始了有关包身工材料的搜集。

经过“沪东公社”(进步分子利用基督教青年会的机构,在杨树浦办的一个以工人夜校为中心的服务组织)同志们的介绍,我认识了一位在日本内外棉纱厂做工的青年团员杏弟。

和她谈了几次之后,觉得真要了解包身工的生活,单凭搜集材料是不行的,非得实地观察不可。

我找到了一位在日本纱厂当职员的中学时代的同学,到包身工工作车间去观察了几次,对她们的劳动条件有了一些了解,可是要懂得“带工头”对包身工的管理制度,她们的生活情况,那是非得亲自到包身工们住宿的工房去调查不可的。

对现在的年轻工人来说,那种情况恐怕是难于理解也很难于相信的了。

在当时,包身工住的工房,实际上是一所管理得十分严密的监狱。

包身工的工房,是由日本警察、巡捕、带工头手下的流氓紧紧地封锁着,他们为了防止这群“奴隶劳工”和外界接触,任何“外头人”是不能走进这个禁区的。

在《包身工》里我说过,这些包身工是“罐装了的劳动力”,资本家把她们密封起来,不让她们和外面的空气接触。

这些话一点也没有夸张。

为了突破这种封锁,我得到杏弟的帮助,混进去过两三次。

但是在这以后,就被带工头雇用的“下手”们盯住了。

对于这种观察特别困难的,是包身工们清早就进厂做工,晚上才回工房,所以要看到她们上班下班的生活,非得清早和晚间不可。

当时我住在麦特赫斯德路(现泰兴路),离开杨树浦很远。

这样,为了要在早上五点钟以前赶到杨树浦,就得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才能看到她们上班的情景。

这样我从三月初到五月,足足作了两个多月的“夜工”,才比较详细地观察到一些她们的日常生活。

由于她们受着三重四重的压迫,遭受着无数的磨难,所以这些小姑娘是不轻易给人讲话的。

不仅像我们这样的人,即使同厂做工的“外头工人”,要同她们说话也是很困难的。

杏弟是一个热心人,她为了帮助我了解情况,曾经几次赶上早班,混在她们队伍里
面,打算向她们探听一些内部情况,可是,当包身工们看了一下她的服装,打量了一下她的身份之后,很快地就“警惕”了,有的人根本不吭声,有的人甚至将她看成了“包打听”,用憎恶的眼光看她。

由此可见,在那种情况下,要真正听到她们心里想说的话,要了解她们心底的痛苦,是很不容易的。

关于她们的生活情况,根据当时我能调查到的,都已经写在那篇报告里了。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不是小说,所以我写的时候力求真实,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

她们的劳动强度,她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当时的工资制度,我都尽可能地做了实事求是的调查,因此,在今天的工人同志们看来似乎是不能相信的一切,在当时都是铁一般的事实。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使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流氓特务这一切恶势力的紧密结合。

为了压迫和榨取这成千上万的孤苦无告的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者、工部局、带工头、老板、帮口头子、国民党特务,以至当地的地痞流氓,完全结成一条统一战线。

在这个地方既没有所谓国家主权、政府法律,更谈不上生活保障和人身自由。

解放之后,在镇反运动的一次诉苦大会上,我听到过一个老年的纱厂女工说:“你们说,我们给资本家作牛马,其实呀,连牛马也不如,我们是苍蝇、蚊子一样的虫豸。

东洋老板和带工头打死一个工人,好像在地上踏死一个蚂蚁一样,一点也不算稀奇。

”这是实话,一点也不假的。

解放之后,我去看过上海的曹杨新村、控江新村,我也曾去看过工人医院。

看到这些,不知别人是什么感觉,我却总会很自然地联系起包身工的生活。

包身工的形象,想起来就会使软心肠的人流眼泪。

什么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这些话,都是不能形容她们的真实情况的。

没有病的包身工是很少的,最多的是肺病、脚气病、皮肤病。

这些包身工的两只脚已经肿得像碗口一样粗了,还是成天成夜地站在机器旁边工作。

去年冬天我在北京参观了一处女工宿舍,看到她们床边有书籍、雪花膏、香水等,我替她们感到了幸福。

最初我混在包身工群中观察的时候,最使我受不了的就是那种难闻的臭气。

那时正是上海的五月黄梅天季节,包身工们是成年累月不可能洗澡、洗头和换衣服的,请你们设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滋味!
我写那篇“包身工”是在1935年(发表在1936年春),离开现在已经二十四年了,这样计算一下,对现在的青年工人来说,大概这些已经是“历史上的陈迹”了。

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今天的青年们还没有出世。

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工人给资本家当牛马、当虫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这个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先人曾付出了无数的生命、血汗和眼泪。

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

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选自《中国工人》1959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