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 自主赏析·书愤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书愤》课件PPT(33张)-优秀课件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 南宋爱国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 山阴人。
• 生当北宋危亡之 际,少年时即深受 家庭亲友间爱国思 想的熏陶,立下了 “上马击狂胡,下 马草军书”的志向。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 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 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 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阁待制。主张坚决抗 金,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 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 综合来说,前两个原因可能大一点。因为 陆游最早在被逼无奈之下曾在山阴找了个 偏僻的地方,租了一栋宅院,让唐婉住了 下来。可最终纸包不住火,消息还是被母 亲唐氏知道了,唐婉无奈被休。
• 唐婉的才女名气很厉害,回到家中后不久,父 亲就把唐婉嫁给了皇族宗亲赵士程,陆游和唐 婉两人复合的希望也彻底破灭。陆游的母亲也 很快为陆游张罗了一个妻子王氏。王氏也是官 宦之后,过门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陆母很 高兴。之后的四年之间,王氏前后为陆游生下 了三个儿子。
•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陆游前去赶考,可惜的是
他遇上了一个人——秦桧的孙子秦埙。本来秦
桧想授意主考官陈之茂让自己的孙子当第一,
但是由于陆游的文章太好,陈之茂没有听从秦
桧的安排。秦桧一怒之下,取掉了陆游的卷子,
所以陆游不要说夺魁,最终连进士都不是。
• 就在仕途不畅的情况之下,陆游看到了盛况出游的 唐婉,随着自己的性子就写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词。 但这首词恰恰成为了杀死唐婉的刀。陆游非常明确 的把他对唐婉的旧情当众公布了出来就是一大错。 因为当时的唐婉已经再嫁,而且所嫁的是皇家。陆 游这么任性一来,唐婉在赵室皇家的日子就很不好 过了。再加上唐婉对陆游的旧情也没有断,事情就 变得更加复杂。之后数日,唐婉忧伤不已,追思往 事也写了一首《钗头凤》,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ppt课件

形象地描绘除了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 人的壮丽场面,画面开阔、壮观。
前两联叙事,追忆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 举,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 横刀跃马的爱国志士形象。
体味诗眼,解读诗歌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 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 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 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 词语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p pt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p pt课件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空:徒劳的,白白的。
• “空”字,流露出作者 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 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 深重的怅惘与悲愤。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p pt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 出艺术手法)
释字义 描景象 点作用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p pt课件
感情蕴藉其中。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p pt课件
解题
•书:写 •愤:愤懑,悲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艰”——艰难,道出辛 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 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 迫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 楼船战舰;秋风中跨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 散关。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 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前两联叙事,追忆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 举,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 横刀跃马的爱国志士形象。
体味诗眼,解读诗歌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 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 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 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 词语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p pt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p pt课件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空:徒劳的,白白的。
• “空”字,流露出作者 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 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 深重的怅惘与悲愤。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p pt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 出艺术手法)
释字义 描景象 点作用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p pt课件
感情蕴藉其中。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p pt课件
解题
•书:写 •愤:愤懑,悲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艰”——艰难,道出辛 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 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 迫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 楼船战舰;秋风中跨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 散关。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 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书愤》课件 (共24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课件 (共24张)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课件 (共24张)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 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 征伐恢复事”,气势雄浑,感情奔放;
他的作品集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等,后人辑录有《放翁词》。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 陆游生当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 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 书”的志向。1154年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 即位后,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 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 官至宝谟阁待制。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 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晚年闲居故里,但收复 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最后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 的遗恨,离开人世。
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 自勉。同时也暗讽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 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 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课件 (共24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课件 (共24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课件 (共24张)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艰”——艰难,既指自己经历的辛酸与坎坷, 也指国事艰难。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5课书愤

• 1.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 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 说它们好在哪里。
• 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起句和结句。 • 提示:结合起句、结句的内容及特点作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答案】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 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 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 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 如山。这是暗写他意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 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
• 结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用典, 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 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 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方法归纳
• 第一步,知人论世,感悟环境与处境。所谓环境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季节的特征,即诗歌内容反映的 自然特征,分析诗歌中的景物、事物、人物、场面 等即可得知;二是作者生活的时代特征,比如战乱 时期,诗人反映的社会一般会涉及动乱给百姓带来 的灾难、诗人对战争的态度以及诗人对战争的选择, 如到战场等。
•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 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 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 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
鉴赏人物形象
考点透视
• 《考试大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诗歌中的人 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 象。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 的人物。
考查趋势
• 高考对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 个方面:①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②赏析诗 歌中的人物形象。③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④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 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等。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课件(27张)-优秀课件

• 朝廷否决北伐计划,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 • 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只有八个月,是陆游唯一一
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
陆游晚年
• 66岁直至85岁去世的二十年间,陆游隐居故乡,过着简朴、 宁静的农村生活。
• 但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从未真正消失,他的大量诗歌, 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临终之际,陆 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课件(27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版 )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课件(27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版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Hale Waihona Puke 5、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用典明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崇敬之 情,并以此自勉,渴望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
•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 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 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靖康之难
•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 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 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 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 内心。
cuó é • 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 • 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课件(27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版 )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课件(27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版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
陆游晚年
• 66岁直至85岁去世的二十年间,陆游隐居故乡,过着简朴、 宁静的农村生活。
• 但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从未真正消失,他的大量诗歌, 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临终之际,陆 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课件(27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版 )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课件(27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版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Hale Waihona Puke 5、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用典明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崇敬之 情,并以此自勉,渴望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
•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 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 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靖康之难
•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 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 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 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 内心。
cuó é • 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 • 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课件(27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版 )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 》第一 单元 -《书愤》课件(27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版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5 《书愤》 课件 (共38张PPT)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形象地概 括了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 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也表明了南宋人民 有力量保卫国土。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颈联采用了哪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 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 万里长城。”
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
他的作品集有《渭南 文集》《剑南诗稿》等, 后人辑录有《放翁词》。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 阴人。 生当北宋危亡之 际,少年时即深受家 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 熏陶,立下了“上马 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 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 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 (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塞上长城”,以檀道济的典故 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 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愤 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定中 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 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 原之志。
表现手法: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 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 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 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 雄健。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 书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 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 适的情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不相同。渔父形象,在古代是比较凄苦的。柳宗元笔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渔父,显得孤寂、无助;而王 质词中描写的渔父形象,给人一种闲适之感。王质十分注意绘 摹渔父生活的环境:山清水秀,芦荻飞飘,垂杨袅袅婀娜,鸥 鹭悠然自得。轻轻风吹,微微露润,一叶扁舟,信其横卧。那 渔父,小憩于如此清幽之境,何其闲适自得,又多么怡然惬意! 这里的渔翁,无人生之烦恼,无生活之忧虑,何其自适,令人 艳羡不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请简要分析颈联中“空”和“已”的表达效果。
提示: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 落空,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沉重的失落感。而揽镜自照,却是 衰鬓先斑,“已”字又刻画出诗人功业未成、人已将老的悲愤。
4.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请运 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手法加以赏析。
(二)作品:作品集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后人辑 录有《放翁词》。
(三)评价:南宋著名诗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寻背景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 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 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 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 61 岁,在山阴闲居了 6 年,少 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 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 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PPT课件可用(共25张PPT)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第 一单元 《书愤 》PPT课 件可用 (共25 张PPT)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我白白地自认为自己是“塞上长 城”,
❖(梦想未实现)可对镜照看两鬓早 已斑白。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第 一单元 《书愤 》PPT课 件可用 (共25 张PPT)
❖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第 一单元 《书愤 》PPT课 件可用 (共25 张PPT)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第 一单元 《书愤 》PPT课 件可用 (共25 张PPT)
红稣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 风恶,欢情薄。一杯 愁绪,几年离索。错、 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桃 花落,闲池阁,山盟 虽。
• 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 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 复事”,气势雄浑,感情 奔放,笔意明快;
❖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 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 前形成鲜明对比。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第 一单元 《书愤 》PPT课 件可用 (共25 张PPT)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第 一单元 《书愤 》PPT课 件可用 (共25 张PPT)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 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首页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用典明志。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 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 毁汝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 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返回首页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 毕生心愿;
返回首页
陆游与唐婉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 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 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 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 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 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 她离婚。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 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 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 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 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 散了。
返回首页
拓展阅读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2、字义 楼船:高大的战船; 空:白白地;
渡:渡口;
名世:名传后世;
返回首页
伯仲:兄弟,引申为不分上下;
解题
• 书:书写,抒发 • 愤:愤懑,悲愤
返回首页
诗歌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返回首页
知人论世
诗人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 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少年时 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 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 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 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 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 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 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
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 权者应该吸取的。
返回首页
问题探究
问: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 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解释此 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 在哪里。
返回首页
• 《书愤》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 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从 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 是贯穿全诗的意脉。 • 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 《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 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推向高潮。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 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 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 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 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 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 河破 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直到这一年的 春天,又被启用,被任命为朝议大夫、权知州 军州事,这首诗即写于此时。
返回首页
自主赏析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 真纯真。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 艰难坎坷,因主战而受排挤迫害。 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 字。
返回首页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 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 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 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 前形成鲜明对比。
返回首页
嘉定二年(1210),85 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 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 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 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 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 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 一个鲜明的例子。
返回首页
写作背景:
返回首页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 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 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 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 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 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 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 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 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琬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 一杯酒,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 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1、对比: “气如山”、“塞上长城”与“世事艰” 构成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投 降派把持朝政,因而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 实现的无比愤恨之情; “气如山”与“鬓先斑”构成早年与晚年 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年事已高但壮志未酬 的悲愤之情。
返回首页
2、用典明志 这首诗在颈联和尾联中化用“塞上长 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点明了诗 人的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 的愿望。
整体感知 知人论世 自主赏析 问题探究 情感与主旨 艺术手法 拓展阅读
陆 游
书 愤
《书愤》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返回首页
字音与字义
1、字音 那(nǎ)知 千载(zǎi) 衰鬓(bì n) 伯仲(zhòng)
返回首页
情感与主旨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返回首页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返回首页
艺术手法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用典明志。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 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 毁汝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 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返回首页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 毕生心愿;
返回首页
陆游与唐婉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 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 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 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 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 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 她离婚。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 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 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 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 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 散了。
返回首页
拓展阅读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2、字义 楼船:高大的战船; 空:白白地;
渡:渡口;
名世:名传后世;
返回首页
伯仲:兄弟,引申为不分上下;
解题
• 书:书写,抒发 • 愤:愤懑,悲愤
返回首页
诗歌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返回首页
知人论世
诗人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 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少年时 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 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 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 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 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 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 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
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 权者应该吸取的。
返回首页
问题探究
问: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 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解释此 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 在哪里。
返回首页
• 《书愤》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 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从 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 是贯穿全诗的意脉。 • 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 《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 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推向高潮。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 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 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 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 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 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 河破 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直到这一年的 春天,又被启用,被任命为朝议大夫、权知州 军州事,这首诗即写于此时。
返回首页
自主赏析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 真纯真。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 艰难坎坷,因主战而受排挤迫害。 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 字。
返回首页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 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 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 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 前形成鲜明对比。
返回首页
嘉定二年(1210),85 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 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 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 伐和收复失地。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 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 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 一个鲜明的例子。
返回首页
写作背景:
返回首页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 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 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 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 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 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 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 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 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琬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 一杯酒,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 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1、对比: “气如山”、“塞上长城”与“世事艰” 构成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投 降派把持朝政,因而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 实现的无比愤恨之情; “气如山”与“鬓先斑”构成早年与晚年 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年事已高但壮志未酬 的悲愤之情。
返回首页
2、用典明志 这首诗在颈联和尾联中化用“塞上长 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点明了诗 人的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 的愿望。
整体感知 知人论世 自主赏析 问题探究 情感与主旨 艺术手法 拓展阅读
陆 游
书 愤
《书愤》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返回首页
字音与字义
1、字音 那(nǎ)知 千载(zǎi) 衰鬓(bì n) 伯仲(zhòng)
返回首页
情感与主旨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返回首页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返回首页
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