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观后感

合集下载

《大上海》观后感

《大上海》观后感

《大上海》观后感第一次看《大上海》,就觉得这名字起得真大气!看完之后,感觉更像是一场上海滩的浮世绘,又热闹又残酷。

说起来,这电影讲的是一个小人物成大亨的故事,程大器嘛,名字就挺有意思的。

从水果摊小贩一路摸爬滚打,最后成了上海滩呼风唤雨的人物,这人生经历,简直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黄晓明演的程大器,怎么说呢,一开始感觉有点青涩,不过随着剧情发展,那种霸气也慢慢出来了。

他从底层爬上来,骨子里带着一股狠劲,但又保留着一些善良,挺矛盾的一个角色。

周润发演的杜月笙,那气场,一出场就hold住全场,举手投足都是戏。

他就像一座大山,给程大器指引方向,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两个角色,一老一少,一明一暗,碰撞出了不少火花。

剧情方面,节奏紧凑,高潮迭起,看得我手心直冒汗。

尤其是几场枪战戏,那场面,简直燃爆了!有些地方也略显拖沓,比如感情戏部分,感觉有点刻意煽情。

电影的画面非常精美,上海滩的繁华景象,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配乐也恰到好处,时而激昂,时而低沉,烘托了电影的氛围。

剪辑方面,总体来说流畅自然,不过有些地方的转场略显生硬。

这部电影的主题,我觉得是关于命运和选择。

程大器本来只想和心爱的女人过平凡的生活,却被命运推上了风口浪尖。

他一次次做出选择,最终成就了自己的霸业,但也失去了很多东西。

这不禁让我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选?说起来,这电影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有些情节的逻辑性不够强,感觉有点为了剧情而剧情。

而且,部分角色的刻画不够深入,显得有些脸谱化。

瑕不掩瑜,《大上海》仍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展现了上海滩的独特魅力,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如果你喜欢黑帮题材的电影,或者对老上海的风情感兴趣,那么这部电影绝对不容错过。

它就像一杯浓烈的鸡尾酒,让人回味无穷。

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场上海滩的冒险,真是过瘾!。

大上海电影观后感简洁

大上海电影观后感简洁

大上海电影观后感简洁电影《大上海》是由中国著名导演陆川执导,于2012年上映的一部黑帮剧情片。

该电影以1920年代的上海滩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黑帮老大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如何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其情节、演员的演技和整体制作水平的影响,萦绕在心头的各种感受让我难以忘怀。

首先,电影《大上海》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场景和布景。

通过逼真的道具和精心的布置,观众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

这个时代充满了黑暗、腥风血雨的气息,大上海电影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场景的真实感和美轮美奂的摄影技巧无疑是电影的一大亮点。

其次,影片的剧情紧凑且引人入胜。

整个故事环绕着一个黑帮老大的崛起和衰落展开,故事情节曲折而紧凑,一波三折,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惊喜。

每个角色都充满了情感和复杂性,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和动机。

观众跟随着主人公的脚步,体验着他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的成长与挣扎。

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织在故事中,使得观众可以对这个时代更深入地了解和思考。

再者,电影中的演员表现出色,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将各个角色深刻地诠释了出来。

其中主演的张家辉扮演的黑帮老大凭借他的出色演技为角色增添了许多动感和魅力。

而另一位主演任达华则饰演了一个心机深重的黑帮大佬,通过他的演绎,观众对这个冷酷而又无情的黑帮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配角也都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每个演员都为角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最后,该片的音效和配乐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恰到好处的配乐营造了剧情的氛围,使观众更加沉浸在故事中。

音效的处理也非常到位,逼真地还原了当时的上海滩的声音,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综上所述,电影《大上海》以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引人入胜的情节、出色的演员表演以及精良的制作,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黑帮题材影片,更是对当时上海滩的一次重温和对那个特殊时代的回忆。

《大上海》观后感范文5篇.doc

《大上海》观后感范文5篇.doc

《大上海》观后感范文5篇《大上海》:瞬间即为永恒在经典黑帮片《美国往事》里人们记住的,除了面条和算计了他一辈子的麦克斯之间的纠葛,还有他和黛博拉之间的情感杯具,而那句我们浪费了一生,虽是面条对麦克斯说的,但用在感情上,也同样适用。

在当下遍网的感觉不会再爱了的哀嚎中,难得有部国产片能如此情深意切地表述感情,也难得上了年纪的发哥在影片中深情似海一回,还是我拿生命换取爱的类型。

当片尾成大器怀抱爱人坐在车里,从容应对欣然微笑时,不免令人想起一句话:心中充满爱时,瞬间即为永恒。

有的观众或许会纠结片中的成大器究竟最爱谁,其实这不算是个问题,正因人的情感会随着年龄和阅历而变化,虽然有时候并不自觉。

一个是青葱完美的初恋,虽然完美但留有遗憾,人们难忘初恋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大抵是怀念年少时爱的那种感觉,仿佛时刻余烬中的一抹青炎烛光,影影绰绰,散发出点点暖意,虽不能驱寒,却叫人欲罢不能。

人不能穿越,但感受能够,于是不由自主地陷入回忆并全心关照,这是重情之人难以抗拒的宿命。

而另一个是陪伴自己走过打拼之路的女生,从年少到如今,仿佛习惯成自然般不必劳心和牵挂,于是惯常易让人的感官迟钝,心灵也一样,除非境况陡转。

个人感觉成大器是爱着陪伴他走了一路的阿宝的,虽然成宝恋的结局看上去悲情而虚无,却显得相对成熟,至少在阿宝身上有成熟的因子,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她的言行仿佛是对狄更斯这句话的注解:成熟的感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而对成大器而言,最重要的情感是需要熟化过程的,该片的叙事恰恰带给了这样一个熟化过程,他早期被爱而不得(初恋)的遗憾折磨过,后又被得而复失(妻子)的痛苦折磨过,历经过这样反复的碾压后,最后催发出了他心中最想说的、也是阿宝最想听的话。

以前在北平教堂里的突发变故,让成秋恋的两个当事人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感情流亡者,此时的枪炮胜过了玫瑰,他们仿佛注定的一般没有未来。

大上海观后感影评

大上海观后感影评

大上海观后感影评电影《大上海》是由中国导演程耳执导,于2012年上映的一部历史剧情片。

影片以上海滩的盛衰兴衰为背景,讲述了上海滩的商业传奇和人生悲喜,展现了上海滩的风云变幻和人性的复杂。

影片以1920年代的上海为开篇,上海这座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城市正处在商业发展的高潮期。

主人公是一个上海滩的小混混,他叫许世英。

许世英出身贫寒,他靠着机智和勇气在上海滩谋生。

他有着一双敏锐的眼睛,能看清上海滩的利益与阴谋。

许世英在上海滩摸爬滚打,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上海滩的一方霸主。

他的成功并不是靠一己之力,他背后有支持他的团队,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

影片中展现了上海滩站在时代发展的巨浪之巅,上海滩商机无限,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和投机者。

正因为商机多,所以利益冲突也层出不穷,争斗和背叛也时有发生。

影片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各自有着自己的利益和目的。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可以看出上海滩商业帝国背后的暗流涌动,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也是极具魅力的。

从小人物到大人物,她们都有着各自的梦想和追求。

有的选择了爱情,有的选择了事业,有的则二者兼顾。

她们勇敢地站在上海滩这个商战的前线,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商场上奋斗。

在这个男权社会里,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女性的价值。

影片的镜头非常细腻,无论是上海滩的建筑、街道还是人物的表情都展现了当时的氛围和精神。

通过影片的剪辑和音效加强了观众的代入感,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上海滩当中,感受到那个繁荣而又动荡的时代。

整体的故事情节流畅而且节奏紧凑,每一场景、每一个细节都紧紧扣住观众的视线,引人入胜。

《大上海》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商战巨制,更是一部展现上海滩历史和文化的宏篇巨制。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们可以了解到上海滩这个城市的盛世兴衰。

上海滩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上海滩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无数有志之士的努力和付出,而他们的努力又被永远地镌刻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

影片中几位主要人物和他们的命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上海》观后感

《大上海》观后感

《大上海》观后感用“回不去”三个字来形容对《大上海》的感觉是有点以偏概全,但是在看到教堂里那场枪战之后的反响就是这样,回不去,不管曾经多么的让人思念,不管曾经的感情多么的美好,我们都已经回不去。

很喜欢成大器和小胖的感情,从小一起长大,然后一起走向死亡。

我相信对于成大器来说,即使最终他的结局是死亡,但是这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在通往黄泉的路上有自己最爱的阿宝和最好的兄弟陪伴,这是一件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其实我不是很想去探讨大器的感情问题,但是却也不得不提,我相信知秋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是特殊的存在,求而不得是人生的一大遗憾,不管是人或者事,遗憾总是有让人念念不忘的本领,然后却不能否认阿宝在他心中的地位,也许会有人说,大器喜欢的只有知秋,可是我相信大器是爱阿宝的,不管知秋多么的特别,那都是一个自私的人,我不想去批判知秋对于安稳的向往,这本身就是乱世中女人共同的愿望,但是他对于大器的抛弃却是不得不说的事实,只是爱的不够深而已,起码没有深到为了对方抛弃一切的程度,不管是知秋还是大器,而阿宝可以,这可能与她们本身的生活有关,知秋是习惯于安稳的,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学戏而不是大器,而对于阿宝来说她是习惯不安稳生活的人,她唯一的愿望是大器而不是舞女,这是她们的不同,也是她们结局差异如此大的原因之一。

这说明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有份自己的事业是多么的重要。

大器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胆色的人,从最初被冤枉入狱,到去上海,去做洪寿亭的徒弟,再到救洪寿亭出来,他是一个可以隐忍的人,看着他从那堆玻璃碴上爬过而后面不改色和敌人斡旋的时候,不得不佩服这是一个意志力多么坚决多么念旧情的人,也许这旧情没有那么单纯,但是这体出一个男人‘大丈夫有所为’的坚韧。

而对于日本人背叛祖国的坚决拒绝上这又表达出一个男人‘大丈夫有所不为’的侠肝义胆,是,他是流氓却是一个在大是大非面前从不模糊的流氓,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

但是在有些事情上他的隐忍和大度让我佩服,为了救人,救知秋的丈夫,救自己的师母,他容许日本人的请求出任市长,被不相干的人扔石头,他脸上温和的笑意,眼中胸有成竹的神采都是迷人的,尤其是最终赴死的时候他脸上幸福的表情都是那么令人动容。

《大上海》观后感

《大上海》观后感

《大上海》观后感第一篇:《大上海》观后感《大上海》观后感犹记得年少时,叶知秋因为偷学杂耍而被打,成大器在屋顶为其洗脚的场景,那时叶知秋打算去北平学戏,完成母亲的遗愿,成大器决定去上海打拼,成大器深情的看着叶知秋说“只要我稍微混出一点名头,就去北平接你”,叶知秋欢喜的说“无论你说的是真是假,我听了都是很高兴的”。

然而在成大器尚未动身去上海的时候遇上了今生的恶魔茅载,不知道那是怎样的年代,或许黑白颠倒,或许民不聊生,成大器阴错阳差成了替死鬼,茅载“慧眼识英雄”救了他,却也让成大器真的成了一个“杀人凶手”。

而在他出狱的第二天就被告知叶知秋同其父亲在当夜去了北平,唯一留下的只有叶知秋的一张字条:有空了来北平找我。

或许那一张字条便是成大器奋斗的动力。

成名后的成大器依稀记得刚来上海时与人厮杀的场面,不大不小的成了有点头目的流氓,在一次闹会上结识了一生的随从林坏,喜欢林坏的介绍,简单干练不做作“我是林坏,坏蛋的坏”。

那天成大器也救下了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女子阿宝,并邂逅了生命中的贵人洪寿亭。

也许那时的上海本就是动荡不安的,就像《上海滩》中的冯敬尧,人人听之而敬畏一样,洪寿亭便就是那样一个人物。

年少时的成大器远远的望着洪寿亭,感觉那样一个人物,集一身的大气,三言两语便可摆平一切,倘若能够拜其为师,该是一生的幸事吧,终于成大器拜投洪寿亭为师,并受师母抬爱迅速有了自己的一片天。

当阿宝对成大器说想要做他的女人时,成大器不置可否,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身影—叶知秋。

或许是为了给阿宝一个交代,也或许只是因为真的很想念叶知秋,成大器终于带着林坏去了北平,在神圣的教堂里成大器向叶知秋发誓,倘若今生有负叶知秋便教己五雷轰顶。

然而好景不长,教堂里突然出现了很多很多杀手,在一场血风腥雨之后,叶知秋被仅剩的一名杀手当做人质,虽然最终被成大器救下,但是心灵,身心却也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她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的男人是双手沾满鲜血的流氓,选择了留书出走,并与成大器撇清了关系。

大上海电影观后感

大上海电影观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上海电影观后感篇一:大上海影评及观后感大上海影评及观后感我是多羡慕那些提前观看《大上海》的媒体和影评人呀,看看人家不但能提前观影还能得到商家送的ip的壳啦、u盘啦,抱枕啦,台历啦,每每看到人家在微博炫耀这些“福利”,我就很不争气的两眼馋得烁烁放光,你有没有呢?咱没那门路,想支持一下自己喜欢的吴镇宇,就只能等到电影正式上映,于是提前买好今天下午首映的票,于是安心的在这天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祝吴镇宇先生,生日快乐。

在《大上海》里,你打算预期看到什么呢?我就很简单,我就是冲着吴镇宇这个大反派去的,在我眼中他是个很会演戏的香港演员。

因为简单所以就很知足,除了我觉得吴镇宇戏份太少外,老吴的表现令人满意。

你想看坏人吗?好吧,据说,坏人就是吴镇宇演的那样,从服装到发型到步态到语气(对了,这个是配音的功劳),最典型当然是老吴招牌式的眼神,为了坏而坏,老吴演得不错。

but,but,我喜欢这个小单词,经常能使问题变得非常有趣。

谁能告诉我,茅载为什么这么坏吗?这个貌似成大器生命中的魔鬼,开始为嘛救成大器,后来为嘛派人去北平杀他,为嘛又在督军面前救他,而后为嘛帮他离开轰炸前的上海,最后为嘛又盼着成大器从香港回到已经被日军占领的上海滩?就为了最后被成大器一枪,不对,应该是多枪毙命。

嗯,可能咱学问不够,领悟不了太高深的逻辑关系,哪位高人给在下解释解释呢?鞠躬感谢。

嗨,要我说,最简单的答案就是。

茅载看上了成大器,还是一见钟情那种(因为一见钟情最盲目最无解),茅载爱他却得不到他,很气愤成大器身边女人一茬接一茬的,还有个死忠林坏,于是因爱生恨了呗。

一会儿救他一会儿害他一会儿又勾引他,多欢快的小两口呀,就像戏外吴镇宇与周润发,原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嘛。

所以,这部戏还不如叫做《大哥和他的四个女人》,第四个是吴妈,最有心计最会吃醋最狠毒最倒霉的。

(噗,这里面都能看出基情,刘伟强、王晶一定恨死俺啦。

)成大器据说是上海滩的流氓,嘿嘿,发哥,对不住了,我真心没看出来您有流氓样,再说您也没干什么流氓事呀?(总不能说喜欢戏子、抗日是流氓行为吧?呸呸,我嘴贱。

大上海观后感

大上海观后感

大上海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大上海》的电影,这是一部以上海为背景的历史剧情片。

影片通过对上海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繁华与沧桑,让人深感震撼和思考。

电影开篇,画面中出现了一个熟悉而陌生的上海。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繁华的商业街巷车水马龙,这一幕幕热闹景象仿佛带我穿越到了上个世纪初的上海。

与此同时,扑面而来的鼓乐声和人群嘈杂的交谈声让我仿佛置身于热闹非凡的旧时上海。

影片以上海这座城市为中心,叙述了三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

通过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背后的变革与动荡。

影片中充满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孤注一掷的勇气和智慧。

在旧时上海,女性地位低下,却依然有许多身份各异的女性角色。

有职业女性,有家庭主妇,还有从乡下来的年轻姑娘。

她们各有不同的梦想和追求,却都在这座城市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电影中塑造的每个女性角色都饱含着坚强和勇气,在困境中咬紧牙关,努力为自己争取生活的尊严。

不仅是女性,在《大上海》这部电影中,我对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上海这个座城市里,有人过着富裕的生活,而有人却过着贫困的日子。

这种社会的分化让我不禁对人性和社会公平产生了思考。

电影中的一些场景令我颇为触动,比如穷苦的人们排队领取食物的镜头,这个画面折射出那个时代穷人的生活状况,也让我意识到了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是否应该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另外,《大上海》这部电影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元素,比如背景音乐和服装设计等。

电影中的音乐配乐非常出色,它既能凸显时代的氛围,又能突出人物的情感。

而影片中的服装设计则再现了旧时上海的盛景,细腻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风尚与风貌。

总的来说,《大上海》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通过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再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命运起伏。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奋斗,他们或抱负高远,或垂头丧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上海》观后感
影片涉及很多人物,塑造立体也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之一,而其中最值得玩味的就是和成大器有着情感纠葛的三名女子,他们是三个不同的符号,在乱世中却只有一个共同的结局。

当世事流转,希望我们还能大浪淘沙,在历史的洪流里发现那些美丽的灰飞烟灭的尘埃。

■人生若只如初见——知秋
电影的最初是在民国的小镇,成大器带着自己的小弟在知秋家门口爬上墙头偷偷向里面看自己的心上人,大抵风云人物少年时都有这么一份珍而重之的深情,年轻的时候不懂的世事艰难,不懂得想要收获成功需要获得多少代价,那时候,爱情干净且纯粹一如阳光,洒在江南小镇上,给一切镀上朦朦胧胧的美。

夕阳下,他和她坐在墙头,他为她洗脚,他许诺说:“等我到上海,但凡有一点成就我就北平接你。

”他低下头,眨巴眨巴眼睛看着金灿灿的她的唇,前倾身体,轻轻落下一个吻,一个还不够,真想就这么吻在一起一直到时间的尽头。

最美的场景,最美的人永远是被用来打破的,王晶尤其擅长这一点。

于是,随着电影的剧情发展,这样的美好也蒙上了一层灰雾,哪怕是昔日欢声笑语的大庭院,此时此刻也只剩下一地秋风扫落叶。

当成大器身经千辛万苦,在上海成为一方人物之时,他前往北平找她,他看她唱戏,默默微笑着,她以为他还是当年的他,当相逢的两人尚未来得及互诉衷肠时,一声声枪炮声击碎了此刻的宁静,当现实被撕扯开来,露出流着血的皮肉,知秋崩溃了,她不明白为什么他要杀那些人,她不明白他到底是谁,她也不明白他这些年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她只求安安静静唱戏,不求荣华富贵不求一呼百应,只求天气微寒之时,那一片知秋落叶。

于是她选择了离开,离开他的现在,离开她的过。

此经年,当她已成婚,他亦成家,命运让他们重逢,世事弄人,电梯里那惊鸿一瞥,过的点点滴滴闪回在眼前,当年的海誓山盟,终究只化作唇边一句“你还好么?”,戛然而止的遗憾让一段感情黯然落幕。

她一心想求平安,却是造化弄人她的丈夫竟也是地下分子,当她再一次深陷水火,他救了她。

战乱爆发,当山河破碎,上海成为一片废墟之时,他寻到了她。

只是,你我不再年轻,不复当年。

绕指柔情,儿女情长只有在山河破碎风飘絮的背景中才会显得那么荡气回肠,当她在台上跳起她母亲一直想要她跳的京戏,当她将手中的枪射向台下的日本军人,她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只求安稳的知秋。

她的心中怕也还念着他,她依然记得夕阳下为自己浣足的他,她依然记得在台下安安静静听自己唱戏的他,她依然记得在一片废墟中寻觅到自己的他,只是,他们不能在一起。

当她听到他抱着怀中死的阿宝说:“你是我一生最爱的女人”,当她看着他抱着阿宝痛哭流涕的样子,她或许才明白自己对他是深情几许。

只是,年少时的朦朦胧胧山盟海誓,抵不过这些年生死与共的执子之手忍辱负重,当她流着泪离开的时候,内心中大抵才明白,什么叫“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阿宝
她和他初识之时,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歌女,在街头卖唱,或许有这么一天,她认识了这么一个俊朗的年轻人,羞涩的情愫在内心蔓延滋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开始习惯为他留一张凳子,等着他来看自己唱歌。

她还记得那一天,当她在台上被人调戏之时,他拿起一张板凳就砸在那人的头上,那时刻她的眼里心里只有他伟岸的身影,当她抱起那张断了腿的凳子拿回的时候,她明白,这一次她看明白了自己的心。

苦等多年,终于在他看到那张报道知秋结婚的报纸之后,一片痴心得成正果。

她终于做了他的女人。

多年的相知相守,她的谨小慎微让他欣喜不已,她的柔情百转让他难以抽手。

只是,他的心里还有她。

直到那一夜,她的电话过时,听筒的那一头传来知秋唱京戏的声音时,她失态了,她喝着一杯又一杯酒,坐着的赫然是那一张被补好的板凳。

后来,日军炮火轰城,他只给了一个电话给她让他速速离,可是,他却只身在人群中前行,只为求一个知秋的平安。

只是,她不知道。

当他被迫要离开的时候,她自知无法离开,她对他说,她愿意留下来服侍那个阴险
的军阀,那一夜,他抱着她痛哭不已,窗台上夜风习习,大上海的繁华与萧索在这一个小小的窗口尽显,当她说完那句“大器哥,终有一天,我要让那家伙把他欠我们的都还回来”,那张修好的凳子在他们的身下沉静的仿佛融入了这片夜色里。

当多年后他回到上海,她见到他时,她已在另一个男人身边忍辱负重多年,两相照面,却是时事易转。

当影片的最后,军阀用枪抵着知秋的头的时候,她从侧面闪出,一枪要了军阀的命,却也被另一枪要了命。

倒在血泊之中的她想必是心安的吧,她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向他诉着衷肠,他泪流满面,这一生的两次哭泣都给了她,他沉沉地对她说:“你是我这辈子最爱的女人”。

他回想起他们初见时的场景,他回想起每一个他不在她身边的夜晚,她对他的好,她的忍辱负重,她的不易,随着这香消玉殒只能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取次花丛懒回顾——凌沪生
或许影片中的三位女性,凌沪生是最凄凉的一个。

她是大姐大,洪金宝的妻子,她以成大器的师娘开始,到成大器的大嫂为终。

或许他们初相见的时候,她对他只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照,但当有一天,洪金宝有了别的女人,公然的亲亲我我,她纵然再顾及夫妻情分,再爱他,也只能在夜色中一个人悄悄离。

她对他说的话,一句句历历在目,她说:
“在我们这里一定要守规矩,不守规矩的人只能丢到黄浦江里。


“听说他有一个信佛的老母,我昨儿已经亲自拜访,送了一副玉观音,人还是不放。


“大器,我替你师傅做主了,这银行里10%的股份就给你了。


“大器,我要和他离婚了,你听大嫂一句,一定要好好待阿宝。


“大器,我一直在等你。


你可否看出,她是一个至情至性,有胆识有魄力有手段有头脑的女子?
你可否看出,她那一份关心不知何时起变成一份深情?
她选择和洪金宝离婚,除了洪金宝纳妾之外,怕也是因为不爱了,不爱了何苦还在一起呢?只可惜,他有了家室,她永远都是他的大嫂。

被日军抓的时候,她生不如死,只留着一口气,终于等到了他来。

当她受尽折磨死在成大器怀中的时候,他是沉静的,犹如那晚的夜色。

他轻轻放下她的尸体,关上门,窗外炮火声声。

这就是乱世女子的命运。

凌沪生,生于沪上,亦死于斯,只可惜她生来无牵挂,世满怀遗憾。

王若琳唱:等待着你等待你慢慢的靠近我,陪着我长长的夜到尽头,别让我独自守候。

等待着你等待你默默凝望着我,告诉我你的未来属于我,除了我别无所求。

你知道这一生我只为你执着,管别人心怎么想眼怎么看话怎么说,你知道这一生我只为你守候,我对你情那么深意那么浓爱那么多。

等待着你等待你轻轻拉我的手,陪着我长长的路慢慢走,一直到天长地久。

等待着你等待你紧紧拥抱着我,告诉我你的心里只有我,永远爱我等待着你,除了我别无选择。

你知道这一生我只为你执着,不管他喜还是悲苦还是甜对还是错。

不知道成大器这一生究竟为谁执着,但她们的一生,怕是不管悲喜不论苦甜不顾对错,只为他执着,最世乱世红颜薄命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