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起源于古代天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夫五运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 府也, 可不通乎”。
(二)时、空、态与中医学
1、时间
《素问·八正神明论》云: “凡刺之法, 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风之气,气定乃 刺之”。
2、空间
(1) 《周易·系辞上》云:方以类聚,物以 群分。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东方生风, 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 心,肝主目。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 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2、宣传中医 使中医大众化,而不是神秘化,关起门来
搞中医不行。

3、振兴中医 中医定要有自己的产业。
谢 谢!
(1)病穴依经络辨证而定。 (2)时穴包括子午流注,灵龟八法, 五运六气,天干地支理论等等…
3、针法。
(1)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2)《灵枢·经脉第十》原则: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 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五、方药学
(一)中药性味归经是重点,非功wk.baidu.com也。
1、四性:寒、热、温、凉。 2、五味:辛、甘、酸、苦、咸。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五味入胃,各有 所喜,酸先入肝,辛先入肺, 苦先入心,甘先 入脾,咸先入肾 ”。
(3)医易结合是中医最上层思维。《难
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 圣;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七、如何振兴中医事业
1、学好中医 认真学习经典,方能体会到原汁原味的中
医。只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科学融会贯 通才能更好的运用中医,只有用中医理论指导 的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信心和疗效。
3、状态
(1)中医治神第一 《素问·移精变气论》“上古治病,祝由 而已” 《素问·宝命全形论》“ 一曰治神,二 曰知养生,三曰知毒药之为真,四曰 制砭石之大小,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
(2)潜意识的强大作用
四、针灸是中医的精华
(一)《内经》是中医权威经典。
1、《灵枢经》亦称《针经》 。 2、《素问 》有一部分谈论针灸。
· (三)五脏六腑皆是专家,药物 是借五脏六腑而发挥作用 。
(四)用药物阴阳五行调节人体阴 阳五行使之平衡是中医临床用药关 键
六、易为医之源,医为易之流
— “不知易不可以为大医”
孙思邈
1、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乃群经之首。
2、周易:古人研究宇宙事物变化 发生、发展、衰亡)及其规律的自然 哲学。
思考
肾为五脏六腑之根如
何从经络来解释?
(二)、临床针灸学
1、辨证。经络辨证是临床取穴的根据。
(1)经络辨证应包括伤寒六经辨证、 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
辨证,三焦辨证…… (2)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3)《灵枢.经脉篇》:如手太阴经 所生病:是动则病,肺胀满…… (4)审视循扪按
2、取穴。病穴与时穴
一、点滴感悟
1、中医起源于古代天文学。
2、中医的概念:“中”者,中和(不亢不
衰),使五脏协调,经脉调和,气机调畅
之医。
3、中医病机:阴阳失调。
二、我对中医理论体系的理解:
1、天人相应是中医第一要义。 2、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3、养生第一 ,防病第二,治病第三。
三、中医学的核心内容
(一)、阴阳五行是中医辨证论 治的关键。
3、易经研究八种场五种态

(1)八场:乾、坤、


离、坎、震、兑、巽、
艮。


(2)五种态:金、木、
水、火、土。

乾 坎
4、易学心法
(1)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 而遂通。(不允许有任何先入为主想法, 符合唯物主义观) (2)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生物全息 理论根据)
危重昏迷病人为何要十宣穴放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