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质量保证措施5
工程材料和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材料和设备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采购:采购工程材料时应选择具备相应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书以及相关认证证书的正规供应商,并且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检验报告和实验室测试结果。
2.全程跟踪材料流向:对于进场的工程材料应全程跟踪其流向,确保材料经过检验合格,并且在使用时与检验合格材料保持一致。
3.材料抽样检验:对于工程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对于建筑材料可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取样送实验室检验,并比对检验结果与材料技术数据表中的指标进行核对。
4.建立材料测试台账:对于进场的建筑材料,应建立材料测试台账,对材料的批号、规格、采购日期、使用日期等信息进行记录,以方便后期进行溯源和追责。
5.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定期对工程材料进行抽样检测,查看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材料的质量合格。
同时还要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要求,随时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强化原材料质量控制: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的检验报告,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
7.严禁使用过期材料:禁止使用过期的工程材料,工作人员应在进场时对材料进行认真检查,一旦发现过期材料,及时报告处理。
1.设备选型合理: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确保设备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2.设备供应商资质检查:在选择设备供应商时,要对其资质进行严格检查,选择有良好信誉和正规资质的供应商。
3.设备严格按照标准安装:设备在安装过程中,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严格安装,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4.设备运行监测: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要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处理。
5.设备质量验收:对于购置的设备,要进行全面的验收,确保设备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并开展设备验收记录。
6.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7.提供设备培训:提供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
工程项目主要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项目主要材料质量保证措施为了确保工程项目所使用的材料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保证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对于乙供材料,项目专业工程师需要在呈报雇主、监理审批之前,先对厂家提供的样品进行自审。
只有在自审合格的基础上,才能向监理、雇主呈报。
2、对于甲供材料,在安装前需要进行验收,并对其进行外观、材质、规格等的检验。
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向雇主、监理代表提出,得到处理意见后方可使用。
如果在安装后发现材料不合格或设备运行有异样,需要及时通知雇主、监理对材料进行调换或建议雇主通知供货厂家重新进行调试至正常。
3、对于材料进场后使用前,需要进行以下质量保证措施:1)核对材料规格、材质、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材料必须有制造厂的合格证明书或质保书。
材料的运输、入库、保管过程中,实施严格的控制措施,每道工序均有交接制度。
2)材料入库后需要标准化和分类、分规格堆放及管理,同时防止变形、受潮霉变等措施,材料出库前需要进行检验并办理领用手续。
3)材料出库后需要在施工现场妥善保管,存放地点安全可靠。
如材料堆放的场地可能产生积水,在下面必须垫上枕木,室外堆放的材料必须用塑料布遮挡严实,避免日晒雨淋。
材料堆放要求整齐,并挂上标识牌。
4)材料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和附着物的清除。
5)对于不合格材料,需要进行控制。
一旦发现材料不能满足或可能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将其与合格材料相隔离,在自检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整改。
6)对于发出的材料需要进行建档跟踪,重要材料的使用部位需要处于可追溯的受控状态。
4、项目部需要对材料使用质量保证进行管理措施:1)认真核实施工图纸、设计说明及设计变更洽商文件,及时准确地编制施工预算列出明细表。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进行施工预算材料分析,编制建筑材料需用量计划,为制定材料采购计划、施工备料、确定仓库和堆场面积、以及组织运输提供依据。
2)由于本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品种较多,项目部将建立一套完整的材料管理体系,统一组织协调好生产部门、预算部门、材料部门和技术部门工作,从材料计划、货源选择、材料送批、订货、运输、验收检验做到三级审核,保证材料、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明确、数量准确。
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材料质量保证措施一、材料质量保证的依据1、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2、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3、施工合同;4、施工组织设计5、产品材质证明,检测报告等。
二、设专职材料管理人员,保证责任到人专职材料员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检查、保管和使用。
三、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1、仔细阅读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等与工程所用材料有关的文件,熟悉这些文件对材料品种、规格、型号、技术要求、厂家等内容,列出详尽的需用材料计划。
2、认真查阅所有材料的质量标准,及时与厂家做好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交底。
四、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1、物、单相符材料进场时应检查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与所要求的品种、规格、型号技术要求、厂家等是否相符,以上内容与产品质量证明书是否相符。
2、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都必须有质量保证资料(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质量检验报告单等),且必须盖有生产单位或供货单位的红章。
3、及时复验: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明确复验项目;取样频率应正确;4、合格材料、不合格材料、待检材料均应有明显界限和标识,不合格材料应及时清理出场。
5、特殊材料的供应渠道:各种特殊材料要与生产厂家联系确定其具备保证质量、及时供应的条件。
并考察其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特殊材料的产品认证情况。
特殊材料采购时要对供应厂家生产产品进行现场检查、现场见证取样。
特殊材料进场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书、出厂检(试)验报告,使用前严格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五、施工现场及其防护1、施工现场的洞槽坑沟不能及时回填处理的,应做好防止措施,避免行人和施工人员发生事故。
2、具体措施可采用围栏、围绳、围杆等,夜间设置红灯示警。
3、主要地段的人行道上,要搭棚防护,高度在5米以上为宜,防止高空落物。
六、现场用电1、经常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凡是容易被人碰到的电气设备周围应设围栏,并挂上警告牌。
施工现场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现场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一)原材料的采购1、做好市场调查,从中选择几个生产管理好、质量可靠稳定的厂家,作为待定的供销商,建立质量档案。
2、从待定的供销商中按规定取样,送业主认可的质监站进行试验。
3、试验结果得出后,进行质量比较,从中选择最优厂家,作为合格供应商,建立供货关系。
4、建立供货商档案,随时对材料进行抽样,保证供销商所提供的产品均为合格,否则应重新认定合格的供销商。
(二)原材料的运输、搬运和贮存1、原材料进场必须“三证”齐全,包括产品合格证、抽样化验合格证和供应商资格合格证。
2、对于易损材料,运输和搬运时做好防护,防止变形和破损。
3、原材料进场后应按指定地点整齐码放,并挂标牌标识,标明型号、进场日期、检验日期、经手人等,实现原材料质量的有效追溯。
4、原材料进场需由专人保管,对水泥等材料应加盖或在室内保管,不得任由风吹日晒。
5、在运输、搬运过程中损坏或贮存时间过长、贮存方式不当引起的质量下降的原材料,不得使用在永久工程结构中,并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并标识,以免混用。
(三)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措施1、《施工组织设计》关于施工进度的安排认真做好材料用量计划,对大宗材料、特殊材料等必须事先联系好供应商,并对其社会声誉,材料质量,材料价格和供应能力作详细了解,逐一加以落实。
2、材料供应部对材料的供应商进行筛选后应呈报公司备案同时通告监理单位,取得甲方认可后方可进货。
尽量减少采购环节,降低采购成本。
3、材料供应部按设计要求,选择的材料选择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或检验单及产品使用认证等,必要时可作抽样检查,抽样不合格率超过规范要求时,坚决退货。
4、采购人员严格按照甲方认可的材料样板采购,对大宗材料必须签订供货合同,保证材料质量,坚决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在工地出现。
5、主要材料如防水材料,钢材,水泥等要具备具有时效性的质量证明,同时须具备相关的复检,要在材料上悬挂合格标识不合格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6、同规格型号的饰面材料必须是同批生产,以保证其色泽一致、规格统一。
工程项目主要材料检验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项目主要材料检验质量保证措施1.原材料供应商资质核实:在选择原材料供应商时,要对其进行资质核实。
核实供应商的生产许可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文件,确保供应商具备合法合规的生产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
2.验收合格证明:对每批次采购的材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要索取发放验收合格证明。
验收合格证明是材料合格的有力证据,可以保障后续工程质量的稳定。
3.材料抽样检验:在收到材料后,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能够代表整批材料的质量状况,避免因个别材料质量问题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4.实施检验标准:材料的检验要按照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进行。
对于关键性的材料,可以参考国际标准进行检验。
检验标准是评价材料质量的重要依据,应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检验设备校准:进行材料检验的仪器设备要进行定期校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过期的设备可能导致误差,影响材料的检验结果。
6.检验记录和报告:进行材料检验时,要详细记录检验结果,并制作检验报告。
检验记录和报告是材料质量的可追溯性和证明性文件,有助于后期质量问题的整改和纠正。
7.不合格材料处理: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可以要求供应商进行返修、更换,或按合同要求追究责任。
8.现场检验:在工程施工现场,需要进行实时的材料检验。
通过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外观、尺寸、重量等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和纠正,确保工程质量。
9.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应的工艺规程、操作规范等文件,指导材料检验工作的开展。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培养和技术培训,提高材料检验的质量控制能力。
总之,材料检验质量保证措施是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控制,可以确保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工程质量问题的风险。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选择合格的原材料供应商、严格执行检验标准等多种措施的有机结合,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无忧。
施工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材料质量保证措施材料是工程的物质基础,合理使用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优良的重要环节。
我们必须把好工程质量的第一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为严把此关,特制定如下措施:一、原材料检验制度1、原材料质量保证由提供者直接负责,凡达不到规定标准者一律不得采购与投入使用。
2、所有投入使用的材料或半成品、成品的构件必须有质量合格证明及准用证,按规定需进行质量检验的材料,送交质监站确认合格并将有关资料报监理签字认可后,方可投入施工,未经检查或复检不合格的材料不得投入工程使用。
3、所有应检查的材料均必须按甲方指定单位组织送检,不得弄虚作假。
4、严格执行材料有见证送检制度。
二、检验范围1、本工程中所采用的各类工程材料如:粗细骨料(砂、石)水泥、掺合料(粉煤灰、外加剂)及钢筋、钢管、钢板、焊剂、焊条型钢等及条石等材料必须进行取样试验,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场或使用。
2、按照工程规范的规定对现场搅拌混凝土等进行取样试验。
钢筋焊接及机械连接接头必须检验合格以后才能运输到现场绑扎。
3、回填土检验。
4、其它材料。
三、检验结构及方式1、有见证送检进场后,我公司将递交原材料检验计划报送监理工程师,并指派专人负责该工程的材料及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工作。
材料的取样要在现场建设单位或监理方的见证下进行,见证人须是经业务培训合格并到市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总站办理见证人工作卡”后方可上岗。
实验报告单上盖上有见证送检”印章,可作为工程交工验收时提交的有效质保资料。
2、监督抽检市质量监督站委托专人对该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由该质量监督人员负责取样并送市质监站进行检验,抽检比例最低不少于单位工程同种建材试验总次数的5%。
四、取样数量及其有关规定1、钢筋(1)钢筋原材料每一批每一种规格的钢筋原材料按每60T数量抽取一组试件,不足60T也抽取一组,每组4根试件,进行抗拉、抗弯等性能检验。
(2)进钢筋在焊接前应分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碳含量、碳当量和磷硫含量判定其可焊性。
施工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材料质量保证措施一、选材控制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选择材料,避免使用不合格或次品材料。
2.要求供应商提供材料出厂检测报告,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3.对于关键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材料的合格率。
二、进场材料检验1.对于大宗材料,如水泥、钢材等,要进行进场检验,检查其资料齐全、质量合格。
2.对于高值材料,如电缆、电线等,要进行进场检验,确保其规格、型号和生产厂家符合要求。
三、现场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
2.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施工现场设立质量监测点,监测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及时调整和纠正。
4.定期检查施工现场质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施工材料耐久性控制1.对于涉及建筑结构和基础的施工材料,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能够满足设计寿命要求。
2.对于耐久性较差的材料,如涂层材料、防水材料等,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五、质量监督1.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包括监督人员、监督设备等,对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督。
2.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3.建立施工质量问题整改台账,对整改情况进行记录和跟踪。
4.定期组织施工质量评估会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优化质量管理。
六、施工材料储存控制1.施工材料必须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对于易受潮和易受腐蚀的材料,如木材、水泥等,要储存在密封的仓库内,防止潮湿和霉变。
3.储存区域要整洁,材料要分类摆放,方便管理和使用。
七、施工材料质量验收1.对完成的施工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对施工材料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质量合格。
2.对于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要及时整改或更换,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总结:通过以上的施工材料质量保证措施,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1.掌握市场信息、考察优选供货厂,施工企业应建立材料的市场信息档案,掌握材料的性能、质量、规格、价格、供货能力等信息,对大众材料或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材料应对供应商进行必要的考察和评价,根据考察和评价结果及供应商以往的供货情况,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册,从而优选供货厂,获得优质、低价的材料资源,保证工程质量;
2.合理组织材料供应商
①做好材料的采购、进货计划,按工程量的技术标准准确提料,根据施工进度要求,保证材料供应商;
②合理组织材料的加工、储备、运输,提高材料的供应商效益,确保装饰、装修工程的正常进行。
3.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耗。
严格材料的领用、发放手续,按定额计量规定正确使用材料,对大型或易燃、易爆、有毒材料的运输制订计划;加强仓储保管工作,合理码放,设立标识,建立材料保管台帐,定期盘点,避免材料损失、变质、减少材料的正常消耗。
3.严把材料进货的检查验收关
①工程采购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应检查是否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
②工程中所有的构配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
③对于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保证材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视工程重要程度应进行一定比例试验的材料、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控制和保证其质量的材料等,均应进行抽样检验。
4.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
①对于主要装饰材料应要在订货前要求厂家提供样品或看样订货;主要设备订货时,要审核设备清单与设计要求是否符合;
②慎重选择和使用材料,对材料的性能、适用范围、施工要求、质量标准深入了解,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
③对于不合格材料经技术审评后可作降级使用;
④新材料应通过试验和鉴定后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材料质量保证措施5
工程材料质量保证措施5
1由公司物资部建立合格材料供应商花名册,并每半年进行一次评审,评审内容包括:材料质量、服务质量以及价格方面。
材料员对试验周期较长的材料如水泥等必须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提前申报材料计划。
所有进场材料实行挂牌。
采购材料时,在价格与质量间,必须以质量为优先选择条件。
材料供应必须按材料计划所要求时间进场。
材料进场后,经检查不合格后,无条件退场等。
2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验收、检查及试验控制
所有材料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商品构件要有原材料合格证,钢材、水泥、砖、防水材料都要进行复试、并由试验室负责人签字并盖公章后方能使用。
砂石料进场必须检验,画出筛分曲线、含泥量不得超出规定。
模板支设用的金属钢管要进行外观检验,损坏腐蚀者不得使用,弯曲碰伤者要进行检修。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