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月相知识疑难讲解

合集下载

微专题-月相变化 -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

微专题-月相变化  -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

高三微专题---月相变化一、月相成因分析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自身既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而被地球上处在夜晚的人们所看到,由于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角度随着各自的运动而不断变化,地球上人们所看到的月亮也就不断的变化,这就是月相的变化。

上半月月亮面向西,从初一到十五亮面逐渐扩大,黄昏始见;下半月月相亮面向东,从十五到月末亮面逐渐缩小,黎明前可见,亮面愈大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愈长。

二、规律总结新月彻夜不见,满月整夜可见。

上上西西:上弦月在上半夜可见,出现在西方天空,西半个月球发亮。

下下东东:下弦月在下半夜可见,出现在东方天空,东半个月球发亮。

三、检测训练1.下列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B.“月有阴晴圆缺”,说明天气条件的不同产生了月相变化C.月相是月球表面的起伏状況的表现D.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视形状我们每天所见的月相或圆或缺,各不相同。

下图反映黄昏时分不同月相在天空中的位置。

据此回答第2题。

2.上图各数字表示的月相中,整夜都能见到的是( )A.月相①B.月相②C.月相③D.月相④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时刻月相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大致时刻是()A.6点B.12点C.18点D.24点4.该月相()A.见于上半夜东边天空 B.见于下半夜东边天空C.见于上半夜西边天空 D.见于下半夜西边天空5.“金星合月”现象指金星与月球位置靠得最近的现象。

下图为网友拍摄的某日傍晚“金星合月”图,据照片推测该日最有可能是()A.春节(正月初一)B.端午节(五月初五)C.中秋节(八月十五)D.重阳节(九月初九)右图为某日我国某地西南天空观测到的“双星伴月”奇观,右为太阳系部分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6.左图观测的时间可能为()A.清晨B.正午 C.黄昏D.子夜7.观测到左图奇观时,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A.① B.② C.③ D.④8.下面诗句描写的月相是()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高一地理月相图知识点

高一地理月相图知识点

高一地理月相图知识点月相图是描述月球在其公转过程中被太阳照射的不同位置的图形。

通过观察月相图,我们可以了解月亮的不同形态以及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亮度变化。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与月相图相关的知识点。

1. 月相图的基本概念月相图是根据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不同的照明部分所绘制出的图形。

月球总是被太阳照亮,但因为月球自转的存在,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不同的形态。

根据月亮的亮度和形态,可以将月球的状态分为满月、新月、上弦月和下弦月。

2. 不同月相的特点- 满月: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太阳的光直接照射到月球的正面,因此整个月亮的表面都能看到,形成一个圆形。

此时,月亮的亮度最大。

- 新月: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的光照射到月球的背面,从地球上看,月亮完全看不到或者只有很小一部分可见。

此时,月亮的亮度最小。

- 上弦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但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不处在同一直线上时,只有一半或稍多一些的月亮能被我们看到。

此时,月亮形态呈现半圆形。

- 下弦月:与上弦月相反,此时的月相图形态也为半圆形,但是亮半边在反方向上。

3. 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的自转和绕地球公转造成的。

月球大约27.3天绕地球一周,同样的时间内也自转了一周。

由于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观察者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照射的位置和亮度会不断变化。

4. 应用价值与意义月相图不仅仅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被广泛应用在农业、海洋等领域。

- 农业:月相图可以帮助农民根据不同的月相来制定种植、施肥、收割等农作物的合理时间,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海洋:月相图对于潮汐的预测非常重要。

月球的引力对地球上的海洋产生影响,通过观察月相图,可以预测潮汐的高潮和低潮时间,对于海洋监测、船舶调度等有重要意义。

5. 其他月亮现象月相图之外,月亮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现象,比如日食和月食。

日食发生在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太阳被月球完全或部分遮挡。

高一地理有关月相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有关月相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有关月相的知识点月相是指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从地球上观察所呈现出的不同形状。

月相的变化是由月球自身固有的特性以及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了解月相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地球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以及天文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地理知识点相关于月相的内容。

1. 月相的形成月相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同时地球作为一个中间体对月亮进行了部分阻挡而导致的。

根据月球与太阳相对地球的位置,人们可以观测到不同的月相形态,例如满月、新月、上弦月和下弦月等。

2. 满月满月是指月球与太阳与地球之间呈180度角的状态,此时太阳照射到月球的正面,月球的整个正面都被照亮,因此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圆形。

满月时,月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因此人眼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细节,并且月光也比较亮。

3. 新月新月是指月球与太阳与地球之间呈0度角的状态,此时太阳的照射面与月球的背面重合,地球上观察不到月球的正面。

因此,在新月时,月球看起来像是一条弯曲的钩子,只有一小部分被太阳的光照到,其他部分都处于黑暗中。

4. 上弦月和下弦月上弦月和下弦月是指月球与太阳与地球之间呈90度角的状态。

上弦月是指月球半圆形的右侧被太阳照亮,而左侧则被太阳阻挡,看起来像是一个半圆形;下弦月则是指月球半圆形的左侧被太阳照亮,而右侧被太阳阻挡。

5. 月相变化的周期性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约29.5天,因此,月相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根据月亮与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月相。

正常情况下,从新月到新月的周期称为朔望月,它的平均时间为29.5天。

根据月亮的位置和光照角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到满月、上弦月、下弦月以及新月等不同的月相形态。

高一地理学习中,月相的知识点是了解宇宙和地球之间的关系的基础,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潮汐现象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原因和规律。

同时,月相也常常与人类文化和宗教信仰相关联,对于文化地理研究也非常重要。

高一月相的知识点

高一月相的知识点

高一月相的知识点在高中的物理课堂上,我们经常学习月相的知识。

月相是指月球在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地球和太阳的影响而呈现出的不同形状。

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好奇,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高一学生需要了解的月相知识。

一、什么是月相月相是指地球上观测到的月球外形的变化。

由于月球绕地球运行时受到太阳的照射不均衡,使得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形状呈现出不同阶段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大约需要29.5天完成一个循环。

二、月相的产生原因月相的产生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这两个周期性运动叠加产生的。

当月球绕地球一周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太阳的光照,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这个过程被称为月相。

三、月相的分类月相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

新月是指地球、太阳和月球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从地球上看,月亮看不见。

上弦月是指地球、太阳和月球三者处于垂直线上,此时月亮的一半面积被太阳照亮,看到的是一半圆形。

满月是指地球、太阳和月球三者又一次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月亮被太阳光全部照亮,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圆形。

下弦月是指月球和太阳呈现出垂直线的状态,此时月亮的一半面积被太阳照亮,看到的是一半圆形。

四、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月相的周期大约是29.5天,这个周期称为朔望月。

根据朔望月的不同,可以将月相进一步分类为:朔月、上弦朔月、满月和下弦朔月。

朔月是指开始和上朔望月之前的阶段,此时月亮从地球上看不到。

上弦朔月是指上一个阶段结束后,开始到上弦望月前的阶段。

满月是指上一个阶段结束后,开始到满望月前的阶段。

下弦朔月是指满望月过后开始到下一个阶段之前的阶段。

这些不同的变化构成了月相变化的周期性。

五、月相对地球的影响月相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潮汐现象上。

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会产生周期性的变化。

当月亮和太阳处于同一直线上时,产生了强烈的引力影响,这时会产生显著的大潮和小潮。

而当月亮和太阳呈90度夹角时,引力叠加减弱,产生潮汐的幅度较小。

高一地理知识点 月相

高一地理知识点 月相

高一地理知识点月相月相是指月球在其绕地球运动过程中展现给地球观察者的光亮部分。

在地球上观察月相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地月关系以及月球与太阳的相互作用。

一、月相的形成原因月相的形成源于太阳光的照射。

月球表面没有自身发光的能力,只能通过反射太阳光来展现不同的光亮部分。

月球绕地球运动时,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所呈现的形状、亮度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月相的形成原因。

二、月球的运动及影响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由于轨道不是完全在地球的赤道面上,所以在一年当中,月球在地球上升起的位置会有所偏移。

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约27天7小时43分钟,这也决定了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月相。

三、月相的分类及特点1. 新月:当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会看到月球的背面,此时月球的表面全部处于阴影中,形成了新月。

新月期间,月球不可见或仅能看到微弱的月晕。

2. 上弦月:当月球继续绕地球运行,角度达到与太阳之间90度的位置时,我们会看到月亮的一半面积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形成上弦月。

此时,月球的右边呈现出明亮的部分。

3. 满月:当月亮与太阳正好处于地球两侧位置时,我们会看到月球的正面全部被太阳照亮,形成满月。

满月期间,月亮呈现出圆形且光亮充足的状态。

4. 下弦月:当月球继续运动,角度与太阳之间达到90度的位置时,我们会看到月亮的一半面积仍然受到太阳光的照亮,形成下弦月。

此时,月球的左边呈现出明亮的部分。

5. 弯月:上弦月和下弦月之间的阶段,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呈现出弯曲的形态,这就是弯月。

弯月有时也被称为半月。

四、月相变化与潮汐关系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会引起潮汐现象。

月亮和太阳对地球上的水产生引力,使得海洋表面形成周期性的高潮和低潮。

在满月和新月时期,地球、月球和太阳呈一条直线,这时引力叠加,引起显著的大潮,即潮差最大的时刻。

而在上弦月和下弦月时期,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相互抵消,潮差较小。

五、月相观测的方法观测月相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借助天文仪器进行。

月相知识点归纳总结

月相知识点归纳总结

月相知识点归纳总结月相,是指月球以地球为中心绕地球运行时,不同的观察角度所呈现的月球表面的不同亮度。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月球表面的亮度会因其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月相。

月相主要有新月、嫦娥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和残月六种。

1. 新月新月是指月球绕地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位置,此时其对于地球的一面被太阳照亮,而另一面则是暗的。

因此,新月时,月亮看起来被太阳所遮蔽,因而无法在地球上观察到。

新月时,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情况被称为“合日”。

2. 嫦娥月当月球绕地球运行到地球始终所呈现的状态,也就是半球显示为阴影,另一半球显示为光亮的状态时,被称之为嫦娥月。

在此时,月球的亮度和太阳的亮度刚好成反比,因此嫦娥月的观察者可以看到月球上一半的表面亮,而另一半的表面暗。

3. 上弦月当月球以地球为中心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之间,但此时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状态时,此时月球的亮度由阴暗处逐渐变亮,呈现为上弦月的状态。

上弦月时,观察者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右半部分光亮,而左半部分暗淡。

4. 满月满月是指月球绕地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相反位置,也就是太阳直射地球时,月球恰巧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状态。

此时,月球的整个表面都是被太阳照亮,呈现为满月的状态。

满月时,观察者可以看到月球整个表面都是明亮的。

5. 下弦月当月球以地球为中心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但此时太阳处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状态时,月球的亮度由明亮处逐渐变暗,呈现为下弦月的状态。

下弦月时,观察者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左半部分光亮,而右半部分暗淡。

6. 残月残月是指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只有一小部分月球表面呈现明亮,而其余部分比较暗淡的状态。

此时,观察者只能看到月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呈现明亮,而其余部分都是暗的。

除了以上六种主要的月相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月相状态。

超级月亮当满月时,月球与地球的距离非常接近,此时月球看起来会比平时大,明亮,被称为“超级月亮”。

微专题03月相变化-2024年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微专题03月相变化-2024年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微专题03:月相变化〖备考指导〗月相变化的相关知识应属于“生活中的地理和有用地理”的范畴,同时也与“地球运动的意义”密切相关,且教材(湘版教材地理I)中有相关活动题目的设计。

在天文学中,月相是指地球上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形状。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产生了周期变化的月相。

月球本身不发光,被太阳照射的部分会向外反射太阳光,月球只有向阳这一半能被照亮,另一半则是阴影面,而在地球上只能看到被照亮的部分。

另一方面,由于视线的遮挡,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朝向地球这一半月球。

月球和月相的知识在教材中涉及较少,但由于贴近生活,又有一定的难度,在近些年的高考中涉及比较多,在复习月相知识时教师可以提供月相的变化原理示意图,并与教材中的图像相结合,帮学生更好的认识月相的成因,提升地理实践力。

〖真题回顾〗(2023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成员开展月相观测。

2021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有同学用肉眼在湛蓝的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并作记录。

同时,部分同学还从网上查到,位于(0°,105°W)的地点可观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

完成下面小题。

19. 同学记录的日、月位置和月相正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0. 此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A. 15°W、165°EB. 105°W、75°EC. 165°E、15°WD. 75°E、105°W【答案】19. B 20. A【解析】【19题详解】农历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月面朝西,CD错误,2021年2月1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日落西南,太阳高度角小(日落时太阳高度角为0),B正确,A错误。

故选B。

【20题详解】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在105°W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说明105°W地方时为24时(0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18时,与105°W 相差90°(6*15)、270°(18*15),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分别向东90°、270°,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15°W、165°E,A正确,BCD错误。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月相、月亮升起的方位、地月系统)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月相、月亮升起的方位、地月系统)

知识点月相月相,指的是人们站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变化规律如下(农历):①初一 ~ 十五:新月-峨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亮面”逐渐增大;②十五 ~ 三十:满月-下凸月-下弦月-峨眉月-新月,“亮面”逐渐减小。

月相的变化,可以依据“上西下东”的规律,即“亮面”在西面,则为农历的上半月;在东面则为下半月。

图1 月相的变化规律月亮升起的方位月亮和太阳一样,运动轨迹为“东升西落”。

但是在一个月中,日期不同,月亮升起的方位不同:①月初:从偏西方升起;②月初-月中:月亮升起的方向逐渐向东移;③月中:从偏东方升起;④月中-月末:月亮升起的方向逐渐向西移;⑤月末:从偏西方升起。

图2 月相的变化(月亮升起方位的变化)例题2020年3月28日傍晚,某一中学天文爱好者观测拍下“金星伴月”一幕,当天的农历日期是()A. 三月初五B. 三月十二C. 三月十九 D. 三月廿六【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图中的方位。

①在我国观月,月亮位于南面;②我们面朝月亮,则对面为南、左面为东、右面为西,因此图中月亮的“亮面”位于西侧。

(2)分析月相。

①图中月亮的“亮面”位于西侧,因此根据“上西下东”的规律,此时应该为农历的上半月;②月亮“亮面”的面积较小,因此为上半月的峨眉月,因此选择三月初五。

总结地月系统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分析图中月亮的方位,进而确定“亮面”的方位;②根据“亮面”的方位和大小,确定日期(农历)。

地球与月球,构成了“地月系”,地球是中心天体,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实际上,是二者对于公共质心的绕转),绕转周期为27.32天。

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与周期都相同(自西向东,27.32天)。

因此,月球永远都只有同一面,朝向地球。

月球对地球具有多方面的影响:①照明。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但可以反射太阳光,在夜间为地球“照明”;②潮汐。

月球的引力,使得地球的海水周期性的涨落,③影响地球的自转。

月球是地球自转的“减速器”,影响着地球的自转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月相知识疑难讲解
解析: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明亮,故月球也称月亮。

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了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利用月相图观测天空月相的方法主要是:
(1)在地理教材中的月相图上,地球周围的8 个半白半黑的小圆,代表月球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地球公转时在其轨道上所处的8 个位置。

从宇宙空间看月球,它始终被太阳光照亮同一侧半球,向太阳半球为白昼,背太阳半球为黑夜,并无圆缺亏盈变化。

(2)月相图上外圈的8 个月球图相,是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变化过程中,从地球上观测月球时,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而产生的圆缺盈亏变化的月相。

(3)图上虚箭头为从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4)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27.32 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日。

月相变化周期符合农历日期,农历小月29 日,大月30 日。

观测月相变化应按农历日期进行。

月相变化周期从农历每月初一观测新月(朔)开始计算,根据月球从西向东(逆时针方向)绕地球公转方向进行,图上平均每隔约3.7 日出现一个月相。

在农历一个月内,共出现了8 个月相。

这8 个月相出现的时间大致时间是:新月(朔)农历初一,蛾眉月(新月)初四前后,上弦月初八前后、凸月(前半月)十二日前后,满月(望)十五日,凸月(后半月)十八日前后,下弦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蛾眉月(残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前后,新月下月初一,完成月相变化一周。

(5)月相在天空中出现是有规律的。

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而产生了月亮自东向西的视运动。

农历上半月,月亮从朔到望(即由亏到盈、由缺到圆),位于太阳的东边,在日落以前已从地平线上升起,出现在天空,故有“日未落、月已出”的说法。

新生的蛾眉月,常在太阳升起后不久就升起,黄昏后已出现在西方天空,月牙的弓弧向西,但不久即消失在西方上的天空。

弦时,月亮在正午升起,18 点左右出现在南方天空,弓弧向西。

满月时,太阳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

农历下半月,月亮从望到朔、即由盈到亏(由圆到缺)的月相称为残月,残月位于太阳的西边,在日出以后月亮才从地平线上落下,故有“日已出,月未落”的说法。

下弦时,月亮在半夜0 点左右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弓弧朝东。

蛾眉月(残月)出现在黎明前的东方天空,月牙弓弧向东,但不久即消失在东方天空中。

月亮每天升起的时刻,平均每天要比前一天推迟50 分钟左右时间。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当今日地球上的某观测点对向月球时,经过一天地球自转了一周(360°)时,某观测者再对向昨天月球的位置时,月球在绕地球的轨道上已向前运动了12.2°多。

因此地球还必须再自转12.2°多才能再对准月球,所以平均每天推迟50 分钟左右时间。

又因月球轨道和地平(线圈)交角的不断变化,实际每天月亮迟升的时间也不完全一样。

如北京地区有时月亮比前一天迟升22 分钟,有时比前一天迟升80 分钟。

但是总的来说,月亮的升起是一天比一天晚。

夜晚看到月亮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月亮圆缺的情况推测出来,月亮愈圆,夜晚看到月亮时间愈长;月牙愈窄,夜晚看到月亮时间愈短。

如新月(朔)整夜不见,上弦月上半夜能看到,满月整夜可见,下弦月下半夜能看到。

月相概况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