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册含答案(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册含答案(可编辑)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册含答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新课导学]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河外星系及整个宇宙,有着无数天体,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物质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叫做分子,分子极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
1纳米=10-9米 ,一般分子直径0.3nm-0.4nm,纳米尺度是指0.1nm-100nm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分子的间距极小,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较大的作用力。
因而固体具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液态: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作用比固体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且具有流动性。
气态:分子间距较大,分子极度散乱,运动绝对自由,可以高速向各个方向运动,粒子间作用力极小、几乎没有,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4、原子结构: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夸克的知识只要提及一下即可。
原子非常小,研究表明:原子的半径大约为10-10m,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其中也包含了大约1015个原子!5、1光年9.4608×1015m6、当物质被细分到纳米尺度,即物质小颗粒的尺度小到1~100nm时,物质原有的属性一般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
这是由于每一颗粒内只包含几十或几百个原子、分子,所以使得纳米材料在许多物理、化学性质上既不同于日常的大块的固体,也不同于单个的原子、分子。
例如,大块金子是黄色的,10nm的金颗粒是绿色的,而1nm的金颗粒是红色的。
人们对纳米材料的研究正是利用它在某一特性方面的变化来改变原材料的效能。
[例1]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打扫房间时尘土飞扬B、水从高处流到低处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会生锈D、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盐,这杯水会变咸答案:D。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习题1: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习题2: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2.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习题3:1.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无关,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的大小在物体开始滑动之前是变化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第二章:压力与压强习题1:1.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习题2:1. 帕斯卡定律表明,在封闭容器内的液体,压力可以均匀地传递到容器的各个部分。
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ρgh,其中 P 是压强,ρ 是液体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h 是液体深度。
第三章:浮力习题1:1.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2.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浮力大于重力时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
习题2:1. 利用浮力原理,可以测量物体的密度。
2.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结束语:本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大家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不要气馁,要勇于提问和讨论,共同进步。
请根据实际的练习册内容和学校的教学安排使用这份答案,并确保遵循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指导原则。
物理九年级人教版练习册答案

物理九年级人教版练习册答案【第一章力学基础】1. 什么是力?答: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答: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什么是重力?答: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指向地球的中心。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1. 什么是速度?答: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2. 加速度是什么?答: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等于速度变化量与变化时间的比值。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答: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第三章力和运动】1. 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答: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2. 什么是摩擦力?答: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3. 什么是平衡状态?答: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第四章功和能】1. 什么是功?答:功是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2. 什么是机械能?答: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3. 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答: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波】1. 什么是简谐振动?答:简谐振动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其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
2. 什么是波?答: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
3. 波的传播速度与什么有关?答: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如密度和弹性模量。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同学们应该已经对物理九年级人教版教材中的力学基础、运动的描述、力和运动、功和能以及机械振动和波等章节有了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1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em,分子的直径约为d x io「10m,该正方形中约有___________________ 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
A •花香四溢B .腌咸菜C .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D .空气清新剂的使用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_____________ 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3、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请完成表格。
§ 2、内能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
内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能__________ 。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内能_______ ;机械能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m2。
(1)正方形的边长:a=1cm=1×10-2m;正方形的面积:S=a2=(1×10-2m)2=1×10-4m2;正方形中分子个数:n=1×10−4m2(10−10m)2=1×1016 个;(2)是全球人口的倍数:1×10166×10102、=1.67×105.3、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B.腌咸菜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热水热水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温度有关。
4、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5、§2、内能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
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B.腌咸菜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有关。
3、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2、内能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
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图钉温度有什么变化?解释这种变化。
摩擦后的图钉变热,这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图钉的温度升高。
§3、比热容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学习了电学知识,小明提出下列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有电源就有电流产生B.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C.电阻的大小是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决定的D.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2.对电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荷运动就能形成电流B.电流的方向与电荷运动方向相同C.只要电路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D.电流方向规定与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同3.电路中要形成电流的条件是()A.电路中有电源B.电路中有电源,还要形成通路C.导体中有自由电荷D.有用电器和电源4.下列关于电流和电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量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B.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就越低D.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可能会有电流5.下列常见的电流中最大的是A.雷电的电流B.房间灯泡的电流C.家用空调器的电流D.手电筒中的电流6.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发生的现象是(1)灯正常发光(2)灯不亮(3)电源会被烧坏(4)灯会被烧坏A.(1)和(4)B.(2)和(4)C.(3)和(4)D.(2)和(3)7.如图所示,四个选项中电路图与实物图对应的是()A.B.C.D.8.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B不带电。
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棒中电流方向由A到BB.两验电器最终都不带电C.验电器B将要失去电子D.金属棒中的自由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9.如图所示为一种声光报警电路,闭合开关S1和S2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灯不亮,铃不响B.灯亮,铃响C.灯不亮,铃响D.灯亮,铃不响10.小明把两只不同规格且完好的小灯泡和两节干电池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当他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只有小灯泡L1不亮,原因是()A.小灯泡L1短路B.小灯泡L2短路C.小灯泡L1断路D.小灯泡L1电阻太小二、填空题11.物理小组的同学在活动课中,用4个大小接近的柠檬、形状相同的4个铜片和4个铁片做了以下实验:分别取一个铜片和一个铁片相隔约5cm的距离分别插入每个柠檬中,再将这样的4个柠檬串联,即用导线将一个柠檬上的铜片和另一个柠檬上的铁片依次连起来,如图所示,然后将二极管接入接线夹A、B之间,可观察到二极管发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下册:全一册配套习题(含答案)

1节分子热运动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2.将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4.(·湖南怀化中考)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扫地时看到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运动B.粉笔在黑板上一划就留下了字迹,这是扩散的结果C.物体难以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没有斥力D.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引力也增大,斥力增大得更快6.(·江苏南京中考)“端午浓情,粽叶飘香。
”“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合 nm。
7.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成黑色,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现象。
当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时,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被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
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物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 PM2.5 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
2内,减少,具有,增加。
3(1)增加(2)增加(3)增加。
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
5(1)×(2)×(3)×(4)√(5)×(6)√。
6减少,热传递。
能力提升
7D
8D
9D
10B
11B
探索研究
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
13不是这样。
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
14由于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
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
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
基础知识
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2特性,一般不同,1kg的冰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1*103J。
3热量,比热容,质量,初温,末温,cm(t-t0),cm(t0-t)。
4、70,比热容,热量。
5比热容,低于
能力提升
6C
7B
8B
9C
10A
11B
12B
13C
14、6.3*104J。
15、65℃
探索研究
16(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
(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
(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
(4)物质的种类、质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
17、7.072*105J。
18(1)0.46*103J/(kg℃)。
(2)铁
学习物理后,大家会发现,物理最难和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物理方程式。
所以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理解方程式,弄清物理内涵,对公式中的各个符合要清楚和理解。
平时课后一定要多做相关的练习,这样才能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