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完整版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练一练
5.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
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
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变化
即 变大
;表明分子间有 引力
练一练
6.从图片可以看出,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之间 存在缝隙,那为什么金不容易被压缩呢?你有什么 办法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缝隙呢?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精品]
义务教育教科书(RJ)九年级物理上册
你了解物质的尺度吗?
光年: 银河系的直径约有100 000光年。
你了解物质的尺度吗?
千米: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约5 200 km,南北约 5 500 km。
米: 姚明的身高是2.26 m。 毫米: 学生刻度尺的最小一格是1 mm。
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生活中扩散现象的实例
现象:
酚酞试液由外向 内逐渐变红,说 明氨分子逐渐扩 散到试管底部。
气体的扩散
液体的扩散
固体的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隙
影2.分响子热运动 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热水
一、物质的构成
如果把杯子打破,碎片还是玻璃。 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 小,如果不断得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分子体积是不是很小?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
分子体积很小,每个分子直径大约是10-10m, 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现在 大型计算机每秒100亿次,如果人数数的速度 也达到每秒100亿次,要想数完需要80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分子热运动)内能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分子热运动)内能课件
第13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导学设计
学点1 扩散现象
实验1:在装着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 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 瓶口相对,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 图13-1-8所示。抽掉玻璃板后,发现 上面瓶子里空气的颜色逐渐变红。
图13-1-8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实验2: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蓝色的 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与水界面分明,如图13-1-9所示。 静放几天,发现两者之间的界面已模糊不清。
图13-1-9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实验3:在墙角堆一堆煤,过一段时间再去看,发现地面和墙角 都有厚厚的一层变黑了。 思考: 问题1:以上实验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答: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会彼此进入对方。 问题2: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4.下列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处于气、液、固三态时分子排 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C )
图1-2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解析]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 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固体分子之间距离很 小,分子之间作用力最大,因此固体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 ,而不能移动,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图乙为固体分子排列 特点;气体分子之间距离很大,一般都在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因此 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气体分子能充满整个空间,所以气 体不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图丙为气体分子排列特点;液体分子 之间的距离介于固体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

(共21套)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精品教学PPT课件汇总

(共21套)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 精品教学PPT课件汇总
毛皮摩擦橡胶棒 ,橡胶棒吸引水流 .
考虑:带电物体间存在怎样的互相关系 ?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现象:两根橡胶棒 现象:两根玻璃棒 现象:橡胶棒和玻
互相远离
互相远离
璃棒互相靠近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这种无规那么 的运动叫作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运动越剧烈 ,物体温度越高 .
讲授新课
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观察与思考
实验观察1
实验观察2
实验观察3
气体被压缩时都会产生 "抵抗〞 ,
要是压缩液体和固体呢 ?
是什么力使得两块
测力计的示数为什
铅块结合在一起 ?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神奇的软蛋
星期天 ,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 ,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 一瓶醋泡蛋 ,蛋壳已经泡没了 ,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 ,爷爷说 这是一种保健食品.淘气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 ,将 "软蛋〞冲洗 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 ,奇怪! "软蛋〞竞一点点地长 "胖〞了 . 这其中的微妙 ,你能解释吗 ?
当导体的电压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 成反比 .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保持_电__阻__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_正__比__ .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保持_电__压__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_反__比__ .
随堂训练
3.如下图是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 系的电路图,实验分 "保持电阻不变〞 和 "保持电压不变〞两步进展,在 "保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导入新课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欧姆定律》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欧姆定律》课件

3.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
时,小东选用了两个定值电阻R1、R2分别做实验, 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根据 图象比较电阻R1与R2的大小,R1 大于 R2 .(选填 “大于”、“等于” 或“小于”)
U/V
R1
3
R2
2
1
0 0.2 0.4 0.6 I/A
4.一段导线两端的电压是6伏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0.4安.若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到10 伏时,能不 能用量程为0.6安的电流表来测量通过导体的电 流?(计算后回答)
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那么,对 R = U 能否说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I
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分析:不可以,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 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的还与温度有关。电阻的大 小不会随着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只跟本身的因素有关.
欧姆定律适用于电源两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
解: 答案: 不能 理由:已知U=6V,I=0.4A, 根据变形公式可求出导线的电阻 R=U/I=6V/0.4A=15Ω,
当U=10V时,此时的电流 I2=U/R=10V/15Ω=2/3A≈0.7A>0.6A 故不能用0.6安量程.
课堂小结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
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
发光时的电流是0.18 A,再用电压表测得灯泡两端 的电压是220 V,试计算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
解: 已知U=220V, I=0.18A
V A
RU I
220V 0.18 A
=1222Ω
答: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为
1222Ω.
课堂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