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食品包装及其制品的安全卫生问题
食品塑料包装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食品塑料包装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塑料包装的食品。
在市面上,很多食品的塑料包装材料在生产上达不到国家的安全标准,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对此,本文谈论了食品塑料包装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就这些安全问题提出了实际的对策,希望为提高食品塑料包装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塑料包装安全问题引言:在一众食品包装材料里, 塑料包装材料占有重要的地位。
塑料包装优点很多,比方说它轻便,加工容易,适合大量运输。
但是, 塑料包装材料也是安全问题最多的一种包装材料,因为塑料包装材料生产成本低,尤其像外卖行业塑料包装的质量无法得以保障。
如果长期食用这种存在安全问题的塑料包装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这种危害虽然不会对消费者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 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消费者的身体会慢慢积累有毒害物质,扰乱人体的代谢功能,导致慢性中毒,特别是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发育极为不利。
一.食品塑料包装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2.1 生产过程中添加剂的危害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是经过聚合反应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聚合过程中,未发生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单体和降解后的产物会向食品中迁移,影响人体的健康。
在生产食品塑料包装时会加入适量的稳定剂、增塑剂、着色剂等各种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大部分是无毒无害的,在添加剂量少的情况下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但一旦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就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2.2塑料包装的使用问题塑料包装材料在食品生产行业的运用占有主要地位,据统计选用塑料作为包装材料的食品超过了半数以上。
虽然我国对食品的包装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来约束,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食品生产行业标准。
即便企业在生产时能保证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塑料包装材料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但像塑料包装在生产时都会用到增塑剂。
利用增塑剂增强塑料的柔韧性,完成对各种包装形状的塑造。
可这些塑料包装使用不当非常容易导致食品中的增塑剂超标,依然存在消费者对塑料包装材料使用上的问题。
塑料污染如何影响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塑料污染如何影响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塑料已经成为了无处不在的材料。
从食品包装到日常用品,塑料的身影随处可见。
然而,随着塑料的广泛使用,塑料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塑料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迁移到食品中,从而威胁食品安全。
许多塑料在生产过程中会添加各种化学物质,如塑化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等。
当塑料与食品接触,特别是在高温、酸性或油性条件下,这些化学物质有可能会从塑料中释放出来,进入食品。
例如,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被广泛用于塑料制造,若其迁移到食品中,长期摄入可能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失衡,影响生殖健康和发育。
其次,塑料微粒的存在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塑料微粒是指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
它们可能来自于较大塑料物品的分解,也可能是在个人护理产品、清洁剂等中被特意添加的微珠。
这些塑料微粒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包括海洋、河流和土壤。
当我们食用来自受污染水域的海鲜、饮用受污染的水,或者食用使用受污染土壤种植的农作物时,塑料微粒就可能进入我们的食物链。
一旦进入人体,塑料微粒可能会在消化系统中积累,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甚至可能穿过肠壁进入其他器官。
再者,塑料包装的不当使用也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例如,一些劣质的塑料包装可能不符合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标准,容易破裂、变形或渗透,导致外部污染物进入食品。
而且,如果塑料包装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或污染,也会增加食品受到污染的风险。
塑料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且长期的。
除了上述直接通过食品摄入塑料相关物质外,塑料污染还可能通过间接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比如,塑料垃圾在环境中的大量堆积会占用土地资源,影响土壤质量。
受污染的土壤可能无法生长出安全、营养的农作物,从而影响我们的饮食质量和健康。
此外,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的分解过程非常缓慢,可能会持续释放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传播,可能被我们吸入,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食品塑料包装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

探讨食品塑料包装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地位的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然而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简要地归纳了目前塑料类食品包装材料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 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以期对我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食品包装;安全问题;应对措施塑料是以合成树脂的单体为原料, 加入适量的稳定剂、增塑剂、抗氧化剂、着色剂、杀虫剂和防腐剂等助剂制成的一种高分子材料。
在众多的食品包装材料中, 塑料制品及复合包装材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包装材料具有重量轻, 运输销售方便, 化学稳定性好, 易于加工, 装饰效果好等优点, 也有良好的食品保护作用。
但是,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也是安全问题最多的一种包装材料,这种食品包装材料虽然不像感染病毒、细菌那样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立竿见影的危害, 但这些产品在长期反复使用的情况下, 有毒有害物质会迁移到食物中, 通过食用积累导致慢性中毒, 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尤其不利。
1 塑料制品包装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1.1 塑料制品中未聚合的游离单体、降解产物和添加剂向食品迁移的问题塑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 聚合过程中未发生反应的游离单体及可能发生的降解反应所产生的降解产物有可能在用作食品包装材料后向食品中迁移,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如聚苯乙烯(ps)中的残留物质苯乙烯、乙苯、异丙苯、甲苯等挥发物质都有一定毒性,单体苯乙烯可抑制大鼠生育, 使肝、肾质量减轻。
单体氯乙烯有麻醉作用, 可引起人体四肢血管收缩而产生疼痛感, 同时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
这些物质迁移程度取决于材料中该物质的浓度、材料基质中该物质结合或流动的程度、包装材料的厚度、材料接触食物的性质、该物质在食品中的溶解性、持续接触时间以及接触温度。
另外, 为了改良塑料食品包装材料, 人们在制作包装材料中常常会采用大量的添加剂, 诸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抗静电剂和着色剂等。
食品安全知识如何防止食品中的塑料微粒污染

食品安全知识如何防止食品中的塑料微粒污染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食品中存在着一种隐形威胁,那就是塑料微粒污染。
塑料微粒是指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它们主要来源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副产品。
当这些塑料微粒进入食品中,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预防食品中的塑料微粒污染,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您防止食品中的塑料微粒污染。
一、选择优质食品要防止食品中塑料微粒的污染,首先要做到选择优质食品。
优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微粒的产生和污染。
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可以选择有生产厂家信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标识的产品,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判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注意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包装材料是食品与塑料微粒接触最为密切的环节。
因此,选购食品时,我们要尽量选择包装健康、安全的产品,避免选择使用劣质包装材料的食品。
一些塑料制品可能会在食品受热或受酸性环境影响时释放出塑料微粒,所以,在加热或食用酸性食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制品,可以选择使用玻璃、陶瓷等材质的容器。
三、正确储存食品食品的储存过程中也是塑料微粒容易污染的环节。
为了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储存方法。
首先,食品应当存放在干燥、清洁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影响。
其次,尽量避免将含有高脂肪和高酸性成分的食品长时间存放在塑料容器中,因为这些食品更容易与塑料微粒接触并进入食品中。
四、合理选择烹饪工具和方法在烹调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的烹饪工具和方法。
一些塑料制品在高温下会释放出有害物质,进而污染食品。
因此,在选择烹饪工具时,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不会释放有害物质的不锈钢、铸铁等材质的锅具。
此外,尽量避免使用微波炉加热塑料制品,因为微波炉往往会使塑料产生热变形、溶化的现象,从而释放出塑料微粒。
食品塑料包装安全检测问题、方法与优化措施

食品塑料包装安全检测问题、方法与优化措施摘要:食品包装与内里装入的食品长期密切接触,塑料包装材料多为有机物构成,品质低劣的包装材料中含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可以直接渗透进食品中。
倘若被广大消费者食用,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威胁。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力求探索切实可行的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安全性检测方法,帮助有关食品安全检测部门高效、准确、快速地完成食品质量安检工作,为造福大众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食品;塑料包装;安全性;检测方法引言:随着国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深受广大群众关注。
“民以食为天”,百姓深谙“病从口入”的道理,特别是当下我国快餐业的兴起,大家渐渐将关注食品原材料的质量问题侧重至食品包装的安全卫生问题。
食品包装所使用的材料与制作方法多种多样,食品包装行业也由此获得巨大生机;诸如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食品包装袋等,它们需要保障食品质量,保证食品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腐坏,令消费者真正享受到食品美味的同时,吃得健康放心。
由于食品包装行业存在巨大利润空间,伴随我国科技的进步,相较于过去金属或是玻璃等包装材质,现下普遍使用的塑料包装具有轻便易运输、密闭性强大有助于延长食品保质期、原材料易得适合大批量生产等优势。
但一些商家在面对高额利润的同时丧失原则,存在粗制滥造,过度降低食品包装材料的制作成本等问题。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必将影响消费者正常食用。
如何严抓塑料包装材料的质量问题,保证投入市场使用的塑料包装材料质量?对于质检员来说,拥有先进、有效的质量检测办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关于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问题(一)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食品塑料包装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包装袋在生产过程中附着在表面的污染物。
由于塑料材质易于带电的特性,可以吸附空气中漂浮的细小杂质,在进入市场之前,没有经过妥当的处理就投入使用;塑料包装本身组成物质中,含有一些具有毒性的有机物质,如:有害残留杂质、有害添加剂、有机物聚合时残存的低聚物质、老化材料等,都会导致塑料包装袋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塑料制品回收处理机制不够健全,存在一定漏洞,致使尚含有污染物的塑料包装没有达到卫生标准,循环利用之后产生卫生安全问题;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制作过程中,使用大量添加剂,诸如:稳定剂、荧光增白剂、印刷油墨等,此类添加剂自身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大量使用之后对人体产生损伤。
常见塑料及其卫生问题和用途

卫生学意义
PE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不透明、一般 无毒或低毒。缺点:有低聚体,易溶于油 脂, 不便高温消毒
用途
聚乙烯(PE)
聚丙烯(PP)
PP耐热、能高温消毒;耐油脂、透明度好 、耐一般酸碱、耐受曲折、透气性小;缺 点:耐低温差,易老化。燃烧不冒黑烟
薄膜、食品袋、塑料瓶、食品周 转箱、塑料桶(不适合盛装油 脂)。
大罐、管道、食品机械部件。不 允许用于食品包装。适做雨衣、 床单、凉鞋、提包等。
本身无毒,含有一定量的游离甲醛,甲醛 三聚氰胺甲醛(MF) 是一种细胞的原浆毒,动物经口摄入甲 树脂 醛,可出现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
硬质仿陶瓷或仿漆器等餐具
聚碳酸酯(PC)塑料
无毒、耐油脂、PC容器和包装材料不宜接 触高浓度乙醇溶液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
苯乙烯一丙烯腈一 丁二烯共聚物 (ABS)和苯乙烯和 丙烯腈的共聚物 (AS)
苯乙烯,丙烯腈单体的残留问题。丙烯腈 对实验动物有致癌性。对接触丙烯腈工人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接触丙烯腈工人 的胃癌、肺癌AS适合制作透明度高、耐热、耐 化学品的容器。
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制造食品模 具及奶瓶等,
聚酰胺(尼龙 nylon)
硬度大、韧性好、耐酸碱,故用 本身无毒,但尼龙6中含有己内酰胺,有报 于食品机械设备中作耐磨、耐腐 道长期摄入己内酰胺能引起神经衰弱。 蚀部件。
在聚合、固化时需要使用引发剂和催化 不饱和聚酯树脂及 剂,其中有些毒性较大,并有苯乙烯的残 其玻璃钢制品 留
单体苯乙烯及甲苯、乙苯和异丙苯等杂质 有一定的毒性。容器贮存牛奶、肉汁、糖 聚苯乙烯(PS) 液及酱油等可产生异味,苯乙烯可移人饮 料。燃烧冒黑烟
透明盒、小餐具或食品包装袋、 覆盖薄膜,一次性餐具。
塑料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品安全等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塑料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摘要近年来,塑料在食品包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用于食品及其他产品的包装。
食品塑料包装已成为包装材料领域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
食品包装是现代食品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保护食品质量和卫生、方便储藏和运输、延长或假期和提高商品价值等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塑料包装材料的种类和卫生标准及塑料包装材料内的有害物及危害,并提出了加强塑料食品包装管理措施的问题。
关键词食品包装;塑料包装材料;食品安全;前言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人们的生存和身体健康,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食品包装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最后一道工序,它起着保护产品质量和卫生,不损失原始成分和营养,方便贮运,延长货架期和提高商品价值的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于食品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直接相关的包装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包装行业面临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市场上各种食品包装材料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符合国家对食品安全、卫生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不但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到我国的食品包装业,甚至整个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而塑料包装材料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后起之秀,因其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廉、性能优良、质轻美观的特点,成为近四十年来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包装材料。
目前几乎所有的食品,不论多少,都用塑料包装。
所以塑料包装材料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
而塑料包装材料的制作过程,材料和添加剂选择得当与否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1】1.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标准目前我国常用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有金属、塑料、橡胶、纸、瓷器、塑料—铝箔复合包装以及纸-铝箔复合包装材料。
这些材料由化学原料制成或经过化学反应制成,加下过程可能残留有各种聚合物单体,增塑剂、抗氧化防老化剂。
重金属等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成分。
试析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试析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包装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保护食品的同时,也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
1、塑料溶解性塑料包装材料应用广泛,但不同种类的塑料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影响也不同。
部分塑料包装材料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溶解,导致包装与食品交叉污染、渗透、变形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会导致食品产生腐烂、变质、色泽变化等质量问题。
2、塑料包装的紫外线防护塑料包装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抗紫外线性,能够有效地保护食品,减少氧化反应和细菌滋生。
但是,长期接触紫外线会使某些塑料物质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塑料包装材料的使用需谨慎。
3、塑料包装的危害塑料包装材料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如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食品一起被人体吸收,对人体造成慢性毒害,影响健康。
因此,在选购塑料包装材料时,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安全要求的材料,尽量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1、高温透明性玻璃包装具有较高的透明性和高温抗性,能够很好地保护食品质量。
但是,玻璃材料的脆性较大,易碎,使用时还需注意。
2、水分、氧气、润滑剂玻璃包装具有优良的耐水性、氧气阻隔性及不溶于润滑剂等良好性能,能够很好地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但是,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瓶口污染,影响食品卫生。
1、环保性纸质包装通常采用环保纸质材料,具有可降解性能,对环境影响较小。
但是,纸质包装透气性能较差,仅适用于短期包装。
2、渗透性纸质包装的渗透性较强,常用于热饮品和油性食品的包装。
但是,纸质包装会让食品处于不断的水分交换状态中,可能会导致食品水分过多或者过少,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结论: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对食品的保护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使用和处理包装材料,对保障食品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原德塑料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制品以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增塑料、稳定剂、抗氧剂等助剂,在一定的塑化条件下加工而成。
目前我国容许使用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及以及于制造食品用工具、设备的热塑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偏氯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尼龙、不饱和聚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再烯腈 -苯乙烯共聚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等;热固性塑料有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
(1)聚乙烯(poltethylene,PE)和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的卫生问题:聚乙烯和聚丙烯树脂本身毒性极低,化学稳定性较高,生物学活性较低,且其组成单体乙烯和丙烯本身的毒性也较低。
因此,聚乙烯和聚丙烯塑是较为安全的塑料,可广泛用作食品容器、包装材料。
(2)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m,PVC)的卫生问题:聚氯乙烯本身无毒,但其单体和降解产物毒性较大,聚氯乙烯中增塑剂含量较高。
由于合成工艺不同,聚氯乙烯中所含的卤代烃(1 ,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也不同。
与食品接触时可以向食品中迁移。
因此,各国对聚氯乙烯树脂中氯乙烯单体残留量都作出规定。
聚氯乙烯成型品中要使用大量的增塑剂、稳定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助剂,其中有些增塑剂的毒性较大。
必须高度注意的添加助剂的毒性。
(3)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 的卫生问题聚苯乙烯本身无毒,但含有游离的苯乙烯单体以及甲苯、乙苯、异丙苯等挥发性物质具有较大的毒性。
(4)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elamine-formalin:MF) 主要的卫生问题:塑料食品包装及其制品的安全卫生问题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属热固型塑料(谷称蜜胺)。
耐热(120℃)、耐油、耐醇、耐污染,可制成各种色彩的、仿瓷器的食具和餐具。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本身无毒,但含有一定的游离甲醛有毒。
此外酚醛树脂和脲醛树脂不得用于食品容器、包装材料。
(5)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PC) 主要的卫生问题:聚碳酸酯树酯是一种耐热、耐寒、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热塑性工程塑料。
由于具有无味、耐油、不易污染的特点,因此,聚碳酸酯树脂主要用于制造和加工食品的横具(如饼干、功克力模具等)、婴儿奶瓶、食品加工机械等有抗冲击和一定透明度要求的食品容器和食品加工设备等。
聚碳酸酯树脂本身无毒,但不宜接触高浓度乙醇溶液。
(6)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树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主要的卫生问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俗称聚酯)具有高强韧性、高阻气体、高透明性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并且耐酸、耐碱、耐溶剂和耐热(薄膜)。
因此,主要用于制作薄膜(作为复合食品包装袋的原料)、含或不含二氧化碳的饮料瓶、油瓶及其他调味品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树脂无毒,但其中可能有锑(催化剂)的残留。
(7)聚酰胺(尼龙nylon)主要的卫生问题:尼龙具有耐磨、耐热、耐寒、耐药品、强韧等特性,但耐酸性较差。
因此,尼龙主要用于制作薄膜(作为复合食品包装袋的原料)、过滤网和食品加工机械等。
尼龙本身无毒,但尼龙6中含有已内酰胺,长期摄入已内酰胺能引起神经衰弱。
(8)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unsated polyester resin and glassfibre reinforced plastics)主要的卫生问题:主要用于制成冷冻鱼肉的贮盘、酒和调味发酵罐、冷库和水箱库板等。
本身无毒,但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中会有引发剂、催化剂的残留,且有些毒性较大。
其中苯乙烯的残留是不可避免的,具有较大的毒性。
(9)聚偏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oridl,PVDC) 主要卫生问题:聚偏氯乙烯具有极好的防潮性和气密性,化学性质稳定,耐化学性好,并有热收缩性等特点。
本身无毒。
但是,两者都含有丙烯腈单体,而丙烯腈毒性较大。
用作肠衣的聚偏氯乙烯薄膜常常加入红色的着色剂,着色剂向食品中迁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英语与汉语的比较付斌英语是拼音文字,汉字是方块字。
据统计,《Webster 国际英语新辞典》(1957年第二版)的词汇量有8万。
国外教师词汇手册就有6万词(中国的语文教师5千字就够了)。
英语单词累计有50~55万(同根词分开算),当然其中有些词也变成死词了。
也有人统记英语单词有49万词,加上技术名词30万,共70多万,又据1975年出版的《美国百科全书》介绍,到目前为止,英语的全部词汇已超过100万。
据统计,个人用词超过6万者罕见,英、美成年人在说话和书写中熟练使用的词大约为1~2万,在谈话中听到或在读书中见到后能理解的词有3~4万,儿童入学时,一般已认识了3千词左右。
汉字的字数不多。
从几部字典的字数看,《新华字典》7300字,《辞海》15000字,清代《康熙字典》47000字。
汉字的积累约6~7万字。
我们所说的词汇量是以“词”为单位的。
《辞海》收录的词目也只有10万余条。
我国第一部大型多卷巨著《汉语大词典》,共收词语35万余条。
汉语最容易学,汉字最难学。
这是因为汉语语法最好学,连外国人都这么认为。
一般说来,英语,特别是科技英语的长句多,汉语短句多。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一般来说,不太好比。
每一种发达的语言文字,就其文章的体裁来说,主要分为四大类:文学文体、政论文体、应用文体和科技文体。
世界上85%的资料是用英语出版的。
预防丙型肝炎重在切断传播途径马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常常慢性化,大多数感染者和病人表现隐匿,难以自察或被检查发现,给传染源的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同时,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因此,丙型肝炎的预防主要依赖切断传播途径。
HCV经血途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针对各种经血途径传播的方式。
HCV的经血途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经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在对献血员强制筛查抗-HCV以前,输血和血液制品使用是HCV传播的主要方式,现在仍有少数不发达地区存在不洁采血和不洁输血问题。
因为HCV感染存在窗口期,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增加了HCV感染机会,可能与此有关。
经皮暴露感染这是目前最主要的经血传播方式,静脉吸毒又是经皮暴露感染的最主要方式;此外,有些地区仍在使用非一次性的玻璃注射器和针头,构成了HCV传播的危险;针刺等职业性暴露也是经皮暴露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刺传播HBV、HCV和HIV的机会分别为30%、3%和0.3%;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卫生用品也可能是HCV传播的方式之一;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性传播性传播HCV可能仅次于静脉吸毒方式,有多位性伴侣者以及男性同性恋者的HCV感染率高于长期单个性伴侣者,年感染率分别为0.4%~1.8%和0%~0.6%,女性性伴被HCV感染的危险性是男性性伴的3倍。
同时伴有性传播疾病者,HCV传播的危险性更高。
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在围产期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增高至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高至20%,高HCV病毒载量可能促进传播的发生,但分娩方式不影响HCV的传播。
对HCV传播的预防是一个全社会应该关心的问题,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1、加强对献血员和器官移植供者的抗-HCV筛查,所有献血员和器官供者必须经过抗-HCV筛查阴性才可以献血或捐献器官;所有用来制造血液制品的血浆,血液必须保证无HCV污染。
2、在医疗机构大力推行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的介入检查和治疗用品在用后必须销毁;对非一次性的介入性检查治疗器械、腔镜应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对于静脉药瘾者,可以提供安全清洁的注射器,同时对药瘾者积极治疗,解除其对药品的依赖。
美国在控制HIV感染时,针对静脉吸毒者采取美沙酮治疗、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以旧换新、医生处方和药店出售注射器等措施使HIV传播得到较好的控制,控制HCV的传播也可借鉴该方法,使药瘾者能获得清洁的注射器。
3、加强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使大家能够充分了解HCV传播的方式以及易感染人群;要教育静脉吸毒者,使其了解不洁注射的危害,避免与他人任何方式的血液接触;对护理人员、养老院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防止HCV传播的意识;对可能与HCV传播相关的各行业工作人员,包括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医生等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大家共同关注、处理与HCV传播有关的社会问题、医学问题。
4、降低性传播的危险性。
男性HCV 感染者的性伴应测定其HCV感染标志,多个性伴者则应该采用安全套来预防HCV的传播;长期单个性伴间采用安全套可以降低HCV传播的危险。
5、讲究个人卫生,避免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卫生用品。
6、尽可能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分娩时减少胎露的监测,缩短破膜后分娩时间有助于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
HC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在出生后2~6月间检查两次HCV RNA或/及15个月时检查抗-HCV。
在出生后15个月内检测抗-HCV阳性都有可能是来自于母体。
妊娠期不宜给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
哺乳不传播HCV。
目前,意外针刺暴露后是否以免疫球蛋白被动预防或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还没有肯定有效的结果。
意外发生后立即测定针头使用者和暴露者的抗-HCV,如果针头使用者抗-HCV阳性,应该测定暴露者的HCV RNA,因为HCV RNA最早要在感染后2周才可以测到,所以,暴露者需要在暴露时以及暴露后2~8周间再次测定抗-HCV、HCV R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一旦HCV RNA阳性,立即咨询专业医生考虑予以抗病毒治疗。
除以上经血途径以外,还有部分HCV 感染的传播途径不明,提高卫生健康水平、改善卫生生活条件是阻断这些未知传播方式的最好方法。
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研制开发有效的HCV预防性疫苗,从而最终解决预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