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第十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1。
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
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
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件

20209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业化初期,圈层式的向外扩张 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 城市中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 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203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与环境
城市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 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彻底的地方
5、居民点四周挖壕沟、筑墙或栏杆
2006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的形成
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提高、进步,生产力得到迅速发 展,农业及畜牧业生产均有大量剩余,则产生交换行为。 这就出现了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居民点——城市。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 制社会发展阶段中产生的。
20303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一)生态环境问题 (二)交通问题 (三)郊迁现象 (四)区域城镇的联系更为密切
20304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在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高水 平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 的生态问题: • 城市大气和水质恶化 • 人口拥挤 • 热岛效益
201048.6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的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前工业时期,此时的城市为古
代的城市) 工业社会(工业时期,此时的城市为近代
的城市)
20105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古代的城市发展
(一)城市与防御要求
“ 筑城以守余”—— 加强了防御的要求,产生各 种不同的城墙。
兵器技术的进步—— 如火药用于战争,迫使城 墙加厚,包砖等。
城市规划原理10章3节

(三)中心交通组织
(1)市中心交通以步行交通为主; 市中心交通以步行交通为主; 疏导与中心无关的车行交通; (2)疏导与中心无关的车行交通; 中心区布置足够的停车设施; (3)中心区布置足够的停车设施; 发展立体交通,减少人车冲突; (4)发展立体交通,减少人车冲突; 可设定步行区。 (5)可设定步行区。
第三节 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心
一、城市中心的类型及构成
城市中心是城市居民社会活动集中 的地方。原因: 的地方。原因:多方面的生活需求和城 市的多种功能产生不同规模、 市的多种功能产生不同规模、不同等级 的城市中心。 的城市中心。
(1)城市中心类型
性质:行政管理、经济、商业、文化、娱乐、 性质:行政管理、经济、商业、文化、娱乐、 游览的城市中心。 游览的城市中心。 服务范围:市级城市中心;区级城市中心; 服务范围:市级城市中心;区级城市中心; 居住区中心。 居住区中心。
三、城市中心的空间组织
(1)功能与审美的要求p503 (2)城市中心建筑空间组织的原则 轴线法则 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p504
城市中心实例: 城市中心实例:
二、城市中心布局
布局的内容:各级中心的分布、性质、内容、 布局的内容:各级中心的分布、性质、内容、 规模、用地组织与布局。 规模、用地组织与布局。 布局原则:依据城市总体规划, 布局原则: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考虑城市发展 现状、交通、自然条件、市民阶层、使用频率。 现状、交通、自然条件、市民阶层、使用频率。具 体有: 体有: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表3.0.5 城市绿地统计表
序 类别 号 代码
1 G1 2 G2 3 G3
小 4 G4
中 5 G5
合
类别名称
公园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计 附属绿地 计 其他绿地 计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美国对开敞空间的定义
• 美国1961年房屋法规定:
• 开敞空间是“城市区域内任何未开发或 基本上未开发的土地,具有:A.公园和 娱乐用的价值;B.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 保护的价值;C.历史或风景的价值。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日本的定义
• 日本学者高原荣重认为,开敞空间就是
绿地面积 (h㎡)
现状 规划
绿地率(%) (绿地占城市 建设用地比例
)
规划
人均绿地面积 (㎡/人)
现状 规划
绿地占城市总 体规划用地比
公共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的空 间。
• 我国学者就此也有相似的解释。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本书的定义
图:建筑遮蔽地
土地
底:没被建筑物遮蔽的土地
——广义的开敞空间
狭义的开敞空间:各种公园绿地、防护绿地、 林荫道以及规模较大的专属绿地
本章所讨论的是狭义的开敞空间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第10章 城市绿化和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人们渴望亲近自然 企求绿的滋润,已成为城市
生活的基本需求趋向.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pptx

5
学海无涯
2、城乡规划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 规划。 第一产业: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以消费的产 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残矿业、执照也、店里、 燃气及水的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第六章 经济与产业 第七章 人口与社会
三、 用地评定的分类
13
学海无涯
一类用地: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 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该晒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第十二章 城乡区域规划 一、 区域与城市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 的聚集体。省事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11
学海无涯
第十二章 城乡区域规划 一、 区域与城市 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是经济社会活动 的聚集体。省事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二、 都市区规划 1、大都市区概念:宝货一个高密度的人口核心地区和围绕这个核心 的具有 高度经济与社会融合的相邻社区,即以某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 心,包括周围相邻地域单元的城市化地区。 2、大都市区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大都市区发展的背景;②社会经济 发展的 空间需求;③空间构成要素及空间发展条件;④空间结构规划;⑤综 合交通网络规划;⑥基础设施规划;⑦生态系统规划;⑧大都市区规 划实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 第 1 章到第 18 章 市广场为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_10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料

• 现代意义的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 工作。 • 1930年国民政府《古物保存法》 • 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1982年《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 通知》 •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城市规划原理》
第十章 城市历史文化遗传保护与城市更新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城市规划原理》
第十章 城市历史文化遗传保护与城市更新 《内罗毕建议》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提出《关于历史地区的 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
– 提出历史地区在立法、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方 面的保护措施 – 研究、教育和信息工作作为历史地区保护的重要工 作
《城市规划原理》
第十章 城市历史文化遗传保护与城市更新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规划原理》
第十章 城市历史文化遗传保护与城市更新
《威尼斯宪章》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 师及技师国际会议1964年5月在威尼斯召 开,通过了《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 章》,即通称的《威尼斯宪章》。这是 第一个保护与修复古迹的宪章。它指出, 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 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 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 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历史古迹的保护包 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简要回顾
• 法国 1840年梅里美《历史性建筑法案》 1887年《纪念物保护法》 1913年《历史古迹法》 1930年《景观保护法》 1962年《马尔罗法》即《历史街区保护法》19 世纪末世界各国立法保护文物
《城市规划原理》
第十章 城市历史文化遗传保护与城市更新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简要回顾 • 英国 • 1882年《历史纪念物保护法》 1900年《历史纪念物保护法》修正案 1913年《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 1931年《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修正案 1953年《历史建筑与古纪念物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1-12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一章1、两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城市:“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 是一种交易场所。
3、按照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建制镇无可争议的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4、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之间攻伐频繁,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6 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7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1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 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 城市化水平高。
8 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再城市化9、1989 年12 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
而在2007 年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中已经废除了这一条。
第二章1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买一个朝代最显著地特点2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的布局形式3 田园城市的理论4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5 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1 城市全球化;2 区域一体化;3 信息网络化;4 全球城镇化。
6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 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符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2 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 3 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 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7 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 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 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第三章1、1909 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而中国是在2007 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一、试比较2007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与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的异同。
答:(网络搜索)
《城乡规划法》共七章七十节,与《城市规划法》比较,取消了“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这一章,新增加了“城乡规划的修改”和“监督检查”两个章节。
归纳总结主要有七大异同点:第一,由“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一字之差,调整的对象即从城市走向城乡,从而将原来的城乡二元法律体系转变为城乡统筹的法律体系。
第二,从坚持的原则来看,老法是“指导建设”,而新法则是强调资源保护。
新法可以说从规划的编制到组织实施,始终贯穿着对耕地、自然资源、文化遗产资源、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而且对规划区内的各类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保护。
比如,关于城乡规划的实施,新法作出明确规定:在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中,应当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在旧城区改建中,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在城乡建设和发展中,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和生态资源。
第三,从方法上来看,老法重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新法则重规划的实施和监督,我认为这是新法与老法最大的区别。
以前之所以出现“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现象,就是因为缺乏对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为了强化监督检查,新法专设了监督检查一章,完善了对规划的人大监督、公众监督、上级监督,以及各项监督检查措施的落实。
第四,以前违反规划后没有对责任主体的处罚,新法则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并把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自身工作的约束摆到重要的位置。
比如,对实施违法行为或者批准实施违法行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规定了相应的行政责任,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老法强调规划部门的作用,新法则强调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比如,根据新法,今后城乡规划报批前应向社会告示,且告示时间不得少于30天。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还要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之外,城乡规划经批准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六,新法完善了对违章建筑的处理机制,依法设定了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处以罚款、限期拆除、没收违法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等各类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
同时,还规定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当地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
从而有望改变相关部门“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象。
第七,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规划必须充满弹性,才能动态地适应城市的快速变化。
为此,新法同时也重视了规划的修改,专门设立一章,明确城乡规划修改的条件和修改审批的程序。
二、试比较各层面规划类型在内容与深度上的不同。
答: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意志,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属于这一层面。
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规划是对具体每一地块的未来开发利用做出法律规定,它必须尊重并服从城市发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安排。
由于直接涉及土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所以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规划必须通过立法机构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但这一层面的规划也可以依法对上一层面的规划进行调整。
我国的详细规划属于这一层面的调整。
从行政层面上来区分,我国城乡规划可以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三、 结合本章所学内容,试进行一次城市基础资料的系统搜集工作。
答:随后上传当年的作业济南市市中区七贤镇基础资料汇编,由于文件较大,上传至百度文库。
见/view/b72192532b160b4e767fcf99.html 如有需要的,也可发送邮件至4.4.4.4.4.hai@ 索要。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各阶段流程图
P174 ~ P176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
规划和镇
总体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分区规划
详细 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组织编制 所在地/等级
规划形式 上报机构 审查同意
备注 审批机构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
有关部门 -
全国城镇体系规
划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
-
国务院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 省域城镇体系规
划 - - 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审查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一并报送
-
-
直辖市城市总体
规划 直辖市人民政
府
-
-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
城市总体规划
-
省、自治区人民政
府
其他市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人民政府
- 省、自治区人民
政府
县人民政府 人民政府所在地
镇总体规划 - - 上一级人民政府
镇人民政府 其他镇 镇总体规划 - -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 省域城镇体系规
划 -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
处理 城市、县人民政府 - 总体规划 - 镇人民政府
-
镇总体规划
-
镇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代表的审议意见由本级人
民政府研究处理 乡镇人民政府 - 乡规划、村庄规划 - -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
表会议讨论同意 镇人民政府 -
控制性详细规划
-
-
根据镇总体规划要求编制
上一级人民政府
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镇
-
根据镇总体规划要求编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城市规划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