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宏观经济学复习第九章讲义-新祥旭考研

合集下载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9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9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篇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假设美国是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索洛经济,为了简单,假定无技术进步。

根据人口学家统计,21世纪美国的人口增长将接近于0,而20世纪则大约为1%,和20世纪相比,21世纪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会导致何种结果:(1)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每工人平均资本、每工人平均产量和每工人平均消费将发生什么变化?画出经济向其新平衡增长路径移动的过程中这些变量的路径。

(2)说明人口增长率下降对产量路径(总产量,而非每工人平均产量)的影响。

答:(1)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考虑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的情况下,现在的生产函数可以简化为:()()()Y t F K t L t =⎡⎤⎣⎦,。

同时假设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定义每个人平均产出Yy L=,每个人平均资本K k L =,每个人平均消费C c L =,则可求得此时的密集形式的效用函数:()y f k =。

根据()()()K t sY t K t δ=-可得()()k sf k n k δ=-+。

假设经济在初始时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即满足()()***0k sf k n k δ=-+=,如图9-1所示,所形成的稳态时的人均资本为*k ,当人口增长率由n 减少为1n 时,形成新的稳态人均资本为*1k 。

图9-1 人口增长率降低时的稳态水平处于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每个人平均资本随着人口增长率的降低而增加,但在长期人均资本趋于稳定;平均产量;平均消费随着人口增长率的降低而增加,在长期将趋于稳定。

宏观经济学清华讲义【免费下载】

宏观经济学清华讲义【免费下载】
2. 简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并加以简要评论。
3.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加入政府变动将如 何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4. 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 件。
三、计算与证明
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6Y,投资为自主 投资,I=60,求:
(1) 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 (2) 均衡的储蓄量(S)为多少? (3) 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
Yf=1000,那么,为使该经济达到充分 就业的均衡状态,投资量应如何变化?
(4) 本题中投资乘数(k)为多少?
历年考题
名次解释
投资乘数(2009年) 论述题
假设某经济体存在下列关系式,消费函数为 C=100+0.72Y,投资函数为I=200-500r,政府购买 为G=200,净出口函数为NX=100-0.12Y-500r,货 币需求函数为M/P=0.8Y-2000r,名义货币供给 M=800。
•Y
•P
•ASS
•P
•ASL
•O
•O
•Y
•Yf
•Y
•P
•ASL •ASS
•E1
•ES
•EL
•AD1
•AD
•O
•Yf
•Y关Βιβλιοθήκη 名词与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货币工资刚性 二、简述题 1. 主流经济学的总需求曲线如何得到的? 2. 主流经济学的短期和长期AS曲线是如何得
到的?相应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3) 比较B和C,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 率发生什么变化。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ΔM=ΔD+ΔD/(1-10%)+ΔD/(110%)2+...=ΔD/rd

人大经济学考研辅导-宏观经济学资料-新祥旭教育

人大经济学考研辅导-宏观经济学资料-新祥旭教育

人大经济学考研辅导-宏观经济学资料第一章总论:宏观经济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2.物价水平第二章经济波动理论1.总需求分析(1)产品市场均衡IS(2)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3)(4)总需求曲线2.(1)凯恩斯主义的AS曲线(2)新古典主义的AS曲线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1.索罗模型的假定2. 索罗模型的动态学3. 储蓄率变化的影响第一章总论:宏观经济指标一、国民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C+I+G+NX收入法:Y=Yd+TA-TR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二、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第二章经济波动理论一、总需求分析1.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收入—支出模型)(1)两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2)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的决定(3)四部门产品市场均衡的决定(4)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IS曲线的形成决定IS曲线斜率的因素决定IS曲线截距的因素2.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决定LM曲线斜率的因素决定LM曲线截距的因素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1)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联立解得(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总效用=初始效应+引致效应货币政策的效力分析: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下降导致的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大。

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上升导致的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小。

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大。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总效用=初始效应+引致效应财政政策的效力分析: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税率下降导致的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大。

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上升导致的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小。

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大。

4.总需求曲线二、总供给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分析(1)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SAS曲线LAS曲线(2)需求冲击初期均衡为稳定性均衡条件下,货币冲击的效应初期稳定为非稳定性均衡条件下,货币冲击的效应不干预政策干预初期均衡为稳定性均衡条件下,财政冲击的效应初期稳定为非稳定性均衡条件下,财政冲击的效应(3)供给冲击2.新古典主义的AS曲线(1)预期形式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2)货币冲击的效果分析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一、索罗模型的假定1.关于生产函数的假定2.关于各种投入品德假定二、索罗模型的动态学1.k的动态学——均衡的存在性2. .k的动态学——均衡的稳定性3.平衡增长路径三、储蓄率变化的影响1.对k的影响2.对产量的影响3.对c的影响资料来源新祥旭考研辅导学校。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经济增长及其核算)【圣才出品】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经济增长及其核算)【圣才出品】
④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自身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 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一方面直接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另一 方面又通过促进科学和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科学和技术进步依赖人力资本的提高,而 技术进步又是人力资本规模收益率提高的直接原因。正是这种双向的因果关系,使人力资本 的初始条件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腾飞非常重要。
⑤生产技术和知识。随着经济发展,新的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了旧的生产方式,技术已广 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提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有哪些? 答: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提高储蓄率在短期内会提高人均资本存量,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在长期内,提高储蓄率只会提高潜在的 GDP,并不改变经济增长率。
2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本增长率为零,经济增长率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从长期看,高储蓄率导致了产出水 平的增加,更多的储蓄提高了潜在的 GDP 水平,但储蓄率并不改变稳态时的 GDP 增长率。
图 9-1 储蓄率的变动对稳态的影响 (2)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如果一个经济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它会保持较高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高的产出水平,但 是它无法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因为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如果储蓄率较低,则经济会有较低 的资本存量水平和产出水平。 较高的储蓄率仅意味着较高的稳定状态,表示当前资本存量水平(未达到稳态水平)与 较高稳态之间的差距可能更大,经济增长会有较大的空间和速度,导致经济在未达到稳态之 前有一个较快的增长。但这种较快的增长仅仅是暂时的,一旦经济在长期中达到稳定状态, 资本存量增长率恒定。
(1)从图 9-1 中可以看出,当储蓄率从 s 提高到 s ,人均储蓄曲线将从较低的位置 sf k

人大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第九章2

人大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第九章2

人大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笔记:第九章第二节公共物品(一)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的含义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是指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1.非排他性。

2.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含义排他性是指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如:甲购买了一块巧克力,他就获得了消费这块巧克力的权力,其他人就不能消费同一块巧克力了。

与巧克力不同,国防使我们免受外敌的侵略,很显然,我们都享受国防提供的保护,并没有因为我享受保护而得你的保护减少,警察航标灯等也具有相同的特点。

它们都是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消费权力机制出现失灵。

对厂商而言,必须把那些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否则,他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

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市场上的购买行为,显示了他对于商品的偏好。

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就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搭便车”。

消费者的这种行为意味着生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到抵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可见公共产品很难要求市场提供。

非竞争性的含义竞争性是指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私人产品大都具有竞争性,如,甲多吃一块巧克力,生产者就必须多生产一块,而生产一块巧克力需要花费厂商一定数量的成本,从而减少用于生产其他商品的资源,也就是说对其他产量的生产形成竞争,但是公共产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如广播、电视、航标灯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如增加一些人听广播看电视并会影响电台的发射成本,汽车通过桥梁只要不是大拥挤,则它们就是非竞争性的。

因为通过一辆汽车对桥造成的折旧很小,接近于零。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特点说明,尽管有些公共产品的排他性可以很容易就能被发现,如在桥头设立收费站,但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率,依照有效率的条件,厂商的定价原则应该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如果桥梁由私人部门提供,它们会索要等于边际成本的费用,既然每辆车花费厂商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那么厂商的价格也应该等于零,结果私人不可能供给这些产品。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课件

的增长率。从长期的经济发展来看,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哈罗德的增长模型中引进了这两
种因素,把人口增长归纳为劳动力增长、把技术进步归为劳动生
产率增长。用n代表劳动力增长率,ε代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则 经济的自然增长率(Gn)等于两者之和,即:

Gn= n +ε
17
❖2、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条件

16
❖⑵实际增长率(GA)。实际增长率就是事后统计的实际达到的 增长率,是由有效需求的大小,即实际发生的储蓄率和资本与实
际产量的比率决定的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可能高于均衡增长率,
亦可能低于均衡增长率。
❖⑶自然增长率(Gn)。自然增长率是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 进步所充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也可以说是充分就业
9
❖4、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1)改革开放之前,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是负值。这表明在这期 间要素投入的增长大于产出的增长,我国的经济增长完全依赖 于投入的增长 ❖(2)改革开放之后,生产要素的投入来自于外部输入的比例不 断增大,国内生产资源(能源、环境)消耗规模与比例增加
❖(3)改革开放之后,生产率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则非 常显著 ❖(二)经济增长核算方程 ❖本章只考察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接 因 制度创新 素
市场化程度 收入分配状况
产权制度变迁
5
❖(一)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丹尼森的分析
增长率
生产要素 投入量
劳动 资本
生产要素生产率
就业 工作时数 年龄—性别构成 教育 存货 建筑与设备 住宅 国际资产 资源配置改善 规模经济
知识进展
6
❖1、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要素投入 量,一类是生产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是生产要素劳动、资本、 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劳动、资本是可变的,土地是不变的。要 素生产率是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要素生 产率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与知识进展。具体讲,影响 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六个:劳动、资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 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和其他因素。 ❖2、分析目的:比较长期经济增长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3、分析结论:知识进展是最重要的增长因素

宏观经济学 人大讲义 吴汉红

宏观经济学 人大讲义 吴汉红

第十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主要研究:家庭部门和厂商部门的消费和投资,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决定整个经济中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在只有家庭和厂商构成的两部门经济中,厂商生产的产出等于所有的各种要素的收入,而家庭和厂商用收入对消费品和投资品的购买又使得厂商获得收入。

在包含家庭、厂商以及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除了厂商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之外,家庭及厂商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是家庭和厂商向政府提供生产要素或产品而获得收入,还可以获得一部分政府补贴,同时还需要向政府纳税。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写为GDP。

需要准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包含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借助于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加以核算。

掌握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核算GDP的基本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熟悉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I=S,三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为I+G=S+T,而四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可以表示为I+G+X=S+T+M。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按货币价值衡量的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价值总和,而实际GDP是消除了价格变动影响的商品及劳务的价值总和。

第三节价格总水平一、GDP折算指数一国的价格总水平由价格指数加以表示。

常用的价格指数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

GDP折算指数又被称为GDP平减指数,是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二、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是以消费品价格衡量价格总水平的指数。

了解构造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思想。

三、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凡是用当前市场价值来衡量的变量被称为名义变量,用不变的价格衡量的量就称为实际量,实际变量=名义变量÷价格总水平。

人大 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PPT课件

人大 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PPT课件

D
-(B+C)
Q1
Q0
Q2 Quantity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微观经济学讲义 张苏 2008、2、15
6
第 九
特别注意D,S线弹性的影响

Price





B


P0
A
C
P干预
⊿CS=A-B
S
D,S线弹性决定
正、负、零
⊿PS=-A-C
⊿social welfare= -(B+C)
D
Q1
Q0 Q
L0
L2
L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微观经济学讲义 张苏 2008、2、15
15

九 章
5.1:价格支持(price supports)
竞 争
Price





Ps
A
P0
Qg
D B
⊿CS=-A-B
S
⊿PS=A+B+D
政府支持成本= Ps×(Q2-Q1)
⊿SW= D- Ps×(Q2-Q1)=-B-E
场 分
(1)产品同质
析 ( Product homogeneity);
(2)厂商和消费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 Price taking );
(3)厂商无成本进入与退出
( Free entry and exit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微观经济学讲义 张苏 2008、2、15
3

九 章
2.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社会福利

均衡价格:D,S
政策对均衡价格干预:CS,P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概述
1. 经济周期的定义与特征
经济增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并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的经济现象。

它具有以下特征:
(1)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2)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

(3)一个完整的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4)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

2. 经济周期的类型
(1)基钦周期: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

(英国统计学家基钦1923年发现)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平均长度为8~10年。

(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1860年发现)(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平均长度为50年。

(俄国经济学家康氏1925年发现)(4)库兹涅茨周期:中长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

(美国经济学家库氏1930年发现)(5)熊彼特周期:综合周期,每一个50~60年的长周期包括6个8~10年的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40个月的短周期。

他在1939年提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80年代~1842年,为“纺织机时代”
第二个长周期:1842年~1897年,为“蒸汽机和钢铁时代”
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以后,为“电气化和汽车时代”
3.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
(1)信用过度论
(2)预期过度论
(3)消费不足论
(4)固定资产投资周期论
(5)创新理论
(6)政治周期论
(7)太阳黑子论
二、乘数—加速数理论
1. 加速数v:资本增量与产出增量的比率,即v = ΔK /ΔY(若不考虑折旧,则)= Δ
I /ΔY(若不考虑技术进步,则)= K / Y(资本- 产量比)。

根据定义有:
v = 本期投资I t - 上期投资I t - 1 / 本期产出Y t -上期产出Y t-1
2. 加速原理
第一,投资具有一次完成,在折旧期内反复使用的性质。

因此投资不是产量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

第二,在产量变动的临界点,投资变动的幅度远远大于产量的变动,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第三,要使投资增长率维持不变,产量就必须按一定比率持续增长。

第四,加速的含义是双重的,当产量停止增长或下降时,投资水平下降也是加速的。

第五,加速原理实现的条件是没有闲置生产设备。

如果设备闲置,产量扩大只需动用闲置设备,不必增加投资。

3. 乘数—加速数模型Y t = b·Y t-1 +I0+ v(C t - C t-1)
式中:Y t为即期产出(收入)
b为边际消费倾向
Y t-1为上期产出(收入)
I0为自发性投资
v 为加速数
C t为即期消费
C t-1为上期消费
推导——
(1)现期收入Y t 由现期消费C t和现期投资I t决定,即Y t = C t + I t ;
(2)现期消费C t 由上期收入决定,即C t = b·Y t-1;
(3)现期投资I t 由自发性投资I0 与诱致性投资I i 决定,即I t=I0+I i;
(4)诱致投资I i 由加速数v以及本期消费与上期的差(C t - C t-1)决定,即I i = v(C t - C t-);
1
将(2)(3)(4)式代入(1)式则有:
Y t = b·Y t-1 +I0+ v(C t - C t-1)
如果v、b、I0已知,则可以根据上式推算出各期的收入,从而说明乘数、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并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