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牵拉技术
合集下载
牵伸训练之肌肉能量技术MET在肘关节挛缩中的应用ppt课件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快速牵拉肌肉时:肌梭兴奋,刺激传入神经纤维,增 加肌张力,这一过程称为单突触牵拉反射。
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高尔基腱器兴奋,激发抑制反 应,使肌肉张力降低,肌肉放松,长度变长。
因此进行牵拉时,牵拉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将影响到 治疗效果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塑性形变 是指外力撤去后,组织所遗留的不能消失的那部分形 变。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 牵伸或称牵张、牵拉,是指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 织的治疗方法。
• 目的:改善或重建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 肌张力/改善ROM/防止不可逆组织挛缩/预防或降 低肌肉肌腱活动时损伤。
软组织牵伸

(十五)增加手指伸直
以通过牵伸技术降低肌张力,改善或重新获得关 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5. 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 适当地静态牵伸延长肌肉,可以直接或间接反射
性地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增强肌力。
二、软组织牵伸基础
(一)软组织对牵伸的反应
1. 肌肉
牵伸力量必须达到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软组织才能 有效地增加其长度。
2. 肌腱与周围组织结构
(十一)增加腕部伸展
1. 牵伸肌群 屈腕肌群
2. 患者体位 患者坐于桌旁。前臂旋后,或使前臂中立位 放于桌上并垫一个枕头,腕伸出桌沿,手指放松 3. 治疗师体位 坐在牵伸一侧 4. 牵伸手法 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固定,另一手握住患者的 手掌牵拉腕屈肌群,使被动伸腕至最大范围
(十二)增加腕部屈曲
1. 牵伸肌群 伸腕肌群
3. 治疗师体位
坐位
4. 牵伸手法 上方手握住前臂的远端固定,下方手 握住手掌向桡侧偏,牵伸尺侧肌群至最大范围
(十四)增加腕部尺偏
1. 牵伸肌群
2. 患者体位
腕桡偏肌群
患者取坐位,前臂支持于治疗台上
3. 治疗师体位
4. 牵伸手法
坐位
上方手握住前臂的远端固定,下方手
握住手掌向尺侧偏,以牵伸桡侧肌群
(四)增加肩部内旋
1. 牵伸肌群
2. 患者体位 3. 治疗师体位 4. 牵伸手法
肩外旋肌群
仰卧位,外展肩关节至舒服的位置(30°~
45°),或肩关节稳定在外展90°,屈肘90° 面向患者的足,站在牵伸侧旁 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
使肩关节内旋,将前臂向床面被动运动至最大范围
(五)增加肩部外旋
1. 牵伸肌群 肩内旋肌群 2. 患者体位 仰卧位,外展肩关节至一舒服的位置(30°~ 45°),或肩关节稳定在外展90°,屈肘90°
肌肉牵伸技术(2019)

• (一)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长期制动
肌肉紧张
软组织挛 缩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14
• (二)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挛缩
软组织挛缩
•初期-主动抑制技 术。避免被动牵 伸,以免增加疼 痛和肌肉紧张度。
通过反射机制
使紧张的肌 肉松弛
紧张明显好转后
被动牵伸
• 拉长挛缩肌肉, 恢复生理性肌 力平衡,增加 活动范围。
• ●前臂旋后肌——旋后肌功能障碍与外上髁炎(网球肘)症状相似。 过度地离心收缩很有可能会损伤旋后肌。特别是在肘伸直的情况 下活动,如网球反手击球,提重的手提箱或者遛狗时拉狗绳。桡神 经行走于深支行于旋后肌间,神经问题通常表现为无力,而不是疼 痛。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45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34
• (三)辅助技术
01
冷热疗法
02
手法按摩
03
夹板和支具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35
六、肌肉牵伸程序
• (一)治疗前的评估
发病原因
了
性质
解
功能状况
依据相关的评定量表,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36
• (二)牵伸方法的选择
• 积极与患者沟通,让其尽量保持在舒适、放松的体位;被牵伸部 位处于抑制反射、易于牵伸的肢体位置;充分暴露牵伸部位,如有 可能应去除绷带、夹板或较多的衣服。根据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 原因,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是由软 组织挛缩引起的,可选用肌肉牵伸技术;如果是关节本身的原因,可 选用关节松动术或两者兼顾。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长期制动
肌肉紧张
软组织挛 缩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14
• (二)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挛缩
软组织挛缩
•初期-主动抑制技 术。避免被动牵 伸,以免增加疼 痛和肌肉紧张度。
通过反射机制
使紧张的肌 肉松弛
紧张明显好转后
被动牵伸
• 拉长挛缩肌肉, 恢复生理性肌 力平衡,增加 活动范围。
• ●前臂旋后肌——旋后肌功能障碍与外上髁炎(网球肘)症状相似。 过度地离心收缩很有可能会损伤旋后肌。特别是在肘伸直的情况 下活动,如网球反手击球,提重的手提箱或者遛狗时拉狗绳。桡神 经行走于深支行于旋后肌间,神经问题通常表现为无力,而不是疼 痛。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45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34
• (三)辅助技术
01
冷热疗法
02
手法按摩
03
夹板和支具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35
六、肌肉牵伸程序
• (一)治疗前的评估
发病原因
了
性质
解
功能状况
依据相关的评定量表,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36
• (二)牵伸方法的选择
• 积极与患者沟通,让其尽量保持在舒适、放松的体位;被牵伸部 位处于抑制反射、易于牵伸的肢体位置;充分暴露牵伸部位,如有 可能应去除绷带、夹板或较多的衣服。根据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 原因,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是由软 组织挛缩引起的,可选用肌肉牵伸技术;如果是关节本身的原因,可 选用关节松动术或两者兼顾。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牵引与牵伸技术

6.脊柱外伤时的早期制动和复位作用。
牵伸的治疗作用
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挛缩
调节肌张力
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预防软组织损伤
牵伸技术的适应症
脊柱及四肢的短缩和挛缩组织的牵伸 预防畸形的发生 软组织瘢痕、粘连 肌无力和拮抗肌紧张同时存在时,牵拉拮抗肌 体育运动前预防
牵引与牵伸的区别
牵引的主要目的是牵拉关节 牵伸的目的是牵拉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牵引的禁忌症
♦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强直Fra bibliotek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脊柱畸形,严重骨质疏
松症,脊髓明显受压,脊柱及周围软组织急 性损伤。
♦重要内脏器官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动脉
瘤,妇女月经期,孕妇等。
♦急性感染性疾病。
牵伸技术的禁忌症
严重骨质疏松,骨性限制关节活动 神经损伤或吻合术后1个月内 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剧烈疼痛 新近骨折及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期 急性感染、炎症、结核、肿瘤、出血倾向 挛缩已造成关节固定,形成不可逆性挛缩 肌麻痹和严重肌无力患者慎用
♦前屈位颈椎牵引: 前屈0~5度最大应力作用于C4~5
◆牵引的治疗作用
1. 加大椎间隙、椎间孔和增加椎管容积,减轻对 神经根的压迫。 2. 纠正椎间小关节的紊乱,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 3. 解除肌痉挛,疼痛缓解,促进炎症消退,有利 于病损组织的修复。
4.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调节和恢复已破坏的颈椎 和腰椎平衡
5. 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松解粘连的软组织, 的关节活动范围。
牵引
牵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徒手、器
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 关节面发生一定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
牵伸的治疗作用
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挛缩
调节肌张力
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预防软组织损伤
牵伸技术的适应症
脊柱及四肢的短缩和挛缩组织的牵伸 预防畸形的发生 软组织瘢痕、粘连 肌无力和拮抗肌紧张同时存在时,牵拉拮抗肌 体育运动前预防
牵引与牵伸的区别
牵引的主要目的是牵拉关节 牵伸的目的是牵拉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牵引的禁忌症
♦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强直Fra bibliotek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脊柱畸形,严重骨质疏
松症,脊髓明显受压,脊柱及周围软组织急 性损伤。
♦重要内脏器官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动脉
瘤,妇女月经期,孕妇等。
♦急性感染性疾病。
牵伸技术的禁忌症
严重骨质疏松,骨性限制关节活动 神经损伤或吻合术后1个月内 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剧烈疼痛 新近骨折及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期 急性感染、炎症、结核、肿瘤、出血倾向 挛缩已造成关节固定,形成不可逆性挛缩 肌麻痹和严重肌无力患者慎用
♦前屈位颈椎牵引: 前屈0~5度最大应力作用于C4~5
◆牵引的治疗作用
1. 加大椎间隙、椎间孔和增加椎管容积,减轻对 神经根的压迫。 2. 纠正椎间小关节的紊乱,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 3. 解除肌痉挛,疼痛缓解,促进炎症消退,有利 于病损组织的修复。
4.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调节和恢复已破坏的颈椎 和腰椎平衡
5. 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松解粘连的软组织, 的关节活动范围。
牵引
牵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徒手、器
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 关节面发生一定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
牵伸技术

18
(四)其他方法
1. 热疗及冷疗
2. 按摩
3. 关节松动术
4.支具
19
四、牵伸程序
(一)治疗前评估
(二)患者体位 (三)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
20
(四)牵伸技术参数
1.牵伸方向 - 与肌肉紧张与挛缩的方向相反。 2.牵伸强度
3.牵伸时间
4.治疗反应
(五)合理加用关节松动技术
21
2.挛缩分类
肌静态性挛缩
纤维性瘢痕挛缩
不可逆性挛缩
9
损伤愈合过程及牵拉时机
• 炎症期(红肿热痛):禁止牵拉
• 增生期(5-21天):16-21天牵拉有效 • 重塑期(第21天开始):不继续进行牵拉可能导
致挛缩。
10
二、原理及原则
(一)软组织对牵伸的反应和影响因素
1. 肌肉 2. 肌梭 3. 高尔基腱器官 4. 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结构
为自身重量,牵伸强度和持续时间与被动牵伸相同。
16
(三)主动抑制
是指患者在实施牵伸训练之前或过程中,有意
识地放松该肌肉,此时进行牵伸的阻力最小。
主要用于肌肉神经支配完整,患者能自主控制的
情况下,不能应用于存在肌力减退、痉挛或瘫痪 的患者。
17
(三)主动抑制
1.收缩——放松
2.收缩——放松——收缩 3. 拮抗肌收缩
•
牵伸伸指肌腱
牵伸屈指肌腱
62
第三节 下肢牵伸技术
63
一、徒手被动牵伸
(一)髋部肌肉
1.增加屈膝时的屈髋
• 牵伸臀大肌
64
屈膝位伸髋肌牵伸
65
2. 增加伸膝时的屈髋
• 牵伸腘绳肌
(完整版)牵伸技术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内翻:胫骨后肌 外翻:腓骨长、短肌
颈前屈/旋转:胸锁乳突肌 颈后伸:头半棘肌、头夹肌、斜方肌
前屈:腹直肌,腹内外斜肌 后伸:背棘肌、骶棘肌、腰髂肋肌、胸最长肌
康复治疗技术 付奕
牵伸技术(Stretching)
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 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作轻微超 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目的
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 肌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2.分类
①根据牵拉力量的来源: 手法牵伸 机械(电动)牵伸 自我牵伸
②根据牵伸力量来源和参与程度: 被动牵伸 主动牵伸 神经肌肉抑制技术
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牵伸时间 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5 ~ 30s,也可达30~60 每次之间要休息30s 左右;机械性牵伸每次20 ~ 30min
牵伸疗程 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3 ~ 5个 疗程
治疗反应 在康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定期 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 参数
肩部 肘部 手腕 腰腹部 髋部 膝部 脚踝部
三角肌(前中部纤维)、喙肱肌
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纤维
三角肌中部纤维、岗上肌Fra bibliotek胸大肌
肩外旋:冈下肌、小圆肌 肩内旋: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肱三头肌
屈:桡/尺侧腕屈肌 伸: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伸肌
腰大肌、髂肌
臀大肌
内收:大收肌、短收肌、长收肌、耻骨肌、股薄肌 外展:臀中肌、阔筋膜张肌(髋屈曲位)
腘绳肌
股四头肌
第五章 牵拉技术.

第五章 牵拉技术
基本概念:
牵拉:是指拉长挛缩或缩短软组织的治疗方法,其目的 旨在增加组织的伸展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柔韧性:即肌肉的收缩性和伸展性。 收缩性:是肌肉主动作功、长度变短的特性。 伸展性:是指肌肉放松,在受到外力牵拉时长度增加的 特性。 粘滞性:由于肌浆内各分子之间的相互摩擦所产生。肌 肉粘滞性构成肌肉拉长与回缩时的内阻力。内阻力的大 小将会影响肌肉的伸长或缩短的速度。
第六章 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
肌肉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骨骼肌肌纤维的类型
Ⅰ型(慢肌)
Ⅱ型(快肌)Ⅱa、 Ⅱb、 Ⅱc(未分化,研究较少)
肌肉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100
Ⅱa型纤维
肌力 %)
50
Ⅱa型纤维
Ⅰ型纤维Biblioteka 0低强度收缩中强度收缩
高强度收缩
不同强度肌纤维募集示意图
Ⅰ型(慢肌)
运动神经元 小 放电频率 低 收缩速度 低 耐力 高 毛细血管密度 高 增强肌肉耐力,优秀的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慢性 肌纤维的比例最高。
抗阻训练的禁忌症
1. 2. 3. 4.
肌肉或关节炎症或肿胀; 关节不稳定; 患者当时24h后仍感关节肌肉痛; 有Ⅱ期以上的高血压或其它心血管合并症。
损伤愈合过程及牵拉时机: 炎症期(红肿热痛) 禁忌牵拉 增生期(5-21天) 16-21天牵拉最有效 重塑期(第21天始) 不继续进行牵拉还 可导致挛缩。
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挛缩是指进过关节的肌肉或其他软组织 发生缩短,从而引起ROM降低。包括:
肌静力性挛缩 可被拉长,但不能达到肌肉的 最大长度。 疤痕粘连 可通过锻炼来预防或减轻 纤维性粘连 缓解非常困难 不可逆性挛缩 手术松解 假性肌静力性收缩
基本概念:
牵拉:是指拉长挛缩或缩短软组织的治疗方法,其目的 旨在增加组织的伸展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柔韧性:即肌肉的收缩性和伸展性。 收缩性:是肌肉主动作功、长度变短的特性。 伸展性:是指肌肉放松,在受到外力牵拉时长度增加的 特性。 粘滞性:由于肌浆内各分子之间的相互摩擦所产生。肌 肉粘滞性构成肌肉拉长与回缩时的内阻力。内阻力的大 小将会影响肌肉的伸长或缩短的速度。
第六章 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
肌肉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骨骼肌肌纤维的类型
Ⅰ型(慢肌)
Ⅱ型(快肌)Ⅱa、 Ⅱb、 Ⅱc(未分化,研究较少)
肌肉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100
Ⅱa型纤维
肌力 %)
50
Ⅱa型纤维
Ⅰ型纤维Biblioteka 0低强度收缩中强度收缩
高强度收缩
不同强度肌纤维募集示意图
Ⅰ型(慢肌)
运动神经元 小 放电频率 低 收缩速度 低 耐力 高 毛细血管密度 高 增强肌肉耐力,优秀的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慢性 肌纤维的比例最高。
抗阻训练的禁忌症
1. 2. 3. 4.
肌肉或关节炎症或肿胀; 关节不稳定; 患者当时24h后仍感关节肌肉痛; 有Ⅱ期以上的高血压或其它心血管合并症。
损伤愈合过程及牵拉时机: 炎症期(红肿热痛) 禁忌牵拉 增生期(5-21天) 16-21天牵拉最有效 重塑期(第21天始) 不继续进行牵拉还 可导致挛缩。
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挛缩是指进过关节的肌肉或其他软组织 发生缩短,从而引起ROM降低。包括:
肌静力性挛缩 可被拉长,但不能达到肌肉的 最大长度。 疤痕粘连 可通过锻炼来预防或减轻 纤维性粘连 缓解非常困难 不可逆性挛缩 手术松解 假性肌静力性收缩
肌肉牵伸技术(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返回
一、肩部肌肉
3.肩部外展 牵伸肌群:肩内收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上方手托
住肘部,下方手放在腋下。
返回
一、肩部肌肉
肩部外展牵伸手法:上方手托住肱骨远端,将肱骨被动外展 至最大范围,以牵伸肩内收肌群。下方手固定肩胛骨的腋 侧缘,移动患者肱骨被动外展至肩完全外展的最大范围, 以牵拉肩内收肌群。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
腕 屈 肌 群 自 我 牵 伸
屈腕肌群牵伸
伸腕肌群牵伸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
2.增加腕关节屈曲 牵伸肌群:伸腕肌群。 牵伸目的:腕屈曲关节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在治疗床旁。上肢放在治
疗床上,屈肘90°,前臂旋后或中立位,手指放松。 治疗师位置:站在牵伸一侧,一手握住前臂远端
固定,另一手握住手掌背面。 牵伸手法:屈曲患者腕部,并允许手指自然伸直,
范围;牵伸旋前肌群可增加旋后活动范围。 牵伸目的:前臂旋后、旋前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位,屈肘90°,患
者肱骨放于桌面上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上方
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下方手握住肘关节 以固定肱骨。
返回
二 肘部肌肉
增加前臂旋前和旋后牵伸手法: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 掌侧,作旋前或旋后至最大的活动范围。牵伸时, 桡骨围绕尺骨旋转。固定肱骨防止肩关节内、外旋 代偿运动,牵伸的力量使桡骨围绕尺骨旋转。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
6.手指屈曲
牵伸肌群:伸指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屈指关节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位,牵伸侧上肢稍 外展,屈肘90°。
一、肩部肌肉
3.肩部外展 牵伸肌群:肩内收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上方手托
住肘部,下方手放在腋下。
返回
一、肩部肌肉
肩部外展牵伸手法:上方手托住肱骨远端,将肱骨被动外展 至最大范围,以牵伸肩内收肌群。下方手固定肩胛骨的腋 侧缘,移动患者肱骨被动外展至肩完全外展的最大范围, 以牵拉肩内收肌群。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
腕 屈 肌 群 自 我 牵 伸
屈腕肌群牵伸
伸腕肌群牵伸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
2.增加腕关节屈曲 牵伸肌群:伸腕肌群。 牵伸目的:腕屈曲关节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在治疗床旁。上肢放在治
疗床上,屈肘90°,前臂旋后或中立位,手指放松。 治疗师位置:站在牵伸一侧,一手握住前臂远端
固定,另一手握住手掌背面。 牵伸手法:屈曲患者腕部,并允许手指自然伸直,
范围;牵伸旋前肌群可增加旋后活动范围。 牵伸目的:前臂旋后、旋前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位,屈肘90°,患
者肱骨放于桌面上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上方
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下方手握住肘关节 以固定肱骨。
返回
二 肘部肌肉
增加前臂旋前和旋后牵伸手法: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 掌侧,作旋前或旋后至最大的活动范围。牵伸时, 桡骨围绕尺骨旋转。固定肱骨防止肩关节内、外旋 代偿运动,牵伸的力量使桡骨围绕尺骨旋转。
返回
三、腕及手部肌肉
6.手指屈曲
牵伸肌群:伸指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屈指关节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位,牵伸侧上肢稍 外展,屈肘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精品课件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4.附属牵伸方法 ⑴热疗 蜡疗、热敷、超声波 ⑵按摩 ⑶关节松动术 ⑷肢具 增加ROM
返回
精品课件
五 、 临床应用
1.适应证 2.禁忌证 3.注意事项
⑴牵伸前必须先进行康复评估 ⑵避免过度牵伸 ⑶避免牵伸水肿组织 ⑷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 ⑸避免牵伸中挤压关节 ⑹患者必须积极配合治疗
肩 水 平 内 收 肌 牵 伸
返回
精品课件
一、肩部肌肉
7.增加肩胛骨的活动
牵伸肌群:提肩胛肌。
患者体位:坐在椅上,头转向非牵伸侧,稍 向前屈,直至颈部后外侧有酸胀感。牵伸侧 上肢外展,屈肘,手放在头后部。
治疗师位置:站在患者身后牵伸侧,外侧手 从前面托住上臂远端,内侧手放在牵伸侧颈 肩部变界处。
牵伸手法:外侧手向上抬,内侧手向下压,
精品课件
一、肩部肌肉
肩关节外旋牵伸手法:内侧手移动前臂使肩关节外旋,将前 臂向床面被动运动至最大范围,充分拉长肩关节内旋肌群。
注意:当牵拉肩内、外旋肌肉时,施加的牵拉力通过肘关节 达到肩关节,必须确保肘关节稳定、无痛和较低的牵拉强度, 尤其是骨质疏松的患者要特别当心。
肩内旋肌群牵伸
精品课件
返回
一 、肩部肌肉
⑵治疗师位置和规范术语 根据牵伸部位需要及 时调整
⑶牵伸方向 牵伸力量的方向应与肌肉紧张或挛 缩的方向相反
⑷牵伸强度 低强度长时间的持续牵伸效果优于 高强度短时间的牵伸
返回
精品课件
三、肌肉牵伸程序
4.牵伸技术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⑸牵伸时间 被动牵伸持续时间为每次10 ~ 15s,也可达30~60 每次之间要休息30s左右; 机械性牵伸每次15 ~ 20min
返回
精品课件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㈡挛缩分类
肌静力性挛缩 瘢痕粘连 纤维性粘连 不可逆性挛缩 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精品课件
第三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返回
精品课件
一、肩部肌肉
㈠徒手被动牵伸
1.肩部前屈
牵伸肌群:肩关节后伸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关节前屈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前屈,屈肘,前臂及 手放松。
同时,让患者深吸气后深呼气,以牵伸提肩
胛肌。
返回
精品课件
一、肩部肌肉
㈡自我牵伸 定义 自我牵伸是患者在通过治疗师的讲
后,在治疗者的指导下,独自完成的一种 牵伸技术 1.长轴牵伸 2.分离牵伸
返回
精品课件
一、肩部肌肉
3.增加肩前屈活动范围
当上肢前屈不到90°时,可侧坐在桌旁。牵伸侧上肢 放在桌上,伸肘,前臂旋前,非牵伸侧手放在上臂上面, 身体向前方及桌子方向倾斜,以牵伸肩后伸肌群。
⑹牵伸疗程 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3 ~ 5个疗 程
⑺治疗反应 在康复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定期评 估,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参数
返回
精品课件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㈠被动牵伸
1.手法牵伸 最常用的牵伸技术 2.机械牵伸 牵伸时间至少持续
20min 3.自我牵伸 又称主动牵伸
返回
精品课件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⒈前负荷
在肌肉收缩前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下所加载的负荷, 称为前负荷 这种被拉长状态的长度称为初长度 前负荷反应长度对张力的影响 肌肉在最适前负荷和最适初长度产生最大的张力
返回
精品课件
二 、 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⒉后负荷
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后 负荷 其不增加肌肉初长度,但能阻碍收缩时肌肉 的缩短 肌肉所产生的张力与收缩速度二者呈反比关 系
返回
精品课件
一、肩部肌肉
5.肩关节外旋
牵伸肌群:肩内旋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关节外旋(以牵拉肩内旋 肌)。
患者体位:仰卧位,外展患者肩关节至一舒服 的位置(30°~45°),如果肩关节稳定则外 展至90°、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的一侧,外侧
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手握住前臂远端。
返回
一、肩部肌肉
肩部外展牵伸手法:上方手托住肱骨远端,将肱骨被动外 展至最大范围,以牵伸肩内收肌群。下方手固定肩胛骨的 腋侧缘,移动患者肱骨被动外展至肩完全外展的最大范围, 以牵拉肩内收肌群。
返回 肩内收肌群牵伸
精品课件 肩外旋肌群牵伸
一、肩部肌肉
4.肩部的内旋 牵伸肌群:肩外旋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肩内旋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外展患者肩关节至一舒服 的位置(起始的30°或45°)或肩关节稳定在 外展90°、屈肘90°。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的足,站在牵伸一侧。 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 肩部的内旋牵伸手法:内侧手固定肱骨远端, 外侧手移动前臂使肩关节内旋,将前臂向床面 被动运动至最大范围,充分拉长肩关节外旋肌 群。
6.肩关节水平外展
牵伸肌群:胸肌。
牵伸目的:增加肩水平外展活动度(以牵拉胸肌)。
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肩部需位于床沿,肩关节 外展60°~90 ° 。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内侧手握住 肱骨远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返回ຫໍສະໝຸດ 精品课件一、肩部肌肉
牵伸手法:双手将移动患者上肢向地面方向被动运动肩 关节完全水平外展至最大范围,以牵伸肩关节水平内收 肌—胸肌。胸肌的牵伸也可以在坐位下进行,患者双手 5指交叉放在头后部,治疗者位于患者身后,双手分别 握住肘关节并被动向后运动水平外展,同时让患者配合 作深吸气后呼气的运动。
肩 内 收 肌 群 自 我 牵 伸
返回
精品课件
一、肩部肌肉
5.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如果上肢外展超过90°,可侧对墙边站立, 牵伸侧肩外展,屈肘,前臂放在墙上,牵 伸肩内收肌群。非牵伸侧手放在肱骨近端, 固定肩关节,身体缓慢下蹲,以牵伸肩内 收肌群。
通常水平双侧内收肌均较紧,牵拉技术两 侧都可运用,也可让患者站于墙角进行自 我牵拉。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
精品课件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软组织牵伸基础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下肢牵伸技术与程序 脊柱牵伸技术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概述
返回
精品课件
一 定义与分类
牵伸技术(Stretching) 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短 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作轻微超过组织 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㈡主动抑制 有意识的自主控制
1.收缩—放松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无痛状态下完成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牵张
返回
精品课件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2. 收缩—放松—收缩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同“收缩—放松”技术 应用举例:踝跖屈肌紧张
返回
精品课件
四、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㈡主动抑制
3.拮抗肌收缩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避免施加太大的阻力 应用举例:踝跖屈疼痛、紧张
肩 后 伸 肌 群 自 我 牵 伸
返回
精品课件
一、肩部肌肉
4.增加肩后伸活动范围
患者背对桌子而坐。牵伸侧上肢后伸,手放在桌上,肘、 非牵伸侧手放在肩部以固定肩关节,身体向前并向下运 动,以牵伸肩前屈肌群。
肩 前 屈 肌 群 自 我 牵 伸
返回
精品课件
一、肩部肌肉
5.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当上肢外展不到90°时,可坐在桌旁。牵伸侧上肢放 在桌上,伸肘,前臂旋前。非牵伸侧手放在上臂上面, 身体向下及桌子方向倾斜。
(1)软组织
(2)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结构
(3)肌肉
(4)肌梭 属于本体感受器
(5)关节活动度 指身体某部位或结构运动 或被运动到既定运动范围的能力,即功能性 活动范围(ROM)
返回
精品课件
三 、骨骼肌的收缩方式
1.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 变化,产生关节运动。又称动态收缩。
返回
精品课件
二 、 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⒊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 影响
各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如缺氧、酸中毒、肌 肉中能源物质缺乏,机械性创伤和生物感染 都可能降低肌肉收缩的效果 钙离子、咖啡因、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以 及运动锻炼则提高肌肉的收缩效果
返回
精品课件
二、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
4.软组织对牵伸的反应和影响因素
返回
精品课件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挛缩定义: 肌腱装置和通过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适
应性短缩,导致被动或主动牵伸明显的抵 抗和限制ROM。如肘屈曲挛缩;髋内收肌 挛缩。
返回
精品课件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㈠挛缩常见的原因
由于疾病使身体某部位长期制动; 坐位工作和生活习惯; 姿势异常和肌肉失衡; 骨骼肌和神经肌肉的受损; 组织创伤所导致的炎症和疼痛; 先天或后天畸形。
返回
精品课件
二、肘部肌肉
㈠被动徒手牵伸
1.肘关节伸直 牵伸肌群:屈肘肌群。 牵伸目的:增加肘关节伸直的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头部站在牵伸一侧,内 侧手放在肱骨近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 固定患者肩胛骨和肱骨近端的前部。
返回
精品课件
二、肘部肌肉
肘关节伸直牵伸手法:外侧的手被动牵伸肘关节至 最大范围,以牵拉屈肘肌群。
返回
精品课件
一、肩部肌肉
肩 内 收 肌 群 自 我 牵 伸
返回
精品课件
一、肩部肌肉
6.增加肩旋转活动范围
患者侧坐桌旁。牵伸侧上肢屈肘90°平放在桌 上,牵伸内旋肌群时,前臂掌面离开桌面。牵 伸外旋肌群时,前臂掌面向桌面运动,牵伸肩 内旋肌群。
返回
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