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牵拉技术

合集下载

肌肉牵伸技术(2019)

肌肉牵伸技术(2019)
• (一)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长期制动
肌肉紧张
软组织挛 缩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14
• (二)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挛缩
软组织挛缩
•初期-主动抑制技 术。避免被动牵 伸,以免增加疼 痛和肌肉紧张度。
通过反射机制
使紧张的肌 肉松弛
紧张明显好转后
被动牵伸
• 拉长挛缩肌肉, 恢复生理性肌 力平衡,增加 活动范围。
• ●前臂旋后肌——旋后肌功能障碍与外上髁炎(网球肘)症状相似。 过度地离心收缩很有可能会损伤旋后肌。特别是在肘伸直的情况 下活动,如网球反手击球,提重的手提箱或者遛狗时拉狗绳。桡神 经行走于深支行于旋后肌间,神经问题通常表现为无力,而不是疼 痛。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45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34
• (三)辅助技术
01
冷热疗法
02
手法按摩
03
夹板和支具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35
六、肌肉牵伸程序
• (一)治疗前的评估
发病原因

性质

功能状况
依据相关的评定量表,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36
• (二)牵伸方法的选择
• 积极与患者沟通,让其尽量保持在舒适、放松的体位;被牵伸部 位处于抑制反射、易于牵伸的肢体位置;充分暴露牵伸部位,如有 可能应去除绷带、夹板或较多的衣服。根据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 原因,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是由软 组织挛缩引起的,可选用肌肉牵伸技术;如果是关节本身的原因,可 选用关节松动术或两者兼顾。
九〇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吴颖鹏

牵引与牵伸技术

牵引与牵伸技术
6.脊柱外伤时的早期制动和复位作用。
牵伸的治疗作用
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挛缩
调节肌张力
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预防软组织损伤
牵伸技术的适应症
脊柱及四肢的短缩和挛缩组织的牵伸 预防畸形的发生 软组织瘢痕、粘连 肌无力和拮抗肌紧张同时存在时,牵拉拮抗肌 体育运动前预防
牵引与牵伸的区别
牵引的主要目的是牵拉关节 牵伸的目的是牵拉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牵引的禁忌症
♦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强直Fra bibliotek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脊柱畸形,严重骨质疏
松症,脊髓明显受压,脊柱及周围软组织急 性损伤。
♦重要内脏器官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动脉
瘤,妇女月经期,孕妇等。
♦急性感染性疾病。
牵伸技术的禁忌症
严重骨质疏松,骨性限制关节活动 神经损伤或吻合术后1个月内 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剧烈疼痛 新近骨折及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期 急性感染、炎症、结核、肿瘤、出血倾向 挛缩已造成关节固定,形成不可逆性挛缩 肌麻痹和严重肌无力患者慎用
♦前屈位颈椎牵引: 前屈0~5度最大应力作用于C4~5
◆牵引的治疗作用
1. 加大椎间隙、椎间孔和增加椎管容积,减轻对 神经根的压迫。 2. 纠正椎间小关节的紊乱,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 3. 解除肌痉挛,疼痛缓解,促进炎症消退,有利 于病损组织的修复。
4.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调节和恢复已破坏的颈椎 和腰椎平衡
5. 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松解粘连的软组织, 的关节活动范围。
牵引
牵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徒手、器
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 关节面发生一定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

物理治疗学4第4章肌肉牵伸技术

物理治疗学4第4章肌肉牵伸技术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一)挛缩定义和常见病因
2. 常见病因
皮肤组织挛缩:烧伤、炎症及创伤等 结缔组织挛缩:肌腱和韧带等结缔组织受损 肌肉源性挛缩:长期制动和卧床、不良姿势和生活习惯 以及创伤后所致肌肉损伤 神经源性挛缩: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 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挛缩发生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三、牵伸的临床价值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防止软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调整肌张力、提高肌肉兴奋性 防治粘连、缓解疼痛 有效预防软组织损伤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一)挛缩定义和常见病因
1. 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病理 变化,软组织适应性短缩,造成关节活动障碍 临床上通过对肌肉紧张程度和关节活动度的评 估,一般容易诊断
一、肩部肌肉 徒手被动牵伸
4. 肩关节内旋(如图4-3)
– 患者体位:仰卧位屈肘90°,肩外展90° – 治疗师位置:站在患者被牵伸侧,内侧手置于肱
骨远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 – 牵伸手法:外侧手缓慢将前臂向足部方向朝治疗
床面运动至最大范围,牵拉肩关节外旋肌群
一、肩部肌肉 徒手被动牵伸
图4-3 肩外旋肌群牵伸
物理治疗学(第2版)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
陈和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软组织牵伸基础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第四节 脊柱牵– 为恢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和降低肌张力,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运用外力拉长短缩或挛缩的 软组织,做轻微超过软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 内的运动
、短时间牵伸更容易损伤软组织,造成关节失 稳 • 避免牵伸已出现水肿的组织和过度牵伸肌力较 弱的肌肉
第二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一、肩部肌肉 徒手被动牵伸

肌肉的拉伸

肌肉的拉伸

肌肉的拉伸一.拉伸肌肉的方法有几种?二.什么时候拉伸?三.为什么要进行拉伸?四.拉伸到什么程度?五.拉伸哪块肌肉?一.拉伸肌肉的方法有几种?1.静态拉伸:又叫静力性拉伸法,是通过有节奏的、缓慢的动作进行拉伸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长到一定程度时保持静止不动,并保持30秒左右。

因为主要是在在肌肉放松的时候进行拉伸,拉伸速度较慢,不会引起牵张反射。

对肌梭、腱梭的刺激很小。

2.动态拉伸:又叫动力性拉伸法是有节奏地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

动力性拉伸法和静力性拉伸法又分别有主动和被动训练两种方式。

1 )主动拉伸训练是运动员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拉伸练习。

2 )被动拉伸训练是运动员在外力(同伴、器械、负重等)帮助下完成的拉伸练习。

拉伸练习的效果1) 动力性和静力性两种练习方法在改善肩部柔韧性上均取得明显成效。

2) 静力性拉伸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持续性地改善被试者的柔韧性,取得的练习效果要优于动力性拉伸。

3) 静力性伸展练习是目前较理想的伸展练习方法。

与动力性伸展练习相反,静力性伸展练习要求四肢缓慢伸展,队员着重体会肌肉被拉长的过程。

这种方法可减少或消除超过关节伸展能力的危险性,防止拉伤,由于拉伸缓慢不会激发牵张反射。

动力性伸展练习引起的是肌肉牵张反射,肌纤维被暂时拉长。

如果过度牵拉肌纤维,就会导致肌纤维受损,造成肌肉弹性丧失。

牵拉练习方法:1·牵拉小腿腓肠肌—弓步后腿绷直拉腓肠肌-膝关节微微向下跪出拉2·比目鱼肌脚跟不要离地。

3·牵拉胫骨前肌—跪姿躯干微微后仰-4·牵拉股四头肌—立姿或侧卧单侧腿屈曲同侧手握持脚踝向后上侧牵拉5·牵拉腘绳肌—体前屈6·牵拉大腿内收肌、股薄肌—坐姿屈腿抵脚双手向下按压双侧膝关节7·牵拉臀大肌—仰卧位单腿屈曲抱膝,助手扶膝关节向内测压,座位单侧下肢屈曲置于对侧大腿上,同侧收扶膝躯干前倾。

8·牵拉臀大肌、臀小肌、股薄肌、腹外斜肌—坐位单侧腿屈曲脚置于对侧腿外侧,再向反方向转体。

牵伸技术PPT课件

牵伸技术PPT课件

▪ 被动牵拉 手法被动牵拉 机械被动牵拉
主动抑制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收缩 拮抗肌收缩
自我牵拉
2021/6/21
10
2021/6/21
11
2021/6/21
12
2021/6/21
13
2021/6/21
14
牵拉的目的
▪ 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降低肌张力
▪ 增加或恢复ROM(柔韧性) ▪ 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 ▪ 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
力 ▪ 肌张力降低后增加ROM ▪ 牵拉结束时渐减牵拉力
2021/6/21
19
临床应用
2021/6/21
20
应用举例
2021/6/21
21
徒手被动牵拉肩关节
2021/6/21
22
自我牵拉肩关节
2021/6/21
23
2021/6/21
24
牵拉髂腰肌
2021/6/21
25
牵拉髋内收外展肌
2021/6/21
▪ 快速牵拉肌肉时:肌梭(肌肉的长度感受器)兴 奋,刺激传人神经纤维,增加肌肉张力,这一过 程称为单突触牵张反射。
2021/6/21
8
牵拉技术原则
▪ 进行牵拉时,注意牵拉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 同时要注意不应引起剧烈疼痛
▪ 牵拉有效的标志:疼痛在牵拉后24小时减弱或消失
2021/6/21
9
牵拉技术分类
互摩擦产生的内部阻力为肌的粘滞性,构成肌肉 拉长与回缩时的内阻力。内阻力大小影响肌肉伸 长/缩短的速度。 肌肉的物理特性受温度的影响。当肌肉温度 升高时,肌肉的粘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加。
2021/6/21

腿部牵拉绳锻炼方法

腿部牵拉绳锻炼方法

腿部牵拉绳锻炼方法腿部牵拉绳锻炼方法是一种精细而有效的锻炼腿部肌肉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加强你的下半身力量,并促进腿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腿部牵拉绳锻炼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准备工作在进行腿部牵拉绳锻炼之前,你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你的身体状态良好,没有腿部受伤或肌肉紧张的问题。

其次,在进行锻炼前,你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或慢跑,这样可以帮助你的身体逐渐进入锻炼状态。

最后,你需要一个弹性绳和一个稳定的支撑物,用以进行各种腿部牵拉动作。

腿部牵拉绳锻炼方法以下是五个常见的腿部牵拉绳锻炼方法:1. 弓步牵拉- 站直,并将一只脚放在弹性绳之间,足尖向前。

保持双腿伸直,上半身保持挺直。

- 将另一只脚往后迈,使其足尖着地,脚跟抬起。

注意保持重心稳定。

- 缓慢地向下弯曲前膝,直到感到拉伸。

保持这个姿势15到30秒。

- 慢慢恢复到起始位置,然后换另一只腿重复上述动作。

2. 蹲下牵拉- 站直,将脚分开与肩同宽。

保持上半身挺直,收紧腹部肌肉。

- 将弹性绳穿过两脚之间,并抓住绳两侧。

- 慢慢蹲下,使臀部向后移动,膝盖弯曲。

同时保持身体的稳定和上半身的挺直。

- 慢慢站起来并伸直膝盖,恢复到起始位置。

3. 坐姿牵拉- 坐在地上,将腿伸直并并拢,用手抓住弹性绳的两端。

- 保持上半身挺直,开始慢慢拉动弹性绳,使双脚向自己拉近。

- 当感到腿部肌肉有拉伸感时,保持这个姿势15到30秒。

- 缓慢地松开弹性绳,使腿再次伸直,返回起始位置。

然后重复。

4. 侧躺牵拉- 平躺在地上,将一只腿伸直,并将另一只腿向上抬起,弯曲至90度,脚平放在地上。

- 将弹性绳缠在抬起的脚踝处并抓住绳两端。

- 保持上半身稳定,慢慢拉动弹性绳,使抬起的腿向上侧拉伸。

- 当感到腿部肌肉有拉伸感时,保持这个姿势15到30秒。

- 缓慢松开弹性绳,使腿回到起始位置。

然后换另一只腿重复上述动作。

5. 站姿牵拉- 站立,将脚分开与肩同宽,上半身保持挺直。

肌肉牵伸技术

肌肉牵伸技术
提供受试者指导
向受试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如日常生 活中如何保持肌肉柔韧性等。
04
常见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中应用
运动损伤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02
03
04
肌肉拉伤
由于肌肉过度拉伸或收缩导致 ,常见于跑步、跳跃等运动中

韧带扭伤
关节周围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或 撕裂,多发生于足球、篮球等
运动中。
肌腱炎
肌腱反复摩擦或过度使用导致 炎症,常见于网球肘、跟腱炎
分类
根据牵伸力量的来源,可分为被动牵 伸、主动牵伸和神经肌肉抑制技术等 。
原理及作用机制
原理
通过拉伸肌肉和筋膜等软组织, 刺激肌肉感受器,引起肌肉反射 性松弛,同时增加关节活动度和 软组织延展性。
作用机制
牵伸刺激肌肉和筋膜中的感受器 ,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肌肉反射性 松弛;同时,长期牵伸可改善软 组织延展性,增加关节活动度。
多学科交叉融合
肌肉牵伸技术涉及医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等多个学科 领域,未来有望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技术的创新和 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 和紧密,有助于推动肌肉牵伸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和普及应 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专业人才匮乏
肌肉牵伸技术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但目前具备 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技 术的普及和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未来肌肉牵伸技 术有望实现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提高技术 的精准度和个性化水平。
拓展应用领域
目前肌肉牵伸技术主要应用于运动康复和疼痛治疗等领域 ,未来有望拓展至更多领域,如老年人肌肉功能改善、残 疾人运动功能恢复等。

肌肉牵伸技术报告范文

肌肉牵伸技术报告范文

肌肉牵伸技术报告范文引言肌肉牵伸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康复技术,在帮助肌肉放松和恢复活动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总结肌肉牵伸的技术原理、方法和效果,以及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技术原理肌肉牵伸通过施加外力,使紧张的肌肉组织发生形变,从而达到放松肌肉和增加关节活动幅度的目的。

牵伸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外力的重力、其他肌肉的收缩力或外力装置来施加力量。

牵伸作用下,肌肉组织得以伸展,增加伸展后的长度,从而减轻肌肉紧张和僵硬。

牵伸方法静态牵伸静态牵伸是最常见的牵伸方法之一。

通过保持牵拉力持续施加,使肌肉组织得以伸展并保持伸展状态一段时间。

常见的静态牵伸方法包括连续性牵伸、恢复性牵伸和维持性牵伸。

连续性牵伸是通过持续施加轻度的拉力,使肌肉产生逐渐的伸展,并且逐渐延长持续时间。

这种方法适用于肌肉紧张、僵硬的情况,可以促进肌肉纤维的适应性改变。

恢复性牵伸是在肌肉活动之后进行的牵伸,通过延长活动后的阶段性收缩使肌肉组织放松。

这种方法适用于运动前后的肌肉预热和恢复。

维持性牵伸是在达到一定的伸展程度后,保持该伸展状态一段时间。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增加关节活动幅度和柔韧度的情况。

动态牵伸动态牵伸是通过肌肉活动产生的运动幅度刺激肌肉组织伸展的方法。

常见的动态牵伸方法包括摆臂式牵伸、摆腿式牵伸和推胸式牵伸。

动态牵伸的优势在于能够加强肌肉的收缩力和力量,并提高肌肉组织的弹性。

配套练习牵伸前后的配套练习对于提高肌肉活动能力和康复效果非常重要。

配套练习可以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等。

这些练习可以增强肌肉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并促进肌肉的纤维修复和再生。

效果评估肌肉牵伸的效果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关节活动幅度的增加:通过测量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可以评估牵伸的效果。

- 疼痛感的减轻:通过病人自身的主观感受,可以评估疼痛感的变化。

- 肌肉的柔韧度:通过测量肌肉在伸展状态下的长度,可以评估牵伸的效果和肌肉的柔韧度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原因引起的挛缩 弛缓性麻痹和痉挛性麻痹引起的挛缩造成肌 力不平衡而引起的挛缩 截肢后造成挛缩(膝上截肢后内收肌和腘绳 肌的影响丧失而形成髋屈曲外展挛缩;膝下 截肢产生屈膝挛缩) 脊柱侧凸是典型力学因素导致挛缩
肌肉长度测试
脊柱伸肌和腘绳肌
站立位,前屈躯干,双上肢尽量向地面触摸,测量 中指尖到脚踇趾距离。
Rectus Femoris Contracture Test(Kendall Test)
受试者仰卧于治疗床沿,双小腿自然下垂,双手抱 住一侧膝关节并屈向胸部,对侧膝关节应保持近 90° ,如果对侧膝关节出现伸直则表明股直肌有挛 缩。
Ely’s Test
受试者俯卧位,检查者被动屈曲患者一侧膝关节, 如果同侧髋关节同时出现屈曲则为阳性,表明同侧 股直肌挛缩。
COMPANY NAME
肌肉牵拉技术
Contents
基本概念
挛缩类型 肌肉牵拉的治疗作用 牵拉程序、技术与方法
牵拉注意事项
基本概念stretching
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短缩或挛缩 组织并使其延长,做轻微超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 范围内的运动。 目的: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 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30 and 60 sec. stretch more effective than 15 sec. (Hamstrings) 15 sec and 2 min stretch equal (Adductors) No benefit past a 1 min hold 3 x 30 sec or 60 sec no more effective than 1 x 30 or 60 sec. If total duration equal, cyclic and prolonged stretch are equally beneficial
Tissue integrity-Stage of healing Inflammation present? Pain? Goal of treatment
Questions-comments-examples
牵拉
Get to end of range slowly Sustain 10sec for each stretch 至少重复10次
Time (Duration) of Exercise
Hold each stretch for 10~30 seconds Do at least 4 repetitions of each exercise Rest for 30~60 seconds between stretches
MUSCLE LENGTHENING
Actin and Myosin slide into lengthened position:
练习原则
确实感受到拉长了肌肉, 但不引起明显疼痛。 当主动肌无力与拮抗肌 紧张同时存在时,先牵 张紧张的拮抗肌,再增 强主缩肌力量。
VIGOR
How far into resistance the stretch is taken Considerations:
不可逆性挛缩 正常软组织被 骨、纤维组织 替代而永远失 去延长能力。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韧带骨化 需要手术松解
疤痕粘连 烧伤、烫伤:胶 原纤维增多增粗 形成增生性瘢痕
假性肌性挛缩 CNS损伤:脊髓反 射亢进形成痉挛
COMPANY NAME
挛缩的原因
关节源性挛缩 软骨损伤造成的挛缩:制动后软骨下骨质改 变,充血和结缔组织增生,骨质萎缩吸收和 囊变,结缔组织穿越软骨下层进入关节软骨。 直接原因是关节的炎性改变,造成关节内的 粘连、滑囊的增殖和纤维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肌肉牵拉的治疗作用
牵伸较新的粘连,防止不可逆性挛缩。 拉长短缩和挛缩的肌肉、肌腱、韧带 增加、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预防或降低肌肉、肌腱损伤
静止性牵伸大腿后群和小腿后群肌肉对膝关节屈伸肌峰 力矩影响无意义,但增加了伸膝肌峰力矩(2%~4%)和 降低了屈膝肌峰力矩(1%~2%)却显著性地降低了屈伸 比(H/Q),对于屈伸比过高的运动员来说可以有效地预 防下肢损伤。 P B Costa,D Ryan,T J Herda et al. Effects of static stretching on the hamstrings-to-quadriceps ratio and electromyographic amplitude in men[J],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2009,49(4):401409.
牵张练习机理
单突触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梭兴奋,肌张力增 高。 缓慢牵拉:抑制反应,肌肉放松,长度变长。 蠕变反应:较长时间牵拉结缔组织,胶原纤维产生 蠕变,组织长度增长。
快速的牵张反应可用于某些神经瘫痪者,保持肌张 力;也用于运动中以增加肌肉收缩力量。 慢速牵张反应可阻断疾病引起的反射性肌痉挛、血 循障碍、神经压迫等。 长时间牵张练习,可改善关节活动度。
Goals: ROM and Stretching Exercise
Maintain ROM保持关节活动度 Prevent contractures and relax muscles in CNS hypertonicity预防挛缩,放松痉挛 Increase ROM增加关节活动度 Stretch scar/adhesions/contractures牵拉瘢痕粘连 Decrease pain and increase relaxation减轻疼痛 Improve circulation and joint lubrication促进血液循环 Increase strength in cases of extreme weakness增强肌力 以防无力
Adjustable Sit and Reach Flexibility Tester
可调节的坐位前伸柔韧性测试仪 被测试者坐位,伸直双下肢,屈髋伸肘,尽量前伸 双上肢。 测量双上肢前伸距离 评定髋及双下肢肌肉柔韧性
被测者都在同一基点(0cm)开始,手臂前伸至到达点的 距离为新坐位体前屈成绩。具体的测定方法为被测者直 腿、直腰坐在地上,双足跟置于台面,背部、后腰紧靠 壁面,双臂及手指伸直自然下落至台高的指尖开始点 (0cm),测出坐位下肢长、测出坐位躯干长,上体前屈 至到达点位置,测出新坐位体前屈测定值距离。
静止性牵伸持续时间对股四头肌力矩和肌电活动的 影响
20个业余体育爱好者 2个不同测试时间(相隔48小时),一次受试时牵伸 30秒,第二次受试时牵伸60秒 结果:股四头肌峰力矩和肌电活动均下降,持续60 秒比30秒在降低峰力矩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
FIT(V)
Frequency
Twice a week
Intensity
40~60%-mild discomfort
Time
30 seconds
Volume
1x10
Frequency of Exercise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recommends that stretching exercises be performed a minimum of 2~3 days per week Stretch when muscles are warm, either after a workout or after a warm-up
滑膜变化造成的挛缩:(以膝关节为例)关 节固定后关节腔的纤维、脂肪、结缔组织增 殖覆盖不接触的软骨面、交叉韧带、股四头 肌腱,后转变为成熟的瘢痕,造成粘连。 关节囊改变造成的挛缩:制动后胶原的增殖 或短缩(肩关节)
关节周围软组织起源的挛缩 炎症与创伤修复过程中肌肉成纤维细胞的增 殖和收缩 无炎症过程、无肌成纤维细胞参与的胶原结 构性变化(被动挛缩)
挛缩的定义 挛缩是指经过关节的肌肉或其他软组织发生缩短,
从而引起关节活动范围降低。
COMPANY NAME
挛缩的类型
肌性挛缩
无明确病理学改变, 一过性轻度挛缩,也 称肌紧张。 腓肠肌痉挛:肌肉发 生强直性收缩 双关节肌
纤维性粘连 肩周炎:肩关节 内外慢性损伤性 炎症,非特异性 炎症造成关节囊 周围粘连。
肌源性挛缩 肌肉炎症 肌肉变性:肌营养不良 异位骨化:软组织骨化 弛缓性麻痹引起的挛缩:周围神经损伤引 起肌肉萎缩(坐骨神经损伤和腓骨肌萎缩 症发生马蹄足和爪形趾) 痉挛性麻痹引起的挛缩:上运动神经元损 害,多发性硬化、脑血管意外、脑外伤、 小儿脑瘫和脊髓损伤,痉挛后造成肌力不 平衡,形成肌源性挛缩。
Creating a Successful Program to Develop Flexibility
Applying the FITT principle Frequency:how often to stretch
Intensity:how far to stretch Time:how long to stretch Type:which stretching exercises to perform
Never stretch when muscles are cold
Intensity of Exercise
Stretch to the point of slight tension or mild discomfort After tension decreases, increase stretch further Breathe and relax as stretch is perform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