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70岁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案

70岁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案

70岁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案引言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疼痛,通常表现为剧烈的面部疼痛。

它最常见的形式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也称为特发性三叉神经痛,其中没有明显的神经损伤或病理性原因。

70岁是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高风险年龄段,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专门针对这个年龄段的治疗方案。

诊断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准确的诊断。

诊断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根据是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局限于面部的一侧,可以持续数秒到数分钟。

此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触发点疼痛,即一些特定的刺激(如咀嚼、说话、刷牙等)可以引发疼痛发作。

最常受累的是第二或第三叉神经分支的区域。

确诊三叉神经痛可以通过详细的病史收集和体格检查。

医生可以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特点以及是否存在触发点疼痛。

体格检查可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如颅神经病变或面部神经炎。

如果存在疑义,医生可以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或颅骨X射线。

治疗方案针对70岁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方案应该综合考虑他们年龄的特殊性和潜在的其他健康问题。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治疗选项: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类别:•抗痛风药物:如卡马西平、奥碧帕韦等,可减轻疼痛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帕罗西汀等,可通过改善神经传导来减轻疼痛。

•抗痉挛药物:如苯巴比妥、加巴喷丁等,可减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通常需要一个更低的起始剂量,以避免剂量过大导致耐受性或不良反应。

神经阻滞治疗神经阻滞治疗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或类固醇注射剂来阻断三叉神经的疼痛传导。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操作,在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后决定是否适合患者。

神经调节疗法神经调节疗法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应用低频电流或高频无创电刺激来调节神经传导,以减轻疼痛。

这种治疗方案可能需要多次应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叉神经痛最新治疗方案

三叉神经痛最新治疗方案
-辅助药物:
-镇静剂:如地西泮(Diazepam)等,用于缓解疼痛引起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用于改善患者情绪,增强疼痛阈值。
-神经修复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促进神经修复。
2.物理治疗
-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使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针对疼痛区域进行电刺激,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镇静剂:如地西泮(Diazepam)等;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等;
-神经修复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
2.物理治疗
(1)经皮电刺激: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对三叉神经痛部位进行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2)针灸治疗:根据中医理论,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每周2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本方案旨在为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一种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第2篇
三叉神经痛最新治疗方案
一、方案概述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euralgia,TN)是一种慢性疼痛疾病,表现为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全面、科学的治疗策略,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
1.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发作频率、药物副作用和生活质量。
2.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长期跟踪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五、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1.教育患者了解三叉神经痛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诊断和治疗

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诊断和治疗
现在丛集期 ( 突发性丛 集性头痛 1持续 1 , 周到数 月 。 周期 间有最 少2 的临床 缓解 。大 约 1% ~2 % 的 周 5 0 患者是慢性发病 , 没有 明显 的缓解期 f 性丛集 性头 慢
痛) 。
认 为是人类最 严重的疼 痛综合征之一 。
临床表现
刻板 的发作可 以一天 内发生 8 , 续时间相对 次 持 较短, 特征 表现 为严 格 的单 侧剧 烈头痛并 伴有 自主 神 经表 现。仅有 1 %的患者 , 痛会 从一侧 转移 到 5 疼 另 一侧 。与偏 头痛 患者相 比, 丛集 性头痛 患者焦 躁 不安 , 喜欢踱 步或坐 , 前后摇摆 。 单侧 自主神经症 状 , 上 睑下垂 、瞳孔缩 小 、 如 流 泪 、结膜充 血 、流 涕和鼻 塞等 , 只在疼痛 发作 时
中 国疼痛 医 学杂 志 Chn s o r a o P i d c e2 1 , , 1 iee J un l f a Me i n 0 2 1 f 0 n i 8
di 036 /i n10—82 0 21. 9 o: . 9 .s. 695 . 1. 0 1 9 js 0 2 00
的头痛综合 征 , 主要 特征 为频发 的短暂发作 的单侧
疼痛 , 常在眶内 、眶上或颞 区, 通 疼痛剧烈且伴发 自 主 神经症状 , 例如 结膜 充血 、流 泪 、鼻 塞 、流涕 、 眼 睑下垂 和眼 睑水 肿。T C A 鉴别 的关键 点是持续 时 间短 , 发作频 率高 。这 些头痛 综合征 可 以和睡前 头
丛集性头痛
型 自主神经 伴随症 状 的头痛 综合征 都需要考 虑 , 但
是这些综 合征在持续 时间 、频率 和发作 节律 、疼痛 程度 、自主神经症状 、治 疗方法上不 同。 已有关 于 丛 集 性头 痛 先兆 甚 至伴 有偏 瘫 的丛 集 性 头痛 的报

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

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

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极其疼痛的疾病,病人常感到像电击一样的剧痛,
通常不需要治疗就会逝去,但在某些患者中,症状可能会复发。

下面
是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
1. 病史:患者的症状一般持续数秒或数分钟,而后消失,通常情况下
有一个或多个触发因素,如咀嚼、吞咽、说话、碰触面部或使用牙刷
等等。

患者的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病。

2. 体格检查:临床上观察到症状表现的区域是三叉神经感觉分布的区域,这是通过面部感觉神经的激活来体现的。

医生应该进行全面的面
部神经检查,并随时记录病人的疼痛反应。

3. 检查:如果病史和体格检查支持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则患者通常不
需要额外的检查。

但是,如果医生认为需要确认诊断,可以进行影像
学检查(例如核磁共振)或神经传导检查(例如电生理学)。

4. 鉴别诊断:如果病史不够明确或症状不明显,则需要考虑鉴别诊断。

最主要的鉴别诊断是牙髓炎、牙周炎和三叉神经痛。

在这种情况下,
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口腔检查以帮助做出正确诊断。

5. 疼痛评估:疼痛是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之一。

医生应该记录病人疼
痛的程度、持续时间、频率和触发因素。

可以使用数字评分法,最常见的是可视化模拟缩放器(VAS)。

总之,医生应该按照严谨的诊断标准来识别三叉神经痛,这样可以确保正确诊断和最佳治疗方案。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三叉神经痛健康宣教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三叉神经痛健康宣教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 血管压迫、炎症、肿瘤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 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 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
发病原因
0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明,可能与神经血 管压迫、神经脱髓鞘病变、遗传因素等有关。
02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由其他疾病或损伤引起, 如肿瘤、炎症、外伤等。
02 饮酒:过量饮酒可能导致三叉神经痛,适 量饮酒对身体有益。
03 饮食:饮食不当可能导致三叉神经痛,应 保持均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04 作息:作息不规律可能导致三叉神经痛, 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
心理因素
01
焦虑和抑郁:可能导致
三叉神经痛发作或加重
情绪波动:情绪激动、
02 紧张、恐惧等可能导致
健康促进计划评价
6
评价指标
01
健康知识知晓率:了解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02
健康行为形成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03
健康服务利用率:接受三叉神经痛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服务
04
健康效果改善率:三叉神经痛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评价方法
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对健康促进计划的 满意度和效果评价
三叉神经痛发作
心理压力:工作、生活
03 压力可能导致三叉神经
痛发作
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
04 应能力差的人更容易受
到三叉神经痛的影响
环境因素
01
空气污染:空气污 染可能导致三叉神
经痛
02
03
辐射污染:辐射污 染可能导致三叉神
经痛
04
噪音污染:长期暴 露在噪音环境中可 能导致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属于脑神经性疾病。

三叉神经痛主要是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部一侧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生矩阵型的疼痛,是典型的神经痛疾病。

由于发病的时候犹如针刺、刀割,所以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关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人们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针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进行以下分析。

1、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三叉神经痛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脑部神经性疾病,主要以面部一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女性发病率要比男性要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因为此病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是会提高的。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如下:此病发病是阵发性的,疼痛感如针刺、刀割、烧灼、顽固性的剧烈性疼痛,一旦发病,患者是非常难以忍受的。

由于三叉神经痛主要发生在面部,导致很多患者会在洗脸、刷牙的时候发病。

由于三叉神经痛属是阵发性的,所以患者在疼痛数秒之后就会恢复正常,疼痛呈周期性发作,不发作的时候,就和正常人一样。

三叉神经痛在发作的时候,是不会有任何提前征兆的,会突然间出现剧烈性疼感。

最后,三叉神经痛患者在疼痛感发作的时候,会出现面部潮红、皮肤温度高、眼球结膜充血以及流泪、流鼻涕等症状。

此外,对于三叉神经痛来说,由于疼痛时是带有抽搐性质的,所以在临床上也常被称之为是痛性抽搐,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很多患者都不敢去擦脸、大口进食,就连喝水都很小心。

三叉神经痛可以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得三叉神经痛疾病,也就是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怎么发生的。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生主要是发生在软组织受到损伤以后,出现了局部感染、外伤、以及对三叉神经痛所经多的骨孔等带来影响,进而三叉神经痛疾病。

而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来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例。

2、三叉神经痛的特点首先,三叉神经痛具有突发性特点,患者很多时候在吃饭、说话以及精神紧张的时候,会出现突如其来的疼痛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发作在白天会更多;其次,具有激痛点特点。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闪电式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于40岁起病,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可能因三叉神经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所致。

主诉患者突发性面颊、上下颌及舌部闪电式的反复发作性剧痛。

诊断1.临床表现表现为历时短暂的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每次常持续数秒,突发突止,通常无预兆,间歇期完全正常。

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最明显。

轻触鼻翼、颊部和舌可以诱发,这些点称为触发点。

通常洗脸、刷牙易诱发第2支三叉神经疼痛,咀嚼、哈欠和讲话诱发第3支三叉神经疼痛发作,以致患者不敢洗脸、进食,表现为面色憔悴和情绪低落。

2.辅助检查(1)颅脑CT、MRI检查:可发现颅脑肿瘤、炎症等。

炎症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在肿瘤中脑桥小脑角肿瘤占多数,其中胆脂肿瘤占首位,炎症是指脑桥小脑角的蛛网膜炎。

(2)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三叉神经病变者BTEP有异常变化,且周围神经病变和中枢神经病变BTEP表现各异,故可用其作为一种新的可靠的评价三叉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方法。

治疗要点 1.基本治疗(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否则无法达到根治目的。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对病程短、病情较轻者以药物治疗为主。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镇静剂。

有的学者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癫痫样神经痛,其发作性质与癫痫相似,故在临床上使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酰胺咪嗪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这些药物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服用。

药物治疗无效时,则可采用无水乙醇作封闭治疗,本方法适用于各种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一般情况较差或不愿手术者。

经上述治疗无效,发作频繁或复发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药物治疗(1)卡马西平:0.2~0.6g/d,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

三叉神经的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的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的治疗方法三叉神经是人体头部的一条重要神经,负责面部、口腔、咽部感觉的传导。

如果三叉神经发生异常,可能会导致剧烈的疼痛和其他不适。

对于三叉神经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来进行综合考虑和制定。

一、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症状的三叉神经疾病,保守治疗是首选的方法。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1. 疼痛管理:对于三叉神经疼痛,可通过服用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抑郁药、抗痉挛药等。

此外,还可以尝试使用热敷、冷敷、按摩等物理疗法来缓解疼痛。

2. 物理治疗:利用物理因素对病患进行治疗,例如电疗、热疗和冷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改善神经传导,减少疼痛。

物理治疗同时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等。

3. 康复训练:针对三叉神经功能障碍造成的面部肌肉功能受损等情况,可以进行康复训练。

通过进行定向的功能训练,帮助病患重新恢复面部肌肉的协调运动,促进面部功能恢复。

二、药物治疗:对于部分症状严重的三叉神经疾病,常常需要药物干预来控制疼痛和症状。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1. 抗抑郁药物:三叉神经疼痛常伴随着负面情绪,使用抗抑郁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痛苦感。

2. 抗惊厥药物:三叉神经痛有时会伴随着痉挛性发作,此时可使用抗惊厥药物,如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等来控制痉挛。

3. 神经病理疼痛药物:神经病理疼痛药物是一类专门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包括氨氟地平(Gabapentin)、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等。

注: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和病患定期复诊调整剂量。

三、手术治疗:对于严重且无法通过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控制的三叉神经疾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介入。

1. 微血管减压术:对于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常见手术方法,通过手术切除或减压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压迫,以达到解除症状的目的。

2. 毁损术:毁损术是通过利用化学药物或热能等手段对三叉神经进行部分破坏,以减少其对痛觉信号的传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1-07-06T15:33:57.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高文彤
[导读] 肌松药替扎尼啶可以被很好地耐受但疗效弱于卡马西平,目前仅可作为次选药物或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

高文彤(黑龙江双鸭山煤炭总院 155100)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182-02
【摘要】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主要可用抗癫痫、神经阻滞等治疗,无效或失效时考虑其他疗法,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诊断治疗
临床资料:收集三叉神经痛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35-76岁,70%以上为40岁以上,病程最短2年最长30年。

发作每天可有一次或多次。

疼痛从口角附近放射到同侧面部、耳、眼和头部。

无预兆,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轻触即可诱发,间歇期可完全正常。

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是一种濒死样撕裂样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到1分钟左右,几乎总是在一侧(仅5%以下为双侧性发生),其通常由触摸受累区、冷风、吃饭、刷牙,有时甚至谈话可引发。

本症中年后期开始,更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40岁以上的患者可达70%~80%,女性较男性略多。

【诊断精要】
1.临床特征与体征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每天可有一次或多次。

三叉神经的上颌支最常受累(约占60%),下颌支次之(约占30%),但在三叉神经眼支发作者罕见。

通常疼痛从口角附近放射到同侧面部、耳、眼和头部。

在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如上、下唇,鼻翼,口角,牙齿,颊,舌等)有板击点或称触发点。

三叉神经痛以一阵阵地发作,持续数天或数周,可以在发作期间有持续的灼样或疼痛的背景。

无症状的期间可以数月或数年。

本病原因不明。

患者可没有神经病学体征或提示任何相关器质性损害的其他特征。

仔细询问神经病史(如曾有的神经性疾病例如视神经炎)和检查(如面部麻木、角膜反射消失),头颅X片或下列疾病的某些阶段。

2.鉴别诊断
(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其中主要为颅底部肿瘤,陈曼娥等报告12例以颜面痛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颅底部肿瘤,其中前颅底肿瘤3例,中颅底肿瘤5例,后颅窝肿瘤4例。

颜面痛表现为典型的三叉神经痛7例,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5例。

这提示颜面疼痛是颅底部肿瘤的重要信号,在临床诊治中应予足够的重视,应避免延误诊断而延误治疗。

(2)多发性硬化:这比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更常见于双侧三叉神经痛。

(3)桥脑小脑角肿瘤。

(4)三叉神经纤维瘤。

(5)基底动脉扩张。

(6)牙痛:为持续性,多局限于齿龈部,不因外来因素加剧或诱发,必要时可作X线检查以鉴别。

(7)三叉神经炎:呈持续性,压迫神经分支所在处疼痛加剧。

检查时有三叉神经感觉减退或过敏,有时可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

其前有炎症、病毒感染及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可以鉴别。

(8)舌咽神经痛。

(9)蝶腭神经痛。

【治疗精要】
三叉神经痛治疗主要可用抗癫痫、神经阻滞等治疗。

【处方选择】
1.卡马西平:开始可给100mg,2/d,口服,如果对副作用能耐受,则随后可很快地加到600mg,3/d,以控制疼痛。

2.苯妥英钠:这是第二个可选择药物,可给予100mg,2/d,口服,每日可达600mg。

3.硝西泮0.5~2.0mg/d,口服。

或必要时口服氯苯氨丁酸5mg,3/d,逐渐加到30mg,3/d,用1~2周。

4.神经阻滞治疗
5.如以上治疗无效,或虽有效但不能耐受副作用,则可考虑给予手术治疗。

但手术的患者要准备接受术后有可能留有面部麻木,有时甚至可出现面部感觉障碍及保护眼角膜的感觉缺失。

手术可有以下几种:
(1)酒精注射,暂时阻断面部的三叉神经相应分支,使疼痛暂时缓解。

(2)经皮用苯酚、甘油或酒精注射入三叉神经感觉根神经节。

(3)经皮用热凝或电凝三叉神经感觉根神经节,有报道称首次热凝有效率为90%,2次热凝有效率100%,术后均停止发作,未见有严重并发症。

一年内复发率为16%,经再次治疗后又获痊愈。

(4)经颅切开术行神经根切除(因手术的危险性原因已基本废弃不用)。

(5)感觉根减压术,通常从经过三叉神经的一个小动脉减压,不引起面部感觉丧失,但需要经后颅凹手术。

【经验指导】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首选抗癫痫药,临床已经证实了抗癫痫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卡马西平常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

但在撤药时则应每1周或2周缓慢地进行,使停药时不是落在本病的自发缓解期。

苯妥英钠则是第二个可选择药物,非抗癫痫药物也常用于临床,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巴氯芬是常用的次选药物之一。

抗抑郁药氯丙咪嗪效果优于阿米替林,第二代抗抑郁药安非拉酮有效而且副作用较小。

麻醉药及抗心率失常药利多卡因,妥卡尼临床实验证明有效,但妥卡尼血液方面的副作用限制了它的应用,而美西律及丙美卡因局部眼麻醉方法未获得肯定疗效。

谷氨酸盐受体拮抗剂右美沙芬临床实验证明无效,而氯胺酮用药初期有效,长期效果不理想。

肌松药替扎尼啶可以被很好地耐受但疗效弱于卡马西平,目前仅可作为次选药物或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养华,牛朝诗,凌士营,计颖,蒋辰,程传东.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36例临床分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
外科杂志》,2010年04期.
[2]种衍军,朱广庭,段德义,宋国红,程启龙.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643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5年21期.
[3]丰育功,唐万忠,李环廷,焦迎斌.136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临床报道[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年0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