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文言文部分)知识积累及阅读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文言文部分)知识积累及阅读巩固

寓言四则一、文学文化知识积累1.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2.《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作,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3.《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人物。

杞人忧天这则成语多用来形容不必要的、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二.通假字1.身亡所寄“亡”通“无”,没有2.其人舍然大喜“舍”通“释”,消除三、一词多义于:(1)闻之于宋君:被(2)令人问之于丁氏向(3)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若:(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如(2)若屈伸呼吸:你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天积气耳2.被动句:闻之于宋君五、阅读理解巩固(一)穿井得一人(9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及.其家穿井(到,等到)(2)国人道.之(说,讲)⑶有闻.而传之者(听说)(4) 闻.之于宋君(使……听说)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听到的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18.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19.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二)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寓言四则》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寓言四则》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寓言四则》24.寓言四则一、文学常识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

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它的特点是具有劝谕性和讽谏性。

2、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3、《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等人编著的。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

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想赫耳墨斯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赫尔墨斯的“笑”有什么含义?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三、《蚊子和狮子》1、弱小的蚊子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呢?以己之长克人之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智者胜。

2、胜利的蚊子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骄兵败。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收获?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①近:靠近②善:擅长,精通③亡:逃跑【译文】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跑到胡人那边去了。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①皆:都②吊:安慰③何遽:怎么就【译文】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①居:经过②将:jiāng,带领【译文】过了几个月,他的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课堂笔记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2.重点词语。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分别概括出这四则寓言的寓意。

2.区别它们的异同之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

2.《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

3.《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

4.《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卷六》,作者刘安,西汉思想家。

四、课堂笔记
1.赫尔墨斯:自命不凡、爱慕虚荣、自吹自擂、爱面子。

2.蚊子: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疏忽大意。

3.智子疑邻:缺乏调查,主观臆断。

4.塞翁失马:祸福相依、乐极生悲,任何事物都有可能转化。

五、课后习题解答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中,赫尔墨斯到雕像店里两次问价的目的
是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是被人所瞧不起的”。

2.《蚊子和狮子》中,蚊子战胜了狮子,为什么又被蜘蛛消灭了?答:蚊子
战胜了狮子是因为蚊子有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和毫不畏惧的精神;被蜘蛛消灭是因为蚊子胜利后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丧失了警惕性,而蜘蛛则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3.《智子疑邻》中,宋国的大夫智其子而疑其邻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富
人讲的是身份贵贱,所以认为儿子高明;而老人说的是人之常情,老人触犯了富人的身份地位的忌讳。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2寓言四则【考点精讲版】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2寓言四则【考点精讲版】
一人。”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 译 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 文 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传播开来
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指居住在国 都中的人。 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讲述。
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
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无闻也。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的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 译 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 文 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 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 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文体知识
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 人以启示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 辟简练,结构简单,极富表现力;多用借喻、拟人、夸 张等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 的故事中形象地体现出来。
三答与三问构成鲜明对比,极力地讽刺了像赫耳墨斯这类爱慕虚荣、 自视甚高、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却不被人重视的人。
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给了你怎样的教训和启示。
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往往远不如别人。只有 虚心踏实,才能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做人不能自命不凡,爱慕虚荣。不要高估 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要脚踏实地,做好 自己。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成功后得意忘形而乐极生悲的人。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一、文体知识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4、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二、课文细读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当时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地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不一样。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赫耳墨斯的雕像是什么价格?这则寓言的有何寓意?不要钱,如果买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他的雕像可以白送。

以神喻人,《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一、狐狸的假装
故事:一只老狐狸被猎人追捕,便在一棵大树下面出了一巴掌,狐狸恐慌得连忙抱住大树狡辩道:“我是大树的枝叶,怎么可能动!”猎人见了瞒天过海,放过狐狸而去。

笔记:本寓言故事展现了狐狸以狡辩骗取安全的勇敢,以及猎人仁慈劝阻的品德,教诲人们绝不能以谎言欺骗他人,也要以善良的心做事。

二、猴子的惊喜
故事:一只猴子爬到顶上一棵桃树上,正想好摘到一些桃子,结果一看每个枝头上都挂满了桃子,无比激动,便把自己搂进枝头间,吃掉了桃子。

笔记:本寓言故事彰显出贪婪的危害,提醒人们要有恰当的自制力,节制贪婪的欲望,不要对一时的惊喜而忘记自己的本分。

三、兔子的聪明
故事:一只兔子被猎人追赶,他一路跳过小坎儿,准备豁出去,突然发现还有一个大小坎儿,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兔子把自己背起来,双腿站立,把自己当成了一棵树,猎人以为是一棵树,自然就没有发现他,兔子得以逃脱。

笔记:本寓言故事告诉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想出聪明的办法来战胜困难,兔子抓住机会,变拙为巧,用聪明的办法逃出了困境。

四、蚂蚁的勤劳
故事:一只蚂蚁在河边采集落叶,突然一只鹰从天上俯冲,想要抓住蚂蚁,蚂蚁从鹰的爪子中跳了出来,回到家里,就对家人说:“做事要立刻行动,莫要耽搁”。

笔记:本寓言故事提醒人们勤劳致富、有勇无畏,只要采取有效行动就能成功摆脱困境,有效利用时间,及时行乐,勤劳致富才是正道。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梳理

《穿井得一人》一、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二、文学常识节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共26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三、文言知识1.溉(gài)汲(jí):打水浇田浇田溉:浇灌。

汲:从井里打水。

2.及:等到。

3.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

4.闻:知道,听说。

5.穿井:解释为“打井”、“凿井”。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这里是“使知道”。

7.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8.对: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的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四、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3.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住在国都的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5.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6.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五、内容理解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2、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盲目轻信传言,注重实地调查的明君。

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杞人忧天》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人教版语文七上《寓言四则》

人教版语文七上《寓言四则》

雕像者
整 体
宙斯雕像
一个银元(确数)
三 问
赫拉雕像
三 答
更尊重些(概数)
感 知
自己雕像
饶头白送(不值钱)
本想
结果
更尊重些 讽刺 不被重视
盲目自大者
寓意:
以神喻人,讽刺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你还能换个角度说出其他寓意吗?
1、过高地看待自己,往往失望更大。
探 究 寓
2、轻视别人的人往往也会遭到别人的轻视; 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寓言四则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2、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3、智子疑邻《韩非子》 4、塞翁失马《淮南子》

【寓言】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 么
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特点是以比喻 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是 寓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夸张来塑造形 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 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又采用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好,一定

会有盗贼进来。”

其邻人之父亦云。 他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暮而果大亡其财。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 那个老人干的。
1、宋人家中被盗的原因何在? ▲天雨墙坏
疏 通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 文
(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 乎?” 祝贺 人们都去祝贺他,这老人却说:“这难 道不是祸害吗?”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大家学习了很多课文,学习完这些课文的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把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下面xx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这些内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庇bì护塞sài上遽jù 髀bì 跛b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果大亡其财果:果然。

亡:丢失。

(2)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

(3)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4)居数月居: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

(6)父子相保保:保全。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近塞上之有人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擅长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的地区去了。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边塞的人,战死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祭,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2.《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3.《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4.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本课的除外)《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汇总xx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语文知识点的掌握,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