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泊船瓜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⑴ 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⑵ 引导学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目标】了解诗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体会人文精神。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教学。
【教学过程】一.展示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宋代王安石的诗吗?生:读过。
师:你对王安石这个人知道多少呢?生:各抒己见。
二.揭题、解题,简介时代背景师: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谁知道:“泊船瓜洲”什么意思呢? 生:把船停在瓜州的岸边。
师:为什么这样理解呢?生:因为“泊船”是停船的意思,因此……师:当你再看到这个课题时会产生哪些疑问呢?生:诗人为什么会把船停在瓜州的岸边?他把船停在瓜州的岸边干什么?师:这些问题提得非常有价值,原来宋神宗在位期间,王安石任宰相,他主张改革政治,积极新法,力图抑制豪富特权,缓和了阶级矛盾,以期富国强兵,但这一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反对,因此这一改革失败,王安石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回故乡途中路过瓜洲,天色已晚,在此停船过夜,你们的疑问找到答案了吗?生:找到了。
师:其实这首诗,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心绪中写出来的,你们想听听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吗?生:想。
三.师范读古诗师:师范读。
四.读古诗(读通)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划出来,问问你身边的伙伴或老师。
生:略。
师:齐读这首诗。
生:略。
五.细读古诗(感悟)师: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这首诗,并借助书下的注释,看看你能读懂多少?并把你读懂的地方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生:略。
师:自身读读这两句,这两句中诗人交待了哪几个地名?生:“京口、瓜州、钟山。
”师:(出示课件)地理位置图,谁知道“瓜洲”在哪?生:它在长江北岸和江苏的镇江隔江相对。
师:在这幅图上标上“瓜洲”,你认为应该标在哪?生:略。
《泊船瓜洲》(一课时)

师:这是何时的明月呢?这是唐代李白笔下的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李白
师:这是何时的明月呢?这是宋代苏轼笔下的明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苏轼
师:一年又一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这样一轮明月牵动着他乡的游子们。于是,当今的石顺义在歌中这样写明月——;三国时期的曹植这样写明月——;宋代的5.htm
三、读出诗韵,明确诗意
(一)初读古诗。
1、学习古诗首先要把诗读准确,《泊船瓜洲》这首诗当中有好几个多音字,请同学们找出来。(生读诗)
2、指名一生说出多音字—泊、间、只、数、重、绿、还。
3、古诗的体裁:绝句每首诗4句,每一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绝。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中国的月亮》(石顺义作词)
哪里月不圆,何处月无光,
我却深深地爱着你,中国的月亮。
自古月是故乡明,
你深深的爱,你甜甜的&lf=&rn=&word=%D6%D0%B9%FA%B5%C4%D4%C2%C1%C1&lm=0
3、第三句中用的最好的字是哪一个?(绿)
4、据说王安石写这首诗的时候,曾经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绿”字,现在请你选一个字替换“绿”字,再读一读,比较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多媒体出示诗句填空:春风又()江南岸)
5、关于“绿”字还有出处。看课后补充资料,出示多媒体: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唐代)丘为《题农父庐舍》选自《全唐诗》第129卷46首
7、下课。
附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王安石)
诗韵诗意诗情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数重山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泊船瓜洲游子吟课堂实录9篇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泊船瓜洲游子吟课堂实录9篇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泊船瓜洲游子吟课堂实录 1【单元导入】故乡,一直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
浓浓的乡情是游子的眷恋,款款的乡意是醇香的浓茶。
无论走到哪里,最难忘记的还是故乡情。
细细品味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你们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
对比阅读后,你们还将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
比如,从描写家乡美好的景色——“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杨,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从回忆的一件件有趣的小事——“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
我们并不喜欢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
”你们都能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5、古诗词三首【知识在线】一、写一写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luò yáng yú shù hé pàn wén zhàng二、判一判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判“√”。
1、《泊船瓜洲》写的是春季的景色,描写的特定景物是江南春景。
()2、《秋思》《长相思》都抒发了作者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但《秋思》是借景抒情,《长相思》是写景和叙事融为一体。
()三、说一说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说说是什么意思。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风一更,雪一更,。
四、理一理在下面的诗句中,有四句属于同一首诗,请理出来,说出诗题和作者。
京口瓜洲一水间小溪泛尽却山行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又绿江南岸钟山只隔数重山两个黄鹂鸣翠柳明月何时照我还但悲不见九洲同【思维体操】五、课文在线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书:a、装订成册的著作;b、信;c、文件;d、写字。
(1)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
()(2)欲作家书意万重。
()(3)妈妈从书店给我买了一套黑乌鸦的系列丛书。
泊船瓜洲绿字的妙用

妙用“绿”字绘春色——《泊船瓜洲》绿字的妙用《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的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其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尤其被人们称道。
这一句好在哪里?好就好在妙用“绿”字绘春色,使人顿觉江南春好,生机盎然。
这一“绿”字正是诗人反复锤炼的结果。
“绿”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最精炼传神的字。
讲古诗,不可不讲诗眼。
据说,王安石的这一句诗开始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上“不好”,改为“过”,又圈去,选“入”,不久又改用“满”,像这样改动十几次,最后才定为“绿”。
一、品味“绿”字,咬文嚼字,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中有句诗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一个字吗?(------绿------。
)(1)读了这个“绿”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还听到了什么?一个“绿”字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们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2)这个“绿”字还让你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师生朗读描写春天的诗句)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觉这个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也仿佛有阵阵春风铺面而来。
这个绿字内涵这么丰富,其实得来不易。
关于这个字,还有一段小故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师:对,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绿”字,推敲了很久,进行了十多次修改,最后才决定用“绿”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你能把“到、过、入、满”放到诗中读一读吗?3、这么多的字,作者为什么最后用了“绿”字呢?究竟妙在哪里?师:“绿”字写活了初春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色。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为了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更好的掌握语文课程,接下来xx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泊船瓜洲知识点《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简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省抚州人,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宋神宗时曾两度为相,推行新政变法,但由于保守派的反对,收效不大。
注释:泊:停船。
瓜洲:也叫瓜州,在今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京口:现在的江苏镇江,在长江南岸。
一水间:这里的水指长江。
间,间隔。
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数重:几层,是说钟山和瓜州之间只隔了几层山。
绿:吹绿了。
还:回家。
赏析:本诗写于王安石第二次赴任途中。
是中表达了他愉快的心情,也有对居住地钟山的留恋。
首句“京口瓜州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看到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州”这么近,中间只隔一条江水。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一个“绿”字便写出春风给整个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结尾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揭示出诗人强烈思念家园的心情。
这首诗后两句借景抒情,“春风有绿江南岸”代表了新法实施给国家带来的新气象,诗人想赶快回朝执政的热切愿望以在字里行间表露出来。
翻译:京口和瓜州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与这里也只隔着几重山了。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5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5设计理念这首诗的教学设计,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
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
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
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生:……过渡:同学们真会读诗!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
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二、品味诗意1、解题目,知诗人。
(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
)2、熟读古诗。
(课件出示标有停顿、重音的古诗)(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
全班配乐齐读。
3、品味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根据演示背诵古诗。
三、体验情感1、品词析句。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诗意只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刚才同学们已经感觉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诗歌意象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歌的基本意象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对比教学法:将三首古诗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图片、音乐等素材,以及相关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语气。
《泊船瓜洲》课文理解

浓浓的乡愁
冯老师:《泊船瓜洲》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家乡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大家感受到了吗?
王强强:我感受到了。
诗人从江宁出发走到瓜州,在瓜洲遥望家乡,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那里就是自己的家乡。
虽然距离不远,可是自己却要再次踏上遥远的征途,好像离自己的家乡已经十分遥远,思乡、恋乡之情油然而生。
刘壮壮:我还关注到了诗人离开家乡的时间,从诗句中我们知道诗人离乡的时间是草长莺飞的春天。
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家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又看到明月当空,想到本应与家人团圆,可今天又要离开,不觉思乡之情更浓烈了。
李健健:诗人从家乡出发,刚刚渡过长江,回望家乡却是那么的不舍。
因为此去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甚至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想到这里诗人的思乡之情成了浓浓的乡愁。
冯老师:是呀!诗人应召入京,本应高兴,可是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诗人没有足够信心,甚至有些迷茫。
虽然刚刚离开家乡,心里已充满了乡愁,感到有些伤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 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诗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 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 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 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1075年 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钟山出发,上京赴任。他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 因为只要他坚持变法,就会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排斥,而皇帝又反复无 常,所以他忧心忡忡,更加思念家乡。这一天晚上,王安石夜宿瓜洲江 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 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bó)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重(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音
写出下面的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泊( bó )、间( jiàn ) 重( chóng )、还( huán )
作者在此地——瓜洲; 此时——明月; 此景——春; 自然想到了——还; 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
测试
王安石,( )代人,曾推行( 《泊船瓜洲》表达了真挚的(
),功绩不裴。 )之情。
解释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___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______
全句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是写的是诗人路过( ),怀念( ),抒发诗人 ( )的思想感情,这感情是在( )中流露出来的。
感谢聆听
Add up everything what you like and everything what you want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 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
韩愈、柳宗元
宋代:
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作诗背景
1042年王安石入朝为官,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第二年升任宰相。 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但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因触犯 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 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皇帝也逐渐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王安 石万般无奈,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从此 寄情于山水。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 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 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 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之春。)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 故居,而作此诗。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 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 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 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 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 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 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 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 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 “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 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 推敲,最终定为“绿”。
梦想,要比昨天走的更远
诗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 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 “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 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 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 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 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 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 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 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 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主讲老师:我图网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 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青少年时代随父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 第二故乡。
在文学方面,王安石的诗词瘦硬雄直,散文说理逻辑严密, 行文峭菝凌厉,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 的丰富文化遗产。其诗文《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 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堪为千古绝唱。现存著作有《临川 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宋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