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论文.doc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论文

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摘要:现代社会电力自动化技术已逐渐完善,而且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完善支持,为了有效促进电力系统的可靠、安全、长效、经济及稳定运行,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基本工作流程主要指的是:在相对的中心地带的调控中心装置现代化的计算机,以此向四周辐射网络系统,围绕这一中心的发电厂、变电站之间则设置信息服务和反馈的远方监视控制装置,并时时进行监控,从而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网络覆盖面,形成全面的畅通的信息传达和指令传输。
中心计算机负责总体调控,而相关的监控设备则主要负责诸如设备操作和事故内容的记录、编制各种报表的记录处理、系统异常事故的自动恢复操作和常规操作的自动化等。
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控制部件为中心,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的结合,以及终端硬件装置与控制计算机的结合,运用各种软件实现控制范围的扩大和自动化程度的深化。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采用的是分层控制的操作的方式,即在调度所、控制所和发电厂、变电站的各组织分层间,按所管辖功能范围分担和综合协调控制功能,以达到系统合理经济可靠运行目的的控制系统。
1、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需要完善、先进和实用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来保证。
目前国调及网、省调3级调度系统均已配备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并先于一次系统实现全国联网。
现如今,调度自动化水平有明显进步和提高,尤其是厂站基础自动化设备可靠性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其提供的准确而有效的实时信息已成为调度员进行电网安全、经济调度的主要依据。
2、变电站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不仅将现场的数据数字化并分析出很多难以直接测量的数据(如谐波分量、序电流、序电压),而且具有计算机数据通信接口,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完成统计记录功能。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引言概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控制、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控制、保护和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需求的增加,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力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相关内容。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与意义1.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定义: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过程。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意义: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础技术2.1 控制技术:包括自动控制、调度控制、分布式控制等技术手段。
2.2 通信技术:包括电力线载波通信、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
2.3 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手段。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技术3.1 监测技术:包括电力系统状态监测、故障监测、设备监测等技术手段。
3.2 控制技术:包括电力系统调度控制、自动化装置控制等技术手段。
3.3 保护技术:包括电力系统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接地保护等技术手段。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领域4.1 电力系统调度与控制: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调度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4.2 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4.3 电力系统管理与优化: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与展望5.1 智能化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5.2 增强型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将注重提高保护技术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实现对电力设备的精细化保护。
5.3 网络化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将更加注重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的网络化管理和控制。
电力工程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论文

电力工程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论文摘要: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使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不断取得提高,已经成为了提高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效益,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
而随着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运行和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适应电力系统需求的不断变化,作为当前电力工程重要建设内容的电力自动化系统也要不断完善,以推动电力系统的长足发展。
引言新时期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能在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且当前对电能的消耗量也与日俱增,这对电力工程及其相关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在电力工程领域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益的必然要求。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方式质的飞跃,它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电力网络、网络通讯以及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从而实现了对发电、调度以及变电等环节的运行监视和自动控制,这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极大地方便了电力的使用,适应了电力工程需求的发展。
目前,国内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多不足,已投入使用的一些自动化控制系统仍无法适应电力综合业务深入开展的需要。
因此,加强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促使其不断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力自动化技术概述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电力网络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集成而来的,是一门综合性技术。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监视和远程控制都依赖于电力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的故障预测和诊断也依赖于电力自动化技术。
电力自动化技术按照控制内容可分为调度、发电厂以及变电站自动化三部分,主要技术包括:对电力系统中有关调度业务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预测,并作出自动化控制,以保障电网的供配电平衡,使电力系统始终运行在一个高能低耗的状态下;采用微机系统对发电厂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通讯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的各种信息系统进行监控,实现发电厂的一体化管理,减少发电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建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统合运用电力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线路等的实时监测、控制、管理与运行数据入库等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当前线路设备中存在的故障隐患并作出应急处理,以保障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低频减载自动装置——控制电路【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低频减载自动装置——控制电路一、前言电力系统的频率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稳定状态下电力系统的频率一般是一个全系统统一的运行参数,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电力系统能够通过热备用容量来调节正常的有功缺额带来的频率的变化。
但是在系统出现事故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严重的有功缺额,出现系统频率的大幅度下降。
在这个时候系统所缺少的有功功率已经远远大于系统的热备用容量,只能在系统的频率下降到某一预定值的时候,采取切除相应用户来减少系统的缺额,维持系统的频率稳定,这一方法我们称之为电力系统的低频减载。
1、低频减载的发展概况现代电力系统不断通过建设新型大规模变电站、大容量机组不断并入网内,使得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削弱了系统在大动下维持频率稳定的能力,极易发生恶性频率事故,导致全系统的瓦解。
国内外近些年来发生了一系列频率异常事故以及因此而导致大规模停电时事故,使得频率控制特别是极端事故下的频率控制成为近年来电力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如2007年欧盟“11。
4”停电事故和我国河南电网发生的“7。
1”事故等,故障分析表面都和频率调整有较大的联系。
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各国电力系统都把研究频率稳定作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一般规划为电力系统的长期动态分析,主要研究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后同步稳定过程已基本结束时电力系统的频率动态行为。
与电压的稳定和功角的稳定相比,频率稳定的研究显的很不够。
事实上功角失稳、电压崩溃和频率崩漏的发生许多情况下都是同时存在、相互关联并且相互激发的。
显然不能只重视前两者而忽略第三者。
近些年多次惨痛的大停电事故表明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已经成为相当严重问题。
[1]2、电力系统低频减载的意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将电力系统的扰动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常见的普通故障,要求系统在承受此类故障时能保持稳定运行与正常供电;第二类故障为出现概率较低的较严重的故障,要求系统在承受此类故障时能保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第三类故障为罕见的严重复杂故障,电力系统在承受此类故障时,如不能保持系统稳定运行,则必须防止系统崩溃并尽量减少负荷损失。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论文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论文一、引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和监测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和远程监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本论文旨在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原理、技术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概述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定义和作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控制、监测和通信技术,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自动化操作和远程监控的系统。
它通过实时采集和处理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数据,实现对设备状态、参数和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从而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监控与控制子系统、通信子系统、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子系统以及辅助设备子系统等组成。
其中,监控与控制子系统负责实时监测和控制变电站设备;通信子系统实现变电站与上级调度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子系统负责对设备进行保护和自动化操作;辅助设备子系统包括配电柜、电源和机柜等,为整个系统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原理和技术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原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原理是基于先进的控制和监测技术,通过实时采集和处理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数据,实现对设备状态、参数和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并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策略,自动进行控制和调整,从而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和远程监控。
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实时采集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指标。
(2)通信技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变电站与上级调度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确保及时准确地传递设备状态和运行信息。
(3)控制技术: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策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调整,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4)人机界面技术:通过人机界面软件和设备,实现人员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和操作,提供直观、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功能。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1. 了解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熟悉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实际操作方法。
3. 掌握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方法。
实验仪器和材料:
1.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设备。
2. 电力系统模拟控制台。
3. 电力系统故障模拟器。
4. 相关工具和配件。
实验步骤:
1. 搭建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设备,连接电力系统模拟控制台
和故障模拟器。
2. 进行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基本操作,包括开机、设置参数、
监控系统运行等。
3. 模拟电力系统故障情况,观察自动装置的响应和处理过程。
4. 进行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操作,检查设备状
态和清理维护部件。
实验结果:
1.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
操作方法,掌握了其基本操作技能。
2. 在模拟故障情况下,自动装置能够快速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 经过故障排除和维护操作,设备状态良好,能够满足实际工
作需求。
实验结论: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实验人员签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

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一、引言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稳定运行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各类故障和异常情况,如短路、过载、地故障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设计与应用成为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将全面介绍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分类、原理、设计与应用等内容。
二、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概述1. 继电保护的定义与作用1.1 继电保护的定义1.2 继电保护的作用2. 自动装置的定义与作用2.1 自动装置的定义2.2 自动装置的作用三、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分类1. 继电保护的分类1.1 按保护对象分类1.2 按保护功能分类1.3 按保护原理分类2. 自动装置的分类2.1 按应用领域分类2.2 按功能分类四、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1.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1.1 故障检测原理1.2 信号传递原理1.3 判断决策原理1.4 动作指令原理2. 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2.1 自动控制原理2.2 传感器原理2.3 执行机构原理五、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设计与应用1. 继电保护的设计与应用1.1 设计流程与方法1.2 保护设备的选型1.3 实例分析:过电流保护的设计与应用2. 自动装置的设计与应用2.1 设计流程与方法2.2 控制策略的选择2.3 实例分析: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在变电站的应用六、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发展趋势1.1 智能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概念1.2 智能化技术在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中的应用2. 可靠性与灵活性发展趋势2.1 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可靠性改进2.2 灵活性技术在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中的应用七、结论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手段,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全面介绍了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相关概念、分类、原理、设计与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指防止电力系统失去稳定和避免电力系投、自动联切负荷、自动低频(低压)减负荷、事故减功率、事故切电力系统常见的自动装置有:1,发电机自动励磁----自动调节励磁。
2,电源备自投(BZT)----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3,自动重合闸----自动判断故障性质,自动合闸。
4,自动准同期----自动调节,实现准同期并列。
5,还有自动抄表,自动报警,自动切换,自动开启,自动点火,自动保护,自动灭火,等等。
概述1、现代电力系统综合自动控制的总目标●安全●质量●经济2、现代电力系统综合自动控制的主要内容●频率和有功功率的综合自动控制●电压和无功功率的综合自动控制●开关操作综合自动控制一、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1、定义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是当工作电源或工作设备因故障被断开后,能自动将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投入工作,使用户不致停电的一种自动装置,简称为AAT装置。
2、作用提高供电可靠性。
3、备用方式明备用:装设专门的备用电源和备用设备。
暗备用:工作设备相互备用。
4、基本要求●应保证在工作电源或工作设备断开后,备自投装置才能动作。
措施:装置的合闸部分应由供电元件受电侧断路器的辅助动断触点起动。
●工作母线电压无论任何原因消失,装置均应动作。
措施:装置应设置独立的低电压起动部分,并设有备用电源电压监视继电器。
●备自投装置只能动作一次。
措施:控制装置发出合闸脉冲的时间,以保证备用电源断路器只能合闸一次。
●AAT装置的动作时间应使负荷停电时间尽可能短。
措施:装置的动作时间以1~1.5s为宜,低压场合可减小到0.5s。
5、典型接线●构成低电压起动部分:当工作电源失压时,断开工作电源断路器。
自动合闸部分:当工作电源断开后,将备用电源断路器合闸。
二、输电线路自动重合闸装置1、概述●必要性和可能性瞬时性故障:能自行消失的故障。
永久性故障:不能自行消失的故障。
●作用:提高供电可靠性。
●基本要求(1)动作迅速。
(2)手动跳闸不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配合的认识
——阐述重合闸前加速、后加速保护的定义、工作过程及特点
学号:21163127 21163121 21163107 21163134 姓名:李林华居煦珂冯国涛刘佳轩系部:电气工程系
专业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指导教师:韩素贤
2013年06月20日
摘要:本节力求反映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配合的认识。
它可以加快切除故障、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可简化继电保护,对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重合闸前加速;后加速保护的定义;工作过程及特点
Summary :This section seeks to reflect awareness of relay protection and automatic reclosing.
It can speed up the removal of faults,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in some case simplify relay protection, to ensur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ha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Before reclosing after acceleration, acceleration, work processes and the definition of protection features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1 自动重合闸的认识 (4)
1.1 自动重合闸的定义 (4)
1.2 自动重合闸的作用 (4)
1.3 自动重合闸的分类(按功能分类) (4)
2 继电保护的认识 (4)
2.1 继电保护的定义 (4)
2.2 继电保护的种类(按保护基本工作原理分类) (4)
2.3 继电保护的作用 (4)
2.4 继电保护的要求 (4)
3 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 (5)
3.1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配合的作用 (5)
3.2 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配合的方式 (5)
3.3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 (5)
3.3.1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定义 (5)
3.3.2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特点 (5)
3.3.3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工作过程 (5)
3.3.4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优缺点 (5)
3.3.5 应用 (6)
3.4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 (6)
3.4.1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定义 (6)
3.4.2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特点 (6)
3.4.3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工作过程 (6)
3.4.4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优缺点 (6)
3.4.5 应用 (7)
4 参考文献 (7)
1 自动重合闸的认识
1.1 自动重合闸的定义
能自动迅速地将断开的线路断路器重新合闸的一种装置。
(简写为ARD装置)1.2 自动重合闸的作用
(1)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线路停电的次数。
(2)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3)弥补输电线路耐雷水平降低的影响。
(4)对断路器本身由于机构不良或继电保护误动作而引起的误跳闸,起纠正作用
1.3自动重合闸的分类(按功能分类)
(1)三相自动重合闸
(2)单相自动重合闸
(3)综合自动重合闸
2 继电保护的认识
2.1继电保护的定义
一种能反映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装置。
2.2继电保护的种类(按保护基本工作原理分类)
(1)反应稳态量的常规保护
(2)反应暂态量的新原理保护
2.3继电保护的作用
(1)当电力系统中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并保证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当电力系统被保护元件出现异常运行状态时,继电保护应能及时反应,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2.4继电保护的要求
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可靠性
3 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
3.1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配合的作用
可以加快切除故障、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可简化继电保护,对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重要作用。
3.2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配合的方式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和重合闸后加速保护
3.3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
3.3.1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定义
当线路上发生故障时,靠近电源侧的保护首先无选择地瞬时动作跳闸,而后借助自动重合闸来纠正这种无选择性动作。
3.3.2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特点
近电源侧只有一套ARD装置和无选择性的电流速断保护。
3.3.3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工作过程
图3.3.3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工作过程
当线路AB、BC或CD上发生故障时,线路AB上的无选择性电流速断保护1瞬时将QF1断开,而后ARD装置将QF1合上。
如故障为瞬时性,则重合成功,恢复供电;如故障为永久性,则将QF1上的电流速断保护1退出工作,由过电流保护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切除。
3.3.4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优缺点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优缺点:
(1)快速地切除瞬时性故障。
(2)使瞬时性故障不至于发展成永久性故障,从而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
(3)使用设备少,只需装设一套重合闸装置,简单、经济。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缺点:
(1)断路器QF1的工作条件恶劣,动作次数增多,如果重合闸装置或断路器QF1拒绝合闸,则将扩大停电范围。
(2)对于永久性故障,故障切除时间可能较长。
3.3.5 应用
前加速保护主要用于35KV以下的发电厂或变电所引出的直配线上,以便快速切除故障。
3.4重合闸前加速保护
3.4.1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定义
当线路上发生故障时,保护首先有选择性地动作跳闸,后重合闸动作合上断路器。
若重合于永久性故障,则加速保护动作,瞬时切除故障。
3.4.2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特点
每条线路上都装有选择性的保护和ARD装置
3.4.3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工作过程
图3.4.3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工作过程
瞬时性故障:有选择性动作→QF1跳闸→ARD动作→QF1闭合成功
永久性故障:有选择性动作→QF1跳闸→ARD动作→不带时限无选择性电流保护动作,断开断路器
3.4.4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优缺点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优点:
(1)第一次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不会扩大停电范围。
(2)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仍能快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切除。
(3)和前加速保护相比,使用中不受网络结构和负荷条件的限制。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缺点:
(1)每条线路上都需装设一套重合闸,与前加速保护相比较为复杂。
(2)第一次切除故障可能带有时限。
3.4.5应用
在35KV以上的网络中,通常都装有性能较好的保护,第一次有选择性的跳闸时限不会很长,所以后加速保护在35KV以上电网中被广泛采用。
4 参考文献:
[1]钱武,李生明.电力系统自动装置[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张建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