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700柱模板支撑计算书
标准层宽柱模板支撑计算书样本

标准层柱模板支撑计算书一、 柱模板基本参数( 以900*900为例)柱模板的截面宽度 B=900mm, B 方向对拉螺栓1道,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900mm, H 方向对拉螺栓1道,柱模板的计算高度 L = 6mm,柱箍间距计算跨度 d = 500mm 。
柱箍采用双钢管48mm×3.0mm。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40mm, 高度80mm 。
B 方向竖楞5根, H 方向竖楞5根。
面板厚度15mm, 剪切强度1.4N/mm 2, 抗弯强度15.0N/mm 2, 弹性模量6000.0N/mm 2。
木方剪切强度1.3N/mm 2, 抗弯强度15.0N/mm 2, 弹性模量9000.0N/mm 2。
900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二、 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 γc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取25.000kN/m 3;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 取3.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取20.000℃;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取2.500m/h;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 取3.000m;β——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28.220kN/m 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 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0.90×28.220=25.398kN/m 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0.90×4.000=3.600kN/m 2。
三、 柱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 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 计算如下215 215 21517.76kN/mA B面板计算简图面板的计算宽度取柱箍间距0.50m 。
立柱模板计算书

立柱模板计算书设计:复核:审核:二〇一八年九月目录1 工程简介 (1)1.1 工程概况 (1)1.2 模板结构形式 (1)2 设计相关参数选定 (3)2.1 计算目的 (3)2.2 计算范围 (3)2.3 参考资料 (3)2.4 主要控制参数 (4)2.5 设计技术参数及相关荷载大小选定 (4)2.5.1 荷载类型 (4)2.5.2 工况分析 (5)2.5.3 工况及荷载组合 (6)2.5.4 计算方法 (6)3 模板设计计算 (6)3.1 1800×2200mm方柱模板验算 (6)3.1.1 面板验算 (6)3.1.2 次楞方木验算 (7)3.1.3 长边柱箍验算 (8)3.1.4 短边柱箍验算 (9)3.1.5 对拉螺栓验算 (10)3.2 φ1200mm圆柱模板验算 (10)3.2.1 面板验算 (10)3.2.2 柱箍验算 (11)3.3 模板稳定性验算 (12)4 计算结果汇总 (13)5 结论 (13)1立柱模板设计计算书1 工程简介1.1 工程概况根据现有设计图纸统计,共有926根立柱,柱高2.4m~5.2m,混凝土等级为C50。
本层立柱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1m,底板施工完成后,再浇筑剩余部分。
立柱工程数量详见下表。
表1.1-1立柱工程数量表1.2 模板结构形式(1)方柱模板结构形式面板采用18mm厚木胶板,竖向次楞为50×100mm方木,间距200mm;次楞方木外设横向双拼φ48×3mm钢管柱箍,上下间距300mm;对拉螺杆采用φ14mm全丝拉杆,用M14对拉螺栓固定,间距515~715mm。
模板立面图如下图1.2-1所示。
图1.2-1 1800mm×2200mm立柱模板左、正立面图(2)圆柱模板结构形式面板采用18mm厚弧形木胶板,内径1200mm;柱箍采用宽32mm、厚1.5mm钢带,用M14螺栓固定,柱箍间距250mm,上部间距500mm。
(完整word版)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二)、采用七夹板与扣件式钢管支撑相结合的支撑方案设计计算:模板及其支架计算的荷载标准值及荷载分项系数表以下对模板进行验算。
一)楼板模板计算:按普通胶合板(1830×915×18)验算,龙骨间距600,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1、荷载设计值1)模板自重:300N/m2×0.915m×1.2=329.4N/m2)新浇砼重:24000N/m3×0.10m×0.915m×1.2=2635.2N/m3)钢筋自重:1100N/m3×0.915m×0.10m×1.2=120.78N/m合计:329.4+2635.2+120.78=3085.38N/m4)施工工人及设备重量:2500N/m2×0.915m×1.4=3201N/m2、弯矩设计值M=(-0.10)×3085.38×(0.6)2+(-0.117)×3201×(0.6)2=245.89N·M另考虑集中荷载F=2500N,由两块模板分别承担。
F1=1250NM1=0.08×3085.38×(0.6)2+0.213×1250×0.6=248.61 N·M3、承载力验算W=bh2/6=915×182/6=49410mm3δm=M max/w=2.48×105/49410=5.02N/mm<[ ]=15.21N/mm2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W=k·f·q·l4/100EI=0.677×3085.38×10-3×6004/(100×9×103×915×183/12)=0.68<[L/250]=2.4mm满足要求.二)模板的龙骨验算采用50×100松木龙骨·600,水平钢管间距1000(即龙骨的跨度),按三跨连续梁计算1、荷载1)模板:300N/m2×0.6m×1.2=216N/m2)砼24000N/m3×0.6m×0.10m×1.2=1728N/m3)1100N/m3×0.6m×0.10m×1.2=79.2N/m合计:216+1728+79.2=2023.2N/m4)施工荷载:2500N/m2×0.6m×1.4=2100N/m2、弯距M=(-0.10)×2023.2×1.02+(-0.117)×2100×1.02=-448.02N·M另考虑集中荷载F=2500NM1=0.08×2023.2×1.02+0.213×2500×1.02=694.36 N·M3、承载力验算W=bh2/6=50×1002/6=0.833×105δm=M/W=694360/0.833×1.05=8.33N/m2<14.95N/m24、挠度验算W= k·f·q·l4/100EI=0.677×2023.2×10-3×10004/(100×9×103×50×1003/12)0.37mm <[W]=L/250=4mm满足要求. 三)水平钢管采用¢48×3.5焊接钢管,间距1000mm,跨度1000,按五跨连续梁计算。
模板高支撑架计算书

模板高支撑架计算书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
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一、参数信息:1.脚手架参数横向间距或排距(m):0.60;纵距(m):0.60;步距(m):1.5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脚手架搭设高度(m):4.10;采用的钢管(mm):Φ48×3.5 ;扣件连接方式:单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板底支撑连接方式:钢管支撑;板底钢管的间隔距离(mm):400.00;2.荷载参数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楼板浇筑厚度(m):0.35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000;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二、纵向支撑钢管的计算: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力学参数为截面抵抗矩 w=5.08cm3截面惯性矩 I=12.19cm4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1= 25.000×0.250×0.350 = 2.188 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12= 0.350×0.250 = 0.088 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q2= (1.000 + 2.000)×0.250 = 0.750 kN/m;2.钢管强度验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柱模板支撑及模板计算

1.柱模板支撑及模板计算(钢模板)标准层柱高H=3.0m,柱子尺寸为600×600mm,柱模采用小块钢模拼装,钢模采用竖向安装。
柱侧模板采用Φ48×3.5mm的双钢管组成的竖向及水平楞夹牢,钢楞间距600,砼强度等级为C30,其输送方式为泵送入模内,浇筑速度为1.8m/h(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取值),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5℃,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坍落度180~200mm。
由于其采用的振捣器为插入式振捣器(属于内部振捣器),因此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中较小值作为侧压力的最大值:F1=0.22r c t0β1β2v1/2F2=r c H1.1.模板设计计算1.1.1.荷载计算:1.1.1.1.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计算:混凝土温度T=25℃,坍落度为180~200mm,掺外加剂,混凝土浇筑速度为1.8 m/h即:β1=1.2,β2=1.15t0=200/(25+15)=5hF1=0.22 r c t0β1β2v1/2=0.22×24×5×1.2×1.15×1.81/2=48.88 kN/m2F2= r c H=24×3=72 kN/m2按规定取较小值,即取q=48.88kN/m21.1.1.2.振捣混凝土时对模板侧面产生的压力标准值为4 kN/m21.1.1.3.模板所受的侧压力如图.1.1.2.模板所受的设计荷载(不考虑荷载设计值折减系数0.85):模板采用P3015,其肋板厚度δ=2.5mm;净截面抵抗矩W x=5.94cm34由于受倾倒荷载的影响,模板所受的最大荷载为:1.1.2.1.计算强度的荷载组合:q=(48.88×1.2+4×1.4)×0.3=19.28 kN/m 1.1.2.2.计算挠度的荷载组合:q=48.88×1.2×0.3=17.60kN/m。
标准层宽柱模板支撑计算书

标准层柱模板支撑计算书一、柱模板基本参数(以900*900为例)柱模板的截面宽度 B=900mm ,B 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900mm ,H 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计算高度 L = 6mm , 柱箍间距计算跨度 d = 500mm 。
柱箍采用双钢管48mm×3.0mm 。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40mm ,高度80mm 。
B 方向竖楞5根,H 方向竖楞5根。
面板厚度15mm ,剪切强度1.4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6000.0N/mm 2。
木方剪切强度1.3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9000.0N/mm 2。
900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 γc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5.000kN/m 3;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3.000h ;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3.000m ; β——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28.220kN/m 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0×28.220=25.398kN/m 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0×4.000=3.600kN/m 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17.76k N /mA面板计算简图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柱箍间距0.50m 。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一、柱模板基本参数柱模板的截面宽度 B=800mm,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1200mm,柱模板的计算高度 L = 6500mm,柱箍间距计算跨度 d = 600mm。
柱箍采用双钢管48mm×3.5mm。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50mm,高度100mm。
B方向竖楞3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2.000h;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5.000℃;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6.500m;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14.190kN/m212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14.190kN/m 2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3.000kN/m 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面板计算简图面板的计算宽度取柱箍间距0.60m 。
荷载计算值 q = 1.2×14.190×0.600+1.4×3.000×0.600=12.737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W = 60.00×1.80×1.80/6 = 32.40cm 3;I = 60.00×1.80×1.80×1.80/12 = 29.16cm 4;(1)抗弯强度计算f = M / W < [f]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 2);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 2;M = 0.100ql 2其中 q —— 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14.190+1.4×3.000)×0.375×0.375=0.299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299×1000×1000/32400=9.214N/mm 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14.190+1.4×3.000)×0.375=4.776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4776.0/(2×600.000×18.000)=0.663N/mm 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 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 = 0.677ql 4 / 100EI < [v] = l / 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17.190×3754/(100×6000×291600)=1.315mm12.74kN/mA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75.0/250,满足要求!四、竖楞木方的计算竖楞木方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7.96kN/m竖楞木方计算简图竖楞木方的计算宽度取 BH 两方向最大间距0.375m。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模板⽀撑体系计算书模板⽀撑体系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脚⼿架安全技术统⼀标准》GB51210-20162、《建筑施⼯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建筑施⼯扣件式钢管脚⼿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4、《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6、《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程属性模板设计平⾯图模板设计⽴⾯图四、⾯板验算W=bh2/6=1000×13×13/6=28166.667mm3,I=bh3/12=1000×13×13×13/12=183083.333mm4承载能⼒极限状态q1=γ0×[1.35×(G1k+(G2k+G3k)×h)+1.4×φc×(Q1k+ Q2k)]×b=1×[1.35×(0.1+(24+1.1)×0.4)+1.4×0.9×2.5]×1=16.839kN/m 正常使⽤极限状态q=(γG(G1k +(G2k+G3k)×h))×b =(1×(0.1+(24+1.1)×0.4))×1=10.14kN/m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M max=q1l2/8=16.839×0.252/8=0.132kN·mσ=M max/W=0.132×106/28166.667=4.671N/mm2≤[f]=15N/mm2满⾜要求!2、挠度验算νmax=5ql4/(384EI)=5×10.14×2504/(384×10000×183083.333)=0.282mmν=0.282mm≤[ν]=L/400=250/400=0.625mm满⾜要求!五、⼩梁验算101k2k3k c1kQ2k)]×b=1×[1.35×(0.3+(24+1.1)×0.4)+1.4×0.9×2.5]×0.25=4.277kN/m 因此,q1静=γ0×1.35×(G1k+(G2k+G3k)×h)×b=1×1.35×(0.3+(24+1.1)×0.4)×0.25=3.49kN/mq1活=γ0×1.4×φc×(Q1k + Q2k)×b=1×1.4×0.9×2.5×0.25=0.787kN/m 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M1=0.125q1静L2+0.125q1活L2=0.125×3.49×0.92+0.125×0.787×0.92=0.433kN·m M2=q1L12/2=4.277×0.32/2=0.192kN·mM max=max[M1,M2]=max[0.433,0.192]=0.433kN·mσ=M max/W=0.433×106/42667=10.15N/mm2≤[f]=15.444N/mm2满⾜要求!2、抗剪验算V1=0.625q1静L+0.625q1活L=0.625×3.49×0.9+0.625×0.787×0.9=2.406kNV2=q1L1=4.277×0.3=1.283kNV max=max[V1,V2]=max[2.406,1.283]=2.406kNτmax=3V max/(2bh0)=3×2.406×1000/(2×40×80)=1.128N/mm2≤[τ]=1.782N/mm2满⾜要求!3、挠度验算q=(γG(G1k +(G2k+G3k)×h))×b=(1×(0.3+(24+1.1)×0.4))×0.25=2.585kN/m挠度,跨中νmax=0.521qL4/(100EI)=0.521×2.585×9004/(100×9350×170.667×104)=0.554mm≤[ν]=L/400=900/400=2.25mm;悬臂端νmax=ql14/(8EI)=2.585×3004/(8×9350×170.667×104)=0.164mm≤[ν]=2×l1/400=2×300/400=1.5mm满⾜要求!六、主梁验算q1=γ0×[1.35×(G1k+(G2k+G3k)×h)+1.4×φc×(Q1k+ Q2k)]×b=1×[1.35×(0.5+(24+1.1)×0.4)+1.4×0.9×2.5]×0.25=4.345kN/m q1静=γ0×1.35×(G1k+(G2k+G3k)×h)×b=1×1.35×(0.5+(24+1.1)×0.4)×0.25=3.557kN/mq1活=γ0×1.4×φc×(Q1k + Q2k)×b =1×1.4×0.9×2.5×0.25=0.787kN/mq2=(γG(G1k +(G2k+G3k)×h))×b=(1×(0.5+(24+1.1)×0.4))×0.25=2.635kN/m承载能⼒极限状态按⼆等跨连续梁,R max=1.25q1L=1.25×4.345×0.9=4.888kN按⼆等跨连续梁按悬臂梁,R1=(0.375q1静+0.437q1活)L +q1l1=(0.375×3.557+0.437×0.787)×0.9+4.345×0.3=2.814kN 主梁2根合并,其主梁受⼒不均匀系数=0.6R=max[R max,R1]×0.6=2.933kN;正常使⽤极限状态按⼆等跨连续梁,R'max=1.25q2L=1.25×2.635×0.9=2.964kN按⼆等跨连续梁悬臂梁,R'1=0.375q2L +q2l1=0.375×2.635×0.9+2.635×0.3=1.68kNR'=max[R'max,R'1]×0.6=1.779kN;计算简图如下:主梁计算简图⼀2、抗弯验算主梁弯矩图⼀(kN·m)σ=M max/W=0.865×106/4490=192.748N/mm2≤[f]=205N/mm2满⾜要求!3、抗剪验算主梁剪⼒图⼀(kN)τmax=2V max/A=2×6.664×1000/424=31.436N/mm2≤[τ]=125N/mm2满⾜要求!4、挠度验算主梁变形图⼀(mm)跨中νmax=0.974mm≤[ν]=900/400=2.25mm悬挑段νmax=0.332mm≤[ν]=2×150/400=0.75mm满⾜要求!5、⽀座反⼒计算承载能⼒极限状态图⼀⽀座反⼒依次为R1=8.001kN,R2=11.064kN,R3=11.064kN,R4=8.001kN 七、可调托座验算满⾜要求!⼋、⽴杆验算l0=kµ(h+2a)=1×1.1×(1500+2×250)=2200mmλ=l0/i=2200/15.9=138.365≤[λ]=230满⾜要求!2、⽴杆稳定性验算考虑风荷载:l0=kµ(h+2a)=1.155×1.1×(1500+2×250)=2541mmλ=l0/i=2541.000/15.9=159.811查表得,φ1=0.277M wd=γ0×φwγQ M wk=γ0×φwγQ(ζ2w k l a h2/10)=1×0.9×1.4×(1×0.024×0.9×1.52/10)=0.006kN·m N d=Max[R1,R2,R3,R4]/0.6+1×γG×q×H=Max[8.001,11.064,11.064,8.001]/0.6+1×1.35×0.15×4=19.25kNf d=N d/(φ1A)+M wd/W=19.25×103/(0.277×424)+0.006×106/4490=165.266N/mm2≤[σ]=205N/mm2满⾜要求!九、⾼宽⽐验算根据《建筑施⼯脚⼿架安全技术统⼀标准》GB51210-2016 第8.3.2条: ⽀撑脚⼿架独⽴架体⾼宽⽐不应⼤于3.0 H/B=4/4=1≤3满⾜要求!⼗、架体抗倾覆验算⽀撑脚⼿架风线荷载标准值:q wk=l a×ωfk=0.9×0.111=0.1kN/m:风荷载作⽤在⽀架外侧竖向封闭栏杆上产⽣的⽔平⼒标准值:F wk= l a×H m×ωmk=0.9×1.5×0.163=0.22kN⽀撑脚⼿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下的倾覆⼒矩标准值M ok:M ok=0.5H2q wk+HF wk=0.5×42×0.1+4×0.22=1.679kN.m参考《规范》GB51210-2016 第6.2.17条:B2l a(g k1+ g k2)+2ΣG jk b j≥3γ0M okg k1——均匀分布的架体⾯荷载⾃重标准值kN/m2g k2——均匀分布的架体上部的模板等物料⾯荷载⾃重标准值kN/m2G jk——⽀撑脚⼿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重标准值kNb j——⽀撑脚⼿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倾覆原点的⽔平距离mB2l a(g k1+ g k2)+2ΣG jk b j =B2l a[qH/(l a×l b)+G1k]+2×G jk×B/2=42×0.9×[0.15×4/(0.9×0.9)+0.5]+2×1×4/2=21.867kN. m≥3γ0M ok =3×1×1.679=5.038kN.M满⾜要求!⼗⼀、⽴杆⽀承⾯承载⼒验算11、受冲切承载⼒计算根据《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5.1条规定,见下表h t0u m =2[(a+h0)+(b+h0)]=2120mmF=(0.7βh f t+0.25σpc,)ηu m h0=(0.7×1×0.992+0.25×0)×1×2120×380/1000=559.409kN≥F1=19.25kNm满⾜要求!2、局部受压承载⼒计算根据《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6.1条规定,见下表c cβl=(A b/A l)1/2=[(a+2b)×(b+2b)/(ab)]1/2=[(400)×(300)/(200×100)]1/2=2.449,A ln=ab=20000mm2 F=1.35βcβl f c A ln=1.35×1×2.449×11.078×20000/1000=732.657kN≥F1=19.25kN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
一、柱模板基本参数
柱模板的截面宽度 B=1700mm ,B 方向对拉螺栓3道,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1700mm ,H 方向对拉螺栓3道,
柱模板的计算高度 L = 6900mm ,
柱箍间距计算跨度 d = 600mm 。
柱箍采用双钢管48mm×2.8mm。
面板计算采用宽度600mm 板面厚度3.00mm 截面参数。
面板厚度3mm ,剪切强度125.0N/mm 2,抗弯强度215.0N/mm 2,弹性模量206000.0N/mm 2。
木方剪切强度1.3N/mm 2,抗弯强度13.0N/mm 2,弹性模量9000.0N/mm 2。
170
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
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γc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 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3.000m ;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40.540kN/m 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40.000=36.000kN/m 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3.000=2.700kN/m 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简支梁计算,计算如下
28.19kN/m
A
面板计算简图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小钢模宽度0.60m 。
荷载计算值 q = 1.2×36.000×0.600+1.40×2.700×0.600=28.188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13.020cm 3 I=58.870cm 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 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215.00N/mm2;
M = 0.125ql2
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M = 0.125×(1.20×21.600+1.40×1.620)×0.600×0.600=1.268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1.268×1000×1000/13020=97.42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v = 5ql4 / 384EI < [v] = l / 40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 = 5×21.600×6004/(384×206000×588700)=0.301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
四、竖楞木方的计算
无竖楞木方!
五、B方向柱箍的计算
面板木方传递到柱箍的均布荷载 Q:
Q = (1.2×36.00+1.40×2.70)×0.60=28.19kN/m
柱箍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均布荷载小钢模面板传递力。
28.19kN/m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0.790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21.60kN/m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0.025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 max=0.790kN.m
最大变形 v max=0.291mm
最大支座力 Q max=16.300kN
抗弯计算强度f=0.790×106/8496.0=92.99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535.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六、B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 < [N] = fA
其中 N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对拉螺栓的直径(mm): 16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mm): 14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A = 144.000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 [N] = 24.480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16.300
B方向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七、H方向柱箍的计算
面板木方传递到柱箍的均布荷载 Q:
Q = (1.2×36.00+1.40×2.70)×0.60=28.19kN/m 柱箍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均布荷载小钢模面板传递力。
28.19kN/m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0.790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21.60kN/m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0.025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 max=0.790kN.m
最大变形 v max=0.291mm
最大支座力 Q max=16.300kN
抗弯计算强度f=0.790×106/8496.0=92.99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535.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八、H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 < [N] = fA
其中 N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对拉螺栓的直径(mm): 16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mm): 14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A = 144.000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 [N] = 24.480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16.300
H方向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大断面柱模板支撑计算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