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 弹性反应谱

合集下载

重大社202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3版)》教学课件2

重大社202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3版)》教学课件2

地球介质 (含场地)
工程结构
地震 地面运动
结构 地震响应
Acc.(m/s2)
400 300 200 100
0 -100 -200 -3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t(sec.)
(1)描述地震动的物理量有加速度、速度和位移。
汶川地震什邡八角站记录的NS方向加速度时程
(2)地震动包括两个水平分量和一个竖向分量。
a (t ) (m/s2)
10.0 5.0 0.0 -5.0 -10.0
0 10.0 5.0
10.0 东西分量
5.0
南北分量
a (t ) (m/s2)
地震动是一个具有随机性的不规则0.0 时间历程 -5.0
-10.0
20
40
60
80 t (s) 100
120
140
160
0
20
40
60
80 t (s) 100
与临界阻尼比ζ=1相应的阻尼系数 为cr=2wm,称为临界阻尼系数
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 (ζ=0.01~0.1)
2023年9月6日
2.4.1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确定系数c1、c2
x(t) (c1 cos't c2 sin 't)et
考虑初始条件: x0 x(0), x0 x(0)
xg

质点所受冲击力为:P
m 0
xg
0 dt dt
dt

质点在0~dt时间内的加速度为:
抗震设计中如何把握地震动的 特性?如何保证所考虑地震动 的合理性?
2.2 地震动特性

PVDF膜材料表面的耐碱老化研究

PVDF膜材料表面的耐碱老化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PVDF膜材料表面的耐碱老化研究摘要聚偏氟乙烯是一种半结晶聚合物,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能流延成膜,易受到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的吸附而造成膜污染。

针对膜污染,用较高浓度的NaOH碱液在高温下对膜进行清洗。

但在清洗过程中,我们发现PVDF在碱液下逐渐变黄甚至发黑,PVDF的膜结构被破坏,减短了PVDF膜的使用寿命。

本实验正是基于此,采用改变PVDF表面结晶形态的方法对PVDF进行改性,从而提高其耐碱性。

PVDF常见的晶体结构主要有三种:β、α、γ晶型。

而溶剂和不同温度对膜结晶性能以及各种晶型的产生都有比较宏观的影响。

根据文献及前期摸索,实验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成膜工艺、结晶形态、表面形貌结构对PVDF膜耐碱性的影响。

我们着重研究了PVDF膜材料在不同亲核试剂(氢氧根、乙胺)进攻下的脱氟降解过程,以及表面结构对此界面层脱氟降解反应的影响。

在相同的侵蚀环境下,PVDF溶剂膜脱氟降解速度和程度要远远高于PVDF熔融膜。

溶剂膜老化速度要快于熔融膜。

含α晶型较多的PVDF膜耐碱老化性能明显要强于含α晶型多的PVDF膜。

表面排布较规整的样品更耐碱老化。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耐碱性结晶形态脱氟降解AbstractAlkali resistance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filmAbstractPVDF is a semi - crystalline polymer, with strong hydrophobicity, cast film, vulnerable to organic compounds, especially protein adsorption and membrane fouling caused. Membrane fouling, with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NaOH alkaline solu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on membrane cleaning. But in the process of cleaning, we find PVDF lye gradually turn yellow or even black, PVDF membrane structures are destroyed, reduced the use of PVDF membrane life. This experiment is based on this, using the change of surface morphology of PVDF methods to be modified, thereby improving its alkali resistance.But with different solvents and temperature on properties of membrane crystallization and Crystal have a wider impact.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and early exploring, the experiment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main areas : film forming process, Crystal morphology, effect of surface morphology structure on alkali resistance of PVDF membrane.We focus on PVDF membrane material in different nucleophiles hydroxyl, ethylamine defluorination process under attack, and surface structure on the degradation effects of fluorine gas - fluid interface.Under the same erosion environment, solvent PVDF membrane defluorination degradation level of speed and much higher than the melting film of PVDF. Solvent film aging faster than melting film. PVDF membrane containing α Crystal more aging properties of alkali – resistant noticeably stronger than α crystal of PVDF membrane. Alkali resistance of surface layout more structured samples more aging.Key words: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alkali resistance;crystal; defluorination of degradation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文献综述 (1)1.1引言 (1)1.2 PVDF与碱的脱氟反应机理 (2)1.2.1反应原理 (2)1.2.2 PVDF与碱反应的FT-IR表征 (3)1.2.3 PVDF与碱反应的拉曼表征 (4)1.2.4 ESR (5)1.3PVDF晶型结构 (8)1.3.1 α晶型 (8)1.3.2 β晶型 (8)1.3.3 γ晶型 (9)1.4 实验方案与研究方向 (11)第二章实验样品制备部分 (12)2.1 主要原料和仪器 (12)2.1.1实验原料与试剂 (12)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2)2.2 膜制备 (12)2.2.1 熔融铸膜 (12)2.2.2溶剂铸膜 (13)第三章结果讨论 (14)3.1溶剂膜在氢氧根和乙胺进攻下的脱氟降解反应 (14)3.1.1通过ΔL值表征PVDF溶剂膜表面脱氟降解反应程度 (14)3.1.2 FTIR-ATR分析 (16)目录3.2熔融膜在氢氧根和乙胺进攻下的脱氟降解反应 (17)3.2.1通过ΔL值表征熔融膜表面脱氟降解反应程度 (17)3.2.2 FTIR-ATR分析 (18)3.3制备不同表面结构的PVDF材料 (19)3.3.1 XRD分析 (20)3.4不同表面结构PVDF材料的脱氟降解反应 (21)实验结论 (24)参考文献 (25)致谢 (27)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1.1引言聚偏氟乙烯是一种半结晶、线型聚合物,玻璃化温度(Tg)为-39o C,结晶熔点(Tc)约等于160o C,热分解温度在316o C [1]以上,聚合度可以达到几十万。

第五节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节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节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一、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材料的研究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近代分析方法中最成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用它来进行研究的内容也很广泛,包括未知聚合物及其添加剂的分析、聚合物结构(包括链结构及聚集态结构)和结构变化的分析、聚合反应的研究、聚合物与配合剂相互作用及并用聚合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晶度、取向度的测定,聚合物表面的分析等。

对聚合物红外光谱的解释有三个要素必须注意。

第一是谱带的位置,它代表某一基团的振动频率,也是说明是否含有某种基团的标志。

这在第三节已有详细叙述,当然有些基团的谱带会出现在相同频率区或很接近的频率_匕这就需特别注意。

第二是谱带的形状,例如氢键和离子的官能团会产生很宽的红外谱带,这对于鉴定特殊基团的存在十分重要,如酸胺基的C =a和烯类的C =}伸缩振动都出现在}}5}c}、一’附近,但酞胺基团的默基大都形成氢键,其谱带较宽,这就容易与烯类的C }Cf谱带区分开。

第三是谱带的相对强度,谱带的强弱对比不单是一种基团含量的定量分析基础,而且可以暗示某一特殊基团或元素的存在,例如C H基团邻接氯原子时,将使它的摇摆、扭绞和变形振动的谱带由弱变强,因此从其对应的谱带的增强可提示有氯原子的存在。

分子中有极性较强的基团将产生强的吸收,如默基、醚基等谱带的吸收都很强。

下面举例说明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1、未知聚合物的鉴定一般来说,一张聚合物的光谱图是较复杂的,需要进行细心的分析才能得到初步的结果,最后还要根据分析结果查对标准潜图再作最后的确定。

首先可以基团的频率及频率分区中排除一些基团的存在,例如,在:3100~3700cm-1区域没有吸收带就可以排除O—H和N—H基团的存在;在3000~3100cm-1附近没有吸收带则表示不是芳环或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在2242cm-1处没有谱带则表示不是含C≡N基团的聚合物(如丁睛胶、聚丙烯睛等);在1720~1735cm-1之间没有谱带则表示被分析聚合物不是含碳基或醋基的聚合物。

第三章-单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反应

第三章-单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反应
-ξ ω t
P(t)
t
(t)
x(t)
() (a)
t
() (b)
xt =e
Pdt sin t (3.11) m
图3.7 瞬时冲量及其 引起的自由振动
3.3.2

一般动力荷载下的动力反应 般动力荷载下的动力反应—— 杜哈美积分
P()
图3.8示任一动力荷载,它 图3 8示任 动力荷载 它 的整个加载过程可看作是 由一系列瞬时冲量所组成。 运用叠加原理,把各个瞬 时冲量单独作用下的动力 反应求出 然后再叠加以 反应求出,然后再叠加以 求得总的动力反应。 冲量 P d 在 t t 引起的单自由度体系的振 动为
(3 1) (3.1) (3.2)
2x 2 x = a t x
c c c 2 = , ξ , 2 mω 2 mk m
称为阻尼比;k为弹簧系数;c为阻尼系数 称为阻尼比 为弹簧系数 为阻尼系数
k = , 叫做无阻尼的自振圆频率 m
P t a t = m Nhomakorabea3.4.2 运动方程数值计算解

目前直接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数值积分的方法,如 平均加速度法、线性加速度法、纽马克—法、 Wilson-法等。 数值方法的基本思路 t 0 , t 0 及各个分点间的递 x 利用初始条件 x t 0 ,x 推关系,一步一步地向下进行递推计算

叫做激振加速度
地面运动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
X(t) -mXg(t)
D S
I
Xg(t) (a) (b) (c)
图3.4
力学模型

x(t ) 质量块的绝对加速度 相对加速度为 x(t ) xg (t ) ,相对加速度为

AM_AMPS_DMDAAC三元共聚物的合成_崔文娟

AM_AMPS_DMDAAC三元共聚物的合成_崔文娟
(1. 河南工业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郑州 450001; 2. 河南省分析测试中心,郑州 450002)
摘 要:采取水溶液聚合的方法,研制了油田上一种注酸时稠化能力强、返排时黏度低的新型酸液稠化剂,选用丙
烯酰胺(AM)作为主单体,与阴离子单体 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胺
www. /wFknow ledgeserver-Mirror/Conference-6236552.aspx. [3] 罗文利,牛亚斌,欧阳坚,等. 二甲基二丙烯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J]. 油田化学,1998,15(3):193-196. [4] 李豪浩,张贵才,葛际江. 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的合成与评价[J]. 精细石油化工,2007,24(3):16-19. [5] 王景霞,范晓东,秦华宇. 二甲基二丙烯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 油田化学,2003,20(1):83-85. [6] 孙艳萍.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研究[D]. 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4:23. [7] Socrates G. Infrared charateristic group frequencies[M]. Ltd Great Britain:John Wiley & Sons,1980.
实验表明单体浓度较高或较低时都不能得到相对分子量较高的产物单体含量过高会使聚合反应出现暴聚或链转移现象致使相对分子质量急剧降低为了防止暴聚或凝胶现象确定单体质量分数为25聚合反应温度对剪切黏度的影响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反应温度比单一的体系要低得多同时低温条件也有利于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但过低的反应温度对反应动力学不利因此合适的初始反应温度对聚合物的合成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验将聚合反应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实验表明前期反应引发温度20根据自由基聚合反应原理反应温度低有利于得到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产物但在本实验条件下反应温度低时聚合困难当反应温度低时聚合反应的诱导期很长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也随着增加但当反应温度过高时出现暴聚结合实验的结果确定后期反应温度为40如图扩链剂对剪切黏度的影响在稠化剂合成过程中加入含两个双键的单体能大幅度提高稠化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这些单体称为扩链剂实验选择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作为扩链剂反应体系ph值对剪切黏度的影响在聚合反应中溶液的ph值会影响单体的竟聚率因此会影响反应速率和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实验使用氨水调节ph认为水溶液中含有amnh3时生成氮三丙酰胺nch2ch2conh23作为还原剂在较低的温度下与nh42s2o8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am聚合而且氮三丙酰胺同时作为链转移剂有利于改善聚合物的溶解性在较高的ph值下聚合引发剂用量对剪切黏度的影响fig1effectviscosity120100806040152025303540单体质量分数单体浓度对剪切黏度的影响fig2effectviscosity12011511010510028303234363840424446反应温度反应温度对剪切黏度的影响fig3effectviscosity14012010080604020121416182022扩链剂质量分数扩链剂用量对剪切黏度的影响fig4effectchainextender时需要加入的氨水量较大链转移速率太大溶液很快由流动态转变为胶体状态乃至类似橡胶态聚合试样浸泡后既不溶胀也不溶解

原子核物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原子核物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3-3. 60Co 是重要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5.26年,试问1g 60Co的放射性强度?100mCi 的钴源中有多少质量60Co解:放射性强度公式为:000.693,==t t A dN mA N e N N N e N N dt T Mλλλλλ--=-===其中,,,T 为半衰期,0A 231330.6930.69316.022*******.2636524360059.93384.1977810/1.13510t dN mA N e N N dt T M Ciλλλ-∴=-===⨯=⨯⨯⨯⨯⨯≈⨯≈⨯次秒 其中103.710/i C =⨯次核衰变秒,1039100 3.71010/i mC -=⨯⨯⨯⨯10010=3.7次核衰变秒,利用公式00.693t A dN mA N e N N dt T M λλλ-=-===,可知2390.6930.693 6.022*********.2636524360059.9338A m m A N T M ==⨯⨯=⨯⨯⨯⨯ 3.7解可得,-58.8141088.14m g g μ=⨯=3-5用氘轰击55Mn 可生成β-放射性核素56Mn ,56Mn 的产生率为8510/s ⨯,已知56Mn 的半衰期2.579h,试计算轰击10小时后,所生成的56Mn 的放射性强度。

解:利用放射性强度公式/(1)(12),P t t T A N P e P λλ--==-=-其中为核素的产生率。

可知生成的56Mn 的放射性强度为:/810/2.57988(12)510(12) 4.6610 4.6610t T A P Bq --=-=⨯⨯-≈⨯⨯次核衰变/秒=。

3-6已知镭的半衰期为1620a ,从沥青油矿和其他矿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数目226()N Ra 与238()N U 的比值为73.5110-⨯,试求238U 的半衰期。

解:226Ra 和238U 为铀系放射性元素,2267238()=3.5110()N Ra N U -⨯∴子核半衰期远小于母核的半衰期,子核衰变快得多。

结构动力学3-4

结构动力学3-4

3.7 单自由度体系 对周期荷载的反应
阶跃荷载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 冲击荷载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
矩形脉冲荷载;半正弦脉冲荷载;三角形脉冲荷载
1/71 2/71
3.7 单自由度体系对周期荷载的反应
依靠的基础: 依靠已得到的单自由度体系对简谐荷载反应分析结果。 在获得简谐荷载作用的结果后,就可以方便地分析 单自由度体系对任意周期性荷载的反应,简谐荷载 是一种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周期荷载。 任意周期性荷载均可以分解成简谐荷载的代数和。 具体实施方法: 利用Fourier级数展开法。 将任意的周期荷载p(t)展开成Fourier级数,把任意周 期性荷载表示成一系列简谐荷载的叠加,对每一简 谐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反应可以容易得到其稳态解, 再求和,得到结构在任意周期性荷载作用下的反 应。 限制条件: 结构体系是线弹性的。可使用叠加原理。 3/71
19/71
1 P ( ) m F F U ( ) u (t ) , P( ) p (t )
20/71
3.8.2 频域分析方法—Fourier变换法
2 2U ( ) i 2 nU ( ) n U ( )
3.8.2 频域分析方法—Fourier变换法

单自由度体系时域运动方程:
(t ) 2 n u (t ) n 2u (t ) u
1 p (it dt iU ( ) u (t )e it dt 2U ( ) u


速度和加速度的Fourier变换为:
p( )h(t )d
0
t
h(t ) u (t )
1 sin[ n (t )] t m n
u (t )
1 mn

我国抗震规范提出的三水准

我国抗震规范提出的三水准

我国抗震规范提出的三水准篇一:建筑结构抗震_随堂作业主观题建筑结构抗震随堂作业一. 解释名词1. 震级答: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

震级的表示方法有很多,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是里氏震级,其定义首先由里克特于1935年给出。

2. 地震烈度答: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和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是衡量地震引起后果的一种尺度。

3. 抗震设防烈度答: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照国家批准权限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4. 罕遇地震答:大震是罕遇地震,它多对应的烈度为在50年期限内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

5. 液化答: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松散的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受到地震的作用时,土颗粒间有压密的趋势,因此表现为土中空隙水压力的增高以及空隙水向外运动,引起地面出现喷水冒砂现象,或因更多水分来不及排出,致使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有如“液体”一样的现象,称为液化。

6. 自振周期答:自振周期是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7. 底部剪力法答:根据地震反应谱理论,以工程结构底部的总地震剪力与等效单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相等,来确定结构总地震作用的方法。

8. 轴压比答:是指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9. 刚性楼盖答: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0. 延性答:是指材料的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从屈服开始到达最大承载能力或到达以后而承载能力还没有明显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

二、简答题1.我国抗震设防目标中对三个地震烈度水准提出哪些具体设防要求?答:《抗震规范》将抗震设防目标称为三水准的要求,简称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第一水准要求——小震不坏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应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即小震不坏。

2、第二水准要求——中震可修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有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即中震可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sin wd (t )]d (3)
(t ) X
X
0
t
g
( )e w(t ) [cos wd (t )
t

1 2
2 (t ) X (t ) w X ( )e w( t ) [(1 ) sin w (t ) 2 cos w (t )]d Xg d d d 1 2 1 2 0
0 max
t

X
0
t
g
( ) cos(t )d
max
,所以有如下近似关系 (8) (9)
S v (T , ) wS d (T , ) V
S a (T , ) wS v (T , ) w 2 S d (T , ) A

V
X
0
t
t
g
4.针对 El Centro 地震波的谱分析
由于加速度仪在短周期部分失真较大,故所有图形结从 0.04s 开始绘制,时 间步长取 0.05s,拟加速度谱取 0.1s。 4.1 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3
反应谱
4
4.1.1 加速度反应谱 根据精确法绘出不同阻尼的加速度谱如图 1,从图中可以得出一些加速度谱 的特征。 ,0.54s( 0.05 ) , 1.El Centro 地震对应场地的卓越周期为 0.69s( 0 )
4.2.2 标准速度反应谱 根据式(13)绘出不同阻尼的标准速
(t ) 度谱如图 4,其中 X g
max
采用纪录中给
出的(并非从加速度记录积分得到) 。从 图中可以得出一些标准速度谱的特征。 1.和相对速度反应谱有相同的形状, 有相同的特性。 2.对地面速度有着不同程度的放大和 缩小,中等周期结构放大较为明显,可达 3 以上,长周期结构放大系数接近于 1。 4.3 相对位移反应谱 4.3.1 位移反应谱 根据精确法绘出不同阻尼的位移谱如 图 5, 从图中可以得出一些位移谱的特征。 1.当阻尼等于零时,反应谱的谱值最 大,峰点突出,但较小的阻尼就能使反应 谱的峰值削平很多。 2.结构自振周期 T 足够小时,相对位 移值趋近于零。 4.2.2 标准位移反应谱 根据式(14)绘出不同阻尼的标准位 移谱如图 6,其中 X g (t )
max
图4
图5
采用纪录中给
出的(并非从加速度记录积分得到) 。从 图中可以得出一些标准位移谱的特征。 1.和相对位移反应谱有相同的形状, 有相同的特性。 位移放 2.对地面位移只有在短周期时, 大系数是小于 1 的,对中长周期结构都是 大于 1 的,并且位移从较长一段时期看不 断增大。
图5
图6
5
反应谱
0.54( 0.10 ),可以看出阻尼对结构加速度峰值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随步
长的改变计算出的卓越周期差别较 大。 (这存在问题) 2.当阻尼等于零时,反应谱的谱值最 大,峰点突出,但较小的阻尼就能使 反应谱的峰值削平很多。 3.阻尼在对谱值的影响幅度,随周期 的增长增幅减小,所以短周期处影响 较大,长周期表现为基本重合。
max
(6)
2 2 w ( t ) [(1 ) sin wd (t ) S a (T , ) wd X g (t )e cos wd (t )]d 2 1 1 2 0
t
max
(7) 式中 S d , S v , S a 分别为相对位移反应谱,相对速度反应谱和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2.2 拟反应谱 对于相对位移反应谱 S d (T , ) ,相对速度反应谱 S v (T , ) 和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6
4.4 基于理论的反应谱性质 从理论上讲,单自由度系统(弹性阶段)的周期 T 0 的情况,表示它是一 个绝对刚体,这时质点与地面之间无相对运动即质点的相对速度的等于零,绝对 加速度就等于地面加速度。当周期 T 0 时,相对速度反应谱等于零,加速度反 应谱等于地面加速度这一点是确定的。 当周期 T 时 (与地面加速度中长周期 分量相比) ,这相当于质点和地面之间的弹性联系很弱,这样,质点将基本处于 静止状态,即质点对地面的相对位移接近于地面位移,于是位移谱值接近于地面 2 , (9)的近似关系,可知,速度反应谱将趋近于 位移值。根据式(8) X gman T
2.反应谱的理论基础
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为
cX kX mX mX g
(1)
利用二阶常微分方程理论,Duhamal 积分和一些简单的高等数学运算,可求出其 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和绝对加速度反应如下
X (t ) 1 wd X
0 t g
( )e w(t ) sin wd (t )d
图3
4
反应谱
5
0.99s( 0.05 ) ,0.99( 0.10 ),可以看出阻尼对结构速度峰值的影响是不一
样的,随步长的改变计算出的峰值对应周期差别较大。
2.当阻尼等于零时,反应谱的谱值最大,峰点突出,但较小的阻尼就能使反 应谱的峰值削平很多。 3.反应谱随周期的变化时多峰点波动的,但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它的平均值接 近于一条直线。 相对速度 4.结构自振周期 T 足够小时, 值趋近于零。
S a (T , ) 。当系统阻尼很小时,可略去 S v (T , ) , S a (T , ) 中的
且 sin w(t ) 与 cos w(t ) 只 相 差 一 个 相 位
2 和 项, 1 2 1 2

2
,当考虑最大值时认为
( ) sin w(t )d g X
反应谱
1
地震谱分析1
1.反应谱的概念
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在给定地震动作用下的最大反应随结构自振周期的变化 曲线。同时是阻尼比的函数。 这里所说的单自由度体系可认为是满足如下条件的单质点结构, 将结构中参 与振动的质量全部集中在一点上,用无重的弹性杆件系统支撑于地面上。并假定 地面运动和结构振动只是单方向的水平平移运动,不发生扭转。地基是刚性地面 (即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 。 本文中所涉及的谱包括绝对加速度反应谱,相对速度,位移反应谱,标准反 应谱,傅立叶谱。针对 El Centro 地震波给出了部分反应谱图形,并对结果进行 了相应的分析。
3.反应谱的计算
3.1 反应谱数值计算方法 计算反应谱的方法有很多,又卷积计算法,傅立叶变换法,线性加速度法, 中点加速度法,精确法等。有关内容可参考文献[1]。 3.2 精确法 本文中采用精确法做计算,该方法是 N.C.Nigam 和 P.C.Jennings 于 1969 年 提出的, 此法的出发点是把地面运动的加速度记录相邻点间的值用分段线性差值 表示,从而获得地面运动的连续表达式。基于方程本身基础上进行,得到的结果 全部采用精确的分析方法,没有任何的舍入误差,也不会产生任何的截断误差, 所谓精确法就是指在这个意义上式精确的而然。 正因为这种方法不会引起数值计 算的误差,所以它有较高的精度,只要进行较少的运算就可以达到采用其他方法 需要较多次运算才能达到的精度。有关内容可参考文献[1][2]。
4. 步长的变化对 0 时的谱值影响
较大,峰值十分突出。 5.加速度反应谱在短周期跳动较大, 但是当周期较长时就显出随周期增加 而逐渐减小的趋势。 6.周期较长时加速度接近于零。 4.1.2 标准加速度反应谱 根据式(12)绘出不同阻尼的标准加 速度谱如图 2,从图中可以得出一些标准 加速度谱的特征。 1. 和绝对加速度反应谱有相同的形 状,有相同的特性。 2.周期足够短的结构接近并等于地震 加速度,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等于 1 (本图未能反应出,主要原因可能是 短周期加速度纪录失真所至) 。
(4) 由结论可见,绝对加速度,位移和速度,都是系统自振圆频 w ,阻尼比 ,时间
(t ) 的函数,其中 w, 有单自由度系统特性支配。 X (t ) 决 t 以及地震加速度 X g g
定于地震的实际加速度。 2.1 反应谱 如果比较不同系统之间的最大反应,可以放弃对时间 t 的考虑。反应谱就是 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写成数学表达式:
kX
max
kS d mw 2 S d mA
2.3 三联反应谱 由于拟速度反应谱和拟加速度反应谱之间由(8) , (9)的关系,对它们取对 数,得
log A log V log w
(10)
2
反应谱
3
log S d log V log w
(11)
这是直线关系。将这三个谱值反应在同一个图上,这个图称为三坐标图,或称三 联谱图。它的纵坐标是拟速度谱的对数值,横坐标是频率的对数值。对应于图上 的一点,将有四个坐标线通过:频率坐标,位移谱坐标,拟速度谱坐标和拟加速 度谱坐标。可同时给出这四个坐标值,反之,只要知道系统的两个参数,就可求 得该系统的另外两个参数。 可见,三联谱可以把系统的三个谱值表示在一张图上,如若画出该图上的任 意一条反应谱曲线,它既是拟速度反应谱曲线,又是拟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和相对 位移反应谱曲线。 2.4 标准反应谱 取反应谱与地震动的最大值之比作为纵坐标,横坐标仍以频率或周期表示。 (t ) X (t ) X g Sa max 标准加速度反应谱 (12) a (t ) (t ) X X g g
S d (T , )
1 wd
X
0
t
g
( )e w(t ) sin wd (t )d
max
(5)

2004.5 1
反应谱
2
S v (T , )
X
0
t
g
(t )e w(t ) [cos wd (t )

1 2
sin wd (t )]d
4 2 ,加速度反应谱将趋近于 2 X gman 。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