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篇一: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土地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

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

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

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4、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利与弊;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教学,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2、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我国地大物博的观念,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点和缺点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学难点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缺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感性认识,无法更透彻地理解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即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课堂练习法、讨论对话法、引导分析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再生吗?(学生作答,教师给予总结并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小诗——赞土地土地是山川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本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提问)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的涵义。

(同学们会从各个角度说出很多)(教师总结)土地,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土地资源的有关内容。

(承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土地,我们会如何利用它呢?【推入新课】一、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设计一)模拟土地开发活动——“我的地盘我做主”情景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出“的疆域图”,在图中标出A、B、C、D四个地方,假设你现在是国土资源部部长,那么你将如何利用这一片片土地来发展咱们的未来事业?(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A地——耕地: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们在这里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发展种植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土地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2.难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调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料。

2.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设计好教学问题及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比重及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土地资源调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所给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及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土地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解尚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掌握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法。

2.难点: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土地资源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土地资源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搜集典型土地资源案例,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我国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土地资源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提高可持续利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关注土地资源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地位。

2.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

2. 培养学生关注土地资源问题,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地位。

3. 课堂讲解: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法,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保护。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土地资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七、教学重点1.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2.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八、教学难点1.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2.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九、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2. 运用数据统计法,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十、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2.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3. 地图分析:让学生观察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加深对土地资源分布特点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说课稿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掌握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土地这一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以及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掌握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珍惜土地资源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

2.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类型及其分布。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利用与保护–治理荒漠化–防止土地污染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分布以及利用状况的一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土地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分布,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土地资源这一主题,学生可能存在对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不了解、保护意识不强烈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土地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分布。

2.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

提问:“你们知道土地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吗?”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分布。

采用PPT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性。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土地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殊性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2.难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合理利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的图片、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土地资源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4、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利与弊;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教学,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我国地大物博的观念,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点和缺点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学难点
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缺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感性认识,无法更透彻地理解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即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课堂练习法、讨论对话法、引导分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再生吗?(学生作答,教师给予总结并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小诗——赞土地
土地是山川之根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提问)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的涵义。

(同学们会从各个角度说出很多)
(教师总结)土地,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土地资源的有关内容。

(承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土地,我们会如何利用它呢?
【推入新课】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活动设计一)模拟土地开发活动——“我的地盘我做主”
情景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出“的疆域图”,在图中标出A、B、C、D四个地方,假设你现在是国土资源部部长,那么你将如何利用这一片片土地来发展咱们的未来事业?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A地——耕地: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们在这里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发展种植业。

主要地形类型为平原。

B地——林地:这里是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耕作,但森林茂密,适宜发展林业。

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

C地——草地:这里是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人们在这里放牧牛羊,发展畜牧业。

主要地形类型为高原。

D地——建设用地:这里是城市,高楼林立,道路如网,到处是住宅、商店和工矿企业。

(如:浦东国际机场、东方明珠塔、滨江大道、科技馆、金茂大厦)(教师总结)结合教材P66图 3.6“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通过观察可以看出,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

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沙漠、戈壁、冰山石山、雪山等难利用的土地。

(黑板板书)
耕地
土地资源的利用林地农业用地
草地
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
(承转)我们知道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那么,我国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呢?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这些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下面材料:
资料1: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高原26%、山地33%、平原12%、盆地19%、丘陵10%);
资料2:课本统计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3亿人口,人均土地不足世界平均的 1/3 ,人多地少。

资料3:课本图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 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这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因此,国家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资料4:课本阅读材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学生阅读后分组,每组重点分析一部分材料,从中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由组内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全班评议。

(教师总结)总量丰富和类型齐全的土地资源,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黑板板书)
总量丰富
类型齐全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讨论我们发现,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对农业发展不利。

(黑板板书)
人均耕地占有量小——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我国土地资源的劣势
比例构成 — 耕地、林地少— 后备土地
难利用土地多 资源不足
(承转)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说喜忧参半。

那么耕地、林地、草地等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屏幕展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
(提问)我国耕地、林地、草地、难利用的土地都分布在哪?
(屏幕展示)教师边讲边展示耕地、林地、草地、难利用土地的分布,并且结合“地形图”、“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和“我国的干湿地区图”讲解,最后通过表格归纳(学生讨论归纳)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牧业)
(提问)水田和旱地的分布以什么地方为界,大致接近哪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屏幕演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地区主要是旱田,以南地区主要是水田。

(承转)大家知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及半湿润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线把东部地区分为北方和南方地区,这就使北方、南方出现了农业差异。

(课堂活动)读教材70页第2题“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图”,思考我国水土配合是否合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北方地区,降水少,以旱田为主,南方地区,降水多,以水田为主,即气候差异(降水差异)造成了农作物品种的差异。

但土地资源是北方多南方
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
少,水资源北方不足,南方有余,这种匹配对农业生产来说是不合理的,易发生水旱灾害。

(承接)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合理利用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我们身边的土地利用都合理吗? 咱们自己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
(课堂活动)展示几幅有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漫画,然后分别叫几名同学解释其含义。

从而得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过度放牧、乱占耕地、乱垦森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

这些说明了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这也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一大劣势。

(黑板板书)劣势: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承接)这都是由于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要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屏幕展示)教材73页一组漫画:请同学们谈看法。

(教师小结)
第一幅图“小鸟的哀求”:由于人类滥伐森林,小鸟失去了家园——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第二幅图“小草的哀求”: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荒漠化加速
第三幅图“飞来的山峰”:人口增长,非农业用地增加,造成耕地减少——加剧了人与耕地的矛盾。

(农民的忧虑,农民要失业)
(讲述)面对这些问题,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国家制定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
《森林法》等,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启发引导)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可以参考教材72页,然后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课堂小结】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而我国又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作为中学生,要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切记: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布置作业】
填充图册:P26-27
【板书设计】
耕地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林地农业用地
草地
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
总量丰富
优势类型齐全
人均耕地占有量小——人与耕地矛盾突出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劣势比例构成—耕地、林地少—后备土地
不尽合理难利用土地多资源不足
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学反思】
本节课建立在学生的模拟土地开发试验基础上,让学生从试验中去发现、认识、感悟,从而真正地掌握和理解土地资源的知识。

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开展得也比较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共建新课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