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

合集下载

12月陕西西安灞桥区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三上学期化学试卷

12月陕西西安灞桥区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三上学期化学试卷

2020/11/24 内容云资源页12月陕西西安灞桥区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一、单选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 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B. 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C.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D. 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检验二氧化碳点燃铁丝C. D.测溶液过滤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 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C. 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都导电D.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https:///#/print?id=1c2d3130a67f45da9ab5968a01fdd652 1/72020/11/24内容云资源页https:///#/print?id=1c2d3130a67f45da9ab5968a01fdd652 2/74. 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C.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D. 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5. 在《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

”(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

)火法炼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高温,下列说法不. 正. 确. 的是()A. 的化学式是B. 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C. 该反应属置换反应D. 该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6. 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某溶液溶质可能是NaOH、HCl、H2SO4、MgCl2的一种或几种。

向该溶液中滴加Ba (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HCl和H2SO4一定有B.H2SO4和MgCl2一定有,NaOH一定无C.HCl和MgCl2一定有D.HCl一定有,NaOH、H2SO4一定无,MgCl2可能有2.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

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B.t1℃时,两只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不相等C.t2℃时,两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D.t2℃时,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的铁10g与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5.4g,则杂质的质量为()A.4.6 B.4.4g C.2.8g D.5.6g4.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A.甲B.乙C.丙D.丁5.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A.只有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杂所选用试剂或方法A CO2CO点燃B CaO CaCO3高温灼烧C NaOH溶液Na2CO3适量稀盐酸D稀盐酸稀硫酸适量Ba(NO3)2溶液A.A B.B C.C D.D7.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向含有稀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C.稀释pH =2的稀硫酸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D.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童9.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10.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C.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D.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B.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D.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12.相同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N>M B.生成H2的质量相等C.相对原子质量:N>M D.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13.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蓝色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Cu2+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C.原固体粉末一定有NaCl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NaNO3、CuCl2和Ca(NO3)214.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CO2B.H2O2、H2O、O2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15.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滨河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滨河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滨河中考二模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

书中记载的下列劳动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火法炼锌B.湿法炼铜C.海水晒盐D.烧制瓷器2.试管是化学实验室中的常见仪器,下列用到试管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取用固体药品C.检查装置气密性D.处理废弃溶液3.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2H:表示4个氢原子B.S:只能表示硫元素和一个硫原子A.2K MnO C.22Mg :表示2个镁离子D.高锰酸钾的化学式:244.分类法是认识物质世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金属材料:生铁、氧化铁B.碱:熟石灰、纯碱C.混合物:石油、冰水混合物D.氧化物:水、二氧化锰5.实验室和工农业生产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C.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反应生成H2O D.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6.化学学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消毒剂有效杀灭新冠病毒的传播利用的是化学变化B.加大化石燃料的开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C.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节约了很多金属资源D.城区禁止燃放鞭炮,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物的产生7.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不同B.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C.验证CO2能与水发生反应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O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并通过传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一装置探究2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二:感器获得装置内2步骤Ⅰ.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步骤Ⅰ.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即后,在1t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已知蜡烛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来测定某气体X的组成。

在注射器A中装有0.32g气体X并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B,使气体X完全反应。

得到以下实验结果:实验前B管重20.32g,实验后B管重20.00g,B管中出现红色粉末。

C管中收集到的无色液体是水;注射器D中收集到生成氮气0.28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B.气体X是氨气(NH3)C.该反应中生成的水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D.气体X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1【答案】D【解析】【详解】A、X气体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所以一定不是单质,氧化铜属于化合物,所以B管中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错误;B、实验前B管重20.32克,实验后B管重20.00克,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为0.32g,因为氧元素和氢元素结合生成水,所以氢元素质量为:0.04g,收集到生成的氮气0.28克,气体中氮元素质量为0.28g,所以氮元素与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0.28g0.04g:=1:2 141,所以气体不是氨气,错误;C、实验前B管重20.32克,实验后B管重20.00克,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为0.32g,因为氧元素和氢元素结合生成水,所以氢元素质量为:0.04g,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0.32g+0.04g=0.36g,该反应中生成的水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0.36g0.28g:=20:1 1828,错误;D、实验前B管重20.32克,实验后B管重20.00克,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为0.32g,因为氧元素和氢元素结合生成水,所以氢元素质量为:0.04g,收集到生成的氮气0.28克,气体中氮元素质量为0.28g,气体X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0.28g:0.04g=7:1,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气体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来分析X的组成,氮气的质量就是气体中氮元素的质量,B管质量的减少量就是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根据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可以计算出气体中氢元素质量,可以计算出水的质量,再计算水分子和氮分子的个数比。

2024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学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学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陕西省西安铁一中学中考化学模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点燃酒精灯C.溶液pH测定D.带火星的木条进行CO2验满3.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16%B.乙物质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参加反应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5:85.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A.丁一定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器因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侯德榜为火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C.煤矿的矿井内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所以要经常通风,严禁烟火D.炒菜锅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所以耐热7.善于归纳总结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分子特征B.数字含义①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②水结冰后水分子间隔变小③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②Fe2+: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②+2Hg O:氧化汞中汞元素显+2价③NO2: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C.俗名与化学式D.结构与性质①生石灰—CaO②小苏打—Na2CO3③苛性钠—NaOH ①Na和Na+两种粒子一核外电子排布不同性质不同②金刚石和石墨一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③H2O和H2O2—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A.A B.B C.C D.D8.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学校中考第五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学校中考第五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3-2024-2九年级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O-16 Cl-35.5 Ca-40第I卷(选择题共18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物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A. 冰水属于混合物B. 苏打属于碱C. 乙醇属于有机物D. 金刚石是金属单质【答案】C【解析】【详解】A、冰水是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苏打为碳酸钠俗称,属于盐,故选项错误;C、乙醇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D、金刚石是碳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2. 下列空气中的成分一定不能做保护气的气体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稀有气体【答案】A【解析】【详解】A、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一定不能做保护气,正确;B、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保护气,错误;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做保护气,错误;D、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以做保护气,错误。

故选:A。

3.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

下列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 )A.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绿B. 氧气液化后变为蓝色C. 高锰酸钾溶于水后溶液变为紫红色D. 氖气通电后发出红光【答案】A【解析】的【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绿是因为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 氧气液化后变为蓝色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 高锰酸钾溶于水后溶液变为紫红色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 氖气通电后发出红光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4. 某同学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向家人提出了下列建议,其中合理的是A. 可以利用加入肥皂水的方法将硬水软化B. 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C. 用煤炉取暖时,可以在家中放一盆水以防止煤气中毒D. 可以用石灰水除去铁锈【答案】B【解析】【详解】A、可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是硬水,硬水软化应用煮沸或蒸馏,选项错误;B、羊毛纤维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味,合成纤维没有,故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不与水反应且难溶于水,所以用煤炉取暖时,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选项错误;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碱不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石灰水不能除去铁锈,选项错误;故选B。

西安铁一中分校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西安铁一中分校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西安铁一中分校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操作方法A CO2(HCl)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铁粉(锌粉)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C CO2 (CO)通入氧气后,点燃D NaCl溶液(Na2CO3)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A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错误;B中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正确;C中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C错误;D中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带入了新的杂质,D错误。

故选B。

考点:除杂质2.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A是有机物,C、D是无机物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D.此反应中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1【答案】D【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A的分子为由1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的CH4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为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为2个O原子和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物质D的分子为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B、A是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A是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点燃前要先检验纯度,防止爆炸,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D是水,不是有机物,错误;D、由方程式及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A,B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2,错误。

故选D。

3.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H2 B.一定含有COC.可能含有HCl D.可能含有CO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和氯化氢气体发生反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一氧化碳、氢气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来分析判断。

2022届初三中考模拟化学考题(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

2022届初三中考模拟化学考题(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

2022届初三中考模拟化学考题(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选择题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装置,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A、浓氨水与无色酚酞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稀释浓硫酸,只是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D、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会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C。

选择题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 用紫色石蕊溶液测定溶液的酸碱度B. 用汽油清洗油污属于乳化作用C. 合成纤维和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D. NaOH属于碱,C2H5OH不属于碱【答案】D【解析】A. 用紫色石蕊溶液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应用pH试纸,选项错误;B. 用汽油清洗油污属于溶解,不属于乳化作用,选项错误;C. 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D. NaOH属于碱,C2H5OH不属于碱,选项正确,故选D。

选择题下列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 生铁和钢的机械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B. 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C.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元素组成不同D. 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答案】C【解析】A、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和钢的机械性能不同就是因为它们的含碳量不同,选项正确;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就是因为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不同,选项正确;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选项错误;D、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就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选项正确,故选C。

选择题以下四个说法正确的是()A. 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小B. 析出晶体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小C. Na+、Cl-、Mg2+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 无色酚酞溶液遇Na2CO3溶液和K2CO3溶液会变红,无色酚酞溶液遇CaCO3也变红【答案】A【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小,选项正确;B、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错误;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都是8,如锂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选项错误;D、CaCO3难溶于水,无色酚酞溶液遇CaCO3不变色,选项错误,故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B.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小C.粉末B中CaCO3的质量为5克D.粉末B中CaO的质量为16.6克【答案】B【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由于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增加,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正确;B、如无浓硫酸,气体C中的水分会被烧碱固体一同吸收,固体增重偏大,计算得到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相应吸收水的质量偏小(A到B增加29g-25g=4g为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总和),计算所得氢氧化钙的质量会(比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的质量)更小,则粉末B中CaO 质量测定值偏大,故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2.2g10044=x 2.2gx=5g,故正确;D、A到B增加29g-25g=4g,吸水水分质量为4g-2.2g=1.8g设B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CaO+H2 O═Ca(OH)2,18 741.8g y1874=1.8g yy=7.4g粉末B中含有CaO的质量为:29g-5g-7.4g=16.6g,故正确。

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A选项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B选项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C选项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不能说明对应关系,因为没有具体说明金属的量;D选项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酸碱盐反应时先发生酸碱中和,然后碱盐反应产生沉淀,故答案选择C考点:酸碱盐、金属的性质、催化剂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答案】B【解析】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D、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错误。

故选B。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或者,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②⑤④①③故选D.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点评:在解此类题时,注意除杂的最后不能再有其他杂质,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步骤的最后.5.许多物质在溶液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我们熟悉的复分解反应就是溶液中离子间结合得到水、气体或沉淀的一类化学反应。

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溶液中的H+和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如图所示)。

结合信息、图示,你认为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反应的是A.H+、Na+、OH-、 NO3-B.Na+、K+、 Cl-、OH-C.H+、K+、CO32-、HCO3-D.K+、Ba2+、Cl-、SO42-【答案】B【解析】【分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详解】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离子之间能反应,故A不正确;B、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离子之间不能反应,故B 正确;C 、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离子之间能反应,故C 不正确;D 、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之间能反应,故D 不正确。

故选B 。

6.向用少量稀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中滴加由Na 2CO 3和Na 2SO 4组成的混合溶液,产生沉淀的量(m )与加入溶液的体积(V )之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 .AB .BC .CD .D 【答案】D【解析】BaCl 2溶液分别与Na 2CO 3、Na 2SO 4溶液常温反应生成BaCO 3和BaSO 4沉淀,因为BaCl 2溶液是用稀盐酸酸化的,故含有少量的稀盐酸,生成的BaCO 3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BaCl 2,故开始沉淀质量较少,故选D 。

7.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2Fe+3CuOFe 2O 3+3Cu 铜在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Cu+2FeCl 3 = 2FeCl 2+CuCl 2。

一定质量的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粉末倒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振荡,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甲和滤液乙。

取适量滤液乙于试管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

①固体甲中一定含Cu ,一定不含Fe②滤液乙中一定含有FeCl 2、CuCl 2,一定不含FeCl 3③若充分反应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 2,则一定有FeCl 2 ④若充分反应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 2,则可能有FeCl 2 ⑤若充分反应后Zn 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 2,无CuCl 2,可能有FeCl 2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答案】C 【解析】 【分析】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2Fe+3CuO ===高温Fe 2O 3+3Cu ,可以得到个数比Fe 2O 3:Cu=1:3,而且此反应进行完,只有这样两种固体。

加入足量的盐酸中FeCl 3和Cu 的个数比为2:3,完全反应2FeCl 3+Cu=2FeCl 2+CuCl 2,可得剩余FeCl 2:CuCl 2:Cu=2:1:2。

故固体甲和滤液乙分别为Cu 和FeCl 2、CuCl 2。

【详解】①固体甲中一定含Cu,一定不含Fe,正确②滤液乙中不含FeCl3;溶液中存在FeCl2和CuCl2,正确;③若充分反应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则氯化亚铁没有参与反应,溶液中一定有FeCl2,正确;④若充分反应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但是剩余的锌不一定能将氯化亚铁完全反应,则可能有FeCl2 ,正确;⑤若充分反应后Zn有剩余,则CuCl2、FeCl2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氯化锌,错误。

故选C。

8.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B.t1℃时把30g丙放入50g水中能得到80g丙的饱和溶液C.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方法D.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答案】D【解析】A、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错误;B、 t1℃时把30g丙放入50g水中能得到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20g+50g=70g,80g丙的饱和溶液错误,错误;C、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不是降温的方法,错误;D、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关系是甲>乙>丙,正确。

故选D。

9.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②测X溶液的pH,pH= 13;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④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分析】①将固体 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固体X中一定不含硫酸铜;②测X溶液的pH值,pH=13,所以固体X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所以X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中一种或两种,一定不含硝酸钡;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所以X中一定含有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X 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由于氢氧化钠和硝酸镁不能共存,因为二者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一定不含硝酸镁。

综上所述,固体X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一定不含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硝酸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