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湖北省襄阳市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家国情怀是国人从情感和理智上认同和维护民族共同体、将爱亲敬长这一天然血缘亲情上升为报效国家服侍黎民的社会责任。

特别是一代代文人士子怀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遵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操守,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以家庭为根基,以天下为己任,竭诚担当,勤笃作为,谦恭自律,严谨持家,以光耀千秋的道德文章和福泽百姓的勤政善举,书写着绵长醇厚、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质素和闪亮因子,是华夏儿女最真挚的情感归宿和最浓烈的精神底色。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国与家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孟子·离娄上》曾做精辟阐述:“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换言之,家国情怀是建立在血缘和亲情基础上的一种社会伦理关系,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家国情怀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出经世济民的中国古代文人忠孝一体、家国同构的人格追求,而这种人格追求又是以齐家修身为前提的,正如《大学》所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是家国情怀传承流布的内在动因和基本条件。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是人类经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

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

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他就因此受了教会许多的阻碍。

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教会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判火刑而死。

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锒铛,饱受铁窗的风味。

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

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

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⑤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

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

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禀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

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

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

(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

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

C.文中以布鲁诺、伽利略为例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

2.第⑤段中说,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检测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检测试题含解析
应当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作用的能力。
B项,“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意思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这是一种改革创新文化,不是“和〞文化,不符合题意。
应当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区有个五谷磨房
安谅
小区是个老小区。五谷磨坊也只是底层的一个小卖部,连个石磨也不见。灶披间的窗台就是售货台,人来人往的,倒是十分热闹。
正是基于这些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屡次保家卫国、自卫还击作战中,中国都曾凭借战场优势深入对方腹地,但战争完毕时,我们都主动回撤到中国境内或边境控制线以内。中国从未打算通过战争解决与他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更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图,中国绝不会走所谓“国强必霸〞之路。
〔摘编自王卫星《中国为何采取防御性国防政策》有删改〕
其次,源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强调“和为贵〞。中国的儒家主X“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御思想。“百世兵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良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慍而致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他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于战略理论金字塔的最顶端。可以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根底。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如此。
“是我伤了人家,该我来付。〞小静说。
“你的钱,还不是你爸妈的钱?等你赚了钱,再说吧。〞秦母嗔怪了一句,眼光里闪出笑意。小静的脸上,也漾出一缕笑意。这时,胖姑娘敲门进屋,把一叠钱塞给秦母,又将一桶磨好的五谷食物搁在桌上,笑眯眯地说:“谢谢妹妹给我指点,我今后一定多学习,也会细心的。这个就是凉透了再装袋的,放心吃哦。〞小静走上去,握住了她的手:“刚刚我说重了,你别生气……〞秦工笑着说:“五谷磨坊还真带来了健康快乐。〞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2最新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 9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一、选择题。

(共12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ɡòn ɡ)—供.认(ɡōn ɡ) 晃.眼(hu ǎn ɡ)—摇头晃.脑(hu àn ɡ)B.停泊.(b ó)—血泊.(p ō) 监.牢(ji ān )—国子监.(ji àn )C.丈夫.(f ū)—逝者如斯夫.(f ū) 喧哗.(hu á)—哗.哗流水(hu á)2.下面加点的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傅. 副.业 负.担 附.庸 B.俊.马 竣.工 严骏. 峻.杰 C.树稍. 船艄. 捎.话 梢.胜一筹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哪一项解释有误( ) A.其人弗能应.也。

应:应答。

B.果.有杨梅。

果:果然。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闻:听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此次家长会上,学校领导认真总结并听取了家委会成员的建议B.今天全班都来参加毕业典礼彩排,只有龙一鸣一人请假C.中国为了实现半导体国产化这一夙愿,展现出毫不松懈的态度5.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中,哪一幅是怀素草书《千字文》(局部)( )A. B. C.6.对这幅漫画的寓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医生自己生病了,却不愿意进行急救B.讽刺少数医生良心出了问题却不承认,不改正C.有些人总喜欢把没有生病的人送进抢救室二、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共2分)马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他教我们耐心地写字的方法;下课时,他常常和我们在一起。

昨天下午,他给淘淘补了一天的课,他非常感动马老师。

【高一试卷】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试卷】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

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

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撵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聘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

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

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

”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

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

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

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材料二:"半截话"更贴近生活的真实。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交流经验的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完整的一句话或多句话才能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思想,尤其在书面语中,语句残缺被认为是语言中的病句。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以口语表达时,"半裁子话"很常见,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类经历。

这种有意无意地使用"半句话"而造成话语不完整,就出现了“半截话”现象。

在很多时候,说一半,留一半,形式上看起来不完整,但在具体的语境下,对话双方都可以理解,甚至有时比完整的表达更具效果。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必修④。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象,也是中国传统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

在君子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孔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君子文化,孔子的意义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转折性的、根本性的和特殊性的。

转折性,是从孔子对于君子内涵的改变角度来说的。

君子这个概念并非孔子发明的,而大体上是在社会身份和地位意义上使用,指的是那些具有崇高地位的士大夫形象.将身份君子转变为道德君子,是孔子对于君子文化的转折性意义所在.在孔子这里,作为身份意识的君子还是存在的,但最为重要的是,君子具有了道德的意义。

对孔子来说,君子重要的不是社会身份,而是能自觉承担道义。

由君子来承担道德的责任,是孔子对于君子形象最为根本性的改造。

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为什么是君子必须承担道德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认为是孔子思维方式最大的成功.在孔子之前,君子就是有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

既然有社会地位,那就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即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其实,儒家的伦理原则也非常强调对等,儒家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讨论道德的,既然是关系,那自然是双向的、对等的。

当孔子把道德的责任置于君子之上时,就清楚地表达出了儒家道德理想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层面:在道德实现方式上,孔子或者说儒家并不是没有任何区别地要求所有人都以道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要求,而是强调君子必须承担道义。

孔子就很清楚地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高一语文2019.1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区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

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杜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

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

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

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

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

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

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

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

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

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

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一语文2020.7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

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

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

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

《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

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

”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

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

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

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材料二:《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 <红楼梦 >》) 材料三: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 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 “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 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 卜世人夫妇的 鄙 吝 和 倪 二 的 仗 义,皆 历 历 如 绘。 人 物 的 语 言 也 符 合 各 自 的 身 份 和 性 格。 “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 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 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 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 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风先意承志、博 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 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 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 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 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 么痨病都包好!”横肉的人只是嚷。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 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 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C.材料三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 而且从始至终都充满叙述与抒情的交融。
D.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 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虽可理解为“言情小说”,但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并不符合曹 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 B.《红楼梦》中“情”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 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像。 C.《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 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D.《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人物性 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 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 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 《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 凡天下之物,皆和人一样,有情有理。
白天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 围着一圈黑线。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 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 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 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
2019-2020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 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 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 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 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 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 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 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 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 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薻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 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 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 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 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 《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 >的语言魅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 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B.材料二列举了关 于 《红 楼 梦 》主 题 的 众 多 说 法,指 出 其 主 题 即 作 者 开 篇 说 的 “大 旨 谈 情”,可以从“情”字入手理解把握小说主旨。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 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 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 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 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 解 为 爱 情 之 情,认 为 《红 楼 梦 》单 纯 是 一 部 写 宝 黛 爱 情 的 书。 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 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 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 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四层境界,《红 楼 梦 》不 仅 是 仁 爱 之 书,更 是 充 满 无 限 情 怀 的 天 真 之 书、博 爱 之 书。 “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 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 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 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 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 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得了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 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 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 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 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小栓也趁着热闹,拚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 他肩膀说:“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 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的 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便出了门,走到街上。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一 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 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 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 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