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学生开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述和探讨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学术性问题,如纪录片的历史演变、基本属性和社会功能;纪录片在当代国际传播领域中的地位与影响等问题,纪录片创作业务及纪录片制作技巧。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高年级新闻与传播学类专业学生进行纪录片创作研究。

课程包含12个板块,从史论、创作、制作三个维度进行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步进行纪录片前期创作的准备与创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绪论就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及学习方法进行探讨;史论部分包括范畴与属性、学派与创作方法演变,我国纪录片发展序略;纪录片的艺术特性,厘清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创作包括选题策划与前期采访,纪录片的采访、摄影造型、录音;制作包括制作、后期制作、解说词的类型、音乐创作、后期合成创作、二、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高年级新闻与传播学类专业学生从史论、创作、制作三大方面- 1 -掌握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与规律,熟悉纪录片的创作流程,厘清创作理念,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片例分析、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PPT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本课程为课堂讲述与实践相结合,鉴于纪录片拍摄的特点与特殊性,要求在课程的第一次开始就要进入纪录片前期创作准备,前期大纲创作与课程讲授同步进行,课程结束后以纪录片前期创作大纲为期末作业。

四、教学进度- 2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选用教材: 朱景和《纪录片创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2、主要参考书:聂欣如.《纪录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任远.《纪录片的理念与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第1版.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 E(纪录片前期创作大纲)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 3 -行为。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纪录片创作是一门讲述如何运用影像语言记录真实事件的课程。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纪录片的创作技巧、制作流程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二、课程目标1、掌握纪录片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2、熟悉纪录片创作流程,包括选题、策划、拍摄、剪辑等环节;3、学习运用影像语言记录真实事件,提高叙事能力和画面感;4、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课程内容1、纪录片概述1、纪录片的定义及特点;2、纪录片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2、纪录片创作流程1、选题策划;2、拍摄前的准备工作;3、现场拍摄技巧;4、后期剪辑流程。

3、纪录片创作技巧1、如何选择主题和人物;2、如何构建故事情节;3、如何处理采访和访谈;4、如何把握真实与艺术的关系。

4、纪录片制作软件及应用1、视频编辑软件介绍;2、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3、特效与配乐的应用。

5、纪录片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1、市场趋势分析;2、成功案例解析;3、个人创作规划与市场对接。

四、课程安排1、理论授课:每周2小时,共计36小时;2、实践操作:每周4小时,共计72小时;3、影片观摩与讨论:每周1小时,共计18小时。

五、评估与考核1、出勤率;2、作业完成情况;3、期中考试;4、期末考试。

六、教师团队1、资深纪录片导演;2、专业摄像师;3、经验丰富的剪辑师。

七、教学资源1、教室及设备:提供投影仪、音响设备、拍摄器材等;2、教学材料:提供相关影片、教材、参考书籍等。

八、实践机会1、学校或社团组织的拍摄活动;2、参与校外实际项目;3、参观纪录片制作公司或机构。

九、课程特色1、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2、提供丰富的影片观摩与讨论机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4、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紧跟市场发展。

十、对学生要求1、对纪录片创作有浓厚兴趣,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2、具备一定的影像感知能力和叙事能力;3、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团队合作,具备沟通协调能力。

《纪录短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短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短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历史、概念和现状,认识纪录片的基本创作规律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纪录片的美学风格和流派,以及不同风格流派的创作理念;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现状和美学追求,以及中国美学传统与当下纪录片创作的关系;
4.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纪录片创作的设备选择、技术应用和制作流程,能够熟练掌握并付诸实践;
5.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纪录片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在选题、深入拍摄、提炼主题、影像化呈现等方面的技巧,能够从叙事和美学角度独立完成作品。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1.建议教材
1王竞.纪录片创作六讲(修订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o
2.迈克尔拉毕格著,喻溟王亚维译.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第5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3.主要参考书
1.任远,彭国利.世界纪录片史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2.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纪录片创作教学纲要

纪录片创作教学纲要

纪录片创作教学纲要一、课程名称:《纪录片创作》。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三:课程教学目的:纪录片创作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了解纪录片创作的规律。

使学生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电纪录片创作。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一)掌握基本概念,对本门课程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能够正确地理解、准确地解释。

(二)系统掌握理论体系,对纪录片创作的原理、原则、要求、方法,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进行具体的阐述。

(三)了解和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全过程,以及全体制作人员的职责。

(四)能够自觉地、灵活地、有创造性地运用电视新闻纪录片创作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问题,比较熟练地制作出较为理想的纪录片。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重点讲述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原理、原则、要求、方法。

其中的重之重是纪录片的创作构思与蒙太奇组接艺术。

它们也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六、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写作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电声系统摄影。

七、教材的选用本课程以中国人民大学朱景和著《纪录片创作》作为主要教学参考用书。

八:课程总学时:46课时。

九: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十:课程学分:4。

十一: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十二:考核方式:(书面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

十: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纪录片,影视艺术中最具生命力的花朵。

纪录片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并不难以回答的问题,但多年来,人们仍然在为确定它的内涵争论不休。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掌握以下名词术语及基本概念:1、纪录片——我国把纪录片置于电视专题节目之“报道类节目(含纪录片)”中,包括纪实型、创意型、政论型、访谈型等各种纪录片形态。

2、时政片——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时政片专指记述重大政治性新闻事件的纪录片;广义时政片还包括以社会热点为内容并有一定时效性的纪录片。

3、自然科学类纪录片——在我国又叫科教片,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纪录片。

(完整word版)纪录片创作 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纪录片创作 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 2 先修课程:电视新闻采访写作、广电史、电视策划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编导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涵盖了新闻学、传播学两个学科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广告三个专业。

本课程的任务是讲述和探讨创作方法的,侧重于操作性,能够较好地满足新时代新闻传播学教学发展的需要,为有志于纪录片艺术创作的新人提供一个系统的整体思维框架。

在宏观上,使学生把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其整体的框架;在微观上,能够借助教学使学生对新闻传播学的实践业务知识有具体的了解。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纪录片的创作技巧,从学科概论的视角,对本课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方法、成就和发展情况作相应的了解,初步构建专业基础;二是为新世纪的新闻教育和新闻传播学培养新闻人才。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1。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纪录片的属性与范畴;(2)了解纪录片的社会功能;(3)掌握纪录片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关系。

2.教学内容(1)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2)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3)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纪录片学派的基本特点;(2)掌握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2.教学内容(1)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2)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3)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4)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5)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第三章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1。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我国的初期电视纪录片;(2)了解我国电影纪录片的发展史。

2.教学内容(1)影院时期的纪录片;(2)初期的电视纪录片(1958~1978);(3)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初步繁荣;(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稳步发展提高.第四章纪录片的艺术特性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纪录片学派的基本特点;(2)掌握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一、引言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影像记录现实,传递思想,引发思考。

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展现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纪录片创作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策划、拍摄、编辑和发布纪录片。

二、课程目标1、掌握纪录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流程;2、学习如何寻找题材、制定拍摄计划和预算;3、掌握摄像和录音的基本技能,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设备;4、学习如何进行采访、观察和参与式拍摄;5、掌握非线性编辑、音效处理和视觉效果制作技巧;6、学习如何进行发布和推广,以及如何与观众互动。

三、课程内容1、纪录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流程a.纪录片的定义和分类;b.纪录片的特点和价值;c.纪录片的制作流程:策划、拍摄、编辑、发布。

2、寻找题材和制定拍摄计划a.如何寻找题材;b.制定拍摄计划:时间、地点、预算等;c.确定拍摄团队:导演、摄像师、录音师等。

3、摄像和录音的基本技能a.摄像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技巧;b.录音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技巧;c.拍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采访、观察和参与式拍摄a.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访;b.观察技巧:如何捕捉细节、表现人物情感等;c.参与式拍摄技巧:如何与被拍摄者建立信任关系。

5、非线性编辑、音效处理和视觉效果制作技巧a.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技巧;b.音效处理和视觉效果制作技巧;c.与其他成员协作完成后期制作。

6、发布和推广,以及与观众互动a.选择合适的发布平台和渠道;b.进行宣传和推广:海报制作、媒体宣传等;c.与观众互动:如何与观众建立、收集反馈等。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1、出勤率:学生需按时参加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2、作业:定期布置相关作业,如策划方案、拍摄素材、采访稿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3、期中考试:通过笔试或面试形式,考核学生对纪录片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4、期末作品:学生需在学期结束时提交一部完整的纪录片作品,以展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纪录片创作》课程课程教学大纲(精品多篇).doc

《纪录片创作》课程课程教学大纲(精品多篇).doc

《纪录片创作》课程课程教学大纲(精品多篇)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82408开课单位:传媒学院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授课学时:64开课学期:五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纪录片创作的形式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纪录片创作〉的教学着重讲述和探讨创作业务的有关问题,侧重于操作性。

〈纪录片创作〉的教学将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历史,中国纪录片的现状,纪录片的概念,认识纪录片的规律,纪录片的美学风格,纪录片不同的创作观念和风格式样,学习和把握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为日后进入电视媒体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与纪录片创作密切联系的若干基本学术性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作为专业知识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理论基础的通晓程度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的研修和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将直接影响其创作实践。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使用纪实的创作理念和手段。

从事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创作。

掌握纪实电视节目创作的基本方法、过程、原则、常用技巧,使学生初步具备纪实电视节目的创作能力。

四、成绩考核方法闭卷笔试。

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构成。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基础学习和分组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前期理论教学以讲授和赏析评述为主;创作过程采取课堂教学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实际应用相结合,采取方法指导与讲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试图实施真实的创作过程。

六、讲授大纲及课时分配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纪录片的定义、艺术形态以及纪录片的本性与社会功能。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第二节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第三节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四)教学建议以讲述为主,引导学讨论启发示教学。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意义,了解艺术形态风格。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第二节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第三节形象化文献一一纪录电影三巨匠第四节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第五节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方的纳努克的分析介绍。

纪录片编辑与制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编辑与制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编辑与制作教学大纲介绍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纪录片编辑与制作领域的学生提供综合的教学指导,使他们能够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成为出色的纪录片编辑与制作人员。

目标本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如下: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纪录片编辑与制作的概念和原则。

研究纪录片编辑与制作的实用技巧,包括剪辑、音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等。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感觉,提高其纪录片编辑与制作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制作人员有效合作。

教学内容1.纪录片基础知识纪录片定义和分类纪录片制作的历史和发展纪录片编剧和故事结构2.纪录片制作流程纪录片的策划和预制拍摄和采访技巧纪录片的后期制作流程3.剪辑技巧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剪辑语言和剪辑风格剪辑节奏和情绪的表达4.音频处理音频采集和录制技巧音频编辑和混音技术音频效果的运用5.图像处理视觉效果的运用图像调色和校正技术图像的剪辑和合成6.制作团队合作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角色分工和责任分配制作流程中的团队管理评估方式平时作业:包括理论研究、实践练和小组项目课堂讨论和演示期末项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制作一部纪录片作品参考资料Bill Nicholas。

"___" (第三版)___。

"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 (第六版)Jason Osder。

"Final Cut Pro X for Mavericks: Visual QuickStart Guide"以上是本教学大纲的概述,详细教学计划将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发布。

希望学生们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掌握纪录片编辑与制作的技能,展示出优秀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创作》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82408
开课单位:传媒学院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授课学时:64
开课学期:五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纪录片创作的形式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纪录片创作〉的教学着重讲述和探讨创作业务的有关问题,侧重于操作性。

〈纪录片创作〉的教学将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历史,中国纪录片的现状,纪录片的概念,认识纪录片的规律,纪录片的美学风格,纪录片不同的创作观念和风格式样,学习和把握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为日后进入电视媒体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与纪录片创作密切联系的若干基本学术性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作为专业知识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理论基础的通晓程度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的研修和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将直接影响其创作实践。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使用纪实的创作理念和手段。

从事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创作。

掌握纪实电视节目创作的基本方法、过程、原则、常用技巧,使学生初步具备纪实电视节目的创作能力。

四、成绩考核方法
闭卷笔试。

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构成。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基础学习和分组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前期理论教学以讲授和赏析评述为主;创作过程采取课堂教学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实际应用相结合,采取方法指导与讲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试图实施真实的创作过程。

六、讲授大纲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纪录片的定义、艺术形态以及纪录片的本性与社会功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
第二节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
第三节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四)教学建议、
以讲述为主,引导学讨论启发示教学。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意义,了解艺术形态
风格。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第二节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第三节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
第四节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
第五节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方的纳努克的分析介绍。

难点: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四)教学建议
本章运用多媒体教学,以讲述为主。

第三章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影院时期的纪录片
第二节初期的电视纪录片(1958~1978)
第三节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初步繁荣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稳步发展提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纪录片。

(四)教学建议
以讲述为主。

第四章纪录片的艺术特性(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纪录片的本性,掌握纪录片的政论性、真实性、文献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纪实本性与政论性
第二节纪实本性与真实性
第三节纪实本性与文献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政论性、文献性
难点:真实性
(四)教学建议
本章运用多媒体教学,以讨论为主。

第五章纪录片的审美特性(20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纪录片的审美功能,掌握纪录片的美。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
第二节自然美——大巧若拙
第三节和谐美——艺术同化
第四节意境美——揭示技巧
第五节丑内容的审美处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自然美、和谐美
难点:意境美
(四)教学建议
本章运用多媒体教学,观看纪录片,然后进行讨论。

第六章选题策划与采访(2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纪录片创作的流程,掌握纪录片的选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作的准备
第二节选题策划——题材、责任、兴趣
第三节选题策划——内容、方法、样式
第四节形象思维与计划调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选题策划
(四)教学建议
本章运用多媒体教学,以观摩、讨论为主。

第七章采访与拍摄(3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采访在纪录片中的作用,掌握纪录片采访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采访
第二节采访方法与作品风格
第三节采访与创作主体意识
第四节拍摄中的主观干预
第五节“重现”与“情景再现”
第六节交友拍摄与偷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采访方法
难点:交友拍摄与偷拍
(四)教学建议
本章运用多媒体教学,以观摩、讨论为主。

教材:《纪录片创作》第二版朱景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7-300-04032-2/D·625
教学参考资料:
1、钟大年著:《纪录片创作论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2、任远彭国利著:《世界纪录片史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3、相关杂志纪录片创作的前沿理论动态和案例分析。

4、经典纪录片视音频资料。

5、纪实类电视节目音频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