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SP-401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说明书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免疫原性观察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免疫原性观察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潜在的修复组织损伤和治疗疾病的细胞治疗工具。
在进行相关的临床应用之前,我们需要对其免疫原性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旨在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免疫原性进行观察,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 背景骨髓间质干细胞是一种来源广泛、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
BMSCs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强烈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应答。
一些研究也表明,BMSCs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引发免疫反应,因此其免疫原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2. 方法本研究使用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采集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经过相关鉴定和扩增后,对BMSCs的免疫原性进行观察。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包括MHC-I、MHC-II、CD80、CD86等免疫相关分子。
利用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MSCs的MHC 类分子、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
采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小鼠移植模型验证BMSCs的免疫原性。
3. 结果我们发现,大鼠BMSCs表面表达MHC-I分子,但对MHC-II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较低。
在炎症和免疫刺激条件下,BMSCs能够表达一系列的免疫调节因子,如IL-10、TGF-β等,并且具有增强淋巴细胞抑制作用的能力。
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BMSCs对淋巴细胞的抑制活性,以及在小鼠移植模型中对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
4.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鼠BMSCs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原性,但其表面免疫标记物的表达水平较低,并且具有强烈的免疫调节作用。
这表明,大鼠BMSCs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相对较低的免疫原性和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来源和不同通路的BMSCs的免疫原性差异,以及其在特定疾病和特定环境下的免疫调节效应,以期更好地指导其临床应用。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免疫原性观察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免疫原性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来源于成年哺乳动物骨髓的多功能细胞群,具有潜在的组织再生和免疫调节功能。
BMSCs具有广泛的分化能力,可以分化为骨骼、脂肪、软骨和肌肉等不同类型的细胞,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BMSCs如何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对免疫应答产生影响,以及它们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BMSCs的免疫原性,并分析其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以期为BMSCs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1. 大鼠BMSCs的分离与培养采用标准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BMSCs,并进行培养。
培养基由高糖培养基(DMEM/F12)和10%胎牛血清(FBS)组成,含有1%青霉素/链霉素。
BMSCs在37°C的5% CO2培养箱内培养,培养基每两天更换一次。
2. BMSCs表面标记物的鉴定采用流式细胞仪对BMSCs进行表面标记物的鉴定。
使用FITC标记的抗大鼠CD29、CD90、CD44和PE标记的抗大鼠CD45、CD34、CD11b/c抗体进行染色。
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情况。
3. BMSCs的免疫原性观察将BMSCs共培养于与BMSCs未经处理的淋巴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
观察BMSCs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4. BMSCs对淋巴细胞相关因子的影响通过ELISA方法检测BMS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细胞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变化。
结果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BMSCs呈强阳性表达CD29、CD90、CD44,并呈阴性表达CD45、CD34和CD11b/c。
将BMS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淋巴细胞的增殖明显减少,与未经处理的淋巴细胞相比,差异显著(P<0.05)。
ELISA结果显示,在BMS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细胞上清液中IFN-γ和IL-2的含量显著下降,IL-4、IL-10和TGF-β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
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242018 年第 5 卷第 3 期2018 Vol.5 No.3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Wistar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马思遥1,杨帅兵2,岳晓华2*(1.太原市师苑中学校,山西 太原 030013;2.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摘要】目的 培养Wistar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并进行鉴定,为大鼠疾病模型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
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29、CD45;对培养细胞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检测细胞的分化能力。
结果 细胞生长良好,形态呈梭性,表面标志CD29的阳性率达99.43%,CD45的阳性率为3.23%,有成骨和成脂肪的多向分化能力,符合BMSCs 的特点。
结论 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 的方法简便易行,培养的细胞可用于实验大鼠的移植治疗,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Wistar 大鼠;培养;鉴定【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03.24.03Culture and identify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of Wistar ratsMA Si-yao 1, YANG Shuai-bing 2, YUE Xiao-hua 2*(1.Taiyuan ShiYuan Middle School, Shanxi Taiyuan 030013, China; 2.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Medicine, Shanxi Jinzhong 03061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ulture and identify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of Wistar rats, BMSCs will provide cells for animal models of disease. Methods MSC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by whole bone marrow adherent method. CD29 and CD45 of cell surface were identifi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cultured cell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adipose cells and osteoblasts ,the test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cells. Results The cells grew well, the morphology was shuttle. The positive rate of cell surface antigen markers CD29 and CD45 were 99.43% and 3.23%, respectively. The cells had ability of 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 these accord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SCs. Conclusion The method was simple and easy to culture BMSCs, BMSCs could be used for trans- plantation, this would has Great value.【Key words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 Wistar rat ; Culture ; identify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rnal cells ,BMSCs )是一种从骨髓中分离获得的成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肺气肿的作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实验性肺气肿的作用李旭;李宝平【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0(000)003【摘要】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肺气肿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健康组(A组)、模型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治疗组(D组).B、C、D组均利用烟熏的方法诱导其肺气肿的形成,之后D组采用DAPI 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结果:4周后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肺泡变化,进行肺泡计数,并计算单位面积平均肺泡数(MNa)和平均肺泡面积(MAA).D组单位面积平均肺泡数明显高于B组(P<0.05)和C组(P<0.05),但低于A组(P<0.05),B 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D组平均肺泡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平均肺泡面积明显低于B组(P <0.05)和C组(P<0.05).MSCs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中可见DAPI标记的细胞,并且观察到MSCs在受体肺组织内分化为上皮细胞.结论: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肺气肿模型大鼠的肺泡数较B组和C组明显增加,平均肺泡面积明显减小,且MSCs在肺气肿模型大鼠肺组织中分化为肺泡上皮,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治疗大鼠实验性肺气肿是有效的.【总页数】3页(P11-13)【作者】李旭;李宝平【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8【相关文献】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木瓜蛋白酶和[60Co]照射所致大鼠肺气肿的作用 [J], 甄国华;刘红梅;张珍祥;张惠兰;顾乃兵;徐永健2.维A酸β-胡萝卜素牛磺酸对大鼠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探讨 [J], 庞宝森;王辰;张洪玉;安立;翁心植;牛淑洁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治疗作用 [J], 付裕;滕银燕;徐朝伟;张旭4.己酮可可碱对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肺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J], 陈阳育;张洪玉;庞宝森;李远红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肺气肿大鼠动脉血气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J], 李宝平;赵晓建;宋永明;张雷;路鹏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免疫原性观察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免疫原性观察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免疫原性;免疫调节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g,年龄8-10周。
2. 分离培养BMSCs:取大鼠胫骨和胫骨间隔组织,将其切碎并置于培养皿中,加入α-MEM培养基,培养于37℃、5%CO2培养箱中。
待细胞密度达到80%时,进行细胞传代。
第三代细胞于培养后使用。
3. 流式细胞仪检测:采用FITC-CD29、FITC-CD45、PE-CD90、PE-CD34等标记物标记BMSCs,在流式细胞仪上进行测定。
4. 大鼠BMSCs免疫原性观察:将BMSCs注射入大鼠体内,观察其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采用CO-IP技术观察BMSCs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5.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
结果1. 大鼠BMSCs的表面标记物: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大鼠BMSCs表面表达CD29和CD90,而不表达CD45和CD34,符合BMSCs的表型特征。
2. 大鼠BMSCs的免疫原性观察:将BMSCs注射入大鼠体内后,并未观察到宿主的明显排斥反应,提示BMSCs在体内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
CO-IP结果表明,BMSCs能够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对T细胞的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具有一定的影响。
结论大鼠BMSCs在体内外均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并对免疫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这为大鼠BMSCs在临床应用中的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免疫调节机制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够为B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Wistar大鼠脊髓损伤区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Wistar大鼠脊髓损伤区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李东君;高德萱;贾全章;陈玉丙;孙景海;吴传真;王风华;徐爽;刘丽萍;姜大伟【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1(015)007【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否具有抑制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1组为空白对照,对照2组、两治疗组均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下胸段脊髓损伤模型.治疗1组、治疗2组分别经尾静脉和脊髓损伤区注入BMSCs.术后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果术后7天,治疗2组bax、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少于对照2组(P<0.05),治疗1组Bcl-2阳性细胞表达多于对照2组(P<0.05);移植后15天,治疗1组bax以及治疗2组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少于对照2组(P<0.05),治疗1组及治疗2组Bcl-2阳性细胞表达多于对照2组(P<0.05);移植后30天,治疗1组bax阳性细胞表达少于对照2组(P<0.05),治疗1组、治疗2组Bcl-2阳性细胞表达多于对照2组(P<0.05).结论 BMSCs移植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Bax蛋白表达,具有抗凋亡作用,可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总页数】4页(P1044-1047)【作者】李东君;高德萱;贾全章;陈玉丙;孙景海;吴传真;王风华;徐爽;刘丽萍;姜大伟【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08医院,吉林,长春,130062;解放军第208医院,吉林,长春,130062;解放军第208医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吉林,长春,130041;解放军第208医院,吉林,长春,130062;解放军第208医院,吉林,长春,130062;解放军第208医院,吉林,长春,130062;解放军第208医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吉林,长春,130041;解放军第208医院,吉林,长春,1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2+;Q2-33【相关文献】1.移植后的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实验研究 [J], 陈玉丙;高德萱;张红梅;贾全章;李东君;孙景海;吴传真;王风华;徐爽;刘丽萍;姜大伟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依达拉奉抑制脑梗死后的神经元凋亡 [J], 马海燕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依达拉奉抑制脑梗死后的神经元凋亡 [J], 马海燕;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Wistar大鼠的脊髓损伤☆ [J], 贾全章;李东君;陈玉丙;孙景海;王风华;徐爽;刘丽萍;高德萱;姜大伟5.大鼠脑缺血损伤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抑制Bcl-2及Bax介导的神经元凋亡[J], 刘广义;周淑华;徐树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Wistar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复苏和培养

Wistar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复苏和培养取自Wistar大鼠骨髓,用Wistar大鼠间质干细胞完全培养基贴壁培养,传代扩增至第二代冻存,每支含细胞1×106个。
Wistar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复苏和培养1. 准备好37℃水浴。
2. 准备好Wistar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完全培养基,温育到37℃。
3. 在15 mL离心管中加入9 mL完全培养基。
4. 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立即放入-80℃冰箱(目的是让进入冻存管的液氮稍加挥发)。
5. 在-80℃放置2-3 min后,取出冻存细胞,将冻存管迅速放入37℃温水中,快速晃动使管中内含物尽快融化。
仔细观察,待冻存管内含物完全融化后取出。
注意:•1 尽可能避免水没过管帽,以减少污染的风险。
•2 要快速完成细胞复苏过程,融化过程时间过长,会造成复苏后的细胞活性较差。
6. 用70%-75%的酒精消毒冻存管口的外壁。
7. 在超净台中打开冻存管,用吸管将细胞冻存悬液移入装有9 mL 完全培养基的15mL离心管中。
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8. 为了减少细胞损失,往冻存管中加入1 mL完全培养基,稍微吹打,用吸管将这1mL的细胞悬液吸入离心管中,再用吸管将离心管中的细胞轻轻吹打混匀。
9. 将细胞悬液经250 g(对应于Eppendorf 5810R离心机是1134 rpm)离心5 min。
10. 尽量去除上清液,向细胞沉淀物加入1-2 mL的完全培养基(已预热到37℃),轻轻吹打均匀。
11. 将细胞全部接种到1个T25培养瓶或底面积相当的培养器皿中,加入足量的完全培养基。
轻轻摇晃细胞培养器皿使细胞均匀分布。
12. 放入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13. 复苏后的第二天,给复苏的细胞换用新鲜的完全培养基(已预热到37℃)。
14. 之后,每两天给细胞换新鲜的完全培养基直到细胞达80%-90%的汇合度。
15. 当细胞达80%-90%的汇合度,进行消化传代。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文档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材料和方法1.大鼠BMSCs的培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SPF级,年龄30天左右,由湖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鄂)2008-0005。
全骨髓贴壁法:取一月龄Wistar大鼠,断颈处死;严格无菌条件下取大鼠的双侧后肢的股骨和胫骨,去除骨表面的肌肉组织,Hanks液清洗,剪去骨骺端,暴露骨髓腔;用5ml的无菌注射器吸取Hanks 液冲洗骨髓腔,收集冲出的骨髓细胞,反复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而后接种在T25的培养瓶内,置于37℃ 、5%CO2培养箱内孵育。
首次换液时间为第3天,以后每3天更换培养液一次。
待细胞融合达到70%开始传代。
BrdU标记取实验中培养的第4代BMSCs用于移植,移植前24h更新培养基,加入BrdU,终浓度为10?mol/l,移植前将细胞制成PBS 悬液,并调整细胞浓度为3×104/?l。
2.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1-3]健康雄性Wistar大鼠,SPF级,体重250g-300g,由湖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鄂)2008-0005。
大鼠经适应性喂养两天后开始造模,造模前禁食12h,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5-50mg/kg),备皮消毒,铺无菌洞巾,寻找胸椎T9-11,沿正中切开皮肤,经钝性分离筋膜与肌肉,暴露脊椎,打开椎板,暴露脊髓,脊髓右侧半横断损伤,肌肉筋膜皮肤分层缝合,消毒贴创可贴,青霉素肌肉注射50万单位/次。
术后护理:术后前三天每天三次膀胱按摩,术后一周每三天肌肉注射青霉素一次。
每周BBB (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BBB)评分一次。
实验分组与项目观察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尾静脉注射PBS (ipbs),8只;(B)脊髓局部靶点注射PBS(lpbs),8只;(C)尾静脉注射BMSCs细胞悬液(ibmsc),8只;(D)脊髓局部靶点注射BMSCs细胞悬液(lbmsc),8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说明书
SCSP number: SCSP-401
细胞名称: 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描述: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品系: Wistar 大鼠
细胞来源: SCSP取4周龄的Wistar大鼠骨髓,自行分离制备
SCSP 培养液: MSC完全培养液:SCSP-615
α-MEM medium with GlutaMAX™-I (Gibco 32571)500 ml
FBS(Biochrom S0115)56 ml
Pen Strep(Gibco 15140) 5.6 ml 细胞说明: 取自Wistar大鼠骨髓,通过机械法在无菌环境下分离,使用MSC 完全培养液贴壁培养,传代扩增至第二代冻存。
集落形成率>5%,
CD29、CD90表达率>70%,CD34、CD45、CD11b表达率<5%,
具备分化成为脂肪、成骨、软骨的能力。
细胞代数P2
细胞总数/每支: 106
体积/每支: 500µl
传代方法:待细胞长满至90%时,用0.05%胰酶消化,按照2x104/cm2传代或按1:2-1:3比例进行传代。
传代周期:3-5天传代比例:1:2-1:3 换液频率:3天
气相:空气,95%;二氧化碳,5%。
温度:37℃
冻存液:培养液80%,FBS10%,DMSO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