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

合集下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总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总结

2003年8月,为给大家提供一个网上交流干细胞研究经验的平台,我们干细胞版设立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讨论区,经过近三个月的讨论学习,我们既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对间充质干细胞尤其是分离培养方面有了更为翔实的认识,为了大家阅读的方便,我们决定把本版中的相关内容,同时参考部分书目和文献,做一总结。

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目前常用的分离MSC的方法有全骨髓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全骨髓法即根据干细胞贴壁特性,定期换液除去不贴壁细胞,从而达到纯化MSC的目的。

密度梯度离心法即根据骨髓中细胞成分比重的不同,提取单核细胞进行贴壁培养。

随着对MSC表面抗原认识的深入,有人利用免疫方法如流式细胞仪法、免疫磁珠法等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但经过流式或磁珠分选后的细胞出现了增殖缓慢等一些问题,加之耗费较大和技术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

1. 直接培养法(全骨髓培养法)1987年,Friedenstein等发现在塑料培养皿中培养的贴壁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而且这些细胞扩增2 0-30代后仍能保持其多向分化潜能,这类细胞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其工作对今后MSC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证实了骨髓MSC的存在,而且创建了一种体外分离和培养MSC的简便可行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ulture-spirit采用直接贴壁法,24-36小时首次换液,换液时用PBS洗两次,7 -10天传第一代,以后2-3天传代。

培养基采用Hyclone的DMEM/F-12(1:1),血清是天津TBD的FBS(顶级),得到了较好的培养结果。

布兰卡根据自己培养大鼠MSC的经验,详细介绍了实验步骤:(1)接种后60-80分钟,换液去除悬浮细胞(2)原代培养24h,48h各换液一次(3)观察细胞情况,在原代培养7天左右时,如观察到成片的典型形态的细胞,在瓶底用Marker笔标记,0.25%胰酶消化,镜下观察控制,约5-10分钟(室温太低时应放置到孵箱中),加入全培养基终止消化,瓶体朝上,吸管轻轻吹打4-8分钟,尤其是标记部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一类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BM-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成骨
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因此在组织工程、再生
医学、免疫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BM-MSCs的形态特征是细胞体积较大,呈梭形或星形,细胞质丰富,核浆比例低,核染色质较少,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此外,BM-MSCs表面具有多种细胞表面标志物,如CD29、CD44、CD73、CD90等,同时不表达CD34、CD45
等造血干细胞标志物。

BM-MSCs的分离和培养需要特定的培养基和条件。

目前常用的培养
基包括DMEM/F12、α-MEM等,通常添加10%的胎牛血清或人血清,以及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和抗真菌剂。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细胞密
度和培养时间,以保证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BM-MSCs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在组织工程领域,BM-MSCs可以
用于修复骨、软骨、肌肉等组织缺损,同时也可以用于修复心肌、神
经等组织缺损。

在再生医学领域,BM-MSCs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
肝病、肾病等疾病。

在免疫治疗领域,BM-MSCs可以用于治疗自身
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等疾病。

总之,BM-MSCs是一类非常有前途的干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BM-MSCs将会在更多的领
域得到应用。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目前常用的分离MSC的方法有全骨髓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全骨髓法即根据干细胞贴壁特性,定期换液除去不贴壁细胞,从而达到纯化MSC的目的。

密度梯度离心法即根据骨髓中细胞成分比重的不同,提取单核细胞进行贴壁培养。

随着对MSC表面抗原认识的深入,有人利用免疫方法如流式细胞仪法、免疫磁珠法等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但经过流式或磁珠分选后的细胞出现了增殖缓慢等一些问题,加之耗费较大和技术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

实验准备:1实验动物雄性,C57B L/6小鼠,清洁级,8周龄,体重18-20g。

2实验材料与试剂高糖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双抗(青霉素钠,链霉素),培养皿,镊子,眼科剪,止血钳,1mL注射器操作步骤1、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原代培养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75%酒精浸泡5分钟,取出双侧腿骨,置于培养皿中小心剔除粘连于骨上的肌肉组织,剪去腿骨两端,用1m l注射器抽取预冷的培养液反复冲洗骨髓腔,直至骨发白,冲洗液直接收集在插在冰上的离心管中,15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重悬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一只小鼠种一个60mm的培养皿),置于5�2,37℃,培养过夜,吸出上清,用PBS洗两遍,洗掉未贴壁的细胞,加入新鲜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以后每两天换液1次,并观察细胞形态。

待细胞长至80%-85%时传代(1传2)2、原代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接种后培养24小时,细胞开始贴壁,胞体呈圆形或多边形,培养第3-5天,细胞开始较紧密贴附壁上并开始有细胞呈梭形,并不断长大、变长,但未观察到细胞分裂,培养第7天开始观察到细胞分裂,随着细胞数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快,逐渐成漩涡状排列,培养第12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并融合成片。

传代后细胞生长迅速。

采用贴壁培养法可获得足够数量、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的间充质干细胞,随传代数增加,其纯度增加,且该方法简单、实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本刊中文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本刊中文部

7 建 立 大 鼠骨 髓 间 充质 千 细胞 稳 定 分 离培 养
体 系 与鉴 定
2 密度 梯 度 离 心与 贴 壁 筛选 法 体 外 分离 培 养 胎 儿骨 髓 间充质 干细 胞
杨丽( 暨南 大学药 学院 中药 学教研 室 ,广 东省 广
州市 51 63 ) 0 2
王 美华( 解放 军军事 医学科学院附属 医院消化
d i 03 6 /i n 6 38 2 .0 0 6 3 o l 9 9 s . 7 —2 5 1 . . 9 : j s 1 2 0 0
中图分类 号: 3 42 文献标识码: R9 B 文章编 号: 6 38 2 (0 00 —1 3 ・4 1 7 —2 52 1 )60 4 0 1
■r- ●一
l lS 盟 避 O :
13/ 2 1 59 R 0 0年皈权归 《 国组织I程研究与临来索复 》杂志社昕有 中
湖 南省科技 厅 科技 计 划资- 0 s 3 2 —)  ̄(6 k 0 9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骨髓 间充质 干细 胞 的分 离与培 养 :本刊 中文部
1 改 良小 鼠 骨髓 问 充 质干 细 胞 培养 方 法 及 长 效 荧光标 记 的可行 性
异 性 磷 脂 酶 D 的活 性 与 mR A 变 化 一 致 , N
其表达水平与急性 白血病类型及急性髓系白
血 病 患 者 有 无 肝 脾 和, 淋 巴结 肿 大 有 关 。 或
摘要
背景 :据作者查新检索 ,国内外有关 急性 白 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 性磷脂酶 D活性及 mR A 表达与 白血病类 N 型 、患 者 肝 脾 淋 巴结 肿 大 关 系 的 报 道 罕 见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鉴定与培养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鉴定与培养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与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与鉴定材料试剂(一)主要设备和产地1.手术器械上海手术器械厂2.台式水平离心机Eppendorf,5810R德国3.Nanopure超纯水仪日本SANYO公司4.AA一200型电子天平美国Denver Instrumol/Lent公司5.低温高速离心机ThermoForma公司6.90一2型磁力搅拌器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7.电动匀速垂直转轮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8.微量移液枪德国Eppendorf公司9.烧杯、容量瓶上海实生公司10.全自动酶标光度仪美国Bio-Rad公司11.6cm/10cm细胞培养皿美国Conring12.2mL冻存管、细胞冷冻储存器美国Conring13.低温高速离心机ThermoForma公司产品14.YJ-875超净工作台苏州工业园区三兴净化科技有限公司15.C02培养箱3111型美国Thermo Forma公司16.CK40-F200型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17.10ml注射器美国BD公司(二)试剂和材料1.谷氨酰胺(L-Glutamine)美国Hyclone公司2.75%消毒酒精上海生工3.肝素美国sigma公司4.胰蛋白酶美国Amresco公司5.胎牛血清美国Gibco公司6.α-MEM培养液美国Hyclone公司7.5-6周龄SD大鼠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8.Percoll细胞分离液美国GE公司9.DMSO(细胞培养级)美国Sigma公司Rat BMSC的分离与培养分离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75%酒精中浸泡5分钟,超级工作台内依次取下大鼠两条胫骨及两条股骨。

用手术器械将长骨上附着的肌肉组织尽量去除干净,整个过程保持无菌。

用剪刀剪去长骨两端,10ml注射器吸取加入肝素的完全培养液(10%FBSα-MEM),从长骨一端开口处注入,将骨髓腔内的细胞出入到50ml离心管内,直至长骨冲洗的发白,认为骨髓腔内的细胞都被吹入离心管内。

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案

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案
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案
取小鼠(C57)两只,脱颈(大镊子卡住颈部)窒息而死,75%酒精在平皿中完全浸泡10分钟
无菌条件下脱皮,取出双侧股骨,胫骨,弘骨,除去肌肉和骨膜
用含1%双抗(青霉素+链霉素)的Hanks’液冲洗三次(无菌操作)
用剪刀剪去股骨,胫骨,弘骨的骨骺端,露出骨髓腔(无菌操作)
0.5毫升的重悬细胞液+4.5毫升4%的冰乙酸(对细胞液10倍稀释,分解红细胞),进行细胞计数,根据细胞数再确定稀释倍数
以1x107的浓度进行接种与培养瓶(塑料,带透气),37℃,5%CO2培养,48小时后换液,之后每两天换液一次
用不含双抗的M199培养基5毫升冲出骨髓,再吸取培养液继续冲洗,直至骨髓腔发白为止(无菌操作)
用纱布(两层纱布)在漏斗中进行细胞液的过滤,过滤到100毫小瓶子中(无菌操作)
将细胞液分到10毫升的离心管,1000转离心10分钟(无菌操作)
10毫升的M199培养基(不含双抗)对离心后的细胞进行重悬,吹打细胞时要轻(无菌操作)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目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体外观察其生长特性。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自脐血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及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

结果纯化的hBMSCs 贴壁生长,呈均一梭形,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P3代hBMSCs 稳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标志CD73,CD90和CD105等。

结论本实验分离培养的hBMSCs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Abstract: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culture 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and to observ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BMSCs. Method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were separated by the method of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and MSCs were obtained by adhere culture.The cell morphology and their growth characteristics in vitro were observed under an inverted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and the cell cycles were tested by flowing cytometry. Mesenchymal like stem cells were identified by surface marker with flow cytometry.Results hBMSCs were adhered like a fibroblast morphology and with pool like growth alinement.Flow cytometry showed that the third passage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D73,CD90and CD105 expression.Conclusion The MSCs from bone marrow in this study show great capability of proliferation.Key word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Separation;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大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大全

一、四种方法简介及优缺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有4种体外分离方法:贴壁筛选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免疫磁珠分离法。

贴壁筛选法是利用细胞贴壁时间及贴壁牢固性的不同逐步将非贴壁细胞和其它杂质细胞去除的一种简单易行的培养MSCS的方法。

贴壁分离培养法分离的MSCS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可连续传代,体外培养扩增能力较强,其缺点是细胞纯度较低。

此方法简便,冲出骨髓直接培养,然后利用骨髓MSCS 贴壁生长特性,更换培养液逐步去处漂浮生长的造血系细胞即可获得较纯化的MSCS;而且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泌生长因子和促贴壁物质,可促进MSCS 贴壁生长,因此全骨髓贴壁法更为可取。

密度梯度离心法梯度离心法的核心主要是基于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梯度离心法是根据骨髓中细胞成分的比重不同,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单个核细胞,再进行贴壁培养,从而达到分离、纯化MSCS的目的。

Pittenger等的研究发现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第一代时纯度可以达到95%。

常用的分离方法免疫磁珠法,是利用免疫学的技术分离MSCS,分离细胞的纯度高。

Phinney 用一种免疫耗损技术精确地将造血细胞系和内皮细胞系从基质细胞中分离出来,提供了一种能高效的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但目前仍未筛选到真正特异性的细胞表面标记;而且,这两种分离方法的操作对细胞活性都有较大影响,造成MSCS损伤,出现增殖缓慢等问题,这些技术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两种方法的应用。

因此,如何能简便高效地获得均质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和细胞群仍需要继续探索。

分离细疫磁珠分离和流式细胞仪筛选的方法,不仅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大,而且操作复杂,价格昂贵。

然而,这些纯化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比较复杂,一般仅限于在各自的实验室应用。

二、具体实验流程1. 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 实验动物Sd大鼠2 试剂和仪器BSA、荧光标记小鼠抗体x、PE磁珠试剂盒、抗生物素磁珠、MiniMACS分离器及MS分离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鉴定
取融合至90%左右生长状态良好第3代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胰蛋白酶消化、室温离心、细胞 计数,调整待测样本细胞数为1×109 L-1,分 装至各PE管中,依次加入单克隆抗体CD44、 CD29、CD90、CD45、CD34、CD11b,每 管设立同型阴性对照组(对照组中不加任何抗体)。 常温避光孵育40 min,PBS冲洗细胞,细胞重 悬,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
实验方法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分离及传代培养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 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鉴定 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诱导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分离及传代培养
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经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全身浸 泡于体积分数为75%乙醇消毒30 min,于超净台无菌 操作下取其双侧股骨与胫骨,PBS冲洗,剪去骨两端干 骺端,用10 mL注射器吸取LG-DMEM培养液反复冲洗 骨髓腔,收集经细胞筛过滤后的细胞悬液,以1 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以 1×109 L-1的细胞浓 度接种于25 cm2塑料培养瓶,置于37℃、体积分数为 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全量换液, 2,5 d分别半量换液,7 d全量换液。待培养瓶中细胞 分裂增殖80%-90%汇合单层时用1.5 mL TrypsinEDTA解离细胞,当细胞充分离散时,加入5 mL的含血 清培养基终止消化,离心细胞悬液,1 000 r/min离心 5 min。弃上清,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 LG-DMEM培养基,将重悬的细胞悬液以1∶2比例进行 传代。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取原代和第8代细胞,每日用倒置相差显微镜 观察其生长形态及特征并照相记录。取生长良好 的细胞于含10%二甲基亚砜的血清中冻存,2周 后复苏,锥虫蓝拒染实验检测死亡及存活细胞, 继续于37 ℃,体积分数为5%CO2培养箱中培 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
取第1,3代细胞,胰酶消化后计数,以 5×104个/孔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入10 μL CCK-8溶液,37 ℃,饱和湿度,体积分数为 5%CO2培养箱孵育2 h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 于450 nm波长下检测吸光度值。然后在检测第 1,2,3,4,5,6,7天同一时间作相同检测。 根据吸光度值绘制细胞增殖曲线。
结果
刚接种于培养瓶的骨髓细胞大多数悬浮于培养液中,细胞呈圆形,大小不一。接种 24 h后开始贴壁,通过更换培养液,去除悬浮未贴壁细胞,48 h后贴壁细胞逐渐伸展为 梭形、多角形、不规则圆形,排列不规则(图1A)。7 d后,贴壁细胞显著增多,以小圆形 和梭形细胞为多,部分细胞排列趋于平行,部分成旋涡状生长(图1B)。第3代骨髓间充质 干细胞生长较原代细胞快,以梭形细胞为主(图1C)。细胞传代至第8代,细胞增殖活力未 见明显变化,主要以大而铺展的多形细胞为主(图1D)。
全骨髓贴壁接触培养SD大鼠骨 髓间充质干细胞
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主要内容
1.前言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前言
近来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不但具有来源广泛、易于获取、增殖迅速、可自体 移植、体外基因转染率高等特点,而且在不同诱导剂培养下可分别诱导分 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及肝细胞等已成为适合 组织和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以及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但在骨髓中骨 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极低,仅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01%-0.1%,如 何为组织和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提供数量充足、活性良好的骨髓间充质干 细胞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依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塑料培养瓶具有黏附贴壁特性,实验采用贴 壁法,建立一套简单、快速、有效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 、增殖和纯化方法,观察其生长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验证其向成骨、成软 骨、成脂分化能力,为进一步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及组 织工程奠定实验基础。
结论
上述实验结果证实,体外分离培养的SD大鼠 骨髓细胞为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非其 他造血谱系干细胞,并建立了一套简单、有效、 获得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增 殖、鉴定的方法。传代至第3代时,可获得纯度 高、数量足、生物活性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为本研究课题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以 及提供了数量充足的种子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诱导分化
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 5×107 L-1接种于24孔板,待细胞贴壁生长融 合至70%-80%时,向各诱导孔中分别加入成 骨细胞诱导剂(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 生素C-2磷酸钠),成软骨细胞诱导剂(含地塞米 松、转化生长因子β、维生素C),成脂细胞诱导 剂(含地塞米松、胰岛素、吲哚美辛)。各诱导孔 定期换液,以未经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干细胞表dm 标记物的表达,结果显示:细胞均一 表达CD44、CD29、CD90,阳性率分别为99.69%、83.99%、95.05%,而 CD45、CD34、CD11b/c则呈阴性表达,分别为0.28%,0.62%,4.25%(图 2)。

经成骨诱导剂培养11 d后,细胞胞质内充满颗粒,细胞呈集落样生长, 细胞间可见钙质沉积,细胞结节中心的细胞融合失去细胞结构,钙结节形成 明显,经茜素红染色呈红色结节(图3B);经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细胞外基 质有大量紫褐色沉淀,呈强阳性表达(图3C);经vonkossa矿化染色可见 细胞聚集处有黑色固块,岛状分布,呈强阳性表达(图3D)。骨髓间充质干 细胞经成软骨细胞诱导剂培养21 d后,诱导而成的软骨细胞变大、变圆,表 面变的光滑,经甲苯胺蓝染色,可见胞质呈蓝色(图3E)。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经成脂诱导剂培养19 d后,诱导而成的脂肪细胞脂质累积,脂滴数量增加并 相互融合,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多边形,经油红O染色显示许多细胞的 胞浆内有大量脂质沉淀(图3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