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终考试作文讲评
高一10月月考试卷讲评(三)

文体
• 记叙文是以 叙述 为主要表达方 式,以写 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 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
记叙
记叙是人物经历、事件进行的述说,重 在过程性,所以记叙文有线索才能使文章显 示清晰的思路和结构。 • 线索主要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 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思想感情的变化 为线索,等等。
写作指导
• 点题扣题 • 写典型事 • 刻画细节
一、点题扣题
1、开头点,结尾点,中间点; 2、点标题,点线索,点过渡衔接; 3、借助环境烘托、语言、心理描写点题。
示例:
回
家
几声沉闷的雷声过后,狂风卷走了午后的宁静,行人 慌乱地奔跑,鸟儿急急地归巢…… “只有家才是温馨的港湾。”我喃喃。泪水忍不住滑 落。 金钱迷住了双眼,权势夺走了灵魂。您何时才能回到 曾经温暖的家?我一手擦着滚烫的泪,一手写下了这封信。 (开头) 放下手中的笔,朦胧中,依稀看到高大的爸爸正奔行 在回家的路上,他脚下的路,很宽,很平,很亮,很 美…… (结尾)
比较阅读,体会细节描写表达效果
A、高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 我说,妈妈我想你们,妈妈说她也想我…… B、高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 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 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 来…… C、高一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 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 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 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 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 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 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高中生作文讲评:《△和○的联想》

高中生作文讲评:《△和○的联想》讲评人:《作文岛》编辑张永程作文作者:吉林一中高一毕然作文原文:生活中,△和○几乎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都对它们的存在麻木不仁了。
但真的认真思考它们的意义,不仅包罗万象,而且也十分有趣。
⑴首先,它们是从数学上定义出来的。
三条线段围成的几何图形称作△,而一条线段绕定点旋转而扫过的轨迹称作○。
自然它们也有许多不同特点。
⑵由于○的中心到四周任何距离都相等,所以旋转起来高度并不会起变化,人们因此制成了车轮。
而由○引申却可以想到四周上每一个点地位平等,由此人们制造了圆桌,它在联合国有的会议上可以大大发挥作用,避免因座位而引起不必要的国际纠纷。
⑶而△在理论证实下,它最稳定。
你可以用木棒组成任意多边形,使它们的接处可以活动,而唯一能不随受力而改变形状的只有三角形。
人们由此而想到把篱笆编成三角形的孔状,以及三角架。
如果由△引申的话,在家庭中,父母和一个孩子是稳定的重要因素,这样成分构成的家庭最不容易分散。
在军事上,有三个军事集团三足鼎立,最难出现大规模战争,因为谁都怕第三者得渔翁之利。
⑷○,它的特点之一是当周长相等时,○的面积比等周长围成的其他图形的面积都要大。
这就是为什么碗、桶、盆、盘都要制成圆形。
○引申为包容,像在数学上用○来圈住集合中的元素,表示集合间的关系,给人很形象的感觉。
⑸△,它是任何一个复杂的多边形的构成部分,任何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三角形,体现了微积分的思想。
而这个性质使复杂陌生的问题变得简单,从而得到解决办法,这就是“化归”的核心思想。
⑹○,在物理学上也有不可思议的道理,像星球发展论。
由于核心对外界物质的相同引力,向心力与离心力作用,星球多呈类球形,而球形正是○的立体形。
⑺△,在坚硬的物质受到打击而粉碎,表面看形成杂乱无章的几何体,但经过洞察和统计,形成三棱锥的几率最高,这怎能不令人惊奇。
⑻在心理学角度,喜欢圆的人往往比较随和,随遇而安,特点不明显。
而喜欢三角形的人思维独到,性格有个性。
高中期中考试作文讲评

小马过河
有《小马过河》这样一则童话故事:小马要过 河,先遇着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过去。牛大伯说 水很浅,完全可以过。小马正准备过河,遇到了 松鼠,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 死了他的一个同伴。这时,小马没主意了,回去 问妈妈。妈妈叫他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 马过去了。水不深不浅,刚好过膝盖。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份相信别人的经 验,要做成一桩事,还得靠自己亲身实践。
期中考试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1、中心论点鲜明、醒目 2、举例充分,分析及时 3、语言有文采
考场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冰心说:“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 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 你自己!’” 要求全面理解小诗,(可立足全诗,也可其中的 某一句内容)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一篇 800字以上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 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行万里路,著绝代书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讯先生尊为“史家之绝 唱”。他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如此有声有 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岁时的一 次全国大游历。游淮阴他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 访齐鲁他瞻 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到彭城,他 听取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 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门……可以 说司马迁因为青年时有了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 才能著出不朽的史书。
作文题目我要去西藏永不停止的力量李青松人生的价值李曦萌也谈成功刘博因时制宜董镓宁实现自己价值的途径魏丽颖学会付出王冠一轰轰烈烈把握青春李美慧成长的过程索丹阳实现自己价值的途径魏丽颖面对现实王彦鸾牺牲谭露做真正的自己高嵩选择的不同何美贡献自己服务他人徐亚楠发展自我岳彩发展前进的动力张胜冬做个甘愿奉献的人苏跃军人的牺牲王阳牺牲的伟大丁思雨牺牲让爱洒满人间李丹妮直面困难发展自己张美玲贡献是一种选择王可欣作文题目3句式整齐讲究修辞手法很形象春季春风把清凉奉献给了大地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总结与反思(9篇)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总结与反思(精选9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期中考试语文总结与反思(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总结与反思1按照学校的安排,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完成高一下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对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找出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查找原因,就下一步的工作制定整改措施,分析情况如下:一、通过成绩分析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各分数段双上线人数均偏低,制约了语文语成绩的提高,这也是语文学科多年来的一块心病,下一步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成绩,强化培优补弱工作。
2、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差,卷面潦草、不规范也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此次语文考试中扣书面分的力度很大,有的学生因此丢掉了34分。
3、学生中存在眼高手低、忽视基础的现象。
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维不严密,会做的题得分率低。
如很多基础不错的同学选择题只得了一半的分,与第二卷得分不成正比。
4、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不善于归纳、总结,个别学生学习动力还不足,作业、错题本落实不到位。
5、学生应试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习惯;审题不仔细,答题不严谨,规范性不够,很多解答题中的常规步骤写的不全、不准。
二、近期目标:狠抓落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搞好学法指导,抓好优生的培养工作和各班边缘生的推进工作,力争期末考试成绩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三、保证措施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学情、考情。
一方面,对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要在教学过程中,彻底落实。
另一方面,要研究学习近几年的考题,作细致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重点研究考试题所考查的学科知识重难点,题型的设计、命题规律以及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核心。
2、狠抓备课。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要围绕结构构建、知识点排查、重难点突破,习题选择,教学结构优化等主要方面,从集体和个体两角度,将备课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高一语文陀螺讲评

即墨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自主学习案【写作原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一次,我在玩陀螺时,父亲问我:“知道陀螺的底端为什么是尖的吗?”“因为只有底端是尖的,陀螺才能旋转起来。
”我说。
“如果把陀螺底端的尖截除,留下一个较大的横切面,还能旋转起来吗?”父亲问。
“不能。
”我说。
“知道为什么不能吗?”父亲问。
“如果陀螺的底端不是尖的,那么它就不能立足一点,又怎么可能成功呢?”父亲说。
“另外,如果陀螺的底端不是尖的,那么它与地面接触面也就大,接触面大,陀螺旋转起来所受的摩擦力也就大,摩擦力一大,又怎么旋转得动呢?”父亲又说。
“当然,离开鞭子的抽打,陀螺也无法旋转起来。
”父亲补充说。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写记叙文;④不少于800字。
合作探究案【写作指导】这是一个故事类的新材料作文题,人物对话中隐喻着生活的哲理,需要认真思考和挖掘。
审题时先要审清对象,再厘清之间的关系。
首先明确材料中的三个对象“我”“父亲”和“陀螺”,其次梳理他们之间交织成的几种关系:思考“陀螺”之所以能够旋转起来的原因,由此联想立意;“父亲”提出把“底端的尖截除”的状况,要思考导致陀螺不能旋转的原因,由此联想立意;“父亲”最后说“鞭子的抽打”,话语中蕴含着什么,由此进行联想立意。
可运用由果溯因法、假设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和联想,从而审题立意。
角度一:从分析陀螺能够旋转起来的原因来立意。
因为陀螺的“底端是尖的”,如此细的“底端”,让它的摩擦力变得最小,因而实现旋转。
由此可见,陀螺的旋转在于它所立足的“点”,基于这个“点”实现了旋转,所以从这个“点”生发,联系现实生活思考。
从这个视角立意可提炼出“做事要专注,不可三心二意”的观点。
选材小贴士:选这个角度的素材,主要是体现人物一辈子专心致志于某一信仰或追求。
这样的素材内容丰富,但尽量要选一些有新意的典型素材。
如托马斯・潘恩一辈子致力于北美大陆脱离英国的专制统治,号召北美大陆人民追求自己的民主与自由,并写下《常识》的小册子,彪炳史册。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作文批改与讲评

执信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作文批改与讲评执信中学何淑琴一、期中考的考试目标期中考的测试范围,以粤教版必修一的内容为主,而作文亦是按照必修一的表达与交流的目标进行教学与考查。
中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会渴望理解和完善自己的人格,省悟自身。
在人生经历中,寻找成长的养分;在与人相处中,探问、审视和反思。
越了解自己,就越能理解他人,从而获得友谊和真爱;在观察和欣赏他人中,学会尊重宽容、学会承担起解决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现实问题的责任和使命。
在上半学期,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作文教学活动,已经写过《相处》《童年“傻”事》《__ _也是我的老师》等作文,较好地实现了必修一的表达与交流的教学目标。
二、期中考作文批改和讲评下面就期中考试作文做一个批改、讲评的说明。
作文题目:在人生路上,我们不仅有在学校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有在家中、在社会各个领域、各种场所给我们教益的亲人、朋友以及陌生的人们,他们也可以是我们的老师。
请以“也是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你要记叙的对象,使题目完整;全文不少于700字;卷面要整洁;每错一个字扣一分。
(一)作文评改标准1、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10分);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不计、6个封顶);卷面不洁扣1-2分;缺字每少30字扣1分;没有标题扣2分。
2、试评后,讨论评改要求。
(1)从题目的“也”字看,要求学生的记叙对象应该是除学校老师以外的人或物。
若写学校的老师,内容三等(11-15)表达二等(16-20)发展三等(5-6)总分不超过40分;(2)记叙对象若写篮球、钢笔、自行车、珍珠链等物,一定要写出事物本身的特点给自己的启发,从中悟出的道理,若没有写出事物的特点及教育启发作用,内容三等(11-15),若能挖掘事物特点并由此发现某些道理哲理,内容二等中(16-18),表达二等(16-20),发展(5-6);(3)记叙对象为“爱”“恐惧”“寂寞”等思想情绪、情感品行,这些都是人、事、物产生的结果,不是客观存在的具象,因而应选写具体客观的人和物为宜。
高一语文期终考试作文讲评

高一语文期终考试作文讲评(2006、6)一、作文题目展示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罗,成就了一道风景。
请以“借”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二、审题(1)审材料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凭借枯树和篱笆)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成就了一道风景(凭借牵牛花和紫藤罗)结论:“借”的内涵——借力发力、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互利双赢等。
联系: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2)审提示语本题没有提示语。
(3)审要求同高考作文要求。
(4)审题误区有一部分学生审题光注意话题“借”,却忽略了对上面引出话题“借”的这一段材料的审读。
试想,如果审一下话题就可以了,那么要材料干什么呢?(5)审题方法话题作文题目一般有材料、提示语、话题和作文要求四个部分组成,审读时要完整清楚,不能有所遗漏,特别要对揭示话题含义的词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们往往就是话题的核心所在。
三、优秀题目展示区《双赢》(郎静)、《栀子花开》(蒋玲)、《有一种美叫“借”》(周楠)、《学会巧借》(吴瑶丰)、《站在巨人肩上》(陈武臻、李伊真)、《“借助”的力量》(李沁心)、《双赢的美丽》(殷飞宇)、《“借”是一种智慧》(吕连杰)、《帮助他人,成就自己》(汪燕)、《双方的依靠》(王柏栋)、《借着翅膀飞翔》(杨小燕)、《凭借,产生魅力》(王柳青)、《雪与梅》(王勇驹)、《不做独舞者》(毛焱)、《借之波,借之势》(孙婉颖)、《“借”就辉煌》(谢璐岚)、《两各人的路,好走些》(汪洁)四、作文片断展示区(1)文章开篇“借助”的力量(48分)高一(2)李沁心牵牛花与篱笆枯树,无疑编写了一段美丽的故事,于是,我们再没有人敢嫌恶篱笆和枯树的古朽与灰暗。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1000字本文主要讨论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的分析及反思。
首先,我们将对试卷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随后,我们将讨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试卷概括:本次试卷由三部分组成:阅读理解、填空和作文。
其中,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五篇文章和30道选择题,填空部分包含20道题,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优点:试卷总体难度适中,考查内容涵盖面广,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体裁多样,结构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填空部分包含多种语文知识点,从语音、语法到词汇、句法都有涉及,能够全面检测学生的语文掌握情况;而作文则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深入思考,营造氛围,培养想象力,写出一篇有条理、有思想、有创意的文章。
不足之处:阅读理解部分的某些题目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运用高级语言技能或进行深层次理解。
这对于一些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填空部分的一些题目相对较简单,缺少一些较难、较考验技巧性的题目,需要更多的挑战元素。
作文题目没有给学生明确的主题或话题方向,导致有些学生缺乏思路或顺序,难以写出一篇有深度、有条理的文章。
改进建议:为了更好地提高试卷的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在阅读理解部分中适度添加一些易懂、有启发性的文章和题目,使得试卷的难度更加平衡。
2. 增加填空部分中一些难度适当、考验技巧和思维能力的题目,并且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用多种语言知识解决问题。
3. 在作文考试中提供更加明确的主题和话题方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文章,并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让他们更多地练习写作,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 加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促进,呼吁学生多读作为课外实践,提高全面能力的同时,更加明确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在考场上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提高语文考试试卷的质量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帮助他人,成就自己(46分)
高一(2)汪燕
……
亚马孙平原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一种树周围几乎不长其他的树,形成一个个只有单一树种的林子,当地居民称之为魔鬼花园,后来的研究表明,是一类蚂蚁丰富(?)喜欢喝这种树分泌出来的汁液,所以用蚁酸咬死了其他周边的树。
这两种生物互相依靠,都得到了各自生存的机会。
高一(1)殷飞宇
……
这就是双赢,是因为彼此借鉴而产生美,是一种“借”的艺术。
蒲公英借助风儿传播种子,风儿借助蒲公英点缀了天空。
鱼儿借湖水活跃了筋骨,湖水借鱼儿增添了活力。
人们借春天歌颂了美丽,春天借人们展示了绚丽。
朋友们回味这“双赢”美丽,这“借”的美丽吧,愿它把明天装饰地更美好。
帮助他人,成就自己(46分)
河水被大山所拒绝,却借助悬崖而一跃而下成为壮观的瀑布,于是山谷便振振有声。
蝴蝶借助封闭的茧而幻化成美丽的精灵,成为花间的天使,而花也由此生机勃发。
……
借,是一种快乐,借,是一种超越。在不断地超越自身从而获得内心最真地快乐。于是地平线也可以近在咫尺,你说呢?
“借”就辉煌
高一(1)谢璐岚
……
河水借着小鱼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而小鱼则借着河水畅快淋漓,无拘无束。
郑和是一个航海家,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他带着天朝上谕,所到之处,送陶瓷,送丝绸,送茶叶。他送去的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同时也收获了异域文化,更有礼赞和膜拜。他是东方的“礼”,是东方的智慧。当哥伦布带着他远洋的发现,成为西方殖民者在海上旅行的明灯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殖民者的先驱,为了东方的黄金,为了东方的丝绸而来。所到之处,带给土著居民以灾难,带走了车载斗量的财富,留下了殖民地上泣血的控诉。所以郑和的航海史是金色的,处处焕发着“双赢”所带来的人伦光辉;所以哥伦布的航海史是血色的,处处浸染着贪娈所带来的罪恶。
三、优秀题目展示区
《双赢》(郎静)、《栀子花开》(蒋玲)、《有一种美叫“借”》(周楠)、《学会巧借》(吴瑶丰)、《站在巨人肩上》(陈武臻、李伊真)、《“借助”的力量》(李沁心)、《双赢的美丽》(殷飞宇)、《“借”是一种智慧》(吕连杰)、《帮助他人,成就自己》(汪燕)、《双方的依靠》(王柏栋)、《借着翅膀飞翔》(杨小燕)、《凭借,产生魅力》(王柳青)、《雪与梅》(王勇驹)、《不做独舞者》(毛焱)、《借之波,借之势》(孙婉颖)、《“借”就辉煌》(谢璐岚)、《两各人的路,好走些》(汪洁)
(3)审要求
同高考作文要求。
(4)审题误区
有一部分学生审题光注意话题“借”,却忽略了对上面引出话题“借”的这一段材料的审读。试想,如果审一下话题就可以了,那么要材料干什么呢?
(5)审题方法
话题作文题目一般有材料、提示语、话题和作文要求四个部分组成,审读时要完整清楚,不能有所遗漏,特别要对揭示话题含义的词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们往往就是话题的核心所在。
……
没有张丹就没人认识张昊,没有张昊也没人认识张丹。这对双人滑选手在冬奥会上的表现令人赞叹。配合多么流畅,动作多么优美。要知道,要是让他们参加单人滑,那可就是大众化人物了,只有双人滑才是他们的舞台。因为他们善于依靠对方,了解对方的特点,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旋转,每一下跳跃。他们把和谐演绎到了最高境界。他们把男女运动员的特点、美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云朵借天空展示自己的缥缈变幻,天空借云朵展示自己的蔚蓝明丽;
浪花借大海展示自己的晶莹透明,大海借浪花展示自己的浩瀚无垠;
泰山借土壤展示自己的巍然伟岸,土壤借泰山展示自己的深沉踏实。
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将自己的力量借给他人,他人才不会吝啬地帮助自己。
……
借,不亦乐乎(45分)
高一(1)刘益枫
我们常说要自力更生,自己得事情自己做,靠别人是不会有结果的。其实不全然,借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取得成功的法宝,一种双赢。
高一(2)汪燕
……
我愿是一滴雨,滋润一朵玫瑰,成就自己的美丽;我愿是蚁米阳光,滋润一株小草,成就自己的光华;我愿是一颗流星,点缀整个天空,成就自己的灿烂;我愿是一股微风,击响一枚金铃,成就自己的清啸……
我愿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借之波,借之势(50分)
高一(1)孙婉颖
……
星星被白昼所拒绝,却借助黑色的夜闪烁着自己的光辉;黑夜也由此熠熠生辉。
第二段,以简洁的语言糅合进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内容,话语之间凸现“双赢”。
第三段,正式点题——一种合人伦而又美丽的道理——双赢。
第四段,以尺寸合作,互利双赢,展开论证。
第五段,运用类比联想,巧妙过渡,宕开写作思路,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叙写了孔子精神意义上的双赢,姜太公行动上的双赢。文章层次分明。
第六段,选用郑和和哥伦布的历史事例,以鲜明对照的方式凸现了“双赢”的人伦光辉。
是呀,很多时候,恰到好处的搭配,或者无意中的相互借助,都将形成一种天造地设的完美。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玫瑰树根》吧。从中,我们了解了树根那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同时也更为珍惜玫瑰的美丽。于是此时,树根的高尚与花朵的娇艳就达成了一种惊人的统一。花朵借助树根的力量,汲取清泉,成就了自己惊艳的容貌;树根借助花朵的芳容,成就了自己高尚的品格,为世人所敬佩敬仰。所以,二者是多么缺一不可呀!
我也知道,变幻莫测的天空,只有借助了轻柔的白云,辉煌的日光,皎洁的月光,闪烁的星光,才时而壮美,时而神秘,时而妩媚,使人那样的沉醉。
……
两个人的路,好走些(49分)
高一(2)汪洁
……
寇仲,徐子陵,一个有勇,一个有谋,相互借鉴,相互扶持,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三顾茅庐,刘备借到了孔明的智慧,孔明借到了刘备的权势,成就了一代枭雄,一代谋臣。
……
雪与梅(50分)
高一(2)王勇驹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白梅香,各有其特色与不足,然梅花雪夜却能造就另一番不同的景色:白雪皑皑,梅花独立。看上去梅花似乎更白,雪似乎飘香。雪香梅白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互借,借一切可以充实自己的东西。
鱼儿借水畅游,花儿借蜂递粉,蒲公英借风播籽……
(4)篇章结构
借,不亦乐乎(45分)
高一(1)刘益枫
(一)、文章开头
(见前)
(二)、文章中间(分论点模式)
1.借是一种智慧。
2.借是一种勇气。
3.借也是一种慷慨。
4.借更是一种双赢。
(三)、文章结尾
借着翅膀飞翔(48分)
高一(2)杨小燕
(一)文章开头
(二)文章中间(小标题模式)
1.故事一:鱼与水的故事
双赢,是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它源于尚“礼”的人。历代追求的和谐,如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这是一种善心地付出,又是一种智慧的回报。
双赢是一种由自然而来而又荟萃于社会人伦的智者之思,智慧之美。
【点评】:
第一段,考生以“人借花传情,花借人繁衍”开篇,道出人花互利双赢的辩证关系。诗话语言简洁明了,快速点破题旨,为下文展开确定了基础。接着又用“果实做了鸟儿的食物,鸟儿做了种子的翅膀”阐释鸟儿与果实之间互惠互利的辩证关系,照应上文,并再次点明题旨。
……
“借”是一种智慧(48分)
高一(2)吕连杰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纷繁复杂,叫人眼花缭乱。但放下脚步,聆听生命地悸动,你会发现藏在繁乱无章之下的竟是同一种脉搏。是的,万物之间实际上紧密相连,相互衬托而相互统一。
……
帮助他人,成就自己(46分)
高一(2)汪燕
瀑布借岩石展示自己的冲击力,岩石借瀑布展示自己的坚硬不屈;
二、审题
(1)审材料
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
(凭借枯树和篱笆)
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成就了一道风景
(凭借牵牛花和紫藤罗)
结论:“借”的内涵——借力发力、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互利双赢等。
联系: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2)审提示语
本题没有提示语。
木匠做短了进贡来的木材,石匠借此就做出了隆起的石墩。既保全了木匠的性命又为中华建筑多增了一份姿采。
人类在自然母亲的教化下,懂得了一种合人伦而又美丽的道理——双赢。
取尺之长,彰显小寸的灵巧;取寸之短,又褒扬了尺的长度。于是尺寸合作使工之器愈利,使工之事愈善。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双赢,它抹去了勉强别人所带来的压力,也减少了被别人勉强所带来的痛苦;“姜太公钓鱼”是一种行动上的双赢,它避免了垂钓人枯坐求鱼时的心焦,也减少了池中鱼儿嬉闹时的忐忑。两不伤害,求的时一种静默,是一份期许和等待。于是孔圣人成就了美名,于是姜子牙等到了他的伯乐。
……
(3)文章结尾
双赢(49分)
高一(1)郎静
……
这是一种智慧,叫做“双赢”。
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就不会有诸葛亮的千古流芳;没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就没有蜀国的三足鼎立。
没有刘邦的重贤用能,就不会有韩信的“多多益善”;没有韩信的雄才大略,也就没有刘邦的一统天下。
没有绿叶的衬托,就不会有红花的艳丽;没有红花的娇艳,也就没有绿叶的青翠。
(2)文章中间
双赢的美丽(50分)
高一(1)殷飞宇
……
弱小的寄居蟹没有什么御敌之术,于是它躲藏在海葵丛中,借海葵致命的毒液帮助自己防卫敌人;而海葵也得到了好处,它可以免费品尝生长在寄居蟹身上的寄生虫。如果寄居蟹离开了海葵,不出三天就会死于乌贼手下,海葵也只好劳神苦思地去捕食。
这是多么巧妙的双赢啊!两者彼此相“借”,既保护了蟹,又喂饱了葵。双赢常常会达到意外的收效。
依靠双方,可以把自己表现得更美;依靠对方,也可以把对方表现得更美;依靠对方,能提升自己得思想境界。
……
站在巨人肩膀上(52分)
高一(1)李伊真
……
我知道,美丽的风筝,只有借助了微风的吹拂,才能在空中悠闲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