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的临床意义
胆红素及尿胆原检查的临床意义

正常情况下,尿中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阴性或弱阳性(定量0~5.9μmol/24h或0~3.5mg/24h)。对于阻塞性黄疸,由于结合型胆红素不能进入肠道,因此,尿中的尿胆原为阴性,而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尤其是后者)则因产生大量的结合型胆红素,进入肠道后转化为尿胆原,吸收入血随尿液排出而呈阳性或强阳性。尿胆红素检测的是结合型胆红素,阻塞性黄疸因结合型胆红素不能从肠道排除,大量聚集在血循环中,进入肾脏随尿排出,因此呈阳性。
三种黄疸的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检查鉴别
类型 尿胆红素 尿胆原
肝细胞性黄疸 阳性 阳性
胆红素由血红蛋白中血红素转化而来,正常人每日生成胆红素约250~350mg,其中80%~85%来自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衰老的红细胞在脾、骨髓或肝内被裂解,释出血红蛋白(每日4~6g),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作用下转变为胆绿素,胆绿素再在“胆绿素还原酶”催化成胆红素(1克血红蛋白能生成34mg胆红素)。这时的胆红素尚未与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称非结合型胆红素(脂溶性间接胆红素),如果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则成为结合型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结合型胆红素经胆汁分泌进入肠道,在回肠末端和结肠内经细菌作用而被还原成尿胆原,多数尿胆原随粪便排出,小部分尿胆原(10%~15%)被肠粘膜重新吸收,经门静脉而达肝脏,其中小部分经肾脏随尿排出,这就是我们尿中所检测到的尿胆原。
直接胆红素测定SOP_DBIL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直接胆红素测定SOP_DBIL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一、直接胆红素测定的临床意义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是从红细胞和其他组织中释放的胆红素的成分之一、正常情况下,直接胆红素的浓度较低,只占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的一小部分。
然而,当胆红素代谢障碍时,直接胆红素的水平会升高,显示出一些特定的临床意义:1.肝功能评估:直接胆红素测定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肝脏是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主要器官,当肝脏受损或胆道阻塞时,直接胆红素的水平会升高。
2.胆道疾病诊断:直接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可能是由于胆道梗阻、胆管炎、胆上皮细胞损伤或其他胆道疾病引起的。
通过测定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可以协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血红蛋白病变:一些血红蛋白病变如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性贫血等,会导致血红蛋白不正常分解,使得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升高。
通过测定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贫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直接胆红素测定的检验科生化项目SOP的详细步骤:1.标本采集:采集患者血清标本,禁食时间要超过8小时,以避免脂质和胆固醇的影响。
2.试剂准备:根据试剂包装上的说明书,将试剂准备好。
一般包括直接胆红素试剂、标准品和质控品。
3.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血清标本放入试剂盒特定的反应池内,加入适量的试剂。
4.反应:将反应池放入试剂盒中的分光光度计中,按照光度计参数设定,启动反应。
5.数据分析:根据反应的结果,使用光度计测量直接胆红素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将吸光度值转换为直接胆红素的浓度。
6.质控品检测:每天开始工作前,需对质控品进行检测,确认试剂盒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7.结果判读与报告:根据测量结果和参考范围,判断直接胆红素的浓度是否正常。
将结果报告给医生或病人。
8.仪器维护:定期对光度计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胆红素偏高的临床意义

昆明医学院附属肝病康复医院专家介绍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的和,故总胆红素偏高也多是由直接胆红素和(或)间接胆红素升高造成的,因此总胆红素偏高的危害既可是易诱发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淤胆型肝炎;也可是易诱发溶血性黄疸。
一般来说胆红素偏高既有可能标示着是肝脏内的疾病也可能是肝脏外的疾病。如果是肝脏内的疾病,则有可能是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是急性黄色肝坏死,也可能是肝硬化。表现为肝脏外的疾病主要有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胆红素偏高有什么临床意义?肝病专家指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胆红素偏高的问题就要找到导致胆红素升高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那么首先我们要先找到导致肝细胞受损的原因。只有找对原因了才能够真正有效的治疗。如果乙肝患者出现胆红素偏高,那么就要积极治疗了。
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临床价值

准确测定血清中各种不同胆红素组份的浓度,对于协助临床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利用HPLC已可以详细鉴定血清中各种胆红素组份及其分子形态。
目前大多数临床实验室都采用传统的重氮化合物方法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指标,并计算出间接胆红素指标。
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师也习惯于采用术语直接胆红素来表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而用术语间接胆红素来表示未结合胆红素。
然而,由于其测试方法学的局限性,直接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之间的对应只能是近似的。
此外,由于未结合胆红素是经由计算得出的,因而当参与计算的被测组份在测定中的任何变异与差错均可能导致间接胆红素计算结果的明显误差。
Ortho-Clinical Diagnostics的VITROS 950和250临床化学分析系统采用干化学技术,可直接测定总胆红素(TIBL)、结合胆红素(Bc)、未结合胆红素(Bu)三种不同的胆红素组份,并与HPLC分离检定结果相匹配。
利用VITROS BuBc测试干片可以直接测定未结合胆红素(Bu),并且对样品的光降解和溶血等干扰因素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因而使其具有较好的分析特异性。
这种检测方法的改进为病人的诊断和监护提供了显著的便利。
目录一、胆红素的组分二、胆红素的传统检测方法以及VITROS干化学检测方法1、胆红素的传统检测方法2、胆红素的VITROS干化学检测方法三、胆红素的临床效果四、胆红素的临床应用实例1、对新生儿用BuBc检测的说明2、非结合胆红素(B u)升高3、结合胆红素(B c)升高4、δ-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5、为什么直接和总胆红素不会快速下降6、真实的结合胆红素优于直接胆红素一、胆红素的组分采用传统的重氮化合物方法测定胆红素,可以得到如下指标:➢总胆红素(T-BIL),测定➢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间接胆红素(I-BIL= T-BIL-D-BIL),计算以前,人们并不了解直接胆红素是结合型的,而间接胆红素是未结合型的。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及临床意义

03
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其他系统疾病的预警
01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还可 以反映其他系统疾病的情况, 如胰腺炎、胆囊炎等。
02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如果血清 总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可能 提示存在其他系统疾病的风险 ,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03
此外,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 化还可以反映营养状况和免疫 功能等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 患者的健康状况。
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利尿剂
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 紊乱,影响肝脏功能,进而影响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对肝 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血清总胆 红素水平升高。
生活习惯因素
01
饮食
长期高脂饮食或过度饮酒可能对 肝脏产生损害,影响血清总胆红 素水平。
02
03
运动
精神压力
长期缺乏运动可能导致代谢紊乱 ,影响肝脏功能,进而影响血清 总胆红素水平。
04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异常的处 理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血清总胆红素异常升高的患者, 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帮助降低 胆红素水平。这些药物包括腺苷蛋氨 酸、苯巴比妥等。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 ,按时按量服药,并注意观察病情变 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饮食调整
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以降低血 清总胆红素的合成。
长期精神压力可能导致免疫功能 下降,影响肝脏健康,进而影响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03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的临床意 义
对肝功能的评估
血清总胆红素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水平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 、代谢和排泄功能。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是多少 这些临床意义对你很重要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是多少这些临床意义对你很重要总胆红素是反应肝胆疾病的指标之一,那么对于正常人来说,总胆红素的正常值是多少呢?一、总胆红素的正常值是多少总胆红素:1.71~21μmol/L(0.1mg/dl~1.0mg/dl)胆红素是人体胆汁中的色素,呈橙黄色,它属于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有毒性,对于人体大脑和神经系统有不可逆的损伤,但也具有抗氧化剂功能,能够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
临床意义血清中总胆红素的测定是肝、胆功能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准确的反映出黄疸的程度,对临床诊断隐性黄疸有重要意义。
二、新生儿总胆红素正常值婴儿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是0~6.8mol/L以下;间接胆红素正常值是1.7~10.2mol/L以下;而总胆红素正常值是3.4~17.1mol/L。
生理性黄疸一般来说新生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的现象,新生儿出生2天左右,皮肤开始变黄,3-5天时达到高峰,7-10天左右就会消失。
在这个阶段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5mg/dL。
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
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
3.黄疸指数升得太高,有15mg/dL。
4.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0天,如果超过2周就要注意。
三、直接胆红素正常值范围直接胆红素:0~7.32μmol/L(0~0.2mg/dl)直接胆红素是由间接胆红素进入肝后受肝内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的。
临床意义当直接胆红素增高时,可能是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胆管癌等疾病引起的。
四、间接胆红素正常值范围间接胆红素:0~13.68μmol/L(0~0.8mg/dl)间接胆红素又称非结合胆红素,即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临床意义1.肝脏疾病某些恶性疾病也会导致血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中华生物医学 T-程杂志 2021 年 4 月第 27 卷第 2 期 ChinJ Biomed Eng, April 2021, Vol. 27, No.2
•短篇论著・
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 临床意义
车星戴翔李才营赵英海 泰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江苏泰州 225300 通信作者:车星,Email: tzchexing@
所有受试者入院当天均采集肘静脉血5 ml,4 h 内分离血清,-20 °C冰箱保存。血常规检测采用全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西斯美康XS900I);总胆红 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浓度采用全自动生 化分析仪(雅培公司CSOOOi)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米用散射比浊法(Beckman Coulter公司 UniCel DxC 800)测定;血浆D-二聚体(DD)浓度采用 免疫比浊法(sysmex全自动型凝血分析仪)测定。 1.3患、健侧肢周径测量
SE■值 0.420 0.452 0.452 0.421 0.472
p值 0.001 0.062 0.004 0.001 0.054
OR值 5.45 3.22 6.45 6.57 3.66
95%C/ 2.75-12.56 1.51 〜9.93 2.89-12.78 2.56-14.33 1.42-9.59
对DVT组患者的患、健侧肢体(膝上15 cm和膝 下10 cm处)的周径进行测量,记录患、健侧肢体周 径差。正常双侧肢体周径差<2 cm役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 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壬土s表示。连续变量的数据分 布米用Student /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分类变 量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 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受试者 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总胆红素预测截止值。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比值检测及临床意义

结果展示与解读
结果展示
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 的检测结果,以及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
结果解读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之间的 关系,探讨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例如,高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或胆汁 淤积等问题,而高结合胆红素水平则可能与溶血性疾病 或肝细胞损伤有关。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 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有力支持。
血液透析过程
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透析器 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 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 净化的血液回输。
血液透析对患者胆红素的影响机制
血液透析对胆红素的清除
血液透析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包括胆红素。在透析过程中,胆红素 通过透析膜与透析液中的成分进行交换,从而降低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
该比值能够反映血液透析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对于评估患 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要点二
探讨该比值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 临床意义
通过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比值,可以及时发 现血液透析患者可能出现的肝功能异常,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依据。
血液透析患者现状
血液透析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的上升,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 增加。
调整透析方案
根据该比值的动态变化,医生可及时调整 透析方案,如增加透析频率、调整透析液 成分等,以提高透析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指导临床治疗策略调整
个体化治疗
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比值可为血液透析 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针对不同患者 的具体情况,医生可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如调整药物剂量、选择更合适的透析方式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胆红素是什么?
尿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代谢产生。
胆红素可分为未经肝处理的未结合的胆红素和经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的结合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
结合胆红素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称为尿胆红素。
由于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滤过量极少,因此尿中检不出胆红素,如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可通过肾小球膜使尿中结合胆红素量增加,胆红素检测呈阳性。
二、胆红素的临床意义
胆红素检测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
1.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损伤时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除功能均可能受损。
由于肝细胞摄取血浆中未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使其在血中的浓度升高,所产生的结合胆红素又可能由于肝细胞肿胀、毛细胆管受压,而在肿胀与坏死的肝细胞间弥散经血窦进入血循环,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亦升高,因其可溶于水并经肾排出,使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
此外经肠道吸收的粪胆原也因肝细胞受损不能将其转变为胆红素,而以尿胆原形成由尿中排出,故肝细胞黄疸时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均呈明显阳性。
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尿胆红素阳性可早于临床黄疸。
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细胞黄疸,如药物、毒物引起的中毒性肝炎也可出现类似的结果。
2. 阻塞性黄疸
胆汁淤积使肝胆管内压增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而逆流入血由尿中排出,故尿胆红素检查阳性。
由于胆汁排入肠道受阻,故尿胆原亦减少。
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外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如胆石症、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3. 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破坏上升,因而血中间接胆红素上升,肝脏加工成直接胆红素也上升,因此有大量直接胆红素排到肠腔形成大量的尿(粪)胆素原,但尿胆红素不升高,使尿、粪颜色加深。
溶血性黄疸可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大面积烧伤等。
三、胆红素偏高怎么办?
胆红素偏高一般反应肝功能问题,检测发现胆红素偏高,建议您在饮食多注意,忌烟酒,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水果;不能熬夜,注意休息。
如果多次复查胆红素都偏高,建议您去医院做一下肝胆方面的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