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鸿基公司香港本土券商积极进军内地市场
市场预期转好外资加仓内地房企

产 业NDUSTRIES进入2019年,海外知名机构卷土重来,重新入市增持内地房企股票,外资加仓内地房企正酣。
2月1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出手增持了216.13万股万科H股,涉资6667万港元,持股比例从5%增至6.01%。
除了万科外,远洋集团总额为5亿美元的3.25年期高级美元债券发行,竟吸引了超过200位高净值投资者参与认购,仅1小时订单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最后该债券超额认购近9倍之多。
禹洲地产1月28日发行规模为5亿美元的4年期债券,收获了近20个逾5000万美元的大额订单,实现了超7倍的超额认购。
外资缘何加仓内地房企?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市场对地产行业预期发生变化有关。
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的表述,还是地方两会对于房地产的表态,都让市场对房地产政策微调充满期待。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今年地方两会的召开,“一城一策”成为2019年各地房地产调控的一大关键词。
2018年房地产市场正值“房住不炒”“限购、限售、限贷、限价、限商”时期,各地区房地产政策表现趋严,调控措施更细节、更全面。
但是在2018年底,个别城市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2018年年末,部分地区房地产政策释放出松绑迹象,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限购、限售政策作了调整,从地区政策调整的方向上看,的确是较之前更宽松些,因地制宜或许在后期的调控中更为有效。
同期央行出现定向降准,银行业的流动性压力得到很好的缓解,对市场中房屋贷款业务也表现出利好的趋势,利率方面也出现松动下调的迹象。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唯一表示,展望2019年,从政策方面来看,以稳为主,“一城一策”将加大区域分化。
在整体经济大环境未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预计2019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上仍是以严格为主,依旧发挥长效机制作用。
1993年股票市场大事记

1993年股票市场大事记1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新交易大厅正式启用。
证券商席位由32个增至210个,日撮合能力由原来每日2万笔提高到每日6万笔。
1月11日深圳对上市证券编码进行统一修正,并正式启用。
1月1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与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和香港李嘉诚先生的长江实业公司联手,成功收购了香港大众国际投资有限公司51%的股权。
2月5日司法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出《司法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从事证券法律业务及律师事务所资格确认的暂行规定》。
对证券法律业务的内容、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资格的申请、批准、取消以及两者活动的监督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公布零股交易办法,以加强柜台证券零股交易的管理。
2月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及《注册会计师执行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业务的暂行规定》,财政部再次批准11家会计师事务所及90余名注册会计师具有执行股份制试点企业、社会募集公司业务资格,并发给许可证。
2月10日广东汽车集团通过其香港控股公司──骏威投资公司,在港公开招股集资4.02亿港元,成为首家内地在港上市的企业。
投资者认购金额超过集资额660倍,创香港股市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2月16日,当情人节的余热还没退去,中国股市也给他亲密的爱人——广大投资者送来了迟到的情人节礼物,指数收在了1544点。
这是中国股民与1500点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虽然1991年南方谈话,1992年股票认购证摇号政策,全面放开股价政策等多项利好推动了股市从100多点一直走到1400多点,可1500点仍然是股民们的一个梦。
因此,1993年2月16日的1544点着实让投资者欣喜不已。
只可惜这次的1500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多数股民还没来得及感受1500点带来的丰收和喜悦,它已经离我们远去。
接下来的两次调高利息,促使股指最低下探325点,让入市不久的股民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是“股市风险”。
基石投资者

基石投资者基石投资者(cornerstone investors)主要是一些一流的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集团、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属企业。
基石投资者的引进实际是对公司基本面和发展前景的肯定,这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相应地,基石投资者需要承诺购买,且上市后锁定6到12个月。
同时,基石投资者不能重复进行申购,特别关键的是基石投资者要在公司的招股书中披露,需要公开一些相关信息。
“在未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可考虑引进基石投资者,这实际是给公司的基本面、盈利模式、发展前景一个肯定,也是给不确定市场的IPO一个稳定剂。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廖理在2010年1月29日举行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上建议。
因此,廖理建议现行的发行体制可考虑引进基石投资者,因其在引进时将与发行人、保荐机构就发行价格等关键问题进行博弈。
这个博弈过程也是对未来市场的一个稳定平衡剂。
美报称基石投资者撑起亚洲IPO市场2010年08月05日19:41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8月5日刊发题为《基石投资者撑起亚洲IPO市场》的文章,摘编如下:亚洲首次公开募股(IPO)活动重新活跃起来。
但考虑到它们从一小群富裕支持者那里获得的帮助,投资者应当三思而后行。
中国农业银行在上海和香港发行股票,启动了IPO市场的这轮回归。
现在,投资银行又在重新启动因希腊债务危机和其他担忧而被尘封的上市计划,比如香港太古地产有限公司5月份取消、拟筹资30亿美元的IPO。
知情人士说,仅过去一周,传出准备在未来几个月进行的IPO就包括: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的4亿美元IPO、中国内地船务公司海丰国际控股的5亿美元IPO和国营企业印度煤炭最高28亿美元的IPO。
此外,还有友邦保险最高200亿美元的IPO,以及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旗下房地产公司预计年内进行的20多亿美元的IPO。
为了上市,公司和投行都在考虑“基石投资者”。
基石投资者获得数量预先确定的股票,有一段禁售期,将按IPO价格购买。
内地市场成就香港“四大家族”“四大家族”内地商业版图

内地市场成就香港“四大家族”“四大家族”内地商业版图作者:张燕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5期在香港,以房地产发家的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四家华资地产商被称作“四大家族”。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四大家族的资产触角已经延伸到基建、零售、电信、民生等多个领域。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四大家族为首的港资开始逐渐进入内地,成为践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先行者,为促进内地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401920个,实际使用港资9383亿美元,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52.1%。
内地市场20年来的高速增长同样成就了四大家族的兴盛。
统计数据显示,1996—2014年期间,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集团的净资产从709亿港元增长到了4060亿港元,增长多达4.72倍。
郭氏家族的新鸿基地产、郑氏家族的新世界发展和李兆基家族的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同样是爆发式增长,同一时期内增长速度分别为4.95倍、5.72倍和5.82倍。
长和系:香港在内地最大的投资者目前身家329亿美元的李嘉诚已经多年顶着“亚洲首富”“香港首富”的光环。
2015年,李嘉诚旗下的两家主要公司——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重组合并。
重组落定后公布的第一份投资者简报显示,长江和记名下共有4210亿港元的物业估值,1580万平方米的开发土储,160万平方米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及超1.46万间酒店客房。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长江和记的收益总额47.78亿美元。
“超人”的低买高卖生涯以生产塑胶起家的李嘉诚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在香港楼市低迷期大举扫入地皮物业,从而开启了近60年的“低买高卖”的“超人”生涯。
1989年,当外资企业纷纷从内地撤资的时候,李嘉诚再次逆流而上,大举进军中国内地市场,成为香港在内地的最大投资者。
1993年,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获准入股深圳盐田港,持有70%的股份,和盐田港一起共同投入60 亿元建设集装箱码头。
内地市场成就香港“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内地商业版图

W W CEW E EK CN 201 7 6 2 6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 李嘉诚
内地 市 场 成就 香港 “ 四大家族’ ’
“ 四大 家族 ” 内地 商业版 图
大 型 城 建 工 程 项 目 ,就 是 今 天 位 于
民币 。 其中抛售 的资产涉及地产物业 、
港 口 、能 源 等 。 2 0 1 3 年 8月 ,李 嘉 诚 以 2 6 亿 元
北 京 东 长 安 街 1号 、 占地 1 0万 平 方 米
商业建 筑群 “ 东方 广场” 。 东 方 广 场 由
( 约合 人民币 1 2 6 6 . 8亿 元 ) , 占长 江 和
和盐 田港一起共 同投入 6 0亿元建设集 装 箱码头 。这是 当年 内地最 大 的外 资
引 进 项 目。 同 期 。李 嘉 诚 签 下 了 北 京
一
在内地和 香港 所持 有的 资产。据 公开
信 息 不 完 全 统 计 。李 嘉 诚 近 两 年 抛 售 内 地 及 香 港 资 产 套 现 金 额 超 千 亿 元 人
领域。 上世纪 8 0年 代 开 始 ,以 四大 家 族 为 首 的 港 资 开 始 逐 渐 进 入 内地 ,成 为
元增 长 到 了 4 0 6 0亿 港 元 , 增 长 多 达
4 7 2倍 。 郭 氏 家 族 的 新 鸿 基 地 产 、郑 氏 家 族 的 新 世 界 发 展 和 李 兆 基 家 族 的 恒 基 兆 业 地 产 有 限 公 司 的 净 资 产 同 样 是 爆 发 式 增 长 ,同 一 时 期 内 增 长 速 度 分别为 4 . 9 5倍 、5 . 7 2倍 和 5 . 8 2倍 。
国内PE流派

PE也在江湖,PE自有门派。
他们的融资背景就是师承来历,投资技巧如同独门秘技,而竞争项目无异比武争雄。
根据资源禀赋、发展路径的不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气质风格的差异,我们把国内PE 粗略分成六大派:外资PE、有外资背景但由本土团队操作的基金、民营PE、政府背景的产业引导基金、具备特殊行业资源的PE、券商直投业务。
外资PE是西域剑客,他们最早引入了PE的概念,也是他们最早为PE戴上光环。
在国内缺乏退出渠道时,外资PE有助于架起国内企业与海外资本市场的桥梁,凯雷入股太保甚至高盛、RBS、美国银行、新加坡淡马锡对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前的战略投资,都可以看成是外资PE缔造的成功案例。
但随着国内A股市场进入全流通、中小板和创业板相继推出,外资PE连通境外资本市场的作用被弱化,人民币基金崛起后外资PE更是一时失语,相反,他们对国内市场缺乏了解的弱点开始凸显,外资PE面临着重新适应中国市场环境改变的挑战。
有外资背景但实际由本土团队独立运作的PE可以看成对外资PE的一种修正,全球募集、海外上市的能力他们同样具备,但运营团队却明显多了对本土市场的把握。
鼎晖是其中最成功的代表,初期鼎晖尚需与国际投行联手,主要承担项目发现的职责,但随着国内退出渠道的形成,以及自身品牌的建立,鼎晖已经完全有能力独立运作。
近几年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加上自身资金积累,“民营企业PE化”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但涌入PE行业的民营企业既缺乏股票和房地产之外的投资经验,又对国际通行的PE管理架构理解不足,未来将面对市场的筛选。
而联想系的弘毅却是反例,弘毅专注于国企的并购和改制,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能力,民营PE如果想在市场中幸存,弘毅是现成的榜样。
各种具有政府背景的产业引导基金是PE新军,但其基因中天然地存在政策性和市场性的矛盾。
如果以追逐市场回报为目标,操作就必须完全依照商业规则,如果在目标中加入引导产业升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就可能弱化对投资收益的追求。
香港开放REITs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且可 以通过对房地产项 目的细分有效 的分散各种系 对 于 投 资者 而 言 , 们 的 目的在 于 通 过集 资购 买不 动 他
统 性和 非系统 性风 险 。 产 并进行 经 营而 获 利 , 如果 连 最 基本 的产权 转 移 都 但
第三:ET 作为一个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工具, , Is R 可 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那么所谓投资回报也就无从谈 以减少 房地产 市场 上 的市场 投机 。R Is在 内地 是 一 起 。所 以, ET 目前 内地关于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不完 个全新的经营模式, 它的出现可 以让 目前单纯 的房地 善, 也是制约 内地 R Is ET 在港上市的因素之一。
维普资讯
晦 产金礅 地
2 0 年 6月, 05 香港证 髓会 _ 式发布 了《 E 房地产信 而 I还把 R I s 高负愤 比例 由 3 % 升到 4 % 这 l ET 最 0摊 5, 托投 资基金 守则》 修订的相 关总结 , 撇销 了香港房地 两个政 策其实也 为内地房 地产 商提供 r一个融 资和 产投 资信托基 金 (E T ) 资海 外房地产 的 限制 , R Is 投 房 套现的渠道。 ET R Is作 为一种房地产 金融创新的1 具 地产基金 I 以投资于全球各地的房地产 此举对 于内 U 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 再加上香港 t 券I 场严格 的监管 l } E I 地 房地产行 业来说 , 将足借用海 外资本发展房地产 q 与审查 无疑会对 内地房地产 市场 I 规范 起到l 大 的 k . 1 q i 的绝佳机遇 口l 内地法律政策不完善、 在 衙 建立 R I s 推动作 用。 ET 条t 成熟 的背景下 ,香港放宽投 资海外房 地产 限 ' t = 第一 、 市场 对 R I s的期待 度非 常两 . 资 本 ET 制 , 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可以投资海外房地 产 市场上 R I s 止 - E T 有较 强的吸 引力 ,E T R I s可以为 内地 的 项 I, I 实际上意味着 允 : I 内地 房地产 商可 以按照 《 香 房地产企业开辟一种会新而稳定的融资 浆道 。 从最近 港房地产信托投 资基 金 则》 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 在在新加坡 上市 的几个 R I s 成 ET 来看 都得 到 了投 资者 金 ( Is. R T ) 然后 入其 内地的商 业地产项 目在港 的积极认购 , E 墩低 认购达到发 行晕的 5倍。2 0 0 4年年 上 『 . 而可以缓解 内地房地 产企业在 中央收缩“ f从 银 底, 香港房地产 投资机 构领汇 錾金 上l, 时 I场 认 1 ’ 千 『 根” 以后造 成的融 资困难 问题 . 为内地房地产 企业提 购非常热烈 , 过 1 5 的认购率 。R I s 超 2% E T 之所 以受到 供 了一种新 的融 资渠道 : 凡以内地 房地产项 目为标 市场的 如此欢迎 主要是 因为其收 益求源 是房产租 金 而 的的房地产投 资信托撼 金 (E T ) R Is 在港 上市 , 要接受 和基本增值 , 且有专业 的基余经理 会【 R I s收益 而 l ET 香港 监会的 l管 坩查, I f 【 I 叮以进一 步规范内地房地产 能力提升, 增加 它的价值 , 因此回报 率比较 稳定 ; 其次 市场 的 发 艘 。 RIs E T 可以在证券交易所 1市, - 因而流动悱 比较强 : 另
港资企业在国内的作用

港资企业在国内的作用
港资企业在国内扮演了多个重要角色,以下是它们的主要作用:
1. 促进经济增长:港资企业作为外商投资的一部分,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港资企业的投资和经营,为中国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2. 提升市场竞争力:港资企业通常具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它们的加入可以推动国内企业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3. 增加就业机会:港资企业的投资和经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同时,港资企业也为国内员工提供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4. 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港资企业作为中国与国际市场之间的桥梁,推动了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
港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活动,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
5.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港资企业的投资和经营,促进了中国与香港地区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港资企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的合作,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总之,港资企业在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成煌,32岁,于2007年1月1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主席。他毕业于澳洲悉尼 大学,在亚洲地区的金融服务及地产投资拥有广泛经验。之前曾出任不同公 司的董事职务,包括效力新鸿基公司董事会,以及香港力宝有限公司、力宝 华润有限公司、新加坡Auric Pacific Group Limited及菲律宾Export and Industry Bank, Inc.之董事会。他现同时是Mulpha International Berhad(一个 马来西亚之上市企业集团,业务遍及东南亚、澳洲及中国)之主席及FKP Property Group(为具有领导地位之地产发展商,于澳洲证券交易所上市) 之董事。
集团架构图(联合系公司)
LEE&LEE Trust
42.13%
联合集团(0373 HK)
85.94%
联合地产(0056 HK)
57.98%
新鸿基公司 (0086 HK)
51.15%
58.18%
卓健亚洲 (0593 HK)
亚洲联合财务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招商证券(香港)
25%
41.42%
新永安期货
天安 (0028 HK)
¾ 我们首次将新鸿基公司(0086 HK)纳入评级范围,给予“优于大市” 评级,12 个月目标价为 10 港元。
¾ 公司现以「新鸿基金融集团」的品牌提供一系列金融产品及服务,在 香港、澳门及中国内地 60 多个地点设有分行及办事处。
¾ 相对于香港其它中小券商,新鸿基具备综合经营优势,公司现时拥有 投行、证券、期货等业务,可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相对于香港其它中小券商,新鸿基具备综合经营优势,公司现时拥有投行、 证券、期货、股票按揭贷款及财富管理等业务,可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公司更是首批获得上海及深圳交易所批准之 B 股经纪商。
公司目前透过「新鸿基金融集团」品牌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为香港具领 导地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现拥有超过 1,300 名专业人才,在香港、澳 门、中国内地及新加坡 60 多个地点设有分行及办事处。目前股东应占权益 逾 110 亿港元,市值逾 100 亿港元,集团拥有管理/托管/顾问服务的资产 总值逾 600 亿港元。
2000 于 5 月出售于 LCL 49% 的股权,并直接收购力宝约 7.18% 权益。集 团继续增持力宝的股权,其后拥有力宝的总权益约 10.13%
「鸿财网」正式成立,是首批提供「一站式」网上股票买卖服务之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证券行之一
公司报告
2003 收购顺隆集团有限公司 2004 Sun Hung Kai International Bank [Brunei] Limited 正式开业
公司目前在香港的主要业务包括:财富管理及经纪、资产管理、企业融资、 私人财务及主要投资。下图是新鸿基公司的业务结构图:
公司业务构架图:
新鸿基公司
企业融资及其 它
资产管理
财富管理及经 纪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招商证券(香港)
私人业务
主要投资
业务类别
业务明细
财富管理及经纪
股票交易(香港、外国、中国 B 股)、基金、期货期权、外汇、
持股(%) 57.98%
金融
振荡型
招商证券(香港)公司
86-755-82943120 (852)31896125
股价表现
盈利预测及估值:
港币千元
2005
2006
营业额
793,639 1,984,356
股东应占盈利
401,497
486,817
每股收益(元)
0.32
0.36
市盈率
20.50
18.22
净资产
1992 年香港证监会对联合集团展开大规模调查,李明治将属下多家上市公 司先后出售,并于 1993 年 9 月辞去联合集团主席一职。目前李明治通过 Lee&LeeTrust 公司持有联合集团 42.13%权益,而联合集团下辖四家上市公 司,包括联合集团(0373 HK)、联合地产(0056 HK)、新鸿基公司(0086 HK), 以及天安中国(0028 HK)。
收益构成
财富管理 证券放款 资产管理 私人财务 保健 企业融资及其它 合计
1H2006 373,312 145,202 34,927
0 0 50,845 604,286
占比 62% 24% 6% 0% 0% 8% 100%
1H2007 625,076 252,986 86,488 537,135 465,804 45,330 2,012,819
5,840,879 8,301,995
每股净资产(元)
3.48
4.94
市净率
1.89
1.33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招商证券(香港)预测
2007E
4,564,019 1,755,438
1.05 6.25 10,988,133 6.54 1.00
2008E
5,933,224 2,282,069
1.36 4.82 12,437,583 7.41 0.89
占比 32% 11% 5% 16% 5% 31% 100%
新鸿基公司2007年上半年收益构成
2%
23%
31%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4%
财富管理 证券放款及有期借款 资产管理 私人财务 保健 企业融资及其它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招商证券(香港)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005 开展对冲基金业务 2006 采纳新的英文品牌 -「Sun Hung Kai Financial」
与浙江省永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中国新永安 期货有限公司。
2007 以 1.31 亿港元出售力宝 10.13%的权益 中国新永安期货有限公司正式于香港开业 荣获《FinanceAsia》杂志选为「香港最佳经纪商」 Dubai Investment Group 以 19 亿元获公司配售约 9.88%股权
冯景禧之子冯永祥在1996年,将新鸿基公司出售予李明治。目前李明治家族 通过联合集团持有联合地产85.94%权益,而联合地产又持有新鸿基公司 57.98%权益,因此李明治家族拥有新鸿基公司的控股权。
李明治有两子一女,长子李成辉,次子李成煌,女儿李淑慧,均在联合系公 司担任主席或董事等要职。
新鸿基公司现任主席-李成煌介绍
占比 31% 13% 4% 27% 23% 2% 100%
经营溢利构成
财富管理 证券放款 资产管理 私人财务 保健 企业融资及其它 合计
1H2006 102,988 47,235 16,920
0 0 -31,157 135,986
占比 76% 35% 12% 0% 0% -23% 100%
1H2007 250,881 86,824 40,963 120,973 37,193 240,832 777,666
冯景禧之子冯永祥在1996年,将新鸿基公司出售予李明治家族。目前李明治 家族通过联合集团(0373.HK)和联合地产(0056.HK)控股新鸿基公司。
公司发展历程: 1969 冯景禧先生、郭得胜先生及李兆基先生创立新鸿基公司
1970 新鸿基银行有限公司(「新鸿基银行」,原名为新鸿基财务有限公司) 于一九七零年一月成立,并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成为上市公司
1996 联合地产(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地产」)于 7 月透过其全资附属公 司从冯氏家族以约 7.44 亿港元收购本公司约 33.18%权益
1997 新鸿基投资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外资股份经纪商及主 承销商
1998 以 5 亿港元收购 Lippo Capital Limited ("LCL") 49% 股权,LCL 拥有 力宝有限公司(「力宝」)约 49.85% 权益
(交易席位:联交所15 黄金、债券、孖展借贷、保险经纪
个,期交所共5 个)
资产管理
亚洲对冲基金、环球另类投资基金、私募基金
私人财务
私人贷款、物业贷款
企业融资/资本市场
企业融资、机构销售、中国业务发展
主要投资
卓健亚洲有限公司、天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新永安期货公司
资料来源:公司资料,招商证券(香港)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¾ 公司 06 年以来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集中精力把金融主业做大做强, 并积极进军和开拓中国内地广阔市场。
¾ 新鸿基公司目前的股价在 7.6 元左右,与我们的每股 10 元的目标价存 在 25%左右的差价,我们认为新鸿基公司目前的股价低估,未来 12 月 表现可望优于大市。
¾ 但是公司的业绩也存在着较大的波动风险。公司经营状况受证券市场 行情波动的影响较大。主要风险包括:(i)市场波动风险;(ii) 内地 政策风险;及 (iii)其它证券公司竞争风险。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4
二、 公司业务分析
公司报告
自 1969 年成立以来,新鸿基公司的业绩及利润保持稳健增长,目前已成为 本地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公司在联交所股票经纪 B 组的市场占有率约 10%,同时是香港交易所中持有最多交易权的经纪商之一,拥有香港联合交 易所 16 个交易权及香港期货交易所 5 个交易权。
李明治,澳大利亚籍,是目前香港主要华人家族财阀。祖籍福建,40 年代 出生于马来西亚,60 年代留学澳洲悉尼, 李 1984 年在澳洲成立辉煌澳洲 公司,并开始进行一连串收购活动。1987 年大股灾前一周,李明治将澳洲 业务作价 4 亿港元悉数出售,逃过澳洲经济衰退的厄运。
从 1986 年开始,李明治登陆香港大搞房地产和投资股市,首先收购兆安地 产及新昌地产两家空壳公司,获得上市地位,分别改名为联会海外(后改名 为联合集团)及联合地产。1991 年,联合集团收购多家上市公司,最多时 控制了 10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