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麻痹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运动神经元病的定义及表现症状和治疗措施

运动神经元病的定义及表现症状和治疗措施

运动神经元病的定义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

临床以上或(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其中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者为最常见。

运动神经元病与癌症、艾滋病齐名。

只要患了这种病,先是肌肉萎缩,最后在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因无力呼吸而死。

所以这种病人也叫“渐冻人”。

【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表现】起病缓慢,病程也可呈亚急性,症状依受损部位而定。

由于运动神经元疾病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于颅神经运动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锥体束,因此若病变以下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若病变以上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若上、下级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存在,则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若病变以延髓运动神经核变性为主者,则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

临床以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常见。

本病主要表现,最早症状多见于手部分,患者感手指运动无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见肌束震颤。

四肢远端呈进行性肌萎缩,约半数以上病例早期呈一侧上肢手部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后扩展到前臂肌,甚至胸大肌,背部肌肉亦可萎缩,小腿部肌肉也可萎缩,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肌张力高(牵拉感觉),肌束颤动,行动困难、呼吸和吞咽障碍等症状。

如早期病变性双侧锥体束,则可先出现双下肢痉挛性截瘫。

运动神经元疾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根据受损最严重的神经系统部位而定,临床症状也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各异,具体分型如下:1.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最常见。

发病年龄在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方式隐匿,缓慢进展。

临床症状常首发于上肢远端,表现为手部肌肉萎缩、无力,逐渐向前臂、上臂和肩胛带发展;萎缩肌肉有明显的肌束颤动;此时下肢则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症状通常自一侧发展到另一侧。

基本对称性损害。

随疾病发展,可逐渐出现延髓、桥脑路神经运动核损害症状,舌肌萎缩纤颤、吞咽困难和言语含糊;晚期影响抬头肌力和呼吸肌。

儿麻后遗症-膝反屈 膝反张(膝过伸)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案

儿麻后遗症-膝反屈 膝反张(膝过伸)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案

在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畸形中,膝反曲畸形也是一种常见的畸形。

膝反曲,也叫膝反张,是指站立时膝关节形成弓背向后的弯曲畸形。

出现膝反曲的原因是大腿后方的肌肉(腘绳肌)瘫痪,而前方的肌肉(股四头肌)没有瘫痪或者没有完全瘫痪,站立时后方肌肉不能牵拉小腿弯曲膝盖,前方的肌肉(股四头肌)持续牵拉小腿向前弯曲,久而久之就引起膝盖向后弓,形成反屈畸形。

一旦出现膝盖后弓(膝反曲),站立时由于身体重量的压迫,使膝关节后方(腘窝)的韧带和关节囊被拉松,畸形逐渐加重,并逐渐继发骨头的弯曲变形;弯度越大,膝关节后方受力越大,关节囊和韧带越被拉松弛,形成恶性循环,畸形逐渐加重。

膝反屈形成后,站立时,身体的重量压在膝关节的前部,前部受力成倍增加,加速关节的磨损,引起疼痛,严重者丧失行走能力。

轻度膝反屈畸形,如果仅仅是因为关节囊和韧带松弛而没有骨头的变形,治疗起来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微创矫正松弛的韧带和关节囊;如果膝反屈较重,除了关节囊和韧带的松弛,骨头也发生变形,则我们定制化矫正方案,畸形即可矫正。

例:女 3岁脑瘫后遗症,双膝畸形反张,摇摆步态。

我们施行个性化定制化优化组合方案后,下肢畸形矫正,步态明显改善。

术前:
术后:
例:女儿麻后遗症,双下肢畸形,双膝反张畸形,跛行步态。

我们施行个性化定制化优化组合方案后,下肢畸形矫正,步态明显改善。

术前:
术后:
例:女儿麻后遗症,双下肢畸形行走功能障碍,双膝反张畸形3°,左膝35°,右膝25°。

我们施行个性化定制化优化组合方案后,下肢畸形矫正,步态明显改善。

术前:
术后:。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致双下肢软弱无力,胀痛一例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致双下肢软弱无力,胀痛一例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致双下肢软弱无力,胀痛一例【摘要】探讨阿米卡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引起的神经阻滞症状,药物作用及治疗情况。

【关键词】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双下肢软弱无力,神经阻滞症状,药物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现年35岁,男性.平素身体健康,因发热.咳嗽.咽疼一天就诊,查t.37℃、p.75次/分、r.18次/分、bp110mmhg/75mmhg。

咽部充血,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和哮鸣音,触诊双肺正常,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随给予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2g,利巴韦林0.2g,分次臀部肌内注射。

于肌内注射后6小时出现双下肢软弱无力胀痛不能直立及蜷曲,当时无发热头疼及恶心呕吐。

巴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膝腱反射减弱。

无其他神经系统表现。

随给予临床实验室检查,化验血常规检查wbc13.6,lym%,rbc红细胞5.38*1012/l,hgb,176g/l,plt血小板221*109/l,mpv平均血小板体积6.6fl,lym%淋巴细胞%11.1,mon单核细胞,mon%单核细胞%9.0,gra%粒细胞占白细胞%79.90,gra粒细胞10.90,葡萄糖6.08mmol/l,钾3.3mmo1/l,钠141mmol/l,氯95mmo1/l,钙2.33mmol/l 离子钙1.17mmol/l,ph7.5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5mmol/l,其余正常。

1.2 既往史患者三年前因患肠炎肌内注射阿米卡星注射液曾出现相似症状,无其他药物过敏史。

1.3 方法①患者给与vic3g,vib60.2g,10%氯化钾注射液10ml 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②注射用青霉素钠80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3黄芪注射液2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1.4 疗效结果治疗后两小时缓解24小时症状消失2 讨论2.1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本品最突出的优点是对许多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所长生的氨基糖苷类纯化酶稳定,不会为此类纯化酶而失去抗菌活性,格兰氏阳性球菌中本品除对葡萄球菌属种甲氧西林敏感株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外,肺炎链球菌各组链球菌及肠球菌对之大多耐药,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对厌氧菌无效。

什么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及手脚麻木 刺痛是如何引起的

什么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及手脚麻木 刺痛是如何引起的

什么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如何防治?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

其发病目前认为与微血管障碍引起神经组织的局部缺血和糖尿病代谢异常引起神经组织内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或失衡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①周围神经病变。

发病非常广泛,可见于90%以上的糖尿病病人。

病变多为对称性,下肢比上肢多见,病人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常有麻木、虫爬、针刺样疼痛等感觉,感觉障碍可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夜间疼痛往往加重,病人有时难以入睡。

下肢的反射减弱或消失。

②植物神经病变。

植物神经是人体内一组不为人的意志所控制的神经,它分布广泛,影响到人体各个系统。

当病变发生在心血管系统时,病人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即从卧位站立时,病人感觉头晕、软弱无力、视物不清,严重时可跌倒,但倒地后立即清醒。

病变发生在泌尿系统时,可发生膀胱麻痹,尿潴留,小便淋漓不尽,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

病变发生在生殖系统,病人可出现阳痿、早泄、逆行性射精,这是糖尿病人不育的原因之一。

病变发生在消化系统时,可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病人常有间歇性、无痛性原因不明的腹泻。

还可导致病人排汗障碍。

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时,病人对低血糖的反应不敏感,有时无心慌、饥饿感、出汗等前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这一点反引起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高度重视。

③脊髓神经病变较少见。

④颅神经病变。

病人可出现头痛、眼肌麻痹、复视。

⑤脑部病变。

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形成)比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常见。

⑥运动神经病变。

病人腿部突然或逐渐地出现烧灼感,患者出现肌无力,肌萎缩,行走困难。

典型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防治措施:①在我们的观察中发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早期,控制好血糖,可使神经病变好转。

哪怕病人有疼痛、感觉异常或颅神经病变,只要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半年,这些异常改变也可以得到改善甚至完全消失。

因此,控制好血糖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基础治疗。

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治疗

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治疗

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治疗作者:黎洪林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24期[摘要]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治疗。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椎管内麻醉的患者1000例,分析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并且及时进行治疗。

结果 1000例椎管内麻醉的患者中,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患者13例,发生率为1.3%,发生原因有很多,有麻醉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经过治疗,9例痊愈,3例有效,1例无效。

结论椎管内麻醉很少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但是偶尔会发生,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并且进行治疗。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下肢疼痛;功能障碍;原因;治疗[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108-02Causes and treatment on spinal anesthesia with low limb pain and dysfunctionLI Honglin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nongjia District in Hubei Province,Shennongjia 4424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auses and treatment on spinal anesthesia with low limb pain and dysfunct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methods,and a total of 1000 patients with spinal anesthesia that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during August 2005 and May 2012 were selected. Causes and incidence on spinal anesthesia with low limb pain and dysfunction were analyzed and timely treatment was given to them. Results 13 patients with low limb pain and dysfunction in 1000 cases of spinal anesthesia were generated, and the incidence was 1.3%.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generating low limb pain and dysfunction, which contain anesthesia,the patient's own factors and so on. After treatment,9 cases were cured,3 cases were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one case was invalid.Conclusion Spinal anesthesia complicated by lower limbs pain and dysfunction rarely occur,but it will occasionally occur,and timely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and treatment is needed.[Key words] Spinal anesthesia;Limb pain;Dysfunction;Reasons;Treatment椎管内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者硬膜外腔,脊神经受到阻滞使该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1]。

周期性麻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周期性麻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周期性麻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在我国大多数为散发,欧美国家以遗传性或家族性多见,散发性仅占20%,故称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位于1q31~32,与二氢吡啶受体基因相连,可能由基因突变致病。

高血钾性(高钾型)周期性麻痹又称遗传性发作性肌无力症,强直性周期性麻痹,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病。

近年来,发现位于17q23.1~25.3上的骨骼肌钠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4A)存在错叉突变,高钾型和正钾型周期性麻痹与这种基因突变相关,而被认为是一种骨骼肌钠通道病。

(二)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太明了。

大多认为钾代谢障碍和肌细胞内外的钾平衡失调是引起发作的主要原因。

还与膜内外其他离子的分布及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功能改变有关。

而糖代谢过程和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分泌激素对钾的代谢亦有广泛影响。

近年来,发现位于17q23.1~25.3上的骨骼肌钠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4A)存在错叉突变,高钾型和正钾型周期性麻痹与这种基因突变相关,而被认为是一种骨骼肌钠通道病,这些突变可引起钠离子通道蛋白的结构改变;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则认为是一种L型骨骼肌钙通道(双氢吡啶受体)疾病,双氢吡啶受体基因位于1q31~32,基因的突变可引起L型钙通道功能异常。

这些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可能引起肌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和膜电位的改变,使肌纤维失去兴奋性而引起骨骼肌瘫痪。

临床表现1.低钾型是最为常见的类型。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国内多为散发,少数有家族遗传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有的在发作前可有暴食、酗酒、高糖饮食、疲劳、剧烈活动、情绪紧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寒冷等诱因。

大多在夜间睡眠或清晨睡醒时发病,也有在午睡时发病。

醒时发现四肢软瘫、麻木、酸痛、无力。

严重者可有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困难。

肢体瘫痪双侧对称,近端为重,亦可仅波及双下肢,波及四肢时一般也以下肢为重。

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治疗

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治疗

脊髓出血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多处出血的局部 表现 。4 脊神经损伤 C 例 T检查均无 阳性发现 , 其中
3 例穿刺或置管过程 中出现下肢明显放射痛 , 后 其 并发下肢疼痛等症状 , 可确诊为脊神经损伤。
( 稿 日期 :0 7 1— 5 收 20 — 1 1 )
为 了查 明病 因 , 别 对 1 分 5例 行 C T检 查 , 截 对 瘫患 者加 做 MR 检查 。脊 髓 损 伤 患者 系 剖宫 产 , I 采
法有 : 硬膜外麻醉 1 , 4例 均选 L : 。 棘突间隙穿刺 ,3 1 例向头端置管 3 4 m, 例 向尾端置管 ; - 1 c 腰麻与硬膜
外联合麻醉 1 , L 棘突间隙穿刺 , 例 选 2 硬膜外向头 端置管 , 腰麻用 0 7 %布 比卡 因 1 5 l5 %葡萄 .5 . 、0 m
糖溶 液 0 4m 。 . l
1 例中男 1 , 1 , 5 例 女 4例 年龄 1-2岁 。急性 76 阑尾炎 1 , 例 髌骨脱位 1 , 例 子宫肌瘤 2例 , 宫外孕 破裂 、 失血性休克 1 , 例 剖宫产 1 0例。临床表现有 : 截瘫 3例 ; 下 肢 疼 痛 、 觉 迟 钝 、 木 , 阴部 麻 双 感 麻 会 木, 大小便失禁 1例; 下肢疼痛 、 木、 麻 感觉迟钝 l 1 例, 其中左侧 7例 , 右侧 4 。根据病 因分 : 例 脊髓 损 伤 1例 , 髓 内出血 1例 ,3 硬膜 外肿 瘤 1例 , 神 脊 L一 。 脊 经损伤 4例 , 腰椎管狭 窄症 1 , 例 腰椎 间盘突 出 3
维普资讯
6 2
实用疼痛 学杂志 20 年 2月第 4 08 卷第 l 期
P i Ci J F bu r 0 8. 14. a l e r ay2 o Vo. NO. n n 1

双下肢无力鉴别诊断方法

双下肢无力鉴别诊断方法

双下肢无力鉴别诊断方法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双下肢无力。

双下肢无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身体健康情况牵动着家里每一个人的心,只有身体的健康,才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不能忽视身体的病痛,但是好多人都不懂得正确的方法,使得自己的病情更加恶化。

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双下肢无力鉴别诊断的方法。

Ⅰ型:眼型(ocular MG)。

仅上睑提肌和眼外肌受累,约占20~30%。

ⅡA型:轻度全身型(mild generalized MG)。

以四肢肌肉轻度无力为主要表现,对药物治疗反应好,无呼吸肌麻痹,约占30%。

ⅡB型:中度全身型(moderate generalized MG)。

较严重的四肢无力,生活不能自理,药物治疗反应欠佳,但无呼吸困难,约占25%。

Ⅲ型:急性暴发型(acute fulminate MG)。

急性起病,半年内迅速出现严重的肌无力症状和呼吸困难,药物治疗反应差,常合并胸腺瘤,死亡率高,约占15%。

Ⅳ型:晚期重症型(late severe MG)。

临床症状与Ⅲ型相似,但病程较长,多在2年以上,由I型或II型逐渐进展形成,约占10%。

此外, MG母亲的新生儿15%可有出生后一过性肌无力症状,称为新生儿型重症肌无力(neonatal MG),表现为吸奶困难、哭声无力、四肢活动减少、全身肌张力降低,多在6周内自然减轻、痊愈。

危象是指MG患者在病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的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危重现象。

根据不同的原因,MG危象通常分成3种类型:因胆碱酯酶抑制剂用量不足所致的肌无力危象,胆碱酯酶抑制剂过量所致的胆碱能危象以及无法判定诱因的反拗性危象。

(1)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大多是由于疾病本身的发展所致。

也可因感染、过度疲劳、精神刺激、月经、分娩、手术、外伤或应用了对神经肌肉传导有阻滞作用的药物,而未能适当增加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剂量而诱发。

常发生于Ⅲ型和Ⅳ型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双下肢麻痹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导语:很多办公室工作者,长期对着电脑进行工作,不会起身运动,而当起身运动时会出现双下肢或者是单独的下肢麻痹的情况,此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缓解
很多办公室工作者,长期对着电脑进行工作,不会起身运动,而当起身运动时会出现双下肢或者是单独的下肢麻痹的情况,此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缓解半天才能够正常的行走。

那么出现双下肢麻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双下肢麻痹的原因:
中年以上,经常双脚麻木、僵硬,怕冷,有时候还会浮肿,应考虑以下情况:
1、末稍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是糖尿病引起的末稍神经炎,可出现下肢末稍部位麻木,水肿等;
2、下肢血管病变:如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因下肢动脉硬化,引起管腔狭窄,导致血液供应不足,最早症状可有是肢体怕冷、易疲劳,麻木或疼痛。

3、神经受压:如腰椎疾病,压迫神经,引起下肢麻木、疼痛。

双下肢麻痹治疗:
建议服用点温肾助阳、温经通络、活血的中药进行调治一下。

可以用中药足浴的。

也可以检查下颈椎的问题,可能是颈椎引起的,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以确定病情。

无论如何双下肢麻痹都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恢复的话还是要靠自己,营养要跟上,中医理疗来慢慢调理!坐姿,睡姿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姿势都要注意,不要过于突然的动作!日常的话要多运动,保证我们的身体细胞处于活跃的状态。

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