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卡工作原理
网卡工作原理与测试技术

网卡工作原理与测试技术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是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接口设备,它实现了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功能。
网卡的工作原理是将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转化为网络可以识别的数据格式,并将其发送到网络上的其他设备,同时从其他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并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网卡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在计算机内部,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和传输,而在网络上,数据以数据包(Packet)的形式进行传输。
网卡负责将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封装成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包,同时从网络上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处理的数据格式。
2.MAC地址识别与包过滤:每个网卡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用于在局域网中识别网卡的身份。
网卡根据MAC地址识别要接收的数据包,并进行包过滤,只接收目标MAC地址与自身地址匹配的数据包,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3.数据传输模式:网卡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模式,如半双工、全双工等。
半双工方式允许网卡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但不同时进行;全双工方式允许网卡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
4.物理接口与传输介质:网卡通过物理接口连接计算机与网络,并通过传输介质传输数据。
常见的物理接口有RJ45接口(用于连接以太网)、光纤接口等,传输介质有以太网电缆、光纤等。
对于网卡的测试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信号测试:通过发送和接收测试信号,检测网卡的接线和物理连接是否正常。
常用的信号测试方法有连通性测试、线缆测试等。
2.性能测试:测试网卡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处理能力,以评估其性能是否符合需求。
常用的性能测试方法有带宽测试、吞吐量测试、延迟测试等。
3.功能测试:测试网卡的功能是否正常,如是否支持其中一种网络协议、是否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等。
功能测试可通过发送各种数据包进行测试,如ARP报文、IP数据包等。
4.兼容性测试:测试网卡与不同操作系统、硬件设备的兼容性。
网卡工作原理

网卡工作原理
网卡是计算机中负责处理网络通信的硬件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接收数据:当其他设备发送数据到计算机时,网卡会接收到这些数据。
接收数据的过程中,网卡会根据物理地址(MAC 地址)判断这些数据是不是发送给自己的。
2. 封装数据:接收到的数据经过网卡内部的处理,会被封装成适合在网络上传输的格式。
这通常包括添加数据链路层(MAC)和网络层(IP)的头部信息。
3. 发送数据:封装后的数据会通过计算机总线传送到主机内存或CPU缓存中,然后被传送到网卡的发送缓冲区。
4. 发送数据到物理介质:网卡会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物理介质(如以太网电缆)发送出去。
5. 接收响应:当目标设备接收到发送的数据后,会发回一个响应信号。
网卡会监听这个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其传递到计算机的其他部件,如CPU或主板。
通过这个过程,网卡实现了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它起到了连接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桥梁作用,使得计算机能够进行远程通信和网络资源访问。
网卡的原理是什么

网卡的原理是什么
网卡的原理是通过将电脑中的数据转换为电信号,进而在计算机和网络之间进行传输。
下面是网卡的工作原理的简要解释:
1. 数据处理:计算机中的数据首先由操作系统传输到网卡的缓冲区,然后由网卡进行处理。
2. 编码和调制:网卡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在传输介质上发送的电信号。
这个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编码和调制技术实现的。
3. 发送:经过编码和调制后,网卡将电信号发送到某种传输介质上,比如电缆或无线信道。
4. 接收:网卡上的接收器接收到从网络中传来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计算机可读取的数据形式。
5. 解码和解调:接收到的电信号经过解码和解调处理,将其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并传输给操作系统。
网卡还会处理各种网络协议,比如TCP/IP。
它还负责校验传输的数据是否完整和正确,并可能处理数据的优先级和流量控制等。
总结来说,网卡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编码、发送、接收、解码和解调等步骤,实现了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无线网卡的工作原理

无线网卡的工作原理
无线网卡是一种能够将计算机连接到无线网络的硬件设备。
它通过将电脑产生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波传输给接收器来实现无线网络连接。
无线网卡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接收数据:无线网卡通过天线接收到无线信号,这些信号可以是来自路由器或其他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2. 过滤信号:无线网卡通过内部的滤波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过滤,只留下无线局域网(WLAN)使用的信道的数据。
3. 解码数据:无线网卡将过滤后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转换成电脑可读取的数字信号。
4. 传输数据:无线网卡使用无线电波将解码后的数据传输给接收器,这通常是连接到电脑的无线网络适配器。
5. 发送信号:无线网卡也可以将电脑产生的数据转换成无线信号,并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这使得无线网卡可以在局域网上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需要注意的是,无线网卡需要与路由器或其他无线接入点进行配对,才能成功建立无线网络连接。
此外,无线网卡的速度和稳定性也会受到环境因素和设备质量的影响。
网卡的主要工作原理

网卡的主要工作原理
网络接口卡(网卡)是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桥梁,通过它实现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网卡的主要工作原理如下:
1. 数据帧封装:当计算机需要发送数据到网络时,网卡会将数据组装成数据帧。
数据帧包括了源和目的MAC地址,以及数
据内容。
2. MAC地址识别:网卡会根据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来
判断是否是自己需要接收的数据。
如果是,则将该数据帧传递给操作系统进行处理,否则丢弃。
3. 数据传输:网卡会将数据帧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电缆将数据发送到网络上。
在传输过程中,网卡会检查数据是否发生错误,并进行纠错。
4. 碰撞检测:在以太网中,多个计算机共享同一条传输介质,可能会发生数据碰撞。
网卡会通过监听传输介质上的信号,来检测是否发生碰撞,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
5. 数据接收:当数据帧在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地时,网卡会将该数据帧接收并送达给操作系统,以供进一步处理。
6. 数据处理:网卡会将接收到的数据帧解析,并根据协议类型将数据传递给相应的网络协议栈进行处理,如TCP/IP协议栈。
总之,网卡主要负责数据帧的封装、MAC地址识别、数据传
输、碰撞检测、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以实现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可靠通信。
网卡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网卡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简介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与网络相连的硬件设备。
它负责将计算机的数据转换为网络可以识别的数据并发送到网络上,同时也负责从网络上接收数据并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形式。
本文将介绍网卡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网卡的基本原理网卡的基本原理是将计算机的数据转化为网络中的数据格式,并实现与网络的物理连接。
网卡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多种方式进行连接。
以下是网卡的基本工作原理:1.数据转换:网卡负责将计算机的数据转换为网络可以识别的数据。
这个过程包括将数据分段并添加数据包头、封装为网络协议格式等。
2.物理连接:网卡通过与网络中的物理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
这可以通过有线连接(如以太网)或无线连接(如Wi-Fi)来实现。
3.数据传输:网卡负责将转换后的数据发送到网络上,并接收从网络上发来的数据。
这个过程需要网卡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配合和协议的支持。
网卡的应用网卡作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卡应用场景:局域网连接网卡常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
通过网卡,计算机可以连接到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设备。
网卡的速度和性能对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连接通过网卡,计算机可以连接到互联网。
网卡接收计算机产生的数据,将其转化为互联网可以识别的数据格式,并将其发送到互联网上。
同时,网卡也负责接收从互联网上发送给计算机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形式。
数据中心网络在大型数据中心中,网卡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
网卡通过高速连接技术,支持数据中心中的高速数据传输和大规模数据处理。
网卡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在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无线网络连接除了有线网络连接外,网卡也可以用于连接到无线网络。
网卡的工作原理就是

网卡的工作原理就是
网卡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网卡是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硬件设备,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包。
主要组成部分有接口电路、控制电路、内存等。
2. 接口电路负责与网络介质物理连接,比如RJ45接口、光纤接口等。
它将电信号或光信号转换为数据包的数字信号。
3. 控制电路对数据包进行处理,如添加源和目标地址等。
它会查找路由表,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
处理后放入缓冲存储器等待发送。
4. 在发送数据时,控制电路从缓冲存储器取出数据包,按照协议添加控制信息,如序号、校验码等。
接口电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物理信号,发送到网络上。
5. 在接收数据时,接口电路将接收到的物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控制电路对数据包进行校验,过滤无用信号,然后存入缓冲存储器。
6. 将存储器中的数据包传入计算机系统,通知CPU后,可以针对不同数据包进行处理和响应。
7. 网卡还具有地址过滤、数据检查、流量控制等功能,可以设置网卡工作模式,
确保高效稳定工作。
8. 网卡可以安装并使用各种网络协议,如TCP/IP、IPX/SPX等,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
9. 主要按传输介质分为以太网卡、光纤网卡、无线网卡等不同类型。
10. 综上所述,网卡通过转换信号形态、处理数据包、确定传输路径等方式,实现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与数据传输。
它是构建计算机网络的关键硬件设备。
网卡工作原理

网卡工作原理
网卡工作原理是指计算机内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的
工作原理,它是计算机与局域网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设备。
1. 物理层:网卡通过物理层实现与计算机主板之间的连接,通常通过PCI插槽或者USB接口与主板连接,部分现代主板上
已经集成了网卡功能。
2. 数据链路层:网卡通过数据链路层实现计算机与局域网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通过网卡芯片进行解调与差错检测,将其转化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帧。
3. MAC地址识别:网卡芯片通过一个唯一的硬件地址,即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来识别计算机在网络中的身份。
这个地址通常是由网卡厂商预先写入的。
4. 帧封装与解封:网卡芯片将数据包封装成以太网帧,添加以太网头和尾部,然后通过物理层将帧传输至目标地址。
接收时,网卡芯片解封数据帧,将数据包提取出来并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5. 碰撞检测:当多台计算机同时发送数据到局域网时,可能会发生碰撞。
网卡芯片会通过碰撞检测机制,即载波监听与随机退避机制,来检测并处理这些碰撞。
6. 数据处理和传输:网卡芯片还具有数据处理和传输的功能。
它可以进行数据的校验、错误检测和纠正、数据的分段和组合,
以及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等操作。
总结起来,网卡通过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实现计算机与局域网的数据通信。
它识别计算机的MAC地址,封装和解封数据帧,进行碰撞检测,以及进行数据的处理和传输。
通过这些功能,网卡实现了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卡工作原理精确的说: NIC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中的MAC子层上,而非物理层。
NIC的作用是进行串并行的转换,即MAC子层规定了如何在物理线路上传输frame,LLC的作用是识别不同协议类型然后进行encapsulation。
MAC地址烧入NIC,所以,NIC工作在Data Link Layer。
一、网卡的主要特点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简称NIC),也称网络适配器,是电脑与局域网相互连接的设备。
无论是普通电脑还是高端服务器,只要连接到局域网,就都需要安装一块网卡。
如果有必要,一台电脑也可以同时安装两块或多块网卡。
图1 一块10/100Mbps的PCI网卡电脑之间在进行相互通讯时,数据不是以流而是以帧的方式进行传输的。
我们可以把帧看做是一种数据包,在数据包中不仅包含有数据信息,而且还包含有数据的发送地、接收地信息和数据的校验信息。
一块网卡包括OSI模型的两个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和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
数据链路层则提供寻址机构、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传送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
网卡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将电脑的数据封装为帧,并通过网线(对无线网络来说就是电磁波)将数据发送到网络上去;二是接收网络上其它设备传过来的帧,并将帧重新组合成数据,发送到所在的电脑中。
网卡能接收所有在网络上传输的信号,但正常情况下只接受发送到该电脑的帧和广播帧,将其余的帧丢弃。
然后,传送到系统CPU做进一步处理。
当电脑发送数据时,网卡等待合适的时间将分组插入到数据流中。
接收系统通知电脑消息是否完整地到达,如果出现问题,将要求对方重新发送。
二、图解网卡图2 图解PCI网卡以最常见的PCI接口的网卡为例,一块网卡主要由PCB线路板、主芯片、数据汞、金手指(总线插槽接口)、BOOTROM、EEPROM、晶振、RJ45接口、指示灯、固定片等等,以及一些二极管、电阻电容等组成。
下面我们就来分别了解一下其中主要部件。
●主芯片图3 最常见的8139D芯片网卡的主控制芯片是网卡的核心元件,一块网卡性能的好坏和功能的强弱多寡,主要就是看这块芯片的质量。
以常见的Realtek公司推出的RTL8139C和RTL8139D为例,二者首先在封装上略有不同,前者是128pin QFP/LQFP而后者为100pin,其次在搭配的EEPROM上,8139C比后者多出了对93c56的支持,而8139D是93C46。
但是在功能方面,8139D更强一些,它多提供了对PCI Multi-function和PCI-bridge I/F的支持,PCI Multi-function允许把RTL8139D芯片和其他的功能芯片(如硬件调制解调芯片)设计在同块PCB板上协同工作来做成不同种类的多功能卡,在其中8139起的作用是辨别LAN信号还是PCI总线信号的作用;8139D还增强了电源管理功能。
如果按网卡主芯片的速度来划分,常见的10/100M自适应网卡芯片有Realtek 8139系列/810X 系列、VIA VT610*系列、Intel 82550PM/82559系列、Broadcom 44xx系列、3COM 3C920系列、Davicom DM9102、Mxic MX98715等等。
常见的10/100/1000M自适应网卡芯片有Intel的8254*系列,Broadcom的BCM57**系列,Marvell的 88E8001/88E8053/88E806*系列,Realtek的RTL8169S-32/64、RTL8110S-32/64(LOM)、 RTL8169SB、RTL8110SB(LOM)、RTL8168(PCI Express)、RTL8111(LOM、PCI Express)系列,VIA的VT612*系列等等。
图4 VIA的VT6120千兆芯片图5 Marvell的88E8001千兆芯片需要说明的是网卡芯片也有“软硬”之分,特别是对与主板板载(LOM)的网卡芯片来说更是如此,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知道,以太网接口可分为协议层和物理层。
协议层是由一个叫MAC(Media Access Layer,媒体访问层)控制器的单一模块实现。
物理层由两部分组成,即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和传输器。
常见的网卡芯片都是把MAC和PHY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但目前很多主板的南桥芯片已包含了以太网MAC控制功能,只是未提供物理层接口,因此,需外接PHY芯片以提供以太网的接入通道。
这类PHY网络芯片就是俗称的“软网卡芯片”,常见的PHY功能的芯片有RTL8201BL、VT6103等等。
图6 RTL8201BL PHY芯片“软网卡”一般将网络控制芯片的运算部分交由处理器或南桥芯片处理,以简化线路设计,从而降低成本,但其多少会更多占用系统资源.BOOTROMBOOTROM插座也就是常说的无盘启动ROM接口,其是用来通过远程启动服务构造无盘工作站的。
远程启动服务(Remoteboot,通常也叫RPL)使通过使用服务器硬盘上的软件来代替工作站硬盘引导一台网络上的工作站成为可能。
网卡上必须装有一个RPL(Remote Program Load远程初始程序加载)ROM芯片才能实现无盘启动,每一种RPL ROM芯片都是为一类特定的网络接口卡而制作的,它们之间不能互换。
带有RPL的网络接口卡发出引导记录请求的广播(broadcasts),服务器自动的建立一个连接来响应它,并加载MS-DOS启动文件到工作站的内存中。
图7 BOOTROM插座及其中心的93C46 EEPROM芯片此外,在BOOTROM插槽中心一般还有一颗93C46、93LC46或93c56的EEPROM芯片(93C56是128*16bit的EEPROM,而93C46是64*16bit的EEPROM),它相当于网卡的BIOS,里面记录了网卡芯片的供应商ID、子系统供应商ID、网卡的MAC地址、网卡的一些配置,如总线上PHY的地址,BOOTROM的容量,是否启用BOOTROM引导系统等内容。
主板板载网卡的EEPROM信息一般集成在主板BIOS中。
●LED指示灯图8一般来讲,每块网卡都具有1个以上的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指示灯,用来表示网卡的不同工作状态,以方便我们查看网卡是否工作正常。
典型的LED指示灯有Link/Act、Full、Power等。
Link/Act表示连接活动状态,Full表示是否全双工(Full Duplex),而Power是电源指示(主要用在USB或PCMCIA网卡上)等。
●网络唤醒接口图9 一些网卡上还依稀可见WOL的预留接口早期网卡上还有一个专门的3芯插座网络唤醒(WOL)接口(PCI2.1标准网卡),Wake On LAN(网络唤醒)提供了远程唤醒计算机的功能,它是IBM公司和Intel公司于1996年10月成立的先进管理性联盟(Advanced ManageabilityAlliance)的一项成果,它可以让管理员在非工作时间远程唤醒计算机,并使它们自动完成一些管理服务,例如软件的更新或者病毒扫描。
它也是Wired for Management基本规范中的一部分。
网络唤醒的工作原理是先由一个管理软件包发出一个基于Magic Packet标准的唤醒帧,支持网络唤醒的网卡收到唤醒帧后对其进行分析并确定该帧是否包含本网卡的MAC地址。
如果包含本网卡的MAC地址,该计算机系统就会自动进入开机状态。
目前主流的独立网卡或主板板载网卡都符合PCI2.2及以上的规范,所以不再需要这个接口,要启动网络唤醒功能,只需到主板BIOS中启用“Wake on PCI Card”功能即可。
数据汞图10 数据汞数据汞是消费级PCI网卡上都具备的设备,数据汞也被叫做网络变压器或可称为网络隔离变压器。
它在一块网卡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传输数据,它把PHY送出来的差分信号用差模耦合的线圈耦合滤波以增强信号,并且通过电磁场的转换耦合到不同电平的连接网线的另外一端;一是隔离网线连接的不同网络设备间的不同电平,以防止不同电压通过网线传输损坏设备。
除此而外,数据汞还能对设备起到一定的防雷保护作用。
●晶振图11晶振是石英振荡器的简称,英文名为Crystal,它是时钟电路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向显卡、网卡、主板等配件的各部分提供基准频率,它就像个标尺,工作频率不稳定会造成相关设备工作频率不稳定,自然容易出现问题。
由于制造工艺不断提高,现在晶振的频率偏差、温度稳定性、老化率、密封性等重要技术指标都很好,已不容易出现故障,但在选用时仍可留意一下晶振的质量。
例如某网卡的时钟电路采用了高精度的SKO25MHz的晶振,较可靠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精确同步性,大大减少了丢包的可能性,并且在线路的设计上尽量靠近主芯片,使信号走线的长度大大缩短,可靠性进一步增加。
而如果采用劣质晶振,这样做虽然可以降低一点网卡成本,但因为频率的准确性问题,极易造成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丢包的情况。
●网线接口在桌面消费级网卡中常见网卡接口有BNC接口和RJ-45接口(类似电话的接口),也有两种接口均有的双口网卡。
接口的选择与网络布线形式有关,在小型共享式局域网中,BNC口网卡通过同轴电缆直接与其它计算机和服务器相连;RJ-45口网卡通过双绞线连接集线器(HUB)或交换机,再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其它计算机和服务器。
目前BNC接口这种接口类型的网卡已很少见,主要因为用细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就比较少及组网方式问题较多有关。
RJ-45是8芯线,而电话线的接口是4芯的,通常只接2芯线(ISDN的电话线接4芯线);但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其实10M网卡的RJ-45插口也只用了1、2、3、6四根针,而100M或1000M网卡的则是八根针都是全的,这也是区别10M和100M网卡的一种方法(见上图8)。
●传输介质类型说到网卡,就顺便就谈谈与网卡连接的双绞线。
图12双绞线,是由许多在一个绝缘外套中的对线组成的数据传输线,它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现在的网卡大部分都是使用的双绞线做为传输线缆。
双绞线一般用于星型网的布线连接,两端安装有RJ-45头(水晶头),连接网卡与集线器,最大网线长度为100米左右。
双绞线有STP(屏蔽双绞线)和UTP(非屏蔽双绞线)两种。
STP的双绞线内有一层金属隔离膜,在数据传输时可减少电磁干扰,所以它的稳定性较高。
而UTP内没有这层金属膜,所以它的稳定性较差,但它的优势就是价格便宜。
其中STP(屏蔽双绞线)主要分为3类和5类两种线,UTP(非屏蔽双绞线)主要分为3类/4类/5类/超5类/6类几种,一般网络主要使用的是5类双绞线,5类双绞线外层保护胶皮厚,胶皮上标注“CAT5”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