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浅析当前两岸关系1

合集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论文随着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加,两岸关系的发展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持续发展,加速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点。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从政策角度对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加强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加强交流合作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点。

探索增加两岸经济贸易、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成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关键。

通过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领域和渠道,促进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同时增强两岸的互信和友好关系。

在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值得关注的是两岸经济贸易合作。

双方可以在产品开发、供应链建设、服务贸易等领域展开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联动发展。

同时加强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将成为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互相理解和认同,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加强两岸青年交流,促进两岸青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合作,可以增强两岸青年的互相理解和认同,并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发挥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引领作用政策引领作为两岸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在政策层面上有效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政策引领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合作领域、实施优惠政策等方式,推动两岸关系合作的不断发展。

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政策引领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机制。

在政策引领中,需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机制,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寻找有效的政策引导途径,推动两岸关系合作的跨越式进展。

二是加强政府间合作和沟通。

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政府间合作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两岸政府需加强合作,推进交流合作的深入发展,促进两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在政策引领中,政府需加大对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发掘两岸关系发展的潜力和机遇目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浅谈

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浅谈

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浅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跨境贸易的增加,两岸关系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同时,两岸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在国家统一的大背景下,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首先,两岸关系的形势主要受到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两岸政治互信的不断加强,两岸之间的互动合作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台湾方面在政治上依然存在“台独”思想,
这种思想的存在对两岸的政治关系、人民交流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缓解两岸之间的政治矛盾,实现和平统一,是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紧迫问题。

其次,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还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两岸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活跃,但是两岸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台湾方面大力推进“去大陆化”战略,削减与大陆的经贸
往来,同时大陆方面也加强对台湾的经济封锁,这些因素都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加强两岸的经济合作,提高双方的经济互补性,是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所在。

此外,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还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交流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两岸间的文化差异较大,文化交流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两岸的互动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总的来说,两岸关系的形势和前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需要强调的是,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任何一方都无法逆转的历史潮流。

我们应尽一切可能探寻合作的契机,削弱矛盾的影响,实现和平合作的局面。

只有这样,才能够加速两岸关系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形势与政策:浅析两岸关系新发展

形势与政策:浅析两岸关系新发展

浅析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班级:*** 学号:*** 姓名:****摘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关键词:两岸关系;一个中国;和平;新发展一.两岸关系历史概述宝岛台湾,自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到现在380多年,一直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残余溃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

家乡不能回,亲人不能相见,两岸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屡抛橄榄枝,两岸关系在艰难地前行着。

两岸关系可以用“民间热,官方冷”来形容,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

1988年,范光陵率台湾第一个经济文化访问团到大陆访问,开创了40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先河。

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海两岸人民打破以往隔绝状态、开始展开正式的交往,两岸关系迈入民间交流的阶段。

然而,1999年以后,两岸关系受到“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冲击。

大陆一方面坚决反对“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分裂言行,另一方面扩大推行台资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台湾民心。

胡锦涛主席自2005年以来坚持“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并且启动国共两党对话,推进两岸多层次交流,开始考虑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浅谈两岸关系发展形势与政策

浅谈两岸关系发展形势与政策

两岸关系前景及对策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但由于内战积累的部分原因,致使这块大陆的骨肉至今未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近几十年来国家几代领导人一直都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在过去一年中两岸关系的开展,有负面的挑战及随时充满危机的变数,稍不注意,可能带来想象不到的灾难。

在这进展的过程中,也确实发现到两岸间的差异性,双方必须兼顾各自的立场与底限,而突显出因制度、思维方式不同所导致的歧异性,两岸更大的差别,双方对于敏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上的差异,这些巨大的差异点,以目前实际情况来说,是不可能有具体共识,也难以有效处理,但却使我们不能不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在未来的日子中,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解决,而非流于各自表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严安林认为,2011年的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将不可逆转,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与大发展态势持续演进。

总体看,2011年的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将不可逆转,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与大发展态势持续演进,这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所决定的:1、中国大陆的发展与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策及措施的不断加强。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产生与显现了重大的积极性作用。

3、和平发展态势获得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主流民意的高度肯定。

4、两岸间政治互信有所建立。

5、马英九团队持续推动两岸和平开放政策。

6、国际社会乐见两岸和平发展。

大陆改革开放以及未来发展所不断取得的建设成就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根本保证。

这是两岸和平发展的物质实力与政策基础,尤其是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具有战略性、稳定性与长期性。

两岸和平发展是现实更是趋势,两岸关系中难得的和平发展的机遇,三通直航所带来的两岸“一日生活圈”的形成,两岸民众在思想、文化、生活交流的日益密切与深化,“统独矛盾”退位,“两岸和平”成为主旋律,“共同发展”成为最强音。

台湾内部的种种民意调查均显示台湾民众对两岸和平发展的肯定,对马英九团队推动两岸开放政策的支持。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两岸关系,这个咱们老百姓听得最多的话术,其实也是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毕竟,咱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谁不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两岸一家亲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看看我们该如何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咱们要明确一点,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虽然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曲折,但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割舍不断的。

那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1.1 台湾当局的一些做法咱们知道,台湾当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有些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两岸同胞的福祉,甚至企图制造“台独”,搞分裂。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损害了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我们坚决反对这种行为,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1.2 外部势力的干涉除了台湾当局的问题,还有一些外部势力试图利用两岸关系进行干涉。

这些势力往往打着所谓的“民主”、“人权”等旗号,企图破坏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干涉,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两岸发展的新形势又是什么呢?2.1 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大陆对台湾的投资不断增加,为台湾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密切,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我们要继续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2 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共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为我们增进了解、凝聚共识提供了重要平台。

我们要继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3 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度不断提高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有越来越多的同胞选择到对方地区学习、工作、生活。

这种跨越海峡的交流,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台湾问题

一、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地位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

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绿岛等岛屿。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

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

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

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

台湾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台湾对大陆来说就是一艘永远不沉的航母,台湾对美国来说是它第一岛链的最前沿。

台湾经济军事及政治位置都不容小觑。

二、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及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据史籍记载,610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公元12世纪,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

进入16世纪之后,汉人在台湾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

1662年郑成功率领明朝海军力量驱逐了荷兰殖民者,设立承天府,全面治理台湾岛。

这种承天府的治理直到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变为福建省的一部分,1714年清政府派人到台湾测绘地图,以后一直将台湾岛视为“东南沿海七省之门户”。

清政府1885年正式成立了台湾省,派出刘铭传治理台湾。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两岸关系这一话题,时常让人感到复杂又沉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新问题浮出水面,令人深思。

我们今天聊聊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形势。

一、两岸关系的现状1.1 政治对抗目前,两岸的政治对抗非常明显。

大陆与台湾在各自的立场上,几乎是寸步不让。

台湾一方面希望保持自身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也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尤其是美国的介入。

大陆则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容妥协。

这样的局面,就像是拔河,双方都在使劲,却都不肯松手。

结果呢?关系愈发紧张,民众的心情也跟着波动。

1.2 经济依赖尽管政治上剑拔弩张,经济上却有另一番景象。

台湾在很多方面都依赖大陆的市场和资源。

比如,台湾的电子产品大部分都要出口到大陆。

两岸间的经贸关系密切得让人咋舌。

可这种依赖也让台湾面临风险,随时可能被政治风波搅得天翻地覆。

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说的是两岸的经济命运。

二、文化交流的挑战2.1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文化其实是陌生的,甚至有些抵触。

就拿流行文化来说,虽然有很多大陆的影视作品在台湾受欢迎,但也有不少人觉得这是“侵略”。

这种心态让两岸文化交流变得更加困难。

像一座桥,桥的两端都想过来,但又担心对方的“水土不服”。

2.2 旅游限制疫情之后,旅游业受到了很大影响。

两岸之间的人员往来一度停滞,给人感觉两岸关系几乎被按下了“暂停键”。

如今虽然有逐步恢复的趋势,但各自的防疫仍然让人心里没底。

旅游业本应是增进了解的渠道,却变成了限制交流的障碍。

2.3 教育交流教育方面,两岸的合作也面临瓶颈。

虽然有不少台湾学生选择到大陆留学,但在大陆的高校里,很多课程都无法适应台湾学生的需求。

两岸的教育体制差异,导致交流的效果并不理想。

教育本应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却成了阻碍。

三、未来发展的新形势3.1 新技术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两岸关系也许会迎来新的转机。

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当前的台海形势相对紧张,两岸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寻求平衡、稳定和和平发展的途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当前的台海形势复杂严峻。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台海地区的紧张氛围日益加剧。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中国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而台湾方面则追求独立和国际空间的扩大。

美国的介入也给两岸关系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以避免进一步升级和冲突的发生。

其次,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台湾当局以及一些外部势力试图在台海地区制造分裂和动荡,加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度。

另一方面,两岸交流和合作的停滞,也使得两岸关系陷入僵局。

这些挑战需要通过对话、交流和合作来解决。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共同努力,才能够找到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其次,和平发展仍然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

无论是新一届台湾当局还是中国大陆政府,都强调对话和谅解,反对冲突和对抗。

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双方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共识。

最后,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以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首先,双方应重启并扩大两岸对话机制,加强互信和沟通。

通过对话,双方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关切,找到解决分歧的途径。

其次,双方应加强经贸合作,推动两岸经济的深度融合。

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增进相互依赖和互信的桥梁。

最后,两岸应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友好感。

总之,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需要寻求平衡、稳定和和平发展的途径。

通过对话、合作和交流,可以化解分歧、增进互信,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稳定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前两岸关系
班级:学号:姓名:
论文摘要:两岸关系一直是我们国家甚至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自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目前两岸关系在政治、经济以及两岸人民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这对我国的统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两岸;关系;
一、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台湾海峡就是中国的内海。

台湾日月潭像中华五岳一样受人欣羡。

公元三世纪以来,台湾岛与内地之间的交流没有中断过。

即便是国共争执后的两岸分治时期也是这样。

君不见,二零零三年两岸的贸易额达五百多亿美元吗?台胞在大陆的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吗?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两岸关系呢?
众所周知,自孙中山创中国国民党以来,振兴中华就是国共两党最大的共识。

国共两党合作则两利,不合作则两害。

中国二十世纪初成立的这两大政党在最初的革命斗争中都积累了不同的经验。

两党初创之初,国民党的力量因发韧于旧的国民党等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团体而强,共产党的力量因初创时沿于当时主流社会外围而弱。

两党之间的合作截止目前有两次。

军阀争斗成为中国稳定的最大威胁时,两党通过党内的合作成功地发动了北伐战争,陷军阀于土崩瓦解。

而这时革命的领导权在国民党手中,但彼时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工作显得滞后,派系的存在使得对革命果实的争抢明目张胆。

当北伐军进军到武汉时,军事主导权与政治掌控权之间的裂痕泾渭分明了。

而此时,共产党对这种权力之争毫无影响。

这是由于共产党成立之初缺乏经验的原因。

最终,这次历史上最大的政党之间的合作走到了尽头。

共产党离开了合作队伍,国民党独自完成了北伐。

共产党在屠刀面前认定中国国民党一夜之间成为了革命对象,开始了“二次革命”,通过三大起义开创了红色政权割据局面。

而中国国民党成为主政中国的执政者。

几乎在同时,中国国民党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地方军政集团与中央之间展开了权力斗争。

当蒋介石取得了绝对优势的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新的斗争对象。

可是共产党不是如其他军事集团一样容易解决。

四次围剿四次无功而返。

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争夺战中取得了局部胜利。

然而,因为本身力量太弱,也只能进行地方割据。

这期间,日本对中国的扩张政策恶性膨胀,企图以“大东亚共荣圈”来奠定争夺世界霸权的基础。

日本对中国的变本加厉的侵略独占政策让中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这种局面又肇端了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机缘。

1936年的西安事变是局面转换的节点。

面对日本的侵略,两党搁置隙嫌,重新合作抗日救国。


过这次合作与前次有所不同。

那就是政党之间合作取代了过去的党内合作。

中国国民党主导中国全局,而共产党地方政权在抗日救国的前提下维持现状。

这样就出现了抗日救国战场上两种军队的互相配合抵抗日军的局面。

八年抗日救国战争中,中国国民党主导的政府军队与共产党领导敌后武装力量因战争的需要而双双发展壮大。

当1945年抗日救国战争全面胜利的前夕,国共两党分别就战后安排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

事实上,当日本投降时,共产党的政治水平同国民党已不相上下,只是军事力量不如而已。

正是这种原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事成为国共两党的必然趋势,也乐为友邦所见。

可惜的是,这种局面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国共两党就重新开始了争夺中国长久统治权之争。

这就是应当称之为内战而现在历史书上所称的三年解放战争。

国共战争的结果是共产党取得了大陆的统治权,而国民党战略性撤退到因抗战胜利回到祖国怀抱的台湾省。

到此,共产党统治大陆,国民党治理台湾,海峡两岸分治局面延宕至今。

历史走着奇特的道路。

国民党在治理台湾五十多年后,不幸沦落成为不掌权柄的在野党。

而于八十年代中期成立的民主进步党上台执政。

海峡两岸依然分治。

二、两岸关系
当中国国民党为中国的前途拼搏的时候,当中国共产党开始为中国前途忧心忡忡的时候,台湾还在饱受分离之苦。

台湾同胞思乡之情还无处申诉。

当中国国民党准备自信地带领中国前进的时候,当中国共产党准备为了中国更民主的前途发起冲刺的时候,台湾海峡两岸的分离之疮迅速愈合。

而当国共两党之争清楚之时,台湾人民开始了神速的发展。

国民党在大陆的教训促使其在台湾才智尽出,力争为光复大陆进行准备。

中国大陆也在共产党的执政之下在痛苦的曲折之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大陆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而中国国民党在台湾为中国人积累了荣耀。

时至今日,我们不能否认曾经治理中国取得世界大国地位的中国国民党的历史地位,也不能挑刺中国共产党执政大陆后取得的政绩。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国家。

自古以来,国家的统一有两种方式,和平手段与非和平手段。

想当年,国民党想通过剿灭共产党的手段来取得国家的政令统一,可是给了外人以可乘之机,使得中国受尽了耻辱。

结果是共产党没有被剿灭,反而在恶劣的环境中发展壮大。

最后在争夺中取得了成功统治大陆的辉煌成就。

如今,共产党想通过和平联合台湾执政团队的手段来取得国家的政令统一和奠定中华振兴的坚实基础,可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台独势力企图逆早就有执政经验的国共两个大党的振兴中华之愿,而行台湾独立之实。

当中华积贫积弱的时候,台湾同胞心向大陆的共和之心日久弥坚。

而当中华早就结束了耻辱的时候,台湾同胞却被独派人士要挟着闹分裂。

这真是亲痛仇快的难言之嘲啊!
我们不否认独立与统一中间难以完全把党派利益分离出来。

但是,我们根本不会在国家利益上进行分割。

大中华的整体观念和整体利益是合则两利同为国家强盛出力献智,而排斥分则两害滋生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短视作为。

民主进步党作为新兴的执政党,囿于一岛之内,根本没有国民党和共产党那种执政全中华的大视野大度量大战略。

尽管执政了,民进党还没有退去街头武斗的痞子作风,时时处处事事为团体和个人私利不择手段。

这种缺乏执政者气派的执政党必然搅乱海峡两岸日益巩固的经济联系,种下弱化台湾文明的罪恶种子。

凡是知道黄埔军校的人都知道学校有两幅对联,其一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其二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两幅对联明明白白地道出了执政者天下为公的宏阔胸怀。

不论是执政个人也好,执政团队也好,养天地正气概莫能外。

说到此,我们也就明白,海峡两岸的关系是兄弟关系,不是邻里关系。

无论处于弱势也好,强势也好,振兴中华的重任不能遁词而丢。

试想,当国民党剿杀共产党的时候,共产党勇敢地喊出了枪口对外的口号,并为之浴血奋战。

而如今,当共产党伸出友谊之手,准备为中华统一竭忠尽智的时候,台湾的执政者却对外抛媚眼,想自立门户,矮化中华民族,自毁生存篱笆。

这种因私利而智昏的败家子行径实在是中华的不幸。

回顾今年以来两岸关系的进展,可以用“相向而行,良性互动”来概括。

两岸政党交流更近一步,两岸人民来往络绎不绝,两岸贸易双边发展。

大家都希望在当前两岸关系新形势下,继续扩大交流领域,深化合作内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进一步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与发展再添华章,为中华名族的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连芳.试析当前两岸关系
[2]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