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美 欣赏美 描绘美 《颐和园》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心: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感受,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当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往常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守作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

《颐和园》教案设计(锦集19篇)

《颐和园》教案设计(锦集19篇)

《颐和园》教案设计〔锦集19篇〕篇1:《颐和园》教案设计《颐和园》教案设计【教材分析^p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的一篇写景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喜欢之情。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认识颐、耸、舫等生字,正确朗读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葱郁、朱红、形态不一等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欣赏体会长廊和万寿山的美丽风光。

2、过程与方法: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感知,去欣赏,去体会,通过朗读来逐步提升。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长廊和万寿山的美丽风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来给你们上课,我可快乐了!我想你们都喜欢旅游,是吗?瞧,我带来了富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的颐和园,我们一起来美美游赏一番吧!〔播放录像〕2、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颐和园吗?是呀,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课件出示〕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那里诗一般的美景吧!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请同学们拿起书,翻到第87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 你游赏了哪些地方?用横线标出来。

2、检查自学:⑴ 出示词语:金碧辉煌葱郁朱红形态不一神清气爽从这些词语的排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⑵ 五颜六色,姿态万千,神清气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美,那么它有哪些地方等着我们去渐渐游,细细赏呢?老师点拨,归纳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3、是的,我们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游赏美景,感悟美1、游赏长廊:⑴ 在这些美丽的风光中,最先展如今我们面前的是──课件出示⑵ 那就请你以自己最喜欢、最得意的方式美美地读一读。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这10篇《颐和园》教学设计是来自于作者的颐和园教学设计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颐和园》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全文交代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和建造年代,用随步移景的方法,介绍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点: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较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颐和园》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A版教材)第三单元较后一课。

在现行同期语文教材中,它同时被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和苏版语文教材编为五年级选读文。

所以我觉得本文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理解水准均存在较大距离,教学中将会有较大难度。

于是,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三个课时:一课时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学完一自然段;第二课时,重点探究长廊的“三绝”;第三课时,重点探究长廊的画。

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

颐和园教案(优秀7篇)

颐和园教案 (优秀 7 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颐和园教案 (优秀 7 篇)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两课时第一课时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 ,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

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

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

(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赏美景,既游览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 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 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 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2) 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3) 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颐和园》教案5篇

《颐和园》教案5篇

《颐和园》教案5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之五佚名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三)练习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难点(一)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二)练习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

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用声韵两拼法和三拼连续法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的字形。

例如“殿”字。

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煌、廊、葱”的字形。

“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颐和园》教学设计(通用15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通用15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通用15篇)《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2、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

一起看大屏幕。

视频中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齐读课题,注意“颐”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我会读”指名领读。

去拼音再读。

“我会填”指名回答。

图片出示理解“横槛”“画舫”。

三、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2)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用“~~”画出。

2、学生按要求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问题(1)。

提问: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4、完成自学提示(2)提问:哪些句子能够体会作者的游览的顺序?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句子。

从句子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指名上台画一画。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5、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些颐和园的景色的?给课文分段,明确(总分总)的结构。

三、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出示自学指导:(1)、请大家读一读长廊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2)、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

(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3、说说作者描写的景物。

4、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么什么顺序观察的。

5、指名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6、学习3~~5自然段自学指导1、自读3~5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2、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景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书。

3、汇报: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第三自然段佛香阁排云殿第四自然段昆明湖第五自然段十七孔桥4、我们先来到万寿山上的佛香阁,谁喜欢“佛香阁”,读读句子出示句子。

感受美 欣赏美 描绘美——《颐和园》教学案例

感受美 欣赏美 描绘美——《颐和园》教学案例

生 选 择 喜欢 的一 幅风光 图片 自己 练笔 )
师 :哪 位 导 游愿 意 用 你那 甜 美 的声 音
带领 大家去欣 赏这迷人 的风光 呢 ? (学生上
台结合 图画 介绍那美丽 的风光 。 师 配乐 。 )
师 :我 们 欣 赏 了 颐 和 园 美 丽 的 景 色 , 也 感受到 了那优美 的文句, 更为我们祖
的 具 体要 求 请 , 同学 们 分 小 组 准 备 吧 !
(学生们兴趣 盎 然地挑选 自己喜欢
的 地 方 在 , 四 人 小 组 中 有 的 朗 读 有 , 的 讲
解 有 , 的 提 问 形 , 式 多 样 地 进 行 自主 选 择 性 阅读 ,并合作解 决其 中所遇 到 的问题 )
师 :下 面 请 大 家 做 评 委 , 听 一 听 各 小
整 体 发 展 。 这 样 将 课 文 与课 外 内容 结合 , 达 到课 文 内容延 伸 的 目的 , 让 孩 子 们 有 所
获 学 、 以 致 用 , 同 时 让 学 生 为 祖 国 有 这 些
历 史遗 产而骄傲 ,为祖 国有这样 的美 景而
自豪 。
新课程给我们提供 了崭新 的平 台,
生2 : 我觉得 长廊很长 , 有700 多米

,分成
了27
3



眼都望不 到头 ,我真
想去看看 。
生3 : 那 横槛上 画有人 物 、 花草 、 风
景 , 奇怪 的是几 千 幅没 有哪两 幅是相 同
的 那 , 些 画 师 真 厉 害 。
( 适 时 出 示 课 件 1 :长 廊 远 景 、 近 景 ,
国有这样 的历 史遗产而骄傲 !
在课外练笔环 节 中 , 以小组 合作 中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1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1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11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

)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⑴讲解词义: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⑴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美欣赏美描绘美
《颐和园》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我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文时,在情境表演中,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代替老师的分析讲解,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自己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师:导游公司要接待外国贵宾游览颐和园,想从同学们中挑出一些优秀的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吗?(学生个个喜出望外,跃跃欲试)
师:我们的课文就是“报名手册”,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学生以喜欢的形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师:(课件出示)“报名须知”
(1)你觉得哪个地方最美,把它独特的地方和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说一说,并
谈谈你的感受。

师:同学们,报名须知提出了报名的具体要求,请同学们分小组准备吧!(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挑选自己喜欢的地方,在四人小组中有的朗读,有的讲解,有的提问,形式多样地实行自主选择性阅读,并合作解决其中所遇到的问题)
师:下面请大家做评委,听一听各小组推荐的优秀导游的介绍,评一评,谁是优秀的导游。

(教师根据“导游”的介绍,适时点拨,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生1:长廊真美,有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每一间横槛上还有五彩的画。

生2:我觉得长廊很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了273间,一眼都望不到头,我真想去看看。

生3:那横槛上的画有人物、花草、风景,奇怪的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那些画师真厉害。

(适时出示课件1长廊远景、近景、整体的、局部的风光片)
生4:佛香阁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很漂亮。

生5:我知道佛香阁是八角宝塔形的,很像绳金塔。

(适时出示课件2佛香阁的风光及其特点)
生6:昆明湖的水又静又绿,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生7:是呀,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就像滑冰一样地滑过去,那水真静呀!
生8:我觉得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很吸引我,上百根石柱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更令人惊奇的是没有哪两仅仅相同的。

(适时出示课件3昆明湖,十七孔桥的风光)
[在情境表演中,以学生的读代替老师的分析讲解,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仅仅一个组织者、引导者。

在上台展示的过程中展示课件,那鲜艳的画面,配上清晰的解说,让学生如临其境,既真切地体会了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
美、奇,昆明湖的静、绿等,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
师:颐和园的风光真美,同学们,也把你们搜集的祖国历史遗产的风光图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吧!(学生出示搜集的图片资料,互相欣赏讨论)
生1:我今天带来了北京北海公园白塔的图片给大家欣赏。

生2:看,我搜集了北京故宫的一组图片,看,多么地雄伟壮观呀!
生3:看,这个石佛多高啊,这就是四川的乐山大佛,有200多米高呢!生:……
师:请你把这美丽的风光,学着的作者的方法写一写,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选择喜欢的一幅风光图片自己练笔)
师:哪位导游愿意用你那甜美的声音带领大家去欣赏这迷人的风光呢?(学生上台结合图画介绍那美丽的风光(师配乐))
师:我们欣赏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也感受到了那优美的文句,更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的历史遗产而骄傲!
在这课外练笔环节中,有小组合作中的读和说为基础,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又以学生的说来吸引全体学生听,形式多样地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体现了语文听、说、读写水平的整体发展。

这样将课文与课外内容结合,达到课文内容延伸的目的,让孩子们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为祖国有这些历史遗产而骄傲,为祖国有这样的美景而自豪。

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也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展示,自我发挥的空间。

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孩子的朋友,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指导者和协作者。

角色的转变使课堂不再是单纯的师问生答,而是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的是语文听、说、读、写水平的整体发展。

让我们与新课程同行,让全新的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走进一种崭新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