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思想史
西方社会思想史

西方社会思想史1西方社会思想史定义西方社会思想史就是西方(主要是欧美)以人类社会为对象的思想及理论的发展史。
2学习西方社会思想史的意义(1)学习西方社会思想的观点特别是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自己观察社会、分析现实社会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包括对现代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理论作出正确分析与评判的能力。
(2)学习和研究西方社会思想史,发掘其中优秀的思想遗产,不仅为学习和研究现代社会学所必需,也是发展现代社会学的一条特殊途径。
(3)学习西方社会思想史,可以打开一个学习西方文化的路径,可以为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提供参照。
3普罗泰格拉作为西方社会思想史开端的体现(1)在西方思想史上首次把人类环境区分为自然和社会,从而首次把社会作为认识的对象。
(2)在西方思想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人是认识和评判世间万物的唯一尺度的思想,提高了人作为认识和评判主体的地位。
4苏格拉底西方社会思想史上的贡献(1)把人类理性思维的对象转向社会,使社会生活的准则成为当时思想家关注的中心。
(2)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命题,把人自身及其社会放在认识对象的地位,使人及其社会成为认识的客体。
(3)科学方法的确定。
提出归纳论证和一般定义,这是科学的出发点,也是社会思想的出发点。
5为什么会形成城邦(1)城邦的建立是一种“善”。
(2)城邦起源于人的需要。
在我看来,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
我们每个人为了各种需要,招来各种各样的人,由于需要许多东西,我们邀请许多人住在一起,作为伙伴和助手,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叫做城邦。
(《理想国》) 两层含义:第一、城邦是人们生活的需要;第二、城邦是“公共住宅区”,而非政治、经济性的社会实体。
6柏拉图的社会分层,分成哪些阶层。
各有什么特点,划分的依据是什么(1)劳动者阶层。
职责是为城邦提供人们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执行城邦的生产职能。
最低等级。
(2)保卫者阶层。
作战是维护城邦的一门艺术,需要由一批受过专门训练、以此为职业的人来从事,因而,城邦就需要有护卫者阶层。
西方社会思想史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思想(一),为什么社会科学发端于智者学派?答:1’背景:智者学派产生于公元前5、6世纪商业文明发达的古希腊雅典,此时的希腊进入全盛时代。
2’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中掠夺的财富,使雅典市场繁荣,人们互动增多,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奠定了经济基础。
3’政治的民主:民主政治生活产生了对社会科学的需要;民主制提供了有利于社会思想产生、繁荣及发展的社会条件;民主政治实践决定了社会思想的内容、方法及方向;民主制鼓励和保护思想自由及表达自由的权利。
4’学科的进步性和学者的探索以及希腊人的主体意识和历史意识的觉醒。
(二)概念题:解释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指人是存在着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着不存在的尺度。
体现了人的主体性。
也就是说人作为一独立自主的个体,凭借独特的天聪本智和广识通知,区队一切事自作主宰。
2’其内涵是人的价值高于一切,普罗塔格拉把社会作为认识的对象,把外界作为批判的对象,把人放在主体的地位,用人的需要来衡量和判断一切事物。
这一命题正是雅典民主制下自主自新积极进取的自由民精神的写照。
3’这一命题又具有想对性。
自主的个体作为创设社会秩序的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们都可以凭自己的信仰和欲望,决定其自以为是的是非善恶的准则,这样一来,一切准则都将是主观的,相对的,只对有关的人有意义。
(三)自然法与人为法的对立体现在哪里?答:1’自然法具有本源性;而人为法只有派生意义。
2’自然法具有普遍必然的有效性,而人在历史过程中创造的东西只具有历史价值,只在那单一的情况下有价值。
3’自然法无欠无缺,具有价值估计的规范意义或标准意义;而社会的礼法总是有欠缺的,故必须依据自然法评判既成的法制规章,规范不合自然的礼法并使之有所改善。
(四)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什么样子的?/柏拉图是怎样幻构他的理想国的?答:为了使雅典的政治民主,使一个国家长盛不衰,柏拉图幻构了一个理想国。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教案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教案淮北师范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历史与社会学院 2012 年级社会学班课程名称西方社会思想史教材名称西方社会思想史,第三版,主要参考书西方社会思想史教学大纲类型自编讲授教师唐建兵填表日期:2013年2月20日1第一讲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对西方社会学思想史的历史地位和其在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中学科地位的阐述,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发展脉络;并能理解经典的社会学理论。
教学重点:理解研究的方法体系教学难点:理解研究取向的主要分类;掌握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教学进程:一为什么要研究社会思想史“超过康德可能有新哲学,掠过康德,只能有坏哲学”——郑昕:《康德学述》“过去的东西,构成我们现在的、那个有共同性和永久性的万分”——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学科史与学科修养;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学科史就是学科;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包括学科史二社会思想史研究什么1、经典社会学著作的研究;2、研究现代的社会学著作;3、分析,即“理性的指示是什么,”什么是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分析,社会学理论的层次元理论(Metatheory),形式理论,或社会哲学:涉及人性、人类行为、社会结构和过程、社会规范等最基本的概念、假设。
交换理论,互动论,知识社会学,冲突理论等都属于元理论。
实质理论(Substantive theory):依据社会理论对社会现象、制度、和变迁等所作的实质性言说而构成的理论话语,如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世界历史的理性化,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等。
1实证研究或知识(Positivistic studies):实证知识离具体社会经验最近,它要求不仅对人类行动和社会现象有所断言,更要求将这种断言转化为可以观察和经验的一组变量,并设计或找出可测量、可计算的一组指标来变量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支持或反驳人类行动与社会环境之因果关系的任何具体判断。
大部分的社会学研究都是实证性的。
(完整word版)西方社会思想史重点解读

1. 学习和研究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1、学科史与学科修养;“超过康德可能有新哲学,掠过康德,只能有坏哲学“,这一洞见也是研究社会思想史的主要理由。
2、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学科史就是学科;“哲学史的本身就是科学的,因而本质上就是哲学这门科学。
”(黑格尔)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包括学科史。
2. 西方社会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城邦制度——城邦社会学——城邦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城邦公民行为(善的问题)世纪帝国——世界主义社会学——世界公民观念;世界主义理想基督教团契——基督教会社会学——信念共同体;人与上帝的关系工业社会组织——工业社会社会学——市民社会;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组织3. 研究社会思想史的途径和方法(1)即我们力求通过对经典的社会学著作的研究,寻求社会学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
简而言之,我们要问:“创始人说了些什么?”(2)英克尔斯说的第二条途径是经验主义的途径,即我们对现代的社会学著作加以研究,以期发现这门学科最关心的是些什么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问:“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些什么?”解释学的方法;以傅伟勋先生提出的“创造的解释学”为示例:(a)原谓,即“原作者(或原思想家)实际上说了什么?”(b)意谓,即“原作者真正意谓什么?”(c)蕴谓,即“原作者可能说什么?”(d)当谓,即“原作者本来应该说什么?”(e)层次自问:“做为创造的解释学家,我应该说什么?”意识形态的批判方法;意识形态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在社会思想史的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原则:社会地位对于塑造思想家的思想是一个强有力的因素。
这一思想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学的永久财富。
与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的名字联在一起的“知识社会学”方法就是在受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有力影响下形成的。
知识社会学坚持个别思想家所表达的不是个人的观点,而是某个集团或集体的观点,他的著作表达外在的社会潮流,知识具有集体的性质,这是全部认识论的基本点。
反思社会学的方法;美国社会学家古尔德纳的“反省的社会学”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革命的社会分析方法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主张用社会学的方法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本身进行批判性的社会学分析。
西方社会思想史考点总结

西方社会思想史考点总结西方社会思想史是研究西方社会思想发展变化的学科,涉及理论、哲学、政治、经济等领域。
以下是对西方社会思想史的考点进行总结的1000字小结。
1. 古希腊思想史:古希腊思想史是西方社会思想史的起点。
古希腊哲学家们关注人的本质、道德、政治等问题,对西方后来的科学、政治、伦理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思想,柏拉图的“理念”哲学,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等思想成为古希腊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罗马思想史:罗马帝国的兴起和隆盛期间,罗马哲学家们主要关注实用主义、法律、政治等问题。
斯多噶派哲学家、斯维特尼斯瓦鲁斯、塔奥西乌斯、伊壁鸠鲁等思想家在罗马思想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足迹。
此外,基督教的出现也给罗马思想史带来了重要影响。
3. 中世纪思想史:中世纪思想史是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之间的思想发展史。
由于教会的权威性很强,宗教和哲学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神学家奥古斯丁、过继宗等对中世纪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奥古斯丁的“原罪”论和“上帝的国度”等思想出发,在公元11世纪的修道院学派和12世纪的大学学派的争论中达到高潮。
4. 文艺复兴思想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代文化和哲学的热爱使得文艺复兴思想史成为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样,对人的理性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解释。
该时期的人文主义、实用主义、批判主义、相对主义等思想都有所涉及。
5. 启蒙思想史:启蒙时代标志着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兴起,自由思想成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
启蒙哲学家伏尔泰、孟德斯鸠、霍布斯等推动了现代科学方法的发展,并对社会、政治、宗教和道德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思考。
6. 近代思想史:近代思想史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包括18到19世纪之间的欧洲思想。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倡导自由主义、平等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对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产生了巨大影响。
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德国哲学家康德、德国哲学家赫尔德、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的经典著作对近代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

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本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
他所创作的长诗《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达·芬奇(意).莎士比亚(英)。
产生原因:一、物质基础: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
二、文化基础: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
三、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
四、人才优势: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
五、地理位置:意大利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造纸术,印刷术)。
六、导火索:黑死病在欧洲流行。
七、直接原因:教会严格控制人们思想,激起资产阶级与平民的不满。
1、智者学派:社会分析的A最初尝试智者学派的社会分析思路,概括地说有三个层次:(a)划出一个社会秩序的领域,断言社会秩序概由人为,而非神创;(b)人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藉强权或经由相互约定来建立社会秩序与正义观念的;(c)划出一个高于人为法的自然法的领域。
自然法乃是人性的本然要求,当自然人性与社会秩序发生冲突时,人应依据更高的自然法而行动,而不论各人所主张的自然者是什么。
2、柏拉图理想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a)它统一于相互依赖的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一个由社会分工形成的功能—等级系统;(b)它统一于消弭阶级对抗的社会秩序的需要,是一个实行财产公有及全面管制的极权专制体系;(c)它统一于使人人过有德的良善生活的需要,是一个崇尚知识与道德教育目标的“圣哲之王”的贤人政制。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件01绪论
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 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 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熟悉 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 不是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 没有事务。
如果把一切都连合起来考虑的话,我可断言,我 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我可断言,我们每个 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 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而雅 和多才多艺
Homer 对于希腊文明的意义
进入荷马的希腊就是进入了希腊 文明的荷马时代。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被人称为希腊人的《圣经》。 在数百年间,这两部诗歌是希腊 教育的基础,
最后,仅次于希腊语言本身,荷 马是对希腊人影响最大的共同遗 产,让他们抛开各种差异以及造 成彼此分离的憎恨,从而确信自 己是同一个民族。“荷马是一把 熊熊之火,照亮了黑暗时代”。
古代希腊世界的地理空间
从地理空间看希腊与世界文明
从本章地图上我们看到地中海及临近水域 充斥着希腊的城邦和拓殖地的名字,这些 名字的背后上演过希腊文明成长的一幕幕 悲喜剧。古代的希腊世界也比今天希腊广 大,它北到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拜占庭, 东抵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爱琴海东岸) ,西面包括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全岛,几 大古老文明在这一广大的空间交流和沟通 丰富了希腊文明的元素。
Epidavros
希腊最著名的剧场之一埃披道拉斯(Epidavros) 露天剧场,环山而建,面向爱琴海。它是城邦公 共生活的缩影和象征:它有一个位于中心的舞台 ,和环绕中心的看台,每一个公民都既是观众又 是演员,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占据和让出露天剧 场(象征城邦空间)的每个对称点。在这里,公 民人人接受教化,为投身城邦民主生活作准备; 也个个是参与者,亲身实践“以天下为己任”的 民主理念。观剧、辩论和演说是希腊人的日常剧 目,希腊文明实在可喻为一种“剧场文明”。
复旦西方社会思想史于海版
复旦西方社会思想史于海版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学理论的分类1、按照理论出现的年代来分类.2、按国家分类,例如德国的、美国的社会学等。
3、按理论的主题或概念为中心分类,如功能学派、冲突学派、交换学派、符号互动学派等就以理论具备的共同概念来分类的。
如功能主义(斯宾塞—迪尔凯姆—帕森斯—默顿—亚历山大)二、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分野客观主义社会学:(唯科学主义)客体主义objectivism,从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理论。
主观主义社会学:(人本主义):主体主义subjectivism,韦伯、符号互动、现象学社会学。
(一)、研究对象上:客观主义:社会学应以那些外在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所左右的现象为研究对象,强调与自然科学的一致性。
主观主义:强调研究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研究方法上:客观主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研究。
主观主义则反对把人类社会降低到自然水平,强调方法特殊性,如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符号互动的角色扮演,定性研究。
(三)、对社会的认识上:客观主义:社会唯实论。
主观主义:社会唯名论。
(四)、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客观主义:社会具有优先存在的价值,人是被动的,受结构决定的。
主观主义:人是能动的主体,虽然也承认制度的约束性,但更注重人的自觉过程。
如符号互动论。
(五)、核心的分析单位:客观主义强调社会结构,主观主义强调社会行动。
第二章:社会学的奠基人——孔德,斯宾塞第一节:奥古斯特孔德一、创立实证哲学实证主义社会学则只是他的实证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所谓实证Positive原意是肯定、明确、确实。
实证一词有五方面的含义:“①现实的而非幻想的;②有用的而非无用的;③可靠的而非可疑的;④确切的而非含糊的;⑤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二、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至少应包括观察、试验、比较方法,还有“历史方法”为重要补充。
1,观察是社会研究的前提。
第一,观察方法的运用要与一种预备性理论结合起来,排斥无目的杂乱无章的观察,第二,在运用观察方法时,要排除外在的干扰和个人的偏见,以获得客观的研究资料。
西方思想史
第一章一、西方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社会思想含义社会思想是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观点或理论,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变迁,社会组织与社会制度的功能,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及人类社会的理想模式。
2、社会思想的表现形态:理论形态:系统抽象高的学说与理论非理论形态:非系统、抽象性较低的观点主张3、社会思想的层次:广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思想,如社会政治思想、社会军事思想、社会经济思想、社会法律思想等。
中义: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思想,包括社会学思想(即社会学理论)与准社会学思想(即社会学产生前关于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等思想)。
狭义:准社会学思想,即社会学产生前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非专业性系统较低的思想。
4、西方社会思想史研究对象:西方社会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即西方社会(欧美社会)在社会学产前的有关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等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
其研究通常包括:西方社会历史上产生的各种社会思想内容、西方社会思想的产生的历史条件与影响、西方社会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等。
5、西方社会思想与西方社会学思想(即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产生时间差异;(2)理论形态不同。
联系:同一研究对象。
二、西方社会思想的历史脉络1、西方社会思想发源阶段: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的社会思想。
2、中世纪的封建官方基督教思想阶段。
3、资本主义社会思想阶段:文艺复兴社会思想、英法资本主义革命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三、西方社会思想史的学习意义1、使学生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继承性及其历史背景。
2、扩充知识视野,使学生初步具备一种在更广阔的理论和历史背景下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1、侯钧生:西方社会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9。
2、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2。
3、杨懋春:中国社会思想史,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出版,1986.5。
复习要点与习题•要点:西方社会思想、西方社会思想历史脉络、学习意义。
(完整word版)西方社会思想史重点解读
1. 学习和研究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1、学科史与学科修养;“超过康德可能有新哲学,掠过康德,只能有坏哲学“,这一洞见也是研究社会思想史的主要理由。
2、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学科史就是学科;“哲学史的本身就是科学的,因而本质上就是哲学这门科学。
”(黑格尔)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包括学科史。
2. 西方社会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城邦制度——城邦社会学——城邦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城邦公民行为(善的问题)世纪帝国——世界主义社会学——世界公民观念;世界主义理想基督教团契——基督教会社会学——信念共同体;人与上帝的关系工业社会组织——工业社会社会学——市民社会;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组织3. 研究社会思想史的途径和方法(1)即我们力求通过对经典的社会学著作的研究,寻求社会学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
简而言之,我们要问:“创始人说了些什么?”(2)英克尔斯说的第二条途径是经验主义的途径,即我们对现代的社会学著作加以研究,以期发现这门学科最关心的是些什么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问:“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些什么?”解释学的方法;以傅伟勋先生提出的“创造的解释学”为示例:(a)原谓,即“原作者(或原思想家)实际上说了什么?”(b)意谓,即“原作者真正意谓什么?”(c)蕴谓,即“原作者可能说什么?”(d)当谓,即“原作者本来应该说什么?”(e)层次自问:“做为创造的解释学家,我应该说什么?”意识形态的批判方法;意识形态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在社会思想史的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原则:社会地位对于塑造思想家的思想是一个强有力的因素。
这一思想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学的永久财富。
与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的名字联在一起的“知识社会学”方法就是在受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有力影响下形成的。
知识社会学坚持个别思想家所表达的不是个人的观点,而是某个集团或集体的观点,他的著作表达外在的社会潮流,知识具有集体的性质,这是全部认识论的基本点。
反思社会学的方法;美国社会学家古尔德纳的“反省的社会学”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革命的社会分析方法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主张用社会学的方法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本身进行批判性的社会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论文标题理想国与乌托邦姓名骆昊所在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班级社会学学号0121111824 指导教师孙丽敏完成日期2014年1月2日得分理想国与乌托邦内容摘要: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写下《理想国》,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而时隔千年后,莫尔的《乌托邦》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乌托邦》源于《理想国》但是又高于《理想国》。
该论文从体模式、生活方式、财产、婚姻男女关系分析两者的相同性,差异性。
关键词:乌托邦理想国柏拉图莫尔柏拉图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写出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同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政治家莫尔手下的乌托邦,他们有部分观点相似,但是却还存在着差异与不同。
理想国和乌托邦都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对未来设计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理想社会,这是两者的共性。
但是理想国中却带有明显的阶级倾向性,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出发。
乌托邦则又有很明显的民主性质。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城邦的一个贵族家庭,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社会思想家。
他的社会思想模式的构建主要存在于他的巨著《理想国》之中,他有很多的空想主义成分,被称为早期的乌托邦。
他的这一思想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奠基人托马斯·莫尔有很大影响。
托马斯·莫尔出生于一个英国贵族家庭,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为人正直,最终由于与国王意见不合而被处死。
莫尔著有《乌托邦》一书,对英国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构想了一个没有金钱,没有私有财产,人人丰衣足食,和睦相处的理想的美好社会。
这个理想的乌托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都有一定空想成分,但在有些方面却有些现实意义。
所以,我想对这两个空想的理想模式做个比较。
“理想国”与“乌托邦”在政体模式、生活方式、财产、婚姻男女关系等方面有诸多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所以,我将会从这些方面将两者作个比较。
1〃政体模式:柏拉图认为,国家有5中政体形式,由好到坏依次是王者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
其中王主政体是柏拉图最推崇,认为是最理想、最正义的政体,认为它是最能照顾全城邦全体公民利益,各等级按其本性做自己的事并保持和谐一致的政体。
在这个政体里是由一个哲学王统治的,这个哲学王“并不是用来考虑国中某个特定方面的事情,而只是用来考虑整个国家大事的。
”[1](p.146)这个哲学王“是具有天赋又经过良好教育和锻炼而达到至善的人,是懂得事物的实在知识,特别是正义本身、善本身和治国知识的人,是具有一切美德中最大美德,有强烈的爱国心,能照顾全城邦利益的人。
”他是“实践证明的文武双全精通战争与哲学的最优秀人物”[2](p.256)所以,柏拉图认为,由哲学王治理的社会才能使社会达到和谐,稳定,这才是一个政治修明的理想城邦!而在莫尔“乌托邦”的政体模式中与此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
他所要建立的可以看成是一个民主政体。
乌托邦的基层官员由直接选举产生,由30户人家选举出一名,称飞哈拉;然后再由10名飞哈拉选举出一名中层官员,称为首席飞哈拉;然后再由一个城市全体飞哈拉选举出该城市的总督,作为城市的管理人员。
如果有重要的事情要议,由飞哈拉同知各家各户,然后再将讨论结果上报。
可以说乌托邦比理想国政体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
首先,在乌托邦里,无论是在基层官员的选择,还是在中层官员的选择上,都是由选举产生的。
而“理想国”的“哲学王”则是从贵族中的一些人挑选出来加以培养,本身就不够透明、公开,而最后将其任命为“哲学王”也缺乏必要依据,可能仅仅是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的意愿而已。
其次,乌托邦里总督关于终身制,而如果发现其阴谋施行暴政则可废黜。
飞哈拉而首席飞哈拉都是每年选举一次。
可见,乌托邦里的官员不一定能够长久担任此职,而他们不努力或是做出对城邦不利的事情,他们会被罢免官职。
而在理想国里则不同,由于统治者“哲学王”是具有正义和谐的灵魂的,而灵魂中,理智又统治着灵魂的其他部分,使“哲学王”达到至善程度,他就是一个“完人”。
“完人”是不会有错的!他的决策都是正确的,都是维护全体人民利益的,都是有利于整个城邦发展的。
所以,“哲学王”就不会被替换而理所当然的终身制。
再次,乌托邦的决议也是民主讨论产生,从最底层各户开始讨论,然后由飞哈拉交议事会,一级一级的上传。
使得高层的决策能够反应群众意愿,并被民众所监督。
而“哲学王”则完全是一种人治,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发号施令而没有人对其进行制约与监督,因为他是至高无上的。
这难免导致为了一己私而不顾全邦人的利益的决策的出现。
虽然在二者的政体模式中有显著的差异,但两者都具有空想性。
虽然“哲学王”的选择是经过多次筛选与培训后从中选出的精英人物但即使是这样那么选出的人也很难是十全十美的“完人”,是不可能完全符合“哲学王”的标准的。
乌托邦设计的层层选举的官员选拔制度看似合理,实则不然。
层层选举缺少必然的法律依据,不仅如此,在当时君主集权的制度下这种情况没有任何可能实现。
2〃生产生活方式在生产方式上,柏拉图与莫尔都是设想集体的生产方式,不论男女一起劳动,一同为城邦建设出力。
但两者在劳动的人员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理想国”中,第一二等级的统治者是无须劳动的,他们只需集体分享第三等级所创造的价值。
这里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只强调被统治阶级的集体劳动,而统治阶级则不需直接从事生产劳动。
而乌托邦中则不同,除了那些被特别批准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参加劳动,共同创造物质财富。
乌托邦里,人们所生产的都是人们所必须的物质资料,而与此之外的则很少涉及。
“理想国”里,第三等级不仅仅要创造生活的必须,还要为统治阶级享乐创造条件。
生活方式上两者也极为相似,集体生活占据主导。
“理想国”里的统治阶级“他们像军营的士兵一样住在一起,实行共餐制,其生活资料由被统治的工人、农民和商人供应,其目的是使这些人安心从事治理民众的事务。
”[2](p.206)而第三等级的人则由于财产的私有,而过着个体的生活。
乌托邦的集体生活更具有普遍性,而不存在彼此间的差异。
每个人都必须在一起用餐、工作甚至是娱乐,乌托邦人的全部生活都受这种集体生活的制约,社会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属于他自己的空间,他们也不会有个性发展余地。
从总体上看,柏拉图“理想国”里所设计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相差很大,而乌托邦中由于没有等级的差别,所以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大体一致,很少有差异性。
3〃财产柏拉图在构想的国家中所要实施的一项根本制度就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取消私有财产,实行共产。
他认为“我们维护者不应该有私人的房产、土地以及其他私人财产……大家一起消费,真正维护者就是这个样子。
”[2](p.293)在做法上,他要求,这两个等级的人除了拥有最简陋的生活必须品外,不得有任何个人财产,包括物品、房屋和金银。
这样从而使统治阶级内部达到稳定,避免因财务纷争而导致内乱。
而第三等级,则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人财产,这样就可以削弱他们的力量从而有利于统治。
显而易见,柏拉图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从维护城邦稳定的目的出发,而设计出这一套财产理论的。
而莫尔废除财产则更加彻底而坚决。
他决定彻底批判金钱,主张彻底废除私有制。
他认为没有金钱才能没有财产,这样才能在整个城邦里实现平均分配而不至于由于引起动乱。
二者都深刻意识到,财产这个城邦安宁的主要问题,如果处理得不恰当就会引起动乱,威胁着全体公民和整个城邦的利益。
所以他们都提出了废除私有财产的想法,来解决这个棘手的矛盾。
实际上这种设想是很荒诞的,而是无法实现的一种空想,私有财产的废除根本不现实,那样人们会没有生活动力,在集体中失去活力,即使私有财产能够被废除,谁又能够保证人们不会去争夺其他的东西如支配权、女人而引起冲突从而危害城邦。
所以,废除私有财产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空想,虽然他们认识到金钱的罪恶一面!4〃婚姻及男女关系两种社会模式都从城邦稳定的高度出发来讨论婚姻以及男女关系问题。
婚姻以及男女关系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维护整个城邦,他们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牵涉到集体利益的重大问题。
柏拉图提出“群婚制”,理想国中女护卫者归男护卫者共同所有,任何人不得组成一夫一妻的家庭,男人和女人同吃同住同受教育。
这样才能使人们摆脱家庭的情感纷争全身心投入城邦的建设中去。
莫尔虽然也是从城邦整体利益考虑此事但与柏拉图恰好相反,他主张实行严格一夫一妻制,严厉惩罚婚外性以及婚前性行为。
他们之间差距那么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婚姻与稳定关系。
柏拉图认为,一夫一妻的婚姻会使人们迷失其中,只顾自己的城邦,生活满足而忽视整个城邦利益,会最终引发城邦不稳定。
莫尔则强调,家庭才是组成城邦、社会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夫一妻制婚姻则无从谈起家庭,更不用说城邦社会了。
相比较而言,莫尔的一夫一妻制度更为合理,更符合人性,也更加理性化。
柏拉图的群婚制则违背了人性,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是一种臆意!5〃教育教育是关系一个城邦公民素质的重大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
柏拉图认为无论要引导人们灵魂转世、步出洞穴,从愚昧无知的可视世界走向追求真理的可知世界,还是要培养人们的四种基本道德,塑造文武双全的城邦卫士与哲学王,建立“各尽所能”与政通人和的理想城邦,通靠教育。
柏拉图的教育是以道德为本位的教育,以善的理式为最高原则的教育或者说以善为本的教育,其终极目的在于塑造理想的城邦卫士人格,以期构建理想城邦和实现幸福的生活。
他提出诗乐、体操、数学、几何学、天文学、声学、哲学的七科教育。
而乌托邦中,教育的目的似乎只是培训人们多掌握几门手艺而更好的劳动,却没有涉及人通过教育而至善的更高境界。
应该说,柏拉图的教育更利于人综合的发展,使他们的思维升华,而不仅仅是得到谋生的手段。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社会思想第一个乌托邦,“如同希腊坟墓前的一尊塑像一样,尽管是冰冷而僵硬的但却是不朽的”[3](p.116)而《乌托邦》“是人类第一部描述共产制度如何运用于一整个国家,而且是一个庞大的国家的著述,它依靠独立的理性思考,对伦理学、哲学、政治学作了重大发展。
在我看来,乌托邦的一些基本原则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进步,对人类未来的命运也是最伟大的贡献。
”[4]从总体上评价的话,两者异同也十分突出。
在这两者理想的社会模式中,城邦的利益都是至高无上的,其他的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制度的制定,都是从整个城邦的发展角度来替统治者建立一个安定的统治次序出谋划策。
乌托邦则不同,那里的人们是平等的,无等级差别的,管理者是他们选出替他们更好的维护城邦利益的,他们并不是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