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课件(导论).ppt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导论

2024/10/5
23
1957:Green Wood《专业旳属性》 指出有关专业旳五个特征:
1. 应该有一套系统旳理论体系; 2. 它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可; 3. 在内部已经建立起专业旳权威,专
业能力成为该领域活动旳主要评价 原则;
2024/10/5
24
1957:Green Wood《专业旳属性》 指出有关专业旳五个特征:
2024/10/5
7
(二)对社会工作旳多重了解
1 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旳助人措施 秉承专业价值理念,在一定理论 指导下,利用一定旳科学措施助 人。
2024/10/5
8
2 社会工作是一种过程
社会工作者旳助人过程,要不断 地认识服务对象旳问题,评估和选 择工作措施旳过程,多种目旳是社 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连续合作、互 动,共同达至旳。
•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在一种国家 或地域内体现为:在社会福利体系 中,从事社会服务旳机构必须取得 正当旳社会服务旳专业资格,从事 社会服务旳、具有较高职级旳人士 一定要经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专 业教育)。
2024/10/5
19
• 社会工作体系已经成为社会福利制 度中主要旳构成部分,社会服务机 构及其工作者用科学旳、专业化旳 措施有限地处理问题 ,社会工作 也成为一种制度。
2024/10/5
28
社会学:
早期社会工作是对社会问题旳回应 而出现旳,是从问题旳处理措施而 进行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学旳许多 理论是社会工作旳专业基础科目。
2024/10/5
29
影响社会工作旳社会学思想:
个人与社会旳关系; 社会行动与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问题旳原因与对策; 社会分层理论
2024/10/5
团体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PPT课件

积极的:提高个人自尊;消极的:躲避或减低焦虑。
团体工作要重视这些作用,分析并利用这些作用解决组员的问题,发展其适应的功 能。
(二)团体生活发展理论
1.人类的需要彼此相关,无法分离,并且这些需要 都能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人类不仅 有“被爱”的需要,而且有“爱他”的能力。
2.人类在其行为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健全和适 当的团体生活,并且这种团体生活应伴随其一生。
6.在团体生活中,能够有机会使成员表现其自身的 独立性。
二、人类价值观理论
• 人类的伦理价值观
正义 责任 心理健康
• 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价值观
个人尊严 合作 个人进取心 参与自由 高度个别化
三、团体过程理论
(一)团体过程的动力
1.团体能够使组员之间产生认同感,从而解决他们 存在的问题。
2.团体能够使组员的自我意识得到改变,从而解决 他们存在的问题。
意就能觉察到的 前意识:需要时,就可以意识到的部分
• 4.人类虽然有潜意识的动机存在,同时也有 自我合理发展组织的能力(自我的功能)。
-自我功能弱化或失去的时候,通过团体活 动能适时协助人们恢复这种自我功能。
(1)本我(id):与生俱来、属于无意识层面 ,存有本能驱力(性和攻击驱力),无价值 观,逻辑和伦理,要求立即得到满足。 快乐原则
• 3.人类的行为除了意识状态以 外,有时还存在“前意识”、 “潜意识”动机的存在;
-大部分人类动机是不可见 的、无意识的,这种潜意识的 动机有力的影响着人类的行为 。团体工作有时要特别注意成 员那些不易察觉的行为动机, 重视早期生活的潜意识经验。
意识:个人在任何时刻觉察到的感受 潜意识:对意识构成威胁而必须推开的记忆和情绪等内容,是不能简单注
团体工作要重视这些作用,分析并利用这些作用解决组员的问题,发展其适应的功 能。
(二)团体生活发展理论
1.人类的需要彼此相关,无法分离,并且这些需要 都能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人类不仅 有“被爱”的需要,而且有“爱他”的能力。
2.人类在其行为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健全和适 当的团体生活,并且这种团体生活应伴随其一生。
6.在团体生活中,能够有机会使成员表现其自身的 独立性。
二、人类价值观理论
• 人类的伦理价值观
正义 责任 心理健康
• 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价值观
个人尊严 合作 个人进取心 参与自由 高度个别化
三、团体过程理论
(一)团体过程的动力
1.团体能够使组员之间产生认同感,从而解决他们 存在的问题。
2.团体能够使组员的自我意识得到改变,从而解决 他们存在的问题。
意就能觉察到的 前意识:需要时,就可以意识到的部分
• 4.人类虽然有潜意识的动机存在,同时也有 自我合理发展组织的能力(自我的功能)。
-自我功能弱化或失去的时候,通过团体活 动能适时协助人们恢复这种自我功能。
(1)本我(id):与生俱来、属于无意识层面 ,存有本能驱力(性和攻击驱力),无价值 观,逻辑和伦理,要求立即得到满足。 快乐原则
• 3.人类的行为除了意识状态以 外,有时还存在“前意识”、 “潜意识”动机的存在;
-大部分人类动机是不可见 的、无意识的,这种潜意识的 动机有力的影响着人类的行为 。团体工作有时要特别注意成 员那些不易察觉的行为动机, 重视早期生活的潜意识经验。
意识:个人在任何时刻觉察到的感受 潜意识:对意识构成威胁而必须推开的记忆和情绪等内容,是不能简单注
《社会工作导论》课件

职业道德的违规与处罚 措施
违反职业道德的社会工作从 业人员可能面临处罚,如行 业组织的纪律处分或被剥夺 执业资格。
社会工作的实践技能
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
社会工作使用多种方法,如个 案工作、家庭工作和社区工作 等,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专业支 持和服务。
社会工作的实践技能 和操作流程
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一 定的实践技能,如沟通技巧、 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支持等。 操作流程包括评估、规划、干 预和评估等。
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1
国内外社会工作历史回顾
社会工作自19世纪末起源于西方国家,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加,迅速发展。中国社 会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2
社会工作的现状与趋势
当前,社会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 相关的社会工作体系。
3
社会工作在国家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工作在国家改革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 可持续发展。
社会工作的职业原则与职业道德
职业原则的定义和内容
职业原则是社会工作的指导 原则,包括尊重人的尊严和 权利、关注社会正义、保护 客户隐私等。
职业道德的概念与要求
职业道德是社会工作从业人 员应遵守的伦理准则,要求 保持专业的行为和高度的道 德标准。
社会工作的实践工具 和评估方法
社会工作使用各种工具和评估 方法,如访谈、观察和问卷调 查等,用于获取信息、评估问 题和制定干预计划。
社会工作中的核心问题与挑战
1
社会工作中的困境和挑战
社会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如资源短缺、人员压力和公众认可度的提升等。
2
社会工作自我反思和专业发展
社会工作导论共54页

5
2.将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 办,以解决各类因经济困难所导致问题为 目的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organized activities ),包括对社会上事业、贫困、疾 病、衰老、身心残障、精神病患、孤苦等 各种经济方面的扶助与救助事业;政府及 民间举办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很多国家 采取这种定义,并认为对于社会贫穷的救 助与预防应属于政府的责任。
社会工作导论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
25.09.2019
Tian Yurong
1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性质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功能
25.09.2019
Tian Yurong
2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意义 社会工作(Social work)是有百年历史的一门新 兴的学科,是一种助人自助(help people help themselves)的专业。 由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背景 的不同,各国对从事这类工作的名称就不同。
25.09.2019
Tian Yurong
1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
(一)社会工作概念 • 在发达国家与地区Socia work 指的是专门
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性的活动。 •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有困难的人和家庭 (包括富人)。
25.09.2019
Tian Yurong
25.09.2019
Tian Yurong
7
(二)对社会工作的多重理解
1 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 秉承专业价值理念,在一定理论 指导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助 人。
25.09.2019
第四讲社会工作理论PPT课件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 要观点
• 1、潜意识理论 • 意识 • 前意识 • 潜意识
• 2、人格理论 • 本我 • 自我 • 超我
(三)精神分析相关技术
• 自由联想 • 治疗性倾听 • 诠释过程
四、认知行为理论
• (一)由来 • 1、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学说
• 2、行为主义心理学: • 心理/行为 • 行为通过学习得来
为社 来自心理学、提供认识人、 如何解释人与
会工 社会学、医 社会以及社会 社会
作的 学、经济学 工作自身的理
理论 等
论和方法
社会 来自一般经 解决一个社会 如何改变人与
工作 验的积累 工作实践的原 社会
的理
则和方法问题
论
三、精神分析取向社会工 作理论
•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 • 20世纪20-60年代 • 精神分析洪流时代 • 心理社会诊断和心理社会治疗 • 社会工作焦点集中于个人层面
• 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治疗过程: • 觉醒:自我意识 • 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 • 选择的自由 • 对话的必要性 • 实行
• 抗逆力
• 帮助一个人承受因逆境而生的许多负面 影响的一系列品质。
• 自尊、对自我效能的信任、主动性、信 仰和道德、信任他人、依恋、一个稳定 的基础、有意义的角色、自主、认同、 洞察力以及幽默。
• 3、认知学派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认知的重要性 • 错误的行为来自错误的认知
我们经常纠结于各种非理性的认知中
(二)相关技术
• 理性情绪疗法 • 认知行为疗法
五、社会支持理论
• (一)理论发展的历史 • 精神医学领域:早期关系(与父母关系)的重
要性 • 20世纪60年代:用于临床治疗,如家庭治疗 • 20世纪70-80年代:社区支持计划,如精神病
社会工作导论-PPT课件

2019/3/28 Tian Yurong 35
现代社会,体现社会正义的社会福利, 其资源是来自社会成员的税收。运用社 会福利资源帮助社会上最困难的贫弱者, 也是社会福利效益的最大化。
2019/3/28
Tian Yurong
36
(二)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的拓 展——由个人到社区
•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之后,社区也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的对象。 这一时期,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 社区 工作方法被认可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 将农村发展置于重要地位,联合国也积极 在全世界推进社区发展运动。
2019/3/28 Tian Yurong 7
(二)对社会工作的多重理解
1 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 秉承专业价值理念,在一定理论 指导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助 人。
2019/3/28
Tian Yurong
8
2 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要不断 地认识服务对象的问题,评估和选 择工作方法的过程,各种目标是社 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持续合作、互 动,共同达至的。
2019/3/28 Tian Yurong 37
•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 发达国家的社会团结问题都同社区密切地 联系,甚至社区建设问题也成为政府十分 关注的领域。此后,社区组织、社区发展 也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 专业生成原因: 工业革命引发大量社会问题, 促进民间组织产生,出现以 服务为专业的工作者。
2019/3/28
Tian Yurong
13
• 专业形成过程,服务对象范围的变化: • 早期:贫困的个人和家庭;——专业形成 以前和1920年代专业形成以后至今 • 扩展:贫困的有问题的社区;——1950年 代以来,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出现 • 现在:所有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生活的一切 领域——1970年代以来。
现代社会,体现社会正义的社会福利, 其资源是来自社会成员的税收。运用社 会福利资源帮助社会上最困难的贫弱者, 也是社会福利效益的最大化。
2019/3/28
Tian Yurong
36
(二)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的拓 展——由个人到社区
•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之后,社区也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的对象。 这一时期,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 社区 工作方法被认可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 将农村发展置于重要地位,联合国也积极 在全世界推进社区发展运动。
2019/3/28 Tian Yurong 7
(二)对社会工作的多重理解
1 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 秉承专业价值理念,在一定理论 指导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助 人。
2019/3/28
Tian Yurong
8
2 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要不断 地认识服务对象的问题,评估和选 择工作方法的过程,各种目标是社 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持续合作、互 动,共同达至的。
2019/3/28 Tian Yurong 37
•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 发达国家的社会团结问题都同社区密切地 联系,甚至社区建设问题也成为政府十分 关注的领域。此后,社区组织、社区发展 也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 专业生成原因: 工业革命引发大量社会问题, 促进民间组织产生,出现以 服务为专业的工作者。
2019/3/28
Tian Yurong
13
• 专业形成过程,服务对象范围的变化: • 早期:贫困的个人和家庭;——专业形成 以前和1920年代专业形成以后至今 • 扩展:贫困的有问题的社区;——1950年 代以来,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出现 • 现在:所有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生活的一切 领域——1970年代以来。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章 PPT课件

适应类型
1.附和 2.创新
3.形式主义 4.隐退主义 5.反抗
文化目标
+ +
- - ±
制度化手段
+ -
+ - ±
• 根据这个理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使 工作对象了解社会规范,并知道违反社会规范 的后果,同时也要努力开拓一些合法的途径, 使工作对象能够达到其合法的目标。
•
⑵文化传递理论(亚文化群体理论)
环境,以便受助者能够顺利了解隐藏在潜意识中 的经验。
•
• 根据这些理论,社会工作者们在对案主问题
进行诊断的时候,首先就是根据这些理论分析其 人格是否健全,找寻其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然 后依据相应的方法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精神 分析理论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 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
• 第三、时间的长短。感染越轨观念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表现出越轨行 为;
• 第四、频率。感受越轨概念及行为的频率越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越容易出现越轨行为;
• 第五、强化。接触他人越轨行为的支持次数越多,越增强其越轨行为 的表现。
• 所以,该理论提醒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工作 对象受到生活环境中有越轨行为的人的影 响。
• ⑶标签理论 •
为社会工作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
解释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的运行机制
皮拉利斯 中观理论 实践理论
解释性理论—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的 解释 介入模式理论—说明社会工作实践的性质、目的、过程
具体操作技巧和方法
雷欧纳德的分类
自然科学范式
立场A
立场B
追求自然科学 的地位
自然科学与人文 科学目标与方法 相似
• 2.系统理论
•
社会工作概论(ppt+159)

操纵。
家长作风。 价值观的强迫。
四、价值的分类
⑪终极价值或抽象价值 ⑫中介价值 ⑬工具性价值或操作性价值
三、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巴特列(H.M.Baretlet)的观点
毕斯特克(Biestek)的观点 莫雷李斯(Armando.Morales)及雪佛 (Bradford W.Sheafor) 的观点
⒈大卫· 豪(David· Howe)的观点 ⑪为了社会工作的理论 ⑫有关社会工作的理论 ⒉马孔· 佩恩的观点 ⑪关于社会工作的理论 ⑫社会工作的理论 ⑬对社会工作有助益的理论 ⑭和社会工作实务及方法有关的理论 ⒊皮拉利斯(Pilalis)的观点 宏观理论; 中观理论; 微观理论(实践理论)
⑪服务性
⑫客观性 ⑬补救性与发展性
⑭批判性与建设性
二、社会工作的性质(学科特 点)
⑪科学性
⑫实务性 ⑬综合性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与 范围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1、基本对象 2、扩大对象 3、地区差别性 4、社会工作对象的特点
二、社会工作的种类及实施领 域
主要内容
3、对慈善组织会社之评价
四、英美之睦邻组织运动
1、巴涅特和汤恩比馆(Toynbee Hall)
2、简· 亚当姆斯(Jean.Addams)和赫尔
馆(Hull House) 3、社区服务中心之主要内容 4、对睦邻组织运动之评价
五、社会安全制度之建立
1、背景
德国的社会安全制度 英国的社会安全制度
美国的社会安全制度
第二节 专业社会工作的产 生与发展
一、专业标准
1957年格林伍德(E.Greewood)提出专业的五
家长作风。 价值观的强迫。
四、价值的分类
⑪终极价值或抽象价值 ⑫中介价值 ⑬工具性价值或操作性价值
三、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巴特列(H.M.Baretlet)的观点
毕斯特克(Biestek)的观点 莫雷李斯(Armando.Morales)及雪佛 (Bradford W.Sheafor) 的观点
⒈大卫· 豪(David· Howe)的观点 ⑪为了社会工作的理论 ⑫有关社会工作的理论 ⒉马孔· 佩恩的观点 ⑪关于社会工作的理论 ⑫社会工作的理论 ⑬对社会工作有助益的理论 ⑭和社会工作实务及方法有关的理论 ⒊皮拉利斯(Pilalis)的观点 宏观理论; 中观理论; 微观理论(实践理论)
⑪服务性
⑫客观性 ⑬补救性与发展性
⑭批判性与建设性
二、社会工作的性质(学科特 点)
⑪科学性
⑫实务性 ⑬综合性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与 范围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1、基本对象 2、扩大对象 3、地区差别性 4、社会工作对象的特点
二、社会工作的种类及实施领 域
主要内容
3、对慈善组织会社之评价
四、英美之睦邻组织运动
1、巴涅特和汤恩比馆(Toynbee Hall)
2、简· 亚当姆斯(Jean.Addams)和赫尔
馆(Hull House) 3、社区服务中心之主要内容 4、对睦邻组织运动之评价
五、社会安全制度之建立
1、背景
德国的社会安全制度 英国的社会安全制度
美国的社会安全制度
第二节 专业社会工作的产 生与发展
一、专业标准
1957年格林伍德(E.Greewood)提出专业的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0年代美国里根 政府的减税和英国 撒切尔夫人的私有 化
Milton Friedman 1912—2006
市场失效 政府失灵 如何办?
社会力量 NGO:非政府组织(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也称为非营利组织(NPO), 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 公民社会组织(CSO), 民间组织,慈善/志愿者组织
Adam Smith 1723—1790
凯恩斯(Keynes)革命
政府干预:充分运用 公债、公共投资等财 政政策刺激需求 1930年代的美国 罗斯福新政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 1946
弗里德曼(Friedman)的货币主义反
革命
坚持经济自由,强调 货币作用
2、制度化的社会工作实践
17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对现代社会工作 作出了直接的贡献。
从欧美社会工作的发展来看,英国伊莉莎白济贫法( 1601年)、德国汉堡制(1788年)与爱尔伯福制( 1852年)、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睦邻组织运动 (1884年)等都是早期的为社会工作的产生提供了直 接前提的重要实践。以后,西方又逐步建立了社会保 障制度,并产生了福利国家思潮。
问题:市场失灵
第三部门 NGO
职责:1、提供社会服务; 2、推动社会改革公益、互益
机制:机志制愿:、志自愿治、;自多治元;、多公元开、、公非开垄、断非的垄断的 问题:问志题愿:失志灵愿失灵
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演变
从封建国家统制经 济到自由市场经济
Smith:《国富论》
1776年发表 价格:看不见的手 政府:守夜人的角色
来自奥斯托勒姆的启示: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多中 心治理/治理与善治 社会三大部门间的关系
互补、互动的“金三角律动”治 理结构
当代社会组织结构图
第一部门 政府
职职责责::提提供供公公共共物物品品 机制机:制官:僚官制僚、制垄、断垄性断性
问题:政府失灵
第二部门 企业
职责:积累财富 机制:机利制润:导利向润、导市向场、调市节场调节
4、社会工作伦理 多戈夫(2005),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 指南(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国社会工者协会(1996),美国社会工作 者伦理守则。 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1998),香港社会 工作者工作守则。 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2000),香港社会 工作者工作守则实务指引。
5、微观社会工作 伊根(1999),高明的心理助人者(第5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 B. E Gillil(2000),危机干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Ed. Jocobs(2000),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 Dennis Greenberger(2000),理智胜过情感,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Rita(2001),心理咨询面谈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Judith S.Beck(2001),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刘梦(2003),小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眉华(2003),社会工作实务(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
科瑞(2004),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七版),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 米尔腾伯格尔(2004),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科尔斯基(2004),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方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雅罗姆(2004),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克瑞尔(2004),心理调适实用途径,北京大学出版社。 Michael P.Nichols,Richard C.Schwarts(2005),家庭治疗基础,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扎斯特罗等(2005),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第五版),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宇莲(2005),社会工作实务(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罗伊斯(2005),社会工作实习指导(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7、社会工作研究
巴比(2005),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艾尔·巴比(2005),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华夏出版社。
劳伦斯·纽曼(2007),社会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的取向。 毕恒达(2007),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法律出版社。 克雷斯威尔(2007),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重庆大学出版社。 杨国枢(2006),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第13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陈向明(2006),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
社会工作理论 何雪松 著,上海人民 版社2007-04出版。
关于参考书
1、社会工作概论 法利等(2005),社会工作概论(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利等特罗等(2005),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周永新(1994).社会工作学新论.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徐震(1996).当代社会工作.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关于上课方式:学习之道
本科生:教师出题目给答案 硕士生:教师只出题目不给答案
课堂讨论 博士生:教师既不给题目也不给答案
对社会科学硕士生的要求: “虎气 “ + “猴气” + “人气”
几个基本问题
一、怎样理解“社会” 一分法:与自然界相对(文明社会) 二分法: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 三分法:三大部门之一的民间社会 四分法:四大建设之一的社会建设
巴隆、杜兰德(2006),异常心理学(第4版),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 费尔德曼(2007),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4版),世 界图书出版公司。 戴维·迈尔斯(2006),社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 社。 阿伦森(2007),社会心理学(第5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霍克西玛(2007)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第3版),世界图书 出版公司。
许莉娅(2004),个案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罗斯(2004),青少年团体治疗——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华东理 工大学出版社。 Yalom(2004),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Yalom(2004),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Robert Leahy(2004),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 何明宝(2004),走向社工——专业社会工作实录,上海人民出 版社。 梅陈玉蝉等(2004),老年学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 科米尔•葆拉(2004),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第五版),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
3、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韦德,塔佛瑞斯(2006),心理学的邀请(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达菲(2006)心理学改变生活(第8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里格(2003),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库恩(2007),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1版),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 海斯(2004),心理学导论(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戴维·迈尔斯(2006),心理学(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社会工作理论课件(导论)
课前提示:
关于教材 关于参考书 关于上课方式 关于考试
关于教材
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第3版) 马尔科姆·派恩 (Malcolm Payne英)著,冯亚丽 、叶鹏飞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6 出版 ); 现代社会工作理论 佩恩 (Malcolm Payne英)著,徐永祥、何雪松 、张宇莲 译,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01 出版)。
黄陈碧苑等(2005),交往技巧的运用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 社。 沃达斯基等(2005),社会工作与人类服务治疗指导计划,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 克奈普等(2005),学校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指导计划,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 李滢铨等(2005),社会公平发展游戏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 克劳特等(2005),自杀与凶杀的危险性评估及预防治疗指导 计划,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科特勒(2005),心理治疗师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威丁等(2005),心理治疗个案研究(第四版),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伯纳德等(2005),临床心理督导纲要(第三版),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
王思斌(2004),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顾东辉(2005),社会工作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2、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阿什福德(200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物学、心理学与 社会学视角(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扎斯特罗、阿什曼(2006),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6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斯林(2004),心理学:大脑、人、世界(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布伦南(2004),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六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巴洛(2004),心理障碍临床手册(第三版),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 布鲁斯等(2004),临床心理学导论:科学与实践,人民卫生 出版社。 劳伦• 阿洛伊等(2005),变态心理学(第九版),人民邮电 出版社。 保罗•贝内特等(2005),异常与临床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 特鲁尔等(2005),临床心理学:概念、方法和职业(第六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戴安娜•帕帕拉等(2005),发展心理学(第九版),人民邮电 出版社。 谢弗等(2005),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六版),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 罗伯特•费尔德曼(2005),普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伯格(2005),人格心理学(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Yegidis等(2004),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古学斌等(2004),本土中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实践与反思,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关于上课方式:学习之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问: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在课堂上: 没有愚蠢的问题!没有错误的答案! 老师的作用是 “传道授业解惑”吗? 还是启发学生生疑?苏格拉底方法:助产术 有标准答案吗?
中国改革30年: 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
政企分开:三大阶段,功过是非。 政社分离:刚刚起步,任重道远。 小政府,大社会 舵手与浆手 政府购买“服务”:从“岗位”到“项
Milton Friedman 1912—2006
市场失效 政府失灵 如何办?
社会力量 NGO:非政府组织(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也称为非营利组织(NPO), 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 公民社会组织(CSO), 民间组织,慈善/志愿者组织
Adam Smith 1723—1790
凯恩斯(Keynes)革命
政府干预:充分运用 公债、公共投资等财 政政策刺激需求 1930年代的美国 罗斯福新政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 1946
弗里德曼(Friedman)的货币主义反
革命
坚持经济自由,强调 货币作用
2、制度化的社会工作实践
17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对现代社会工作 作出了直接的贡献。
从欧美社会工作的发展来看,英国伊莉莎白济贫法( 1601年)、德国汉堡制(1788年)与爱尔伯福制( 1852年)、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睦邻组织运动 (1884年)等都是早期的为社会工作的产生提供了直 接前提的重要实践。以后,西方又逐步建立了社会保 障制度,并产生了福利国家思潮。
问题:市场失灵
第三部门 NGO
职责:1、提供社会服务; 2、推动社会改革公益、互益
机制:机志制愿:、志自愿治、;自多治元;、多公元开、、公非开垄、断非的垄断的 问题:问志题愿:失志灵愿失灵
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演变
从封建国家统制经 济到自由市场经济
Smith:《国富论》
1776年发表 价格:看不见的手 政府:守夜人的角色
来自奥斯托勒姆的启示: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多中 心治理/治理与善治 社会三大部门间的关系
互补、互动的“金三角律动”治 理结构
当代社会组织结构图
第一部门 政府
职职责责::提提供供公公共共物物品品 机制机:制官:僚官制僚、制垄、断垄性断性
问题:政府失灵
第二部门 企业
职责:积累财富 机制:机利制润:导利向润、导市向场、调市节场调节
4、社会工作伦理 多戈夫(2005),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 指南(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国社会工者协会(1996),美国社会工作 者伦理守则。 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1998),香港社会 工作者工作守则。 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2000),香港社会 工作者工作守则实务指引。
5、微观社会工作 伊根(1999),高明的心理助人者(第5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 B. E Gillil(2000),危机干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Ed. Jocobs(2000),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 Dennis Greenberger(2000),理智胜过情感,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Rita(2001),心理咨询面谈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Judith S.Beck(2001),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刘梦(2003),小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眉华(2003),社会工作实务(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
科瑞(2004),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七版),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 米尔腾伯格尔(2004),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科尔斯基(2004),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方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雅罗姆(2004),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克瑞尔(2004),心理调适实用途径,北京大学出版社。 Michael P.Nichols,Richard C.Schwarts(2005),家庭治疗基础,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扎斯特罗等(2005),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第五版),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宇莲(2005),社会工作实务(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罗伊斯(2005),社会工作实习指导(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7、社会工作研究
巴比(2005),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艾尔·巴比(2005),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华夏出版社。
劳伦斯·纽曼(2007),社会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的取向。 毕恒达(2007),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法律出版社。 克雷斯威尔(2007),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重庆大学出版社。 杨国枢(2006),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第13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陈向明(2006),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
社会工作理论 何雪松 著,上海人民 版社2007-04出版。
关于参考书
1、社会工作概论 法利等(2005),社会工作概论(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利等特罗等(2005),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周永新(1994).社会工作学新论.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徐震(1996).当代社会工作.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关于上课方式:学习之道
本科生:教师出题目给答案 硕士生:教师只出题目不给答案
课堂讨论 博士生:教师既不给题目也不给答案
对社会科学硕士生的要求: “虎气 “ + “猴气” + “人气”
几个基本问题
一、怎样理解“社会” 一分法:与自然界相对(文明社会) 二分法: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 三分法:三大部门之一的民间社会 四分法:四大建设之一的社会建设
巴隆、杜兰德(2006),异常心理学(第4版),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 费尔德曼(2007),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4版),世 界图书出版公司。 戴维·迈尔斯(2006),社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 社。 阿伦森(2007),社会心理学(第5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霍克西玛(2007)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第3版),世界图书 出版公司。
许莉娅(2004),个案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罗斯(2004),青少年团体治疗——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华东理 工大学出版社。 Yalom(2004),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Yalom(2004),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Robert Leahy(2004),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 何明宝(2004),走向社工——专业社会工作实录,上海人民出 版社。 梅陈玉蝉等(2004),老年学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 科米尔•葆拉(2004),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第五版),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
3、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韦德,塔佛瑞斯(2006),心理学的邀请(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达菲(2006)心理学改变生活(第8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里格(2003),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库恩(2007),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1版),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 海斯(2004),心理学导论(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戴维·迈尔斯(2006),心理学(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社会工作理论课件(导论)
课前提示:
关于教材 关于参考书 关于上课方式 关于考试
关于教材
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第3版) 马尔科姆·派恩 (Malcolm Payne英)著,冯亚丽 、叶鹏飞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6 出版 ); 现代社会工作理论 佩恩 (Malcolm Payne英)著,徐永祥、何雪松 、张宇莲 译,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01 出版)。
黄陈碧苑等(2005),交往技巧的运用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 社。 沃达斯基等(2005),社会工作与人类服务治疗指导计划,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 克奈普等(2005),学校咨询与学校社会工作指导计划,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 李滢铨等(2005),社会公平发展游戏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 克劳特等(2005),自杀与凶杀的危险性评估及预防治疗指导 计划,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科特勒(2005),心理治疗师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威丁等(2005),心理治疗个案研究(第四版),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伯纳德等(2005),临床心理督导纲要(第三版),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
王思斌(2004),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顾东辉(2005),社会工作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2、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阿什福德(200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物学、心理学与 社会学视角(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扎斯特罗、阿什曼(2006),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6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考斯林(2004),心理学:大脑、人、世界(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布伦南(2004),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六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巴洛(2004),心理障碍临床手册(第三版),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 布鲁斯等(2004),临床心理学导论:科学与实践,人民卫生 出版社。 劳伦• 阿洛伊等(2005),变态心理学(第九版),人民邮电 出版社。 保罗•贝内特等(2005),异常与临床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 特鲁尔等(2005),临床心理学:概念、方法和职业(第六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戴安娜•帕帕拉等(2005),发展心理学(第九版),人民邮电 出版社。 谢弗等(2005),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六版),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 罗伯特•费尔德曼(2005),普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伯格(2005),人格心理学(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Yegidis等(2004),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古学斌等(2004),本土中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实践与反思,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关于上课方式:学习之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问: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在课堂上: 没有愚蠢的问题!没有错误的答案! 老师的作用是 “传道授业解惑”吗? 还是启发学生生疑?苏格拉底方法:助产术 有标准答案吗?
中国改革30年: 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
政企分开:三大阶段,功过是非。 政社分离:刚刚起步,任重道远。 小政府,大社会 舵手与浆手 政府购买“服务”:从“岗位”到“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