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是一门以人为本的专业,旨在帮助个体、家庭、群体和社区解决各种
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关注人的需求和权利,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客户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社会工作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它结合了社会学、心理学、法律、政治
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全面理解和分析客户所面临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导向的专业,它强调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
提高专业水平。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客户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和实施解决方案。
此外,社会工作是一门注重社会变革的专业,它致力于改善社会福利和促进社
会公平。
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关注个体的需求和权利,还要关注社会结构和制度对弱势群体的影响,通过倡导和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改进,为更多的人群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资源。
总之,社会工作是一门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专业,它不仅关注个体的需求和权利,还致力于改善社会福利和促进社会公平。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关注社会工作,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公正的社会。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旨在帮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等改善社会功能,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正的专业服务活动。
它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多个领域。
2. 特征(1)专业性:社会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伦理素养。
(2)利他性:社会工作以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为宗旨,强调无私奉献。
(3)多样性: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
(4)综合性:社会工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服务、政策倡导、社区发展等。
(5)持续性:社会工作不仅关注眼前的危机干预,也关注长期的个人和社区发展。
二、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1. 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1)慈善事业阶段(16世纪末至19世纪末):宗教组织和慈善家开始提供食物、住所和教育给贫困群体。
(2)科学慈善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改革者如简·亚当斯提出社会服务应基于科学研究和专业方法。
(3)社会工作专业化阶段(20世纪初至今):社会工作教育、专业协会和法规的建立,标志着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2.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1)传统慈善阶段:古代中国的慈善活动以官府救济和民间互助为主,如义仓、粥厂等。
(2)近现代社会工作阶段: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社会工作理念开始在中国萌芽。
(3)社会工作专业化阶段:2006年,我国颁布《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标志着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的加快。
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1. 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公平正义:社会工作追求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3)助人自助:社会工作旨在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工作概论重点

社会工作概论重点一、社会工作的定义与范畴社会工作是指通过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在社会和个人之间进行协调、矫正、支持和帮助的一种职业。
这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定义。
同时,社会工作的范畴包括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社会治理、社会帮助等领域的关系和协同。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与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福祉水平,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平等,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主要包括尊重与保护人的尊严、自由和机会平等,关注社会公正与人权,推崇社会正义与包容,强调社会责任和互相支持。
三、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理论、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人类发展理论、社会政策理论等。
其核心理论框架为生态系统理论,即个人、家庭、社区等不同层面的系统相互作用,以及社会制度与社会权力关系的分析。
四、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术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评估、计划、干预和评估的一个循环过程,也被称为“EPAS模型”(评估、计划、干预与评估)。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还应用了许多技术,如个案管理、群体工作、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研究与评估等。
五、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与职业素养六、社会工作的国际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国际性学科,各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模式各不相同。
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快速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特色在于注重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关系、社会工作中国化的探索等方面。
以上是社会工作概论的主要重点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与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不断提高职业伦理和职业素养,为将来的社会工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社会工作概论

对案例进行反思,总结了社会工作 者在维护儿童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及在实践中应考虑的因素和方 法。
案例二:老年社区照顾与积极老龄化
• 该案例探讨了老年社区照顾与积极老龄化的社会工作实践,强调了老年人的需求、社区资源的利用以及积极老龄化的理念 。
案例二:老年社区照顾与积极老龄化
•·
特点
社区工作以社区为焦点 ,注重社区内的关系和 资源,通过社区居民的 参与和合作,实现社区
的改变和发展。
类型
社区工作可以分为发展 性社区工作、预防性社 区工作和矫治性社区工
作等类型。
方法
社区工作常用的方法包 括社区调查、社区规划 、社区服务和社区教育
等。
行政工作
定义
特点
类型
方法
行政工作是一种以组织为对象 的社会工作方法,通过与组织 内外部的互动和合作,帮助组 织实现其目标和发展,提高组 织的效率和效益。
顾和服务。
4. 挑战和问题
该案例讨论了实践中遇到的挑战 和问题,如资金限制、人力资源 不足等,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
影响老年社区照顾的效果。
5. 反思和总结
对案例进行反思,总结了社会工 作者在老年社区照顾和积极老龄 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实践
中应考虑的因素和方法。
案例三:家庭暴力的干预与支持
• 该案例探讨了家庭暴力干预与支持的社会工作实 践,强调了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社会工作 者的角色和责任。
06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一:儿童保护服务与儿童权利维护
• 该案例探讨了儿童保护服务与儿童权利维护的社会工作实践, 强调了儿童权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专业方法维护这些权益 。
案例一:儿童保护服务与儿童权利维护
社会工作概论

二、简答
1、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
(1)服务提供者:这里的服务既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服务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角色。
(2)支持者: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映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受助人自立或自我发展。
(3)工作者援助共同制定出具体的目标。
(4)迈向目标,完成任务。
(5)结束。这是要回顾已取得的成就。
马提拉·金博格和她的同事的研究结果证明,这个模式对小目标、可行目标比对目标模糊的案例更有效。应用这个模式,社会工作者发现自己比以前少了内疚感,认识到自己能救助所有人、能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乌托邦式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4、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既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5、《社会诊断》:玛丽·芮奇蒙于1917年发表。它采用医疗模式,认为贫穷是一种社会“疾病”,而友好访问员就是像内科医生一样的社会医师,运用“研究—诊断—治疗”的框架科学助人。它标志着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开始。
(3)倡导者: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4)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应该对社会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对与助人相关的诸多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以实现该过程的高效率,特别是不出现意外问题。
(5)资源获取者:为服务的顺利开展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7、行为主义流派的主要理论和应用
社会工作概论

一、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化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性质: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活动,特征是提供服务。
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工作的形成:A、17世纪以来形成的社会救助制度(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济贫法”、1788年德国汉堡市救济制度、1869年慈善组织会社推动民间社会服务、1884年睦邻组织运动致力于社区发展)B、19世纪末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产生(1896年美国慈善学院培训给薪“友善访问员”、同时期荷兰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
★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标志:1917年玛丽.里士满《社会诊断》一书将社会工作方法总结成独立的知识。
社会工作的发展:a社会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基本工作方法b社会工作模式不断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单一解决问题发展到现在“治疗——预防”“救助——发展”为基本思路c社会工作涉及领域越来越广。
d专业社会工作越来越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工作与社会科学的联系越来越强。
3.社会工作的对象与服务领域★社会工作的对象也称为受助者(或案主),它是在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帮助的一方,是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而解脱困难的个人或群体。
社会工作对象可分为自愿型求助者与非自愿型。
服务领域(我国):A儿童及青少年服务、B老人社会服务C、妇女社会服务D康复服务E社会救助F就业服务G心理健康服务H家庭服务I医疗社会工作J学校社会工作K矫治服务L城乡社区发展M军队社会工作N企业社会工作(不必全背过,理解领域的区分就可以)★4.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A、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B、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A维持社会秩序B促进社会和谐二、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1.社会福利思想★广义: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
社会工作概论

二、社會工作的專業特質
格林伍德(Greenwood, E.)提出五項專業特質: (1)一套專業的理論知識體系(a body of theory); (2)專業的權威或自主權(professional authority); (3)共同信守的倫理守則(code of ethics); (4)社會或社區認可(sanction of the community); (5)專業的文化(professional culture)。
values):
2.中介價值(intermediate values):指比較實質的價值。 3.工具性價值或操作性價值(instrumental of operational values):指達到終極價值的工具或手段。
二、社會工作的基本價值觀
巴特利(Bartlett, 1958): 1.個人應受到社會的關懷。 2.個人與社會是相互依賴的。 3.個人對他人負有社會責任。 4.個人有人類共同的需求,但也有個人的獨特性。 5.民主社會的本質在使每一個人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並透 過社會參與來盡社會職責。 6.社會應有職責提供機會,讓每一個人克服困難,達成自我 實現。
6.革新變遷對傳統主義(住宅改善:發動居民拆掉重建/運用資源加以整修) 7.異質性對同質性(住校:打散系別/同系同住) 8.文化決定論對個人本能論(影響一個人的成就:先天遺傳/後天環境) 9.相互依賴對個人自治(宿舍養狗:環境衛生安寧/個人自主權) 10.個別化對刻板化(性別:尊重個人差異/社會區分)
莫雷李斯及雪佛(Morales & Sheafor, 1977): (一)對人的價值觀 1.每一個人不論貧富貴賤都有他與生俱來的價值與尊嚴。 2.每個人都具有能力與動機去追求更美滿的生活。 3.每個人除對他自己要負責之外,也要想到社會上其他的 人。 4.每個人有人類共同的需求, 也有獨特的偏好與需求。 5.人人需要歸屬,人人要互助 成群,而非單打獨鬥。
社会工作概论(5篇范文)

社会工作概论(5篇范文)第一篇:社会工作概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一)研究背景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
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
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
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
青岛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
据统计,青岛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
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一)黄岛开发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对黄岛开发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黄岛开发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
因此,有必要对黄岛开发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
1、主要特征(1)群体分化明显。
(2)受教育程度较高。
(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精品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
2.个案社会工作一种以个人或家庭为东西(案主)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与技术,协调可以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直接的一对一服务,以协调案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
3.人在情境中“人”——个人内在的心理体系、人格体系“情境”——个人生活的社会网络与物质环境强调: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4.个别化原则个别化原则也称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
该原则要求重视案主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环境上的独特性,相信每个案主对其所遭遇到的情境、问题或困难皆有独特的看法与感受,工作者的处理方式亦因此而有所不同。
5.个案管理《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替一群或某一案主协调整合所有助人活动的一种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使各种不同福利及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相互协调,为案主提供所需的服务,并以扩大服务成效为主要目的。
6.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专业伦理,就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是涉及“人”的守则,包括社会工作者本身应该有的品质、行为举止以及对这份职业所拥有的态度和观念。
伦理: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所持有的价值信念和行为原则,它包括个人的自我行为控制和调节以及对他人的行为期望标准。
7.移情移情是求助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或态度投射到治疗者身上的过程。
正向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的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师十分依恋、顺从。
负向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的东西,在咨询情境中,原有的情绪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合。
反移情工作者对案主产生一种非现实的感情、态度与反应。
这种感情往往是工作者过去与他人的关系经验之一,如今把它转到其所服务的案主身上。
二、解答1.戈登(1)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2)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3)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4)个人的需要既有与他人共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5)在一个民主社会里,个人的潜能应能得以充分实现,同时个人也能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社会责任(6)社会有责任消除个人自我实现的障碍,以帮助个人自我实现2.泰彻(1)每一个人都有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2)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敬和得到周到的对待(3)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影响自身的决策(4)每一个人都应该自由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天赋(5)每一个人都应该公平地分享对物品和服务的控制(6)对实现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完全和自由获得的权利3.社区工作的实施原则(1)以人为本(2)居民参与(3)社区自决(4)协调发展(5)因地制宜4.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1)个别化原则(2)接纳的原则(3)有效沟通的原则(4)尊重案主自决的原则(5)社会工作者自我控制的原则(6)保密的原则三、案例分析1.心理分析模式A.核心概念:“人在情境中”“人”——个人内在的心理体系、人格体系“情境”——个人生活的社会网络与物质环境强调: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B.理论假设第一,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对服务对象的假设,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三个方面的压力有关。
第三,对人际沟通技巧的假设,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第四,对人的价值的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基于以上四个方面的理论假设,心理社会分析模式认为,要解决案主的问题,就要将案主放在特定的情境中,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调整个人的人格体系及环境体系,增进人格的成长与适应。
C.①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境中了解服务对象;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心理动态诊断——对服务对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估;缘由诊断——对服务对象干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分类诊断——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出判断。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一是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二是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三是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四是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五是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2.社会伦理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1)尊重受助者利益(2)严守受助者秘密(3)公平服务大众(4)重视同僚工作(5)恪守公私界限(6)维护社会正义(7)信守机构政策(8)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9)促进专业发展(10)约束不当行为(11)增进公共福利(12)共同执行守则伦理原则筛查:(1)、保护生命(2)、平等与差别平等(3)、自主和自由(4)、最少伤害(5)、生活质量(6)、隐私和保密(7)、真诚和毫无保留的公开信息四、选择题1.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承认政府对济贫有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成为各国现代社会救济事业的开端。
(内容及其特点:规定每一教区向地主征收济贫税;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中央政府专人监督;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劳动,不得行乞游荡,以工作换取救济;对不能工作的贫民,实行救济,有家者给与家庭补助,无家者实行院内救济;规定人们对贫穷亲属负有救济的义务。
缺陷:可能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对贫民的自尊心注意不足;干涉了贫民谋生的自由)2.德国的汉堡制(1788)与爱尔伯福制(1852)(组织形式:在该市设中央办事处,综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按救济需要设立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赈济员若干名.工作方式和内容:为失业者介绍工作;将贫困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将患病者送往医院救治;对沿街乞讨者不准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不使贫民依赖成习.结果:实行了13年,成效显著,后因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救济人员不足而衰落.爱尔伯福制是对汉堡制的改良)3.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1869)(做法:成立中央联系机构,城市分区组织工作;各区对救济案件进行总登记,防止重复救济;对救济申请人进行详细调查;提高救济款物配额,使之满足需要。
对社会工作的贡献派访问员进行调查,促进了个案工作方法的产生;促进了不同救济机构、慈善组织在解决社区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
)4.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社区改良运动)--巴涅特--汤因比馆(服务中心特点有四:设有贫民区,备有宿舍,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而工作;发动当地人,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为社区服务;同时也是文化中心,向居民介绍本国及国外文化。
对社工专业化的意义:社会工作应依社区实际需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工作应以整个社区为对象,以促进社区福利的全面改善;除个案方法外,应运用社会群体工作、社区组织等方法。
)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1)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本能的我)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是调节者。
(2)释梦潜意识: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已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3)性心理发展阶段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人在某个阶段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焦虑和问题行为,需要治疗。
6.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榜样示范、个体认知和社会环境对行为的重要作用。
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的重要性;个体自我调节。
7.芮奇蒙德:《社会诊断》8.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解决派个案工作)基本假设:(1)人类生活是一连串问题解决的过程。
(2)个体无法以习惯的方式应对自己的问题,有着个体的及社会的多种原因9.个案工作的一般程序(1)接案①接受申请②转案③提供服务也不转案接案后的工作内容:①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②做好会谈的准备③初步会谈的内容④总结与判断(2)调查内容:案主的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及互动关系、成长历程、社会适应力、可用资源及当前面临问题的实际情况。
方法:与案主会谈;家庭访问;访问与案主相关人员。
(3)诊断目的:找出案主面临问题的真相原因:了解案主的能力、态度和改变的可能性;判断可利用的资源。
要点:案主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社会环境。
(4)计划A.目标制定的原则①与案主共同协商原则①标可行原则B.目标制定的步骤①工作者重新陈述案主的问题②协助案主列出问题相关的其他方面的困难③协助案主拟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④协助案主明确最终达成的结果,即工作目标制定计划(5)治疗(介入、干预)(6)结案评估工作成效,判定目标是否达到,案主对改变是否满意等。
结案后,通常要在一定时限内进行追踪服务。
10.自我披露工作者选择性地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使案主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解决自己问题的参考。
11.对质工作者发觉案主的行为、经验、情感等有不一致的情况时,直接发问或提出异议。
12.小组社会工作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工作方法,它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与小组成员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并达到小组目标,促进社区与社会发展。
13.小组工作的理论模式(1) 社会目标模式目标: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A.发展和提高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B.增强成员应对社会环境的能力,增强自尊心和社会能力C.培养社区领袖,带动社会变迁适用领域:居民区设施的改善、社区环境的一些问题、慢性病人的支持;社区性的、集体性的问题和人群;弱势群体能力建设、意识提升(2) 互惠模式(交互模式)目标:使组员在社会归属和相互依存中得到满足,小组成员互助,共同决策,通过小组环境获得个人功能的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