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CA6140车床拨叉(831006)夹具设计

CA6140车床拨叉(831006)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CA6140车床拨叉(831006)夹具设计课程名称机制工艺课程设计目录序言 (2)第1章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1.1零件的作用 (3)1。

2拨叉的技术要求 (3)1。

3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 (4)1.4确定拨叉的生产类型 (4)第2章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5)2。

1 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5)2.2 铸件结构工艺性分析和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6)第3章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7)3.1定位基准的选择 (7)3。

2各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7)3.3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8)第4章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 (11)第5章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15)第6章夹具设计 (22)设计心得.......................................................................................................... .25参考文献 (26)序言《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结合金工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中等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我本次设计的是CA6140机床的拨叉831006,通过这个设计让我直观地了解了拨叉831006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

各种新工艺的出现,已突破传统的依靠机械能、切削力进行切削加工的范畴,可以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复杂的型面和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零件,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了解这些尤为重要的是巩固综合了大学三年以来学习的专业课知识,温故知新。

通过课程设计我增强了空间想象能力和结构构造能力,提前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

在机械设计制造工艺中每个环节毛坯的设计,夹具的方案一次次的修改成最后的方案无不是我日思夜想的成果,对于方案抱有严谨挑剔的态度这个是我在设计中的最大的收获,也是不断地改进设计优化方案的最大动力。

拨叉1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1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1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拨叉1夹具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2. 学生能够掌握拨叉1夹具设计中涉及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学生能够了解拨叉1夹具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及其对夹具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完成拨叉1夹具的二维和三维设计。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拨叉1夹具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性能和实用性。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拨叉1夹具的设计、制作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机械设计专业的热爱,提高职业素养。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尊重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专业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CAD软件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拨叉1夹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拨叉1夹具的基本原理:讲解拨叉1夹具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夹具的分类及结构特点》2. 拨叉1夹具设计方法:学习拨叉1夹具设计中的计算方法、公式及设计要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拨叉夹具设计基本方法》3. 拨叉1夹具的材料与加工工艺:分析拨叉1夹具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夹具材料及加工工艺》4. CAD软件在拨叉1夹具设计中的应用:运用CAD软件完成拨叉1夹具的二维和三维设计。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三节《CAD软件在夹具设计中的应用》5. 拨叉1夹具的优化设计:针对实际需求,对拨叉1夹具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性能和实用性。

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

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

拨叉夹具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拨叉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2. 掌握拨叉夹具的安装、调整和使用方法;3. 了解拨叉夹具的维护与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安装和调整拨叉夹具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拨叉夹具进行机械加工操作的熟练度;3. 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拨叉夹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对机械加工操作的安全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协作;3. 激发学生对机械加工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学科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拨叉夹具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拨叉夹具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拨叉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介绍拨叉夹具的组成部分,包括拨叉、底座、夹具主体等,分析各部分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2. 拨叉夹具的安装与调整:详细讲解拨叉夹具的安装步骤,强调注意事项;介绍调整方法,确保加工精度。

3. 拨叉夹具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拨叉夹具进行机械加工,包括装夹、定位、加工等环节。

4. 拨叉夹具的维护与保养:介绍拨叉夹具的日常维护方法和保养技巧,提高使用寿命。

5. 拨叉夹具应用案例:分析实际加工中拨叉夹具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关联:1. 《机械加工基础》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装备;2. 《机械加工工艺》第五章:机床夹具及其应用;3. 《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章:机床夹具的分类与结构。

拨叉夹具课程设计

拨叉夹具课程设计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拨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叉口两端面”夹具设计学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教师职称: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基层教学单位:机械系说明:此表一式四份,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系部各一份。

年月日第1章零件的分析 ................................. 1 ...............零件的功用及结构分析.......................... .......零件的工艺分析.............................. ::.T ......第2章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 1…毛坯的选择.................................. •••••1 .........基准的选择.................................. •••1............工艺路线的拟定.............................. ..........231表面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的确定 .................. :2232加工顺序的确定 ............................. •3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M•…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的确定....................... ••••••5•…第3章铣叉口两端面工序夹具设计 ........................ :•••£•••任务的提出.................................. •••••6 .........定位方案及定位装置的设计计算..................... •••••7 ••…321定位方案的确定 .............................. 7……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 .7 ..........夹紧方案及装置的设计计算....................... :••••7•……夹紧方案的确定 ........................... •7 ...........夹紧力大小的分析计算 ........................ :8 .......夹具操作及维护简要说明•8第4 章小结••8参考文献••10附录I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1附录U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 .................... ••12-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一、零件的分析零件的功用机械中的拨叉,一般分为拨叉爪子,拨叉轴和拨叉手柄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拨叉摘要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拨叉摘要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拨叉摘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拨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拨叉的相关设计参数,如长度、宽度、角度等,进行简单的拨叉设计。

3. 帮助学生理解拨叉材料选择、强度计算、运动稳定性分析等设计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拨叉零件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拨叉结构设计和修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绿色机械设计。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拨叉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1)拨叉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

(2)拨叉的结构参数、设计原则及材料选择。

(3)拨叉的强度计算、运动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2. 实践操作:(1)运用CAD软件绘制拨叉零件图。

(2)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拨叉结构设计和修改。

(3)拨叉设计实例分析与讨论。

3. 教学大纲:第1课时:拨叉基本概念、分类及用途学习。

第2课时:拨叉结构参数、设计原则及材料选择学习。

第3课时:拨叉强度计算、运动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学习。

第4课时:CAD软件绘制拨叉零件图实践操作。

第5课时:拨叉结构设计与修改实践操作。

第6课时:拨叉设计实例分析与讨论。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章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拨叉设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介绍拨叉的基本概念、分类、用途以及设计原则等理论知识。

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目录第一章零件工艺性分析 0第二章生产纲领计算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0第三章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0第四章拟定工艺路线 (1)4.1定位基准确定 (1)4.2各表面加工方案确定 (1)4.3工序安排 (1)第五章计算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3)5.1粗铣,半精铣,精铣右端面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3)5.2粗铣,半精铣,精铣左端面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3)5.3Φ20孔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4)5.4拨叉脚内表面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4)5.5Φ5销孔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 (5)第六章各工序机床、刀具、量具、夹具的选择 (6)第七章工序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计算 (7)7.1粗铣,半精铣,精铣右端面 (7)7.2粗铣,半精铣,精铣右端面 (9)7.3粗扩,精扩,铰Φ20孔 (9)7.4粗铣、半精铣拨叉脚内表面 (11)7.5钻,粗铰,精铰Φ5孔 (12)第八章工艺规程的编制 (15)第九章专用夹具设计 (15)9.1方案分析 (15)9.2定位误差的计算: (15)9.3夹紧力的计算: (15)第十章设计体会 (16)参考文献 (16)附录 (17)第一章零件工艺性分析拨叉零件的作用:用在变速箱换挡机构中,通过叉轴孔Φ20安装在变速叉轴上,销钉经拨叉上Φ5孔与叉轴固定,齿轮在拨叉脚内,操纵拨叉头部带动拨叉使拨叉脚内表面拨动齿轮换挡≥745MPa ,硬度HB 231-304。

本题目零件材料为球墨铸铁Q745-5,其力学性能:σb毛坯形式为铸件,轻型零件,生产纲领为大量批生产。

分析零件图,此零件需加工表面为拨叉两端面,Φ20通孔,Φ5销孔以及拨叉脚内表面。

拨叉两端面和拨叉内表面加工精度可由铣削加工保证,Φ20孔和Φ5销孔加工精度可由钻,扩,铰一次加工就可以达到要求,所有加工表面都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地加工出来。

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很好。

第二章生产纲领计算及生产类型的确定生产纲领:N=Qn(1+a%)(1+b%)=10000×(1+0.001)(1+0.001)=10020.01 件/年生产类型: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质量0.15kg<4kg∴由表1-4知该零件属于轻型零件(P5)∵10020大于5000∴由表1-5知该零件属于大批生产第三章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毛坯材料为球墨铸铁Q745-5,根据零件生产类型,制造精度,原材料,加工余量等综合选择砂型铸造,因为是大批生产,采用砂型机器铸造。

拨叉夹具课程设计

拨叉夹具课程设计

拨叉夹具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拨叉夹具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其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能描述拨叉夹具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结构;(2)能解释拨叉夹具在汽车制造中的重要性;(3)了解不同类型的拨叉夹具及其特点。

2.技能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分析,识别不同类型的拨叉夹具;(2)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能熟练操作实验设备,进行拨叉夹具的组装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动手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拨叉夹具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结构;2.拨叉夹具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3.不同类型的拨叉夹具及其特点;4.拨叉夹具的组装和调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拨叉夹具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2.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拨叉夹具的特点;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拨叉夹具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4.实验法:操作实验设备,进行拨叉夹具的组装和调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介绍拨叉夹具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2.参考书:提供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拨叉夹具的了解;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直观展示拨叉夹具的组装和调试过程;4.实验设备:准备拨叉夹具实验装置,供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拨叉夹具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拨叉夹具知识的掌握情况。

车床拨叉课程设计夹具

车床拨叉课程设计夹具

车床拨叉课程设计夹具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车床拨叉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分析车床拨叉的夹具设计。

3. 学生能够描述并解释车床拨叉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精度要求和安全性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或手工绘图方法,设计出符合加工要求的车床拨叉夹具。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测量工具,对设计的夹具进行精度检测,确保其符合技术规范。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进行夹具设计的讨论与改进,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通过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协作精神。

3. 强化学生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始终注重操作安全和产品可靠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强的设计与工艺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为高年级中职或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同时提供具体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车床拨叉夹具的设计与制作。

二、教学内容1. 夹具设计原理:讲解夹具的作用、分类及其在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工件定位、夹紧力、加工精度等,参考教材相关章节。

2. 车床拨叉结构分析:详细介绍车床拨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强调关键尺寸和形位公差。

3. 夹具设计步骤与方法:教授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到制作与调试的全过程,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流程进行操作。

4. CAD软件应用: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夹具的二维和三维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5. 夹具精度检测: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教授如何根据教材中的标准进行夹具精度的检测与评价。

6. 设计实例分析:选取教材中的典型实例,分析其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示例及相关内容讲解图2-1、图2-2分别为某拖拉机用拨叉零件的零件图和三维图样。

已知:零件材料为45钢,重量为4.5kg,年产量Q=8000台/年,m=1件/台。

试为该拨叉零件编制工艺规程。

第一节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一、 零件的作用该拨叉应用在某拖拉机变速箱的换档机构中。

拨叉头以30mm φ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8mm φ孔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双联变换齿轮的槽中。

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档位,从而改变拖拉机的行驶速度。

该拨叉在改换档位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

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孔0.021030(7)mm H φ+和锁销孔00.0158mm φ-,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二、 零件的技术要求1.示例该拨叉的全部技术要求列于表2-1中。

该拨叉形状特殊、结构简单,属典型的叉杆类零件。

为实现换档、变速的功能,其叉轴孔与变速叉轴有配合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叉脚两端面在工作中需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耐磨性,该表面要求高频淬火处理,硬度为48~58HRC ;为保证拨叉换档时叉脚受力均匀,要求叉脚两端面对叉轴孔0.021030mm φ+的垂直度要求为0.1mm ,其自身的平面度为0.08mm 。

为保证拨叉在叉轴上有准确的位置,改换档位准确,拨叉采用锁销定位。

锁销孔的尺寸为00.0158mm φ-,且锁销孔的中心线与叉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要求为0.15mm 。

综上所述,该拨叉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制定较合理,符合该零件在变速箱中的功用。

2.相关内容讲解——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对零件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掌握零件的结构形状、材料、硬度及热处理等情况,了解该零件的主要工艺特点,形成工艺规程设计的总体构想。

2)分析零件上有哪些表面需要加工,以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及热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明确哪些表面是主要加工表面,以便在选择表面加工方法和拟定工艺路表2-1 拨叉零件技术要求表线时重点考虑;并将全部技术要求归纳整理成表2-1所示形式,以防止在拟定工艺路线时漏掉某个表面。

三、 审查零件的工艺性1.示例分析由零件图可知,拨叉头两端面和叉脚两端面均要求切削加工,并在轴向方向上均高于相邻表面,这样既减少了加工面积,又提高了换档时叉脚端面的接触刚度;30mm φ孔和8mm φ孔的端面均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该零件除主要工作表面(叉脚两端面、变速叉轴孔0.021030mm φ+和锁销孔00.0158mm φ-)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而主要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采用经济加工方法加工出合格产品。

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2.相关内容讲解——审查零件的工艺性1)审查零件图样上的视图、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是否齐全和正确。

2)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否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加工、刀具是否能正常工作、加工时工件是否有足够的刚性以及是否有利于装配等。

详细内容参见配套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五章第六节。

如发现明显问题,应和指导老师商量,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四、 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1.示例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a%和废品率b%分别取3%和0.5%,则年产纲领8000/1/1310582812N =⨯⨯⨯台年件台(+%)(+.%)=.件/年拨叉重量为4.5kg ,查表2-2知,拨叉属轻型零件;由表2-3知,该拨叉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2.相关内容讲解——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零件的年产纲领可按下式计算11N Qm b (+a%)(+%)----------(2-1)式中 N ——零件的生产纲领(件/年) Q ——产品的年产量(台、辆/年)M ——每台(辆)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辆) a%——备品率,一般取2%~4% b%——废品率,一般取0.3%~0.7%第二节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绘制毛坯简图一、选择毛坯1.示例由于该拨叉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拨叉的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锻件。

该拨叉的轮廓尺寸不大,且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锻件精度,宜采用模锻法制造毛坯。

毛坯的拔模斜度为5度。

表2-2 不同机械产品的零件质量型别表表2-3机械加工零件生产类型的划分2.相关内容讲解——毛坯种类及其制造方法机械加工中常见毛坯种类有:铸件、锻件、型材、挤压件、冲压件及焊接组合件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铸件和锻件。

铸件:一般适用于形状较复杂、生产批量较大的零件,如床身、立柱等。

目前,多数铸件采用砂型铸造,少数优质铸件采用特种铸造。

砂型铸造中,木模手中铸造生产率低、铸件精度低、加工余量大,适于单件小批生产;金属模机器造型生产率较高、铸件精度高、表面质量与机械性能均较好,适于大批大量生产。

锻件:当零件承受重载荷、冲击载荷或交变载荷时,宜选锻件毛坯,因为锻件的强度与冲击韧度较高。

所以锻件适于强度要求较高、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

锻造方法有自由锻、模锻、胎膜锻和精密锻造等。

其中,自由锻生产率低、锻造精度低、表面质量差、加工余量大,但成本较低,适于单件小批生产或大批锻件的生产;模锻生产率高、锻件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加工余量小、可锻造较复杂的件,但成本较高,适于成批大量生产中小型锻件;胎膜锻介于自由锻和模锻之间,适于中小批生产小型锻件。

冲压件:适于中小尺寸的板料零件,一般可不再经过切削加工,用于成批大量生产。

型材:热轧型材的尺寸较大,精度低,用于做一般零件的毛坯。

拉制型材的尺寸较小,精度较高,适于制造中小型零件。

组合件:把铸件、锻件、型材或经过局部机械加工的半成品组合在一起作为零件的毛坯,如焊接的床身、箱体等。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1.相关内容讲解——钢质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摘自GB/T 12362--1990)要确定锻件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应先确定如下因素,然后再查相关表格:公差等级锻件重量锻件形状复杂系数锻件材质系数锻件分模线形状零件表面粗糙度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此标准的锻件重量应小于或等于250kg,长度(最大尺寸)应小于或等于2500mm。

2)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国标中规定钢质模锻件的公差分为两级,即普通级和精密级。

精密级公差适用于有较高技术要求,但需要采取附加制造工艺才能达到的锻件,一般不宜采用。

精密级公差可用于某一锻件的全部尺寸,也可用于局部尺寸。

平锻件只采用普通级。

机械加工余量只采用一级。

3)锻件重量t m :锻件重量的估算按下列程序进行:零件图基本尺寸——估计机械加工余量——绘制锻件图——估算锻件重量(本示例中根据已知重量,估计了一个比它稍大的合适值)——按此重量查表确定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4)锻件形状复杂系数S :是锻件重量t m 与相应的锻件外廓包容体重量N m 之比,/(22)t N S m m =----------图2-3和图2-4分别为圆形锻件和非圆形锻件的外廓包容体示意图。

锻件外廓包容体重量N m 以包容锻件最大轮廓的圆柱体或长方体作为实体计算重量,其中圆形锻件按公式(2-3)计算,非圆形锻件按公式(2-4)计算。

2(23)4N m d h πρ=----------(24)N m lbh ρ=----------式中ρ为锻件材料密度。

根据S 值的大小,锻件形状复杂系数分为4级: 1S 级(简单):0.631S <≤2S 级(一般):0.320.63S <≤ 3S 级(较复杂):0.160.32S <≤ 4S 级(复杂):00.16S <≤特殊情况:①当锻件形状为薄形圆盘或法兰件(如图2-5所示),且圆盘厚度和直径之比t /d ≤0.2时,采用4S 级;②当平锻件12120.24t t d d ≤≥或(如图2-6所示),采用4S 级; ③平锻件冲孔深度大于直径1.5倍时,形状复杂系数提高一级。

5)锻件材质系数M : 锻件材质系数分为两级:1M 和2M 。

1M 级: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65%的碳素钢或合金元素总质量分数小于3.0%的合金钢;2M 级:碳的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0,65%的碳素钢或合金元素总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3,0%的合金钢。

6)锻件分模线形状分为两类:①平直分模线或对称弯曲分模线(如图2-7a 、b 所示); ②不对称弯曲分模线(如图2-7c 所示)。

7)零件表面粗糙度:按Ra 数值大小分为两类: ①Ra ≥1,6m μ; ②Ra ≤1.6m μ。

8)锻件公差表2-4至表2-6为锻件公差表。

公差表使用方法: 当确定锻件长度、宽度或高度尺寸公差时,在相应表中,应根据锻件重量选定相应范围,然后沿水平线向右移动。

若材质系数为1M ,则沿同一水平线继续向右移动,若材质系数为2M ,则沿倾斜线向右下移动到与2M 垂线的交点。

对于形状复杂系数S ,用同样方法,沿水平或倾斜线移动到1S 或2S 、3S 、4S 格的位置,并继续向右移动,直到所需尺寸的垂直栏中,即可查得所需的公差值。

每个表格下都有例题,相应的查表路线在表格中用粗线表示,供大家参考。

I .长度、宽度和高度尺寸公差①长度、宽度和高度尺寸公差是指在分模线一侧同一块模具上沿长度、宽度、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公差(如图2-8所示)。

图中,l —长度方向尺寸;b —宽度方向尺寸;h —高度方向尺寸;f —落差尺寸;t —跨越分模线的厚度尺寸。

此类公差根据锻件基本尺寸、重量、形状复杂系数以及材质系数查表2-4确定。

②孔径尺寸公差:按孔径尺寸由表2-4确定公差值,其上下偏差按+1/4, -3/4比例分配。

③落差尺寸公差:是高度尺寸公差的一种形式(如图2-8中的f ),其数值比相应高度尺寸公差放宽一档,上下偏差值按±l /2比例分配。

II .厚度尺寸公差厚度尺寸公差指跨越分模线的厚度尺寸的公差(如图2-8中的t )。

锻件所有厚度尺寸取同一公差,其数值按锻件最大厚度尺寸由表2-5确定。

III .中心距公差对于平面直线分模,且位于同一块模具内的中心距公差由表2-6确定;弯曲轴线及其他类型锻件的中心距公差由供需双方商定。

9)机械加工余量:根据估算锻件重量、零件表面粗糙度及形状复杂系数由表2-7和2-8来确定。

对于扁薄截面或锻件相邻部位截面变化较大的部分应适当增大局部余量。

2.相关内容讲解——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摘自GB/T6414-1999)1)基本概念①铸件基本尺寸机械加工前的毛坯铸件的尺寸,包括必要的机械加工余量(图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