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研究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188-02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临床上护士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非常重要。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对2010年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0位患者进行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面的调查。
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3~87 岁,消化性溃疡37 例,食管静脉曲张12例,胃癌8例,急性出血糜烂性胃肠黏膜病变3例,平均住院天数14天,其中47例治愈,10例好转,3例死亡。
2 、病情观察2.1全身症状的观察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多伴有中度或中度以上贫血,可出现口唇、皮肤黏膜苍白,头昏、口渴、乏力、心悸、脉搏加快,且症状、体征随着出血量增多而加重甚至发生休克。
发生休克时可出现全身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少尿、神志淡漠直至意识障碍。
2.2 呕血、便血的观察胃十二指肠出血呕出咖啡色液体、食管出血多为鲜红血液,大便呈柏油样、血水样甚至血块状提示有大出血发生。
第一次出血量大者容易发生再次出血;呕血较便血为主者,再出血的机会多。
肝硬化门脉高压者原有脾脏肿大,在出血后脾脏缩小,如不见脾脏恢复肿大,提示可能出血未止。
2.3血压、脉搏的观察生命体征是判断循环血容量的重要指标[2],大出血时根据病情一般每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脉压缩小即使血压正常也提示患者已处于休克的早期。
血压下降、脉搏加快,表示血容量减少至少30%,亦可采用改变体位测量脉搏、血压来估计出血量。
先测患者平卧时的脉搏与血压,然后测由平卧改为半卧时的脉搏与血压,如脉搏增加20次或收缩压下降1.3kpa(10 mmhg),则表示出血量大(800~1000ml以上)。
尤其适用于出血量大但未排出体外的隐性出血病人的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护理途径。
方法将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普通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中加强心理指导,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
结果通过密切监视、及时给药、做好饮食、心理护理,68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护理和治疗效果。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观察是临床诊断治疗的科学根据。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体会;健康疏导【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75-01【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nursing methods and nursing way. methods 68 cases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ordinary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in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of psychological guidance, perioperative, cooperate closely, postoperative clos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the results through closely monitor, timely to medicine, good food, psychological care, 68 patients achieved good care and treatment effect.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clinical nursing observation i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keyword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experience; health counseling.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空肠悬韧带以上的胃肠道出血以及胰腺、胆道的急性出血,死亡率较高。
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摘要:目的:归纳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索其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方法:对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从病情观察和护理两方面阐述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
结果:通过密切观察、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36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和正确及时的护理为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保障。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25-02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
本文主要阐述胃、食管的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表现为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呕血、大量柏油样便、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
起病迅猛,病死率高。
因此,迅速准确地抢救及细致有效的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36例病人。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
男性25例,女性11例。
年龄在25~70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
消化性溃疡2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2例,胃癌2例,应激性溃疡1例。
常见临床表现有呕血、柏油样便、精神萎靡、乏力、失血性休克,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原发病。
2 护理2.1 一般护理2.1.1 卧床休息,体位以感觉舒服为宜。
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呕吐。
如伴休克时头和胸需抬高,一般下肢抬高30°,以防脑部缺血。
2.1.2 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室内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宜充足,以减轻恐惧的心理,使患者置身于安全、舒适、整洁的环境之中。
2.1.3 保障充足的睡眠,以减少和消除外界不良刺激,可减少出血和促进止血。
2.1.4 注意保暖,勿使患者受凉感冒。
2.1.5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2.1.6 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分析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分析论文[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宣教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将我院收治的96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与分析,从中取得了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自2002年5月止2006年3月,笔者参与抢救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其中男65例,女31例,年龄16岁~84岁。
肝硬化6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8例,消化性溃疡16例,消化系肿瘤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经过治疗护理,治愈69例,好转18例,自动出院3例,转外科手术2例,病情恶化及死亡4例。
2临床观察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
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一般≤38.5℃,持续数日或数周,原因系出血后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引起发热,若体温≥38.5℃,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2.2观察呕血、便血性质和量消化道出血>60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
2.3观察尿量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所以应正确观察24h出入量。
上消化道出血论文病情观察论文: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论文病情观察论文: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摘要] 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严密观察,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了出血和再出血的发生率,缩短了出血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病人死亡率。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观察;护理1 临床资料我院在2009~2010年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病人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
年龄18~70岁。
其中,消化性溃疡18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4例,胃癌3例。
2 病情观察2.1 生命体征及病人神志的观察意识和表情能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注情况,休克初期神经细胞反映兴奋,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此时不可麻痹,更应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当休克加重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弱而细数,病人表现为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此时应积极采取止血及扩容措施,加强巡视,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
发现大出血休克,立即配合抢救处理,建立静脉通道,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迅速补充血容量,进行各种止血治疗及抢救措施。
2.2 出血严重程度的判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数以急诊入院为主,观察呕吐物的次数、颜色、量、性状非常重要,成人每日消化道出血>5-10ml粪便隐血试验出现阳性,每日出血量50-100ml可出现黑便,胃内储积250-300ml可引起呕血,出血量超过400-500ml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心慌、乏力等,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准确记录出血量,积极配合医生采取应急措施,做好抢救工作。
2.3 判断出血是否停止,病人血压、脉搏稳定在正常水平,大便转黄色,提示出血停止。
2.4 尿量及皮肤的观察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量情况,是观察出血性休克的重要指标,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并做好记录,对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至关重要,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及四肢末端温度,如病人面色苍白,肢端皮肤湿冷,可提示大量出血,应立即给予吸氧,并注意保暖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毕业论文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
结果:患者恐惧感减轻,止血效果理想,能积极配合治疗,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
结论:通过抢救、病情观察及相应的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好转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观察抢救护理前言上消化道出血是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胆道等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所致的出血。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
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参与抢救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8~82岁,平均50岁,胃、十二指肠溃疡20例,肝硬化5例,应激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例22,胃癌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2 观察处理2.1 观察神志、四肢情况出血量在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呕吐与黑粪观察般来说,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粪。
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黑粪,但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亦可仅见黑粪,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门以下出血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者均有黑粪,但不一定有呕血。
呕血及黑粪的颜色、性质与出血的量和速度有关。
呕血呈鲜红色或血块提示出血量大且速度快,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如呕血呈咖啡色,则表明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长,经胃酸作用形成正铁血红素所致。
黑粪呈柏油样,是由于血红蛋白中铁与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
当出血量大且速度快时,血液在肠内推进较快,粪便可呈暗红甚至鲜红。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20-72岁。
消化性溃疡24例,急性胃黏膜损伤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例,胃癌2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经治疗护理治愈22例,好转6例,转入外科手术2例,死亡2例。
1.2相关标准以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定为上消化道出血。
2护理体会2.1急救、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测量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休克、肝昏迷等并发症,并详细记录;予以多功能心电监测,仔细观察呕血、便血先兆,准确记录呕吐物及大便的性状、量和颜色,及早发现再次出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本组有2例患者因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合并多脏器衰竭死亡,是一深刻教训;抽取血标本急查血常规,定血型及配血:开通2-3条静脉输液通道,用8-9号头皮针头给予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下肢抬高,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吸痰、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慎用热水袋等温度过高取暖物品,谨防烫伤。
2.2输液护理按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及输血,保证有效循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补液量和速度根据失血量而定,应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而引起并发症,如肺水肿,年老体弱及出血量多者较常见,应引起足够重视。
同时注意观察输液肢体,以防输液管脱出。
密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肢温变化,为临床医生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及时准确的生理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3健康教育护1/ 4理大部分患者不了解致病诱因,有很多不良生活习惯,需要护理人员耐心讲解和开导。
首先给患者讲解影响病情进展的注意事项以及护理常识,注意观察自身的不良反应。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分析论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分析【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及健康教育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效果。
方法 15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时序分组,观察组7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77例患者采用护理路径用于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对自身疾病掌握情况,认知态度,护理满意程度,住院时间。
结果对照组患者各项比较均低于观察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3±1.5d和15.5±2.5d,t=5.2168,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有助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缩短住院天数,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路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并发症,也作为一种消化系统急症,发病时变化较大,在出血量较大时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极容易发生出血性休克,处理不当将威胁生命安全。
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路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5例按时序分组,对照组为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患者78例,观察组为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
患者中男102例,女53例,年龄12-72岁,平均48.2±3.5岁。
胃溃疡出血49例,十二指肠溃疡40例,肝硬化出血31例,胃癌出血13例,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22例,经医护人员配合抢救153例治愈出院,2例未愈出院,无死亡。
1.2 方法患者住院期间行常规护理,针对治疗、饮食、心理、休息四个方面进行严格护理。
首先进行心理干预,患者产生紧张、恐惧情绪。
通常情况下肝硬化患者出血量较大,护理人员应对其情绪进行重点缓解。
向患者说明情绪与消化道黏膜充血相关性,情绪不稳将会造成出血加重。
住院治疗期间应对患者进行多次巡视,发现出血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患者置于平卧体位,建立静脉通路选择适当的血管进行置管,迅速补血并进行止血治疗配合,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及抢救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主要探讨了消化道出血时的相关护理工作。
方法对于我院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对其术后的相关护理工作进行了一定的观察与记录。
结果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并且相应的并发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结论通过对于消化道出血进行了相关护理,不但可以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出一定的处理措施,而且还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让患者更快的康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康复
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现了出血现象,一般为中等动脉出血,自行止血具有一定的困难,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症状,如若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则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本文主要研究了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的80例患者,具体总结如下所示。
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的患者共有8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48例,女性患者为32例,年龄由16岁-81岁之间不等,而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36例,肝硬化患者为24例,而应激性溃疡以及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为9例,胃癌患者为5例,而胆道出血患者为6例,并且这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以及休克等症状。
2 护理办法
2.1 常规性护理当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性护理。
重症患者采取卧床休息,并注意保暖以及床上大小便、晕倒、摔伤以及因活动而产生的大出血等。
当患者的出血量较大时,可以采取休克卧位,或是将患者的下肢抬高到30并,其若出现呕血时,可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等症状。
与此同时,还应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与所需的物品,充分的做到“三及时”,即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的报告医生以及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抢救,从而对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与护理,大大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2.2 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突然性呕血以有便血等现象,而很容易使其情绪产生紧张以及恐惧,由此使得出血症状加重了,因此,要对于患者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护理,首先就要求护理人员对于患者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并关心与体贴患者,科学详细的对其讲解病情,并详细的叙述各种治疗的具体措施,以及注意事项与如何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治疗等,最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情绪得到一种稳定,不但可以使得医患关系更加的良好,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3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护理对需要进行三腔二囊管护理的患者,可以在使用前针对患者的实际心理状况,耐心的对其进行相关讲解,使其情绪得到一种安定,以便在日后的相关护理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①插管前对于患者的通畅性进行详细的检查,注意
其胃囊以及食管囊是否有漏气以及注气后出现膨胀等现象,并做出记录。
②在对于两个气囊进行了注气测量时,一般将胃气囊充
150ml-200ml的气,而压力为40mmhg-50mmhg而食管气囊则为
100ml-150ml,压力在30mmhg-40mmhg之间。
2.4 饮食护理对于出血量不多,也无任何呕吐症状发生,并且临床诊断其无明显出血活动的患者,可以采取温凉、清淡以及无刺激性的流质食物,而对于急性大出血,并且食管与胃底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应当禁止进食,当其出血现象停止后,可以改为流质食物,由最初的少量多餐,也可以慢慢的转化为普通食物。
并进食时,也要细细咀嚼,以免造成食道以及胃粘膜的再次损伤。
2.5 健康指导①对患者的家属要进行上消化道出血知识的相关讲解,以使得能够了解与掌握,并且学会观察早期的出血病症以及应急护理措施,当患者出现呕血或是大便较黑时,应当使其卧床休息,并平复其情绪,尽量减少患者的活动量,禁止进食,一定要告知家属禁食的重要性。
②详细的说明所需要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辅助性检查,并说明患者以及家属所需要进行相关配合。
在进行争论胃镜检查或是进行止血护理时,应提前留置胃管,并且在术后也要注意相关护理等。
③让患者的情绪时刻处于稳定、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其紧张与恐惧的心理,并合理的安排其生活,切记要戒烟戒酒。
④在用药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不要乱用药物,以免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症状,病情稳定后,也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3 结果
此次实验的80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死亡案例,并且都已康复。
4 讨论
4.1 抢救与处理及时当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量较大,并不易止血时,可以会造成缺血性休克,此时,应当立即采取一定的止血措施以及抗休克护理。
4.2 观察与判断正确首先应当确定患者出现出血的原因与部位,并且正确的估量出出血量,由此根据出血量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来判断输液以及输血的速度,与此同时,还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呕吐物以及大便情况,从而判断出患者的出血情况是否停止,或是产出第二次出血症状,对于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以便能够及时的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4.3 精心护理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要特别的小心,尤其是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方面,要尽量的减少患者由于恐惧、紧张以及饮食不当等原因,而产生了再次出血等现象,使得病情更加的严重,因此,在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其病情变化,如此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抢救措施的成功率,防止再次出血以及并发症等发生,从而使得患者康复并出院。
参考文献
[1] 卢俏宁.消化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
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林云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谭瑛.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与护理[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