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质谱(药)1

合集下载

药物分析技术与方法

药物分析技术与方法

药物分析技术与方法
药物分析技术是用来研究药物化学性质、药物分子结构、药物类别等方面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1. 质谱分析技术:包括质谱仪、质谱图谱等,用于研究药物分子的质量、结构和组成等。

2.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研究药物分子的化学键、官能团等,常用的方法包括红外吸收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

3.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技术:用于研究药物分子的核磁共振基频、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等,常用的方法包括质子核磁共振和碳-13核磁共振。

4. 热分析技术:包括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等,用于研究药物分子的热性能、热分解等。

5. 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分离和测定药物中的化合物,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离子色谱等。

6. 毛细管电泳技术:用于分离和测定药物中的离子和中性化合物,常用的方法包括毛细管电泳和电泳色谱。

7. 生物传感器技术:利用生物体内的生物传感器,如酶、受体等,对药物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当然,以上仅仅是药物分析技术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和方法,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子对接技术等。

这些技术和方法在药物的研发、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质谱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

质谱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

质谱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学领域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质谱技术成为了药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质谱技术可以对药物分子的结构、质量以及组成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广泛应用在药物研发、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领域。

一、质谱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物研发是利用化学、药理学和生物学等知识,研制新的药物的过程。

在药物研发中,质谱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药物分子的质量、结构和组成,为研发过程提供重要的参考。

质谱技术可以精确测量药物分子的分子量、化学对数等物理化学性质,并且可以得出药物分子的结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准确把握药物分子的特性和药效,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二、质谱技术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毒理学研究是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反应的学科。

质谱技术可以帮助毒理学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毒性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组成,分析毒性物质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并且可以判断毒性物质对生物体内重要细胞器、酶活性是否产生影响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毒性物质的毒性程度的评估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质谱技术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在生物体内分解、代谢以及排泄的过程。

质谱技术可以帮助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确定药物和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和代谢途径,以及代谢物在体内的消失速率和代谢难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为药物的药效评估、药物的剂量制定以及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总之,质谱技术在药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为药物研发、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质谱技术将继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为药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质谱法在中药学应用 (2)

质谱法在中药学应用 (2)

质谱法在中药学应用引言质谱法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通过对样品中分子的质量和分子结构进行测定,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中药学中,质谱法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有效成分的分析和中药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质谱法在中药学应用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其在中药学研究中的意义和前景。

质谱法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质谱指纹图谱法质谱指纹图谱法是一种通过质谱技术对中药样品进行分析和比较的方法。

通过建立中药样品的质谱指纹图谱,可以快速鉴别中药样品的来源、品种和质量。

质谱指纹图谱法可以准确地表示中药样品的复杂化学成分,为中药样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多重反向质谱法多重反向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中药样品与多种反向质谱柱进行分离和检测,可以对中药样品中的多种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多重反向质谱法具有高效、灵敏和准确的特点,是中药质量评价的重要工具。

质谱法在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质谱定量法质谱定量法是一种通过质谱技术对中药样品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中药样品中的目标成分进行质谱测定,可以得到准确的定量结果。

质谱定量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中药样品中的有效成分。

质谱图谱比对法质谱图谱比对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有效成分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与已知质谱图谱进行比对,可以快速鉴定和定量中药样品中的有效成分。

质谱图谱比对法不仅可以确定中药样品中的有效成分,还可以评估中药的质量和纯度。

质谱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质谱定性法质谱定性法是一种通过质谱技术对中药样品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中药样品进行质谱测定,可以确定中药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质谱定性法可以帮助中药生产企业准确控制中药的质量,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质谱扫描法质谱扫描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中药样品进行质谱扫描,可以研究中药样品中的成分分析和结构特征,并对中药样品的质量进行评估。

药物的质谱分析

药物的质谱分析

药物的质谱分析药物的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定药物分子在质谱仪器中的离子化状态和相对丰度来研究其结构和成分的方法。

质谱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以及临床药学等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药物的质谱分析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原理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将样品中的分子转化为离子,然后根据离子的质量以及相对丰度来研究其结构和成分的方法。

在药物的质谱分析中,常用的质谱仪器包括质子转移质谱仪(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GC-MS)。

在质谱仪器中,样品分子首先被离子化,然后根据质荷比和相对丰度在质谱图上呈现出特定的峰值,通过不同的谱图信息可以确定药物结构和成分。

二、方法药物的质谱分析方法通常包括样品制备、离子化、质谱测定和数据分析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将药物样品转化为适合进行质谱分析的形式,如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方法。

然后将样品中的分子进行离子化,常用的离子化方法包括电子轰击、化学电离和质子转移等。

接下来将离子化的样品输入质谱仪器中进行测定,得到质谱图数据。

最后通过数据分析,比对质谱图中的特征峰值和已知的药物质谱数据库进行匹配,从而确定药物的结构和成分。

三、应用药物的质谱分析在药物研发、质量控制和临床药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药物研发中,通过质谱分析可以确定新药的结构、纯度和稳定性,为新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药物生产中,质谱分析可以用于监测药物的原料和成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规定标准。

在临床药学中,质谱分析可以用于药物代谢和药物残留的研究,帮助医生合理使用药物,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药物的质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结构和成分,从而促进药物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

随着质谱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新方法和应用出现,为药物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药品的纯度名词解释

药品的纯度名词解释

药品的纯度名词解释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药物在人类健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药品的纯度作为衡量药物质量和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药品的纯度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其定义、分类、检测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

一、纯度的定义与分类1. 纯度的定义药品的纯度是指该药物中所含有关化学成分的纯净程度,即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

纯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2. 纯度的分类药品的纯度可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纯度:指药物中除去杂质后的纯度,也称为固体杂质或化学杂质纯度。

(2)化学纯度:指药物中除去其他成分后有效成分的含量,也常用于评估药物制剂中目标成分的含量。

(3)生物学纯度:指药物中除去其他生命体的纯度,例如胶原蛋白的生物学纯度可用于衡量药物中其他种类的蛋白质的含量。

(4)无菌纯度:指药物中是否存在微生物或细菌等有害物质。

二、纯度的检测方法药品的纯度检测是确保药物质量和疗效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常见的药品纯度检测方法:1. 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检测利用原子核的自旋来分析样品中的成分和结构。

2. 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通过将样品蒸发并分离成各个组分,通过不同组分的保留时间来确定纯度。

3. 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不同化学物质在固定相(柱子)中的分离程度来衡量纯度的方法。

4.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紫外可见光谱利用化合物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测量其含量。

5. 质谱(MS):质谱是通过测量化合物的质量和碎片特征来确定药物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和纯度。

三、影响药品纯度的因素药品纯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生产工艺:药品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和条件会直接影响药物的纯度。

2. 储存条件:药品存放过程中的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对纯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原材料质量:药品纯度还受到原材料质量的影响,包括药品制剂中的活性成分和辅助成分。

4. 交叉污染:在药物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交叉污染可能导致药品纯度下降。

质谱的名词解释

质谱的名词解释

质谱的名词解释质谱(Mass Spectrometry,简称MS)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它通过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子或原子离子化,然后在电磁场中进行偏转、分离和检测,最终得到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信息。

质谱在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被视为一项强大而多功能的实验技术。

1. 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的基本原理是离子分析。

它将待分析物分子通过电离源转化为离子,并利用不同质量、不同电荷的离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情况进行分离。

电荷离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偏转半径与质量和电荷量有关。

通过探测器对分离后的离子进行检测,可以得到不同离子的质量谱图。

2. 质谱的主要组成部分质谱仪主要由电离源、质量分析器和探测器组成。

电离源负责将待分析物转化为离子,常用的电离源包括电子轰击电离源、化学电离源和光电离源等。

质量分析器用于分离不同质量的离子,常见的质量分析器包括飞行时间质谱仪(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简称TOF-MS)、电子能量分析器和磁扇形质谱仪等。

探测器则负责测量离子的相对丰度,常见的探测器有离子多道器、电子倍增管和微小通道板等。

3. 质谱的应用领域3.1 蛋白质组学质谱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蛋白质质谱分析可以用于蛋白质结构的鉴定、定量分析以及功能研究。

利用质谱技术,可以对复杂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蛋白质的组成、修饰和相互作用等信息。

3.2 代谢组学代谢组学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的变化及相关的生理、病理过程。

质谱在代谢组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对细胞、组织和体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质谱技术,可以发现代谢物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并揭示代谢通路的变化,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3.3 农残分析农残分析是农产品中残留农药的分析鉴定。

质谱在农残分析中被广泛采用,可以对食品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定量。

利用质谱技术,可以实现对多种农药的同时检测,提高快速筛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农药残留分析】 第四章 农药残留测定方法-4

【农药残留分析】 第四章  农药残留测定方法-4

4.4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与国际逐步接轨,对样品中未知农药多残留成分分析成为农药残留分析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随着提取技术的完善,以及近年来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农药残留定性分析、多残留分析、农药环境转归和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不仅可以对待测的农药定性同时也可以定量,是农药残留分析的最佳手段之一,色谱—质谱联用仪为现代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必备的仪器设备。

为更好地掌握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在学习和掌握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知识的基础上,对质谱基本知识加以介绍。

4.4.1 质谱的基本知识1910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Cavendish)实验室的汤姆逊(Thomson)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现代意义的质谱仪,同时汤姆逊用这台仪器首次发现了同位素的存在。

到了20世纪30年代,科学工作者已经用质谱法鉴定了大多数稳定的同位素,并精确的测定其质量,同时还建立了原子质量不是整数的概念。

1965年,瑞典LKB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商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20世纪60年代开始,质谱法已经普遍地应用到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逐渐成为研究机构一般实验配置的仪器。

质谱作为鉴定有机物结构的主要方法之一,相比于紫外光谱、红外(或拉曼)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具有两个最突出的优点,一是灵敏度远远超过其它方法,样品的用量不断降低;二是质谱是目前唯一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方法,而分子式对推测结构至关重要。

质谱法的不足是仪器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另外,在进行复杂分子的结构分析时,对分子空间构型和各种结构单元的联结方式的准确区分与判断存在局限性。

质谱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同位素质谱分析、无机质谱分析和有机质谱分析,农药残留分析主要属于有机质谱分析范畴。

质谱分析法是利用其独特的电离过程及分离方式来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

它是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质荷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峰的强度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方法。

质谱

质谱

三、碎片离子
分子离子往往具有过剩的能量,很容易 经过裂解生成碎片离子(fragment ion)。 生成的碎片离子可能再次裂解,生成质量更 小的碎片离子,另外裂解同时也可能发生重 排,所以在化合物的质谱中,常可看到许多 碎片离子峰。掌握离子的开裂规律,对利用 质谱推测化合物的结构是有帮助的。
MALDI
电喷雾电离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大气压化学电离 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APCI
电子轰击电离 EI
电子轰击电离又称为电子轰击,或电子电离。是应用 最普遍,发展最成熟的电离方法。
轰击电压 50-70eV, 有机分子的电离电位一般为715eV。
各类化合物的分子离子(M+ )按稳定性可以 排序如下: 芳环(包括芳杂环)>脂环>硫醚和疏酮> 共轭烯>直链烷烃>酰胺>酮>醛>胺>脂 >醚>羧酸>支链烃>腈>伯醇>叔醇>缩 醛.
芳环、共轭烯及硫化物由于电荷离域而稳 定。脂环至少要断裂2个键才能裂解成碎片, 而造成分于离子峰稳定。
直链酮、酯、醛、酰胺、醚和卤化物的分 子中的氧或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可以稳定 碎片离子中的正电荷中心,使得分于离子 容易裂解,造成分子离子峰弱.
a.只看到丢失小基团的峰,不出现M+,那么可以由 合理的峰推测M+。
b.如果观察到比最高质荷比小3~14原子质量单位的 峰,那么最高质荷比的峰很可能不是分子离子峰。 丢失许多个氢原子(或分子)需要很高的能量,不 大可能发生。亚甲基是高能量的中性碎片,从分子 离子峰丢失CH2 的质谱现象也不大容易发生。图谱 中一旦出现丢失14原子质量单位的峰,就应怀疑样 品中混有一个比被测化合物少一个CH2 的同系物。 若出现比最高质荷比小3原子质量单位的峰,可能意 味着分子离子峰应比最高质荷比的峰大 15原子质量 单位,或者说比次高质荷比的峰大18原子质量单位。 它们分别与分子离子丢失甲基(得到最高质荷比的 峰)丢失水(得到次高核质比的峰)相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 糖 宁 的
EI (a)
相 对 强 度 ( % )
100 80 60 40
EI
97 124
167
20
50 70 90 110
153
195
M+ · 224

CI (b)
相 对 强 度 % 100 80 60 40 20 50 70 90
m/z
130 150 170 190 210 225 MH+
CI
2 化学电离源 ( chemical ionization source;CI )
气体分子
+ +
试样分子 电子
在电子轰击前,样品分子先 被反应气(通常是甲烷)按约
+
准分子离子
(M+1)+;(M+17) +;(M+29) +;
10 3:1 的比例稀释,因此在高能电子流的轰击下
样品分子与电子的碰撞几率极小,生成的主要是
质 谱 图 比 较
( )
169
186
110 130 150 170 190 210
m/z
3 快原子轰击离子源 (fast atom bombardment ionization source;FAB)
高速电子——惰性气体电离—— 电场加速—— 高速原子束—— 撞击涂有样品的金属板——能量 转移给样品分子——电离—— 引入磁场分离
① 因电离能量最高,分子离子峰强度较弱或不 出现,不利于确定分子量 ② 试样需加热气化后进行离子化,不适合难挥 发、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
EI源:可变的离子化能量 ( 10~240eV ) 电子轰击能量 分子离子增加 电子轰击能量 碎片离子增加
对于易电离的物质降低电子能量,而对于难 电离的物质则加大电子能量( 常用70eV )
m是离子质量数的整数
例:用双聚焦磁分析仪测定某化合物碎片离子为 364.2504,理论值为364.2509,其质量精度为
364 .2504 364 .2509 10 6 1 .4( ppm ) 364
2 双聚焦质量分析器 为实现能量聚焦, 在
离子源和磁分析器之间
加一静电分析器 ( ESA ), 如图,于两个扇形电极 板上加一电场 E, 离子运动的半径为 R 2V
不同速度的离子 R 不同,相同 vm/z 的离子的 R 相同 ---- 能量聚焦 — 电场
m v E z E
2
改变 E 值可使不同能量的离子从其“出射狭缝” 引出,即先进行能量聚焦,然后进入磁分析器再实 现方向聚焦
辨质谱仪,将分辨率 >1000的称高分辨质谱仪
如: CO+ N2+ 27.9949 28.0061
M 27.9949 R 2500 D M 28.0061 27.9949
四极质谱恰好能将此分开
2 灵敏度(sensitivity ) 仪器记录所产生的信号峰强度与所用样品量 之间关系的度量 3 质量范围 (mass range)
FAB:
快原子枪
样品层
原子束 二次离子
狭缝
探针
质量分析器
Xe (铜针探头 快) Xe(热) Xe(快) Xe (热)
优点
① 离子化时无需加热气化,适于强极性、高分子 量、非挥发性及热不稳定性化合物
② 属软电离方式,可得到较强的分子离子峰
缺点
① 影响离子化效率的因素多,图谱的重现性较差
Lenses
由于离子阱可选择性地将某一 m/s 的离子 储存一段时间,故又称为时间上的串联质谱
优点: • 单一离子阱可实现多级质谱串联 MS n • 结构简单,价格低,性/价比高 • 灵敏度高 • 质量范围大,达70000 缺点: 谱图与标准谱图有差别
5 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具有相同动能的不同质量的离子飞行速度不同
② 检测灵敏度较低
4 电喷雾电离
Electrospray, API
色谱流出液在高电场下形成带电喷雾,在电场力作用下 穿过气帘; 不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
(四)质量分析器 Mass analyzer
质谱仪的类型决定于质量分离器,其作用是 将不同碎片按荷质比 m /z 分开 质量分析器类型 1 单聚焦质量分析器 带电离子质量分析 器,在磁场作用下,使 飞行轨道弯曲。当向心 力与离心力相等时,离 子才能飞出磁场区
磁分析器、四极杆分析器
磁场中,离子运动半径 R、磁场强度 H、加 速电压 V、离子的质核比 m / z 和离子的运动速
度 v 之间的关系为
H R m/z 2V
2
2
质谱方程式
R
2V m 2 H z
由质谱方程式知,当加速电压 V 和磁场强度 H
固定时,离子的运动半径随 m /z 比变化
当仪器的半径R固定时,若场强 H 不变,连续
M M 碎片离子 中性分子
e

选择其中带正电荷的离子使其在电场或磁场的 作用下,按其质荷比 ( m / z ) 的差异进行分离,根 据各离子 m / z 的顺序及相对强度大小记录的图谱 即为质谱
例 多巴胺的质谱图
124 100
相 对 80 强 度 60 ( % ) 40
HO HO

主要组成部分有高真空系统、样品导入系统、
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检测器及记录装置等
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付里叶变换质谱仪FTMS-7.0
(一)高真空系统 质谱仪中所有部分均要处于高度真空的条件下 ( 10-4--10-6 Pa ), 其作用是减少离子碰撞损失

真空度过低,将会 ——
a)大量氧会烧坏离子源灯丝
综合解析
第一节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和质谱仪
质谱分析是将有机分子转化为气态分子离子,
于磁场中按质荷比 ( m / z ) 的大小进行分离、检测,
获得质谱图
由质谱图的分子离子峰可获得分子质量,由
“碎片”离子峰可获得单元结构信息,从而确定
有机分子结构
其过程可简单描述为 电场加速 (zeU) 获得动能 (1/2 mV2)
开展了研制电子轰击离子源和质谱计的工作,
Aston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奖
1942年,第一台商品质谱仪问世 1950年以后,质谱法大量用于有机化合物分析 1960年以后,GC-MS联用 1990年以后,新的离子化方法快速发展;仪器 联用技术如GC-MS,HPLC-MS 等普遍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和质谱仪 质谱中的主要离子及其裂解类型 质谱分析法
改变 V(电压扫描)可使离子按 m / z 比的顺序通
过狭缝;若使电压V保持不变,连续改变 H(磁场
扫描),也可使离子按 m / z 比的顺序通过狭缝 。 mv 由 R zH
当H一定时,速度不同的相同离子具有不同的运
动半径。所以单聚焦质量分析器对离子束仅能实现 质量色散和方向聚焦,不能对不同能量的离子实现 聚焦,故分辨率较低
3 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四极滤质器
+
两个相对的极杆之间加电压 ( U + Vcost ),在 另两个相对的极杆上加 -( U + Vcost )。与双聚焦 仪的静电分析器类似,离子进入可变电场后,只有 具合适 m / z 比(曲率半径)的离子可以通过中心小
孔而到达检测器
优点:
① 仅使用电场,可在较低的真空度下工作 ② 传输效率较高;扫描速度快,可用于GC-MS 、 LC-MS 联用仪
采用高速(高能, 70eV)
电子束轰击样品,从而产 生分子离子M+,M+继续 受到电子轰击而引起化学 键的断裂或分子重排,瞬
间产生多种离子
M e(h) M 2e( s)

M m 1 m 2 ...
e



(细丝,灯丝)
排斥电极
靶阳极
Electron Ionization (EI)源
真空
离子源 轰击样品
带电荷 的碎片 离子
磁场 分离 (m/z)
检测器 记录
其中,z为电荷数, e为电子电荷,U为加速电 压,m为碎片质量,V为电子运动速度
一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
应用多种离子化技术(如高能电子流轰击、化 学电离、强电场作用等), 使物质分子失去外层价 电子形成分子离子,分子离子继续发生某些有规律 的断裂而形成不同质量的碎片离子
CH 5 MH CH 4 MH 2 ( M 1离 子 )
C 2 H MH C 2 H 6 M

5

( M 1离 子 )
优点 ① 准分子离子( M+1 )+ 峰大 , 可提供分子量等重 要信息 ② 电离能小,质谱峰数少,图谱简单 缺点 ① 重现性差,一般无法制作标准图谱 ② 样品需气化后进行离子化,不适合难挥发、 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 ③ 碎片少,样品结构信息少
提供 分子量、分子式、结构三方面信息
特点
应用范围广;不受试样物态的限制;灵敏度 高,试样用量少;分析速度快;信息直观
质谱法分类
单聚焦质谱 有机质谱 按用途分
无机质谱
同位素质谱
按原理分
双简史 上世纪初,英国科学家J. J.Thomson 用质谱法发
现了20Ne和21Ne ,获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1920年,Knipp, Dempster, Aston 等先后
b)引起其它分子离子反应,使质谱图复杂化
c)干扰离子源正常调节
d)用作加速离子的
几千伏高压会 引起放电
(二)样品导入系统
1 直接进样
用于单组分、挥发性 低的固体和液体
2 色谱联用导入试样
(三)离子源
物质分子→ 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