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

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

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以及传统礼仪等。

这些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当代艺术正在以新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本文将浅谈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对艺术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化历来尊崇和推崇人文精神,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或信仰,而是一种文化逻辑,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源头,从而影响到中国现代艺术的形成。

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非常丰富多样,特别是绘画、书法、中国武术和音乐等,都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标准。

这些艺术在中国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不仅仅传递着自身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传递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哲学思想。

例如,中国绘画中的山水画,通过描绘山水之形,传达出当时社会中道家思想的精髓和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

此外,中华传统文化还对现代音乐和表演艺术有影响。

比如,中国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中的很多乐器,在现代音乐中仍然保留有其特色。

比如在昆曲表演中,演员通过不同的语调、舞蹈和表情,把不同的情感表现出来,这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演艺术魅力。

二、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方式传统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中,创作的主题、风格、技巧均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1、主题上的结合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选择了多种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进行创作。

这些主题既有古代神话传说,如《西游记》、《封神榜》等,又有中国古代绘画、音乐、诗词等。

例如,在当代艺术的绘画中,不少艺术家将中国古代的观念、哲学思想、文化背景等元素运用到作品中,反映出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相互结合。

2、技法上的结合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还利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技法,例如,中国传统的国画画法、写意画法、重彩画法等,在当代艺术中引申出新的表现形式。

同时,在当代艺术的绘画中,还利用了传统西画表现方式,例如油画、水彩画等,使得绘画之美和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思想在画布上得以完美融合。

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01、中国工美发展史依靠技术创新技术是渐进的,在量变的基础之上达到质变,比如陶器的制作与发展,直接为瓷器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瓷器本身釉色的变化,从青瓷到彩瓷的丰富,同样是技术的积累带来的变化。

重视技术的创新与运用,是我们当代设计需要深刻学习的。

我们中国目前仅仅能够称之为科技大国,但是离科技应用强国还差很远。

02、实用、装饰、象征三位一体我国工匠艺人除了有高超的制作技术之外,还有精巧的设计构思。

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技术上从浑铸法到分铸法,再到失蜡法,都会有相应的装饰技法相匹配,去适应由于技术的不同给器物造型带来的变化。

从饕餮纹适合纹样组织的运用适应深腹的青铜鼎,到二方连续的窃曲纹、重环纹等等适应横宽式的青铜鼎等等都是器型与装饰的统一,而器型是器物功能的表现。

所以,其根本是装饰与实用的统一。

依然以青铜器为例,饕餮纹的狰狞与对称象征威严与庄重,窃曲纹的重复连续象征秩序与规律,都与当时的统治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又能够保证美观性的存在。

0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总结实践非常重要。

将其理论化,并为后世传承,保证手工艺的积累与创新。

在理论著作方面,中国最早的一本设计理论专著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所著的《考工记》,其内记载了大量的工艺技术。

其后基本每朝每代都会有与设计有关的著作出现,特别是到了明代时期,呈现井喷式发展。

中国的手工艺在明朝基本上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比如家具、建筑、园林、漆器等等。

此外,在传统的设计教育领域,最能体现其“匠心”所在。

传统的技术传承通过家族式、师徒式的方式传承,有着“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的圣人崇高理想坚守,通过历代的积累与传承,推动着工艺美术的发展,也维系着“匠心”的传承。

并且在整个手工业领域,手工匠人们也有其精神偶像——鲁班,他们以崇高的信仰和务实的创造,不断创造中国工艺美术的辉煌。

04、与时代审美契合是传承之根本按照当代的语义去解读传统中的“与时代审美相契合”其实就是把握住了“为人服务”的核心。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当代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领域,它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的审美理念,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涵。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更为其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设计的关系出发,探讨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当代艺术设计中进行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延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涵盖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形式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书法、工艺等艺术形式,为当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形式美学理念。

比如中国的山水画、工笔画、铜器、汝窑等,都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艺术设计师在创作中,常常会借鉴传统文化的形式美学,结合现代审美理念,创造出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特色的作品。

2. 精神内涵的启发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慈悲等,这些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师的创作思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当代艺术设计师在创作中,常常会融入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注入作品的意境和内在含义,赋予作品更加深远的内涵和人文情怀。

3. 价值观念的传承二、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创新与延续1. 传统文化的创新在当代艺术设计中,许多艺术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创新,创作出了许多富有现代气息的作品。

比如中国的传统绘画、工艺器物等,通过当代艺术设计师的创新,融入了现代审美理念和艺术特色,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时尚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延续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方式。

许多艺术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传承,创作了一系列承载传统文化精髓的作品。

比如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等,通过当代艺术设计师的巧妙设计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了传统文化的美丽和力量,赋予作品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代艺术设计逐渐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不仅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设计的重要源泉,给当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魂。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并探讨其如何为艺术设计带来新的可能性。

1.传统元素的运用传统元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古代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

在当代艺术设计中,艺术家们将传统元素中的图案、形态、色彩等运用到设计中,营造出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品。

比如以传统中国文化中的龙、狮、麒麟等神兽为主题创作的装饰品,或是将传统水墨画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到现代画作中,创造具有古典美感和现代感的艺术品,形成独创的艺术风格并得到广泛关注。

3.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身、成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中庸、和谐、仁爱等价值观,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得到了深入的表现。

艺术家们通过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民俗传说等进行艺术创作,呈现出具有深层次思想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引导人们回归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传统文化带来的新的可能性1.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给艺术创作前提下所需的素材,还在于引发艺术家们不断地思考和创新。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学理念,给予了当代艺术设计新的思考和发展方向,让艺术家在对传统文化的重塑和变革中,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现代艺术品。

2.多元交融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的再创作。

因此,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提倡创新多元交融,尝试将不同艺术领域、不同文化元素、不同国家文化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全新艺术。

这体现了当代艺术设计多样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现代价值观。

3.传承与发展通过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可以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及文化遗产,并且保障其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和价值。

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在中国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创造了诸多重要的文明。

传统的文化艺术领域更是形成了多样的文化思想、美学精神及艺术形式。

在这些传统文化中,文字语言、哲学思想、艺术符号、民族情结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对于当代观念艺术而言,当拿来主义成为其转化创作的一种方式时,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正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借用与转换。

当代艺术家在运用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资源时,往往有着个人的原则与喜好,通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当代艺术精神的理解进行作品的创作:有艺术家借用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艺术形式进行创作;有的则对传统的发明创造或民间艺术符号进行当代艺术的重述;亦有艺术家选择传统的哲学思想或文化典故予以当代观念的表达,在此类作品中,艺术内容与思想的呈现方式不再直接,而是常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转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字与书法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而水墨和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

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通过当代艺术家的借用从而转换成新的观念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

艺术家谷文达通过借用传统水墨媒介及文字创作了以伪文字和错文字为基础的水墨画,以及借助水墨行为艺术和水墨装置艺术形成观念水墨艺术。

谷文达在他的水墨作品中,对中国文字进行拆分与错写,其早期作品《畅神》便是通过把汉字形象进行拆分,以直观的形态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

在谷文达的此类作品中,他通过现代主义的观念实现对传统水墨画的改造,作品中的文字已不是交流体系中的符号,而成为一种对文字形象借用后的抽象作品。

在谷文达的另一代表作品《图腾与禁忌》中,作品内容组成运用了诸多美术字、漏字、错别字,从中不难看出其对汉字调侃与批判的意味。

在当代艺术家徐冰的创作中,也可明显地看到其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与转换,徐冰在其代表装置作品《天书》以及《新英文书法》水墨系列作品中,以中国汉字这一文化符号作为艺术表达语言。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一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信仰。

总体上,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精辟的哲学思想,其影响甚至超越了国界和时代的限制。

当代艺术设计也不例外,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它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庇护下,迸发出更加勃勃生机,凸显出当代艺术设计的独特风格。

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无疑是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参考。

在设计作品中,多数艺术家不断探索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融入自己的创意之中。

根据不同的艺术风格,很多艺术家都能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灵感,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作品。

首先,传统文化对色彩的运用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彩色堆砌、颜色深浅明暗间的运用,是传统文化在色彩设计方面的重要特点。

例如中国古董的保留、修复和仿制等工序,对当代艺术设计的色彩运用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其次,传统文化对图案和形状的运用,对现代设计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纹样大多是结构单纯,造型优美的几何图形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

它们明确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意精神”的概念,即在画面中独特的形态感和意蕴感的统一。

许多当代艺术家将传统的几何形态和现代图形设计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时代审美。

同样,传统文化对于材料的运用也给当代艺术设计带来了启示。

在传统文化中,金属、瓷器、玉石等材料的精细加工被娴熟运用。

在当代艺术中,一些艺术家将传统文化材料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在材料运用方面探索出了新的空间和时代价值。

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也对当代艺术设计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当代艺术设计在追求美学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精髓,将这些传统文化转化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为当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思路与素材,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自信的重要来源,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1. 引言1.1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宝库,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精神内涵。

在当代艺术设计领域,传统文化对于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与当代艺术设计的融合,使得艺术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内涵;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为作品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意蕴和感染力;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带来的启发,促使设计师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传承,弘扬了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风格的影响,使得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审美特点。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的深远影响不容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共同推动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使得艺术创作更加丰富多彩,为人们呈现出更加美好和丰富的艺术世界。

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设计之间的互动与共生,将会继续引领着艺术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2. 正文2.1 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与当代艺术设计的融合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传统审美观念深深影响着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

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与现代审美理念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统文化注重内在美和精神境界,追求道法自然的艺术表现,而当代艺术设计则更多地强调个性、创新和实用性。

这种融合使得当代艺术作品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审美精髓,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体现在对形式、色彩和符号的运用上。

在传统绘画中常见的水墨画中山水画元素、国画中的花鸟画元素等,都被艺术家们巧妙地运用到当代艺术设计中,赋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也影响着当代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使得当代艺术设计更加具有艺术性与思想性。

2.2 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被艺术家们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与艺术表现形式,使得这些传统元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论传统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及创新

论传统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及创新

论传统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及创新传统艺术对当代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当代艺术中的创新和突破都离不开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延续。

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传统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及创新。

一、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影响当代艺术的创作传统艺术包括中国画、国画、民间艺术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写意、留白、双飞白等,这些元素对当代艺术的创作有着深入的影响。

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传统艺术的审美元素是创作的重要源泉。

有的艺术家把传统元素放到了当代艺术中,例如陆维钊的“太极系列图”就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哲学。

而新时期的草根艺术家则发现中国民间艺术的更多特色和威力,把这些元素带入到当代艺术的创作中,如“青年艺术展”。

这些作品既保持了传统艺术的风格和特色,又借鉴和吸收了当代艺术的创新和表现。

不仅如此,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还让当代艺术家在抽象和现代主义艺术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一些现代主义艺术家把传统艺术的抽象化形式和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有别于传统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的新形式和审美特征。

二、传统艺术的历史价值对当代艺术的创新产生激励作用传统艺术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载着古代人民的思想和情感,这使得它们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

当代艺术家们从传统艺术中认识到历史的深度和厚重,对传统艺术的研究和借鉴成为了当代艺术发展的重点。

传统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当代艺术的创新产生了激励作用,是当代艺术不断创新的动力。

艺术家无论是在形式还是思想上,都可以离不开传统艺术。

中国书画家张大千曾说:“在‘新’中有‘旧’,在‘旧’中有‘新’。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传统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三、传统艺术的技巧和技艺对当代艺术产生影响传统艺术所涉及的技法和技艺也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影响。

传统技艺包括墨汁、丹青、雕刻、刻印、绣花等,其风格和用法丰富多样,不仅让当代艺术家在审美上受到启发,还使他们能够从中吸取继承,让继承和创新相互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在中国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创造了诸多重要的文明。

传统的文化艺术领域更是形成了多样的文化思想、美学精神及艺术形式。

在这些传统文化中,文字语言、哲学思想、艺术符号、民族情结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对于当代观念艺术而言,当“拿来主义”成为其转化创作的一种方式时,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正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借用与转换。

当代艺术家在运用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资源时,往往有着个人的原则与喜好,通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当代艺术精神的理解进行作品的创作:有艺术家借用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艺术形式进行创作;有的则对传统的发明创造或民间艺术符号进行当代艺术的重述;亦有艺术家选择传统的哲学思想或文化典故予以当代观念的表达,在此类作品中,艺术内容与思想的呈现方式不再直接,而是常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转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字与书法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而水墨和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

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通过当代艺术家的借用从而转换成新的观念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

艺术家谷文达通过借用传统水墨媒介及文字创作了以伪文字和错文字为基础的水墨画,以及借助水墨行为艺术和水墨装置艺术形成观念水墨艺术。

谷文达在他的水墨作品中,对中国文字进行拆分与错写,其早期作品《畅神》便是通过把汉字形象进行拆分,以直观的形态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

在谷文达的此类作品中,他通过现代主义的观念实现对传统水墨画的改造,作品中的文字已不是交流体系中的符号,而成为一种对文字形象借用后的抽象作品。

在谷文达的另一代表作品《图腾与禁忌》中,作品内容组成运用了诸多美术字、漏字、错别字,从中不难看出其对汉字调侃与批判的意味。

在当代艺术家徐冰的创作中,也可明显地看到其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与转换,徐冰在其代表装置作品《天书》以及《新英文书法》水墨系列作品中,以中国汉字这一文化符号作为艺术表达语言。

徐冰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将中国的汉字笔画结构进行拆分、重组,创作了大量无法解读的汉字笔画结构,并利用中国传统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进行最终的创作呈现。

事实上,以文字解构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新潮艺术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除了艺术家谷文达与徐冰,还有吴专山、邱志杰、黄永砯、王南溟等人,他们都曾利用文字这一中国特殊的文化符号进行创作,从而表达对传统的怀疑、调侃、否定等态度。

例如吴专山在1986年的作品《红色75%,黑色,白色5%》,其由70多幅按照标题比例安排的“汉字画”,作品中红、黑、白三种颜色占据不同比例,蕴含着幽默化的反讽意味。

而在邱志杰的行为作品《重复书写一千遍兰亭序》中则引入了中国的书法经典作为艺术语言,在该作品中,《兰亭序》的文字内容仅作为一个表达载体,艺术家并非在强调文字的意义,而是通过书写过程表达对权威文化的一种反思。

在艺术家吕胜中的创作中借用了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

作为中国“85美术新潮”时期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他以剪纸“小红人”为基本表现符号,不仅体现了其对民间艺术的深入研究与浓厚情感,更重要的是以此传达了中国传统美术在现代蜕变历程中的强大力度,并将这种力度推向世界。

在吕胜中的作品中,剪纸“小红人”的样式符号极为常见,它们在造型上都是中轴对称的四肢展开、顶天立地的模样,表现出人类生命的力度与厚度。

而吕胜中也正是从这样的民间文化素材入手,通过借用转换最终形成中国当代艺术的经典图式。

二、发明创造与典型物质资源的借用。

瓷器、印刷术、火药、榫卯结构等是中国古人的发明创造,太湖石、园林、古典家具是中国传统生活环境中的典型物质资源,这些发明创造及物质资源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当艺术家将中国这些传统的典型元素融入其创作时,其作品便成为古今、东西文化对话的创造性艺术语言。

运用传统发明创造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不在少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艺术家蔡国强以中国火药为载体的艺术实践。

蔡国强常用极具中国特色的火药进行规模宏大的爆破计划,并借此成为国际当代艺术圈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中国艺术家。

在蔡国强的作品中,火药不仅具有观赏性,更是传统、历史及文化积淀的一种结果。

在蔡国强手中,火药被点燃、瞬间爆破与消失,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火药在画布或画纸上激燃后,留下格调淡雅、气韵生动
的图案,这似乎与中国文人画所追求的境界不谋而合。

火药在燃烧过程中,漫天烟火稍纵即逝,但留下的痕迹却开启了一种新的文化含义,蔡国强以火药作为艺术演绎手段不仅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述,同时也在国际范围内为当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

在综合材料艺术家刘建华的创作中,中国传统的陶瓷是他擅用的表达媒介。

陶瓷经刘建华的手,变成了易碎的榔头、抽象的墨滴、气质硬朗的现代化城市建筑、日常用品,甚至是材质柔韧而脆弱、具有东方古典意蕴的窗棂、枯骨、苇叶、纸、落叶。

这些与陶瓷本身形象形成巨大反差的作品,很容易让人对陶瓷产生出一种陌生感,进而也让观者关注到它一些被忽视的特性。

除了火药及陶瓷,榫卯结构作为中国古建筑建造、家具制作的主要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节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其同样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亦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

在当代艺术家傅中望的创作中,榫卯结构成为其艺术的表现方式,他将榫与卯之间相互穿插、联结、分离的关系同天人关系、人人关系及文化关系相对应,从而表达他对生命、世界和现实的艺术思考。

在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中,除了借用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以中国古代建筑、园林、家具等为代表的传统生活资源亦是当代艺术创作中常用的元素。

其中,艺术家王天德在其作品《水墨菜单》中也在此方向上做出尝试,他运用中国古代的古典家具等物质资源,以真实的事物为媒介,将涂有铜粉、水墨的宣纸包裹在实体的器物上,完成了传统水墨从平面到立体的空间转换。

艺术家希望通过将西方立体主义艺术手法与中国的传统绘画方式相融合,由此试图为中国古典水墨寻求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另外,艺术家展望的“假山石”
系列创作亦极具代表性。

展望以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太湖石为原型,手工打造出光滑闪亮的不锈钢山石,这种不重意义、重视觉冲击的新图像,既似乌托邦的隐喻,又如现代化的镜像,深刻反思着中国当代文化如何在快速变迁的社会进程中重塑传统的重要命题。

三、传统文化典故的再演绎。

在不少当代艺术作品中,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典故、谚语等文化资源的借用同样较为常见。

在当下文化艺术日趋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此类艺术创作不仅丰富了题材与内容,塑造了中国的地域文化特征,同时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拓宽了路径。

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中,徐冰较为擅长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典故中寻求创作灵感及素材,其装置作品《紫气东来》《猴子捞月》
便是根据中国古代典故转化而来。

作品《紫气东来》是对中国这一成语的巧妙运用,徐冰从中国文字中寻找与天气相关的云、水、雾等象形字样组成长约8米的“紫气”,采用磨砂化的有机玻璃并选择大、中、小三种造型来增强云气的质感,再通过对这些象形文字的恰当组合排列以表现云气的流动感,从而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虚实韵味及美好寓意在空间中的恰当转换。

《猴子捞月》同样是徐冰对中国古老寓言故事的转化,此件装置作品用中、英、法、俄、日等国家的不同文字,以及盲人所用的点字组成“文字猴”,而后用黑色颜料涂于木质的文字上进行组合悬挂,这种串联的方式与民间故事中的“猴子捞月”较为类似。

而徐冰的这件作品也通过对文字的巧妙转换体现了中国民间故事的诙谐幽默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另外,近两年徐冰所创作的装置作品《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及《凤凰》同样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典故及神话传说存在一定关联。

在蔡国强的作品中,亦有不少以传统文化典故或神话故事为元素进行艺术创作的代表作。

“草船借箭”是古代三国中的着名典故,原指借助他人之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在蔡国强的装置作品中,《草船借箭》象征的是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中所面对的文化境遇。

船身“中箭”象征着西方对东方的文化输出与武力扩张,而“借箭”则代表了东方对西方文化的引进与智取,插在船尾的小红旗似乎在告诉观者草船的身份,这是一种文化隐喻的典型体现,蔡国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消融中国与西方社会对于文化的误读。

如果说《草船借箭》展现了蔡国强的国际视野与格局,那么《愚公移山》
则在某种程度上是他锲而不舍的艺术信念的表达。

蔡国强为了完成这件装置作品,从中国各大名山借来大卵石,聘请当地人合力搬下山,借用货船将石头运往世界各地展出,最后再返送回国内,石归原位。

结语。

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借用、再演绎传统文化元素、符号及思想美学的艺术家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些艺术家群体有着相近的艺术主张和态度。

但如
果具体到每一位艺术家借用的对象和内容上,其转换的方式和手段又有所不同。

他们“借古以开今”,根据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当代艺术精神的认知,通过对传统多样化的阐释使得当代艺术呈现出诸多新可能。

而这种艺术创作形式并不是一种新生的突兀艺术现象,在一定意义上,此类艺术创作在视觉元素上显示出中国文化的本土化特征,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扬弃中的吸收,也是对西方当代艺术创作方式的借鉴与创新,由此亦使人们能够看到一种多元的文化艺术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