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

合集下载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中国自古就有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不仅烙印在中国人的血脉中,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素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精深的思想理论以及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受人赞誉。

其中,道教、儒家、佛教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大流派,这些思想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山水画以山水为主题,借助肌理渲染和水墨点染的手法,表现出山水之间的往来、山水之间的勾连,以及山水与人文的和谐共融。

山水画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自然和人的和谐相处。

中国传统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汉字书写为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书法注重笔势、气韵、构思,使得书法从一种简单的文字表现形式演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

传统书法的创作理念被称为“一气化成万象”,即通过笔画的张扬与舒缓、凌厉与柔和,表现出万物运行的气势和生命的力量。

佛教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佛教艺术通过形象的手段传达教义,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宏伟与精髓。

佛像、佛塔和佛教壁画等佛教艺术作品都丰富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内涵和形式。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艺术是一种生动的表现方式,是传统文化生命力的体现,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历程,也带给我们美丽与享受的体验。

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

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

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以及传统礼仪等。

这些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当代艺术正在以新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本文将浅谈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对艺术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化历来尊崇和推崇人文精神,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或信仰,而是一种文化逻辑,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源头,从而影响到中国现代艺术的形成。

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非常丰富多样,特别是绘画、书法、中国武术和音乐等,都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标准。

这些艺术在中国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不仅仅传递着自身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传递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哲学思想。

例如,中国绘画中的山水画,通过描绘山水之形,传达出当时社会中道家思想的精髓和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

此外,中华传统文化还对现代音乐和表演艺术有影响。

比如,中国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中的很多乐器,在现代音乐中仍然保留有其特色。

比如在昆曲表演中,演员通过不同的语调、舞蹈和表情,把不同的情感表现出来,这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演艺术魅力。

二、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方式传统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中,创作的主题、风格、技巧均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1、主题上的结合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选择了多种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进行创作。

这些主题既有古代神话传说,如《西游记》、《封神榜》等,又有中国古代绘画、音乐、诗词等。

例如,在当代艺术的绘画中,不少艺术家将中国古代的观念、哲学思想、文化背景等元素运用到作品中,反映出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相互结合。

2、技法上的结合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还利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技法,例如,中国传统的国画画法、写意画法、重彩画法等,在当代艺术中引申出新的表现形式。

同时,在当代艺术的绘画中,还利用了传统西画表现方式,例如油画、水彩画等,使得绘画之美和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思想在画布上得以完美融合。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传统文化悠久,历经千年,涵盖了诸多方面,如文学、哲学、宗教、绘画、音乐等,这些文化元素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艺术形态和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绘画、音乐和文学三个方面探讨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往往以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景象和生命之美为创作对象,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色彩。

中国传统绘画常常以为“写意”为创作理念,倡导艺术家自由发挥,自然流露。

这种写意的艺术表现方式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的,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以“天人合一”、“圆通达观”、“自然至美”等为核心,尊崇自然,强调自然和人的和谐,而这些思想都可以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找到体现。

例如,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孔子的“适可而止”思想等,都在中国传统绘画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画家更加注重在作品中体现生命之美,追求精神层面上的韵味,而不是单纯的形式美。

此外,中国传统绘画也常常通过画的布局和笔墨的运用等技法来传达思想和文化,比如将松竹梅画在一起象征“君子三者”,借此来表达人生的境界和精神,画家的艺术创作也是在这些文化要素下形成的。

中国传统音乐以琴为主,琴曲具有优美的旋律和崇高的音乐价值,因此,古代著名的音乐家钟子期在他的《世说新语》中就曾说过“声满天下,曲无人听”,可见中国传统音乐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传统音乐在演奏技巧、曲调的设计,甚至音乐的意境中都蕴含了深深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更是在古代文人雅士的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例如,华严经中常常被引用的“一叶知秋”的诗句,就形成了以叶落为主题的一系列曲调,包括《高山流水》、《流水曲》、《阳春白雪》等,这些曲调都以音乐传达着中国古代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文学不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文化的演变进程紧密相连。

中国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诗、词、曲、文、散、言等多种文学体裁,其中同样蕴含了丰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文化之一,它包含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思想、价值观和艺术表达。

中国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是一种宝贵的遗产,与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密切相关。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且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既是文字的书写,也是一种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方式。

通过书法,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尊崇传统、追求内心平静和寄托情感的特点。

书法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内涵,不仅能够表达作者的个性和情感,还能够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和哲学观念。

绘画也是中国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以山水画和花鸟画最为人称道。

山水画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强调意境和气韵的表达。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画面构图,山水画作品能够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弘与壮美,以及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花鸟画则以花卉、鸟类等自然界的生物为题材,注重形态和生动性的描绘。

花鸟画作为中国人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装饰和装点环境。

音乐是人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中国音乐以独特的旋律和和声结构为特点,充满着神秘、宁静和典雅的气质。

中国古代音乐仪式庄重肃穆,富有仪式感,这与中国人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认知有关。

传统音乐乐器如古筝、二胡、琵琶等都在音乐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乐器的演奏,中国音乐能够传递出深刻的情感和意境。

舞蹈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身体的舞动为手段,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舞蹈注重优雅和柔美,以及与音乐的和谐配合。

古典舞蹈如京剧和昆曲以精确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展示剧情和角色,具有独特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民间舞蹈则更注重欢庆和庆祝的氛围,通过舞动和身体语言展示人们对生活和节日的热爱。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传统艺术

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传统艺术

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传统艺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传统艺术一、民间绘画艺术中国的民间绘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以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充分表现民间生活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间绘画艺术的代表有新年画、窗花、剪纸等。

其中,新年画是中国民间最为传统的年画形式之一,它作为中国农历年节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历史渊源。

二、雕刻艺术中国的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雕刻艺术的特点是将平面变成立体,可以形象地表现出被雕刻对象的形态、色彩和体积。

中国的雕刻艺术品种繁多,有石刻、木刻、竹刻、蜡刻等多种形式。

其中,以木刻和石刻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千手观音》和《卢舍那佛塔》。

三、书法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多种书风。

书法的艺术魅力在于其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书写的艺术形态,通过线条、笔法、字体、墨色、结构、意境等方面来体现出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雕漆艺术中国的雕漆艺术是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它以明亮的色彩、浑厚的造型、独特的工艺和出奇制胜的题材而著称。

雕漆的工艺分为打底、雕刻、上色三个阶段,要求工艺师必须具备准确的刻画能力,精细的手工技艺和广博的人文知识。

五、民间戏曲艺术中国的民间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戏曲艺术的特点是华丽多彩的服装、优美动人的音乐、婉转悠扬的唱腔和变化多端的表演。

中国的戏曲艺术分为很多种类,例如京剧、昆曲、豫剧、秦腔等,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总结: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传统艺术丰富多彩,其中的民间绘画、雕刻、书法、雕漆和民间戏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渊源,而且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能够从中体验到中国的独特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品的市场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品的市场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所蕴含的市场价值不仅仅是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品的市场价值。

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明的结晶,如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和审美情趣。

艺术品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积淀,它们的存在和传承有助于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后世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艺术品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艺术品独具匠心,包括绘画、雕塑、陶瓷、书法等等,这些艺术品的审美价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都备受瞩目。

中国画作为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 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笔墨犹如意境的流转,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美学价值,吸引了众多收藏家的关注。

陶瓷作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细的工艺赋予了艺术品更高的附加值。

这些艺术品的市场价值既来自于其稀缺性,又来自于其独特的审美魅力。

三、艺术品的投资价值中国传统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不仅仅是在审美上,更是在投资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的购买力日益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投资视野转向艺术品市场。

中国传统艺术品凭借其稀缺性和独特性成为投资的新热点。

比如,近年来中国传统绘画的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一幅传世名作可以创造高额的经济价值。

艺术品作为有形资产,不仅具有增值功能,还能够分散风险,成为一种安全稳定的资产配置方式。

四、艺术品的学术价值除了市场价值,中国传统艺术品还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

无论是古代书法、绘画还是器物等,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后人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艺术品作为历史的见证和瑰宝,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古代艺术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并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

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包含了文字、思想、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元素。

在这些元素中,艺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艺术作品传达了人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思考和表达。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塑造了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通常指的是书画、诗词、音乐、戏曲、木雕、石雕、陶瓷等。

这些艺术形式自古就与中国人的生活和信仰息息相关。

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书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画具有极高的地位,是文人雅士表现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渠道。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它强调书写的姿势、气息、墨色和纸张,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书法的最高境界——意境。

作为书法的“姊妹篇”,中国水墨画则注重笔墨的线条、墨色、韵味,强调画中意境的表现。

它的创作技法以“意、境、神、韵”为宗旨,强调画家的个性和创造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也是一种能够表现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诗人们能够用极简短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有名的“唐诗三百首”就是中国诗歌优秀代表之一,它们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高尚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历史瑰宝。

中国传统音乐是另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强调对音乐艺术的感性把握,将音乐艺术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韵味。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琵琶、二胡、古筝、笛子等乐器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乐器奏出的音乐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又一个特别重要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角色扮演、唱腔、音乐等方式将故事进行展示,并以此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传统戏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代戏曲表演形式也不断更新与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是指源自民间的、具有浓厚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而民俗文化是指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传统习俗、礼仪和信仰。

从古至今,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既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化符号。

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通过传承、创新与融合,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民间艺术1. 中国民间音乐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国粹之一,包括了古琴、二胡、笛子等各种乐器。

这些乐器在演奏时不仅表达了音乐的美感,更传递了人们的情感和心情。

例如,古琴被称为“丝竹之尊”,其音色悠远动人,常被用来陶冶人的情操与修养,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精髓。

2. 中国民间舞蹈中国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有扇子舞、龙凤舞、踩高跷等等。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通过舞姿、手势和音乐的相互配合,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喜悦和渴望。

3. 中国民间戏曲中国的戏曲一直是中国民众娱乐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著名的京剧、豫剧、黄梅戏等都是中国民间表演艺术的代表。

这些戏曲形式通过精彩的表演、优美的唱腔和丰富的传统故事,吸引了无数观众。

二、民俗文化1. 传统节日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例如春节的舞狮、放鞭炮和赏花灯等。

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喜庆,也寓意着丰收和吉祥的美好愿景。

2. 传统婚俗中国的传统婚俗久负盛名,包括了许多有趣而庄重的环节。

比如,新娘出嫁时需要穿过喜床,同时新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迎娶仪式。

这些婚俗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价值观,更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意。

3. 喜庆红色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幸福和喜庆。

传统婚礼中,新娘穿戴红色婚纱,新郎戴红花。

而红灯笼、红包等也都象征着吉祥和祝福。

这些红色元素无处不在,它们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

我国自加入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在世界立足。

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

客观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

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化的影响。

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神要素(包括先秦哲人的“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表现形式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形、标志)等,共同作用并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要素是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的基础。

每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生产技术条件制约着环境艺术设计建造的规模、建造技术、新材料开发使用等。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皇家园林建筑充分利用和发挥封建社会时代的物质条件和手工业技术,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木建筑结构形式和古典园林风格。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中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洛可可派、超现实派、解构主义派以及装饰艺术派等流派的发展,在继承或反传统基础上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崇尚“机械美”,在环境中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并在建筑形体和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炫耀,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

社会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总是在以往基础上积淀、批判、创新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自然受此发展过程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表现形式反映这一过程浓缩的民族文化精神。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总是沉积文化的成分,并反映时代的民族文化精神。

中国古典园林堪称世界园林之巅,展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隐逸精神”和文人审美思想。

例如拙政园的园主是明嘉靖年间的御史王献臣。

由于朝中权贵倾轧,官场失意,王献臣回乡后用原来大宏寺的一部分基地建造了一座园林。

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有一段话:“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

灌园浇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王献臣取其意,自我解嘲地把园名称之为“拙政园”。

显然拙政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隐逸文化之载体。

又如同里的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园主是安徽兵备道任兰生。

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兰生遭人弹劾,罢职还乡,花了10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左传》“进则尽忠,退思补故”之意,命名为退思园,由造园名家袁龙设计。

为了不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到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

任兰生只住了两年,后又复官上任。

园内建筑或题咏都表现出园主人归隐与入世相杂的复杂心理,它也是封建士大夫比较典型的一种心态。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更为重要的是,包含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情感归宿的执著追求。

根植东方文化土壤的我国园林进一步阐释文化及文化精神是艺术设计风格形成的根基。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完成人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生成需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演绎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生态文化、绿色文化、自然观等设计理念,说明了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和文化一样具有很强的继承性,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求。

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从中西的建筑、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类的比较中,可以得出不同艺术风格源自不同的文化基础。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就是要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体现出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体现出民族的审美理想和美学传统。

不少现代设计师自觉地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了传统的因素。

英国设计师吉尔设计的新英文字体就是基于传统字体的造型。

丹麦的雅科布森和芬兰的阿尔托在其建筑设计和家具、灯具、餐具设计中,努力做到在工业化中反映手工业,在现代化中反映民族传统和地域传统。

二、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1.吸取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精髓融现代观念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理想。

我国是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集儒、道、佛之大成,并对周围国家和地区的思想观念影响极大。

我国的文化注重人与人的关系,崇尚“仁义”和“礼乐”,注重家庭伦理,提倡调和持中,即在人身上体现出的和谐,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

“天人合一”是人本哲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张人与自然要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共存关系,讲究审美主体与客体的默契和形式内容的和谐,重人情、重感受、重表现、重意境,以美为最高准则,怡情于志,强调美、善的结合,注重审美的认识和教化的作用;求“气韵生动”即“象外之象、味外之味、韵外之致”,深深地渗透到中国艺术的创作实践中,形成具有独特中国文化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

在我国的传统审美系统中,禅宗意识有其极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禅宗,渗入了浓烈的审美成分,具有深厚的审美追求的内涵,成为审美追求的创构,培养了设计师独特的审美观,因而,形成了“禅意”风格的当代众多设计艺术流派。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除了考虑设计师个人审美理想外,还必须要考虑到人们的审美特点,有意识地从传统审美韵味中吸取其精粹,合理应用在现代设计的思维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浓郁民族精神的、意境深邃的设计作品,才能形成独特审美情趣的艺术风格。

2.培植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形成的文化氛围。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处在文化国际化时代,文化的国际性催生了新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等,改变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环境,同时传统文化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中自然运用到传统的因素,这就需要培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才能促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

现代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就能让二者融为一体,共同促进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

3.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丰富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源泉。

传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是发展的。

包豪斯格罗庇乌斯说过:“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吴彪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研究龙厚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油画艺术方向研究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日本设计理论家佐口七朗认为:“继承发展一切优秀的传统,不是融于古物之中,而在于继承保全作为传统精神的创作者的理念,即创造。

”设计师创造的设计文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设计文化不断接受、不断选择和不断优化的过程。

设计师个人的创造力在设计审美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现代设计的发展,同时也传播传统文化,使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源泉长流不断。

传统文化永远是艺术设计不竭的源泉,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等在设计上的体现形成艺术设计风格,环境设计艺术从功能内容到审美形式、从技术设计到艺术设计都体现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

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既要有民族风格又要有时代风格,有助于传统环境艺术意境运用于现代设计中,以达到古为今用、继承与创新的目的,才能使中国创造在世界立于不败之林。

一般认为,再现性作品形式服务于内容,而表现性作品内容往往体现于形式的本体之中。

尽管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但任何绘画都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的多重性内容。

在具象绘画中,再现性内容处于显处,而表现性内容处于隐处。

如,达芬奇和丁托莱托所创作的《最后的晚餐》,其再现性的内容相同,但因形式处理(构图、人物造型、透视等)不同,就有了隐藏着的另一种不同的内容,即不同的形式因素给观者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

试想,让一个不知此圣经故事的人去欣赏这两幅画时就出现这样的情况,达芬奇的画透视焦点居中,呈一种对称式构图,加之空间处理的平板装饰性,给人一种平静稳定之感。

在平衡中人物的动态变化,略使画面产生从静到动、从安稳走向骚动之感,使观者体验到一种事物处萌芽状态,但预示着即将来到的运动最普遍的经验。

而丁托莱托的画,由于透视焦点偏向一边,长形餐桌向纵向消失产生倾斜的纵深感。

不对称的画面失去了稳定性,加之人物的前俯后爷相互重叠,以及画面上方飞动着的小天使,更加剧了动荡不安的感觉,使观者体验到事物发展中矛盾对抗即将解体的一种普遍经验。

而在表现性绘画中,表现性内容处于显处,再现性内容则相反。

如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乍一看,使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理性秩序下的欢快气氛。

这种错落有致的点线面构成失去了现实形象的支持,使我们感受而不是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处于一种均衡缜密的网络系统监控下的普遍经验。

在冷色调中透出澄黄的直线;在线与线之间点缀着大小不一的深红、深蓝的色块,仿佛象五线谱上的音符,给人一种机械性跳跃的节奏感。

对这些表现性内容的体验,只要放弃从画中索取现实形象的要求就能得到。

然而,另一种再现性内容通过想象也时常从画中迸发出来。

如井字形直线象街道、大小色块象建筑物等。

由于绘画具有多重性内容,在教学中必须分清它们的主次关系,使我们的感知和评价有的放矢。

2.欣赏与形式分析在这一阶段的评价,需要我们把注意力比较长久地固定在作品上,并试图把握其中那些相互作用着的主要成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