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实验指导书

Linux实验指导书
Linux实验指导书

Linux操作系统

(适用于计算机专业专科学生)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二0一0年八月制

目录

实验一 Red Hat Linux 9.0系统的安装 (3)

实验二常用命令的使用(一) (15)

实验三常用命令的使用(二) (21)

实验四 Vi编辑器的使用 (27)

实验五 Linux系统管理与配置 (29)

实验六 shell编程(一) (32)

实验七 shell编程(二) (37)

实验八 shell编程及图形环境的使用 (39)

实验一 Red Hat Linux 9.0系统的安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安装Linux系统时收集计算机硬件信息的方法

2.掌握Linux硬盘的分区方法和硬盘分区的大小

3.掌握Linux系统安装的过程和在安装过程中各选项的设置

二、实验环境

微型计算机一台,Red Hat Linux9.0系统盘一套

VMware Workstation v5.5.16325

sn:8UX0R-686FT-Z054V-4PDQPORLCT4T-24GFE-A816V-4MTQQ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步骤一:关闭BIOS中的病毒报警功能,如果硬盘大于8G设置硬盘为LBA模式。

步骤二:备份硬盘上的所有重要数据!

步骤三:为Linux系统准备足够的硬盘空间。

2.安装Red Hat Linux 9.0

将Red Hat Linux 9.0安装光盘插入光驱,然后启动计算机,即可从CD-ROM启动Linux 安装程序。

步骤1:boot:提示。

机器启动之后,显示boot: 提示屏幕,其中包括了几个不同的引导选项,每个引导选项还有一个或多个与之关联的帮助屏幕。要访问帮助屏幕,可按在屏幕底部列出的恰当的功能键。

为以图形方式从光盘中安装Red Hat Linux,单击回车键。

步骤2:安装程序检测用户系统并试图识别光驱。如果找到了,会进入安装进程的下一阶段。

这时若要中止安装进程,应取出引导磁盘或光盘,重新引导机器。在“即将安装”屏幕(步骤19) 之前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安全地中止安装。

步骤3:欢迎使用Red Hat Linux。

“欢迎”屏幕并不提示做任何输入。可阅读左侧面板内的帮助文字来获得附加的说明,以及关于如何注册Red Hat Linux产品的信息。

注意屏幕左下角的“隐藏帮助”按钮。帮助屏幕是默认打开的。如果不想查看帮助信息,可单击“隐藏帮助”把屏幕上的帮助部分最小化。

单击Next继续。

步骤4:语言选择。

使用鼠标选择想在安装中使用的语言。选择恰当的语言会在稍后的安装中帮助定位时区配置。安装程序将会试图根据这个屏幕上所指定的信息来定义恰当的时区。

选定恰当的语言(例如简体中文) 后,单击Next继续。

步骤5:键盘配置。

使用鼠标选择要在本次安装中和今后用作系统默认的键盘布局类型(如U.S.English) ,选定后,单击“下一步”继续。

如果要在安装结束后改变键盘类型,可使用键盘配置工具,即:在shell提示下键入redhat –config -keyboard命令。如果不是根用户,系统会提示输入根口令后再继续。

步骤6:鼠标配置。

为系统选择正确的鼠标类型。如果找不到确切的匹配,可选择确定与系统兼容的鼠标类型。

·如果找不到一个能确定与你的系统兼容的鼠标,可根据鼠标的键数和它的接口,选择“通用”项目中的一个。

·如果有一个带滑轮的鼠标,可选择“通用-带滑轮鼠标”项目作为兼容的鼠标类型。

·如果有一个PS/2、USB或总线鼠标,则不必挑选端口或设备。而如果有一个串口鼠标,则应该选择该鼠标所在的正确端口和设备。

·如果要在安装结束后改变鼠标配置,可使用鼠标配置工具,即:在shell提示下键入redhat –config -mouse命令。如果不是根用户,它会提示输入根口令后再继续。

要把鼠标配置成左手用鼠标,可重设鼠标按钮的顺序。方法是:重新引导系统后,在shell提示下键入gpm –B 321。

选定鼠标型号后,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7:选择安装还是升级。

如果安装程序在系统中检测到从前安装的Red Hat Linux版本,则“升级检查”屏幕就会自动出现。

这里,我们考虑在系统上执行Red Hat Linux的新安装,选择“执行Red Hat Linux的新安装”,然后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8:安装类型。

选择要执行的安装类型。Red Hat Linux的安装类型选项有“个人桌面”、“工作站”、“服

务器”、“定制”和“升级”。

选择“个人桌面”,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9:磁盘分区设置。

分区允许将硬盘驱动器分隔成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如同是一个单独的硬盘驱动器。如果在机器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分区将特别有用。

可以选择自动分区或者使用Disk Druid来手工分区。这里,建议选择安装程序自动分区,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10:自动分区允许用户选择删除哪些数据:

·“删除系统内所有的Linux分区”:只删除从前安装Linux时创建的分区。这将不会影响硬盘驱动器上可能会有的其它分区。

·“删除系统内的所有分区”:选择这一选项将删除硬盘驱动器上的所有分区(包括由其它操作系统如Windows所创建的分区或NTFS分区) 。

·“保存系统内的所有分区”:保留当前的数据和分区(假设当前硬盘驱动器上有足够的可用空间的话) 。

使用鼠标选择想安装Red Hat Linux的硬盘驱动器。如果有两个或以上硬盘驱动器,应该选择包含本次安装的硬盘驱动器。没有被选择的硬盘驱动器及其中的数据将不会受到影响。

要评审并对自动分区创建的分区做一些必要的改变,可选择“评审”选项,然后单击“下一步”来向前移动,将会看到在Disk Druid中创建的分区。如果它们没有满足你的需要,还能够对这些分区进行修改。

选择接受目前的分区设置,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11:引导装载程序配置。

为了在启动机器的时候直接引导系统(而不是使用引导盘) ,通常需要安装一个引导装载程序。引导装载程序是计算机启动时所运行的第一个软件,它的责任是载入操作系统内核软件并把控制转交给它,然后,内核软件再初始化剩余的操作系统。

安装程序提供了两个引导装载程序:GRUB和LILO。

·GRUB是一个默认安装的功能强大的引导装载程序。

·LILO是用于Linux的灵活多用的引导装载程序。

这里,选择GRUB为引导装载程序。

如果安装引导装载程序,应该创建一个口令来保护系统。因为若没有引导装载程序口令,能够访问该系统的用户将可以向内核传递选项,从而减弱系统安全性;若使用了引导装载程序口令,用户必须先输入口令才能选择非标准的引导选项。

为此,确定选择“使用引导装载程序口令”的复选框,输入口令和确认并继续。

步骤12:网络配置。

安装程序会自动检测到机器中拥有的任何网络设备,并把它们显示在“网络设备”列表中。

选定网络设备后,单击“编辑”,从弹出的“编辑接口”屏幕上,可以选择通过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来配置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否则手工配置) 。可以选择在引导时激活该设备。

如果有关问题不能确定的话,请和网络管理员联系以寻求协助。

如果网络设备有一个主权名(全限定域名) ,可以选择要DHCP自动检测它,或者在提供的字段中手工输入主机名。

最后,如果手工输入了IP和子网掩码信息,可能还得输入网关、主要、次要、和第三DNS地址。

即便你的计算机不属于任何网络,也可以为系统定义一个主机名。如果你输入一个名称,则你的系统就被称为localhost 。

要在安装结束后改变网络配置,可使用网络管理工具,即:在shell提示下键入redhat –config -network命令。如果不是根用户,系统会提示输入根口令后再继续。

网络配置完毕,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13:防火墙配置。

Red Hat Linux为增加系统安全性提供了防火墙保护。防火墙存在于你的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用来判定网络中的远程用户是否有权访问你的计算机上的哪些资源。正确配置的防火墙可以极大地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为系统选择恰当的安全级别。

·“高级”:系统不会接受那些没有被具体指定的连接(除了默认设置,例如DNS回应、DHCP之外) 。如果要把系统连接到互联网上,但是并不打算运行服务器,这是最安全

的选择。如果需要额外的服务,可以选择“定制”来具体指定允许通过防火墙的服务。

·“中级”:防火墙将不准系统访问某些资源。可以选择“定制”来允许具体指定的服务穿过防火墙。

·无防火墙:给予完全访问权并不做任何安全检查。建议只有在一个可信任的网络(非互联网) 中运行时才选此项。可选择“定制”来添加信任的设备或允许其它的接入接口。

·“信任的设备”:选择“信任的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将会允许系统接受来自这一设备的全部交通而不受防火墙规则的限制。建议不要将连接到互联网之类的公共网络上的设备定为“信任的设备”。

·“允许进入”:启用这些选项将允许具体指定的服务穿过防火墙。注意:在工作站类型安装中,大多数这类服务在系统内没有被安装。

要在安装完毕后改变安全级别配置,可使用安全级别配置工具,即:在shell提示下键入redhat –config -securitylevel命令。如果不是根用户,系统会提示输入根口令后再继续。

防火墙配置完毕,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14:语言支持的选择。

可以安装并支持多种语言。安装中必须选择一种语言作为默认语言。当安装结束后,系统中将会使用默认语言。如果选择安装了其它语言,则可以在安装后改变你的默认语言。

只打算在系统上使用一种语言时,则仅选择该种语言将会节省大量磁盘空间。默认语言是在安装中选择要使用的语言。

要在安装结束后改变语言配置,可使用语言配置工具,即:在shell提示下键入redhat –config -language命令。如果不是根用户,系统会提示输入根口令后再继续。

接受系统默认语言Chinese (P. R. of China) ,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15:选择时区。

可以通过选择计算机的物理位置,或者指定时区和通用协调时间(UTC) 间的偏移来设置时区。

要在安装完成后改变时区配置,可使用时间和日期属性工具,即:在shell提示下键入redhat –config -date命令来启动时间和日期属性工具。如果不是根用户,系统会提示输入根口令后再继续。

时区选定后,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16:设置根口令。

设置根帐号(即系统管理员帐号) 及其口令是安装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根帐号用来安装软件包,升级RPM,以及执行多数系统维护工作。作为根用户登录可获得对系统的

完全控制权。

由于根用户(又称超级用户) 对整个系统有完全的存取权,所以最好只在执行系统维护或管理时才登录为根用户,而创建一个非根帐号来做日常工作。若需要快速修复某项事务时,可以用su - 命令暂时登录为根用户。遵循这个最基本的原则将会减少因键入错误或不正确的命令而损害系统。

安装程序会提示为系统设置一个根口令。如果根口令没有输入,安装程序将不允许继续。

根口令必须至少包括六个字符;所键入的口令不会在屏幕上显示。如果输入两次的根口

令不匹配,安装程序将会要求重新输入口令。口令是区分大小写的。

要在安装后改变根口令,可以使用根口令配置工具,即:在shell提示下键入redhat –config

-rootpassword命令。如果不是根用户,系统会提示输入根口令后再继续。

根口令设置完毕,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17:个人桌面的默认设置。

当分区被选定并按配置格式化后,便可以选择要安装的软件包了。除非选择定制安装,安装程序将会自动选择多数软件包。

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18:选择软件包组。

在“其它”栏(组件列表的结尾处) 选择“全部”以安装包括在Red Hat Linux中的所有软件包。

也可以在选择想安装的软件包组后,用鼠标选择或取消选择单个软件包。要了解某一指定软件包的详情,可单击该软件包的名称,关于它的信息将会在屏幕底部出现。

某些软件包(如内核和某些库) 是每个系统所必须的,被系统默认选定,它们不能被选择或被取消选择。

软件包组设置完毕,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19:即将安装。

至此,应该可以看到一个为安装Red Hat Linux而准备好的屏幕。

当你重新引导系统后,一份完整的安装日志可在/root/install.log中找到,以备今后参考。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希望中断安装进程,则此处是可以安全取消并重新引导系统的最后机会。一旦按下了“下一步”按钮,分区将会被写入,软件包将会被安装。

因此,请注意:如果想中止安装,应该在任何信息被写入硬盘驱动器之前重新引导。

继续安装,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20:安装软件包。

在所有软件包安装完成之前,将不能进行任何其他操作。安装的快慢取决于所选择软件包的数量和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步骤21:依据安装程序的提示,依次插入第2、第3张Red Hat Linux系统光盘。

步骤22:创建引导盘。

要创建一张引导盘,可在软盘驱动器中插入一张空白的、格式化了的磁盘,然后单击“下一步”继续。

强烈建议你创建一张引导盘。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系统无法正确引导时,引导盘将能够正确引导Red Hat Linux系统。

引导盘创建完成后,从磁盘驱动器中取出并给它注以明确标签。

也可以在安装结束后再创建引导盘,即在shell提示后键入man mkbootdisk。

步骤23:视频卡配置。

安装程序给出一个视频卡列表供选择。选定后(或者接受系统的默认选择) ,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24:显示器配置。

安装程序给出一个显示器列表供选择。选定后(或者接受系统的默认选择) ,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25:定制图形化配置。

设置屏幕“色彩深度”和“屏幕分辨率”(或者接受系统的默认选择) ,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26:安装完成。

至此,安装完成。屏幕将显示祝贺信息,并提示做好重新引导系统的准备。注意移去用于安装的在软驱中的软盘或在光盘驱动器中的光盘。

单击“退出”按钮来重新引导系统。

四、实验报告要求

1.观察安装过程中各项配置的设置方法和设置的值,并做好记录

2.根据实验记录,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二常用命令的使用(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系统启动和退出方法

2.掌握Linux系统命令获得帮助的方法

3.掌握Linux系统命令格式及命令使用的方法

4.掌握Linux系统中常用命令的作用和命令中各选项的作用

二、实验环境

安装了Red Hat Linux9.0系统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登录进入系统

在开机后选择启动菜单中Linux对应项,等待出现如图画面

在用户名对话框中输入:user(登录用户名)

回车确认后在相同位置出现口令对话框:123456(登录密码)2.退出系统

在桌面上依次单击“主菜单→注销”命令,打开如下图

在打开的对话框,选择“关机”或“重新启动”选项,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关机或重新启动操作。

3.命令的使用方式

在Linux系统中打开终端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在桌面上依次单击“主菜单→系统工具→终端”可打开如图的终端窗口;另一种是在Linux桌面上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终端”命令,也可打开终端窗口。

4.获取命令帮助

命令man

语法:man (command)

功能:查阅指定命令或资源的联机手册。

说明:man命令后直接跟需要帮助的命令所需参数,显示过程中按q退出。

例man ps

5.-help获取命令参数说明

语法:(command) -help 命令

功能:查阅指定命令使用参数。

说明:命令后直接跟获取该命令所需参数

例 $cp -help

6.常用的文件操作命令包括:

(1) pwd

功能说明:显示工作目录。

语法:pwd [--help][--version]

补充说明:执行pwd指令可得知工作目录的绝对路径名称。

参数:

--help 在线帮助。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2) cd

功能说明:切换目录。

语法:cd [目的目录]

补充说明:cd指令可让用户在不同的目录间切换,但该用户必须拥有足够的权限进入目的目录。

(3) ls

功能说明:列出目录内容。

语法:ls [-1aAcdlrR]

补充说明:执行ls指令可列出目录的内容,包括文件和子目录的名称。

参数:

-1 每列仅显示一个文件或目录名称。

-a 显示下所有文件和目录。

-A 显示所有文件和目录,但不显示现行目录和上层目录。

-c 以更改时间排序,显示文件和目录。

-d 显示目录名称而非其内容。

-l 使用详细格式列表。

-r 反向排序。

-R 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help 在线帮助。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4) mkdir

功能说明:建立目录

语法:mkdir [-p][--help][--version][-m <目录属性>][目录名称]

补充说明:mkdir可建立目录并同时设置目录的权限。

参数:

-m<目录属性>或--mode<目录属性> 建立目录时同时设置目录的权限。

-p 若所要建立目录的上层目录目前尚未建立,则一并建立上层目录。

--help 显示帮助。

--verbose 执行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5) rmdir

功能说明:删除目录。

语法:rmdir [-p][--help][--verbose][--version][目录...]

补充说明:当有空目录要删除时,可使用rmdir指令。

参数:

-p或--parents 删除指定目录后,若该目录的上层目录已变成空目录,则将其一并删

除。

--help 在线帮助。

--verbose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6) cp

功能说明:复制文件或目录。

语法:cp [-adfilpPrRsv] [--help] [--version][源文件或目录][目标文件或目录] [目的目录]

补充说明:cp指令用在复制文件或目录,如同时指定两个以上的文件或目录,且最后的目的地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则它会把前面指定的所有文件或目录复制到该目录中。若同时指定多个文件或目录,而最后的目的地并非是一个已存在的目录,则会出现错误信息。

参数:

-a 此参数的效果和同时指定"-dpR"参数相同。

-d 当复制符号连接时,把目标文件或目录也建立为符号连接,并指

向与源文件或目录连接的原始文件或目录。

-f 强行复制文件或目录,不论目标文件或目录是否已存在。

-I 覆盖文件之前先询问用户。

-l 对源文件建立硬连接,而非复制文件。

-p 保留源文件或目录的属性。

-P 保留源文件或目录的路径。

-r 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文件与子目录一并处理。

-R 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与子目录一并处理。

-s 对源文件建立符号连接,而非复制文件。

-v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help 在线帮助。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7) rm(remove)

功能说明:删除文件或目录。

语法:rm [-dfirv][--help][--version][文件或目录...]

补充说明:执行rm指令可删除文件或目录,如欲删除目录必须加上参数"-r",否则预设仅会删除文件。

参数:

-d 直接把欲删除的目录的硬连接数据删成0,删除该目录。

-f 强制删除文件或目录。

-i 删除既有文件或目录之前先询问用户。

-r或-R 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v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help 在线帮助。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8) mv

功能说明:移动或更名现有的文件或目录。

语法:mv [-bfiv][--help] [源文件或目录][目标文件或目录]

补充说明:mv可移动文件或目录,或是更改文件或目录的名称。

参数:

-b 若需覆盖文件,则覆盖前先行备份。

-f 若目标文件或目录与现有的文件或目录重复,则直接覆盖现有的文件或目录。

-i 覆盖前先行询问用户。

-v 执行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help 显示帮助。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9) touch

功能说明:建立文件或更新文件的修改日期

语法:touch (file)

例$ touch NEWfile //建立文件

$ touch -t 122510099 newfile //更新文件的修改日期

(10)locate

功能说明:查找指定文件或命令

语法:locate( file)

补充说明:该命令自动检索一个指定文件或命令及其位置的数据库,但首先要用updatedb创建这个数据库。另外,与whereis 使用的数据库一样,需要定期更新它们,以跟踪记录新安装的程序。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结果,使其分别与相应的命令对应

2.了解各命令的作用及参数的作用

3.根据实验记录,写出实验报告

Linux实验指导书

Linux程序设计 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应用系 2012年11月

实验一:Linux常用命令及编程环境 1.实验相关知识简述 Unix/Linux环境下使用C语言程序开发的项目主要经历设计、开发、调试、集成、部署和维护几个阶段。目前典型的开发环境,主要使用vi、emacs、gedit等文字编辑工具完成源代码的编辑工作;通过指定不同的GCC编译器编译选项指定编译结果,根据编译器提示改正程序中的语法错误,最终生成符合目标要求的可执行二进制文件;当可执行文件执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时,使用GDB调试器跟踪程序执行过程,查看中间变量,改正源程序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在大型项目管理中,由于文件较多,整个编译过程费时较长,安装、调试难度较大。为解决手工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引入Make工具,将项目编译、安装、维护等工作以脚本的形式组织在Makefile中,从而简化项目维护成本。手工编写Makefile脚本难度较大且不利于统一规范,推荐使用Autotools工具集直接生成。本实验仅设置手工编辑、编译Linux C源代码,生成可执行文件并调试。 GNU CC(简称为GCC)是GNU 项目中符合ANSI C 标准的编译系统,能够编译用C、C++和Object C 等语言编写的源程序。GCC也可理解为一个工具集合,包含多个编译相关工具,如gcc编译C语言源程序,g++编译C++语言源程序,ld链接器等。在编译C语言程序时,可直接使用gcc指令通过配置不同的参数选项达到指定GCC工具集的目的。 GCC的常用选项如表1.1所示 表1.1 GCC常用选项 功能选项描述 与编译相关的GCC 选项-c 只是编译不链接,生成目标文件“.o” -S 只是编译不汇编,生成汇编代码 -E 只进行预编译,不做其他处理 -g 在可执行程序中包含标准调试信息 -o file 把输出文件输出到file 里 -v 打印出编译器内部编译各过程的命令行信息和编译器的版本-I dir 在头文件的搜索路径列表中添加dir 目录 -L dir 在库文件的搜索路径列表中添加dir 目录 -static 链接静态库 -llibrary 连接名为library 的库文件 报警与出错相关的-ansi 支持符合ANSI 标准的C 程序 -pedantic 允许发出ANSI C 标准所列的全部警告信息

linux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Linux安装和环境熟悉以及常用命令的练习 一、实验内容 掌握Linux下常用的文件及目录的操作命令;掌握文件打包及压缩命令;学会使用帮助信息。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Linux下的Shell常用命令; 2.掌握文件及目录操作命令; 3.掌握文件打包、压缩命令; 4.掌握联机帮助命令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环境及条件 奔腾以上微机一台,Linux操作系统。 四、实验设计及实施指导(写出每个命令的测试用例及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 1、文件及目录操作命令 (1)练习常用shell命令 Date、bc、echo、last、history等。 (2)练习文件及目录常用的管理命令 ls find cat grep sort comm diff cp rm mv wc; mkdir rmdir chmod chown ln pwd cd。 (3)重定向和管道命令: 输入重定向 输入重定向是指把命令(或可执行程序)的标准输入重定向到指定的文件中。输入重定向主要用于改变一个命令的输入源,特别是改变那些需要大量输入的输

入源。 例如: wc< /etc/passwd wc<this text forms the content >this text forms the content2s >this text forms the contents >! ?输出重定向 输出重定向是指把命令(或可执行程序)的标准输出或标准错误输出重新定向到指定文件中。这样,该命令的输出就不显示在屏幕上,而是写入到指定文件中。 例如: ls >directory.out ls >>directory.out 利用重定向将命令组合在一起,可实现系统单个命令不能提供的新功能。例:统计/usr/bin目录下的文件个数: ls /usr/bin>/tmp/dir wc –w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Linux系统管理与维护》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初识Linux操作系统 一实验名称 初识Linux操作系统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Linux的启动、登录与注销。 三实验内容 1.以root用户和普通用户两种不同身份登录Linux,说出其登录后得差异。 2.图形模式下的注销、重启与关机。 3.学会在虚拟机上登录和注销Linux。 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 五问题与建议

实验二Linux的桌面应用 一实验名称 Linux的桌面应用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Linux操作系统桌面环境 熟悉Linux文件系统及常用的操作 掌握Linux下使用外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 掌握Linux下安装应用程序 三实验内容 1.查看GNOME提供的“应用程序”、“位置”或者“系统”菜单,运行其中的应用程 序和工具。 2.查看Linux文件目录结构,学会常用的文件目录操作,如复制、粘贴、移动、删 除、更名、创建文档、创建文件夹等。 3.练习在Linux下使用光盘和U盘。 4.学会网络配置,使计算机能够进行网络浏览等操作。 5.学会在Linux下安装新的应用软件。 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 五问题与建议

实验三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 一实验名称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安装Linux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 1.通过学习《项目五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及远程服务》的内容,学会如何安装Linux。 环境:windows 系统、vmware虚拟机、Redhat Linux镜像光盘。 通过安装向导将安装分为两步:1、基本安装,2、配置及具体安装。 在第一阶段重点如何分区,在第二阶段重点掌握如何设置密码及安装桌面环境。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 五问题与建议

实验指导书1-vmware与redhat-linux-7.3安装

实验指导书1-vmware与redhat-linux-7.3安装

实验一、Vmware虚拟机与Redhat linux 7.3安装 【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Vmware的使用方法 2、熟悉Redhat linux7.3的安装过程 3、安装vmware tools,安装显卡驱动 4、实现vmware和linux的共享目录。 5、实现telnet远程访问 【实验准备】 1、vmware 4.5.2虚拟机软件 2、redhat linux 7.3三个ISO映像文件 valhalla-i386-disc1.ISO valhalla-i386-disc2.ISO valhalla-i386-disc3.ISO 【实验内容】 1、在Vmware虚拟机中安装redhat linux 7.3操作系统 步骤:(1)在主机的D盘或者E盘建立redhat linux 7.3的目录 (2)启动vmware 虚拟机软件,按照课件上方法新建一个操作系统 (1) (2) (3) (4)

(5) (6) (7) (8) 步骤3:启动虚拟机,准备安装redhat linux 7.3,我们使用光盘镜像来安装Linux,点击菜单[VM]-[settings],在[hardware]-[CD Rom] 中选择 [ISO image],点击“浏览”选择ISO 文件valhalla-i386-disc1.iso

步骤4.启动vmware,安装redhat linux 7.3,在boot:后输入text 回车。 提示:在安装界面上采用图形方式装,如果采用图形方式安装,在安装到840M时,会提示出错。可以退出,再次重新安装基本第二次都会成功。

Linux实验指导书

Linux操作系统 (适用于计算机专业专科学生) 实 验 指 导 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二0一0年八月制

目录 实验一 Red Hat Linux 9.0系统的安装 (3) 实验二常用命令的使用(一) (15) 实验三常用命令的使用(二) (21) 实验四 Vi编辑器的使用 (27) 实验五 Linux系统管理与配置 (29) 实验六 shell编程(一) (32) 实验七 shell编程(二) (37) 实验八 shell编程及图形环境的使用 (39)

实验一 Red Hat Linux 9.0系统的安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安装Linux系统时收集计算机硬件信息的方法 2.掌握Linux硬盘的分区方法和硬盘分区的大小 3.掌握Linux系统安装的过程和在安装过程中各选项的设置 二、实验环境 微型计算机一台,Red Hat Linux9.0系统盘一套 VMware Workstation v5.5.16325 sn:8UX0R-686FT-Z054V-4PDQPORLCT4T-24GFE-A816V-4MTQQ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步骤一:关闭BIOS中的病毒报警功能,如果硬盘大于8G设置硬盘为LBA模式。 步骤二:备份硬盘上的所有重要数据! 步骤三:为Linux系统准备足够的硬盘空间。 2.安装Red Hat Linux 9.0 将Red Hat Linux 9.0安装光盘插入光驱,然后启动计算机,即可从CD-ROM启动Linux 安装程序。 步骤1:boot:提示。 机器启动之后,显示boot: 提示屏幕,其中包括了几个不同的引导选项,每个引导选项还有一个或多个与之关联的帮助屏幕。要访问帮助屏幕,可按在屏幕底部列出的恰当的功能键。 为以图形方式从光盘中安装Red Hat Linux,单击回车键。 步骤2:安装程序检测用户系统并试图识别光驱。如果找到了,会进入安装进程的下一阶段。 这时若要中止安装进程,应取出引导磁盘或光盘,重新引导机器。在“即将安装”屏幕(步骤19) 之前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安全地中止安装。 步骤3:欢迎使用Red Hat Linux。 “欢迎”屏幕并不提示做任何输入。可阅读左侧面板内的帮助文字来获得附加的说明,以及关于如何注册Red Hat Linux产品的信息。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第2周

第3周Linux文件与目录管理 一、实验内容 1.练习Linux文件和目录操作命令。 2.实验目的练习Linux文件权限和文件查找命令。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与目录管理命令 2.掌握文件内容查阅命令 3.了解文件与目录的默认权限与隐藏权限 4.掌握如何改变文件属性与权限 5.掌握命令与文件的查询方法 三、实验题目 1. 文件与目录管理 (1) 查看Ubuntu根目录下有哪些内容? (2) 进入/tmp目录,以自己的学号建一个目录,并进入该目录。 (3) 显示目前所在的目录。 (4)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权限为741的目录test1,查看是否创建成功。 (5) 在目录test1下建立目录test2/teat3/test4。 (6) 进入test2,删除目录test3/test4。 (7) 将root用户家目录下的.bashrc复制到/tmp下,并更名为bashrc (8) 重复步骤6,要求在覆盖前询问是否覆盖。 (9) 复制目录/etc/下的内容到/tmp下。 (10)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文件aaa。 (11)查看该文件的权限、大小及时间 (12) 强制删除该文件。 (13) 将/tmp下的bashrc移到/tmp/test1/test2中。 (14) 将/test1目录及其下面包含的所有文件删除。 2. 文件内容查阅、权限与文件查找 (1) 使用cat命令加行号显示文件/etc/issue的内容。 (2) 反向显示/etc/issue中的内容。 (3) 用nl列出/etc/issue中的内容。

(4) 使用more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 (5) 使用less命令前后翻看文件/etc/man.config中的内容 (6) 使用head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前20行 (7) 使用less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后5行 (8) 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前20行中后5行的内容 (9) 将/usr/bin/passwd中的内容使用ASCII方式输出 (10) 进入/tmp目录,将/root/.bashrc复制成bashrc,复制完全的属性,检查其日期 (11) 修改文件bashrc的时间为当前时间 3. 文件权限 (1) 执行echo pwd >> pwd.sh,然后使用ls -al查询一下,发生了什么事? (2) 以两种方式查看系统中新建文件或目录的默认权限 (3) 新建文件test1和目录test2,查看它们的权限是否与(2)中的默认权限相符 (4) 修改pwd.sh文件权限为r-xr--r--。 (5) 执行pwd.sh。(提示:执行本路径下文件的命令是./文件名)。 (6) 添加用户stu,修改密码为123。 (7) 修改文件test1的属主为stu,test1所属的组为stu。 (8)增加test1的属主具有可执行的权限。 4. 文件查找 (1) 查看文件/root/.bashrc的类型 (2) 查询ifconfig和cd命令的完整文件名 (3) 只找出跟passwd有关的“说明文件”文件名 (4) 找出系统中所有与passwd相关的文件名 (5) 将过去系统上面3天前的24小时内有改动(mtime)的文件列出 (6) 使用find查找当前目录下比man.config新的文件,并存储到man.config.new文件。 (7) 列出/etc下比/etc/man.config新的文件 (8) 查找系统中所有属于root的文件及不属于任何人的文件 (9) 使用find查找/下面所有名称为man.config的文件。 (10) 找出文件名为man.config的文件 (11) 使用locate查找所有名称为man.config的文件。 (12) 11步和12步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13) 找出/etc下文件类型为f的文件 (14) 找出系统中大于1M的文件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4磁盘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实验题目:磁盘管理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磁盘管理常用命令;掌握利用虚拟机增加新硬盘,使用fdisk对磁盘分区操作;熟悉和了解磁盘显示信息内容;掌握使用卷组进行磁盘管理操作。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 仪器设备:计算机 实验内容、方法、步骤: 1,使用GUI方式建立用户user01,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1, 用户id: 520, 用户组grp01 2,使用修改配置文件方式建立用户user02,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2, 用户id: 530, 用户组grp02 3,使用命令方式建立用户user03,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3, 用户id: 530, 用户组grp03,附属组grp02 4,对user01,user02,user03,设置密码并登录。 一、磁盘和分区信息查看 1 fdisk查看当前系统硬盘及分区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的磁盘容量,分区数量、名称和大小,分区挂载点,分区使用方式(卷组名称、逻辑卷名称和大小)。 步骤:fdisk –l 2 显示当前文件系统使用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主要文件系统信息及使用情况(包括主要文件系统名称、挂载点、容量、使用量及百分比等)

步骤:df –h 二、添加新硬盘 内容:关闭虚拟机操作系统,添加2块硬盘,大小分别为5G和10G。开机后查看新硬盘是否成功添加。 步骤: 1 关机:init 0 2 添加新硬盘:右键单击虚拟机,选择setting(设置)。在Add中按照要求添加2块新硬盘(HardDisk) 3 开机后,打开终端。输入命令fdisk –l 或ls /dev/sd*查看新硬盘是否添加成功。 三、对新添加硬盘进行分区 内容: 1. 将第二块硬盘sdb分区(5G),要求分区1(sdb1)为主分区,类型为swap (82),大小为500M;分区2(sdb2)为主分区,类型为linux(83),大小为2G;分区3为扩展分区(sdb3),大小为sdb所有剩余容量;分区5为逻辑分区,类型为lvm(8e),大小为2G。分区后,查看sdb新添加所有分区,将截图添加到实验报告中。 2. 将第三块硬盘sdc分区(10G),要求分区1(sdc1)为扩展分区,大小为10G;

linux实验指导书(08)

《L i n u x实用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

概述 一、实验教学的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对上机实验内容部分进行指导。 上机试验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主导原则,目的在于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加深理解和巩固,让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Linux的功能、掌握Linux操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逐步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实验基本内容及课时 为了使学生在上机实验时目标明确,本实验指导书针对课程内容编写了10个实验,每个实验2学时,学生可以在上机时先完成指导书中给出的内容,在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其他的操作。指导书中的10个实验如下: 三、实验设备要求 实验用机的软件和硬件基本配置。 软件配置:Windows 2000/XP/Vista/Win7系统 Vmware Workstation 6.0及以上版本 Linux Redhat系列 硬件配置:CPU P4 2.0G以上、内存 512MB以上

实验一安装Linux操作系统 【实验目的】 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发行版本;掌握Linux系统安装方法;练习系统登录、注销、重启和关机。 【实验内容】 1.Vmware Workstation 6.0下创建Red Hat Linux虚拟机,要求虚拟机的内存为256MB或更大,硬盘为8GB或更大。 2.使用RHEL 5.3的DVD光盘或ISO文件安装Linux系统。 【实验指导】 1.硬盘和分区知识以及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 (1)硬盘和分区知识 磁盘有IDE接口和SCSI接口两种。 磁盘在使用前需分区。磁盘分区有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之分。一块硬盘可以有4个主分区,其中一个主分区的位置可以有一个扩展分区替换,即可以有3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且一块硬盘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在这个扩展分区中可以划分多个逻辑分区。(2)Linux如何表示分区 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盘符来标识不同的分区,而在linux下使用分区的设备名来标识不同的分区,设备名存放在/dev目录中。 磁盘设备名称如下: ●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的硬盘称为/dev/hda ●系统的第2块IDE接口的硬盘称为/dev/hdb ●系统的第1块SCSI接口的硬盘称为/dev/sda ●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的硬盘称为/dev/sdb 分区使用数字编号表示: ●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硬盘的第1个分区称为/dev/hda1 ●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硬盘的第5个分区称为/dev/hda5 ●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硬盘的第1个分区称为/dev/sdb1 ●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硬盘的第5个分区称为/dev/sdb5 注意:数字编号1-4留给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使用,逻辑分区编号从5开始。 (3)Linux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挂载点 Linux系统只有一个根目录,即只有一个目录树。不同磁盘的不同分区只是这个目录树的一部分,在linux中创建文件系统后(类似format),用户不能直接使用它,要挂载文件系统后才能使用。挂载文件系统首先要选择一个挂载点。 2.利用VMware Workstation 6.0 创建一台新的虚拟机 (1)选择VMware Workstation的File菜单下的New-Virtual Machine命令,出现以下对话框,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LINUX版)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学时:16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实验一:进程和线程的创建 1.在linux下编写一个应用程序,命名为an_ch2_1b。这个程序不断地输出如下行:Those output come from child,[系统时间] 另外写一个应用程序,命名为an_ch2_1a。这个程序创建一个子进程,执行an_ch2_1b。这个程序不断地输出如下行: Those output come from child,[系统时间] 观察程序运行的结果,并对你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2。在linux环境下编写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程序中有一个共享的整型变量shared_var,初始值为0;创建一个线程并使其立即与主线程并发执行。新创建的线程与主线程均不断地循环,并输出shared_var的值。主线程在循环中不断地对shared_var进行加1操作,即每次循环shared_var被加1;而新创建的线程则不断地对shared_var进行减1操作,即每次循环shared_var被减1。观察程序运行的结果,并对你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3。提交源代码以及实验报告。 实验二:进程和线程同步和互斥 1。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信号量) 参考教材中的生产者消费者算法,创建5个进程,其中两个进程为生产者进程,3个进程为消费者进程。一个生产者进程试图不断地在一个缓冲中写入大写字母,另一个生产者进程试图不断地在缓冲中写入小写字母。3个消费者不断地从缓冲中读取一个字符并输出。为了使得程序的输出易于看到结果,仿照的实例程序,分别在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的合适的位置加入一些随机睡眠时间。

可选的实验: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实现部分消费者有选择地消费某些产品。例如一个消费者只消费小写字符,一个消费者只消费大写字母,而另一个消费者则无选择地消费任何产品。消费者要消费的产品没有时,消费者进程被阻塞。注意缓冲的管理。 2。用线程实现睡觉的理发师问题,(同步互斥方式采用信号量或mutex方式均可) 理发师问题的描述:一个理发店接待室有n张椅子,工作室有1张椅子;没有顾客时,理发师睡觉;第一个顾客来到时,必须将理发师唤醒;顾客来时如果还有空座的话,他就坐在一个座位上等待;如果顾客来时没有空座位了,他就离开,不理发了;当理发师处理完所有顾客,而又没有新顾客来时,他又开始睡觉。 3。读者写者问题 教材中对读者写者问题算法均有描述,但这个算法在不断地有读者流的情况下,写者会被阻塞。编写一个写者优先解决读者写者问题的程序,其中读者和写者均是多个进程,用信号量作为同步互斥机制。 4。提交源代码以及实验报告。 实验三:实现一个文件查找程序 仿照unix操作系统中的find命令,在实现一个myfind命令。myfind命令从指定的目录下开始,递归地查找指定文件。其命令格式如下: myfind PATH-option参数[-print][-exec命令{}\;] PATH:查找的起始目录。 -option参数:用来控制搜索方式,具体如下(以下只给我常用的): -name"文件":指定要查找的文件名,可以有通配符?*等。 -prune目录:指出搜索时不搜索该目录。 -mtime+n或-n:按时间搜索,+n:表示n天之前修改过的文件;-n:表示今天到n天前之间修改过的文件。 -ctime+n或-n:也是按时间查找,+n:表示n天之前创建的文件;-n:表示今天到n天前之间创建的文件。 -print:将搜索结果输出到标准输出。 可选的实验1:实现-exe选项。

嵌入式linux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 linux常用指令练习 (3) 1、在线帮助指令 (3) 2、linux开关机及注销指令。 (3) 重启指令: (3) 1)、reboot命令 (3) 2)、init 6命令 (3) 关机指令: (3) 1)、halt命令 (3) 2)、poweroff命令 (4) 3)、init 0命令 (4) 4)、shutdown命令 (4) 注销指令: (4) 3、用户管理命令 (4) 1)、用户切换su命令 (4) 2)、添加用户命令adduser/useradd (5) 3)、删除用户及更改用户属性 (5) 4)、设置用户密码 (6) 5)、查看用户信息 (6) 4、文件目录操作指令 (7) 1)、改变当前工作目录命令(cd) (7) 2)、显示当前路径pwd (7) 3)、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命令ls (7) 4)、新建目录指令mkdir (8) 5)、删除目录命令rmdir (8) 6)、新建文件命令touch (8) 7)、删除文件指令rm (8) 8)、文件和目录的复制命令cp (8) 9)、文件和目录的移动命令mv (9) 10)、更改文件或目录的使用权限chmod (9) 11)、查看文件的命令cat (9) 12)、文件链接命令ln (9) 13)、文件压缩解压命令 (10) 5、网络相关命令 (11) 6、磁盘管理命令 (11) 7、挂载文件命令mount (12) 8、其他系统命令 (12) 练习1: (13) 练习2: (15) 练习3: (16) 练习4: (21) 实验二 VI文本编辑器的使用 (24) 1、练习使用VI指令 (24) 2、利用VI编写一个hello.c文件 (24)

Linux课程实验指导书

Linux/Unix 实验指导书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2年12月

《Linux/Unix》课程实验是《Linux/Unix》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对Linux/Unix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一般性系统管理。 1 目的 本实验是课程《Linux/Unix》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技能及一般性系统管理,并兼顾常用软件使用的重要环节。 2 基本要求 实验前学生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实验中具体进行实际操作,能在文本模式和X-Window图形模式下熟练使用Linux系统,会进行基本的文本编辑及网络应用的配置。通过实验,建立对操作系统和Linux/Unix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学习铺垫。 3 实验内容 3.1 实验一 (1)实验名称 Linux/Unix系统管理。 (2)实验类型 验证。 (3)实验学时 4学时。 (5)实验地点 南区管院机房。 (6)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熟悉Linux/Unix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系统管理。 (7)实验内容 ①Linux文件管理相关操作。 ②Linux用户管理操作。 ③设备加载和卸载。 ④ Vi的使用 ⑤ X-Window下的系统管理 (8)实验步骤与方法 ①打开计算机,进入Linux系统; ②Linux启动过程显示硬件检测、模块安装等信息,启动过程结束后显示登录提示,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在该状态下输入用户名和口令(用户名root,口令linux);如果用户名和口令输入正

确,进入系统,在命令行显示命令提示符“#”。这时进行以下操作试验。 ③Linux文件管理相关操作: 第一步,显示当前工作目录:输入命令“pwd”,应显示当前目录“/root”; 第二步,切换当前目录:输入命令“cd /sbin”,进入目录/sbin;然后输入命令“pwd”,应显示当前目录名“/sbin”; 第三步,显示当前目录内容:输入命令“ls”,应显示当前目录下所有可见目录和文件名称。 ls命令是Linux下最常用的命令之一,带不同参数可以显示多种信息: -a 列出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以. 开头的隐含文件。 -b 把文件名中不可输出的字符用反斜杠加字符编号(就象在C语言里一样)的形式列出。 -c 输出文件的i 节点的修改时间,并以此排序。 -d 将目录像文件一样显示,而不是显示其下的文件。 -e 输出时间的全部信息,而不是输出简略信息。 -f -U 对输出的文件不排序。 -i 输出文件的i 节点的索引信息。 -k 以k 字节的形式表示文件的大小。 -l 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m 横向输出文件名,并以“,”作分格符。 -n 用数字的UID,GID 代替名称。 -o 显示文件的除组信息外的详细信息。 -p -F 在每个文件名后附上一个字符以说明该文件的类型,“*”表示可执行的普通文件;“/”表示目录;“@”表示符号链接;“|”表示FIFOs;“=”表示套接字(sockets)。 -q 用?代替不可输出的字符。 -r 对目录反向排序。 -s 在每个文件名后输出该文件的大小。 -t 以时间排序。 -u 以文件上次被访问的时间排序。 -x 按列输出,横向排序。 -A 显示除“.”和“..”外的所有文件。 -B 不输出以“~”结尾的备份文件。 -C 按列输出,纵向排序。 -G 输出文件的组的信息。 -L 列出链接文件名而不是链接到的文件。 -N 不限制文件长度。 -Q 把输出的文件名用双引号括起来。 -R 列出所有子目录下的文件。 -S 以文件大小排序。

(完整版)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4磁盘

Linux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实验题目:磁盘管理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磁盘管理常用命令;掌握利用虚拟机增加新硬盘,使用fdisk对磁盘分区操作;熟悉和了解磁盘显示信息内容;掌握使用卷组进行磁盘管理操作。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 仪器设备:计算机 实验内容、方法、步骤: 1,使用GUI方式建立用户userOI,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主目录/userOI,用户id: 520,用户组grpOl 2,使用修改配置文件方式建立用户user02,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 为/bin/bash,主目录/user02,用户id: 530,用户组grp02 3,使用命令方式建立用户user03,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主目录/user03,用户id: 530,用户组grp03,附属组grp02 4,对user01, user02, user03,设置密码并登录。

一、磁盘和分区信息查看 1 fdisk查看当前系统硬盘及分区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的磁盘容量,分区数量、名 称和大小,分区挂载点,分区使用方式(卷组名称、逻辑卷名称和大小)。 步骤:fdisk - 2显示当前文件系统使用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主要文件系统信息及使用情况(包括主要文件系统名称、挂载点、容量、使用量及百分比等) 步骤:df — 二、添加新硬盘 内容:关闭虚拟机操作系统,添加2块硬盘,大小分别为5G和10G。开机后查看新硬盘 是否成功添加。 步骤: 1 关机:in it 0 2添加新硬盘:右键单击虚拟机,选择setting (设置)。在Add中按照要求添 加2块新硬盘(HardDisk ) 3开机后,打开终端。输入命令fdisk -或Is /dev/sd*查看新硬盘是否添加成功。 三、对新添加硬盘进行分区 内容: 1.将第二块硬盘sdb分区(5G),要求分区1 (sdb1 )为主分区,类型为swap (82),大小为500M ;分区2 (sdb2)为主分区,类型为linux (83),大小为 2G;分区3为扩展分区(sdb3),大小为sdb所有剩余容量;分区5为逻辑分区,类型为lvm (8e),大小为2G。分区后,查看sdb新添加所有分区,将截图添加到实验报告 中。 raot^AS5:jid?v _賀 中件? 狒(曰音百?池①标符? 苕时3 Last cylludAT or raize or taizeM or zeL (307 6S2 default 65^)i052N Comaomd (n for help)s □ Co>niaand action 1 logical(5 or over) p prlnsr partilion (1-4) 1 First cylinder (307-652. defoul t307)t defautt vftlue 307 Laat cylinder or H-size or i-si or "bsl sei1307 052,default C52)s^2G

促销管理-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实验指导书 精品

《L i n u x服务器配置与管 理》 实验指导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概述 一、实验教学的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对上机实验内容部分进行指导。 上机试验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主导原则,目的在于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加深理解和巩固,让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Linux的功能、掌握服务器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逐步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实验基本内容及课时 为了使学生在上机实验时目标明确,本实验指导书针对课程内容编写了16个实验,每个实验2学时,学生可以在上机时先完成指导书中给出的内容,在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其他的操作。指导书中的16个实验如下:

三、实验设备要求 实验用机的软件和硬件基本配置。 软件配置:Windows 2000/XP/Vista系统 Vmware Workstation 6.0及以上版本 Linux Redhat系列 硬件配置:CPU P4 2.0G以上、内存 512MB以上

实验一安装Linux操作系统 【实验目的】 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发行版本;掌握Linux系统安装方法;练习系统登录、注销、重启和关机。 【实验内容】 1.Vmware Workstation 6.0下创建Red Hat Linux虚拟机,要求虚拟机的内存为256MB或更大,硬盘为8GB或更大。 2.使用RHEL 5.3的DVD光盘或ISO文件安装Linux系统。 【实验指导】 1.硬盘和分区知识以及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 (1)硬盘和分区知识 磁盘有IDE接口和SCSI接口两种。 磁盘在使用前需分区。磁盘分区有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之分。一块硬盘可以有4个主分区,其中一个主分区的位置可以有一个扩展分区替换,即可以有3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且一块硬盘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在这个扩展分区中可以划分多个逻辑分区。(2)Linux如何表示分区 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盘符来标识不同的分区,而在linux下使用分区的设备名来标识不同的分区,设备名存放在/dev目录中。 磁盘设备名称如下: ●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的硬盘称为/dev/hda ●系统的第2块IDE接口的硬盘称为/dev/hdb ●系统的第1块SCSI接口的硬盘称为/dev/sda ●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的硬盘称为/dev/sdb 分区使用数字编号表示: ●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硬盘的第1个分区称为/dev/hda1 ●系统的第1块IDE接口硬盘的第5个分区称为/dev/hda5 ●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硬盘的第1个分区称为/dev/sdb1 ●系统的第2块SCSI接口硬盘的第5个分区称为/dev/sdb5 注意:数字编号1-4留给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使用,逻辑分区编号从5开始。 (3)Linux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挂载点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熟悉Linux环境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Linux桌面环境的操作方式; 2. 了解Linux系统下的Shell常用命令; 3.掌握文件及目录命令操作;掌握联机帮助命令的使用方法; 4. 掌握文件打包、压缩命令; 5. 熟悉vi编辑器。 (三)实验内容 1.利用文件管理命令在用户的个人主目录下创建一个子目录,目录名称为本人的学号(例如201020205002),利用vi 编辑器编写一个SHELL 脚本,在终端运行后显示:Hello Linux! I have known how to use all kinds of commands. My name is xxx. (例如:My name is Shi Zhida. ) My student ID is xxx. (例如:My student ID is 201020205002 ) 2.在个人主目录下建立子目录bk+本人学号(例如bk201020205002)。 3.创建组,组名为身份证的后四位;创建用户,用户名为user+学号后4 位;把所建的用户添 加到组中。 4.删除由学号建立的目录。 5. 运行man date>file, 然后vi file, 进行编辑。每个命令的功能需要解析,每个命令的 结果需要截图显示。 使用x, dd等命令删除某些文本行; 使用u命令复原此前的情况; 使用c,r,s等命令修改文本内容; 使用检索命令进行给定模式的检索。 实验二:LINUX下Shell编程 学时:2 (一)实验类型:设计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Shell脚本语言的基本语法;

2.掌握基本的Shell编程基本操作; 3.掌握如何执行Shell脚本程序。 (三)实验内容 1.在Linux 环境下,利用vi 编写SHELL 脚本程序。(sh1.sh、sh2.sh、sh3.sh) 2.程序sh1.sh: (1)要求用if 结构 (2)功能 在终端下运行程序,首先清屏,然后提示:Input a file or directory name, please! 。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串(如:xxx ),如果该字符串是目录,则显示:xxx is a directory. ;如果该字符串是文件(如:xxx ),则显示:xxx is a regular file. ;如果既不是目录也不是文件,则显示:This script cannot get the file/directory! 。” 3.程序sh2.sh要求: (1)要求用case结构或if 结构 (2)功能 在终端下运行程序,首先清屏,然后提示:“Input your age!”。从键盘输入你的年龄(如:22),如果年龄在20-29,则输出“Please go to room 101 !”;如果年龄在30-39,则输出“Please go to room 201 !”;如果年龄在40-49,则输出“Please go to room 301 !”;如果年龄在50-59,则输出“Please go to room 401 !”;如果年龄在60-69,则输出“Please go to room 501!”;如果年龄不在上述范围,则输出“Please wait at the door!”; 4.程序shi3.sh 要求: (1)要求用循环结构 (2)功能 程序中循环列表为某一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和文件,运行程序,列出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实验指导书1-vmware与redhat-linux-7.3安装

实验一、Vmware虚拟机与Redhat linux 7.3安装 【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Vmware的使用方法 2、熟悉Redhat linux7.3的安装过程 3、安装vmware tools,安装显卡驱动 4、实现vmware和linux的共享目录。 5、实现telnet远程访问 【实验准备】 1、vmware 4.5.2虚拟机软件 2、redhat linux 7.3三个ISO映像文件 valhalla-i386-disc1.ISO valhalla-i386-disc2.ISO valhalla-i386-disc3.ISO 【实验容】 1、在Vmware虚拟机中安装redhat linux 7.3操作系统 步骤:(1)在主机的D盘或者E盘建立redhat linux 7.3的目录 (2)启动vmware 虚拟机软件,按照课件上方法新建一个操作系统 (1) (2) (3) (4)

(5) (6) (7) (8) 步骤3:启动虚拟机,准备安装redhat linux 7.3,我们使用光盘镜像来安装Linux,点击菜单[VM]-[settings],在[hardware]-[CD Rom] 中选择 [ISO image],点击“浏览”选择ISO 文件valhalla-i386-disc1.iso

步骤4.启动vmware,安装redhat linux 7.3,在boot:后输入text 回车。 提示:在安装界面上采用图形方式装,如果采用图形方式安装,在安装到840M时,会提示出错。可以退出,再次重新安装基本第二次都会成功。

步骤5:回车进入语言选择界面,选择中文【chinese(Simplified)】安装,【next】。 步骤6:一路使用tab键焦点定位【OK】上,回车继续;在选择安装版本上,我们选择【workstation】桌面版,也可以选择【server】版。但后者安装好后占用空间比前者要大,【workstation】桌面版足够我们上课使用了。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宁夏师范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OPERATING SYSTEM》 2013.08

前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