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礼仪

合集下载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傣族的风土人情(一):傣族传统习俗介绍1、服饰傣族的服饰色彩个性鲜明,大胆。

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个性漂亮。

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个性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此刻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就应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十分秀丽。

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但是此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善了,能够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能够穿了!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

男人纹身较普遍。

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

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样穿~2、竹楼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

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

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

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

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能够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婚姻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着特点。

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

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能够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

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状况不多见。

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

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用心的作用。

傣族的礼仪礼节

傣族的礼仪礼节

傣族的礼仪礼节有:
1.傣族人热情好客,无论外地人到傣家做客,主人都会主动打招
呼、端茶倒水、热情款待饭菜。

2.在傣族,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
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

3.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
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

4.每户人家都备有几套干净被褥,供待客之用。

有的傣族村寨,
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

5.到傣家做客,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
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这个行为被称为“泼水”。

走上竹楼入座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泼水节礼仪

傣族泼水节礼仪

傣族泼水节礼仪
傣族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廿三至廿五日举行。

以下是傣族泼水节的礼仪流程:
1.开幕式:泼水节开幕前,首先要在寺庙中进行祈福仪式,然后在主街上游行,以示欢迎来宾和祭祀祖先。

2.接待来宾:接待来宾的仪式是泼水节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来宾到达时,主人将用鲜花和椰叶装饰的竿子迎接,并引领他们到座位上坐下。

3.祖先祭祀:在节日期间,家庭会祭祀祖先,并为他们供奉食物、水果、肉类和米酒等。

吃完祭祀后的食物以及喝完米酒,祭祀才算完成。

4.水龙舞:泼水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水龙舞。

人们会穿上泼水节传统的服装,在大街上舞蹈,表达对生命和丰收的感激之情。

5.活动结束:泼水节结束后,人们会相互致谢,并互赠礼品和祝福。

这些礼品通常是傣族传统手工艺品和水果。

傣族泼水节资料

傣族泼水节资料

傣族泼水节资料引言傣族泼水节是中国云南傣族群众传统节日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国际知名度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十四至十六日,傣族人民会举办盛大而热闹的庆祝活动,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互相泼水庆祝。

一、起源傣族泼水节起源于古老的傣族传统节日,据说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用水洗净瑕疵、以水祈求幸运的传统,另一种是纪念傣族传说中大禹治水的传统。

无论起源如何,傣族泼水节都融入了傣族人民对水的崇拜和感恩之情。

二、庆祝活动1. 艾葳节泼水节的前一天是傣族的艾葳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此时,傣族人民会在村庄的中心广场上点燃熊熊篝火,围绕火焰跳舞,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

同时,还会献上傣族特色的美食和酒,共同庆祝。

2. 泼水活动泼水节的正式庆祝活动从三月十四日开始,为期三天。

当地的傣族人民会穿着传统的盛装,戴着华丽的饰物,手持水壶,聚集在广场上和附近的水域,互相泼水。

活动的道具包括大大小小的水壶、水桶、喷水器等,还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比如鲜花、彩带等。

在水域边,有人敲锣打鼓,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人们跳舞、载歌载舞,尽情庆祝。

3. 传统礼仪在泼水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礼仪。

比如,年长者会给年轻人洒水,以展示尊敬与祝福。

同时,也有人会进行祈福仪式,希望来年能够平安、顺利。

泼水完毕后,人们还会互相祝福,庆祝活动结束。

三、意义傣族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展示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通过泼水活动,人们表达了对水的感恩和崇拜之情,同时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此外,傣族泼水节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的一大因素。

每年泼水节期间,大量游客会前往云南,参与庆祝活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行业的繁荣。

结语傣族泼水节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傣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通过泼水活动,人们表达了对水的感恩和崇拜之情,同时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傣族泼水节不仅是人们庆祝丰收、祈求吉祥的方式,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

傣族的风土人情(总结8篇)傣族的风土人情(一):傣族传统习俗介绍1、服饰傣族的服饰色彩个性鲜明,大胆。

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个性漂亮。

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个性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此刻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就应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十分秀丽。

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但是此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善了,能够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能够穿了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

男人纹身较普遍。

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

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样穿~2、竹楼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

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

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

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

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能够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婚姻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着特点。

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

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能够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

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状况不多见。

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

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用心的作用。

傣族礼仪

傣族礼仪
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男孩子八、九岁开始都要离家到寺庙当几年和尚。寺庙内要求小和尚严 格遵守“五戒”、“十戒”,以此作为信徒一切言行的准则。“五戒”的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 不奸淫妇女、不喝酒、不抽烟。当小和尚时期,八、九岁至十几岁,是一个人礼仪行为养成的重要 阶段,佛教的教义教规对他一生的道德礼仪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傣族由于主张行善而不作恶,人际关系是友善的和睦的。在傣族内部,抚幼敬老,夫妻和睦,与邻 里友爱互助,谁家有困难,全村来帮助,一家盖新房,全寨来帮忙。傣族老人常用这样的话来教育 孩子:“山离得再近也靠不拢,人隔得再远也能会面。”“不管来客贫或富,迎上竹楼不偏心。宁 肯自己省吃省喝,也不能怠慢远方客人。”所以,热情待客成为傣族村寨的风气。外地人到了傣家, 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饭菜款待。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 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 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 到傣家做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 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后,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门节
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 年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 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 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 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 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 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 “关门节”。

傣族习俗

傣族习俗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 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 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 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 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 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二.服饰 傣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西双版
纳的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内衣,外罩紧 身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 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德宏一带 的傣族妇女,一部分也穿大统裙短上衣, 色彩艳丽,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则穿 白色或其它浅色的大襟短衫,下着长裤, 束一绣花围腰,婚后改穿对襟短衫和统裙; 新平、元江一带的"花腰傣",上穿开襟短衫, 着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条和银泡装饰,缀 成各式图案,光彩耀目。各种傣族妇女服 饰均能显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
结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 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 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 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 石灰,终日不断。 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 腌蛋、干黄鳝等。
3.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 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 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 架,摆上桌子,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 征吉祥的礼物。
4.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人称为“去拉曼”,意思为 保护神,每年要祭拜两次,栽秧前祭拜是为了祈求丰收,秋收后祭拜 是为了感恩。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 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在元江、新 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 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 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傣族的民俗

傣族的民俗

傣族的民俗摘要: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我国少数民族傣族亦是如此。

本文主要介绍了傣族的饮食习惯、民族服饰、历史、宗教习俗、礼仪、节日、婚俗、禁忌、建筑。

通过这些来说明傣族的民风民俗,感受它的文化。

关键词:风俗;傣族;礼仪;习惯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

傣族先民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

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模拟和美化。

极为流行的有“孔雀舞”、“象脚鼓舞”,特别是“孔雀舞”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优美的舞姿、细腻的情感,把孔雀这种美丽的动物模拟得惟妙惟肖,井加以拟人的美化,把人带进了诗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观众为之而倾倒。

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

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傣族人民用它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学诗歌。

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一、历史源流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沃富饶的坝子,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州的河谷坝区。

根据2000年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人口有114.21万人。

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具有悠久历史,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录,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傣”有两个含义: 一是“谷仓”,古时候傣族意为“谷仓人”;另一种解释是,“傣"即傣语中的“犁”的谐音,傣族自称“滚傣”,意即“犁田的人”。

两种解释都说明傣族的族称与水稻有密切关系,是一个水稻民族。

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属傣泐支系,讲傣泐方言: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傣族属傣那支系,讲傣那方言;居住在景谷、双江、耿马等地区的傣族,是傣泐与傣那两个支系的结合部,故通用两种方言。

傣文属拼音文字,主要有西傣文和德傣文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傣族人的忌讳
1、傣族人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乱着头发 进寨子。2、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 且在屋内走路要轻;3、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 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4、不能 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5、忌讳 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6、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 坐枕头;7、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 裙子要晒在低处。8、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 尚的头,佛像等佛家圣物。9、男人所用衣物和工 具,妇女不得过。10、媳妇不能与公公、叔伯直接 传递东西,必须传递时,媳妇要把传递的物品放在 桌上或适当的地方,再请公公、叔伯去取。11、男 女相遇,女的让路于下方。路遇公婆,媳妇要把裙 子拉紧躬身让路。
1、泼水节
2、斗鸡
3、孔雀舞
4、傣族的饮食习惯
♦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德宏地区主要吃粳米,西双 版纳一带吃糯米。傣族民间习惯早晚两餐。有嗜酸 之好,各种蔬菜均要加入特制的酸汁,然后晒干存 放;每餐在煮菜或煮汤时加入少许,酸味十足,这 几乎是傣族的每餐不可少的一味菜。傣族做饭用瓦 甑蒸熟吃。傣族不吃羊肉。男子喜欢喝酒。傣族还 爱嚼槟榔。 ♦ 竹筒板是把米装进香竹竹节里,灌水后将筒口塞 紧烤烧。竹筒表层烧焦时,饭也熟了。
傣族的民俗风情
付启盛 01号
目录
• • • • • 1、傣族概况 2、傣族的礼仪习俗 3、傣族的特色节日 4、傣族的饮食习惯 5、傣族人的忌讳
1、傣族概况
♦ 傣族现有人口102万,主要分布在我国 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德宏、西双版纳、耿马、 孟连等地的河谷平坝地区,此外还有小部分 居住在景谷、景东、元江、金平等县和金沙 ♦ 江流域一带。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 语支。多信奉小乘佛教。 ♦节,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 左右)举行。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 统节日。当日,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 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 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重新出发。泼水节是傣族 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 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 “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 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 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闹。
2、傣族的礼仪习俗
♦傣族人民热情好客,待人周到。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 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 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 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 每户人家都备有几套干净被褥,供待客之用。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 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到傣家作客,还会受到主人 “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 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 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比较普遍存在着男子从妻而居的遗俗。结婚后,男的要在女方 的家里住几年才能将妻子接回来。因此傣族的婚礼也就不同于其他民 族,婚礼是在男女两家同时进行的。 ♦傣族过去曾比较普遍地盛行过“抢婚”的习俗。新娘抢来后,但还 不合法,过几天必须请媒人到女家去谈判,定聘礼,然后按照传统的 迎娶程序办理婚事。 ♦傣族人喜欢跳舞,舞姿特点是下体多保持半蹲状,身体、手臂每一 个关节都有弯曲,模拟孔雀的动作,并以脚鼓和铃铛伴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